川話(四川方言)常用詞語和變音字(上)〖2019.05〗
說明:
1.四川話屬漢語西南官話,主要使用地區(qū)為川、渝、貴、云、鄂大部,湘西北部、桂西北部、陜西南部。
2.川話中的聲母zh、ch、sh、n分別變音為z、c、s、l。
3.川話中的韻母eng、ing絕大部分分別變音為en,in。
4.被動句中的"被"字一般用"遭",但此時帶有不情愿、不高興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時被動句使用較少。
5.川話的單音節(jié)名詞和名詞性語素大都能重疊,且多數(shù)重疊式第二字兒化。重疊式表示小稱。非重疊式有單字單用、加"子"尾、加"兒"尾或兒化等幾種方式。如“杯”,說成“杯子”、“杯杯兒”。又如“褲”說成“褲子”、“褲兒”。
6.普通話有動詞重疊式,重疊式的動詞大都有嘗試的含義。川話動詞一般不重疊,動詞加“一下”或“哈兒”表示嘗試或短暫動作。
7.川話在形容詞詞根的前后都可加單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語綴構成一種生動形式,表達不同的狀態(tài)或感情色彩。如,“耙 ”(軟)前面加“溜”、“稀”、“撈”、“撈撈”,后面加“溜溜”、“撈撈”、“稀稀”等都表示很軟。這里A+bb的格式(A表示中心意思,一般能獨立成詞,bb是疊音后綴,表示某種狀態(tài)或感情色彩):
A多為形容詞性語素,但也可以是動詞或名詞性語素,組成的Abb格式都是形容詞。
相當一部分Abb式形容詞可變換為AbAb格式,語意較Abb式略輕。
大部分Abb式是由A+bb構成,但有些可以認為是Ab重疊b而構成的,它同時存在Ab的重疊式Aabb。
還有些Abb式?jīng)]有與之相應的Aabb式。
語素A的詞匯意義很清楚,語素bb的詞匯意義有些是清楚的,如“展展”、“甩甩”;有些則要同A組合之后才顯示出來,如“生生”、“篩篩”。什么bb與什么A組合是約定俗成的。
8.川話在句法上與普通話對比,顯著的不同是在補語的構成上。
(1)能直接用在動詞、形容詞后面作程度補語(后帶“了”)的詞相當豐富。
(2)“動詞+倒/起/倒起”作補語,相當于普通話的助詞“著”或用“到/了/起來”等作補語。如“等倒/等起/等倒起”。
(3)某些動詞后加"得"表示可以、可能、應該做某事,普通話往往用“能/可以/應該+動詞”表示。如“這個水果吃得”。
9.川話中的變調(diào)。
(1)重疊詞中的變調(diào),一般而言如果組成該重疊詞的字聲調(diào)為陽平或去聲,則第二個字變調(diào)為陰平(例詞:爸爸[pa2pa1]、婆婆[p?o2p?o1]、舅舅[t?i?u4t?i?u1]、帕帕[p?a4p?a1]);同時,如果組成該重疊詞的字聲調(diào)為上聲,第二個字變調(diào)為陽平(例詞:姐姐[t?iai3t?iai2]、板板[pan3pan2])。
(2)兒尾及兒化詞中的變調(diào),如果兒尾名詞為陽平,兒尾變調(diào)為陰平(例詞:娃兒[ua2?1]、瓢兒[p?iau2?1]);如果兒化詞的最后一個字為陽平,該字變調(diào)為陰平(例詞:葡萄兒[p?u2t??1]、麻雀兒[ma2t??y?1])。
(3)特定字的變調(diào),如“去”、“頭”、“面”、“上”等虛詞在多數(shù)情況下都變讀為陰平(例詞:下去[sa?4t??e1]、屋頭[vu2t??u1]、外面[uai4mian1]、身上[sen1sa?1])。
(4)二字詞及三字詞的第二個字在很多情況下變讀為陰平(例:姑娘[ku2nia?1]、經(jīng)佑[t?in1i?u1]、院壩[yu?n4pa1]、龍門陣[no?2m?n1ts?n4]、明年子[min2n?ian1ts?3])。
10.川話中的兒化韻僅有[?]、[i?]、[u?]、[y?]4個。成渝片中的37個韻母,僅[?]、[iai]、[ue]、[yo?]、[yu]5個不能兒化,其余32個韻母中,所有撮口呼韻母兒化為[y?](例:湯圓兒[t?a?1y?2]、麻雀兒[ma2t??y?1]);所有齊齒呼韻母兒化為[i?](例:妖艷兒[48][iau1i?2]、背心兒[pei4?i?1]);所有合口呼韻母兒化為[u?](例詞:顫花兒[49][tsan4xu?1]、街娃兒[kai1u?2]);除[o]、[o?]外的所有開口呼韻母全部兒化為[?](例:齁包兒[x?u1p?1]、舌頭兒[se2t??1]),而[o]、[o?]僅在同唇音聲母相拼時兒化為[?](例:棚棚兒[p?o?2p??1]、缽缽兒[po2p?1]),其它情況下兒化為[u?](例:窩窩兒[?o1?u?1]、火鍋兒[xo3ku?1])。
11.普通話中沒有兒尾詞,其詞綴“兒”都以兒化的形式出現(xiàn),但川話中有“褲兒”、“帽兒”、“娃兒”、“刀兒”、“偷兒”、“樣兒”、“鍋兒”等大量兒尾詞。
12.詞綴“家”在川話中一方面可以用來表示人群之間的對立,如“姑娘家”與“兒娃子家”、“婆娘家”與“男人家”、“娃兒家”與“大人家”(這種情況下“家”詞綴還可以重疊表輕視,如“兒娃子家家的,還犟得很”意為“男孩子怎么這么犟”);另一方面“家”詞綴還可以表時間,如“春天家”、“白天家”、“往回家”等。
13.在四川話中,有很多特有的并不見于普通話的句式結構,僅與“得”字相關的常用句式結構就有“得V/不得V”(例:事情很麻煩的話,我不得干。)、“V得/V不得”(例:你硬是走不得?)、“V得C/V得不C”(例:把屋子收拾得巴巴適適。)、“V得C(O)”、“V得有(O)”(V為動詞、C為補語、O為賓語)等5種。除此之外,四川話中的特有句式還包括:“V都V了”(例:來都來了。)、“V起來/V起去/V起XY”(例:把客人請起進來。)、“到X不X(Y)”(例:到好不好的=中等水平)以及諸如“X不(沒)XY”(例:要不要他去?=是否要他去?)、“X都XY了”(例:做都做好了=已經(jīng)做好了)、“X都要XY”(例:耍都要耍好=如果要玩,就要玩?zhèn)€痛快)、“X就XY”一類的結構等。
14.由于個人能力和精力有限,此處收集的內(nèi)容并不全面,且不具有權威性,只是基于個人興趣并結合生活之地人們的日常口語而為,錯誤或不當之處在所難免,可作為感興趣者學習的參考之用。
15.由于內(nèi)容較多,暫且分為上、中、下三部分陸續(xù)發(fā)布。
A
a
【啊á】表示懷疑:~?是恁個的呀?
