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用IntelVT-x—>重啟計算機—>啟動虛擬機一般品牌">

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運維概述與系統安裝

    問題1:虛擬機提示"Intel VT-x處于禁用狀態

    實現思路:重啟電腦按快捷鍵進入BIOS —> 啟用Intel VT-x —> 重啟計算機 —> 啟動虛擬機

    一般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包括聯想、惠普、戴爾、宏碁等,那么進入BIOS的捷徑是什么?

    您可以看到每個品牌啟動BIOS的快捷鍵。如果以上鍵不響應,請添加筆記本功能鍵Fn同時按下。

    以聯想筆記本為例,給大家講解如何引導BIOS方法:

    第一步:重啟計算機,開機停留在黑屏界面時,按F2

    第二步:進入BIOS界面,如下圖所示:

    選擇"Security",看到如下選項,選擇"Virtualization"

    此頁面下有兩個設置項,選中"Intel (R)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設為啟用"Enabled"。

    設置完成后,按F10保存并退出。

    問題2:CentOS7的halt命令不能亂用,會報錯

    看過咱們早期課程視頻的小伙伴,肯定知道,CentOS6立即關機一共有三種形式:

    ① shutdown命令:

    # shutdown -h 0

    ② init命令:

    # init 0

    ③ halt命令:

    # halt

    但是要特別注意,shutdown命令和init命令可以直接遷移到CentOS,但是halt命令有所不同。

    問題重現=> 在CentOS7操作系統中,執行halt命令,提示如下:

    遇到怎么問題咋辦呀?不要怕,選擇當前操作系統選項卡,然后單擊上方關閉客戶機按鈕。

    問題原因:由于CentOS6與CentOS7會略有不同,CentOS7中的halt命令應該為# halt -p,記住了么,小伙伴!

    問題3:系統裝好了,界面特別小,怎么辦?

    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CentOS7系統安裝完畢后,VMware會自動安裝VMware Tools,其會自動調整計算機的分辨率,當我們全屏顯示時,操作系統會自動鋪滿整個屏幕。但是縮小時,操作系統界面也會相應的縮小。

    VMware Tools介紹

    VMware* Tools 是VMware的一個擴展工具,VMware中包含一系列服務和模塊,可在 VMware 產品中實現多種功能,從而使用戶能夠更好地管理客戶機操作系統,以及與客戶機操作系統進行無縫交互。

    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怎么解決呢?

    答:VMware=> 菜單,選擇"查看"=>"立即適應窗口",即可解決 (PS:我的因為沒有圖形所以這個地方是灰色的)


    問題4:VMware開啟時提示輸入密鑰

    當我們安裝Vmware Workstation時(無論是VMware12、VMware14或VMware15)完畢時,第一次啟動VMware都會出現以上提示,解決方案,輸入VMware對應版本的注冊碼即可。

    VMware12 注冊碼: 5A02H-AU243-TZJ49-GTC7K-3C61N

    VMware15 注冊碼: B806Y-86Y05-GA590-X4PEE-ZV8E0

    問題5:Windows10 + VMware15之系統黑屏

    可能原因1:Linux操作系統配置比較低,導致Linux無法啟動,調整CPU與內存配置

    可能原因2:VMware15版本與Windows10操作系統有點不兼容

    解決方案:降低VMware軟件版本,建議使用VMware12版本

    問題6:安裝操作系統時,啟動黑屏無法安裝

    原因: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加載操作系統鏡像(計算機安裝光盤沒有插入)

    解決方案:

    第一步:關閉計算機操作系統

    第二步:選擇你要安裝系統的選項卡,雙擊CD/DVD(IDE)菜單

    第三步:加載CentOS7操作系統,設置完成后,單擊最下面確定按鈕。

    搞定啦,重新啟動系統,CentOS7就會自動安裝啦!

    問題7:系統安裝完成后,沒有界面,只有黑屏

    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在于安裝操作系統時,選擇了最小化安裝(Minimal Install),沒有選擇(GNOME Desktop)進行安裝。

    解決方案:新建虛擬機,重新安裝一次即可,這次千萬不要選錯啦。

    問題8:Linux密碼我輸入了怎么不顯示?

    在命令行中,使用su - root,切換到超級管理員賬號時:

    問題描述:無論我怎么輸入,就是打不了字,是不是我安裝的系統有啥問題呢?

    解決方案:Linux操作系統基于安全考慮,沒有顯示你輸入的密碼,這里需要注意,雖然在屏幕端并沒有顯示密碼,但是當你敲擊鍵盤的每個動作其都會記錄到Linux系統中,輸入密碼后,直接回車就可以了,神奇吧!

    問題9:安裝系統時,輸入root密碼一直通不過

    原因:密碼安全度不夠

    CentOS7密碼設置要求:

    ① 不少于8個字符

    ② 新密碼中至少需要一個小寫字符

    ③ 新密碼中至少需要一個大寫字符

    ④ 新密碼中至少需要一個數字

    ⑤ 新密碼包括至少一個特殊字符

    ⑤ 盡量不要出現連續數字、單詞等弱密碼


    問題10:Linux待機5分鐘自動鎖屏怎么辦?

    一會就要重新輸入一次密碼,好麻煩呀,有沒有什么解決辦法?

    英文界面如何設置?看下面

    這樣系統就不會再自動鎖屏啦,但是企業級服務器還是建議設置定時鎖屏。為啥?安全唄!

