嘍這里是書童!上一期的水冷測評,大家的反應都非常的熱烈,有小伙伴就說能不能出一期高端水冷和平民水冷的測評,今天它來了。我們都知道360水冷既有兩三百塊錢的,也有六七百塊錢的,更有一兩千塊錢的,你會不會好奇它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它的差距又體現在哪里?是水泵、冷排設計還是風扇性能?它們的性能差距又是否跟價格成正比?
這次我們選擇了四款不同價位的水冷,分別來自華碩的ROG飛龍二代Tcomas(鈦)。之前我們有開箱過,還有上期小伙伴想要看的超頻三-巨浪1,還有就是來自先馬的KW360DW,這樣就組成了一組低中高價格的配置,我們將從性能、噪音等各個方面去描述它們的具體表現。
這次我們會使用13700KF和13900KS兩款CPU進行測試,測試平臺的詳細數據我們也會貼在這里給大家展示出來。酷冷CF-14硅脂。處理器:19-13900KS。主板:微星Z790ACED5。內存:海盜船復仇者DDR5,6000mhz16g*2。硬盤:三星990PRO1TB。處理器:19-13700KF。主板:華碩Prime Z790-P D4。內存:金百達銀爵DDR4,3600Mhz16g*2。處理器:19-13700KF。
不過在13900KS上,我們會使用導熱率更高的酷冷CF-14硅脂。13700KF還是沿用上一期的信越7921,以保證在相同平臺下的數據統一性。
老規矩,包裝和安裝便利性方面,因為飛龍二代是從同事的電腦拆下來的舊東西,所以它的配件包裝都不見了,所以這局我們先不帶它玩。Tcomas都是采用了常規的包裝盒,Tcomas則是在設計上下了大量的心思,你肉眼可見的能看出低端和中端產品的差距。
風扇外觀上Tcomas的外觀更加細膩,仔細看還可以看到表面上有細細的滾花紋路。接下來是飛龍二代的風扇,外觀上的切分設計和Republicof Gamers十分體現出它的高貴身份了。先馬和超頻三的風扇就比較常規了,畢竟這個價格,能用就對了是吧?
在風扇連接上超頻三明顯是獨具特色的,這種價位的水冷居然能做到一線通我是沒想到的,其他款的水冷則是采用了比較傳統的小4pin和五伏三針的集線器與主板連接。
在支架方面這4款產品都采用了比較傳統的安裝方式,沒有什么特別好的創意不如直接進入硬核時間開測。這次先進行了風扇的性能測試,這四款風扇都支持ARGB和PWM調速。值得注意的是其中Tcomas的風扇是120*30規格的,我個人猜測性能應該會比其他的120*25的規格風扇性能好一些。
不得不說價格確實是影響中低端產品的重要因素。兩款入門級水冷先馬KW360DW和超頻三-巨浪1PQ曲線明顯比其他兩款中高端水冷要差得很多。其中兩款入門級水冷的風壓明顯較低,在實際使用中可能不太吹得透冷排,但是這個價格的目標用戶這個性能也確實夠用了。更何況超頻三在實際測試中的表現還不錯,這個在后面的測試環節中可以更詳細的提到。
前段時間實在是太忙了,距離上次拍攝隔了整整有15天了,所以這期視頻不得不分成幾期進行錄制。好言歸正傳。噪音方面再次感謝上期視頻為我們提供靜音房的第三方機構衣食父母。這次設定是溫度25度噪音7.4DB,50公分的距離的設定下,首先測試的是單風在全轉速時的噪音,噪音最高的是ROG飛龍二代高達43.98分貝,有趣的是108轉速的Tcomas居然只有34.83分貝。120*30規格的優勢可以說是非常明顯了。
排名第二、第三分別是1800RPM37.84分貝的先馬和1838RPM40.2分貝的超頻三。在更日常的800RPM轉速中Tcomas的風扇同樣以10.68分貝排名在第一。接下來分別是:先馬的20.89分貝和超頻三的24.6分貝,所以說低端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再來看看水泵的噪音,讓我驚訝的是排在第二的巨浪1,15.27分貝的噪音居然有6835RPM,這個應該是傳感器讀數錯誤。因為我們在實際的測試當中并沒有感受得到它在高轉速的時候帶來的高頻噪音,所以我個人的感覺應該是仍然是1800RPM左右。
排名在第一的先馬KW360,在2570RPM下噪音為13.59分貝,飛龍二代則排在第三位2762PM下噪音為21.95分貝。而最后的Tcomas則是因為它采用了3800RPM的高轉速水泵,噪音來到了24.28分貝。這種以噪音換性能的調校,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什么想法?
