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為了犒勞自己,準備選一臺頂配的MacBook Pro 16寸。自打發布以來,16寸MacBook Pro的好評就一直不斷,也是蘋果第一次痛下決心更換新模具,看來是庫存終于要消耗完了。
不過既然要換16寸,那干脆一步到位,把配置能提的盡量提。之前吃過8G內存的虧,視頻渲染的速度太慢了,所以內存這種不能再更換的配件干脆直接上64G,其他的配置也就干脆選到頂。唯有硬盤的選擇猶豫了會,理智告訴我,其他的硬件都再也改不了,但是硬盤是可以外接Nvme硬盤的,哪怕是上雷靂3移動硬盤也比這劃算不少。而且硬盤是唯一一個不影響性能的參數,綜合考慮選擇了2TB,勉強算是頂配16寸 MacBook Pro了吧。
選完配置就發現有一點肉痛了,3W5一臺筆記本,都可以買輛五菱宏光了。其實許多渠道還有折扣價格,但是針對的都是最基礎配置,像這種頂配規格,連京東都沒有,想想看還沒有別的辦法。
蘋果商店還有一個特色是有教育優惠,直接轉到教育商店選擇,每一項都比原價低了不少,一套算下來價格就變成31822元了。
價格便宜并不只是教育商店最大的特色,而是它可以選購Pro APP教育套裝,只要1298元。
1000多元買軟件肯定許多人覺得瘋了,不過點開這個Pro APP套裝,可以發現有Final Cut Pro X、Motion5、Compressor4、Logic Pro X、MainStage3五大軟件。
要知道原價商店里光Final Cut Pro X就要1998元,Logic Pro X就要1298元。而作為生產力工具來說,Final Cut Pro X和Motion5是我用的最多的軟件,在版權意識越來越重要的年代,使用正版軟件還是更安心更方便。
所以我得想辦法拿下教育優惠,查了不少資料,基本是要提供教育資料,想著先試試下一單,不行再準備教育資料,沒想到就這么發貨了,也沒有要教育證明...估計蘋果是想著頂配MacBook Pro銷售量也不大,走一單就是一單吧,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封城后也順利送達了,度過了那些不容易的時光。
另外要注意,官方原價是支持24期免息的,教育優惠當時只支持12期免息,24期約等于不要錢的話,我大概等于半價買到的吧。
都用了好幾個月了,走過場看看開箱吧,環保鋁合金的材質依然是極致的手感體驗。
四角橡膠大底,防滑穩定。
尾部就是最大的散熱出風口了,但是i9的散熱,一言難盡。
雷靂3接口是MacBook Pro最大的特色,不僅可以外接存儲設備,還可以外接顯卡,外接擴展塢,可以說4個不算多,甚至有時候還不夠用。
單手開合也是MacBook Pro的一大特色了。
完全可以替代鼠標使用的觸控板,面積足夠大,當然不包括游戲體驗。
16寸的另一大改變就是第三代蝶式鍵盤了,比上一代鍵盤手感確實提升很大,還避免了落灰的感覺。不過當我拿出ThinkPad時,才想起筆記本鍵盤原來也是有鍵程的,MacBook Pro為體積做出的妥協也情有可原。
Touch Bar喜歡的人會很習慣視頻快速瀏覽,多功能圖標的切換,不喜歡的人會覺得找個Fn功能鍵還需要組合快捷鍵,太麻煩,好在Esc這個使用率最高的功能鍵被獨立出來了。
至于這個開合角度,屬于中規中矩,只是市場上支持180°開合的筆記本也有許多了,有時候給客戶展示就更方便了。
那么16寸最大的優勢,當然就是全面屏了,其實看了黑框空間感覺還可以再大一寸,獲取信息量的效率提升了,尤其是出外辦公,沒有多屏幫助也勉強可以應付。
其實蘋果的產品,我平時都會買AppleCare+的,售后體驗確實不錯,但是我個人覺得也要看產品,有的AppleCare+特別值,比如Airpods Pro,承諾電池電量下降都可以換新的,價格也才299。現在來看16寸MacBook Pro的AppleCare+,哪怕是用上教育優惠也要2339元,感覺還是有點貴。順便科普一下AppleCare+并不是買了就完全不花錢,屏幕壞了依然會收取799元的費用,其他損壞會收取2299元的費用,總共兩次意外保修服務,長達3年。也就是說真用上AppleCare+的時候,這個總成本還是有點貴的,但是確實很值得。根據我個人的使用經驗,MacBook Pro用了好幾年也沒壞過,每次國行保修的服務都沒享受到,所以這次我就沒有選擇AppleCare+。