【啊à】表示有一定的懷疑:原來是恁個的~!
【壓eā死】撞或輾壓而死:那個小娃兒遭車子~了。
ai
【挨eái】拖延:你做事情莫~嘛!
【挨eái刀的,挨千刀的,挨千刀萬剮的】該死的:是哪個~偷了我坡坡上的黃瓜?
【巖eái腳juǒ、zuǒ,巖腳腳】山巖下邊附近:他家就在~。
【挨eái球了】遭了:就怪你,這一哈兒~。
【矮eǎi子兒】很矮的人:我們塆那個~還有點怪喲。
an
【咹ean】表示疑問:問你去不去,~?
【安eān逸yí】舒服,滿意,常可與“巴適”互換:你搬了新家,這一哈~了嘛!
【諳eán】猜測,以為,認為:我~謎底是貓。
【暗eàn】晚,遲到:他今天上學去~了一會兒。
【按eàn倒dǎo】壓倒,壓住:快幫我把這個彈簧~一下!
【按eàn過切】趕過去:我們啥時候~?
ang
【昂eāng】響,聲音大:這個火炮(鞭炮)兒有點~。
【骯苦】很苦。
ao
【凹eāo】
【咬eǎo倒】被咬了:他今天上午遭狗~。
【咬eǎo倒dǎo犟,咬倒牙巴犟】形容脾氣很倔強:你還不承認,還呆~!
【咬倒起】①被咬了。②咬住、抓住不放,不松口:你要把這個證據(jù)好好~!
【咬eǎo卵犟】脾氣很倔強的人:別張他,那個家伙就是個~。
B
ba
【巴】粘貼:把這張圖畫~到墻上。
【X巴】用于詞尾,無意義:鹽~,牙~,泥~,尾~。
【粑粑,粑粑餅餅】面粉等做的粑或餅:那個師傅做的~才好吃!
【巴壁虎兒】壁虎。
【巴不得,巴不想,巴連不得,巴連不想】很想:那人心眼兒真壞,他~別人比他窮。
【巴倒dǎo,巴到】緊挨著:讓這個電腦桌~墻壁如何?
【巴倒dǎo燙】粘著燙:沾上此事,我硬是~格,甩都甩不脫。
【巴鍋】粘鍋了,糊鍋了:快點!~了。
【巴適】很好,再合適不過了,舒服:這個牛肉干吃起來好~!
【巴心巴腸,巴心巴肝】貼心、忠心:他對她浪個~,她卻提出要離婚,太不講良心啦!
【八bá】
【八bá角guó丁】豁拉婆、洋辣子、八過辣。
【把bǎ把】大便。
【把能lén,把連,把盆,把盤】大家,全部:我結婚的時候,~都來耍哈。
【把bà把】柄:鋤~|鏟子~。
【壩壩】平地,平原,曬壩:去,到~耍!
【霸道】常用于褒義,意思是絕了、厲害、高,實在是高、好得沒話說:妹妹的身材好~哦!
【壩腳,壩腳下,壩下】較平坦的原野:我的老家就在那個~。
bai
【掰掰兒,掰掰腳,掰子】瘸子,跛腳:老胡出了車禍,自此成了個~。
【擺龍門陣】①閑談,聊天。②講故事。
【擺平,擱kē,kuō平】解決問題:我終于把那個麻煩事~了。
ban
【板】動:莫亂~。
【板命】亂動,動作很大或拼命地動。
【板眼兒多】花樣、名堂多。
【拌蠻,辦蠻】不講道理。
【辦招待】請客吃飯。
bang
【梆,梆梆,梆球,梆球八】很:~重(臭、緊、硬、苦……)。
【棒棒,棒棒兒】①棍棒。②挑夫:《山城~軍》。
【棒老二】土匪。
【蚌殼】蚌。
bao
【包,包包】①衣袋。②行李包。③身上的腫塊。④某地方隆起的部位:那個山~上有一棵黃桷樹。
【包包兒】小包。
【包谷】玉米。
【包谷巧兒】布谷鳥。
【寶、寶器】憨,傻或具有此特點或到處出洋相的傻瓜:那個人好~喲。|幾個土妹子和一個老~。|那個家伙~得很。
【寶塔糖,寶雜糖】用于小孩驅蛔蟲等寄生蟲的形如圓錐體的一種藥。
【抱】孵化:那只抱雞母正在雞窩里~蛋。
【抱雞婆,抱雞母】孵蛋時期的母雞。
be(e為國際音標發(fā)音)
【白bé】
【白卡kǎ卡的,白煞煞的】白色的,很白的。
【白說】說了不起作用。
【百bé】
【別bé,bié個】別人。
bei
【背bēi油】①浪費油,需較多的油:炒豬肝很~。②需花較多精力或錢財:要想把這件事搞成功,比較~。
【背bèi篼dōu,tōu】背簍。
【背脊骨】脊柱。
【背時】倒霉:你平吋干了那么多壞事,這下該你~。|我今年怎么這么~呢?
【背萬年吋的】詛咒別人的話,該倒霉一萬年的。
ben
【本本兒】本子,有時特指戶口簿、房產(chǎn)簿等。
beng
bi
【蓖馬子】蟬。
【鼻子】①人體的一個呼吸器官。②鼻涕。
【潷bì】濾:把淘米水~掉。
bian
【邊邊】邊沿,旁邊:在馬路上走路時,要走~。
biao
bie
【別個】別人。
bin
【冰bīn人】讓人感到冰涼:你的手有點~。
【餅蹦běng兒】乒乓球。
bo
【簸簸兒車】拖拉機。
【簸箕】一種竹制的曬農(nóng)產(chǎn)品的用具。
【簸老貨】無多大價值的人或物。
bu
【不bú】
【不巴滑】滑溜溜的:這個地板打濕了點都~。
【不擺了,不擺嘍】太厲害了,太好了,沒說的,不說了:這家的火鍋~。
【不存在】①沒關系:“那這個事情太麻煩你了,多謝了!”“~。”②沒問題,小事一樁:憑你我兩人的關系~。
【不得】不會,不可能:“他究竟去不去看電影哦?”“~。”
【不得了liǎo】了不得,很厲害,受不了:他高考數(shù)學居然得了滿分,~!
【不好】生病。小李今天~,他請假了。
【不了liǎo】不止:上節(jié)課~十個學生遲到。
【不落教】不厚道:那個家伙看來點都~。
【不認黃嘍,不認黃了】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不顧了:耶,這一下你~?!
【不像話,不像樣,不像樣子】不守規(guī)矩,調(diào)皮,搗亂:那個娃兒有點~。
【不消】不需要:“要不要我開車去接你?”“不消。”
【不消說】不需要說。
【不虛你,不虛火你】不怕你。
【不在了】死亡了。
【不張我(你、他)】不理睬我(你、他):耶,你~我們嗦?
