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戲玩家們一定對Steam這個游戲平臺不陌生,恰逢近日Steam平臺正在進行夏日大促,看著各類游戲的超大折扣:求生之路1和2捆綁包只要20塊、智享君一直心水的GTV5六折后只要113!智享君的購物欲望止不住的要噴發(fā)出來。可是再看看家里躺著的那臺老爺機,唯有一聲嘆息。

    沒有一款好的游戲主機怎么能歡暢的玩游戲!所以,免不了又產(chǎn)生了購買主機的想法,一場游戲打折引發(fā)的血案自此拉開……

    在最開始,智享君是想直接購買品牌主機,這樣簡單、直接、方便,適合我一貫的作風,但是無奈,囊中羞澀。只好轉(zhuǎn)戰(zhàn)DIY主機,這樣在保證高性能的同時還能省下不少銀子買游戲。正好也可以幫助那些想自己DIY又沒有頭緒的朋友。考慮到有的玩家喜歡大型競技類游戲,有的玩家喜歡輕松點的益智類游戲,下面智享君根據(jù)各種玩家的不同需求推薦了3款主機配置,當然,這只是小編自己的一點意見,還望各位大神不喜勿噴。

    一、土豪專享裝機配置

    首先給大家介紹的這組配置光看價格就已經(jīng)夠膽兒顫、夠土豪了,幾乎可以帶的起當下的所有游戲,小編一直心水的GTA 5自然也不在話下。這樣的裝機配置我只能默默的膜拜,不是一個腎能解決的了。

    土豪專享配置

    這里選擇4TB的電腦硬盤,也是考慮到游戲朝圣者根本停不下來的心情,畢竟隨便一個3D大型游戲都要幾十個G。

    二、游戲頂級發(fā)燒友配置

    對于大多數(shù)朋友來說,上面這組配置的確讓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接下來要推薦的這組配置要相對便宜很多。

    游戲發(fā)燒友

    三、適用多數(shù)玩家的中端配置

    看過了前兩組萬元機的配置,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心中也充滿了遺憾,無奈荷包太瘦。接下來小編推薦的這組配置是可以被更多人采用的中端機配置。

    中端機配置

    雖然DIY主機可以省下不少銀子,但是買進來的配件也更要多加注意。比如Intel的CPU原裝外包裝是紙盒且不帶塑料袋,如果有塑料袋,則很有可能不是原裝的。主板帶的擋板有時會有幾個沒拆下來口,如果明顯拆掉了,說明用過了。還要注意硬盤上的序列號是否和保修卡上的一致,不一致萬一顯卡出個什么問題,只能認栽了。

    然 Windows 掌機已經(jīng)問世很多年了(最早大概是曾經(jīng)的 UMPC?),但是去年 V 社發(fā)布的蒸汽甲板(Steam Deck),親民的399美元(換算人民幣2600左右)起售價,將自己的游戲庫握在手上的想法,讓掌機(這里特指 x86 架構(gòu))概念又一次火熱起來。

    很多用戶可能也想體驗下 SteamDeck,考慮到目前 SteamOS3 依舊為 Steam Deck 獨占,想要體驗它有如下的幾個辦法:

    • 直接入手 Steam Deck
    • 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 SteamOS 3.0(民間大神魔改的 theVakhovskeIsTaken/holoiso)
    • 使用 Steam 測試版,開啟 GamePad UI

    正好手頭拿到了零刻的高性能迷你主機 GTR5,順手嘗試了安裝 SteamOS3(holoiso),因此本篇文章和單純的評測稍有不同,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大家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跳轉(zhuǎn)。

    ▼為了方便,拍照與截圖使用了 Steam GamePad UI

    ▼安裝的機器是來自零刻的 GTR5,采用 AMD 銳龍 R9-5900HX 處理器

    GTR5 外觀設(shè)計

    包裝方面零刻 GTR5 采用了黑、紅、白三色,大大紅色的 GTR 字樣,表明了這款產(chǎn)品在產(chǎn)品線中最高的定位。GTR5 采用 AMD Ryzen 9 5900HX 處理器,TMSC 7nm FinFET 工藝,8核心(Zen3)16線程 4MB L2 Cache 16MB L3 Cache,基頻3.3Ghz、最大加速頻率4.6Ghz,默認 TDP 45W。GPU 方面集成8核心 AMD Radeon? Graphics(GCN 架構(gòu)),最高頻率2100Mhz。