但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MacBook Pro的環保鋁合金材質,超級怕磕碰,日常使用中一個小東西掉上去就是一個坑,那這個坑在二手轉賣的時候,可能就是500元的跌價空間了。
于是我想辦法,買了個廉價版的AppleCare+,就是這個,黑漆漆的一片不知道是啥吧。
這么看就知道是什么了,其實就是筆記本保護殼,大概也就40元,可能會多一點點厚度和重量,不過為了保護脆弱的外表我也能接受了。反正上一臺MacBook Pro的鋁合金外殼也摸了好幾年了,也沒有多大的新鮮感了。
沒想到16寸出來沒多久,模具都很成熟了,卡扣很準,預留空間也足夠。
最重要的底部散熱空間也留出來了。
因為經常外出,使用筆記本的頻率也很高,多了一層這么廉價的AppleCare+,心里還是踏實許多,上一臺用的小心翼翼,也留下許多歲月的痕跡。
1.i9散熱
在選購之前,我了解到i9的配置比上一代提升了2倍之多,散熱提高了28%,那這個散熱系數提升并不算高,如果算上i9,就很難說了。根據之前MacBook Pro的體驗,發熱量并不算大,主要是低配置,那么這次就干脆親身試瓜。
這一試瓜就熟了,如果是原裝94W充電器還好,一旦使用更低功耗,比如我長期出差,買了65W Gan充電器,很多時候都喂不飽i9,會顯示不在充電狀態。
不在充電倒不是大問題,而是這個風扇會隨時起飛,CPU很容易就到60°了,風扇的聲音不算刺耳,但是在安靜的環境中會非常明顯。
關鍵是CPU和內存幾乎都沒用上,這個時候其實是電池和AC電源在同步使用,會出現的情況,如果只用電池,倒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說明94W的官方電源適配器,也僅僅是剛夠i9 CPU和GPU,一旦使用程序居多,那么功耗使用率會大大增加,感覺沒能充分發揮i9的性能。它不心疼自己,我還心疼我自己,萬一國行保修期剛過,這散熱就壞了咋辦。
如果是剛買MacBook Pro的人肯定不會覺得有問題,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安裝的程序插件越來越多,現在只要我開啟這功耗大戶老三樣,右上角就會顯示不在充電了。所以我更期待90W以上的Gan便攜充電器能盡快普及。
2.游戲體驗不佳
3萬塊的筆記本玩游戲厲害不,當然是不厲害了,結合上面的發熱情況,玩DOTA2可能不如3000塊的游戲本,幀率都不穩定,主要是許多游戲和Mac之間的優化并不是很好,但是好歹還能上EPIC領一下免費游戲。
3.輕微漏電
這個問題隨便一搜就是大把的,我之前還真沒覺得過,可能是早期使用的MacBook Pro使用的都是三腳插頭的緣故。
現在普遍都換成了兩腳插頭,而且根據身邊小伙伴的描述,MacBook Pro漏電的區域不一樣,他正好是雙掌接觸區域,又是個身體敏感的人,很不爽。我這臺試了下是TouchBar上部分區域,表現在你用手指輕微劃過時,會有一點彈彈的摩擦,只要拔掉插座,再重復一遍就沒感覺了,只有金屬的接觸感。還好我個人不是特別敏感,就當微電流馬殺雞吧。
4.尺寸的影響
16寸相對15.4寸的體積改變是微妙的,大部分覺得是差不多,體積可以接受。
我也是這么想的,然后就翻車了。之前用shimoda的40L的背包,裝上13.3寸沒問題,15.4寸勉強塞的進去,16寸是強扭也扭不進去了,真的就只差那一丟丟的空間。包是個好包,背了許多年,但是看著16寸MacBook Pro的身價,我開始對shimoda的去留產生了懷疑,哎,又要放血了。
5.重量
