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IA剛剛推出的RTX 4070 SUPER顯卡規格較RTX 4070有明顯的提升,但是首發價又高不了多少,SUPER系列高性價比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各主流AIC廠家也同時推出了自己的非公產品,七彩虹為我們帶來的是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又在2K高幀顯卡領域掀起了波普沖擊波。
雖說依然采用的是AD104核心,不過全新RTX 4070S的編號從RTX 4070 AD104-250變為AD104-350,相較于RTX 4070,主要是在核心配置上有了明顯的提升。新品擁有5個GPC和80個光柵單元,分別比RTX 4070多了1個GPC和16個光柵單元,同時RTX 4070S的CUDA核心數量從5888個增加到7168個,大約提升了22%;與定位更高的RTX 4070 Ti相比,RTX 4070S的CUDA核心規模則大約相當于前者的93%。
顯存部分,RTX 4070S與RTX 4070 Ti、RTX 4070完全相同,都是192bit/12GB GDDR6X,頻率也一樣。功率部分,官方給出的RTX 4070S平均游戲功率為200W,位于RTX 4070 Ti與RTX 4070之間,整板功率為220W,更接近RTX 4070,考慮到規格提升的幅度,這個能效比也是非常出色的。
更為重要的是,RTX 4070 SUPER的規格超過了RTX 4070 Ti的93%,英偉達官宣的4899元首發起售價卻僅為前者的75%,相對RTX 4070的規格大約提升了22%,首發起售價僅高了2%,可以說性價比確實是非常給力的。
NVIDIA DLSS 3技術是RTX 40系列GPU的獨門絕技,其得到了非常多世界領先的開發團隊與引擎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大量游戲與應用宣布加入對DLSS 3的支持。
在2023年,DLSS 3升級到了3.5版本,增加了5倍的訓練數據量,還帶來了光線重建技術,可以進一步改善光追游戲的圖像質量,配合超分辨率、深度學習抗鋸齒、幀生成、Reflex為玩家帶來更高的游戲幀率、更好的視覺效果與更低的操作延遲。同時,DLSS 3.5也能提升實時3D創作的圖像質量,提升專業3D創作者的工作效率,例如D5渲染器、Chaos Vantage和NVIDIA Omniverse都將對光線重建技術提供支持。
隨著AI技術在硬件層面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硬件計算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AI硬件在近年來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發展。NVIDIA實現了全新的Hybrid AI加速,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AI加速功能和更高的AI加速效率,從而創造出更多強大的AI應用方式。
在CES2024發布會上,NVIDIA展示了與Convai聯合推出的新版NVIDIA Kairos ACE DEMO,同時宣布推出適用于 NVIDIA Audio2Face(A2F)和 NVIDIA Riva自動語音識別 (ASR) 的ACE Production Microservices。新的AI NPC演示DEMO在之前單個NPC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名女性NPC,玩家可以通過語言與兩名AI NPC進行互動,而AI NPC也會根據玩家的語言給出相應的反應,如此一來可以在未來的游戲中大幅增加游戲的沉浸感與自由度,帶給玩家真正屬于AI PC時代的游戲體驗——當然,NVIDIA ACE也非常適合用來打造數字虛擬人物。
NVIDIA ACE在游戲中運作時,語音轉文字、游戲引擎運算、語音與嘴型同步這些環節都是通過本地的RTX GPU來完成的,因此玩家要體驗到真正的AI游戲,一塊強悍的RTX 40系列GPU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NVIDIA ACE已經開放給游戲與軟件開發商使用,除了 Convai 之外,還有Charisma.AI、Inworld、米哈游、網易游戲、掌趣科技、騰訊游戲、育碧和 UneeQ等等知名廠商在積極迎接NVIDIA ACE,也許不久的未來大家就能在熱門的游戲大作中與真正的AI NPC互動了。
NVIDIA還更新了RTX REMIX的信息,之前的測試中我們已經介紹過,RTX REMIX可以用來重置經典老游戲,給老游戲加入RTX與AI功能,從而為玩家帶來更佳的游戲體驗。RTX REMIX將在1月22日開啟BETA測試,未來我們將會看到眾多經典游戲的RTX重制版,這的確非常值得期待。
AI生產力應用方面,NVIDIA Picasso為iStock生成式AI工具提供了強大的功能,從NVIDIA官方演示視頻可以看到,我們可以通過輸入提示詞的方式在圖片中增加物體、重置元素、擴展畫面內容,讓圖片編輯和制造變得非常容易與高效,大大提升了設計師的工作效率。
