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EarlETF 這個公眾號,轉眼 11年了。而雪球的“張翼軫”這個帳號,更是有 13 年了。

    這些年,一直保持著比較高頻的更新節(jié)奏,近年更是日更。

    時不時有朋友來問,你封面圖用什么工具做的啊,你的走勢圖怎么畫的啊,平常寫稿用什么軟件啊?

    此前,看到不少科技區(qū)玩家,會分享自己的工作流。

    作為一個基金碼字圈玩家,雖然沒那么復雜,不過也東施效顰,分享一下我的工作流,很多是我那么多年優(yōu)化下來,我認為的最佳實踐,希望對大家有點參考。

    目錄

    鍵盤:羅技 K860|Keychron K11 Max

    差不多 20 年前,我就開始擁抱人體工程學鍵盤。

    什么是人體工程學鍵盤,以我現(xiàn)在主力的羅技 K860(下圖來自什么值得買(https://post.smzdm.com/talk/p/a0dqxg6z/)樣子為例,他不是傳統(tǒng)橫平豎直的鍵位布局,而是兩邊向上翹,有弧度的。

    這樣的布局,好處是可以讓手腕不需要有一個扭曲的角度,肩膀處也不用刻意夾緊,可以大大降低打字時的疲勞度。人體工程學鍵盤品牌 X-bow 的這張示意圖可以參考。

    那么多年,人體工程學鍵盤,也是換了許多代,從早年的微軟舒適曲線 2000、舒適曲線 4000,到后來德國佩銳的有線人體工程學+軌跡球款,再到微軟Sculpt Ergonomic和Surface Ergonomic兩款,再到目前主力的羅技 K860。

    如果要說最滿意的,當然是下圖微軟的sculpt ergonomic(網圖),足夠舒適的曲線,外加小鍵盤分離,的確是近乎完美的選擇。只可惜,這款國內已經停售,淘寶上價格也從多年前的 500 飆升到 1500這樣的離譜價格,再加上作為一款 2013 年發(fā)布的產品,如今不再更新?lián)Q代,不支持藍牙,只能忍痛放棄。

    至于目前主力的羅技 K860,主鍵盤區(qū)的確很贊,曲線宜人。但是整個鍵盤因為是 101 鍵配列,太寬了,所以長時間用鼠標的話,整個右手就需要過度向外翻,時間長了肩膀不舒服。

    你可以重新看一下上面 K860 的圖片,想象一下右手向外翻轉去用鼠標時,有多大的行程和費勁的角度。

    為了緩解這種不適,所以最近買了Keychron K11 Max,交替使用。

    我一直以為,像我這種人體工程學鍵盤玩家,與機械鍵盤注定無緣的。

    沒想到 2018 年開始,有了一種Alice配列出現(xiàn),也是人體工程學的路數(shù),那就不錯了。這款鍵盤是 68%尺寸的,連F1也沒有,很袖珍。但好處就是鍵盤很窄,鼠標就在邊上,使用的時候不太需要右手向外翻,的確用起來輕松許多。而且作為一款矮軸機械鍵盤,大量文字的輸入,疲勞度也比傳統(tǒng)機械鍵盤會低一點。

    當然,人體工程學鍵盤這個東西的探索,沒止境,永遠在期待更好的款出現(xiàn)。

    輸入法:搜狗拼音輸入法+小鶴雙拼

    早年用過智能 ABC,用過微軟拼音的老拼音用戶,自 2006 年搜狗拼音發(fā)布迄今,就一直是擁躉。

    當然,近年搜狗拼音口碑不算好,尤其是越來越臃腫的功能,和稍不留意就會被迫安裝游戲中心的“小心思”。

    但在當年,許多智能化功能的確是石破天驚。

    我看了下,我的 Windows 版搜狗拼音(數(shù)據(jù)與 Mac 版不通),累計輸入了 1242 萬字,可謂是凝聚了整個青春。

    至于 2022 年末開始使用 Mac 生態(tài),在 Mac 版的搜狗拼音下,也累計輸入了 290 萬字。Mac 版這點好,還會顯示個人詞庫規(guī)模,這么多年合計個人詞匯 33.8 萬條,導出來要 6M 多,這是讓搜狗拼音懂我的關鍵。