16寸比13.3寸、15.4寸要重是肯定的,這個比例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只有自己背上后,才知道有時候是剛剛好,有時候多一克都會嫌重。選擇16寸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的性能和屏占比,不過我感覺在原來的基礎上,便攜出行確實感覺更累了。順便提一下今年剛出的13寸MacBook Pro,大家其實滿懷期待,但是看看那毫無變化的邊框,就像大家看到第二代iPhone SE一樣,,略微顯得沒有誠意。大家都在期待一款小屏14寸的全面屏筆記本,結果落空了。按照16寸突然襲擊15.4寸的市場局面,現在入手新款13寸可能沒多久又會出現14寸了。要是有一臺高性能14寸全面屏筆記本,我覺得可能會比這款16寸更香。
吐槽歸吐槽,其實最大的優點,對我來說只有一個,就是節約時間。買一臺3萬的筆記本自然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在某些現場活動,能快速渲染出片,甚至經過甲方一審二審多次修改也能從容應付,這也確實是i9強勁的提現。換在以前,等待渲染是我最痛苦難熬的時候,也是導致加班最多的因素,這就是我購買這款MacBook Pro最大的原因。
我來演示一下如何讓i9跑滿最高頻率,比如拍攝了幾十張大小為80MB的RAW格式的照片,經過處理后,輸出格式全部改為1K/每張。
這個時候i9就會開始咆哮,展現惡龍的實力,8核全部跑滿,當然64GB內存還是毫無壓力。
然后Lightroom就會告訴你,臣妾做不到- -(MacBook Pro表示主人的需求真是太無聊了)。
哦對了,有時候外出手機比電腦重要,iPhone那慘淡的電量,還可以用MacBook Pro這個大號充電寶反向給iPhone充個電。
當然了,給其他品牌手機充電也是可以的,還是快充。
所以說買任何一個產品,還是看自己的使用需求,就日常使用中,我也并不是100%的能利用到這臺16寸MacBook Pro的全部性能,甚至有許多人調侃買前生產力,買后愛奇藝。不過到關鍵時刻,它能發揮的作用也足以達到我對它的期待,在客戶面前,時間是爭分奪秒的,甚至有時候只有一次機會。如果你也在糾結是否選擇i9的配置,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帶來一點參考,記得盡量使用教育優惠,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銀。
搭載了M1芯片的MacBook air發布以來,其優秀的產品設計和做工、優秀的屏幕、持久的續航、不錯的性能便使我深深種草??啥摄y錢能使英雄氣短,每月800元的津貼確實給不了我勇氣帶夢中情機回家。
今年6月,采用了全新產品設計、搭載M2芯片的Macbook Air發布,外觀、屏幕、音效、鍵盤、接口、性能和續航(以及價格)等方面相比前代明顯提升,apple store里摸到真機的那一刻我下定決心:我要買它。
官網9499的起售價我依然難以接受,但我發現有些購機渠道價格非常實惠,基礎款Macbook Air M2可以便宜2000多!于是寫文和大家分享我匯總的購機渠道,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內容如下:
apple官網是一個很合適的購機渠道,不僅保真保新,還可以免費激光刻字,享受教育優惠、免息分期及其他優惠政策,但是熱銷機型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會發貨。
官網購機的一大優勢是免息分期,在apple官網(注意,官網)購機使用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的信用卡或花唄支付時,可以進行24期免息分期,訂單金額門檻為1,000元;享受新學期教育優惠的官網訂單進行分期時,需單筆訂單達到12,000元且只能使用3期免息。
注意:享受新學期教育優惠的直營店訂單可信用卡分期付款,但不能免息分期。