    問題11:系統安裝完成后,網絡無法連接

    問題重現

    原因: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虛擬網卡異常

    解決方案:還原VMware虛擬機網卡配置

    第一步:點擊"編輯"菜單里面的"虛擬網絡編輯器"

    第二步:在彈出窗口,選中VMnet8,然后單擊"還原默認配置"按鈕

    等待還原配置完成,到此Linux網絡的問題就解決了。

    問題12:系統重裝后,輸入VMware秘鑰提示許可證秘鑰無效

    錯誤重現:

    問題原因: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Windows系統重裝后,VMware的很多默認安裝在C盤的配置文件都被刪除了,導致VMware主程序輸入秘鑰后無法通過驗證。

    解決辦法:重裝VMware即可解決

    二、Linux基本命令

    ☆ 問題1:輸入命令后提示command not found

    引言

    這個錯誤應該是很多學習Linux運維小伙伴的噩夢了,學習Linux的小伙伴,百分百會遇到這個問題

    錯誤重現:

    [root@itheima ~] # Linux命令
     -bash: 命令: command not found

    出現以上問題,無外乎就三個原因:① 命令輸入錯誤 ② 軟件包未安裝 ③ 環境變量未設置

    ① 命令輸入錯誤解決方案

    [root@itheima ~] # 更正Linux命令即可,沒事咱仔細瞅瞅

    ② 軟件包未安裝(常見于最小化安裝模式)

    [root@itheima ~] # vim
     -bash: vim: command not found
     解決方案:
    [root@itheima ~] # yum install vim -y
    [root@itheima ~] # rz
     -bash: rz: command not found
     解決方案:
    [root@itheima ~] # yum install lrzsz -y

    ③ 環境變量未設置(常見于軟件編譯安裝方式)

    [root@itheima ~] # mysql -uroot -p
    -bash: mysql: command not found
    問題:我已經編譯安裝了mysql軟件,為什么還是不能使用mysql命令 呢?
     解決方案:把mysql的可執行文件目錄添加到PATH環境變量
    # 臨時設置 
     [root@itheima ~] # export PATH=$PATH:mysql的可執行文件目 錄
    # 永久設置 
    [root@itheima ~] # echo 'export PATH=$PATH:mysql的可執行 文件目錄' > /etc/profile
    [root@itheima ~] # source /etc/profile


    問題2:訪問某個文件提示Permission denied

    錯誤重現:

    [cndws@itheima ~] # cat /etc/shadow
    cat: /etc/shadow: Permission denied
    PS:/etc/shadow=> 主要是用于存放Linux用戶賬號對應的密碼文件

    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

    當前賬號沒有該文件或該命令的操作權限,所以會提示Permission denied

    解決方案:切換到超級管理員

    [cndws@itheima ~] # su - root
    Password:輸入密碼回車
     [root@itheima ~] # cat /etc/shadow
    root:$6$hu5TVD4jntDLaSwY$vWJAbhVCdP1FRwZZ3MC35rEwfWjP6JMRNstoe2ChYD/NrzjuKcvK7qJjNxQ/wJLZP5Jqi8qB9RLsMc7APxwaT
    1::0:99999:7:::
    bin:*:17834:0:99999:7:::
    daemon:*:17834:0:99999:7:::
    ...
    PS:su -(橫杠) root,-橫杠是干啥的?
    答:-(橫杠),橫杠代表切換用戶的同時切換用戶的家,pwd當前目錄自 動轉向/root


    問題3: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沒有這樣的文件或目錄

    錯誤重現:

    [root@itheima ~] # cd /usr/local/nginx
    -bash: cd: /usr/local/nginx: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種情況:文件或目錄路徑輸入錯誤,真的沒有這個文件或目錄

    ① 文件或目錄路徑輸入錯誤

    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只需要更正文件或目錄路徑就可以了。那怎么才能保證輸入是100%正確呢

    答:使用Tab,命令或路徑自動補全功能

    Tab鍵在哪里?什么,你不知道?沒關系,看下圖:

    訪問網卡文件目錄=>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第一次提示
    # cd /etc/sysc + Tab鍵=>   sysc自動補全為sysconfig
    第二次提示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 + Tab鍵=>   network-sc
    自動補全為network-scriptsTab自動提示文件或目錄路徑

    ② 真的沒有這個文件或目錄

    解決方案:文件或目錄的確不存在,可以手工創建。文件使用touch,目錄使用mkdir

    問題4:Must be root

    錯誤重現: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你所要執行的命令,屬于超級命令,必須使用超管root進行實現。

    解決方案:使用su命令切換到root管理員

    # su - root

    三、Linux文件管理

    ☆ 問題1:rmdir刪除目錄提示Directory not empty

    問題重現: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rmdir只能用于刪除空目錄,出現Directory not empty代表你將要刪除的目錄并不是空的。

    解決方案:清空要刪除的目錄或直接使用rm -r進行刪除即可

    問題2:rmdir刪除多級目錄提示Device or resourcebusy

    問題重現:

    [root@itheima ~]# rmdir -p /mulu1/mulu2/mulu3
    rmdir: failed to remove directory '/':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問題原因: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rmdir -p代表刪除目錄,系統默認會從右向左刪除,首先刪除mulu3,然后刪除目錄2,再刪除mulu1,當mulu1刪除完畢后,系統會嘗試刪除/斜杠根目錄,又由于/根目錄屬于系統目錄,內容存在大量文件。所以系統沒辦法移除,就會提示Device or resource busy。

    解決方案:當我們需要刪除根目錄下的某個多級目錄時,建議首先通過cd切換到/根目錄后,在執行rmdir -p操作

    # cd /
    # rmdir -p mulu1/mulu2/mulu3 


    問題3:find搜索加不加-type到底有啥區別呢?

