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A6-8500P是2015年主流的低端Carrizo APU(第6代APU)。 它是一個SoC,包含一個CPU模塊,一個帶4個計算核心(256個流處理器)的Radeon R7顯卡,一個DDR3-1600內存控制器和一個視頻引擎( 包括UVD 6和硬件HEVC / H.265解碼)。由于采用單模塊配置,A6-8500P比其他具有兩個模塊(四個核心)的Carrizo型號慢很多。 雖然單線程性能應與Core i3-4030U類似,但多線程分數僅與Celeron N2940相當。 對于辦公室和網頁瀏覽等低要求的任務,性能應該足夠了。
主板系列:智能主板,AMD平臺,支持FM2/FM2+接口處理器(TDP:100W),2個內存條插槽,支持DDR3雙通道1066/1333/1600/1866(OC)/2133(OC)MHz內存,1個PCIE2.0/3.0 X16插槽(若要支持PCIE3.0,需使用FM2+ APU),4個SATA3.0 6Gb/s硬盤接口,支持RAID0,1,10,AHCI,主板規格170*215mm mATX。
顯卡采用AMD A6-8500P集顯,運行內存4G是滿足基本辦公了,金士頓固態240G分出80G裝Windows7或Windows10都是可以的,配上19-22寸之間的顯示器,整套下來不到1500元預算低價格辦公的可以來這套。
i3-10105 一款性價比較高的處理器,i3-10105 為 4 核 8 線程,主頻 3.7GHz,睿頻 4.4 GHz,6MB 三級緩存。作為對比,英特爾現已發布的 i3-10100 為 4 核 8 線程,主頻 3.6GHz,睿頻 4.3 GHz,6MB 三級緩存。而英特爾老款的 i7-7700 也是 4 核 8 線程,頻率為 3.6GHz-4.2GHz。 i3-10105F (F 代表無核顯),其包裝采用了 11 代酷睿的設計元素,但明確標注了是 10 代酷睿,適用于 LGA 1200 主板。
主板H510M-A PRO上橋和下橋分別為PK718BA和PK6648A。刃9000K 2020頂配同樣也使用過PK718BA這個MOS,不過卻是出現在內存供電部分。暫時沒有資料查詢到這兩顆MOS所支持的最大的電流,也不知道它的能耐。反正十代i5上H410M是沒啥問題,我并沒有極限負載測試過,今天正好有H510M肯定不會這么輕易放過它。當使用十一代處理器時顯卡槽支持最新的PCIE4.0*16,當使用十代處理器時顯卡槽可支持PCIE3.0*16,雙內存槽總共最大支持64G。根據主板官方描述頁面得知:當使用10代處理器時支持最高2933Mhz,使用 11代處理器時最高支持3200Mhz(后來證實描述錯誤)。然后就是I/O接口部分,上述H410中一個帶HDMI和VGA,另一塊帶HDMI和DVI
通過上表可以看到i5 10400的參與相比i5 9400主要有三個變化:
第一, L3緩存容量和連路提升,容量提升了3MB,連路增加了4-way。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后者,16-way的連路已與i9一致。這個參數會影響核心效能(IPC),意味著在同頻率下,i5 10400與i9每個核心的性能是一樣的。
第二, 最大睿頻提升了200MHz,最小全核睿頻提升了100MHz,滿載下i5 10400的全核可以運行4GHz,i5 9400為3.9GHz。
第三, 核芯顯卡最大睿頻提升了50MHz,這個可以忽略不計,且游戲用戶不太可能用到核顯。
考慮到游民評論的環境,這里有必要強調一句:對游戲用戶而言不帶核顯的i5 10400F更合適,但10400F與10400的CPU性能是一樣的,相對9400F的價格差也相同,本次測試結果也可以用于10400F與9400F的類比參考。
B系列主板一直以來都是不少主流玩家以及預算裝機的一個GO TO首選。B系列主板的特點通常包括以下幾點:足夠的VRM供電規模、夠用的接口、PCI-E插槽等。因為面向的是主流或者預算玩家而不是高端發燒友,因此這些也是一個相對合理的配置。
作為一塊標準的MATX主板,微星MAG B460M火箭炮與上代的B360M同型號在配置上是差不多的,最主要分別是前者多了一個M.2插槽,以及減少了2個SATA 6Gbps接口。除此之外內存頻率以及容量方面也有提升。至于供電規模、USB接口等都是一樣的
主板上面有1條PCI-E 3.0 ×16以及2條PCI-E 3.0×1插槽,×16插槽上面有金屬加固。