接下來看看整組水冷的噪音表現,噪音最低的仍然是Tcomas為43.92分貝,接下來分別是巨浪三和KW360,分別為46.38分貝和46.70分貝。看了這么多數據,相信你對這幾款水冷的性能、噪音各種表現都有所了解了,但是這并不能明確的體現出這幾款水冷的性能差距。
既然還不能明確,我們再進行一輪溫度的測試,但是我們這次選擇了用機架進行測試。13900KS設置了全核的5.6G赫茲,13700KF而設置為全脂的5.5G赫茲,開啟xmp其他選項均為默認的狀態,設置180瓦230瓦無限制的三檔功耗,對每個產品的日常和極限性能進行測試。
首先來看一下13900KS,我手上的這顆CPU體質比較好,所以測試數據會比普通的19會高一些。在無限制的功耗測試中,四個水冷的CPU封裝溫度都達到了溫度墻附近并且觸發了降頻。其中功率最低的是先馬的KW360的303瓦,鈦鉭SJA100其中功率最低的是先馬的KW360的303瓦。
·接下來是超頻三的322瓦,前兩位的特工莫斯和飛龍二代都不相上下,都徘徊在340瓦左右。230瓦測試中各家溫度也都基本在一個水平線上。先馬KW360最高達到了82度,鈦鉭SJA10后面是巨浪的81度飛龍二代的79度(口誤),Tcomas的81度(口誤),180瓦測試中也同樣能表現出來。
其實差距不大,在13700KF的測試當中,由于體質的問題u最高只能跑到5.5G赫茲,有可能發揮不到散熱器的全部性能。讓我驚訝的是巨浪三居然以79度的成績跑出了268瓦托里擾。要知道飛龍二代在這個測試當中也只能以75度跑到250瓦,而230瓦和180瓦當中并沒有太大的差距出現。
看完了溫度的測試是不是覺得高低端的水冷的差距并沒有像價格那樣差距巨大?是不是可以直接無腦的購買低端水冷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這樣子的,這四款產品所提供的質保時間和賠付標準都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的。
入門產品KW360和巨浪360一只提供3年的質保賠付,而中端的Tcomas提供了5年的階梯賠付,飛龍二代則提供了長達6年的質保賠付。
視頻看到這里應該知道怎么挑選自己的水冷了,在如今越來越卷的水冷市場當中性能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鴻溝,一款基礎的360水冷已經可以基本滿足了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但是除開散熱性能之外一款產品還包括了它的質保、它的運行成本、它的外觀還有它的預算等等,要綜合起來考慮自己的需求才能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水冷產品。
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了,如果你喜歡我們視頻歡迎一鍵三連加個關注,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期見。
么樣的電腦配置需要水冷散熱?
什么樣的電腦配置需要安裝水冷散熱器?一般安裝水冷散熱器主要是看CPU的功耗,像i3、i5這種大部分是沒有必要安裝水冷散熱器的。像i3不管是12代i3還是最新的13、14代i3都沒有必要安裝水冷散熱器,因為它的發熱量本身就極低,就算CPU滿載也只有五六十瓦的功耗。
五六十瓦是什么概念?就相當于家里面小燈泡的發熱量是非常低的,用普通的風冷散熱器就可以壓住,完全沒必要去上水冷散熱器。
i5是不是也不需要安裝水冷散熱器?這個不一定,要看是什么處理器,i5的高端旗艦型號,比如13600KF和1460KF,它的熱設計功耗就達到了125瓦,有10核心、16線程,這種發熱量是比較大的,這個時候要考慮上水冷散熱器的。
i5、1360KF以上的處理器,包括i7和i9就必須要上水冷散熱器了,如果不上水冷散熱器也要上同級別的大風冷,花費同樣不小。
做個總結,什么樣的配置需要上水冷?就是i5、13600KF以上,包括13600KF的配置、CPU的配置需要上水冷散熱器,以下如果上水冷也是可以的。i5、13600kf以下上水冷就主要是為了顏值好看的。