C
ca
【叉杈兒,叉桿兒】晾衣服用的叉子。
【蹅cā】踩:貓咪,過去點兒,總防把你~倒起。
【蹅死】踩死。
【蹅雨】淋雨。
【擦cá擦兒,擦皮,擦子】橡皮擦。
【衩衩褲】開襠褲。
cai
【才將兒,才剛,才個兒cái gà er,將才,剛剛兒,將將兒一】剛才。
【踩假水】虛情假意,弄虛做假,假打。
【菜菜】菜。
【菜花蛇】青蛇。
can
【蠶泡兒paor】桑葚。
【產(chǎn)翅桿兒】扇翅膀。
【摌】以手動物,抽打:~牛兒=~陀螺|~鞭子。
【摌耳屎,產(chǎn)耳屎,摌耳巴子】扇耳光,抽耳光。
【產(chǎn)火閃】〈動詞〉閃電:天空南邊剛才~了。
cang
【藏cáng,qiang貓兒,藏貓貓兒】:捉迷藏。
cao
【抄哥,超哥:帥哥】行業(yè)牛人;小流氓。
【抄手】餛燉,包面。
【巢蟲】蛔蟲。
【操cào】翻動:你找啥把衣柜~得個亂七八糟的?
ce(e為國際音標發(fā)音)
【車cē】轉,擰:~螺絲|~過身去。
【車筆刀】鉛筆刀。
【側cé,zé邊】旁邊。
【扯cě】說:扯遠了。|純粹是胡扯!|莫跟我扯那么多。
【扯把子,扯謊】撒謊。
【扯火閃】(動詞)閃電。
【扯筋,扯筋筋,扯皮】口舌之爭、吵架或鬧糾紛。
【扯拐】出問題,壞了,錯了,差了、中止,搞笑、調(diào)皮、不講理。
【扯匍鼾】打呼嚕。
cen
【伸cén,sén出(過)來】:伸過(出)來:你的手莫伸長了!
【伸cēn抖,稱cēn頭tóu】帥氣;穿著干凈整齊:去相親之前,要跟我打扮~點。
【撐cēn花兒,撐子】傘。
【稱透,稱展】清秀,端正,漂亮;完成,明白:對這個問題,你搞沒搞~?
【沉沉】容器里水的沉淀物:注意倒喝杯杯兒里面的水,有~喲。
【城cén頭,城坨】城里:還是你們~安宜,燈紅酒綠的。
【逞】按,壓:把這個背篼的草逞下去。
ci
【癡出(過)來】伸出(過)來。
【吃飽球嘍,脹飽球了,干飯吃多了】批許故意干壞事或使壞的常用口頭禪。
【翅cì,zì干兒】翅膀。
cong
【蔥蔥兒】蔥;小蔥:老板,給我面里多放點~哈!
【蟲蟲兒】蟲,蟲子;小蟲子。
【蟲蟮兒】蚯蚓。
【沖còng】非常得意、顯擺。
【沖眉日眼兒,沖門日眼,沖天沖地】形容非常得意、炫耀的樣子:他中期考試考了個班上第二名,就整天~的。
【沖啥子嘛?】沖個屁!
【沖còng殼kuó子、沖殼殼】說大話,吹牛皮:你莫呆這兒~,又不是別個不曉得真相。
【沖鼻子】吸抽鼻涕。
【沖còng天棒兒】愛說大話、夸海口的人:李二娃呀,就是個地道的~。
cou
【抽抽兒】抽屜。
【抽倒dǎo】①抽簽時抽中:我演講~5號。②推倒:大家一起來把這堵墻~。
cu
【出cú血】出錢;遇上事情、問題、矛盾后用錢、物去解決問題。
【除脫】相互抵消,完了。
cua
cuai
【揣cuāi倒,揣起來】收起來,收到衣服(褲子)口袋中。
【揣cuāi蒜(海椒……)】將蒜(海椒……)搗爛。
cuan
【鏟鏟兒】①鏟子。②語氣詞,加重否定且?guī)Р粷M的語氣,大多情況下可與“錘子”互換:你笑個~/錘子!=你笑個屁!=有什么好笑的!=笑什么啊!你說個~/錘子|我喊你快點兒,你啰嗦個~/錘子!|“客車上有無安全錘?”“有個~。”
【串串兒cuàn cuar】:近似于小火鍋。
cuang
cui
【吹殼子,吹牛兒】聊天,擺龍門陣。
【吹牛皮,吹神牛兒】說大話。
【錘錘兒】錘子。
【錘子】大多情況下可與“鏟鏟兒”互換。
【錘子的】語氣詞,用于加重不滿語氣:客車上根本都沒配安全錘,還砸個~窗子!
cun
cuo
【搓一頓】吃一頓。
【搓甲jiá甲】搓澡。
【X綽cuó綽的】X的(那)樣子:神綽綽的=精神病的樣子|哈綽綽的=很傻的樣子。
【撮cuó箕】一種撮糧食等的用具。
D
da
【搭門】距家門大約一兩百米且無人居住的地方。
【跶dá】跌,摔,摔倒:他把碗~爛了。|他剛好走到那個一轉彎處時遭~了。
【跶倒起】跌倒,摔倒:好心走路,總防~!
【跶撲爬,跶跟斗兒,跶筋斗兒】摔筋斗,摔跤。
【跶死嘍】摔死了。
【打擺子】得痢疾。
【打標槍】拉稀,拉肚子。
【打不濕】不易與水結合。
【打槌】打架。
【打槌葛孽,打架葛孽】發(fā)生糾紛。
【打胡亂說】胡說八道。
【打廣子】吹牛皮,說大話。
【打吹欠,打豁欠】打呵欠。
【打滑】滑溜溜:注意,這個地板打滑喲。
【打伙】合伙。
【打夾夾】故意設置障礙為難人:他明顯在~,想我們送禮。
【打假】打擊懲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違法行為。
【打瞌ké睡】打盹。
【打腦殼】①費腦筋,燒腦,不好辦:這個問題有點~。②頭昏或頭痛:我不喝白酒,喝了~得很。
【打麻麻魚,吃麻麻魚】渾水摸魚,蒙混,瞞天過海:咦,小伙子,你還想打/吃我的麻麻魚嗦!
【打平伙】AA制或均攤地聚餐。
【打匍鼾】打呼嚕。
【打閃閃】打抖,顫抖:你是朗個的?腳在~。
【打甩手兒】空著手。
【打甩甩】不固定,東搖西擺的狀態(tài):貓咪抓住窗簾在那里~,像蕩秋千似的。
【打水漂兒】收不回來了,消失了,虧了。
【打藤těn藤】說話不流暢:他在面試回答問題時,光~。
【打忘wáng逛】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好生看倒起,莫~!
