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上網似乎成為公眾生活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面對隨時隨地的上網需求,各類蹭網移動應用程序相繼出現。使用這些程序,網友不需密碼即可連接他人的無線網絡。這種看似方便的上網方式背后,其實藏著不少風險。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針對蹭網類移動應用程序作出專門通報。通報稱,近日據有關媒體報道,移動應用程序“WiFi萬能鑰匙”和“WiFi鑰匙”具有免費向用戶提供使用他人WiFi網絡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網絡和竊取用戶個人信息。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網絡安全專業機構對上述兩款移動應用程序進行技術分析,發現兩款移動應用程序具有共享用戶所登錄WiFi網絡密碼等信息的功能。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已要求上海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開展調查工作,將在核查的基礎上,依據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進行處理,維護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
用戶密碼“莫名”被分享
楊辰是北京一家理發店的造型師。一次,楊辰在幫來店客戶連接無線網時意外發現,店里的WiFi在一款蹭網類移動應用的可連接列表中,并可以被直接連接。
楊辰當時覺得有些奇怪,客人走后,他隨即更換了密碼。之后,再用那款蹭網類移動應用程序搜索時,楊辰沒有發現店里的WiFi。
“店里的員工都沒有使用過這種軟件,我不能確定它是怎么得到我們密碼的。”楊辰說,可能是有客人將密碼存入了那款應用程序,也可能是被惡意破解了。
“類似應用多如牛毛,一般用戶可能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就把密碼分享出去了。”李星在北京一家化工公司工作,休息日喜歡帶朋友回家玩。今年3月的一個周末,一個同事在他家里連接WiFi時順手打開一個蹭網類移動應用,打開密碼輸入頁面后將手機遞給李星,李星輸完密碼后發現彈出了一行提示,詢問是否要分享密碼,因為擔心以后被蹭網或者被泄露信息,他拒絕了分享。
“因為我是WiFi的主人,所以會比較謹慎,但是其他人在我家里不仔細看提示豈不是隨手就點確定了?”李星認為,一般人在使用這類軟件時都不會有太高的警惕性,可能掃兩眼尚未看清楚內容后就隨手點了確定,造成自己的WiFi密碼外泄而不自知。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放心,每個月定期更換WiFi密碼。
除了手機應用,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也有電腦用戶利用這類蹭網應用盜用他人WiFi。
肖澤是一家火鍋店的老板,他是在玩游戲時發現家里的WiFi被盜用。
“當時的網絡延遲度太高,導致游戲中斷。”肖澤說,他打開安全軟件查看用網設備,發現一臺陌生的設備,并根據圖標判斷出是一臺電腦。
之后,肖澤發現,每天晚上8時左右,對方就開始連接他的WiFi網絡。
為此,肖澤多次更改用戶名和密碼,但都沒有效果。
淘寶店主付琳更換新路由器一年以來,已經禁用了20多個陌生設備。
“可以通過路由器后臺把有些設備禁掉或者限速。因為每一個設備連上后都有唯一的局域網地址,禁一次就永久禁了,我現在已經禁了20多個。”付琳認為,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
“免費網”埋信息泄露隱患
對于WiFi網絡擁有者來說,蹭網類程序侵犯了他們的權益;對于蹭網的網友而言,蹭網真的既省錢又方便嗎?