    普通搜索 
    [root@itheima ~]# find 指定路徑 -name "搜索條件"
     文件搜素
     [root@itheima ~]# find 指定路徑 -name "搜索條件" -type f
    文件夾搜索
     [root@itheima ~]# find 指定路徑 -name "搜索條件" -type d

    默認情況下,普通搜索是搜索指定路徑下,滿足搜索條件的所有文件,既包含文件也包含文件夾。

    添加-type的主要功能是縮小搜索范圍:

    -type f :僅搜索文件

    -type d :僅搜索文件夾

    一句話總結就是提升搜索效率

    四、VIM文件編輯器

    問題1:替換操作中,Trailing characters

    答:正常情況下,vim編輯器文本替換操作通常使用:%s/要替換的關鍵詞/替換后的關鍵詞/g,如果在替換時,需要對某個路徑如/bin/bash統一替換為/sbin/nologin,怎么辦?

    錯誤演示:

    # vim 某文件
    :%s//bin/bash//sbin/nologin/g

    運行結果如下圖所示: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vim替換時遇到了特殊字符,如斜杠/。

    解決方案:可以把分隔符斜杠/替換為#號

    :%s#/bin/bash#/sbin/nologin#g


    問題2:每次使用vim打開文件都提示Found a swapfile

    問題重現: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們在編輯文件時,可能沒有經過保存就直接退出了。但是觸發了vim的保護機制,把當時的狀態保存在一個swap交換文件中。

    解決方案:

    ① 數據比較重要,先按R(Recover)恢復文件,恢復后,正常保存退出,然后手工刪除交換文件

    ② 數據不是特別重要,直接按D(Delete it),刪除交換文件即可

    五、Linux用戶管理

    問題1:Linux用戶和組到底是什么關系?

    Linux操作系統就相當于(傳智播客.黑馬程序員),其是有多個Linux用戶組組成的,而系統中的每個Linux用戶都是屬于Linux用戶組的,這樣就不亂了吧!


    問題2:cannot remove the primary group of user'itheima'

    問題重現:

    為什么只是一個簡單的刪除操作卻不能成功呢?答:原因就在于如果這個組是某個用戶的主組,那這個組是不能被移除的。想移除必須刪除對應的用戶,然后在移除這個對應的組。

    六、Linux權限管理

    問題1:常見Linux操作,都需要使用那些權限呢?

    答:完全沒有問題,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常見操作的權限,我總結這樣一個表格,通過這個表格你就可以掌握常見的權限啦。


    問題2:刪除文件是給文件設置w權限么?

    答:首先一定要記住一件事,在Linux系統中,我們刪除文件并不是說我們需要對這個文件設置什么權限,而是必須針對這個文件所在目錄設置wx權限!

    七、Linux自有服務

    問題1:CentOS7中service和chkconfig無法使用

    答:CentOS7操作系統中,已經拋棄service和chkconfig命令了,雖然有些服務如network還是可以操作,但是官網建議使用systemctl代替service和chkconfig。

    系統服務管理:

    # systemctl start|stop|restart|reload|status 服務名稱

    開機啟動項管理:

    開機啟動

    # systemctl enable 服務名稱

    開機不啟動

    # systemctl disable 服務名稱 


    問題2:CentOS7中iptables無法使用?

    我們之前在CentOS6.x中,使用的是iptables防火墻,怎么在CentOS7.x中無法使用了呢?

    答:在CentOS7中已經將防火墻由iptables切換為firewalld

    擴展:firewalld防火墻的使用可以搜索一下firewall-cmd工具或參考我們的視頻哈


    問題3:CentOS6與CentOS7運行模式區別

    答:CentOS6與CentOS7的運行模式有所不同

    [root@centos7 ~]# cat /etc/inittab
    # inittab is no longer used when using systemd.
    #
    # ADDING CONFIGURATION HERE WILL HAVE NO EFFECT ON YOUR
    SYSTEM.
    #
    # Ctrl-Alt-Delete is handled by
    /usr/lib/systemd/system/ctrl-alt-del.target
    #
    # systemd uses 'targets' instead of runlevels. By
    default, there are two main targets:
    #
    但是在CentOS7版本中,我們需要使用systemctl的方式進行切換:
    ☆ 問題4:計劃任務的時間總是寫不好怎么辦呢?
    答:時間格式主要是分時日月周,給你推薦一個網站https://qqe2.c om/cron
    # multi-user.target: analogous to runlevel 3
    # graphical.target: analogous to runlevel 5
    #
    # To view current default target, run:
    # systemctl get-default
    #
    # To set a default target, run:
    # systemctl set-default TARGET.target
    #
    CentOS6 CentOS7
    0 shutdown.target(關機模式)
    1 rescure.target(單用戶/救援模式)
    2 multi-user,without NFS(字符模式但是缺少NFS服務) 
    3 multi-user.target(字符模式) 
    4 unused(未使用的模式,系統保留)
    5 graphical.target(圖形模式) 
    6 reboot.target(重啟模式)

    但是在CentOS7版本中,我們需要使用systemctl的方式進行切換:

    獲取Linux默認級別
    # systemctl get-default
    設置Linux默認級別(字符模式)
    #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 問題4:計劃任務的時間總是寫不好怎么辦呢?

    答:時間格式主要是分時日月周,給你推薦一個網站https://qqe2.com/cron

    看到這里,就全部搞定了吧!

    問題5:rpm卸載依賴,Failed dependencies

    問題重現: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你要卸載的軟件與其他軟件存在依賴關系

    解決方案:

    方案一:如果關聯軟件不重要,可以先使用rpm卸載依賴軟件,然后在重新卸載此軟件

    方案二:如果不想卸載依賴軟件,可以考慮使用強制卸載

    # rpm -e vim-common-7.4.629-6.el7.x86_64 --nodeps 

    八、Linux進程檢測與控制

    問題1:服務器有4核CPU,如何查看每一核心的負載情況?

    # top
    按交換快捷鍵"1"

    問題2:使用top命令,發現CPU負載過大,接下來怎么辦?