【打望】遠眺,多指偷窺美女:他一天莫球得事,就嘵得在窗子邊~。
【打旋xuàn旋兒,打轉zuàn轉兒】反復轉圓兒。
【打牙祭】吃葷菜;吃好的。
【打揚塵cen】打掃舊式屋頂?shù)膲m埃。
【打圓場】為有爭執(zhí)的雙方或多方解圍、勸和。
【打整】收拾處理、對付。
【打轉轉兒】反復轉圈兒。
【大冷天,大冬天】很冷的天,很冷的冬天。
【大格gé(e為國際音標發(fā)音)蚤】大蜘蛛。
【大聲八氣,大聲武氣】很大聲地說話。
dai
【呆】在:“你上午哪去了?”“我~家看電視。”
【待dāi,dài會兒】等一會兒。
【逮住】抓住。
【帶情】大家。
dan
【蛋蛋兒】蛋,有時特指睪丸。
dang
【凼】地方:你是哪個~的?=你是從什么地方來的?
【凼凼】水坑,土坑。
【凼凼兒】小水坑,小土坑。
dao
【倒了血霉】倒了大霉。
【X倒起】X著:等(看、盯、聽、端……)~。
【倒拐】拐彎,轉彎。
【到拐子,倒dào拐子】手肘。
【倒dào男不女】既不象男人又不象女人的樣子。
【倒彎兒】車輛倒車或拐彎:注意倒,我~啰luò!
de(e為國際音標發(fā)音)
【得dé】
【得行xín】①可以:你看用刀砍,~不?②厲害,能干:小王畫山水畫,很~。
【德性】脾氣:你究竟是啥子爛~?
den
【燈兒晃】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東游西逛:王二娃一天莫球得正事,就嘵得到處~。
【燈dēn泡pao兒】①白熾燈。②跟隨兩個戀人的其他人。
【等děn倒起】等著。
【等哈兒,等一哈兒】等一會兒。
【等于零】白搭、白做、白費,沒作用。
【燉dèn,dùn】煨煮食品或中藥:~湯|~排骨|~雞|~藥。
【頓dèn,dùn】一~飯。
【頓碗】已吃完飯不再吃了:我都~了,莫給我夾菜了。
【噸dèn,dùn】五~水泥。
di
【低丁兒,丁丁兒,丁點兒,滴點兒】一點點。
【抵倒起】頂起。
【抵攏】靠攏,靠近,抵達盡頭。
【地dì】助詞,用于動詞前:他飛快~跑了。
【地壩】曬壩。
dia
【掂diā東西】提東西。
dian
【X巔兒】某種植物的最細嫩的頂端部分:豌豆~|椿~|油菜~|竹~|樹~。
【顛轉zuàn】反而。
【(電)燈dēn泡pao兒】①白熾燈。②隨兩個戀人一路的其他人。
【電杠】日光燈管。
【電洋馬兒】摩托車。
diao
【刁倒,刁到】抽簽吋抽中。
die
din
【掟dìn】用力扔、甩、拋。
【碇子】拳頭。
diu
【丟渣渣】扔垃圾。
dong
【董dóng大】很大。
【動dóng爛事】攪局,挑起事端。
【動dóng慫】慫恿。
【洞洞】洞。
【洞洞兒】很小的洞。
dou
【兜兜兒】口袋。
【篼篼兒】一種竹制的手提式可盛裝食鹽等細小物品的容器。
【斗腔】一種曬糧食等的農(nóng)具。
【逗硬èn】較真,動真格。
【逗是,斗dòu是】就是。
【斗dòu】拼:你敢跟我~一下嗎?
du
【都dú都】容器的底部:這個桶的~有個沙眼兒。
【肚(dǔ)子】豬的胃。
【肚囊皮】肚子,肚皮。
duan
【端水】建房主體工作峻工。
【斷duǎn】攔截:斷水;快幫我把他~倒起!
【短粗粗,短處處】很短,矮而胖:那個家伙長得~的。
dui
【堆duǐ了】全買了。
【對頭】正確,是的。
dun
【燉dùn,dèn】煨煮食品或中藥:~湯|~排骨|~雞|~藥。
duo
【多半】很可能。
【奪】戳:信不信我用筆~你兩哈!
E
e
en
【櫻ēn桃兒táor】
【硬èn】
【硬èn是sí】①一種客套話用語:你這人~的,叫你莫拿東西來,你偏兒要拿來!②確實是,果然是:那件事~他干的。
【硬要】非要不可:那個小孩~他媽給他買那個玩具。
er
【兒ér,lér哄你(們),兒豁你(們)】如果騙你(們就是你(們)的兒子。
【耳ěr,lěr食】耳光,巴掌。
【耳子】木耳。
【二èr,lèr】
【二百五】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二桿子】流氓。
【二回】下次,以后。
【二流子】流氓、地痞、壞蛋。
【二天】以后。
F
fa
【發(fā)氣】生氣;發(fā)脾氣。
【發(fā)熱】很熱,發(fā)燒。
fai
【番fāi苕】紅苕,甘薯。
fan
【番fān,fāi苕】紅苕,甘薯。
【煩求得很】很煩,令人反感。
【煩躁躁的,煩躁,好煩哦】煩悶、郁悶,臟、不干凈。
【飯飯】飯。
【飯瓢兒】盛飯的瓢。
【飯蚊子】蒼蠅。
fang
fei
【非】非常,很:非快(慢、紅……)。
【飛叉叉的】形容很快而不太注意形象。
【肥懂懂,肥東東,肥都都,肥滾滾兒】很肥或很胖。
fen
【分分兒錢】以分為單位的錢:我搶的紅包盡門是~。
【分分兒鐘】幾分鐘,很快,稍等一下,馬上。
【糞毒巧qiáo兒】烏鴉。
feng
【蜂子】蜜蜂。
【風車】一種通過手動產(chǎn)生風的農(nóng)具。
【瘋扯扯的】瘋瘋癲癲的。
【縫縫兒】縫隙。
fo
fou
fu(hu)
【糊,服】糊涂:你娃兇哦,我都被你搞糊~了。
【胡胡兒】杏子、桃子、李子等果實的硬核。
【拂fù過去/來】用腳把東西推移過去/來:幫我把擦皮拂過來一下。
G
ga
【嘎(gá)】獨用時表示“是這樣么?”之意。
【朒gǎ朒】肉。
gai
【街gāi】
【街邊邊】街邊。
【街gāi娃兒】街頭小混混、小壞蛋、小流氓、社會青年。
【該背時,該遭】活該倒霉,活該被……。
【該是哈】就是嘛,果然是。
【該死的雞兒腳朝天】勸人或勸己做事不要過分考慮后果。
【改手,解手】上廁所。
【改天】改日,另外找個時間。
【蓋蓋兒】蓋子,有時特指瓶蓋。
gan
【趕場】趕集市。
gang
【剛剛兒】剛才。
【港gáhg,港式】標致,炫耀:你這身打扮有點~哦!
