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每一個歷經輝煌、變遷巨大的批發市場,成都化妝品批發市場近年的發展也讓人有“盛景不再”之感。
2015年年底,隨著成都國際美博城開業慶典在新都區北部商城隆重舉行,176家商戶從擁有30多年歷史的古老批發市場荷花池搬遷至此。新批發市場美博城位于北部商城的核心位置,它的開業,意味著北部商城的格局逐漸清晰起來。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這里將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化妝品總部集散地,對四川化妝品行業來講,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轉變和大遷徙。而成都國際美博城的總投資,據稱達到了10億元。
然而,聽盤踞在荷花池的老批發商們說,“新批發市場那邊的生意很冷清,根本沒人”。
在一個尋常的工作日上午,記者從蓮花成都二環路內的荷花池出發抵達成都國際美博城。只見美博城對面的馬路邊零散的停靠了三五輛面包車,遠望五層樓高的美博城大樓裝飾現代,墻壁外觀張貼了多幅化妝品廣告,進門口垂掉的紅燈籠,宣示著這里開業還不多久。
真正走進美博城,大理石地面干凈得能映襯出三三兩兩的店鋪招牌,除了店主們坐在收銀臺電腦前看似忙碌著,但我們卻一上午都沒見到幾個前來批發的人。
“批發市場是在萎縮,但是不會消失”。沒錯,作為化妝品業態中一個的重要渠道,它肩負的部分職能令它暫時不會退出歷史舞臺。
但是,成都國際美博城的“人”都去哪兒了?
是不是真的沒人?
人流少,是不是一定代表著沒有生意?
這可不一定。
伊莉莎娜,是最早從荷花池搬遷到新批發市場的最早一批“遷徙戶”之一。在荷花池開了二十多年的店,原本擁有一批穩定的批發客戶,2015年荷花池臨街的店鋪遭遇業主大幅度提高門面租金,不得不忍痛關了一家,只保留了一個小檔口。考慮長期的發展,伊莉莎娜老板在新美博城購買了自己的門面。
伊莉莎娜老板娜娜告訴記者,別看這里表面上沒什么人來,但其實生意還和以前差不多,現在主要做的是老客戶的用心維護:“平常客戶也不用親自來進貨,我們有什么新品直接微信推送告知。客戶們需要進貨的,一個電話或一個微信,我們就從蓮花池的檔口直接發貨過去。他們一般換季之時來看看當季的爆品和新品。”
成都的一位化妝品資深從業人士的觀點與娜娜不謀而合:“從老批發市場搬到新美博城,生意并不會因此變好或變差,當下稍有規模的系統進貨都有自己固定的供應商。畢竟大家在進貨前都是比較有目的性,哪怕是新接觸這個行業。”但他同時也承認,這幾年,上門進貨的客流的確比前幾年少很多。
由于美博城這邊新客戶較之前少,伊莉莎娜2016年的總銷售也在下降。但令娜娜感到欣慰的是,目前的租金不到之前的1/5,“成本下降也就相當于盈利了”。同時,搬過來店鋪的使用空間大,貨品陳列寬松。
伊利莎娜的自有店鋪陳列的主要為護膚、彩妝、香氛、洗護等品類
是什么導致美博城人流少
如果說互聯網的興起,讓化妝品的經營者們可以足不出戶地批發到心儀的產品。那么,要出戶看貨的時候,為何大家不太愿意去美博城呢?
美博城內名品折扣店的店老板道出了部分原因:“客戶有固有思維,已經習慣去荷花池批發。” 記者在老批發市場荷花池的確見到了另外一番“繁華”場景——這里進貨的、打包的、快遞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美博城的清冷形成了鮮明對比。
相對熱鬧的荷花池化妝品批發市場
“上了政策的當”。名品折扣店老板無奈地表示,他當時是受政府搬遷政策的引導才來的美博城。而除了老顧客的流失,他還需要面對新客源稀少的窘境。究其原因,則是由目前美博城所處地段的交通配套未到位造成的。
名品折扣店的品牌主要有韓束、自然堂、狄詩美等
成都國際美博城2015年底開業時,稱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是未來地鐵5號線和1號線延長線的交匯處。當目前的現狀則是,雖然5號線在設計中,目前相關地段也已經基本全線打圍,但是全線貫通預計要到2019年底。
可想而知,在美博城內類似于伊莉莎娜、名品折扣的批發檔口面對新的市場,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來培育新客源。對此名品折扣的老板十分憂心,如果沒有新客源,那就失去了開設門店的意義,“開門店主要就是為了引流”。
不過,清冷的美博城想必也不會太羨慕熱鬧的荷花池同行們,因為熱鬧總歸是表面的熱鬧。在荷花池批發市場駐扎20多年的阿幸彩妝老板幸代英就深有體會。幸代英在接受我們采訪時透露,其門市批發的銷售業績同比2015年下降了18%,市場情況不容樂觀。
2000年左右,為了突破店鋪面積的局限,阿幸彩妝從荷花池內部的檔口搬到了臨街位置。彼時,幸代英就發現在檔口里擺了一個月賣不掉的特價指甲油,往臨街鋪門口一放居然很快會賣光了。
阿幸彩妝所租賃店面雖然租金不低,但店租成本不是其業績不連續增長的主要原因。究其深層原因,幸代英認為是“互聯網的發達致使客戶的購買渠道增多”。她表示今年會尋求更多有特色、有賣點的爆款產品、網絡流行產品和進口品,以刺激銷售增長。
阿幸彩妝在荷花池批發市場的臨街批發門店
坐以待斃,還是尋找客流
人流少、業績下滑,是該放任自流,還是該想方設法突破困境?