    ▼AMD Ryzen9 5900HX

    配置方面有32GB+500GB SSD 和 32GB+1T SSD 可選,我這邊拿到的是32G+500GB 版本,質(zhì)保方面官方提供三年保修,售后方面還是比較放心的。

    機身方面零刻 GTR5 沿用了全金屬機身,頂部和側(cè)面采用了金屬絲網(wǎng)來提升散熱效率,側(cè)面金屬網(wǎng)還印刷了 GR9 字樣。頂部除了紅色的零刻銘牌外,靠近前面板測還有 AMD 的 LET'S START IT LOGO 以及指紋識別模塊。尺寸方面零刻 GTR5 長168mm、寬120mm,厚度也僅為39mm,0.786L 的尺寸依舊非常小巧。

    另外值得一提是,AMD 的 LET'S START IT LOGO 還是可以亮的,白色的指示燈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下很有感覺。每次開機的時候,伴隨指示燈亮起,心中默念 AMD Yes! AMD Yes! AMD Yes! 。

    ▼得益于指紋解鎖模塊,每次開機就不需要輸入密碼或者 Pin 碼了,實測識別率非常高,幾乎是按上即解

    底部依舊印刷了進入 BIOS(Delete)、選擇引導(F7)的快捷鍵,雖然只是印刷了一段文字,但是卻省去了用戶上網(wǎng)查詢的步驟。

    回到機身正面,依次是電源鍵、Clear CMOS 鍵、USB-A 接口,以及支持視頻輸出的 USB-C 接口和3.5mm耳機孔,另外正面也設(shè)置了雙麥克風,可以用于語音識別、通話或是會議。

    背面接口則比較豐富,除了 DC 電源接口以外,提供了 HDMI*1、DP*1、USB3.0*2、USB2.0*,以及2個 2.5G 網(wǎng)口。注意零刻 GTR5 不但提供了2.5G 網(wǎng)口,還是2*2.5Gbps 網(wǎng)口,喜歡軟路由/All In One 的小伙伴,請把「軟路由」三個字打在公屏。

    配件部分提供了一長一短兩根HDMI線,分別適用于桌面和壁掛連接。配件標配主機掛架,可以將主機掛裝在顯示器背面,進一步節(jié)省空間。電源部分為老品牌航嘉出品,采用 DC 圓孔,最大輸出19V4.74A(90.06W)。

    拆機部分,依舊是擰下底部四顆螺絲,這次零刻在底部預留了拉手,向上輕拉即可將底蓋與機身分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背板上有 SATA 排線與主板相連,使用拉手將底蓋與機器分離后,需要從原理拉手一側(cè)輕輕翻開。

    ▼以排線側(cè)為軸,輕翻即可打開后蓋

    打開后蓋,可以看到主板依舊使用了顏值更高的黑色 PCB,元器件擺件和 SMT 品質(zhì)也相當不錯。外部接口部分,也都額外增加了導電膠布與機殼連接,進一步提升了抗靜電水平。

    除了 CPU 以外,內(nèi)存、硬盤、無線網(wǎng)卡也沒有縮水,內(nèi)存部分標配2根鎂光旗下 Crucial(英睿達) DDR4-3200 16G,散熱硅膠下方則是 Intel 660P SSD,無線網(wǎng)卡部分則是 AMD 和 Mediatek 定制的 RZ608(MTK7921K),天線部分為了防振觸點附近涂布黑膠。另外機器還提供了一條 M2. SATA,以及一塊2.5英寸 SATA 盤位,用戶可以根據(jù)需要擴展存儲空間。