“蹭網族貌似占了便宜,但可能‘出賣’了自己的個人信息。”中國電信烏魯木齊分公司網絡運營和云業務中心產品維護經理劉嘉說,蹭網導致網主和蹭網者連接在同一個局域網,雙方都有泄露網購賬號、住址、電話號碼、支付密碼等重要個人信息的風險,很容易造成財產損失。
“不少用戶以為蹭網只會影響網速,這低估了蹭網風險的嚴重性。”劉嘉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不法分子通過蹭網軟件或硬件設備,連接網主網絡,通過技術手段以其身份發布一些違法內容,網主很可能會承擔相應的責任。“要防止被人蹭網,網主平時要經常修改路由器的登錄密碼,或盡量讓密碼復雜一些,建議密碼設置符號、字母、數字組合12位以上。另外網主可以通過限制帶寬來控制網速,或者直接不允許指定設備上網。
同時,很多公共場所的WiFi也可能是“釣魚點”,蹭網者為了連接WiFi,不做分辨連續點擊“同意”后,雖然網絡連接成功,但也可能因此被不法分子盜取和財產相關的信息。“在不清楚陌生WiFi的安全性時,盡量不要連接。平時最好關閉WiFi自動連接設置。”劉嘉說。
而與軟件蹭網不同,蹭網卡則是通過接收不同信號進行“破解”,因為機能需要,蹭網卡的功率往往是普通路由器的數十甚至上百倍,其輻射強度可想而知,對用戶的身體健康會有一定影響。
劉嘉說,如果在公共場所需要連接WiFi,可以選擇運營商的接入點,速度和安全都有保障。
蹭網軟件多破解率走低
為進一步了解蹭網類應用的情況,記者進入一款手機應用商店,輸入相應的關鍵詞,出現了幾十款類似的應用。
記者隨機下載了幾款蹭網類軟件進行試用。打開某款軟件,記者依照提示重啟手機,隨后搜索出38個WiFi。記者發現,相對于家用WiFi,一些公共WiFi更容易連接成功。記者在一所高校進行測試時,嘗試連接其校園網,發現無需輸入賬號密碼便能夠順利登錄。
同時,記者發現,某居民小區內一個水站的WiFi也能順利連上。此外,第一次登錄成功后,后續連接不再需要輸入密碼。
北京市一家醫院的護士張海告訴記者,她最早接觸WiFi萬能鑰匙這類應用是在2014年,當時的破解率遠高于現在。
“那個時候我常常在我家樓道里蹭鄰居家的網,有時候站在窗戶邊、陽臺上都能搜到很多可以連接的WiFi賬號,連接成功也非常容易,甚至還可以用蹭來的WiFi看電視。”張海說,“那個時候我在外面租房子,沒有安裝無線網,所以常常‘借用’鄰居的WiFi,但是自從自己家裝了WiFi后就很少用了。”
張海回憶說,她當時在使用這款應用時,只需要打開手機無線網絡功能,然后屏幕上就會顯示出一系列WiFi賬號,逐一嘗試破解即可。
“我記得當時分為好幾種連接方式,其中就有‘自動解鎖’‘直接輸入密碼連接’這兩個選項。如果選擇‘自動解鎖’,還可以選擇‘進一步深度解鎖’功能,破解率還是挺高的。”張海說。
背后存廣告利益鏈條
打開一款蹭網類移動應用,記者點擊進入其中一個推薦頁面,發現其中內容大多為一些“標題黨”性質的文章,并且含有大量廣告。
記者瀏覽發現,幾乎每隔3至4篇文章就會出現一條廣告,廣告內容涵蓋手機換屏、減肥產品、游戲產品和線上貸款服務等。記者打開其他同類型應用,也發現了類似現象。
通過搜索,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名專門給蹭網類應用投放廣告的網友,此人自稱是某公司商務經理,姓陳。
陳某告訴記者,他的公司從2016年開始與蹭網類移動應用合作,那時候效果非常好。2017年年初,投放廣告的效果逐漸下滑,經過一段時間停止投放后,平臺流量又恢復了不少。
“我們是廣告代理商,客戶提供推廣鏈接,我們向官方提供開戶。我們要預存費用在后臺,廣告才能投放進去。產品公司先給我們交1萬元,我們將這1萬元預存在后臺,廣告投放出去并且有人看到點擊后,后臺就會自動扣費,一次點擊收費4毛錢。”陳某向記者介紹說,只要先預存費用,他就會給一個后臺賬號,可以看到實時數據。
陳某稱,他經手的針對蹭網類移動應用投放的廣告,大多是男性補腎類保健品的廣告,廣告會出現在應用的“推薦”頁面上,但是自從今年3月份開始,這款蹭網類移動應用就開始禁投廣告了。