    答:查看占用CPU最多的進程,按交互操作快捷鍵P,P(大寫):表示將結果按照CPU 使用率從高到低進行降序排列

    問題3:使用top命令,發現內存可用量很小,接下來怎么辦?

    答:查看占用MEM內存最多的進程,使用交互快捷鍵M(大寫):表示將結果按照內存(MEM)從高到低進行降序排列

    問題4:如何獲取服務器的CPU個數

    # 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sort |uniq |wc -l

    問題5:如何查看每個物理CPU含有的核心個數

    # cat /proc/cpuinfo |grep "cpu cores" |uniq |wc -l

    問題6:如何查看每個CPU核心含有的線程數

    #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wc -l 

    九、YUM包管理工具與LAMP架構

    問題1:wget下載mysql數據庫時提示command notfound

    錯誤重現:

    [root@itheima ~]# wget http://dev.mysql.com/get/mysql
     community-release-el7-5.noarch.rpm
    bash: wget: command not found...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wget程序并沒有安裝。

    解決方案:使用yum安裝wget程序

    [root@itheima ~]# yum install wget -y
    ...
    Installed:
      wget.x86_64 0:1.14-18.el7_6.1
    Complete! [root@itheima ~]# wget http://dev.mysql.com/get/mysqlcommunity-release-el7-5.noarch.rpm 


    問題2:Existing lock /var/run/yum.pid: another copy isrunning

    錯誤重現: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另外一個應用正在鎖住進程鎖。waiting for it to exit... 意為該應用等待解鎖。此外,由上圖可知,yum的pid號為8706。

    解決方案:

    [root@itheima ~]# rm -f /var/run/yum.pid 


    問題3:Can't connect to local MySQL server throughsocket '/var/lib/mysql/mysql.sock' (2)

    錯誤重現: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MySQL沒有啟動。

    解決方案:使用systemctl啟動MySQL

    # systemctl start mysqld 


    問題4:訪問具體的PHP頁面,但是總是提示TestPage...

    問題重現:搭建完LAMP以后,編寫PHP代碼,訪問公網IP/PHP頁面,無論怎么訪問一直都提示Test Page...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SELinux沒有關閉,導致出現了以上問題。

    解決方案:


    問題5:MySQL和MariaDB有什么區別?

    答:

    • ① MariaDB是MySQL的一個替代品
    • ② MySQL已經被Oracle閉源了,而MariaDB是開源的
    • ③ MariaDB包括的一些新特性使它優于MySQL。MariaDB跟MySQL在絕大多數方面是兼容的,對于開發者來說,幾乎感覺不到任何不同。

    資料拓展:MariaDB由MySQL的創始人Michael Widenius(英語:Michael Widenius)主導開發,他早前曾以10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創建的公司MySQL AB賣給了SUN,此后,隨著SUN被甲骨文收購,MySQL的所有權也落入Oracle的手中。MariaDB名稱來自Michael Widenius的女兒Maria的名字。

    問題6:如何在CentOS7中安裝MySQL?

    在CentOS7中, yum install mysql -y 安裝的是MariaDB,怎么安裝MySQL數據庫呢?

    頭條創作挑戰賽#

    因為經常有朋友留言在使用 Stable Diffusion WebUI 1.4 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有很多都是相同的報錯,所以我在這里稍微整理了一些 Stable Diffusion WebUI 1.4 常見的報錯和解決辦法,供大家參考。


    01. Hugging Face 注冊或登錄報錯,錯誤代碼「400」,具體錯誤提示可能有好幾種,但錯誤代碼都是 400。

    解:切換網絡線路(地區)或直接使用國內網絡即可正常注冊或登錄。


    02. 「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報錯,錯誤代碼「FileNotFoundError: [Errno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content/models/sd-v1-4.ckpt '」。

    首先請確認你是否進行了以下操作,若未操作,請按下方提示操作。

    02.01. 打開 CompVis/stable-diffusion-v1-4(https://huggingface.co/CompVis/stable-diffusion-v1-4)頁面,找到下圖部分,勾選同意選項,點擊Access repository」,開通模型訪問權限。(如果已經操作過此頁面不會顯示該窗口)

    02.02. 打開 CompVis/stable-diffusion(https://huggingface.co/CompVis/stable-diffusion)頁面,找到「stable-diffusion-v-1-4-original」并單擊打開鏈接。(如果以后更新版本了,請打開對應版本的鏈接)

    02.03. 找到下圖部分,勾選同意選項,點擊Access repository」,開通模型下載權限。(如果已經操作過此頁面不會顯示該窗口)

    02.04. 點擊「1 - Setup stage」前面的小三角,找到「1.4 Connect to Google Drive」,將 token 粘貼在圖中位置,并勾選download_if_missing」選項。

    請確認上方兩個授權窗口都勾選了同意并且點擊了授權按鈕請確認將 token 粘貼在圖中位置,并勾選了「download_if_missing」選項,請確認上圖中 mount _google_drive 為勾選狀態,請確認沒有私自改動過上圖中 models_path_gdrive 和 output_path_gdrive 的路徑,請確認已經通過彈窗連接了你的谷歌云端硬盤賬號,如果有任何一項沒有做到,請按上方提示操作,確認每一步都完成后重新運行程序即可正常運行。(連接谷歌云端硬盤這一步是運行過程中進行操作的)

    如果以上操作全部完成了依然提示「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content/models/sd-v1-4.ckpt '」請切換網絡線路(地區)后重新運行程序,即可正常運行。


    03. 「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報錯,錯誤代碼「ImportError: this version of pandas is incompatible with numpy < 1.20.3, your numpy version is 1.19.2. Please upgrade numpy to >=1.20.3 to use this pandas version」。