    雙拼

    目前,我是使用小鶴雙拼來打字的。

    作為一個曾經的全拼玩家,其實我的打字速度算是相當快。感謝母校華師大一附中的培養(yǎng),在 1993 年前后就學會了打字機盲打,經過不斷練習也有 150 鍵/分鐘的速度,所以進入電腦時代,即使只是使用全拼寫稿,我一小時,差不多也能寫 3000 字左右。

    其實這個打字速度,對于我這樣的非打字員,足矣。

    不過 2016 年前后,我還是毅然決然選擇放棄全拼,開始學雙拼。

    我很小就知道雙拼的好,因為我母親之前在一家公司做文員,需要肩負打字員的工作,她早早就學過雙拼,我也因此知道雙拼是將聲母和韻母各綁定一個鍵位,所以任何一個字,輸入只需要兩鍵。

    當然,雙拼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東西,曾經學過五筆字型和表形碼都半途而廢的我,雙拼早年就壓根沒想過學習。我覺得全拼搭配我的擊鍵速度,足夠了。

    直到 2016 年前后,伴隨手機的興起,在電腦那么小的屏幕上打雙拼,對大拇指負荷太重了。

    再加上我之前也聊過,我是時不時有 Reset 嘗鮮念頭的,所以想嘗試下雙拼。

    剛開始學,每天習慣新的編碼,大腦負荷到頭暈,不過三個月后,習慣了,就神功大成。

    雙拼在輸入一些復雜的拼音時,的確是快。比如說“裝”字,全拼是zhuang,6 鍵。但是我用小鶴雙拼,就是 vl,兩鍵,效率提高太多了。

    目前,我的輸入速度每分鐘 100 字還是有保障的,所以只要腦子跟得上,一小時寫 5000 字稿子,也不是太難得事情。更何況,我還有自定義短語的加持。

    自定義短語

    自定義短語,和個人詞庫是不同的東西。

    個人詞庫,記錄的是你習慣的詞語組合。

    而自定義短語,則是允許你硬性將一段英文碼,與一段文字綁定。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shù),這是一個我在寫基金的時候,非常高頻的詞匯。

    我通過設置一個自定義短語,只需要輸入 wdf,就能出來這個11個字的短語了,你說快不快。

    早年我在報社要寫行情稿件的時候,類似于各個規(guī)模指數(shù)的綜述是不可少的,所以我會設置一堆這樣的高頻長短語。

    比如“代表中小盤股的中證500指數(shù)”這個短語,我只需要“dzzw”,四鍵就搞定了。

    自定義短語,對于各種中英文數(shù)字混合的輸入,特別方便,比如“Wind全A”,先英文后中文又英文,傳統(tǒng)輸入光光是輸入法狀態(tài)的切換,就煩死了,于我而言,不過是“wdqa”四鍵。類似的,我還會為“T+0”這樣有英文有數(shù)字還有符號的短語,設置短語“tjl”,諸如此類,很是方便。

    所以如果你每天會有一些高頻的長詞組,那么用好自定義短語,對于提高打字速度,至關重要。

    備選:微信輸入法

    雖然我用搜狗拼音很多年,但最近,在一些非鍵盤寫稿場合,開始使用微信輸入法。

    作為沒有歷史包袱而且產品非常克制的產品,微信輸入法沒有目前搜狗拼音那么多亂七八糟的功能,所以非常簡約——當然就我專業(yè)碼字而言,還是比較簡陋,比如自定義短語,竟然不能設定在第幾個候選字,也不能強制在第一個候選字,整個打字節(jié)奏會被他打亂。

    微信輸入法有兩個功能我覺得很不錯。

    第一個,著名的跨設備粘貼,手機上復制,可以在電腦上粘貼,而且不像蘋果的這個功能局限在 Mac 和 iOS 生態(tài)下。微信這個,只要安裝了微信輸入法綁定就能使用,圖片也行。