apple store直營店是個很好的購機渠道,其價格與官網一致,優惠政策略有區別。在這里你可以盡情體驗不同機型、比較不同配色,還可以選購官方推薦配件、進行老設備的Trade In換購,有所疑惑和糾結時還可以咨詢店員獲取專業化建議。
直營店的優勢還體現在熱銷機型的選購上:近期熱銷的Macbook Air M2在官網需較長時間發貨,在多處直營店可當場取貨和驗機,在Apple官方的Apple Store App中可直接查看具體機型的直營店庫存情況。
電話聯系直營店可以獲悉更為具體的庫存和補貨情況,目前apple Store已在大陸16個?。ㄖ陛犑校╅_有直營店,完整列表如下。
目前正處于教育優惠期間(截止09月26日),具有教育優惠資格的用戶購買符合條件的Mac或iPad時,可以教育優惠價購買并獲贈Airpods二代藍牙耳機,可8折加購Apple Care+服務計劃。
Apple 教育優惠價格適用于在讀以及新錄取的高校學生及其家長,以及各級教師和教職員工,優惠購機資格有數量限制:
apple官網的教育商店入口為:【Apple官網】網頁最下端>【高校師生選購】,點擊網頁中的【通過UNiDAYS進行驗證身份】,認證審核后即可在官網享受教育優惠。教育優惠涉及ipad全產品線(數字、mini、air、pro)、mac(mini、MacBook、studio、imac)、顯示器和配件。
不是教師或學生的朋友,也可以在某寶或咸魚找人通過審核,幾十塊錢足夠;在某寶或咸魚找人代買/代下單也不貴多少。
以此方式購買MacBook的優惠主要是教育優惠價和耳機(不妨折價600計,教育優惠資格不妨折價100計)贈送:
apple官網提供官方翻新設備,來源大致為14天無理由退換貨、回收置換,相比全新機型具有明顯價格優勢,但是享受同樣的售后和服務,
但是官翻設備貨源動態變動,買到自己需要的機型可能要看緣分。
大致價格如下:
也可以考慮購買香港地區發售的官翻機,價格優勢主要來自匯率轉換,在暑期返校季特惠時價格不如教育優惠機型,但可作為平時的好價之選。
中國香港地區官方翻新mac選購頁面
apple官方在中國香港、澳門等地同樣開展了新學期教育優惠,同樣是降價促銷+送耳機的形式,購買人需為當地教師、學生而且同樣有著購買數量限制。圖中所示為香港教育優惠價格,MacBook Air M1基礎版僅需6999港幣、M2基礎版僅需8749港幣。
以此方式購機主要的優勢來自于匯率轉換,以香港教育優惠為例(代購費大致為300,airpods大致折600,澳門匯率換算后價格相近):
apple員工每年有著有限數量的7.5折和8.5折優惠,如果沒有認識的apple員工,可以在咸魚搜索“蘋果員工折扣”,享受這一優惠。員工折扣價格不一,有的老哥是按照5%收手續費的。
值得一提的是,員工折扣優惠(85折的優惠資格不妨計手續費5%)可以用于購買官翻機器,還可以免息分期(12期約合98折),三重優惠疊加之下堪稱性價比爆棚:
信用卡商城的優惠主要在于積分抵扣、平臺商家優惠券、分期免息,但是這方面做得好的私以為主要數招商銀行,因為它可以在教育優惠的基礎上疊加24期免息,還有優惠券可用。
教育優惠疊加24期免息分期貌似獨此一份,目前在【掌上生活】app內,找到【商城】后,可進入【電腦】頻道后,點擊頁面上方滾動廣告條即可進入Apple專區。
招商銀行的優勢在于可以疊加優惠券、教育優惠價格和免息分期,比如Macbook Air M1可以在售價7199的基礎上,疊加-400元券(不分期)或者-100元券(24期分期);缺點在于平臺貨源不很充足,熱銷商品可能無貨。
劣勢還在于不送耳機(雖然平時apple官方也不送),以此方式購買時優惠主要在于優惠券+教育優惠+免息分期,以不足3%的儲蓄/余額寶利率為基準的話,24期免息大致相當于打97折:
但是,當下信用卡分期賬單優惠往往能給到利息年化6%,這使得招行信用卡分期的價格還不如電商渠道刷卡后分期劃算,更別說員工折扣分期了。
平安銀行的分期免息為12期,對于上市有段時間的MacBook Pro14和MacBook Air M1有一定的降價優惠,但是不疊加教育優惠,相比之下算不得實惠。