iGame Ultra 40系列顯卡最大的賣點在于采用了波普藝術美學的設計風格。波普藝術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主要探討了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的關聯。這種藝術形式背后的,正是消費電子時代人與消費產品連接更加緊密,共同創造出個性空間的寫照。
換個角度顯卡表面的顏色變成了藍紫漸變
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導流罩表面由彩色外殼和潮流文字元素進行裝飾,打造出與同類產品上常見的工業風、賽博朋克風截然不同的潮流風格。值得一提的是,顯卡表面的彩色部分具有貝殼漸彩風格多色漸變效果,色彩隨著光線照射的強弱、色溫以及觀看角度的不同能顯出不同的變化,變幻無窮。如果搭配炫酷的ARGB燈效,可以打造出千變萬化的顏色,感受到波普藝術的奇妙美感。
顯卡頂部的“ULTRA”字樣LOGO燈具有較大的面積又采用了漫畫風格的設計,燈光透過數個整齊排列不同大小的波點元素照射而出,非常的醒目,可以帶來非同尋常的視覺觀感,裝機效果非常的炫酷。
顯卡背面的全尺寸金屬背面上也有粉色Ultra的字體元素,波普范十足。
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采用的是16pin供電接口,隨卡附贈了雙8pin轉接線,確保老電源用戶也有最佳兼容性。
散熱方面,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擁有大面積散熱鰭片模組+大尺寸熱管+回流焊工藝組合,可以將GPU核心的熱量迅速地傳導出來,提升顯卡的散熱效率。顯卡還搭載了3個雙滾珠軸承風扇,有很強聚風效果的同時,還有更高的使用壽命。
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提供了3個DP1.4a口和1個HDMI 2.1接口,輕松滿足主流連接需求。在接口處,顯卡還提供了一鍵超頻按鈕,輕松實現頻率的提升。
測試平臺
處理器:Intel Core i9 14900K
散熱器:iGame LQ360 Ultra W
內存:iGame 16G×2 6800 Ultra W
主板:iGame Z790D5 Ultra
顯卡: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
GeForce RTX 4070 Ti Founders Edition
GeForce RTX 4070 Founders Edition
硬盤:WD_BLACK SN850X 2TB
電源:iGame P850G Ultra W
操作系統:Windows 11專業版22H2
測試配置除了有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之外,還采用了相同外觀設計風格的Ultra家族系列產品:iGame Z790D5 Ultra主板、iGame 16G×2 6800 Ultra W內存、iGame C23A Ultra W機箱、iGame P850G Ultra W電源、iGame LQ360 Ultra W散熱器、iGame F12025 Ultra W風扇等硬件,每個硬件都有成為爆品的潛力,便于玩家打造出風格統一、外觀炫酷的波普風格主機。
基準性能測試
RTX 4070 SUPER GPU規格上的大幅提升,對性能的影響在基準性能測試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基于DX11的FireStrike系列測試中,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在在1080P分辨率的FireStrike、2K分辨率的FireStrike Extreme以及4K分辨率的FireStrikeUltra中,分別領先了RTX 4070 14%、18%以及23%。可見越是對顯卡性能高的項目,兩者RTX 4070 SUPER和RTX 4070之間的性能差距就越大。
基于DX12的TimeSpy系列測試中,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相對RTX 4070的提升更明顯,性能領先的幅度都在21%以上。
光追性能方面,規格的優勢再度顯現。DXR測試中,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領先RTX 4070的幅度高達25%!Port Royal中則領先19%。在要求苛刻的Speed Way中,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也有18%的性能領先。可以說在更多光追單元數量的加持下,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光追游戲性能對RTX 4070實現了跨級別的超越。
綜上所述,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憑借著規格更高的GPU核心,相較于RTX 4070實現了性能上的全方位大幅度領先。而且與定位更高的RTX 4070 Ti相比,性能上的劣勢并不大。
光柵化游戲性能
光柵化游戲實測部分,在2K分辨率中綜合下來,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平均領先RTX 4070大約21%。所有測試游戲的畫面平均幀率均在70fps上,能確保流暢運行各種3A大作。這樣的表現與其2K高幀游戲體驗的定位完全相符。
