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日子,有人整理了近十年高考熱門專業變遷,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文科沒落,工科崛起,醫科穩定。
于是,我們有些好奇,那些考了家長們寄予厚望的熱門專業,那些曾被就業市場認可,認定學了就一定會前途無量的專業,畢業多年后的他們還會這樣認為嗎?
今天我們邀請到幾位曾經的熱門專業畢業生,聽聽他們來講述自己的專業與就業。
08級 土木工程 現大齡待業中年
@原來是李總,現在是小李
我是12年入行房地產,也算是搭上了土木工程的末班車,還算是見過一點行業紅火的樣子,也在當時買了房,那會進房地產真是進了高薪行業,現在再看,干土木的盡頭是各行各業。
11年去規院實習,工資一天就有三百,接外快畫個分析圖就能拿一千塊多。12年畢業進了世界五百強的地產公司,公司給管培生的年薪開到了30萬,那時候北京房價也才2萬多一平。
當時覺得自己只要肯努力,干三五年在北京三環里買房不是什么問題。甚至在16年之前,我都是理直氣壯鼓勵村里孩子報考我們專業。“懂點人情世故,能喝點白酒,腦子只要不笨,這行值得混”,誰成想畢業十年,行業快沒了。
現在同事里年紀小一點的都在往體制內考,想端個穩定的飯碗。還有些被裁員的同事,把北京房子租出去,回老家了。
10級 廣告學 現自媒體創業
@可樂樂
今年是我畢業的第10個年頭了,曾在4A公司做到AM,現在做自媒體給自己打工。
當年我們報專業的時候真是一抹黑,不像現在還有個張雪峰,那會互聯網又不發達,誰也不知道報什么專業才有前景。
我高中的時候有個很火的美劇《廣告狂人》,我爸媽一合計這羅斯福都說“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學這個肯定有前途啊,于是就讓我去了廣院學廣告。
當時學校還是請到了4A在職的老師來講課的,我第一份工作也是很幸運的去了那里的媒介部工作,實習工資一天50。
那個年代,廣告行業真的有不少能人,而且老板們是很重視新人的基本功,剛入職,亞太區總裁專門召集大家培訓,在那學到的東西,受益至今。
這些年,眼看著電視媒體從鼎盛到沒落、Digital廣告興起、直播興起...以前創意為王,后來流量為王,現在精準為王,一切生命周期都太短了,一直跑著都只算原地踏步,到現在有種說法是“再過3年,廣告行業可能就要從我們身邊消失了”。
但你現在問我還推薦別人學廣告嗎,我的答案是暫時不推薦。
13級 旅游管理 現大廠運營
@阿童木
都說什么生化環材大天坑,但我這個專業,才是真的能勸退一個是一個。除非是家里在一線熱門景區,或者家里有旅行社、民宿、酒店、景區等產業,否則都不推薦學,等你入職旅游公司會發現同事們的專業背景五花八門。
而且旅游管理實習去酒店要從客房打掃衛生做起,去旅行社也要從基層工作做起,畢業后工資不能說有多低,但比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少賺10倍不成問題。
我們那屆大部分同學都轉行了,我算是少數留在行業的人之一。14年暑期開始在OTA(在線旅游)實習,畢業后也順利留在部門工作,旅游旺季是沒有休息日概念的。唯一能跟朋友們吹噓的福利,就是四處出差的時候可以順便旅游。
疫情期間公司要給我們降薪,那會我跳來大廠本地生活業務,幫一些酒旅商家做營銷支持,工作沒有忙很多,但薪資倍數上漲,生活質量提升了不少。
馬上30歲了,感覺未來工作可能不穩,想考公結果發現旅游管理還是考公考編選崗的老大難,連旅游局都沒幾個對旅游管理開放的崗位,只能選三不限,真是想找退路都不好找。
12級 英專 外貿業務員
@靠提成吃飯的考拉
在小紅書上有個話題,叫英專生就業的一百種方式。
你能看見寫文的,進演藝圈的,刮大白的,做銷售的,當網紅的,當TikTok主播的......五花八門。今年吳磊那個電影《草木人間》太寫實了,英專生賣保健品,畢業就直接失業。
不光是英專,我認識的學小語種的也都不太好就業。當翻譯現在也不是一個好出路,尤其現在技術進步這么快,語言壁壘是最好打破的,像旅游場景的翻譯機都已經商業化量產了,技術發現這么快什么都不好說的。
我自己的感受是,純學一種語言,沒有一技之長真的很難,目前同學里就業最好的是計算機專業來輔修英語專業的同學。
其他的要么非洲外派,要么做培訓老師,要么去留學中介,要么跟我一樣做外貿......
13級 四大二線所 養老組
@abby
我們專業就業雖說不差,但也架不住人多,現在就業要求明顯感覺卷了很多,前幾年有CPA就是加分項,現在找工作CPA和法學證書都成了門檻了。
都說勸人學財天打雷劈,但我覺得這行好處是工作穩定,工資尚可,可能壞處也在此,賺不到大錢,且崗位太穩定了,晉升通道也比較窄。
收入區間差別還挺大的,主要看行業和公司,我去互聯網、金融機構、醫藥的同學待遇都不錯,當時一起卷進四大的,已經累跑了很多人。去年申請調回老家在二線所后,比滬漂的時候清閑多了。
寫在最后
大學專業的冷熱交替,也是時代發展的縮影。甚至到如今,四年,已經就足夠一些行業出現,一些行業沒落,如今入學的“好”專業,幾年后畢業未必還是那個“好”專業。
誰也不是預言家,風口在何處,誰能穿越周期,都說不準。但無論專業曾經是否熱門,都不要停止追求卓越的腳步。
正在讀這篇的你,曾經學了什么專業,現在又在從事什么工作呢?