農業銀行的apple專區由北京方正互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服務,農行app中購買MacBook可享受24期免息分期,對于Macbook Pro14還可以額外享受400元優惠。優惠力度優于平安銀行但是次于招商銀行,訂單價格高于電商優惠太多,不如電商渠道購買而后賬單分期。
京東自營電商的口碑還是不錯的,通過學生認證并獲取必購碼后可以享受教育優惠,但是平時價格一般:
而且只有MacBook Pro會送耳機,MacBook Air是不送的
但是JD自營可以使用如下優惠:
近期在發放北京市綠色節能消費券,地理位置定位在北京市即可在京東APP領取,使用北京消費券后價格也還不錯。圖中的價格基于學生專享,但是jd的學生專享不難認證。
以京東E卡購買京東自營商品相當于額外打99折
3、其他支付優惠:京豆抵扣,100抵一元;Plus會員滿減券,大額的可能需要搶;全品類平臺券;白條或銀行支付立減券,比如中國銀行和京東的支付優惠。
在jd自營疊加學生專享價、消費券、E卡99折后,假定airpods二代折價600:
蘇寧具有線上商城(蘇寧易購官網和天貓蘇寧)、線下商場,線下商場有時有疊加本地的優惠,天貓蘇寧的價格主要隨天貓活動波動,偶有好價;線上商城(蘇寧官網)的價格相對一般,哪怕是疊加了“無敵券”
蘇寧自營和京東自營的優惠有些相似:活動價+平臺券+支付優惠,蘇寧也有禮品卡可以支付享折扣,大致是打98折:
在蘇寧官網購買MacBook的話,不妨以限時促銷滿4980-300、疊加蘇寧禮品卡98折計算,
天貓第三方和百億補貼都相對靠譜,但又不如其他渠道靠譜,但是活動力度比之自營商城往往更大一些,以近期好價來看:
在文中的官網及直營店(教育優惠價、員工價、企業合作價、官方翻新機、港澳學生機、港澳官翻機)、電商促銷、信用卡商城等一眾渠道中,我總結了如下幾個方案:
官網或直營店暑期特惠,國行新機,保真保新能刻字,14天無理由退換貨,教育優惠資格計100、耳機計600:
時值暑期返校季特惠,目前來看最優惠的購機渠道當屬港澳地區學生機,正常享受保修政策至于,疊加了教育優惠價、耳機贈送(折600)和匯率(按0.865算)轉換后購買MacBook Air極具價格優勢,哪怕算上代購費(計300塊),其他各渠道也僅apple員工折扣疊加官翻優惠價可以一拼。
MacBook Pro14基礎款比較特殊,它的境內電商促銷價格已經很美麗,不到12000的電商售價幾乎是所有渠道價格的底線。
有免息分期需求的朋友可以看看apple員工折扣,可以8.5折購買新機、官翻機,考慮分期后會更劃算:
以上就是我目前已知的所有優惠購買MacBook 渠道和方案,歡迎大家補充和指正。我是Karl,祝大家買的都值、用的都爽。
者:祭司司司
上學的時候,電腦一直用的是筆記本。學生錢不多,挑來挑去只是為了追求盡量性價比,以及可以打游戲。那會兒ThinkPad對我來說還是可遠觀而不(mai)可(qiu)褻(bu)玩(qi)的高端系列,特別是后來E系列泛濫之后,更是覺得ThinkPad開始自掉身價,低端系列容易砸自己的牌子。平心而論,聯想收購了ThinkPad之后,也做出了很多的調整和改變,例如把一些曾經的高端技術開始向低端系列下放,或者通過一些平價的新產品線,盡量把價格降到一個合理的區間。
但是,這里一定要吐槽一下作為美帝良心的聯想,我覺得既然所有電腦(不太確定國外有沒有生產線)都是在大陸地區生產,為何產品配置國內國外還有這么大的差距!例如X系列的X260,美國和香港地區也都支持升級IPS的屏幕,國內還是全線使用傳統的LED屏幕。作為一天看8小時以上的上班狗,稍微多個選擇對消費者真的不是壞事兒,即使只有一部分選擇升級,也是體現良心的大好事兒啊。這是我一直想不清楚的一個地方。還有就是國外支持部分型號的定制,國內也沒有開展相關業務,這也是我選擇海淘電腦的一大原因。