在4K分辨率下玩游戲,除了《星空》《微軟模擬飛行2022》《心靈殺手2》《賽博朋克2077》等特別吃性能的游戲之外,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完全能保證提供流暢的游戲體驗。
光追與DLSS游戲性能
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擁有第三代RT Core和第四代Tensor Core,因此DLSS2下,在光追和DLSS都打開的情況下,在2K下《荒野大鏢客:救贖2》《賽博朋克2077》等多款游戲的領先RTX 4070幅度都在20%以上;4K分辨率下開啟光追和DLSS,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最高可領先RTX 4070大約25%,多數游戲的領先幅度都在20%以上,更多光追單元對于性能的提升可見一斑。
到了最新的DLSS 3.5,引入了光線重建技術,這也是進階版 AI 驅動的神經渲染器的一部分,通過將需要人工設計的降噪器替換為 NVIDIA 超級計算機訓練的 AI 網絡(在采樣光線之間生成更高質量的像素),為所有 GeForce RTX GPU 提升光線追蹤圖像質量。DLSS 3.5 訓練的數據量是 DLSS 3 的 5 倍,可識別不同的光線追蹤效果,從而可使用時間和空間數據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并保留高頻信息以實現更高質量的升級。
有了光學多幀生成加持的DLSS 3.5之后,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立馬起飛!《心靈殺手2》中性能提升的最大幅度達到了169%,《賽博朋克2077》中也有153%的提升,原本并不高的幀率一下子提升到了100 fps以上,畫面流暢性一下子就上去。
在大幅降低游戲延遲的基礎上,DLSS 3.5還能降低幀延遲和操作延遲,這對于提升用戶的操作是很有幫助的。從FrameView監測的PCL延遲來看,開啟DLSS 3.5后,絕大部分游戲的延遲都大幅下降,流暢度明顯增加,效果非常顯著。
▲在《心靈殺手2》中開啟DLSS 3.5新增的光線重建功能之后(左邊),水面反光的細節度明顯增加
當然DLSS不是只能在游戲中才能發揮其實力,在3D設計等生產力軟件中也能大幅提升效率和畫面質量。比如D5渲染器就提供了對DLSS 3.5的支持,包括了光線重建、超分辨率縮放和幀生成功能。從測試成績來看,在使用D5渲染器時只要開啟DLSS 3.5,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渲染效率就會大幅提升,并且渲染出來的畫面噪點明顯降低。
▲開啟DLSS 3.5(左開右關)之后桌面上已經看不到噪點
生產力性能測試
擁有第三代RT Core、第四代Tensor Core以及12GB大容量顯存的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在生產力應用上的表現也可以稱得上是可圈可點。
特別是在在Blender、V-Ray和Octane的3D渲染輸出項目中,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成績較RTX 4070提升了11%~22%之間,并且與RTX 4070 Ti的性能差距較小。
VSR(視頻超分辨率)是NVIDIA為RTX 30和RTX 40系列推出的新技術,可以通過AI計算對視頻實現一鍵升級清晰度。從視頻截圖可以看到,開啟VSR(選擇“質量4”)之后,畫面上的字體邊緣明顯銳利了很多,整體畫面精度也得到了提升,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強烈推薦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用戶開啟此項功能。
AIGC性能測試
AIGC在2023年的火爆程度反映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巨大潛力。要想在Stable Diffusion為代表的AIGC軟件中獲得高效地出圖,就得有性能強悍的GPU為支持。從NVIDIA給出的官方參考數據來看,通過TensorRT優化,RTX 40系列GPU的Stable Diffusion出圖效率提升幅度甚至最高可以接近兩倍。
▲在Stable Diffusion中使用NVIDIA TensorRT優化的Unet以大幅提升RTX 40 GPU的出圖效率
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擁有12GB大容量顯存,算力也相當出色,確實非常適合用來完成Stable Diffusion本地出圖任務。這里我們選用Stable Diffusion Automatic1111 WebUI來對RTX 4070 SUPER的出圖效率進行測試,并同時考查在使用NVIDIA TensorRT優化之后,出圖效率會有多大幅度的提升。
首先是Stable Diffusion的基準測試,使用了NVIDIA官方推薦的標準設置:采樣方式為Euler a、采樣步數為50、CFG Scale為7.5、每批次出圖數為2、批次為10,最后統計每分鐘出圖數量。從表中可以看到,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每分鐘出圖數量達到10.48張,與RTX 4070的10.71張非常的接近,明顯優于RTX 4070的9.09張。