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 | 徐小妙
在回顧過往的文章中,我們發現了一些令人驚嘆的歷史時刻。這些獨家秘聞深入挖掘了過去十年的重要事件和影響力巨大的人物,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真實而震撼的畫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倒回十年前,揭秘那個年代的獨家秘聞。
突破性科技的崛起
當提到過去十年最顯著的變化時,科技行業的突破無疑是最令人矚目的。十年前,誰能想到今天的智能手機會如此普及?這項突破性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交往方式。但是,你知道嗎?十年前,手機市場還沒有被智能手機所主導。當時的手機功能局限于通話和簡單的短信發送。智能手機的崛起為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可能性,在信息獲取、社交媒體、娛樂和商務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社交媒體的興起和影響
說到社交媒體,它的興起可以說是過去十年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十年前,Facebook剛剛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普及,Twitter也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但是,當時的社交媒體還只是一個小眾的網絡交流工具,沒有被廣泛應用于商業和個人領域。
然而,幾年后,隨著社交媒體平臺的不斷涌現和用戶規模的迅速增長,它們成為了人們分享生活點滴、表達觀點和參與全球對話的主要渠道。社交媒體為人們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空間,使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并且有力地影響了政治、娛樂、文化等各個領域。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沒有這些社交媒體平臺,我們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
科技巨頭的崛起和競爭
過去十年,科技巨頭的崛起和競爭也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故事。十年前,亞馬遜、蘋果、谷歌等公司依然處于發展初期,它們的影響力遠遠沒有現在的強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公司不斷壯大并發展出了多樣化的業務。亞馬遜成為了電子商務領域的巨頭,蘋果發布了一系列顛覆性的產品,谷歌則成為了搜索引擎和在線廣告領域的霸主。這些科技巨頭的崛起不僅改變了商業格局,也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
過去十年,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備受關注。十年前,人工智能還只是一個被廣大人民群眾所關注的未來科技。然而,隨著計算機處理能力的提升和機器學習算法的發展,人工智能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許多行業,包括醫療、金融、交通等。例如,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使得汽車行業向無人駕駛的方向發展;機器人醫生的問世為醫療行業增添了新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但也引發了一系列的道德和倫理問題,需要我們保持警惕和思考。
文化和藝術的多元發展
過去十年,文化和藝術領域也經歷了巨大的變革和發展。電影、音樂、文學等各個領域都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作品和藝術家。
十年前,中國電影業的國內市場份額還比較有限,好萊塢電影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和優質電影的涌現,中國電影逐漸贏得了更多的國內觀眾,并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同時,音樂界、文學界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和藝術家,為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文化享受。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過去十年,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認識到。十年前,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很少有人意識到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和環境問題的愈發嚴峻,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人們開始采取各種措施,減少碳排放、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倡可持續消費等。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的責任,而不僅僅是政府和組織的任務。
十年后的展望和思考
回顧過去十年的獨家秘聞,我們不禁要思考未來十年的發展和可能性。科技的進步和創新將繼續推動社會的變革,人工智能、區塊鏈、基因編輯等技術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環境問題的緊迫性也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地保護地球家園。
面對未來的未知,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的思維,勇敢地面對變化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創造出一個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
穿越時空,回顧過去十年的獨家秘聞,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對歷史的深入了解,也啟發我們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希望我們能夠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保持警覺和創造力,為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腦的使用壽命確實不是一刀切的。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和需求都不盡相同,所以用幾年就必須更換電腦這種說法并不適合所有人。
我們在選擇電腦時,應該綜合考慮硬件性能、軟件需求、使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有些人確實需要5年左右就換新電腦,但也有很多人的電腦可以用上7-10年。關鍵是要客觀評估自己的實際需求,理性選購,而不是被市場炒作或網友的言論所影響。
我認為,對于普通辦公和娛樂使用,如果電腦還能滿足日常需求,暫時不影響工作生活,那就完全可以繼續使用。但如果遇到明顯的性能瓶頸,影響了工作效率或生活體驗,那就該考慮升級或更換了。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明智的選擇,不要被外界聲音所左右。
那么,讓我們進一步探討電腦使用年限的問題。雖然有些用戶可能會覺得5年就該換新電腦,但實際情況往往比較復雜。
我們要考慮電腦是用于什么用途。對于一些對性能要求較高的專業軟件使用,5年左右換新設備的確很有必要。因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軟件對硬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老舊的電腦可能跟不上需求。但如果只是進行日常的辦公、娛樂等較輕松的任務,現有的電腦完全可以用上7-10年。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使用環境。電腦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下使用,風扇、散熱系統等保持良好,那么使用壽命肯定會延長。相反,如果長期在灰塵較重的環境下使用,易導致內部元件老化、過熱等問題,使用壽命反而會縮短。
此外,用戶的使用習慣也會影響電腦的使用年限。對電腦進行合理的維護和優化,如定期清理病毒、整理文件、更新驅動等,可以有效提高運行速度和穩定性。相比之下,長期使用大量資源密集型軟件,或頻繁安裝卸載程序的用戶,其電腦使用年限可能會大大縮短。
所以,我認為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電腦5年左右更換并不是必須的。只要能滿足日常需求,并注意合理維護,10年左右的使用壽命也并非難事。當然,如果確實遇到了性能瓶頸,影響了工作或生活,那么換新電腦也是很好的選擇。關鍵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出最合適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