    系統(tǒng)方面出廠內(nèi)置了 Win11 專業(yè)版,相比家庭版額外支持 BitLocker 設(shè)備加密、WIP(信息保護)、業(yè)務管理和部署(訪問權(quán)限、組策略等)等功能。雖然大部分功能都針對企業(yè)用戶,但是對于個人用戶來說 BitLocker、組策略其實也是比較有意義的,另外專業(yè)版價格也更高一些。

    開始測試前分享下自己目前的桌面,主機部分是 Mac mini+ GTR5 + PS4 Pro,顯示器是來自明基的 EW2780U(換裝了 Bractek 支架)。鍵鼠是羅技 MX Keys+MX Master 2s,顯示器掛燈是 Yeelight 顯示器掛燈 Pro,背景燈光是 Yeelight 燈帶,桌面的擬輝光時鐘是 Eleks Tube IPS,PS4 旁的小時鐘是樂歌升降桌的控制器。

    性能測試

    開始測試前簡單回顧下這臺 GTR5 的配置,CPU 部分為 AMD Ryzen 9 5900HX 處理器,8核心16線程、基頻3.3Ghz、最大加速頻率4.6Ghz。集成8CU GPU,顯卡頻率2100Mhz,搭配32GB 雙通道 DDR4-3200 內(nèi)存。

    ▼R9 5900HX 是系列中定位第二高的產(chǎn)品,僅次于加速頻率更高的 Ryzen9 5980

    5000系列采用的 Zen3 核心,也是 AMD 近兩年最強的 CPU 核心,依舊是 CCD+IO 設(shè)計。Zen2 時代,8顆核心并不能直接訪問全部的 L3 Cache,4顆核心只能訪問直接連接的 4MB Cache,一旦涉及訪問另外的 L3 Cache,性能方面就會顯著降低。Zen3 除了將 L3 Cache 總?cè)萘糠吨?6MB 以外,還改進了 CCX 設(shè)計,所有的8核心都可以訪問完整的 16MB L3 Cache,核心之間的延遲降低,內(nèi)存延遲、游戲性能都有不小的改善。

    不過 GPU 部分5000系列依舊采用 Radeon RX Vega,性能方面相比4000系列僅是穩(wěn)步提升,更大的改進留到了采用 RNDA2 架構(gòu)的銳龍6000系列上(不過6000系列的 CPU 性能相比5000系列基本屬于原地踏步)。

    跑分部分,CINEBENCH R23 中,5900HX 單核心跑分1472、多核心跑分10671,相比 Ryzen7 4800單核和多核心分別提升了19%和28.9%。在反應生產(chǎn)力工具的 PCMark 中,GTR5 跑分為6412,子項目方面 Essentials 9868、Productivity 10289、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7049。

    內(nèi)存和緩存測試中,實測雙通道 DDR4-3200 加持下,零刻 GTR5 內(nèi)存讀取46641MB/s,寫入41948MS/s,延遲部分則為80.1ns。系統(tǒng) L1 Cache 部分,Zen3 架構(gòu)的 Ryzen9 5900HX 讀寫分別高達1839GB/s和1013.5GB/s,延遲0.6ns。L2 Cache 讀取977.1GB/s、寫入1013.5GB/s、延遲2.6ns,L3 Cache 讀取512.07GB/s、寫入376.68GB/s、延遲12.0ns。

    GPU 部分 Ryzen9 5900HX,采用 8CU Radeon GPU,GPU 頻率為2100Mhz,搭配雙通道 DDR4-3200 下帶寬51.2GB/s。零刻的 BIOS 內(nèi)可以自動/手動設(shè)定分配給 GPU 的顯存,為了測試的準確性,這里手動分配固定 4GB VRAM。

    跑分部分,3DMark Time Spy 中 GPU 得分1397,CPU 得分8117,合計總分1595。FireStrike 中,GPU 得分4443、物理得分23066、Combined 得分1363,合計總分4020。