接下來我們使用NVIDIA TensorRT分別對Stable Diffusion XL和Stable Diffusion V1.5的模型進行了優化,由此來對比優化前后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出圖效率的變化。在使用Stable Diffusion V1.5的模型時,我們分別選用了512×512、768×768的出圖分辨率,而在使用Stable Diffusion XL模型時選用了1024×1024的出圖分辨率(與訓練模型的圖片分辨率相同),考慮到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12GB顯存容量,這個出圖分辨率也是NVIDIA推薦的尺寸。其他參數方面,采樣方式為Euler a、采樣步數為50、CFG Scale為7、每批次出圖數為1、批次為10。
首先看看啟用xFormers時的測試情況。在使用NVIDIA TensorRT優化后,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在Stable Diffusion V1.5的512×512出圖測試中提升幅度高達49.47%,768×768出圖測試中提升幅度為29.86%。Stable Diffusion XL出圖測試中,提升幅度也達到了43.54%,可見NVIDIA TensorRT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在使用NVIDIA TensorRT優化后,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在Stable Diffusion V1.5的512×512出圖測試中提升幅度超過117%,768×768出圖測試中提升幅度接近170%。Stable Diffusion XL出圖測試中,提升幅度也高達146%,可見NVIDIA TensorRT效果相當給力,非常值得使用。
考機與超頻測試
從默認烤機中我們可以看出,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在滿載時的考機頻率都達到了2475MHz,此時整板功率達到了217W,接近于官方參數的220W。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滿載考機的情況下,GPU最高溫度只有60.5℃,熱點溫度不到70℃,顯存溫度也僅有54℃,散熱表現非常優秀。
當然以上并不是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的所有性能。我們還手動對其進行了超頻,最終游戲頻率達到了3030MHz,在TimeSpy Extreme GPU測試中分數達到了22594,性能表現又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
全新的RTX 4070 SUPER CUDA核心增加了20%,得益于GPU規格的大幅提升,能帶來比RTX 4070幾乎高一個級別的游戲性能,也超過上代旗艦RTX 3090,可以說這款顯卡滿足2K分辨率下高性能游戲體驗,玩家多了一個打造高性能2K游戲平臺的新選擇。同時RTX 4070 SUPER強悍的配置以及高達568 TOPS AI的算力,可以為生產力應用和AI應用的效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另外,RTX 4070 SUPER在提供出色性能的同時,功耗只有 RTX 3090的一半,可以說是性能和功耗完美均衡的一款產品。
RTX 4070 SUPER對于DLSS 3.5的支持,為玩家帶來更高的游戲幀率,可以達到RTX 3090性能的1.5倍,。同時,DLSS 3.5也能提升實時3D創作的圖像質量,提升專業3D創作者的工作效率。無論你是游戲玩家、專業用戶,RTX 4070 SUPER都算是必備的高級利器。
在超公版RTX 4070 SUPER中,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擁有扎實的用料、豪華的散熱,性能表現在同類產品中屬于佼佼者。同時該顯卡炫酷的外觀設計也是獨樹一幟,更是能抓住年輕玩家的審美。而且七彩虹還推出了完整的iGame Ultra家族產品線,特別適合追求強悍性能,喜歡玩桌搭的用戶選擇。
目前,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已在七彩虹官網商城及京東、天貓、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臺及全國授權零售經銷渠道同步開售。除了本次評測款,七彩虹還同時準備了iGame Vulcan、Neptune、Advanced、及戰斧、COLORFIRE MEOW等多個不同系列的GeForce RTX 4070 SUPER顯卡供玩家選購,售價4899元起,不失為用戶玩游戲、AIGC的性能比首選。
、讖曰——打不死的小強
“沖擊波”計算機病毒(圖片來自網絡)
大東:小白,經過前段時間的學習相信你對計算機網絡安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小白:那可不,別的不敢說,就說計算機安全防范這一點我就能例舉出好幾種方法。
大東:哈哈,看來小白已經不再是那個“小白”了,那我可要考考你了。如果說計算機系統異常、不斷重啟一般是什么情況呢?
