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將手機的屏幕內容投射到更大的電視或電腦屏幕上播放?智趣狗早前為大家介紹了HDMI+MHL的有線方案,以及以Miracast為代表的無線方案。前者的優點是延遲低,但已經逐步被智能手機拋棄;后者優點是普及度和兼容性高,但缺陷是手機無法“一心(屏)二用”。
所以,今天智趣狗就為大家帶來了以DLNA為代表的無線投屏方案,總算是將手機屏幕放大的教程給補全了。話不多說,先通過4張圖了解一下DLNA的玩法,文章后面還有精彩內容哦。
第4張圖片最后介紹了通過adb工具實現手機屏幕錄制的方法,只是限于圖片空間,下面小編再詳細介紹一下教程:
首先需要在電腦上下載adb工具,解壓后記住具體路徑(比如小編就將其解壓到了G盤的根目錄)。
打開Android手機的USB調試模式,通過USB線連接電腦。
接下來在電腦端同時按下“Win+R”鍵輸入“cmd”進入命令提示符界面,依次輸入“G:”(adb工具的路徑)回車;
“cd adb”(進入cdb文件夾)回車;
“adb devices”(連接手機)回車;
“adb shell screenrecord /sdcard/movie.mp4”(開始錄制,注意screenrecord與/間有一個空格,movie為文件名),回車。
此時,你就可以對手機進行操作了,而屏幕所顯示的所有內容都將會被記錄成視頻。當你想結束錄制時,只需在電腦上按“ctrl+c”鍵即可,視頻文件會保存在手機的根目錄下。
最后再和大家交代一下,數字生活網絡聯盟(DLNA)該組織已完成使命并于2017年1月5日宣告解散。從今往后,DLNA的認證服務等將由SpireSpark公司提供。請放心,DLNA組織解散并不妨礙該技術在智能設備領域間的使用。只是,短時間內DLNA很難再出現更多新的,有趣的玩法了。
前我也搞不懂:手機投屏到電視很常見,可是手機投屏到電腦有什么用嗎?
后來出門多了才知道,很多時候設備上根本不允許,出門在外也許帶個手提電腦還算不上麻煩,但是你肯定不會把一臺大屏電視機也給拉上吧!
尤其是宿舍里的學生黨們,有時候刷劇或者打手游,想看個大屏幕基本上投屏電腦最方便了,總比用手機模擬器方便得多。
這里就分享最方便常用的4種投屏方式,其中第一種需要用到一款小眾的應用,第二種完全是電腦自帶功能,直接同步顯示手機內容,打手游非常方便!
這種方法是使用電腦的媒體流推送功能進行投屏。
需要用到的是Windows電腦自帶的媒體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這款應用知道的人可能很多,但是由于播放格式限制等問題用過的人卻很少。
不過我們使用媒體流投屏,就可以重新把這款小眾應用搬出來了。
首先在工具欄搜索名稱,就可以直接打開了。
左上角選擇【啟用媒體流】
進入設置界面,啟用媒體流功能。
然后可以看到同一網絡內的設備都被設置為允許訪問了,點擊【確定】。
這兩個選項都設置為允許。
這樣就設置好了一個允許投屏的播放器,我們像平時投屏電視機那樣操作就可以了。
手機保持和電腦在同一WiFi網絡下,選擇視頻軟件、瀏覽器、播放器右上角的投屏功能就可以進行投屏了。
搜索設備選擇電腦的設備名,通常會附帶Windows Media Player的后綴。
投屏成功會加載一段時間,然后會自動彈出播放,如果沒有播放,也可以在播放列表里找到投屏的內容,點擊打開播放。
這個投屏方法主要是采用DLNA協議的媒體流推送,可以投屏本地或者在線的音樂、圖片和視頻,但是如果想要實時投屏游戲就沒辦法了,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手機鏡像投屏是每個手機自帶的投屏功能,可以實現手機屏幕同步顯示到電腦上。
首先需要開啟電腦的接收功能,在系統設置里找到【投影到此電腦】功能,設置為【所有位置都可用】,為了方便可以把PIN碼設為不需要配對。
手機上可以直接在設置里查找【連接與共享】或者類似的功能,里面就可以找到開啟投屏的方法了。
投屏后會直接在電腦進行全屏顯示,會同步顯示手機上的所有內容。
這種投屏方式主要依靠的是WiFi網絡,所以投屏可能會有一定的延遲,具體情況視網絡信號強度、傳輸效率而定。
如果需要玩游戲的話,可以事先測試一下是否影響實際操作。
iOS手機有一個自帶的Airplay應用是可以投屏的,但是電腦顯然不像電視那樣有對應的接收功能,上面第二個方法的接收投影功能也僅支持安卓和Windows設備。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一些第三方的軟件了。
電腦上安裝Airplay Receiver for windows這款軟件,就可以使用Airplay應用進行連接和投屏了。
并且支持全屏投屏或者小窗口投屏。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也可以使用一些專業的投屏軟件。
這些軟件通常都有針對性的功能優化,投屏起來比較方便,比如快投屏這款軟件,就同時支持手機、電腦、電視的多端互投。
軟件可以通過搜索同網絡設備、掃碼、輸入數字投屏碼、USB有線連接等方式進行投屏。
值得一提的是,當使用投屏碼或者掃碼等方式進行連接時,即使不在同一網絡也可以進行投屏,這個功能還是比較方便的。
你平時有沒有用手機投屏過電腦呢?不知道你是怎么投屏的呢?可以在評論區分享出你的干貨技巧哦!