對于主流預算裝機玩家來說這已經是很足夠的PCI-E插槽了,并且2條PCI-E 3.0×1插槽都不會被雙槽顯卡所阻擋,玩家仍然可以用這個插槽來擴展出額外的USB接口或者無線網卡來增加WiFi連接。MAG B460M火箭炮并沒有帶WiFi的版本,因此擁有可加裝WiFi的彈性就比較重要了。
在存儲方面,微星MAG B460M火箭炮擁有2條M.2插槽,分別在PCI-E×16插槽之上,以及芯片組旁邊,比起上代的B360M版本多了一條。其中,第一條是有帶M.2散熱片的,可以為下面的M.2 SSD降溫。
i5-10400處理器在核顯方面還是很不錯的,都能滿足游戲,辦公,直播等工作,再加上16g和500GM2固態,系統用起來流暢幾年期間不會出現卡頓,12代系列問世后之前的處理器都掉了一批價格,畢竟降價不降性能所以還是很不錯的,性價比高值得推薦,配上22-24顯示器全套價格定在2600左右,值得入手!
歡迎大家留下評論,有問題也可咨詢看到后會第一時間回復
趕緊點贊,收藏,轉發,關注起來吧
次我寫了一篇關于CPU怎么選的,各種私信我整機組裝都該怎么挑,臺式電腦組裝配置有什么可以推薦的?那我今天直接把價格從低到高整理了一份配置推薦表,自己選還不行嗎?
主板+CPU 英特爾奔騰G6400 (4.00GHz/4MB L3/2核4線程) 685元
內存 金邦4G DDR4- 2400/2666千禧 119元
散熱 超頻三紅海mini散熱器 29元
顯卡 CPU集成 0元
SSD 影馳鐵甲戰將120GB或240G (SATA) 119元
機箱 積至N2/P8 39元
電源 金河田智能芯480GTX (額定300W) 99元
主板+CPU i5-10400 (2.90~4.30GHz/12MB L3/6核12線程/全核4.00GHz) 1749元
內存 宇瞻普條8G DDR4-2666 189元
散熱 超頻三紅海mini散熱器 29元
顯卡 CPU集成 0元
SSD 鎧俠TC10 240GB 199元
機箱 游戲帝國GameMax寂靜嶺 119元
電源 臺達VX350 (額定350W) 179元
主板+CPU i3-10100F (3.60~4.30GHz/6MB L3/4核8線程/全核4.10GHz ) 1049元
內存 宇瞻普條8G DDR4-2666 189元
散熱 超頻三紅海mini散熱器 29元
顯卡 耕升GTX1650 Super追風4GB 1549元
SSD 金士頓A2000 250GB 289元
機箱 先馬破壞神X1 129元
電源 安鈦克AP500 (額定500W) 209元
主板+CPU i5- 10400F (2.90~4.30GHz/12MB L3/6核12線程/全核4.00GHz) 1529元
內存 威剛XPG DDR4-2666 8G 219元
散熱 CPU自帶 0元
顯卡 微星Geforce GTX1660 Ventus萬圖師6GB 1899元
SSD 三星PM981A 256GB 279元
機箱 航嘉GX580H ( +3機箱風扇) 189元
電源 長城HOPE-6000DS (額定500W) 259元
主板+CPU R7-3700X (3.60~4.40GHz/32MB/8核16線程) 2249元
內存 科賦普條DDR4-3200 8G 399元
散熱 九州風神玄冰400 89元
顯卡 迪蘭恒進RX5500XT X戰將8GB 1699元
SSD 鎧俠RC10 500GB 379元
機箱 航嘉GX580H ( +3機箱風扇) 189元
電源 鑫谷GP600G (額定500W/80PLUS金牌) 289元
主板+CPU i5- 10400F ( 2.90~4.30GHz/12MB L3/6核12線程/全核4.00GHz ) 1599元
內存1 阿斯加特W2 RGB DDR4-3200/2666 8G 225元
內存2 阿斯加特W2 RGB DDR4-3200/2666 8G 225元
散熱 喬思伯CR-1400 ARGB 79元
顯卡 七彩虹Geforce RTX2060 Super戰斧8GB 3199元
SSD |西部數據SN-550 500GB 439元
機箱 愛國者YOGO M2 PRO 229元
電源 鑫谷GP700G (額定600W/80PLUS金牌) 349元
主板+CPU R7-5800X (3.80~4.70GHz/32MB L3/8核16線程) 3599元
內存1 威剛XPG DDR4-3000 8G 215元
內存2 威剛XPG DDR4-3000 8G 215元
散熱 利民AS120 129元