小白:哎呀,怕是中了病毒了,趕緊殺毒、更新漏洞補丁。
大東:系統漏洞更新補丁是對的,但如果無法更新該漏洞補丁呢?
小白:啊?無法更新補丁?這可是我知識的盲區啊,還有這種病毒?
大東:那當然啦。
小白:還得麻煩東哥給我講講這個病毒中的“釘子戶”,看來“一日充電終身放電”在計算機網絡安全方面是不可靠的,學海無涯啊。
二、“沖擊波”病毒
大東:2003年7月21日,微軟RPC漏洞被公布,同年8月一款針對此漏洞的病毒爆發。這即是著名的2003年“沖擊波”病毒事件(Worm.MsBlast)。
小白:原來是臭名昭著的“沖擊波”病毒啊。
大東:看來小白也是知道的。
小白:那是啊!這種病毒是一種蠕蟲病毒,它的變種至今仍有存活,不少人都曾中招,電腦會不停重啟。
大東:對的,中了這個病毒系統操作異常、不停的重啟,嚴重的話會導致系統崩潰。此外該病毒有很強的自我防衛能力,也就是剛才說的無法更新補丁,是2003年名副其實的“毒王”。
沖擊波病毒(圖片來自網絡)
大東:沖擊波病毒的性質是后門和蠕蟲病毒的混合病毒。該病毒起初主要針對Win2000或是XP系統,利用IP掃描技術尋找此類計算機,然后利用DCOM/RPC緩沖區漏洞進行攻擊。隨著病毒體傳送感染對方計算機,使對方出現剛才說到的系統異常、不斷重啟、無法復制粘貼、無法正常上網等問題。2003年8月11日我國金山反病毒中心首次在國內發現,幾日之間感染了大量使用此漏洞系統的計算機,對全球造成數百億美元的損失。
小白:可見對全球的影響是多么有沖擊力啊,名副其實的沖擊波啊。東哥,那“沖擊波”是怎么實現無法更新補丁的?
大東:無法更新補丁,是因為其具備對對系統升級網站(windowsupdata.com)進行拒絕服務攻擊(DdoS)的能力,導致網站堵塞,阻止用戶下載相關程序。除了Win2000和XP系統,Server和NT4.0也成為“沖擊波”主要設計的操作系統。
小白:東哥詳細說下原理。
大東:該病毒充分利用了RPC/DCOM漏洞,首先使受攻擊的計算機遠程執行了病毒代碼;其次使RPCSS服務停止響應,PRC意外中止,從而產生由于PRC中止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針對RPC/DCOM漏洞所編寫的病毒代碼構成了整個病毒代碼中產生破壞作用的最重要的部分。
小白:沖擊波的運作過程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么?
大東:計算機系統被病毒感染后,病毒會自動建立一個名為“BILLY”的互斥線程,當病毒檢測到系統中有該線程的話則將不會重復駐入內存,否則病毒會在內存中建立一個名為“msblast”的進程。
小白:聽起來像是C語言程序呢。
大東:還真讓你猜對了。病毒運行時會將自身復制為:%systemdir%\msblast.exe,%systemdir%指的是操作系統安裝目錄中的系統目錄,默認為C:\Winnt\system32;緊接著病毒在注冊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添加名“windows auto update”的啟動項目,值為“msblast.exe”,簡言之,這么做使得每次啟動計算機時自動加載病毒。
小白:那是怎么實現攻擊的呢?