    解:升級 numpy 版本即可,操作如下。

    03.01. 將鼠標指針移動至「2 - Run the Stable Diffusion webui」單元格末尾,會出現「+ 代碼、+ 文本」圖標,點擊+ 代碼」,會新增一個代碼單元格。

    03.02. pip install numpy==1.20.3粘貼至該單元格內,點擊該單元格前方的圓形按鈕運行該單元格,運行成功后會顯示「Successfully installed numpy-1.20.3」,然后再運行「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即可正常運行。


    04. 「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報錯,錯誤代碼「CUDA out of memory」。

    解:此錯誤表示顯存已滿,無法繼續工作,一般有兩種情況。

    04.01. 如果是設置好參數點擊生成后立刻出現此報錯一張圖片也沒有渲染成功,則表示設置的參數需要更大的顯存才能運行,通常是尺寸設置過大或者步數設置過高,請先重新運行「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然后重新設置參數,Google Colab 免費用戶建議尺寸不大于 1024x512步數建議設置為 50 即可,按照 Stable Diffusion 的運算方式步數 50 步和 500 步一般來講并沒有什么顯著的差異,幾乎是沒有區別的,所以不需要設置那么高的步數,如果這兩項修改后依然提示「CUDA out of memory」請查看是否有其他參數設置的值過高,如果有請降低參數值后重新運行「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即可。

    04.02. 如果是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后突然報錯的請點擊頁面右上角RAM 磁盤后方的小三角選擇管理會話」,終止當前會話然后重新連接 GPU再重新點擊「代碼執行程序」選擇全部運行即可


    05. 「Img2Img Results」報錯,錯誤代碼「ERROR: The size of tensor a (240) must match the size of tensor b (64) at non-singleton dimension 3」,「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報錯,錯誤代碼「RuntimeError: The size of tensor a (240) must match the size of tensor b (64) at non-singleton dimension 3」。

    解:參考圖片的尺寸必須和輸出圖片的尺寸一模一樣請先將參考圖片尺寸調整至設置的輸出圖片尺寸再導入


    06. 「Img2Img Results」報錯,錯誤代碼「ERROR: CUDA out of memory. Tried to allocate 4.88 GiB (GPU 0; 14.76 GiB total capacity; 11.46 GiB already allocated; 945.75 Mi free; 12.76 GiB reserved in total by PyTorch) If reserved memory is >> allocated memory...」,「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報錯,錯誤代碼「RuntimeError: CUDA out of memory. Tried to allocate 4.88 GiB (GPU 0; 14.76 GiB total capacity; 11.46 GiB already allocated; 945.75 Mi free; 12.76 GiB reserved in total by PyTorch) If reserved memory is >> allocated memory...」。

    解:此錯誤表示顯存已滿,無法繼續工作,通常是因為上傳的參考圖片尺寸過大,因為上一條說了參考圖片尺寸需要與輸出尺寸一致,所以參考圖片的上限也是 1024x512(Google Colab 免費用戶),如果參考圖片尺寸在 1024x512 以內,請查看是否有參數設置的過高,然后重新運行「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調整參考圖片尺寸重新上傳或者修改參數


    07. 「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報錯,錯誤代碼「*** Failed to connect to ec2.gradio.app:22: Error reading SSH protocol banner」。

    解:通常是由于網絡環境不穩定造成的,切換網絡線路(地區)后重新運行即可。


    08. 「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報錯,錯誤代碼「Could not create share link, please check your internet connection.」。

    解:通常是由于網絡環境不穩定造成的,可直接重新運行「3 - Launch WebUI for stable diffusion」或切換網絡線路(地區)后重新運行即可。


    有很多錯誤是由于網絡環境不穩定造成的,可以更換網絡線路(地區)后多試幾遍,重點是更換地區,錯誤通常出現在首次運行時,只要成功下載文件并成功運行過一次,之后幾乎是不會報錯的,除非出現了設置上的問題。

    之所以首先給大家推薦的是 Stable Diffusion WebUI 1.4 是因為這個版本會自動將模型文件「sd-v1-4.ckpt」下載至谷歌云盤,而其他版本都需要手動下載和上傳,包括這個版本整合了幾個其他功能,還有界面的操作方式比較直觀和簡單,但是由于這個版本需要多方連接,也比較容易出錯,其實運行過 Stable Diffusion WebUI 1.4 以后大家也可以嘗試一下其他版本的 Stable Diffusion,其他版本都是先設置參數,然后直接運行就可以的,并且其他版本渲染好的圖片都會一個一個直接顯示在 Google Colab 的頁面上,比 WebUI 是要更方便查看的,推薦大家嘗試一下 Deforum Stable Diffusion v0.5(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github/deforum/stable-diffusion/blob/main/Deforum_Stable_Diffusion.ipynb)和 pharmapsychotic Stable Diffusion(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github/pharmapsychotic/ai-notebooks/blob/main/pharmapsychotic_Stable_Diffusion.ipynb)。

    "電腦怎么又藍屏了"我相信大家的電腦應該都遇到過類似問題,電腦藍屏,又叫藍屏死機,簡稱BSOD是微軟的 Windows 系列操作系統在無法從一個系統錯誤中恢復過來時,為保護電腦數據文件不被破壞而強制顯示的屏幕圖像,在藍屏的出現時候往往都會伴隨著不同的代碼,這些代碼到底是什么含義?

    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遇到此類問題時我們該如何快速解決!