【杠杠】①杠子。②橫線。
gao
【高頭】上面或上級,與“上頭”相近:~發(fā)話了,再次強調(diào)要遵守“八項規(guī)定”。
【高聳聳】很高。
【搞名堂】弄虛作假。
【搞不贏】①忙不過來:今天的事情比較多,點都~。②來不及:糟了,坐公交去已經(jīng)~了。③勝不過:你跟他打架,你根本~。
【搞屎棒(棍),攪屎棒(棍)】故意攪事的人。
【搞忘盡了】搞忘完了,全都不記得了。
【搞醒豁】搞懂,弄明白。
【告】試:~看看|~一下(ha,xià)|~一~。
【告花子,告花兒】乞丐。
【告一盤兒】試一次,試一下,試一回。
ge(e為國際音標發(fā)音離)
【疙巴雷錘】說話不流暢:他話都說不稱頭,~的。
【虼gé蚤】跳蚤。
【格老子】嘆詞,“我的老子”的縮簡語,與“我的天啦”、“我的天王老子”、“天啦”、“我的上帝”意思相近。
【格(給,跟)老娘(老子)的】一種具有承上或啟下作用的口頭禪:哼!格老子的,等倒起!
【格勢】標致,新潮:你今天穿這衣服有點~喲。
【疙gè二,疙膩】身上的污垢。
【個gè(e為漢語拼音發(fā)音)個兒糖】一顆顆簡單包裝的糖果,以區(qū)別于大塊大塊的蔗糖等。
gei
gen
【跟倒我X】隨著我X:~讀|~走|~跳。
【根生】根本,壓根兒。
【耿gěn直】誠實,真誠。
gong
【拱gòng】擠進擠出:~進去,~過來。
gou
【勾兌】開后門:這個事情怕要去~一下才行喲。
【溝溝】①陰溝,水溝。②山谷地帶:他考上了大學,就是那個山~里飛出來的第一個金鳳凰。
【鉤鉤兒】鐵鉤或似鐵鉤狀的東西。
【溝子】屁股。
【狗登dēn兒的】愛憐地罵或逗調(diào)皮的小孩或寵物時的口頭禪:(主人對貓咪說)離我遠一點,你個~,你的爪爪兒太兇了。
【狗屎】不明何種動物排的大便的通稱,也可指人的大便:這么久了,你還在屙~呀?|注意倒!這里有坨~。
【狗腿子】跟隨有權勢或有錢人家的勢利小人。
gu
【跍gū,kú倒】蹲下。
【跍倒起】蹲著。
【谷子】水稻。
【鼓倒】①欺壓:小明經(jīng)常估倒小紅。②逼迫:他古倒要把我作業(yè)拿去抄。
【鼓倒起】欺壓著。
【估gǔ】猜測:估計,估看。
gua
【瓜】傻瓜,憨包:瓜娃子、瓜女子、瓜婆娘,分別指傻男子、傻女子、傻中年婦女。
【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瓜迷瓜眼】邋遢、很瓜的樣子。
【瓜娃子】傻小孩,傻子,傻瓜。
【瓜兮兮】可憐的樣子。
【刮guá娃兒(二)】人工流產(chǎn)。
【寡guǎ咸/淡/苦】很咸/淡/苦。
【掛了】死了。
【掛耳胡】長在耳朵附近的胡子。
【掛空擋(襠)】不穿內(nèi)褲。
guai
【乖乖】對小孩或其他關系親密的人或寵物的愛稱:我的小~,該睡告告嘍。
【拐拐兒】拐杖,或彎拐的物件。
【拐guǎi,wǎi了】錯了。
【怪眉(門、迷)日眼,怪眉(門、迷)怪眼】很怪,很不講道理。
【怪模怪樣】很怪的樣子。
guan
【關你卵(屁)事】不關乎你的事情,與你毫無關系。
guang
【光的lī】①沒有:“你看冰箱里還有沒有肉?”“~。”②光溜溜的:那小孩剛洗完澡,身上還是~都跑出來了。
【光胴胴、光董董、光溜溜、光胯丁咚、光衩衩、光沙沙】赤裸的。
【逛的】滑溜溜的:注意,這個地板點都是~。
【逛耳食】扇耳光。
gue
【國gué(e為國際音標發(fā)音)】
gui
【龜兒,龜兒子,龜孫子】王八蛋(罵人的口頭禪)。
【鬼扯】胡扯,亂說,胡說。
【鬼機靈,鬼精靈】愛耍小聰明。
【鬼眉(門、迷)日(鬼)眼】指行為和身份不可告人而神態(tài)和舉動顯得緊張、拘謹、不自然:看你就~的,肯定不是個好人。
【鬼五六七】什么都有。
【鬼畫桃符】亂畫,亂寫。
gun
【棍棍兒】較細的棍棒。
【棍棍棒棒】擺放得比較零亂的棍棒。
【滾滾兒,滾子】輪子。
guo
【鍋兒】鍋;小鍋。
【鍋煙墨mè,e為國際音標發(fā)音】燒柴而積淀在鍋或灶上的黑煙灰。
【哥guō哥】
【角guó】動物頭上的角:牛~,羊~。
【各了各】互不牽連,各自解決自己的問題。
【各人】自己。
【葛guǒ孽,角孽】產(chǎn)生糾紛,吵架,打架。
【過搲wǎ】隨機地舀。例:“你這個櫻桃郎個賣?”“1斤5塊,不準挑,只能~。”
【過生】過生日,做生日。
源:新華每日電訊
圖集
江敏慈的視頻截圖。
89歲應該是什么樣?
是安靜地在家曬太陽,喝茶看報,遠離一切電子產(chǎn)品?還是微信聊天、手機支付、預約看病玩得溜,甚至還成為幾十萬粉絲的視頻博主?
今年,一位闖入年輕人社區(qū)的“不速之客”,在網(wǎng)絡上刮起一陣旋風。她的出現(xiàn),也讓兩個不同年齡段的群體,向對方的生活邁出了更大的一步。
“嘿!大家好,現(xiàn)在年輕人都在玩B站,我也想來當一回UP主,你們說可以嗎?”端端正正地坐在鏡頭前,身后的電腦還開著B站的網(wǎng)頁,89歲的江敏慈笑眼彎彎,沒打草稿,8分鐘的開場白一氣呵成。
這是老人4月30日在視頻網(wǎng)站“嗶哩嗶哩”(簡稱“B站”)發(fā)布的關于自己的第一個視頻。
視頻的標題是她自己取的,她對網(wǎng)友喊話,《我90歲了 可以來B站做up主嗎?》。數(shù)據(jù)顯示,B站近八成的用戶年齡在18到35歲之間。89歲的江敏慈,仿佛是這個網(wǎng)站的一位“不速之客”。
“管它老少,適合我就行”
今年疫情期間,出門變少了,江敏慈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變得更長。在家里時,經(jīng)常看到孫子豆豆對著電腦有說有笑,江敏慈就產(chǎn)生了好奇。
“他說在B站做視頻,還告訴我這是什么網(wǎng)站、做視頻是怎么回事。我就說,好,我了解一下。”江敏慈轉身回到自己的房間,打開電腦,搜索了剛剛認識的這個網(wǎng)站。
“原來可以在網(wǎng)上做視頻,大家都可以發(fā)彈幕、寫評論,很自由。”這給了江敏慈一個啟發(fā)。
出生于1931年的江敏慈,身上投射著近百年歷史的風云變幻。年少時經(jīng)歷了社會動蕩、兵荒馬亂,成年后見證著新中國的成長,她的一生都和國家與時代緊密相連。因此,江敏慈早有將自己的經(jīng)歷寫成自傳的想法。如果把自己的經(jīng)歷做成視頻,不也是一種自傳嗎?想到這里,江敏慈興奮不已,趕緊把這個想法告訴豆豆。
盡管還在上高中,有著5年視頻制作經(jīng)驗的豆豆已然是一個資深人士。他平時在B站上傳一些游戲相關的視頻和Vlog,保持著“佛系”更新。因此,江敏慈向豆豆尋求技術指導。
聽到奶奶的“奇思妙想”后,豆豆下意識地推拒:“不行不行,這是年輕人玩的,你怎么能來。”
江敏慈納悶,自己反復研究過這個網(wǎng)站,沒說不許老年人玩啊。
“管它老少,適合我就行了!”江敏慈再三跟豆豆請求,終于磨得豆豆松了口:“那就試試吧。”
在豆豆的幫助下,江敏慈注冊了自己的B站賬號,取名“敏慈不老”。第一期的主題也隨之定了下來,“說我年紀太大不行,那我就問問B站、問問網(wǎng)友,我行不行?”