大東:具體的攻擊過程是在感染病毒的計算機通過TCP135端口向那些被攻擊計算機發送攻擊代碼,被攻擊的計算機將在TCP4444端口開啟一個CommandShell。同時監聽UDP69端口,當接收到受攻擊的機器發來的允許使用DCOM RPC運行遠程指令的消息后,將發送Msblast.exe文件,并讓受攻擊的計算機執行它,受攻擊的計算機也感染了此病毒。
小白:原來如此。
三、防范措施
小白:蠕蟲病毒的特色可不容小覷啊,提起蠕蟲頭就疼。
大東:哈哈,何止是你啊,這個沖擊波病毒給世界帶來的沖擊可是有目共睹啊。該病毒出現后帶動出一大批利用此漏洞的其他病毒,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病毒家族。其中緊跟其后于8月18日出現的“沖擊波克星”(Worm.KillMsBlast)病毒也廣為流傳。
它一面試圖清除“沖擊波”(Worm.Msblast)病毒,在系統內種下簡易預防代碼,并嘗試從微軟網站下載補丁程序,為受感染的系統打上補丁。但該病毒緊接著就開啟上百個線程瘋狂探測IP地址,并通過RPC漏洞迅速傳播自己,消耗大量CPU和網絡資源,常常導致系統死機。
小白:前有狼,后有虎啊。
大東:要不然怎么說他難纏啊。時至今日,沒有安裝相應補丁程序的用戶系統只要一聯上網,很快就會受到這類病毒攻擊。沖擊波病毒的變種也依舊威脅著網絡安全。
小白:得了,東哥告訴我怎么對付它吧。
沖擊波補丁(圖片來自網絡)
大東:(1)“沖擊波”病毒通過最新RPC漏洞進行傳播,因此用戶應先給系統打上RPC補丁。
(2)病毒運行時會建立一個名為:“BILLY”的互斥量,使病毒自身不重復進入內存,并且病毒在內存中建立一個名為:“msblast”的進程,用戶可以用任務管理器將該病毒進程終止。
(3)用戶可以手動刪除該病毒文件。注意:%Windir%是一個變量,指的是操作系統安裝目錄,默認是:“C:\Windows”或:“c:\Winnt”,也可以是用戶在安裝操作系統時指定的其它目錄。%systemdir%是一個變量,指的是操作系統安裝目錄中的系統目錄,默認是:“C:\Windows\system”或:“c:\Winnt\system32”。
(4)“沖擊波”病毒會用到135、4444、69等端口,用戶可以使用防火墻將這些端口禁止或者使用“TCP/IP篩選”功能,禁止這些端口。
(5)進入“管理工具”文件夾(在開始菜單或控制面板),運行組件服務,在左邊側欄點擊“服務(本地)”,找到RemoteProcedureCall(RPC),其描述為“提供終結點映射程序(endpointmapper)以及其它RPC服務”。雙擊進入恢復標簽頁,把第一二三次操作都設為“不操作”。
小白:好棒,講的超級詳細。
來源: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品:科普中國
制作: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8月12日晚23時30分左右,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區發生劇烈爆炸,爆炸火光沖天。國家地震臺網清晰記錄到了12日晚間天津發生的爆炸事故,共有兩次爆炸,間隔約30秒,第二次震級更高,通過分析波形記錄測算出,爆炸威力相當于21噸TNT。爆炸引起的沖擊波造成了周邊地區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損毀,現場騰起巨大的蘑菇云。各媒體新聞中如TNT當量、沖擊波等物理名詞該如何理解?