    實際游戲部分,我選取了刺客信條奧德賽、原神、古墓麗影暗影以及 LOL 四款,除 LOL 外都采用 FHD 分辨率+低畫質(zhì),關(guān)閉垂直同步和 FPS 限制,LOL 則為最高畫質(zhì)+4K分辨率。以測試結(jié)果來看,像刺客信條奧德賽和古墓麗影暗影這種大作,F(xiàn)HD 分辨率下屬于可玩(>30幀)的程度,原神方面基本可以跑滿60幀,而 LOL 這類網(wǎng)游則可以輕松駕馭。

    ▼Shadow of Tomb Raider

    ▼刺客信條奧德賽 FHD

    ▼原神

    ▼LOL

    ▼FFXV Benchmark FHD Lite Quality 得分 2730

    很多人可能從直覺出發(fā),認為迷你主機在縮小體積后性能會打折扣,實際在良好的散熱設(shè)計下,迷你主機除了尺寸迷你外,性能方面是完全沒有縮水的。實測零刻 GTR5 雙拷30分鐘,室溫28度的環(huán)境下,CPU 溫度可以穩(wěn)定在73度左右,性能釋放方面是非常不錯的。噪音部分 GTR5 在拷機半小時測試主機5cm位置為50.7dBA,45cm位置(人位)噪音僅43.1分貝,考慮到滿血釋放的性能,這個噪音控制是相當不錯的。

    SteamOS 3 安裝/啟用 GamePad UI

    體驗 SteamOS 3/GamePad UI 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安裝民間大神制作的鏡像(HoloISO)到自己的機器上,優(yōu)點是真實安裝與使用,硬件合適的話可以得到比較完美的體驗。缺點是目前 SteamOS3 是針對 Deck 設(shè)計,兼容性方面稍差,不同的機器可能或多或少存在很多問題,要有一顆能折騰的心。

    另外一種方法相對簡單,可以通過開啟 Steam 測試版,在 Windows 等平臺下將 Steam UI 切換為和 SteamOS 一樣的 GamePad UI。優(yōu)點是基本無損,隨時可以切換回原有界面,缺點自然是體驗的并不是完全的 SteamOS 3。

    實機安裝 SteamOS 3

    首先安裝的方法依靠民間大神們制作的 HoloISO,目前已經(jīng)適配了包括 Bootup、SteamOS OOBE、Deck UI、TDP/FPS Limiting、Global FSR、Shader Pre-Caching、Switch to Desktop、Vapor、System updates 等。安裝機器的配置優(yōu)先推薦和 SD 類似的 AMD APU,Intel 顯卡機器可以通過設(shè)置解決部分問題,NVIDIA 用戶暫時不太建議使用該鏡像。

    ▼HoloISO 下正常工作的部分

    安裝的視頻介紹以及鏡像,可以參考 B 站 Up「電玩老陳」的視頻「三分鐘帶你在任何電腦上安裝SteamOS 3.0 (Steam Deck移植版)」。

    準備工作:

    • 一臺可以安裝 SteamOS 的電腦,以 AMD APU/顯卡 為佳
    • 下載 HoloISO 鏡像
    • U 盤/移動硬盤*1
    • 燒錄軟件(例如BalenaEtcher)
    • 良好的外網(wǎng)訪問

    安裝流程如下:

    • 0.最好使用有線連接,無線網(wǎng)卡支持較差
    • 1.將HoloISO燒錄到U盤/移動硬盤
    • 2.進入BIOS將啟動項設(shè)定為U盤/移動硬盤
    • 3.進入SteamOS Install(core/linux)
    • 4.輸入 holoinstall 進行安裝
    • 5.安裝部分選擇 Full SteamOS 3
    • 6.選擇安裝硬盤(默認需要一塊完整硬盤)
    • 7.安裝過程中需要設(shè)定管理員和用戶賬戶密碼
    • 8.安裝依賴網(wǎng)絡,如網(wǎng)絡連接較差,存在失敗風險
    • 9.如安裝失敗,只能重新安裝,網(wǎng)絡不好的同學推薦半夜進行