顯卡 威剛XPG DDR4-3000 8G 2199元
SSD |西部數據SN-550 500GB 439元
機箱 航嘉GX580H 189元
電源 鑫谷GP600G (額定500W/80PLUS金牌) 289元
主板+CPU i9- 10900F (2.80~5.20GHz/20MB L3/10核20線程/全核4.50GHz ) 3439元
內存1 宇瞻黑豹DDR4-3000 8G 215元
內存2 宇瞻黑豹DDR4-3000 8G 215元
散熱 九州風神大霜塔RGB 269元
顯卡 微星RTX3060Ti萬圖師8GB 4699元
SSD 西部數據SN-750 500GB 579元
機箱 鑫谷開元G5 299元
電源 長城G6-650W 499元
第一,以上的配置都沒有包含顯示器,顯示器和性能,功耗關系不密切,基本上自己選自己喜歡的就好。
第二,以上的價格我都是從正規渠道看到,如果找到的價格和這個大差不差,基本上問題不大,如果相差很大,請多留一個心眼。
心吧,因為高版本是兼容低版本的,所以使用沒有問題.,只不過傳輸速度慢一些而已。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級技術附件)是一種基于行業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盤接口規范。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在當年的IDF Fall 大會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準,正式宣告了SATA規范的確立。
2002年雖然串行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1.0規范。SATA規范將硬盤的外部傳輸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標準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約13%,而隨著未來后續版本的發展,SATA接口的速率還可擴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從其發展計劃來看,未來的SATA也將通過提升時鐘頻率來提高接口傳輸速率,讓硬盤也能夠超頻。
在SATA2.0擴展規范中,3Gb/s被提到的頻率最高。由于SATA使用8bit/10bit編碼,所以3Gb/s等同于300MB/s的接口速率。
SATA 3.0最終規格相比SATA 2.0版本除了頻寬提升一倍至6Gb/s 。同時亦多入了多項全新技術,包括新增NCQ指令以改良傳輸技術,并減低傳輸時所需功耗。
SATA接口是目前硬盤和SSD使用的大部分接口類型,目前SATA硬盤接口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是SATA,SATA2.0,SATA3.0,那么我們在使用SSD的時候在接口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1 使用SSD盡量使用SATA2.0以上的接口,尤其是SATA3.0接口,SATA,SATA2.0,SATA3.0三種接口理論傳輸速度分別為1.5Gb/s,3Gb/s,6Gb/s,SSD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目前高端的SSD速度均突破了1.0Gb/s,甚至速度更快,所以SATA2.0以上的接口更能發揮SSD的快速讀寫性能。
2 需要注意我們使用的SATA線材。一些低端的SATA數據線會造成傳輸速度的嚴重下降,一般來說,主板附贈的SATA數據線往往比較低端,而SSD附贈的SATA數據線質量往往比較好。
主板自帶的SATA數據線SSD的平均讀寫速度都在250MB/s左右徘徊;而SSD自帶的線材卻可發揮出SSD應有的實力,讀取速度輕松突破500MB/s大關,4K相關的速度也是明顯優于主板SATA線。
在安裝SSD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使用SSD附贈的原數據線,接口一定要安插在SATA3.0接口上才可以完全發揮SSD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