視頻發(fā)出后,視頻迅速得到網(wǎng)友的歡迎。第二天一覺醒來,播放量就超過了200萬,兩天的時間粉絲數(shù)就破了10萬。
除了表示歡迎并贊嘆奶奶勇于嘗試新事物的精神,還有不少網(wǎng)友自發(fā)刷起了祝奶奶身體健康的彈幕。有網(wǎng)友打趣道,奶奶才是真正的阿婆主(UP主的諧音)。
“沒想過會被這么多人喜歡,不光是高興,和他們交流也學到了很多知識。”視頻的評論、彈幕,江敏慈都認真看過,對網(wǎng)友說,“我經(jīng)歷了很多很多的故事,你們要是想聽,我將盡量滿足。”
如今,打開江敏慈在B站發(fā)布的任意一個視頻,總是會被無數(shù)“奶奶好”的彈幕刷屏。
江敏慈說話慢,網(wǎng)友們并沒有像在其他視頻里那樣互相提醒“手動1.5倍速”,而是發(fā)出鼓勵的彈幕“奶奶慢慢說”“我就喜歡這樣聽奶奶講話”。這個年輕的群體毫無芥蒂地包容和歡迎了她,對她的喜愛和支持溢于言表。
“活了這么多年,什么都經(jīng)歷過”
《我85年前抗日戰(zhàn)爭逃難的故事》《1949年我讀的師范學校是什么樣的?》……3個多月來,江敏慈更新了不少視頻,有些是講述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有些是分享生活趣事,有些則是美食教學。
網(wǎng)友因好奇而來,因感動而留下。在江敏慈的“視頻自傳”中,她講述了人生中的一個個故事,如同歷史長河中拾起的一個個碎片,觸動了未曾經(jīng)歷過的年輕網(wǎng)友的心。
出生于廣州市江高鎮(zhèn)江村的江敏慈,骨子里就是一個敢于反抗命運、目標明確的人。幼年時,她曾因戰(zhàn)爭四處輾轉,甚至被日本人追著逃難。初中在教會學校讀書的經(jīng)歷,讓她受益匪淺,養(yǎng)成了善于接納和學習新鮮事物的性格。初中畢業(yè)后,由于家庭變故,長輩想讓她放棄求學,嫁入在國外做生意的富貴人家。但她不愿意,在母親的幫助下,勇敢地逃婚并考入師范中專。在師范學校,江敏慈一直自學高中的數(shù)學、物理等課程,后來又考入了衡陽鐵路學校讀書。
畢業(yè)后,江敏慈進入了當時的鐵路局工作。隨著項目的建設,江敏慈跑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參與過寶成鐵路、成昆鐵路、鷹廈鐵路等多條重要鐵路的修建。退休多年,她還十分留戀曾經(jīng)的工作經(jīng)歷,“那時候很辛苦,但是很快樂。”
在人生的許多重要節(jié)點,江敏慈的選擇和堅持讓人動容。“只要是我自己做的,都不后悔”,江敏慈說,“活了這么多年,我經(jīng)歷的事太多了。大家喜歡聽,我也喜歡把這些講給大家聽。如果能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就太好了。”
“突然感覺歷史并不是那么遙遠,每一位老人都是見證國家成長、為國家為自己奮斗的行走的歷史書。”面對這些浸透著歷史鮮活氣息的故事,網(wǎng)友們感慨不已。
意外走紅網(wǎng)絡后,江敏慈的生活并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早晨慢悠悠出門買點菜、和拳友一起打打太極,回到家不時給家人做頓飯。
江敏慈不算大的房間里,除了床和電腦桌之外,還擺著一張書桌和縫紉機。在自己的小天地,除了讀書看報,她還喜歡繡十字繡、用縫紉機給自己和家人做衣服。也不著急趕時間,做多少算多少。從小就學會了繡十字繡的她,將這個習慣保持了幾十年。“一繡十字繡就覺得安靜下來,是一種享受。”江敏慈說。
而做視頻,就是她充實的退休生活中一個新的嘗試。
伴隨著掌聲而來的,還有一些非議。有人質(zhì)疑,奶奶是不是被迫拍的視頻,快90歲的老人還這么能折騰,是不是為了掙錢才運營的。
一開始,年輕的豆豆生了幾天悶氣。江敏慈就開導他,不要放在心上。
“這都不算什么。”江敏慈說,做視頻對自己和豆豆來說,只是一種愛好。但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應該允許他們?nèi)フf。
“我想做的事情,什么沒有做成過”
已經(jīng)更新的19個視頻里,除了第一期的開場白和一些小花絮,大部分的視頻江敏慈都會提前寫個提綱,打好草稿。有時候在餐桌上,家人也會加入討論,為她的視頻出謀劃策。兒童節(jié)有一期視頻,江敏慈講自己幼年逃難時被搶走了一塊錢,她原本想說“我很傷心”,兒子提醒她可以說得更生動,“你以前不是說,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得稀里嘩啦的嗎?”