不論是對于檔口批發商,還是美博城本身來說,這并不是一個難選的答案。
早在去年,成都國際美博城就規劃了跨境電商、進口產品保稅區,要著力打造全球進口化妝品一站式購物平臺。
但我們在美博城的實地走訪中發現,其地面以上共五層的商場,實際只利用了兩層,一層以日化店為主,二樓大部分都是美容專業產品店。未利用起來的三、四樓,僅在緊鎖的玻璃門上貼上了不同名稱的紅紙標識,可以看到“飾品”將集聚成為美博城的新主人,往上第五層基本成了堆積貨品的倉庫。
而往下至負一樓,各種跨境電商的門頭還歷歷在目。美博城的一位招商負責人表示,“跨境電商”是2016年9月成都市政府開展的一次全球綜合商品跨境體驗,當前空置的美博城負一樓為當時的借用場地,事實上并未真正利用起來。
傳說中的跨境電商并沒有真正入駐
談及美博城的當前及未來規劃,招商負責人表示,“受互聯網影響,現在整個化妝品批發的大環境不好”,商場方正在想辦法幫助入駐的店家拓展新客源,去年分批組織了店鋪下成都的11個二三級城市做“地推”,活動有一定的效果,每去一場能成功收獲10多個客戶。目前美博城共有160家店鋪,比開業以來少了十多家。
一樓靠近門口的一些日化批發店因為沒什么客流干脆鎖門
美博城二樓多為美容專業線產品店鋪
除了美博會官方在努力招商,以期讓美博城熱鬧起來之外,入駐的許多商鋪也在探索生存之道。
被日化店和美容產品店包圍的三吉利,無論是店面風格還是產品在美博城中都顯得卓爾不群,說是批發店,更像是一家形象展示店,店內面積兩三百平,放置了休息的實木桌椅和仿真花束,濃濃的韓風裝飾和店內產品交相輝映。
店員小麗介紹說,這是一家今年新開的店,主要做韓國小品牌的護膚品和面膜批發。店內陳列了愛麗酷莎伊、水藍德、詩茲玫、DPC、L*K等九個韓國進口品牌,批發價格不算便宜,比如一套愛麗酷莎伊的洗面水乳套裝批發價格在兩三百元左右。
“開端本來還不錯,第一個月便完成了每個品牌全年三萬的批發要求。沒想薩德一股寒風突然吹來,三四月份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連老板現在也忙著開拓市場去了。”明顯,三吉利找的路子沒趕上好時候。
三吉利主營韓國進口小品牌
多元化的渠道,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透明、購買化妝品的途徑更便捷。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但不會改變人們追逐時尚和個性的需求。順應渠道的轉換,批發商們就在這樣的新舊更迭中不斷向前,向著更未知的未來。
年來,不少熱門玩具的買家,除了孩子家長,還有很多是“長不大”的成年人。在成都青羊區東馬道街,就有一家藏著成都人“童年回憶”的模型店。藍色的招牌幾乎已經快褪成白色,人流量卻格外高,是模型圈的“網紅店”——
父母牽著蹦蹦跳跳、背著書包的小孩,買了兩大袋模型,心滿意足地離開。
騎著單車的高中男生,三三兩兩結伴而行,走進店里精挑細選一番,找到心儀的那個。
來成都出差的中年男子,按照模型圈朋友的推薦,跟著導航來到這家不起眼的小店,逛了半個多小時。
這家藏在成都“卡卡角角”的店,已經開了34年,如今,除了成都本地人,還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模型迷”前來購物、打卡。“1990年,我們在金牛區曹家巷正式開業,后來兜兜轉轉搬到了東馬道街。”模型店老板曾元林告訴記者,地址變了,但來這里的老顧客依然很多,甚至還有多年前的“模型迷”帶著孩子再次“入圈”,“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我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從最初的兒童玩具,到四驅車,再到高達、軍模,這些模型也承載了兩代人的童年回憶。”
不僅是模型店
更是愛好者的技術交流平臺
走進模型店,店面不大,有三十余平方米,只見四面環繞著貨架,密密匝匝的模型盒子堆在架子上,直達天花板。動漫模型、軍事模型、噴涂工具,定價從幾元到幾千元不等,一應俱全,乍一看像極了小型批發市場。
為什么選擇開一家模型店?老板曾元林提到,模型店的誕生是因為“偶然”,“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只是在小學旁邊賣兒童玩具,后來,動漫潮在國內崛起,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對模型感興趣。”這也讓他抓住轉型的商機,開始找上海、廣州各種渠道進貨,其中,就包含了承載不少人童年回憶的“奧迪雙鉆”、高達等。