作為一名頻繁出差的咨詢狗,選擇電腦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輕薄。每天都需要背著通勤,時不時要出差。所以希望電腦的重量越輕越好,還有就是希望機身尺寸也要控制得合理;
鍵盤手感。文字工作者,每天需要編寫大量文件和會議記錄,鍵盤手感不好的話,打字超過兩三個小時手指頭都不自如了;
續航時間?,F在用的單位配發的老X220,電池已經廢掉了,基本上離開電源撐不住1小時。新的電腦最好可以撐住一上午的使用;
性能尚可。性能我排最后,但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出門的話還希望電腦能承擔起娛樂工具的重要性。特別是要能打Dota2;
基于這些原因,X1 Carbon (4th)基本上是最合適的選擇,輕薄肯定是滿足了,號稱「全球最輕巧的14寸商用Ultrabook」,13寸機身成功塞了一塊14寸屏幕,機身尺寸很合理;鍵盤手感基于之前在第二代X1 Carbon上的實際體驗,也算不錯的;續航時間看了評測覺得夠我使用,并且充電速度較快;性能的話……這么輕薄你還要啥自行車啊!不過據買過上一代的基友說,打Dota2無壓力,那就夠了。
另外,我也一直1在X260和X1 Carbon (4th)之間猶豫:兩款電腦都是2016年聯想最新的產品,是上一代的小升級,續航時間都因為Skylake有提升,輕薄也基本滿足(但是X260如果配6芯的外置電源,重量可能會偏重一些)。鍵盤手感的話,ThinkPad目前還是在筆記本中算做得不錯的了,性能的話兩者半斤八兩,X1 Carbon屏幕更占優勢。其中,X260已經全線上了LPDDR4內存,內存這一項要比X1 Carbon(4th)略強,其余的可能各方面還是差一些。
因為開始就確定了要海淘,等到美版的X1 Carbon上市,我在傳說中的7通道比價之后,發現按照我的需求配置,兩者價差不大,并且X1 Carbon一直邪惡地沖著我招手(其實就是內心想買高端系列……),最后還是決定下單X1 Carbon。下面放配置截圖:
不知道截圖壓縮后能不能看清楚價格,按照我自選的配置,官方售價1329美元,通過7通道就降到了996.75美元,節省了332.25美元!相當于電腦在原價基礎上的75折,可能不算一個很bug的價格了,但是跟國行相比,相信還是劃算很多。其中我也挑選了1080p的IPS屏,具體體驗,在文章下半部分有詳細的說明。
這里補充說一下購買方式,也算是給各位想海淘的朋友分享一下經驗:我是通過美國的同學代為下單和付款,她通過7通道注冊賬號,然后用中信銀行的雙幣卡付款,地址用的私人地址,很快就收到了訂單確認的郵件和扣款的短信。目前不太清楚美國聯想的砍單邏輯,網上的攻略都是提到說要用Pay with Amazon,其余的可能砍單,大家下單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下。
另,我也在淘寶上想通過第三方賣家來購買,但是感覺標榜美國官網下單的部分商家,居然不能自選部分的配置。感覺可能賣家們的渠道不見得都是官網下單吧,這個大家自行斟酌。
3月15日下單之后,在確認訂貨成功的郵件中提到預計3月31日發貨,4月7日送到指定地址。實際上3月19日就收到了郵件告知已經發貨,以下是訂單狀態截圖:
可以看到,實際生產時間很短,等電腦在國內生產好之后,就會通過UPS寄到美國,然后再由我同學用USPS寄到中國……母親大人聽了之后表示不理解,讓我直接去工廠提貨好了……
后來電腦真的很早就到了米國的同學那里,比系統自己預估的時間早了一周左右。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到了米國時間4月14日才開始寄往中國,使用了USPS,寄的Priority Mail Express Inteational,同學還幫我投了保險,最后花了112美刀。當時我心里還犯憷,很擔心到了中國,直接新標準的行郵稅給我來一套,我這電腦差價真是白省了。后來順利在北京海關通關,一分行郵稅沒收,北京時間4月20日就到了...