    ▼準備和安裝過程

    假如安裝過程一切順利(注意不能有錯誤/Failure,如因網(wǎng)絡原因中斷/Failure 需重新安裝),在 BIOS 內(nèi)調(diào)整啟動順序為安裝 SteamOS 3的硬盤,開機輸入賬戶和密碼即可進入 SteamOS 了。HoloISO 內(nèi)置了完整的 OOBE,開機按照 Steam Deck 進行引導,輸入 Steam 賬號密碼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關(guān)于 SteamOS 的具體使用體驗,由于需要準備的內(nèi)容比較多,計劃放在后面的文章更新,本篇文章就先止步于安裝了~

    ▼目前系統(tǒng)內(nèi)功能基本正常,處理器型號等都可以正常識別,不過 SteamOS 3 使用的 Linux 核心相對較老,對于比較新的 WiFi 芯片支持不佳。如果需要使用 WiFi,建議考慮可以免驅(qū)的無線網(wǎng)卡,或者加裝 USB 免驅(qū)無線網(wǎng)卡。

    ▼GamePad UI 確實很適合掌機/手柄操作

    在 Steam 測試版啟動 GamePad UI

    當然對于新手來說,或者并不準備把設(shè)備只當做游戲主機的用戶,在 Steam 客戶端上也一樣可以體驗 GamePad UI。

    首先在 Steam 文件夾下找到 package 文件夾,新建 beta.txt,然后輸入“steampal_stable_9a24a2bf68596b860cb6710d9ea307a76c29a04d”并保存,再將beta.txt 去掉.txt后綴。

    然后對 Steam 圖標點右鍵-選擇屬性,在目標后面加入 -gamepadui,重新運行 Steam 程序會進行升級,升級完成后即進入 GamePad UI 界面。如果想切換回原始界面,只需要去掉運行程序后的 -gamepadui 即可。

    ▼重新運行 Steam 會進行更新

    ▼啟用 GamePad UI 后的 Steam 界面

    結(jié)語

    零刻的迷你主機產(chǎn)品,根據(jù)性能會分為 GT(R/I)、SE(R/I)等不同的系列,其中 R 對應 AMD、I則對應 Intel。作為追求極致性能的產(chǎn)品,GTR5 相比我前段時間評測過的 SER4,體積略微增大(0.786L vs 0.57L)但性能也更強(R9 5900HX vs R7 4800U)。散熱方面表現(xiàn)也很搶眼,在拷機測試中 45W TDP 的5900HX,30分鐘 CPU 溫度比表現(xiàn)優(yōu)異的SER4(4800U)還低3度,長期高負載使用也可以有非常好的性能釋放。

    高集成度的設(shè)計、不妥協(xié)的性能釋放、豐富的使用場景,都是讓小主機越來越為大眾熟知、接受的原因。作為一個小主機愛好者,我也會繼續(xù)和大家分享迷你主機的評測、玩法分享,希望大家多多關(guān)注我后續(xù)的更新。最后感謝大家的觀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并在評論區(qū)留言,我是 KC,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今,備受玩家們所關(guān)注的Steam夏促活動正式開啟,活動時間為6月30日至7月14日,2周的時間足以給許多游戲黨趁機會清一清自己的愿望清單,入手一些自己種草已久的3A大作。而從目前放出來的優(yōu)惠信息來看,不少大作的折扣力度還是十分給力的,包含著《艾爾登法環(huán)》、《賽博朋克2077》、《使命召喚》等高人氣的作品,下面也不妨聊一聊個人比較推薦的2款折扣大作。


    《只狼:影逝二度》

    價格:¥268 -> ¥129


    作為一款全球累積銷量已超過1000萬套、曾拿下TGA年度游戲和最佳動作冒險游戲兩項大獎的熱門游戲,《只狼:影逝二度》被許多人看作是魂類游戲天花板。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日本戰(zhàn)國時代,主角“狼”孤身一人踏上復仇之路,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強大的敵人和精彩的BOSS戰(zhàn),學習新的技能和裝備。游戲的好玩之處在于,玩家需要掌握精準的時機和距離來進行攻擊和防御,更能注重打斗中的戰(zhàn)術(shù)運用,游戲地圖精美度以及角色扮演系統(tǒng)也很到位,值得體驗。