所周知,臺式電腦的主機有散熱風扇作為內部零件散熱的重要工具,這也是非常基本的散熱方式。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不斷研究各種能更好地給主機重要部件提供散熱的方法。于是風扇散熱形式便發生了從基本的 "鋁塊+風扇" 到 "鋁塊+銅柱+風扇" ,再到 "鋁塊+熱管+風扇" 的演變。
如今帶熱管的散熱方式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的網友了,但是對于一些喜愛游戲的發燒友來說,僅僅是風冷還不能完全滿足他們。要知道,電子產品運作起來都是會發熱的,主機也不例外。發熱越厲害卡頓也就越厲害,如若散熱裝置效果不理想,還會加速零部件的老化,甚至會給零部件帶來毀滅性的創傷。就像一個正常人發燒了,度數越高人也就越不清醒,因為發燒導致"燒壞腦子"的事例也并非沒發生過。
而水冷則是一種較新穎的散熱方式,除了能達到很好的散熱效果外,還能裝飾主機,使其炫酷又實用。水冷分為一體式和分體式,其區別在于一體式水冷是不可拆的,分體式水冷則可以,而分體式水冷下又有軟管和硬管之分。對于發燒友來說,水冷簡直是不二之選。由此,水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至今還未普及到大眾的原因有很多。
一、價格不低。對比風扇散熱,水冷所需要的成本更加的高,特別是分體式水冷。
二、占地空間大。分體式水冷因其有獨立的水泵及其他獨立配件,狹小的空間對于它來說是不夠的,所以其需要的空間比一般的散熱裝置要大。
三、需求不高。不是人人都需要水冷,像是辦公室內只做辦公用的、學校內只做學習用的機子,用風扇散熱即可。對于大部分網友來說,"鋁塊+銅柱+風扇" 或 "鋁塊+熱管+風扇" 這兩種風扇散熱方式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需求。當然要是不發燒卻對炫酷的水冷有著瘋狂的視覺追求又不缺錢的網友,筆者倒是非常支持購買的!
四、用戶擔憂。購買者擔心裝置會漏水,這一點需要著重來講一講。從水冷出現開始至今都有人因為怕裝置會漏水而不敢裝,筆者非常理解有這種想法的網友,畢竟這是一整套主機的性命啊。但同時,也不認可這種怕漏水而拒絕水冷的做法。
電腦使用過程中的水冷裝置漏水情況,其實是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大大減少發生幾率。
1、選擇信譽較高、對水冷裝置方面較為專業的商家購買。
2、分體式水冷接口多,為了保證其在之后的運作過程中不輕易出現漏水情況,一定要讓專業人士進行安裝。安裝好后他們都會注一些水去測試裝置是否會有漏水情況,這個檢測步驟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決定購買水冷了,就不要有省一點服務費的想法。正常來說,去實體店里購買分體式水冷是最好的,而店里都會有配套的上門安裝服務。
可能會有網友覺得,我若是之前有學習過如何安裝分體式水冷,不也能自己動手嘛?還能體驗一下動手的樂趣。對此筆者仍然堅持:要讓專業人士安裝。別說是水冷機的安裝,就算是普通主機的安裝,筆者也曾見過有人一邊說著自己會裝一邊又把主機裝到開不了機的情況。既然都買得起分體水冷了,何不再多花一點小錢讓自己用的更加放心。
3、使用后定期做維護。無論是什么電子產品,定期維護都是使其延續壽命的良藥!
水冷在我國市場發展到現在,已經基本不會出現漏水情況。筆者在上文提到一體式水冷是不可拆的,生廠商出廠之前就對各個接口處做好了處理,而且其比起分體式水冷的接口要少,更為安全。要是有需要又實在擔心這個問題的網友可以優先選擇一體式水冷。
關于漏水問題筆者要再次強調一下:水冷裝置漏水情況并非100%不會發生,但若做好預防措施,會發生的幾率只會是微乎其微。
此外,并不是說水冷就一定比所有的風扇散熱效果要好。因為水冷所需成本比較大,一些低端的水冷裝置和同等價位的風扇散熱裝置比起來會略顯遜色,此時應該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去購買。雖然水冷散熱效果強大又非常的美觀,但其對應的價格也讓一直想擁有一臺水冷機的筆者望而生畏,相信很多網友也存在這種苦惱。不過時代在進步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更多價格合適散熱效果又好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