    第二個,語音輸入。語音輸入不是新功能,但微信或許是因為輸入數(shù)據(jù)多,感覺體會還不錯。比如前段時間寫《逆向人生》的播客逐字稿時,我念“碼農”這個詞,許多的語音輸入法都只會識別為“馬龍”,微信輸入法和百度輸入法,是我測下來少數(shù)能識別準確的。

    所以,目前有時候我寫播客逐字稿,那種不需要大量配圖的,我會選擇在地鐵上,用微信語音輸入法的方法,去輸入。用語音輸入的文字,與用鍵盤輸入的,文字風格上會略略不同,更適合播客的需求。

    當然,微信輸入法還很簡陋,所以我更多是跟蹤,作為第二選擇。期待他的進一步成熟。

    辦公桌:升降電腦桌

    很多年前,有椎間盤突出過,當時臥床養(yǎng)了一周多,加上打水針、艾灸等,好久才恢復。

    自打之后,對腰部的保養(yǎng),就格外注意。

    看了一些資料,坐著,對腰椎盤就是大負荷,比站著時候要大20%+。

    所以要避免久坐傷腰,就得站著。

    但是久站,又傷膝蓋。

    所以更理想的,就是站站坐坐,交替。

    于是,升降桌就成為不可或缺的了。

    升降桌目前選擇很多,我是就隨便買了一款樂歌的雙電機,不過桌面比較大,1.8m×80cm,3000 元不到。

    因為買得早,我的那款是工字形桌腿,穩(wěn)固度還湊合,不能說完全不搖晃。最新看到已經有四電機四桌腿的款出現(xiàn),就是價格要貴非常多了,將近 5000 元的價格了。不過考慮到電腦桌可以用很多年,也未嘗不可。

    有了升降桌,我習慣的是用類似番茄鐘的思路,30 分鐘站著,鬧鐘響了再換 30 分鐘坐著,循環(huán)往復,不斷改變姿勢,避免長時間單一姿勢的疲勞。

    PS:我坐著的時候,電腦椅選的是赫曼·米勒的 Aeron2,很經典也很傳統(tǒng)的一款,托人買的批量工包款,6000 元的價格,比直接去專賣店,還是便宜不少的。之前我也買過 1000 多的電腦椅,在屁股下網面的支撐度上,的確還是有差異,尤其是坐了幾年之后,依然沒下陷。

    編輯器:Typora

    寫了 3000 字,竟然還沒進入真正寫稿的流程。總算要進入我最喜歡的軟件 Typora。

    Typora 是我超愛的一款 Markdown 編輯器,支持所見即所得。它之前是一款免費軟件,基本夠用,后來變成了收費軟件,增加了類似圖片上傳等功能,也不貴,89 元可以按照三臺電腦。我因為電腦比較多,所以買了兩套權限。如果你希望嘗鮮或者對功能要求不高,也可以去網上找當年的免費版使用。

    Markdown 的簡約

    先解釋一下,Markdown 是一種純字符表達的標記語言,比如用兩個星號包圍代表加粗,用# 代表一級標題,相比 Word 文檔之類是一個復雜的打包文件,Markdown 文件本質上是純文本,但又能具有一定格式,是當下使用很廣泛的一種寫稿格式。

    當然,Typora 的可愛就在于,他使用Markdown 語言,但是采取了類似 Word 的所見即所得的表現(xiàn),也支持類似 Ctrl+B這樣 Word 的格式快捷鍵,可以實現(xiàn)非常直觀的寫作效果。

    圖文分離適合增量備份

    Markdown 本身是一個純文本格式,不支持圖片存儲的。所以在實際使用中,如果要插入圖片,要么是網上圖片,要么就是本地另存圖片。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文本和圖片的分離存儲,特別適合我后面講到的網盤備份,增加了一張圖片,只需要備份這張新圖片就行,不像 Word 或者 PowerPoint,一旦插入圖片,整個文件就會變大,備份就要從頭開始,如果是流量狀態(tài),超級耗費流量。