每期拍完后,豆豆會幫奶奶把視頻上好字幕。江敏慈就會坐在旁邊,戴上眼鏡,一句一句地檢查。“既然大家喜歡,我就要對粉絲網(wǎng)友負責。慎重一些,是我的態(tài)度。”
如今,視頻的拍攝和制作還要豆豆來幫忙,江敏慈暗下決心好好學習視頻剪輯。“既然開始做了,我就要做好。之后整個視頻制作的所有流程全都要自己來做,不需要再求助豆豆。”
這兩年,江敏慈一直在老年大學學習。除了健康課程、拼音課程,她還報過視頻制作、抖音制作的班。之前她用舊照片做成視頻,還拿到同學聚會上向大家展示播放。
“沒人強迫我做。只要我想做的,沒有做不成的。”江敏慈說。
2014年,江敏慈和朋友一起坐游輪去三峽玩,出發(fā)前一天她才學會發(fā)短信。旅行中,朋友們都靠她和家里聯(lián)系。為了提高效率,她向船上的年輕人請教如何群發(fā)短信,學著發(fā)彩信照片。
江敏慈的手機上有不少軟件,微信、B站、抖音,一個個她玩得都很溜。買菜直接掃碼支付、出入小區(qū)展示健康碼,每次她掏出手機熟練地操作,總是會讓不少人驚嘆。“現(xiàn)在越來越多東西是在手機上操作的,不學不行。”江敏慈說。
在她的帶動下,不少年紀相仿的朋友也學著開始用手機和微信。江敏慈的微信里,有這些朋友組成的微信群,爬山的、打太極拳的、同學群……疫情期間,大家還一起用手機在線學老年大學的課程。“我不是全會,也不是不會,總之我用到哪里,就學到哪里。”
江敏慈說,進B站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最開始對這個網(wǎng)站一點都不懂,不過現(xiàn)在既然開始做了,就要花時間精力去學習。
江敏慈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受疫情影響,她已很久沒去爬山了。但是前兩年,江敏慈隔三岔五就要和“山友”們一起去爬白云山。爬到山頂休息一下、吃點零食,和老友們聊聊天,自由而愜意。她的“山友群”里,年齡最大的有100歲。
“大家對于老年人有一種刻板印象,誤以為他們和現(xiàn)在社會交集不多。”看到奶奶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喜愛,豆豆也很開心。
做了UP主之后,江敏慈最高興的一件事,是失聯(lián)多年的鐵路學校的老同學也跟自己聯(lián)系上了。“他們在B站給我發(fā)私信,說看到我了,叫我把微信號回復他們。”說著,她開心地笑了。(記者鄧瑞璇)
責任編輯: 劉陽
洋(前)與父母和妹妹在家中合影。
母親莊華培養(yǎng)了劉洋的閱讀習慣。
本報記者 呂 麗 文并攝
“周末打理書柜,翻開一本本曾經(jīng)看過的書,仿佛看到了我人生每個階段的痕跡。
“一本本生動有趣的童話伴隨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一本本浪漫的詩歌伴隨我度過了花季雨季的少年,青年時期一本本名家名言激勵我放飛夢想……
“雖然殘障羈絆了我的雙腿,讓我寸步難行,但我在書海里走遍了千山與萬水,看遍了大千世界不同的風景與人生,讀書讓我的心靈豐盈,讀書讓我的靈魂歌唱……”
春日的一個上午,記者敲開大連市甘井子區(qū)紅旗中路興達花園小區(qū)一戶普通住宅的大門,見到了這篇文章的作者——劉洋。她的母親莊華、父親劉全堂坐在她身旁,輕聲細語地向她介紹記者的來意。靠坐在沙發(fā)里的劉洋無法自行起身和行走,手臂不靈活,說話含糊不清,但依然用微笑和點頭禮貌地打著招呼。
如同劉洋的文章風格,堅定、自信、樂觀是這個家庭的氣質(zhì),陽光的氣息充盈在不大的房間里。38年的時間,雖然經(jīng)濟條件一般,但一家人不但以樸素的平常心面對各種磨難,不抱怨,不放棄,還始終以感恩之心與人相處。熱心公益,回報社會關愛,這個普通人家“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
因愛堅強
劉洋1981年出生,母親莊華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父親劉全堂是大連本地人。莊華說,初當母親的喜悅還沒來得及感受到,一個又一個考驗和壞消息就接踵而至。劉洋出生時臍帶繞頸,4個月時高燒不退,此后成長發(fā)育開始不同于正常兒童。從劉洋不到1歲開始,一家人便去北京、上海等地四處求醫(yī)問藥,但得到的都是一致的回答:終生肢體殘疾、語言障礙。
“唉,那個時候,才真知道啥叫心如刀割啊!”即便是回憶30多年前的事,今年63歲的莊華依然無法平靜。她說那種痛苦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周圍很多朋友和鄰居出于同情,給了不少如何對待孩子的建議。
“那時候,信息不發(fā)達,遇到這種情況都很恐慌。大家都是好心,覺得我和愛人那么年輕就要一輩子背負沉重的負擔,心疼我們。我和孩子她爸確實痛苦萬分,但我們都明白,孩子是我們身上掉下來的肉,既然母女、父女的緣分來了,哪能放棄和拋棄呢?不管孩子啥樣,我們都要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莊華說,從知道劉洋情況的那一刻開始,她和愛人就從未因為孩子要與不要、治與不治產(chǎn)生過分歧,兩個人堅定地要竭盡所能把劉洋養(yǎng)大,而且一直不放棄治療。在嘗試多次確實沒有康復的希望后,他們開始專注在精神上引導孩子自立自強。
為了給劉洋積攢治病的錢,劉全堂在上世紀80年代就辭去了穩(wěn)定但收入低的工作,開始四處打零工,哪里掙錢去哪里,哪個活兒給的錢多就干哪個。今年已經(jīng)72歲的劉全堂現(xiàn)在依然沒有歇著,前不久幫人家看了一個多星期的車,剛拿到300塊錢報酬,一回家就給劉洋了。他知道女兒喜歡閱讀,就讓劉洋拿去買書。但懂事的劉洋知道,那是父親起早貪黑掙來的辛苦錢,于是300塊錢在父女倆之間推來推去。
劉洋在她的文章里曾經(jīng)引用這樣一句話:“有一種堅強叫‘因為愛,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自己的父母就身體力行詮釋了這種堅強。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是時候頤養(yǎng)天年、享受天倫之樂了,可是為了照顧自己,并讓自己以后生活無憂,已經(jīng)六七十歲的父母每天仍圍著自己在忙碌。“每每想到父母的付出,我都很內(nèi)疚,也曾痛恨命運的不公,但父母的不抱怨和樂觀向上,給我做了最好的榜樣。我感激父母在身體上把我當病人對待,但精神上讓我學會獨立,用讀書告別無知。他們鼓勵、支持我讀書學習,為我本來封閉的世界打開一扇明亮的窗,在書本中汲取力量,學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生活。”
因為身體殘疾無法自理,劉洋不能在學校接受教育,但依然飽讀詩書,甚至能寫出漂亮的文章發(fā)表,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無法言語溝通,劉洋用微信留言的方式給了記者答案:即便身處黑暗,家庭的愛也可以讓生命找到希望的光亮。
血濃于水
劉洋有一個小她4歲的妹妹,叫劉巖。但從小到大,劉洋一直是家里最受寵愛的人。