在要把手機上正在播放的視頻,投到電視機上播放,真的是越來越簡單了。
只需在手機端點擊帶 TV 的圖標,然后在投屏設備里選擇電視,便能在大屏幕同步觀看手機端的內容。
而這種簡單又快捷的投屏方式被叫做無線投屏,但是如果嚴謹一點的話,應該稱之為 Wi-Fi 無線投屏。
因為目前的無線投屏方案,除了Wi-Fi 無線投屏外,還有好幾種不常見的投屏方案。
今天,教授就要帶大家了解一下它們,又各自有什么優缺點。
1、Wi-Fi無線投屏
顧名思義,Wi-Fi 無線投屏就是依托于 Wi-Fi技術的一種投屏。
投屏端將視頻等內容進行編碼后,通過 Wi-Fi 網絡傳輸給被投屏端,而被投屏端在接收到編碼信號后進行解碼,再還原視頻、播放視頻。
此外,由于投屏過程中涉及到了解碼,因此投屏端和被投屏端,還需要使用相同的投屏協議。
目前主流投屏協議包括蘋果的 AirPlay協議、數字生活網絡聯盟的 DLNA 協議、Wi-Fi 聯盟的 Miracast 協議。
需要注意的是。
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往往會支持多種投屏協議,例如安卓手機會同時支持DLNA 協議和Miracast 協議。
另外,即便默認不支持某個投屏協議的設備,也能通過安裝 APP 來實現對這個投屏協議的支持。
也正是因為這樣。
以投屏協議為核心的 Wi-Fi 無線投屏,在通用性和交互性方面占優,同時適用設備和適用場景最多。
不過,它的短板也很明顯。
一旦投屏端和被投屏端不在同個局域網下,就無法實現無線投屏,此外投屏效果還受投屏協議、網絡環境等因素影響。
教授在這里舉個直觀的例子。
像一些在手機端明明是4K 分辨率的視頻,但投屏之后卻變成了1080P的分辨率,而且視頻幀率也受到了限制。
其中原因是投屏畫面被壓縮了,直接導致畫質降低。
如果教授沒有猜錯的話,相信屏幕前有小伙伴開始問了:有沒有不壓縮畫質的投屏方式?
So,接下來說到的這個,可能大家會更感興趣。
2、60GHz毫米波投屏
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看出,這是采用60GHz毫米波技術的一種投屏。
相比前面說到的 Wi-Fi 投屏,60GHz毫米波投屏不依賴于其它技術,決定體驗好不好的也只有它自己。
因此使用上通常會有「一收一發」兩個設備,其中發是指發射端,連接在投屏端,收則是指接收端,連接在被投屏端。
得益于60HGz毫米波技術,其在投屏過程中不容易被干擾,而且傳輸效率極高,所以能實現投屏畫面不壓縮,同時還能達到零延遲的投屏效果。
像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投屏畫面,自然就輕而易舉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
教授認為它不該叫做60HGz毫米波投屏,叫它為無線 HDMI 投屏更合適,畢竟它已經很接近有線傳輸的效果了。
更何況60HGz毫米波投屏,還能做到30米的距離…
當然,60HGz毫米波投屏也有缺點,但也可以說是你的缺點。
因為…它比較貴。
正如前面所說的,60GHz毫米波投屏不依賴于其它技術,所以想要用就必須得買整套設備。
像教授評測過的綠聯星云瞭望者,1699元的價格只能說適合有追求的盆友。
那有沒有便宜一點的投屏方案?你還別說,真的有。
3、WHDI無線投屏
相比前面兩種投屏方案,WHDI無線投屏就比較冷門了。
核心原因是它應用的場景不多,而且有點高不成低不就。
和60GHz毫米波投屏比,WHDI無線投屏就是「弟中弟」。
同樣需要買一套的投屏設備,卻做不到無壓縮的畫面投屏,也做不到零延遲的投屏效果,優勢就是便宜一點。
而和Wi-Fi 無線投屏比,似乎也好不了多少。
畢竟WHDI無線投屏用的是5GHz頻段,Wi-Fi 無線投屏也可以使用5GHz 頻段,抗干擾能力方面半斤八兩。
當然,這并不是說WHDI無線投屏一無是處,相反它也有它的優勢,例如支持7.1聲道、100K回傳信道、DHCP2.0技術等等。
只不過,本文觀點僅針對無線投屏。
以上就是教授要說的3種無線投屏技術,最后再給大家留個課后作業:喜歡打游戲的用戶要選哪種投屏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