事實上,這家駐扎在成都巷子里的老店,不僅寄托老成都人的年少情懷,更像一個愛好者的技術交流平臺。
模型愛好者與曾元林交流噴涂技巧
曾元林店里的模型以拼裝類為主,成品較少,意味著需要顧客自己動手制作,“以高達為例,主要涉及HG、RG、MG、PG等種類,拼出來最大的就是PG類,價格也較高,HG是入門類。一般需要先將零件拆下,修整打磨,再進行拼裝。”曾元林表示。
“模型圈很小,往往都是長期愛好者,來逛的都是‘行家’。”曾元林提到,不同于普通模型店的是,除了模型本身外,他還購置了很多輔助工具,“剛拼好的模型,塑料感很強,甚至還有毛邊。不少模型愛好者還會選擇買涂料、補光漆、噴筆、氣泵給模型進行二次加工,讓它達到包裝上的真實效果,立體化展現細節。”
除了社交媒體上建群,不少來自天南海北的陌生模友在店里認識、結交,互相交流組裝經驗。“比如,為什么夏天噴涂會容易產生‘魚眼’、氣泡等瑕疵……這些讓玩家困惑的問題,在店里邊逛邊交流,就有了答案。”曾元林笑著回憶,這種基于愛好的友誼,讓他與不少小孩子成為“忘年交”,“好多玩模型的孩子是我看著從小長大的,他們結婚生娃,又帶著自己的娃娃來。”
充滿氛圍感
店主:希望能為老顧客留住童年回憶
成都的模型店經歷了由多變少的發展階段,“2010年左右,成都的南門大橋、科華北路那一條街都是模型店,每到周末都擠滿了學生。”模型愛好者曾先生告訴記者,在他小時候,四驅車是孩子們之間攀比的“武器”,“由于性價比高、種類豐富,所以以前每到周末,我都會來這家模型店看最新款的四驅車和改裝件。”
模型店有些偏遠,但是來來往往的顧客很多。除了本地人,還有不少是來自省外的旅客。一家躲在巷尾的成都老店,為什么能吸引這么多外地人前來打卡?記者采訪了不少走街串巷、慕名而來的游客。
來自蘇州的陳先生趁暑假帶著妻子、孩子來成都旅游,已經愛好模型三十多年的他,玩過坦克、飛機、四驅車模型。現在,他幾乎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先搜索當地的模型實體店,“和網絡電商相比,實體店更有童年樂趣,而且拼裝模型是個技術活兒,需要和有經驗的老板、顧客交流,所以我這次就來成都碰碰運氣。”
來自遼寧的李昊倫則帶著“目的”前來,十余年前,他在成都買了第一個高達模型,開啟了自己的“模型之旅”,“在西南地區,成都的模型店數量多、種類全,模友也多,簡直是模型愛好者的天堂。這次在成都的七天,我做足了攻略,一定要把市區里的模型店逛完。這家店,就是模型圈中最出名、最有歷史的‘打卡點’。”
模型愛好者在店里交流噴涂技巧
為何要來逛實體店?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詞——氛圍感。
“近兩年,網絡電商的發展對實體模型店帶來較大的沖擊,種類多、價格便宜,不少模型愛好者都選擇網購。”老板曾元林提到,同時,手機、電腦的普及讓年輕人有了更多娛樂方式,耗時耗力的模型組裝不再成為潮流,“現在還來逛實體店的愛好者,大多都是因為實體店能提供眼見為實的氛圍感,還能與模友們切磋制作技藝,這些都是網購體驗不到的。”
為了迎合市場的發展,曾元林還在網購平臺上開了一家店,銷量不錯。當被問到未來是否會專攻網購平臺時,他笑著搖了搖頭,“玩模型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情懷。在我看來,繼續將實體店開下去,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為大家留住那段童年回憶。”
紅星新聞記者 呂佳羽 攝影報道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官遠星
4月5日,載滿成都數碼愛好者回憶的新世紀電腦商城正式宣告歇業,這也意味著,這座在成都擁有17年經營歷史的數碼城落幕。目前,新世紀電腦城大門緊閉,商家已幾乎全部搬離。對于商場關門后的去向,在商場留守的物業工作人員稱會用做寫字樓。
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說,新世紀電腦城停業轉型無疑是當下數碼賣場困境的一個縮影。電商對行業的沖擊首當其沖的就是從數碼開始,作為標準化產品,數碼產品在網上的報價都很透明,傳統賣場很難有優勢。
現場探訪:大門緊鎖,商家搬離
4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新世紀電腦城,發現進入商城的所有通道都已經關閉,只有通往電腦城上層的居民區的入口正常開放,記者從新世紀電腦城附近的居民了解到,很多商家已經搬離。