被美帝的USPS遞送速度感動了...
總結一下:購買支出人民幣6800元+郵費735元=7535元。同款大陸行貨是8999元。
這里提供一下國行的購買渠道,如果不是愛折騰、想省錢的話,可以在京東直接買。
ThinkPad X1 Carbon (20FBA00XCD) 14英寸超極本2016款
剛拿到的時候,一直以為里面還會有別的箱子,結果打開外部的包裝之后,直接就出現了裝機身的紅黑配色盒子。首先上一下外包裝的樣子:
打開外包裝直接就是下圖:
盒子本體不大,兩邊有專門的減震棉,能滿足運輸。盒子與箱體本身開啟的阻尼感很不錯。一下子覺得是高端貨了。
掀開兩邊的蓋子,機身主體會被托起來,方便拿取。機身只有一層紡織布罩。機身下有兩個盒子,一個是裝電源線,另一個盒子裝的是說明書、配置單等。
機身本尊在此!
第一次見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多的驚喜,因為機身也不是全金屬,黑色略帶磨砂效果,感覺很沉穩,機身背面開孔也少,整機扎實到位,并且不突兀,A 面的 ThinkPad 燈帶呼吸效果,光線也很柔和。
還有就是:整機真的太輕了!輕且扎實!
閃光燈太激動了,圖片亮度有點太高了...大家湊合看一下。C面只有 Ultrabook 和 Intel 的貼紙,很干凈。指紋識別下面還有一個 ThinkPad 的金屬標簽,當然也少不了 Lenovo ...功能鍵和F鍵合在一起,第一次上手有點不太適應。
鍵盤燈個人覺得很柔和。有兩檔,上面圖片展示的是第一檔(暗),夜間使用沒有什么問題。
下面還要再多說一下屏幕。
先放一個大角度的展示:
這張圖大概可以看出,IPS屏幕色彩還原的效果真的要準確很多,而且大角度下看起來也沒有明顯的偏色或者影響觀感,并且不是鏡面屏。除了分辨率太高這個在 win7 下無解(這里也不能算是問題,未來升級到 win10 會有一定的緩解)。
和自己的臺式機的顯示器 Dell P2414H對比如下:
(沒想到圖片壓縮的這么厲害...)
觀感上可能見仁見智,我個人更喜歡 Dell 這塊屏幕。當然 ThinkPad 這塊屏幕還是比之前的傳統 TN 屏有了大幅提升,錢花在這里很值得。
從開箱到現在,不超過20個小時,體驗的部分我只能盡量說一些重點,以供各位后續購買提供參考。
1.鍵盤手感
很多人購買小黑可能也是沖著這點來的。先上結論:X1 Carbon (4th) 的鍵盤是目前筆記本鍵盤的翹楚。鍵程雖然略短,但是手感很舒適,長期輸入不會有明顯的不適感,鍵位布局也很趁手。以較大力度敲擊鍵盤的時候,屏幕不會跟著抖動。缺少了獨立的功能鍵略遺憾。
指紋識別也放在這里說吧:帶條狀的識別指示燈,速度很快,最多可以支持錄入十指的指紋。識別速度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是指腹接觸(并不能壓下去),比之前的搓手指速度要快很多,配合SSD硬盤,解鎖很流暢。
2.整體機身
扎實,配得上旗艦的做工。我這款電腦沒有出現翹邊的情況。合上屏幕之后較為嚴絲合縫,但是單手較難掀開上蓋;另外,可能也是因為厚度的關系,如果只掀一邊的話,會出現一定的變形。請各位以后還是要注意,別暴力掀開...