    《巫師3:狂獵》

    價格:¥149 -> ¥15


    巫師3可以稱得上是一款極其優(yōu)秀的開放世界游戲,游戲內(nèi)容上采用的是極具特色的便是網(wǎng)狀敘事,每一位玩家的選擇會影響劇情的后續(xù)發(fā)展,進而獲得不同的劇情體驗,基本采用的玩法就是推主線做支線,接取獵魔委托。許多玩家在體驗后對其評價為“劇情一流、打斗一流、畫質(zhì)一流、開放一流”,如今15元的超史低價也著實很實惠了,可入手后好好體驗一番。


    在如此多大作放出誘人史低價之際,玩家們除了豐富一下自己的游戲庫,自然也能趁著當前的暑期活動來進行一輪設(shè)備升級,更好地體驗一波新入手游戲。特別是暑期檔有想入手新高性能筆記本的學生黨,大可關(guān)注一下目前市面上的滿血RTX40系列游戲本,整體體驗感也能有所保障。


    若是大家希望能以較高性價比的方案來更新一波裝備的話,這里不妨考慮一下可實現(xiàn)著高性能釋放、便攜體驗、優(yōu)質(zhì)屏幕等突出體驗感的RTX4060游戲本華碩天選5系列,相比起RTX4060整機DIY方案會更加方便與實惠,無需提前做組裝方案研究以及持續(xù)的比價,甚至日常還可將其充當全能本來進行使用,對于小白用戶來講更為省心。


    相對于7000+元以及8000+元購機預算的小伙伴來說,天選5以及天選5 Pro可以說是該價位上很不錯的選擇目標。無論是哪款機型,玩家們均可體驗到140W滿功耗RTX4060顯卡所釋放出的到位性能,即便是在游戲中開到高畫質(zhì)時也同樣能獲得不錯的游戲幀率數(shù)值,暢玩當前的主流3A大作并不會有太多問題。

    并且,兩款機型均有著高顏值配色方案以及輕量化機身設(shè)計,相較于同尺寸的機型來講都更顯輕便。這也意味著像學生黨平時也可以帶著筆記本出入課室以及圖書館之間,攜帶體驗比起很多常規(guī)游戲本要更為友好,自然也能夠拓展出更多使用場景。

    (天選5系列)


    至于核心的處理器方面,像天選5搭載的是8核心16線程的AMD 銳龍9 8845H AI處理器,單核MAX主頻至高5.1GHz,單烤即可實現(xiàn)著80W的性能釋放,其內(nèi)置的Ryzen AI也有著60%的AI算力提升,配合RTX4060的233 TOPS AI算力,應對著任務多開、高負載場景時也可游刃有余,也可讓大家體驗到當下十分流行的AI PC功能。

    而天選5 Pro則更是用到了超高規(guī)格的AMD 銳龍9 7940HX處理器,擁有16核32線程,高級緩存(L2+L3)能達到80MB,單烤可實現(xiàn)90W的性能釋放,都稱得上是向臺式機的性能水準看齊了,提供著更為出色的圖形處理能力。

    (天選5 Pro)


    當然了,在性能基礎(chǔ)足夠到位的同時,天選5系列還通過2.5K 165Hz的高分高刷屏來保證顯示方面的到位,帶來足夠高清流暢、色彩細膩的顯示效果,無論是娛樂影音、日常學習還是游戲體驗上都能獲得賞心悅目的觀感體驗。并且,天選5 Pro還有著視野更為突出的16:10黃金比例,因此像學生黨在查閱學習資料時也能夠獲得更舒服的縱向顯示空間,有效提高學習、閱讀效率。

    (天選5 Pro)


    所以說,大家無論是選擇#華碩天選5# 系列的哪款機型,均可收獲滿血性能釋放、AI高算力加持、高顏值輕量化機身等體驗優(yōu)勢,相對于同類型的游戲本來說更具備有全能本的特質(zhì),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實用性。因此,如果你在今年暑期檔也有換新游戲本的打算,不妨關(guān)注一下華碩天選5系列兩款機型,相信你會收獲不少驚喜的!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