“從我記事起,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衣服都要先可著姐姐來。那時小,不懂事,會抱怨父母太偏向姐姐。我爸媽總對我說姐姐身體不好,生活無法自理,應該受到更多照顧,因為血濃于水,我們是一家人。”劉巖也是性格外向、開朗,說起父母和姐姐非常動情。
劉巖說自己的家庭非常普通,因為姐姐身體的緣故,喜怒哀樂比別人體會得更多一些。從1994年開始,爺爺與他們一起生活,父親每天在外邊忙碌,照顧爺爺、姐姐和她的重擔全壓在母親身上。除了一日三餐,照顧爺爺起居,還要給姐姐喂飯、洗漱、背上背下到戶外曬太陽、教姐姐認字讀書,接送自己上下學、輔導功課,為了貼補家用,母親當時還去居委會做些工作,每天忙成“陀螺”,但剛強的母親從不叫屈。“爺爺與我們生活了15年,即便后來家里動遷,房子有70多平方米了,但我爸媽仍然住客廳,把最好的房間留給爺爺。我媽手腳勤快,做事利落,再忙也會把家里收拾得整潔,把我們姐妹打扮得干凈清爽再出門。”言語中能體會到劉巖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她說父母用質(zhì)樸、善良和堅韌成就了這個家。
莊華說,她最為欣慰的就是親情在家人心里始終是最重要的。劉巖從小就是姐姐的翻譯和代言人,因為只有劉巖能全部聽懂姐姐含糊不清的發(fā)音。看到姐姐不能坐在電腦桌前,只能跪在地上打字非常辛苦,劉巖上班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姐姐買了蘋果iPad。
“小女兒當初找男朋友的首要條件是必須接納她姐姐。我和她爸心里既心酸又幸福。懂事的孩子用行動讓我們心安,我們有說不出的感動。”莊華說。
讓劉全堂夫婦高興的是,小女兒真的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伴侶。女婿孫玉書知書達理,非常孝順老人。因為在開發(fā)區(qū)工作,孫玉書一周才回市內(nèi)一次,但只要是休息日,一定會來看望他們。更難得的是,他與劉洋也相處得很好, 三個孩子常在一起用特有的方式溝通交流。
“我身有殘疾,但38年里從未缺愛。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懼別人的眼光,每天堅持背著我出去曬太陽,為我勞碌奔波。父親寡言,但用勤苦的付出盡可能讓我們生活得好一些。妹妹最懂我,她的課本也是我的啟蒙教材;妹夫尊重我,待我如親姐姐。雖然我不能為他們做什么,但我心里有深深的愛,會用最美的文字記錄我幸福的家。”劉洋說。
回報關愛
在劉洋的文章里,常常有感恩的內(nèi)容。莊華說,這些年來,劉洋得到了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太多人的關愛,既減輕了她心里的傷痛,也解決了很多實際難題。
“劉洋非常渴望讀書,也非常刻苦,靠看我們的嘴型,自己摸索出漢語拼音拼讀法。手不能寫,就想有臺電腦試試打字,但家里條件太有限,只能一拖再拖。2001年的時候,一個朋友得知情況后,二話沒說回家就和兒子把家里八成新的電腦給搬來了。”莊華指著桌子上的一臺臺式電腦說。正是這臺電腦,給劉洋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讓她走上了寫作之路。
“劉洋的第一筆稿費有30元,全家人高興得像中了百萬大獎,不是為稿費高興,關鍵是這給了劉洋極大的鼓勵和自信,讓她體會到尊嚴和自身價值,最重要的是讓她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莊華說。
劉洋很小的時候在與媽媽交流時,就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恩、對熱心人的感謝,而無法用實際行動回報,一直讓她心里很糾結。于是,莊華又代女兒彌補心里的遺憾。在居委會工作時,莊華努力為轄區(qū)居民服務,多次獲評先進個人。無論動遷前還是動遷后,莊華都義務擔任樓長,時間長達近30年。
除了為街坊鄰里服務,莊華還走出社區(qū),積極參加義工活動,被大連市慈善總會評為“星級義工”。在她的影響下,全家人都行動起來,奉獻愛心,回報社會。劉洋也發(fā)揮特長,為社區(qū)的微信公眾號寫宣傳稿件。2016年,莊華和劉洋母女倆同時被社區(qū)評為“最美鴻盛人”。在大連市文明辦舉行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莊華入選2018年“大連好人榜”。
在鼓勵劉洋閱讀的同時,劉洋刻苦的學習精神也影響了全家人,一家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堅持讀書學習,因此獲評大連市西崗區(qū)“學習型示范家庭”,更憑借自強不息、熱心公益、向上向善的好家風被評為“大連市文明家庭”。
補記
向陽門第
春常在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2000多年前,語出賈誼的這句話,最近常為人們引用。
在采訪劉洋一家時,記者找到了這句話眼見為實的印證:付出愛就會收獲愛;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為了照顧劉洋進出門方便,動遷后全家選擇居住在一樓。拍照時,客廳里太昏暗,要到光線稍好一點的南臥室。劉洋將胳膊搭在媽媽的肩上,莊華摟抱著劉洋,幾乎是拖行著來到臥室窗臺邊上,不過是六七步的距離,母女倆都已氣喘吁吁。在被放到床上的那個瞬間,劉洋晃晃腦袋,看著母親笑了。莊華說這是大女兒特有的感謝方式,每次都這樣。
劉洋在她的文章里也表達過很多對姥姥、姥爺、爺爺?shù)母星椤!半m然劉洋身體不好,但絲毫不妨礙全家人都喜歡她。不孝順和不能孝順是兩碼事,孩子的心明白,我們也都清楚。她感受到家人對她的好,因此對家人能做到的,她也毫不吝嗇地付出。”莊華說,付出的愛讓劉洋沒有因為殘疾而對人對事懷有惡意,這讓全家人都特別感恩,她的微笑、樂觀就是對家人最好的回報。
劉巖選擇配偶時,首要條件就是對方也要全心全意地接受姐姐。“我爸媽是我最好的榜樣,只有我和愛人用愛共同承擔起照顧我姐姐的責任,家庭才不會有矛盾,才能和睦,父母才會心安。”劉巖說,家里有一件事始終沒公開談過,就是一旦父母不在了,姐姐以后的生活怎么辦?“其實無須談,父母怎么做的,我們都看到了,我和愛人早已達成一致,會照顧姐姐一輩子。我們依然會樂觀面對以后的生活,就像父母在的時候一樣。”
在家里,劉全堂是話最少的一個,但說到親家時,他說的話明顯多起來,“我那個親家太好了,明事理,有情有義,對我們家?guī)椭貏e大。”劉全堂說,能和那么好的人家做親家,是“做好事修來的福分”。
莊華告訴記者,她小時候家里貼過一副對聯(lián):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對聯(lián)里講的可能是老理兒,但有一點到什么時候都不過時,就是心地要善良,家風要正。不管遇到多大的難處,只要有這兩條在,心穩(wěn)了路就走不偏,這么多年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獲得的榮譽,都是對這種信念的褒獎。
劉洋一家人的故事,通俗地講其實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下愛的基因,撒下善良的種子,收獲的是陽光和尊重,這也正是“向陽門第春常在”的含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