背面的話,更加的簡潔:除了 win 徽標和 type 貼紙之外,機身型號和制造信息以我不了解的工藝印在(蝕刻?)背面的進風口下,低調又嚴謹。
3.性能部分
這里我就不多評價了,數據上面也提到了。日常辦公絕對夠用,Dota2 也能運行,圖形處理能力較弱。整機運行基本聽不到風扇聲音,散熱也很好,可能也跟我沒有認真跑分烤機有關系,日常使用不會感到明顯的溫度。
但是較為遺憾的是,輕薄的代價是未來升級可能較為困難,如果有條件的話,各位盡量選擇大一些的硬盤,目前我這臺搭載的 192G 三星 SSD 硬盤,扣去系統恢復的分區,在裝完必要的辦公軟件和 Dota2 之后只剩下 70G 左右的空間,如果需要裝很多資料的話,確實需要移動硬盤加持。
4.其他部分
實在不知道要把這些內容歸類到那些里面來說了,放到這里,介紹一些體驗細節吧。部分硬件參數這里就不多贅述了,中關村、太平洋等網站都有詳細的配置清單。
底部有兩個揚聲器,聲音效果不錯,機身這么薄的前提下,對音質的要求基本上也就是聽個響,聲音很洪亮。
C面的邊沿做得比較薄,我打字的時候,胳膊壓在邊緣上,略硌手。如下圖:
觸摸板手感很不錯,在 win7 下滑動觸控感舒服,整機性能也足夠,所以使用起來沒有什么明顯的阻滯感,相信后面再配合 win10 會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小紅點因為鍵盤做薄的原因,高度也有所壓縮。使用起來略硬。自己也一直用不慣小紅點,還是更習慣外接鼠標。
出風口、SD卡、SIM卡都放置在屏幕下方和機身接觸的地方,如下圖:
這里有一個疑問:我記得我選購的時候沒有選配4G上網的功能,難道這里是不管你配不配都會預置一個卡槽嗎?期待別的高端玩家跟大家分享。
金屬轉軸為銀色,我個人覺得像啞光銀,和機身的黑色搭配看起來很搭。視覺上強化了轉軸的亮點,物理上也提升了堅固程度。
兩相插頭和變壓器很小,跟傳統的三項插頭比,適應性更強了,特別是出差的時候,不會和大的手機插頭搶空間。
掌托部分容易出現指紋,很快會消下去,鍵盤是否容易打油還有待觀察。但是指紋識別模塊是一個凹槽,如下圖所示:
感覺容易積灰,愛惜的朋友需要多擦擦手再使用,或者定期清理了。
優缺點我覺得有點主觀,每個人主觀上認識還是有不同,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這里還是總結一下我使用20小時的感受吧:
商用筆記本領域來說,ThinkPad X1 Carbon (4th) 是今年最值得購買和推薦的旗艦商用筆記本,綽綽有余的性能、追求極致的輕薄便攜,配合沉穩大氣的外觀,我個人覺得,這是今年我買得最值得的一件辦公利器。如果各位有足夠票子,又剛好需要升級自己的筆記本的話,推薦指數四顆星。
筆記本領域來看,ThinkPad 在高端系列還是保持了一貫的水準,并且一直在嘗試求新求變,在輕薄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用多款 X1 Carbon 證明了其設計和工藝的領先水平。但是,現在各家廠商都在不斷挑戰設計和工藝上的創新,輕薄的產品除了蘋果之外,還是有 Surface 系列,還有華碩的 Zen 系列,還有 Dell 的 XPS 系列,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普通家用消費者來說,X1 Carbon 不一定是最合適的:輕薄和變形不一定拼得過 Surface,視覺設計上 XPS 的超窄邊框和尺寸控制又略勝一籌。性能上,ThinkPad 自家的 T 系列也可以與之一戰。再加上 Macbook 用其優秀的設計和優秀的 Mac OS 不斷攻城略地,如果只是購買一臺家里自用的設備的話,實話說,X1 Carbon 不見得適合推薦每一位。
但是在商用領域,ThinkPad 一直未讓我失望:優秀的做工品控,良好的鍵盤手感,穩定的系統體驗,這些不容易出挑或者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地方,一直都讓我等粉絲愛不釋手,也是 ThinkPad 的精神體現。
也希望小黑能夠不斷地挑戰和傳承下去,我也會不斷地去充值信仰(大誤……)。
第一次寫長文,感覺有很多想跟各位分享的地方。感覺自己的表達還是略有欠缺,希望各位喜歡,也歡迎各位留言評論,有一些我可能文中考慮不全的地方,可以在評論中與各位繼續分享。
也祝各位都可以買到自己喜歡又物超所值的好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