對于商場關門后的去向,在商場留守的物業工作人員稱會用做寫字樓,“商場以后會往創意辦公方向發展。” 有商戶表示,新世紀撤場后他們可能會往新世紀電腦城旁邊的百腦匯等其他數碼市場搬遷。
隨后,記者來到百腦匯數碼市場找到了一位從新世紀來的商家,據這位商家說,新世紀電腦城內一共近二百位商家,在此前,新世紀電腦城停業通知發出后,商戶便陸陸續續分散到了其他電腦城,因為從事這行時間太久,轉行的難度大。雖然現在生意不好,但靠著多年累積下的老客戶,還勉強能夠維持。
在他看來,實體店還是有電商所無法替代的地方,比如靈活性,能夠滿足客戶較為個性化的需求,以及穩定優質的售后服務,尤其對于一些需要大量機器的單位,組裝機的性價比可能更高。所以今后可能還會做實體店生意,暫不會考慮向電商轉型。
多重沖擊:昔日輝煌,走向沒落
說起新世紀電腦城,成都本地人無不知曉。商城地處成都市科技一條街的中心磨子橋旁,緊鄰四川大學, 2000年后,成都科技一條街進入“10年黃金期”。電腦城也如雨后春筍,最高峰時短短一公里內有9個大型電腦城。而新世紀電腦城則逐漸發展為成都的電腦市場“標桿”。
根據聯想電腦中國區西南大區零售業務總監曾張仁志的說法,電腦城,是中國獨有的IT產品集中銷售模式。聯想電腦中國區西南大區數據顯示,2011年以前,聯想在四川70%以上的IT產品是通過電腦城渠道銷售。
憑借著如此巨大的IT需求,電腦城在21世紀初飛速發展,大批年輕人作為消費主力,締造了電腦城的輝煌。幾個人結伴去電腦城買設備,DIY主機,與商家斗智斗勇,討價還價,都成為了很多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然而,從2012年開始,受包括電商沖擊在內的多重原因影響, IT硬件產品實體店銷售開始從頂峰滑落。同樣來自聯想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實體店銷售比重從2011年的70%,逐年降至目前約50%;電商渠道則從當年不到10%,升至30%——恰好吃掉電腦城失去的份額。
事實上,類似新世紀電腦城這樣選擇停業轉型的知名電腦城并非個例。 2016年,經營了17年的北京海龍電子城停業,而中關村e世界在2015年就已經關閉。曾走出過50多個億萬富翁的深圳華強北人滿為患的景象也早已一去不復返。
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表示,新世紀電腦城停業轉型無疑是當下數碼賣場困境的一個縮影。電商對行業的沖擊首當其沖的就是從數碼開始,作為標準化產品,數碼產品在網上的報價都很透明,傳統賣場很難有優勢。原來依靠市場自發形成數碼一條街,但是發展到現在這個很注重消費體驗的時代,電腦城還是依循傳統的二房東經營賣場的行為,已經很難維持下去。
如何轉型:目光聚焦創新創業
IT賣場風光不再,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早在2015年,海淀區就正式對外發布“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規劃南起白石新橋,北至清華西門,全長7.2公里。以此為標志,昔日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將徹底轉型為“創新創業一條街”,傳統電子賣場的業態將逐漸被新模式、新業態徹底替代。
與中關村相似,成都電腦城集中地磨子橋也把目光聚焦到創新創業,根據成都武侯區發布的《關于“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10年后街區創新創業載體面積將達到20萬平方米,孵化創新型小微企業1萬家。聚集各類創業人才2萬余人,引進創投基金40億元,孵化培育骨干企業300余家,僅前3年,區政府就將投資3億元用于扶持政策兌現、租賃創業載體等。
電商沖擊下,以新世紀電腦城為代表的成都科技一條街被推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未來將如何發展,是否能華麗轉身為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集聚區,拭目以待。(實習生趙思強對此文亦有貢獻) 部分內容綜合自新華社、成都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