    當然,圖文分離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將工作流分離。比如對于小團隊工作,文件存儲在共享的空間內,文字寫稿者可以撰寫稿件,而美術設計可以將插入的圖片進行修圖潤色,兩者可以同步操作。

    CSS 排版一鍵格式

    許多見識過我微信公眾號排版的人,都會驚呼我的速度。

    因為,我進入公眾號其實是不排版的,所有的版式,都是在 typora 中完成的。

    微信公眾號的編輯器,本質上是一個閹割版的 HTML 編輯器,所以可以直接將排版好的 HTML 文檔復制進去就行。

    我在typora下,利用它支持的模版,用 CSS 語言寫好我需要的格式,比如正文多少字號,加粗是什么字號,顏色是什么,比如二級標題前面要一根紅色豎線,諸如此類。

    這個 CSS 設定好之后,就不改了。

    寫稿時,我只需要用 Markdown 標記語言,設定哪些是加粗,哪些是二級標題,然后成文后用導出至 HTML,就能生成一個 根據(jù)之前的 CSS 文件排版好的HTML 文檔,用瀏覽器打開后,復制到微信公眾號編輯器,就完成排版了。整個流程超級省力。

    自動圖片上傳圖床+七牛

    我是一個多圖流寫稿者,每篇稿件一般都會使用大量的走勢圖。

    和一些創(chuàng)作者交流過,他們在微信公眾號編輯器中,是手工一張張上傳圖片的。

    其實,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現(xiàn)代編輯器,一般都支持網絡圖片自動抓取并上傳功能,你只需要將圖片上傳至一個網絡上的“圖床”,然后將包含在線圖片的 HTML 復制粘貼到微信編輯器,就能自動完成圖片上傳,類似我每周更新的申萬31個一級行業(yè)指數(shù)相對強弱匯總,一次就有 32 張圖,如果是人工上傳,得累死。

    但在 typora 中,有一個一鍵上傳本地所有圖片的功能,會將所有本地圖片上傳到圖床上。

    當然,這個上傳功能,需要第三方軟件和自購圖床配合,typora 支持了好幾個第三方上傳軟件,不過大多是收費軟件。

    這塊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因為我選用的是七牛的圖床,所以我就用 python 寫了一個上傳圖片到我自己的七牛圖床的命令行,并設定讓 typora 用這個程序幫我上傳圖片,所以這塊就零成本了。

    當然如果沒編碼能力的,可以考慮就用現(xiàn)成的第三方,也不貴。

    自動保存

    寫稿的人,最怕的是什么?

    自然是稿件丟失。

    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是要靠編輯軟件,自動存盤。無論你用 Word,還是 typora,建議都要設置里面打開自動保存,我一般會強迫癥一樣,設置為最小間隔,即 1 分鐘保存一次。

    這里有三個說明:

    一、如果使用的是 Mac 版的 typora,你是找不到自動保存設置的,據(jù)說這是 MacOS 系統(tǒng)級功能,不需要 typora 單獨設置。

    二、Windows 下,偏好設置中可以打開自動保存,默認 5 分鐘一次,但是要設置保存間隔,會略微復雜一點。以下是來自TyporaChina 的指引:

    三、哪怕你沒有在 Windows 下打開 typora 的自動保存,但其實他依然會自動保存,可以使用自動保存設置下面的“恢復未保存的文稿”按鈕,點擊后會打開一個目錄,之前編輯的文件,會按照時間保存一個個版本,這對于如果不幸全選文檔并刪除的悲劇,還能找到歷史版本。我看了一下,他甚至 1 分鐘里面會生成 2 個版本,保存是相當高頻的。

    云盤:堅果云

    雖然 typora 的自動保存功能已經相當強大,不僅可以自動保存,還可以逐個版本保存,但這個功能僅限于 typora 編輯的 Markdown 文件,對于附屬的圖片,或者其他文件都不適用。