8月13日航拍天津濱海新區爆炸現場
TNT當量
很多人好奇TNT當量的概念,TNT當量是指核爆炸時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多少噸TNT炸藥爆炸所釋放的能量。TNT炸藥的數量又被使用作為能量單位,每公斤可產生420萬焦耳的能量,1噸TNT相等于4.2千兆焦耳,一百萬噸相等于4200兆兆焦耳,通常也作為核武器爆炸當量的單位來使用。從波形記錄結果看,第一次爆炸相當于3噸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種后,相當于21噸TNT。
等值換算,戰斧式巡航導彈的TNT當量約為454千克,即第一次爆炸相當于近7個戰斧式巡航導彈的能量,第二次爆炸的能量則接近于46個戰斧式巡航導彈落地爆炸。
如果以依阿華戰列艦16寸炮炮彈(54公斤高爆炸藥)約127千克TNT當量進行換算,第二次爆炸的威力相當于超過了165枚美國二戰最大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的406毫米主炮炮彈的威力。
美國海軍依阿華級BB-61“依阿華”Iowa號戰列艦406mm(16英寸)炮彈的輸彈機構 藍色的為訓練彈
要想更形象地了解TNT當量,威力對照表如下:
強大的沖擊波
從該監控視頻可見,一名男子站在大廳門前時,突然發生爆炸。爆炸沖擊波瞬間將大門沖倒擊碎,男子被掀翻并壓在倒塌的大門下。離現場較遠的網友拍攝的手機視頻中也可見在看到爆炸后,房間也開始劇烈地搖晃震動,打開的窗戶窗簾猛烈向屋內沖。附近建筑物玻璃幾乎全碎。這便是沖擊波的威力
任何波源,當運動速度超過了其波的傳播速度時,這種波動形式都可以稱為沖擊波,爆炸產生的沖擊波稱為爆炸波。其特點是波前的跳躍式變化,即產生一個鋒面。鋒面處介質的物理性質發生躍變,造成強烈的破壞作用。
地面爆炸時沖擊波影響范圍示意圖
沖擊波效應主要以超壓的擠壓和動壓的撞擊,使人員受擠壓、摔擲而損傷內臟或造成外傷、骨折、腦震蕩等。沖擊波的殺傷作用主要是由沖擊波超壓和沖擊波作用時間來決定的。沖擊波超壓就是沖擊波壓強與空氣靜止時的氣壓(l個大氣壓)的壓強差;沖擊波作用時間就是沖擊波超壓所維持的時間。對于普通炸藥在空中爆炸,當沖擊波超壓為0.1大氣壓時,就會引致門窗損壞、玻璃破碎;超壓為0.5大氣壓時,能使屋頂掀蓋;超壓為1大氣壓時,會造成房屋倒塌。
對于人體而言,沖擊波超壓為0.5大氣壓時,人的耳膜破裂,內臟受傷;超壓為1大氣壓時,作用在人體整個軀干的力可達4-5千公斤,在這么大的沖擊力擠壓下。人體內臟器官嚴重損傷,尤其會造成肺、肝、脾破裂,以至導致人員死亡。
所以很多人在不能預知當時爆炸實際威力的情況下拍攝視頻,是十分危險的,要及時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好,謹防沖擊波帶來的房屋倒塌、玻璃碎裂或高空墜物。
蘑菇云的產生
天津爆炸現場騰起了數十米高的蘑菇云,那么爆炸為什么會產生蘑菇云呢?
爆炸現場網友拍攝
蘑菇云,指的是由于爆炸而產生的強大的爆炸云,形狀類似于蘑菇,上頭大,下面小,由此而得名。云里面可能有濃煙,火焰和雜物,現代一般特指原子彈或者氫彈等核武器爆炸后形成的云。火山爆發或天體撞擊也可能生成天然蘑菇云。蘑菇云高溫高壓迅速地影響著其周圍的空氣,大約極短的時間內就能使它周圍的空氣升溫膨脹而又快速上升,并且依靠那上沖時的巨大能量將地面的石頭、碎片、粉塵等各種物質粒上高空而形成蘑菇莖。而在上升 的過程中由于同周圍低濕空氣的接觸,這就使得熱氣團的溫度逐漸降到同周圍氣體的溫度相同了,于是便向水平方向散開而形成蘑菇頂,這樣一個完整的蘑菇云便形成了。 隨著上升高度的增加,地面壓力的逐漸減小,蘑菇莖部分的組成物便紛紛落下,最終一切恢復正常。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出品,轉載請與科普中國移動端科普融合創作項目辦公室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