    一、 根據藍屏代碼的解讀處理Windows XP 系統藍屏問題

    1、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1E

    說明文字:KMODE-EXPTION-NOT-HANDLED

    主要原因:內核模式進程試圖執行一個非法或未知的處理器指令。

    解決方法:(1)硬件兼容有問題:請對照前面提到的最新硬件兼容性列表, 查看所有硬件是否包含在該列表中。(2)有問題的設備驅動、系統服務或內存沖突和中斷沖突: 如果在藍屏信息中出現了驅動程序的名字, 請試著在安裝模式或者故障恢復控制臺中禁用或刪除驅動程序, 并禁用所有剛安裝的驅動和軟件. 如果錯誤出現在系統啟動過程中, 請進入安全模式, 將藍屏信息中所標明的文件重命名或者刪除。(3)如果錯誤信息中明確指出Win32K.sys: 很有可能是第三方遠程控制軟件造成的, 需要從故障恢復控制臺中將對該軟件的服務關閉。(4)在安裝Windows后第一次重啟時出現:最大嫌疑可能時系統分區的磁盤空間不足或BIOS兼容有問題。(5)如果是在關閉某個軟件時出現的:很有可能時軟件本省存在設計缺陷, 請升級或卸載它。

    2、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23或0x00000024

    說明文字:FAT-FILE-SYSTEM或MTFS-FILE-SYSTEM

    主要原因:問題出現在Ntfs.sys(允許系統讀寫NTFS驅動器的驅動程序文件)內。

    解決方法:

    第一步:首先打開命令行提示符, 運行"Chkdsk /r"命令檢查并修復硬盤錯誤, 如果報告存在懷道(Bad Track), 請使用硬盤廠商提供的檢查工具進行檢查和修復.第二步:接著禁用所有即使掃描文件的軟件, 比如:殺毒軟件、防火墻或備份工具.第三步:右擊C:\winnt\system32\drivers\fastfat.sys文件并選擇"屬性", 查看其版本是否與當前系統所使用的Windows版本相符(注:如果是XP, 應該是C:\windows\system32\drivers\fastfat.sys)第四步:安裝最新的主板驅動程序, 特別IDE驅動. 如果你的光驅、可移動存儲器也提供有驅動程序, 最好將它們升級至最新版.

    3、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2E

    說明文字:ATA-BUS-ERROR

    主要原因:系統內存奇偶校驗出錯,通常由硬件問題導致。

    解決方法:(1)檢查病毒(2)使用"chkdsk /r"命令檢查所有磁盤分區.(3)用Memtest86等內存測試軟件檢查內存.(4)檢查硬件是否正確安裝, 比如:是否牢固、金手指是否有污漬.

    4、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3F

    說明文字:NO-MOR-SYSTEM-PTES

    主要原因:沒有正確清理驅動程序。

    解決方法:禁用或卸載所有的反病毒軟件,磁盤碎片處理程序或備份程序。

    5、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58

    說明文字:FTDISK-INTERN-ERROR

    主要原因:容錯集內的某個主驅動器發生故障。

    解決方法:使用Windows安裝盤啟動計算機,從鏡象系統驅動器引導。有關如何編輯Boot.ini文件以指向鏡象系統驅動器,可在MIcrosoft支持服務Web站點搜索"Edit ARC path"

    6、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7B

    說明文字:INACCESSI-BLE-BOOT-DEVICE

    主要原因:初始化I/O系統(通常是指引導設備或文件系統)失敗。

    解決方法:引導扇區病毒通常會導致這種停止錯誤。可用反病毒軟件的最新版本檢查計算機上是否存在病毒。卸下所有最近安裝的硬件。核對Microsoft硬件兼容性列表以確保所有的硬件和驅動程序都與Windows兼容。如果使用了SCSI適配器,可以從硬件供應商處獲得最新Windows驅動程序,禁用SCSI設備的同步協商,檢查該SCSI鏈是否終結,并核對這些設備的SCSI ID。

    7、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7F

    說明文字:UNEXPECTED-KERNEL-MODE-TRAP

    主要原因:通常是由于硬件或軟件問題導致,但一般都硬件故障引起。

    解決方法:核對Microsoft硬件兼容性列表以確保所有的硬件和驅動程序都與Windows兼容。如果計算機主板不兼容就會產生這個問題。卸載所有最近安裝的硬件。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禁用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或shadow。

    8、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50

    說明文字:AGE-FAULT-IN-NONPAGED-AREA

    主要原因:內存錯誤(數據不能使用分頁文件交換到磁盤中)。

    解決方法:卸載所有最近安裝的硬件。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檢查是否正確安裝了所有新硬件或軟件,如果是全新安裝,請與硬件或軟件制造商聯系,獲得可能需要的任何Windows更新或驅動程序。禁用或卸載所有的反病毒程序。禁用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或shadow。

    9、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77

    說明文字:KERNEL-STEL-STACK-INPAGE-ERROR

    主要原因:無法從分頁文件中將內核數據所需的頁面讀取到內存中。

    解決方法:使用反病毒軟件的最新版本檢查計算機上是否有病毒。如果找到病毒,則將它從計算機上清除。請參閱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禁用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shadow。

    10、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79

    說明文字:MISMATCHED-HAL

    主要原因:硬件抽象層與內核或機器類型不匹配(通常發生在單處理器和多處理器配置文件混合在同一系統的情況下)。

    解決方法:要解決本錯誤,可使用命令控制臺替換計算機上錯誤的系統文件。

    11、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1A

    說明文字:MEMORY_MANAGEMENT主要原因:這個內存管理錯誤往往是由硬件引起的, 比如: 新安裝的硬件、內存本身有問題等.解決方法:如果是在安裝Windows時出現, 有可能是由于你的電腦達不到安裝Windows的最小內存和磁盤要求.◇解決方案:12、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27

    說明文字:RDR_FILE_SYSTEM

    主要原因:這個錯誤產生的原因很難判斷, 不過Windows內存管理出了問題很可能會導致這個停機碼的出現。

    解決方法:如果是內存管理的緣故, 通常增加內存會解決問題.