“因為這款軟件近期被查,以前涉及很多違規操作,不單是這種常規意義上的‘黑五類’廣告(通常指藥品、醫療器械、豐胸、減肥、增高五類廣告——記者注),基本所有的廣告都不給上,估計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陳某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來聚焦】如今,走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人們拿著手機上網瀏覽或者刷微信,而隨著無線wifi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也越來越普及,機場、商場、飯店、賓館、快餐店,甚至是不起眼的小店,都會提供免費wifi,這既成為商家吸引消費者的一種手段,也為離不開網絡的人提供了便利,雖然有些商家的wifi加密了,但仍被很多人以高科技軟件破解。不管是免費的還是蹭來的,連接別人的wifi存在的安全問題是不容忽視的,例如用戶信息被泄露、具有支付功能的信息被盜竊等等。多少人對于這些安全隱患所有了解?蹭與被蹭帶來了怎樣的矛盾?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不少小店都在醒目位置標注提供免費wifi
【來看看】免費wifi很普遍
在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后,隨時隨地能上網成為手機用戶最普遍的需求,交費辦理手機流量套餐畢竟有限,不僅收費較高,而且網速也比較慢,遲遲打不開網頁讓很多人抓狂,所以使用免費wifi成為手機用戶的迫切需求。為此,目前首府很多公共場所都開通了免費wifi,市民只要在該wifi的覆蓋范圍內,都可以連接上網,省流量速度快。
10月25日,記者在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看到,很多正在等候航班的乘客都連接了機場提供的免費wifi。記者使用手機,通過拼音識別出機場熱點,登錄了“BaiTaJiChang-WIFI”,發現不需要輸入密碼,可以直接連接,而且網速很快。等候呼和浩特-北京航班的乘客于女士,正在微信上和北京的朋友語音聊天。她說:“等飛機時間比較長,而且也比較枯燥,有了免費wifi時間就過得很快了。”
隨后,記者又來到萬達百貨,在商場內隨處可見掃描二維碼登錄免費wifi的提示,記者掃描二維碼后進行登錄,發現與機場的免費wifi不同,這里的免費wifi需要先登錄一個頁面進行確認才可以連接,登錄后會看到一些商家的促銷信息。采訪中,不少顧客表示,雖然愿意使用商場提供的免費wifi,但伴隨一些促銷廣告還是讓人不太喜歡。顧客楊女士對記者說:“我們來這里購物,商家提供免費wifi是服務周到細致的表現,但是一旦登錄就強行讓顧客看一些廣告,這不太合適,也增加了顧客的厭煩心理,對于商家促銷的作用也不會很明顯,應該進行完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只要手機用戶曾經登錄了免費wifi,當再次來到這里時,手機就會自動登錄連接這里的wifi。
公交車上網不太給力
為了滿足乘客在公交車內無線上網的需求,內蒙古移動與呼和浩特公交公司合作,為首府市區公交車及主要候車站牌安裝了wifi無線上網設備。乘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即可通過登錄CMCC網接入wifi無線網絡,在乘車過程中體驗免費上網沖浪。從2013年6月,首府公交青城1號線、青城2號線、3路、4路等9條公交線路安裝了無線上網設備,并向市民開放體驗,首期全市有200余輛公交車實現了wifi上網功能。
10月26日,記者進行了走訪,一些乘坐過安裝了無線上網設備的公交車的乘客表示,經常會出現上不去的情況。乘客王先生經常要乘坐青城2號線,他告訴記者:“公交車上的免費wifi網速太慢,登錄受限,連QQ和微信都上不去,有時候能連接上,有時候就連接不上,網絡不太穩定。”