    二、根據藍屏代碼的解讀處理Win7系統藍屏問題

    1、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7E、0X0000008E

     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這兩個代碼一般多是病毒造成的,只要將系統殺殺毒即可解決了,正常模式進不去的話可以開機的時候按住F8進入安全模式,不過也有可能是內存造成的,可以嘗試重新插拔內存,一般這代碼內存損壞概率不大。  

    2、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7B

    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這個代碼通常原因在I/O系統的初始化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引導驅動器或文件系統),說明你的機器配置還是比較新的,作為老的系統盤,不認這么新的硬盤 接口,所以得進BIOS把硬盤模式改成IDE兼容模式,不過現在很多人都用ghost版的操作系統,所以一般比較新的ghost盤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如 果找不到IDE這項的問題,因為很多主板標明這項的措辭不太一樣 有些寫著AHCI和Compatibility,這個AHCI就等于是SATA模式,Compatibility相當于IDE模式。 如果操作系統使用了一段時間了,然后出現這個問題了,那就是電腦中病毒了,開機按F8,選擇最后一次正確的配置,恢復不到正常模式的話就重新做系統。

    3、系統提示錯誤代碼:coooo21a 一般以C開頭的故障,報未知硬件故障,不過出這類C開頭的代碼多半與硬件無關。基本是與系統同時啟動的一些驅動!或者服務的問題。

    4、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D1

    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出現這個代碼一般是和顯卡有關,可能是顯卡損壞了或者安裝了不太兼容的顯卡驅動造成的,如果有出現花屏現象的朋友們先跟朋友借個顯卡插上試一下,或者主機有集成顯卡的,用集成顯卡試一下,如果平時沒有花屏現象,那就更換買機器的時候自帶的顯卡驅動試一下即可。  

    5、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ED 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這個代碼故障主要是和硬盤有關系,系統概率比較大,硬盤真壞的概率比較小。有可能是卷有問題還有可能是硬盤壞了。 修復方法是找原版的系統安裝盤的方法,把系統盤放入光驅,啟動到安裝界面,選擇按R 進入控制臺修復,進入控制臺后會出現提示符C:\ 大家在這里輸入 chkdsk -r 然后它就會自動檢測并修復問題了,修復完成之后重新啟動計算機就可以進入系統了,進入系統之后最好是要先殺毒,然后再重新啟動一下試一下,如果正常了就沒 問題,如果還出現這個代碼的話就說明硬盤有問題,建議更換硬盤吧。  

    6、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0A

    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主要是由問題的驅動程序、有缺陷或不兼容的硬件與軟件造成的。從技術角度講。 表明在內核模式中存在以太高的進程內部請求級別(IRQL)訪問其沒有權限訪問的內存地址。 如果每次藍屏都是這個代碼就要想一下最近是不是更新了什么軟件或者什么驅動了,把它卸載再看一下,一般就能解決,實在沒辦法就重做系統吧。  

    7、系統提示錯誤代碼:0X00000050

    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這個主要是說明硬件故障,硬盤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出現重啟之后還伴隨著出現0A、7E、8E這樣的代碼,那有很大的可能說明內存壞了。如果每次都出這 一個代碼,劍客可以首先換一塊硬盤試一下機器能不能正常啟動,如果測試硬盤沒問題,再試內存,內存也試過的話,換CPU,總之這一定是硬件故障導致的,要 檢查好硬件問題才可解決問題。

    三、根據藍屏代碼的解讀處理Windows 10系統藍屏問題

    由于Windows 10系統藍屏信息非常多,無法全面講解,所以主要闡述幾個常見的藍屏問題。

    1、 Win10藍屏不帶錯誤的代碼及文件,提示CRITICAL_STRUCTURE_CORRUPTION的問題的排查解決方案

    解決方法如下:

    1) 在安裝Win10之前有沒有電腦不穩定跡象,藍屏重啟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請檢查內存主板。

    2) 檢查你的win10安裝盤來源是否安全,是否官網鏡像或是可靠的網站下載的,有無精簡。

    3) 查看藍屏之前的Win10運行環境,是否有運行什么特定軟件,如果有,先不使用,觀察是否會出現藍屏。

    4) 安裝Win10系統之后在沒有安裝任何軟件的情況下,是否有藍屏出現?如果沒有,那么請卸載你電腦上的軟件以排除軟件沖突的問題。

    5) 如果沒有安裝軟件之前就有藍屏現象,那么更新你的驅動程序,可以從官方網站下載!特別是一些更新后出現的藍屏,我們有理由相信是由于更改了不兼容的驅動引起。

    6) 如實在無法排查那么建議分析Dump文件(Win10獲取dump日志文件的方法)待查看到詳細信息后再判斷。

    7) 搜索cdm,使用命令提示符下[SFC/Scannow]命令來修復系統文件。

    8) 重置Win10系統,看故障是否依舊。

    2、 升級Win10之后已能正常進入桌面,但隔段時間系統就會出現藍屏或無限重啟的問題的排查解決方案

    解決方法如下:

    1) 進入安全模式禁用獨立顯卡驅動

    2) 長按電源按鈕關機;

    3) 按電源按鈕開機;

    4) 重復步驟1~2三次;

    5) 確認屏幕是否出現"修復"界面,如果有,點擊"高級修復選項";

    6) 點擊"疑難解答",點擊"高級選項",點擊"啟動設置",點擊"重啟";

    7) 系統重啟以后,按"安全模式"所對應的的數字4以進入安全模式;

    8) 進入安全模式以后,按Win徽標鍵+X,點擊"設備管理器";

    9) 展開"顯示適配器",右擊獨立顯卡AMD或者英偉達選擇禁用;

    10) 重啟電腦;

    11) 如果仍然不能解決問題,啟動時強制關機三次進入WinRE,選擇高級啟動選項,啟動到低分辨率模式。

    3、Win10系統藍屏錯誤代碼0x00000133的修復方法

    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iastor.sys 存儲驅動出現問題所致

    解決方法:

    1、右鍵點擊開始按鈕并選擇設備管理器。

    2、展開第一條"IDE ATA/ATAPI 控制器"。

    3、選擇帶有"SATA AHCI"的條目,比如說標準 SATA AHCI 控制器,右鍵選擇"屬性",切換到"驅動程序"標簽頁。

    4、點擊"更新驅動程序"按鈕,依次選擇"瀏覽計算機并查找驅動程序軟件"、"從計算機的設備驅動程序列表中選擇"。

    5、選擇"標準 SATA ACHI 控制器",下一步,完成。

    6、重啟電腦即可。

    4、win10系統提示page_fault_in_nonpaged_area藍屏代碼

    原因分析:藍屏故障,顯示代碼"PAGE_FAULT_IN_NONPAGED_AREA",這個問題很可能是內存(包括物理內存、二級緩存、顯存)、不兼容的軟件(主要是遠程控制和殺毒軟件)或磁盤損壞所導致的。

    解決方法:

    1) 按下"Win+X"呼出運行,然后點擊"電源選項";

    2) 點擊"選擇電源按鈕的功能"

    3) 然后將"啟用快速啟動(推薦)"前面的勾去掉保存即可(若選項為灰色,先點擊"更改不可用選項"),然后重啟計算機即可。

    以上就是解決page_fault_in_nonpaged_area 藍屏的方法。

    四、最后總結

    電腦藍屏的主要原因一定逃脫不了硬件或者軟件原因,所以總結歸納如下:

    1、 硬件原因

    1) 電腦散熱不良

    現像:剛開機可能沒問題,運行一段時間后藍屏

    散熱 問題這個就比較好判斷一點,臺式機看下機箱外殼,電源出風口等有沒有溫度明顯的很熱,如果出風口很熱,可以打開機箱蓋,看下CPU風扇,顯卡風扇是不是有在運轉,運轉速度是不是正常,是否灰塵太厚,散熱片上灰塵太厚的話也是影響散熱的。

    處理方式:當然如果風扇不轉那就很明顯了,要看是不是運轉速度是否正常,可以用手指稍微觸碰一下CPU或顯卡風扇,如果運行速度很慢或風扇無力,稍微一碰就不轉了,那得更換風扇了。灰塵厚和可以清理一下灰塵,用吹風機把灰吹一吹

    2) 內存條接觸不良或內存損壞

    現像:有時開機就藍屏,有時運行一段時間藍屏,總之沒有明顯的什么時候會藍屏

    內存條:

    在實際的工作中遇見的電腦藍屏現象也有小部份是因為內存條接觸不良(主要是由于電腦愛潮內存金手指氧化、灰塵太多等導致,老電腦較常發生)

    處理方式:

    對于內存問題,只需要打開電腦機箱,將內存條拔出,檢查內存金手指是否干凈,金手指如果暗淡無光,就是觸點氧化了,可以用橡皮插小心的在金手指上磨擦,擦至至金手指光亮后再裝回去,一般問題都可以解決。如果問題沒有解決,可以嘗試更換一條內存測試,如果機器上是有兩根內存的,可以將其中一根內存拔下,只插其中一根測試。兩根輪流測試,如果插其中一根不藍屏,而且引起藍屏的那根在清理金手指后裝上仍然藍屏,那應確定是內存故障,更換新內存條即可解決問題。

    3) 硬盤壞道或數據線問題

    現像:一般在開機進系統時就藍屏

    硬盤:硬盤出現壞道藍屏是因為硬盤某個區域壞了,而操作系統文件剛好存儲在那里,電腦開機要讀取數據時因壞道讀不出來正確數據,導致了藍屏現象。因為硬盤和內存一樣,承載一些數據的存取操作,如果某個應用程序存儲的區域出現壞道,那么在開機時可能不會藍屏,而在運行這個特定的程序時,也會出現系統崩潰藍屏之類的問題。

    處理方式:

    檢測硬盤壞道情況,如果硬盤出現壞道,建議備份數據更換硬盤。既使較少的壞道,這個硬盤也是無法安全使用了的。

    檢測硬盤壞道的方法:因為開機就藍屏,可能安全模式也進不了。用軟件檢測壞道就有點麻煩了(對于普通用戶而然),首先要準備一個U盤引導工具,使用hd tune這個工具檢查。

    2、 軟件原因

    1) 個別軟件或驅動導致藍屏

    現像:如果電腦在之前是正常的,而在安裝了某個軟件或更新了驅動程序,或是使用某個軟件的時候才藍屏,可以將該軟件或驅動卸載試下,不過這種軟件不兼容的情況一般也很少發生。

    2) 電腦電毒

    現像:經常的跳出一些錯誤提示框,或者電腦變得很慢,或是自動的給安裝了很多垃圾軟件等,在開機時可能沒問題,但使用時不定時間的會出現藍屏

    解決辦法: 如果符合上列現像,下次重新啟動電腦后可進行殺毒操作(為什么說要重啟后,因為一般中毒了的機器都比較慢,剛開機的時候速度要快一點點,哈哈),殺毒軟件本人傾向于推薦一些國外殺軟的免費版或試用版,破解版,反正不付費的那種,殺完再卸載也行,國產免費的幾個殺軟不推薦。如果遇到惡意病毒,殺不干凈的建議系統還原或者重新安裝系統。

    3) 操作系統損壞

    現像:操作系統損壞引起的藍屏,多數是在開機過程中就藍屏,所以和硬盤壞道這個問題有點像。

    處理:

    利用系統修復工具進行修復。


    近期我會多推出一些電腦實用技術的文章,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給一些朋友帶來些許幫助!!!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