掃描二維碼成為一些商家的促銷手段
為小店招攬生意
與公交車上的免費wifi不太給力相比,免費wifi在首府的大街小巷卻“遍地開花”,可以提供免費wifi成了不少小店吸引顧客的噱頭。
在鄂爾多斯大街和昭烏達路交會路口西南角,一家名為“開心麻辣燙”的小店是周圍很多食客經常光顧的地方,這里就向顧客提供免費wifi,店家把連接wifi的密碼打印在紙上后張貼在墻上,十分醒目,不少顧客一進門的第一件事不是點餐,而是趕快拿出手機連接wifi。據該店店主介紹,來吃飯的以學生和年輕人居多,他們都有上網的需求,所以該店安裝了wifi,不僅給顧客提供方便,也成為吸引顧客常來的一個亮點。
記者又走訪了一些街道,發現很多飯館、咖啡店、賓館都在醒目位置標注開通免費wifi,顧客只要輸入商家提供的密碼就可以登錄使用。
遭遇蹭網很郁悶
近日,記者來到玉泉區西五十家街附近的一家“帝斯影美發店”修剪頭發,記者提出想連接該店的網絡,能否告訴該店wifi密碼,店里的一位小伙子隨即告訴了記者,卻謹慎的囑咐記者別告訴周圍的人,以免被蹭網。他向記者吐槽:“哎,因為總被周圍的人蹭網,我們店里的密碼都修改3次了,這次得到‘高人’指點,在設置密碼的時候不僅是數字和字母,還加入了空格,終于被蹭網的情況有所改善了。”
據介紹,因為該店在居民區附近,不少居民來這里美發時都連接該店的wifi,隨后只要在周圍活動就可以自動連接上。令店家沒有想到的是,連接該店wifi的人越來越多,尤其在晚上,還有不少人特意跑到該店門口蹭網,導致店里的網絡變得很慢,無法正常使用。無奈之下,該店只好修改了密碼,沒想到沒過幾天,又恢復了以往的情況,蹭網的人有增無減。在萬般無奈下,該店只好再次修改密碼,這次有一位“懂行人”透露,在密碼中加入空格,一般不好破解,的確再次修改后,被蹭網的現象才有所改善。
其實,遭遇蹭網的也不止是一些商家,不少居民也對蹭網“深惡痛絕”。10月27日,家住金橋開發區金河灣的李先生向記者介紹:“我家安裝了wifi,但是一個單元的不少住戶都沒有開通網絡,最近我發現,有鄰居在蹭我家wifi,因為我不使用網絡的時候,無線路由器的燈仍然在閃爍,說明有人在使用。后來我才了解到,估計是鄰居在手機上下載安裝了‘wifi萬能鑰匙’這個軟件,可以破解我的網絡密碼進行蹭網。我覺得這個行為有點兒像‘小偷’,我是交錢買流量的,鄰居不告而取就是偷,很不合適。雖然目前還沒有法律明確這種行為是不是‘偷盜’,也治理不了,但我覺得這種行為是可恥的,人們應該自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如今很多手機用戶都下載安裝了“wifi萬能鑰匙”這個軟件,這是一款自動獲取周邊免費wifi熱點信息并建立連接的android手機工具,可以隨時隨地輕松接入無線網絡。雖然wifi萬能鑰匙并非破解密碼工具,而且需要提醒的是,破解他人密碼是違法違規的事情,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在這樣做。
連接wifi要小心
不管是連接免費wifi或者蹭網,其實都很難保證手機用戶的安全,因為使用免費wifi而遭遇“釣魚”行騙,泄露個人重要信息導致經濟受損的事例在國內并不罕見。
家住新希望家園的高女士表示:“一般我都是在確認安全后才連接免費wifi,或者進到店里問店員要wifi密碼后才連接,對于那些沒有設置密碼的公共wifi,蹭的人很多,連接速度慢,也不太安全。因為看到過一些被盜取個人信息的報道,所以平時我十分注意,在公共場合一般不會在手機上的淘寶網等需要支付的網站,進行網絡購物或者銀行轉賬等行為,就是QQ、微信等私人信息也很注意,以防被盜取。”
【來聽聽】不要隨便連接 避免泄露隱私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營業場所有責任落實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應該保護用戶安全使用。
通過免費wifi上網,使用者應提高自身警惕,防患于未然。提醒人們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在不使用wifi的情況下關閉wifi連接;謹慎使用公共場合的wifi熱點鏈接,建議使用經過實名認證的運營商的網絡,不要使用無密碼保護的wifi;連接公共場合的wifi時,不要使用網絡購物和銀行賬號功能,避免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銀行賬號密碼被截取盜用,造成財產損失;不要貪小便宜連接免費網絡,也不要隨意“掃碼”,目前有很多不明二維碼內含有病毒或木馬,手機掃描后會把機主的個人信息發送出去,泄露個人隱私;在手機等移動終端安裝專業的安全軟件,例如360安全衛士、騰訊手機管家等進行wifi環境、手機病毒、網絡釣魚等安全掃描,可以大大降低安全威脅。
【小來說說】
一到公共場所就掏出手機搜索免費wifi信號,這是很多“蹭網族”的習慣動作,這個習慣雖然帶來了快捷的信息,但也暗藏隱患。
目前,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主要有兩種:電信運營商提供的wifi熱點,商家為招徠客戶自行搭建的wifi,兩種差異甚大。前者無論是否免費,都是采用電信運營級的網絡設備,性能穩定,部署多種安全措施;后者大多使用的是家庭用戶的普通無線路由器,后臺沒有進行專門的安全性設置,黑客容易乘虛而入。所以,“蹭網族”需要引起重視,連wifi雖易,丟錢更易,且連且小心!
壁網-淇河晨報消息 (記者 韓偉)很多市民在快餐廳、咖啡廳休息時,習慣掏出手機、筆記本電腦查看信息,蹭網成了打發時間的好方法。10月29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蹭網族”不僅讓市民苦惱不已,同時埋下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隱患。
家中WiFi遭蹭網
“以前我和妻子一人一部手機看電影,電腦用來給孩子放兒歌和舞蹈,網速毫無問題。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用手機看電影時總顯示正在緩沖,電腦也卡得不行。”家住山城區湯河花園小區的鞠先生告訴記者,為方便家人上網,他去年在家里安裝了無線路由器,家里的手機、電腦能同時無線上網,可是最近他發現家里的網速變慢了。
他找當時安裝路由器的工作人員來看,工作人員告訴他,他家的無線網絡密碼被別人破解后蹭網了,所以他家的網速才這么慢。
“我打電話問學計算機的朋友WiFi密碼怎樣才能不被破解,他告訴我現在有許多軟件可以破解WiFi密碼,讓我設置復雜一點兒的密碼,加強WiFi密碼破解難度。”鞠先生說,他現在一個星期換一次WiFi密碼。
記者隨后采訪了幾位市民,淇濱區的李女士說,她絞盡腦汁給家里的無線網絡更換密碼,她家的無線網絡密碼已經不知道換了多少次了。
因蹭網QQ號被盜
10月29日晚上,記者在山城區奔流街與春雷路交叉口看到,許多在此停靠的出租車司機在使用無線網絡觀看視頻節目或瀏覽網頁。出租車司機王師傅告訴記者,幾天前他在手機上搜索到一個WiFi信號,沒有多想便點擊了鏈接,顯示連接成功后,他嘗試打開網頁,但沒有成功;嘗試登錄自己的QQ賬號,也沒有成功。這時屏幕上突然彈出提示:您的QQ已在別處登錄,您被迫下線。重新登錄后,又反復出現了幾次,王先生意識到QQ賬號被盜了,趕緊更改了QQ密碼。
“很多人認為蹭網只是占點兒小便宜,實際上在司法領域被認定為一種竊取行為,如果長期蹭網,就符合《刑法》第264條盜竊罪的相關規定。”紅旗派出所的呼警官告訴記者。
呼警官提醒,媒體、網絡曾多次報道市民蹭免費WiFi,導致網銀、信用卡、股票及期貨賬戶信息等泄露,市民經濟損失慘重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