    所以我很早就購買了堅果云的云盤服務。

    說到云盤,許多人會想到的都是類似百度網盤,或者近年大熱的阿里云盤。蘋果玩家,可能更多會用 iCloud。

    但這類,與堅果云還是有很差別的。最大的體驗差別,在我看來就是版本控制。

    如果你是付費版用戶,將一個文件存在堅果云上,每一次同步上傳的版本,都會以歷史版本的形式得到保存,堅果云上最多保存過去 3 個月的版本。對于普通的寫稿,這個保存時間應該也足夠了。當然你要更長的歷史版本,可以選用團隊版,可以保存到 12 個月。

    這個功能很重要,尤其是當你某些文件的新版本不滿意時,分分鐘可以找回舊版本。這個功能我在百度網盤、iCloud 上都沒找到,所以雖然我也用這類網盤,但是寫稿的文檔,還是全部存在堅果云上。

    從 2013 年我開始更新 EarlETF 這個微信公眾號迄今的每一篇稿件,我的原始數(shù)據(jù)、制圖、Markdown 文件都能在堅果云上找到。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有“存檔”愛好的人,如果再往前追溯,甚至我早在 1995 年前后尚未尚未時代,在 PC 機上寫的學生習作,都有備份,也全部放在堅果云上保存。

    堅果云作為付費服務,專業(yè)版算是入門級,30G 的空間,一年 199 元。堅果云和某些網盤不同,他不是為保存公共視頻而生,不會用 MD5 來識別你上傳的和已經有的是不是同一份文件并只保留鏈接。

    所以堅果云看起來空間不大,但實打實的存儲空間和 多版本控制對碼字者太友好了。

    制圖:Matplotlib

    在 EarlETF 上,經常有大量的走勢圖。

    經常有讀者問我,這些圖表哪里來的,或者是怎么做的,這里解答一下。

    曾經,我也是一個 Excel 制表愛好者,劉萬祥那本《Excel 圖表之道》也曾經仔細學習過。

    不過Excel 制表,哪怕搭配金融終端的 Excel 插件,依然是一個體驗不夠好的過程,許多類似的圖表,必須人工一張張做。比如我的申萬31個一級行業(yè)指數(shù)相對強弱,如果手工生成 31 張,簡直是噩夢。

    所以自 2023 年開始,我就轉向代碼制圖。

    作為會點 python 的玩家,我會選擇通過Wind 或者 iFind 的數(shù)據(jù)接口動態(tài)獲得金融數(shù)據(jù)(也有類似 Tushare 這樣的免費或低價接口可選,但數(shù)據(jù)較少),這些數(shù)據(jù)使用 python 下的 pandas 包進行處理、整合、運算(比如計算 RSI),然后再用 python 下的制圖包 matplotlib 來輸出。

    相比 Excel,matplotlib 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瑣碎的代碼制表包,開始我也是超級不習慣,但后來發(fā)現(xiàn),雖然瑣碎,但是這些功能可以寫成一個個函數(shù)或者一個個類來打包調用,這樣就便捷得很。只要這個環(huán)節(jié)跑通,那么許多重復性勞動,就都可以自動化了。

    比如我的周日的 EarlETF 圖表周刊,就是完全自動化生成 HTML 文件,周六的行業(yè)相對強弱圖也是,我所需要的只是復制粘貼到公眾號即可。

    關于python、pandas、matplotlib,網上有許多免費教程,也有一些大部頭書可以看,這塊就不展開了。

    封面圖:Midjounery

    今年4 月末開始,我的文章封面圖,都走了一種統(tǒng)一的風格——藍紅相間,帶有水粉或水墨風格。

    比如下圖。

    有不少讀者問過我,那么多同樣風格的圖片,是哪個圖庫買到的。

    其實,不是買的,是 AI 畫的。

    我用的是 Midjounery,我認為目前下限最高,對外行人最友好的繪畫平臺。

    Midjounery 今年推了一個風格一致性的功能,你給他一張圖,他就可以按照這個風格去畫其他的,可以保證總體風格大差不差。

    所以我刷了很多圖,刷出了一張紅藍相間對稱的水墨畫風格圖(見下圖),之后每次就指定用這張圖,就可以實現(xiàn)類似的一致風格了。

    多平臺分發(fā):蟻小二

    寫稿,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但是將它一篇篇貼到不同的平臺,就很不愉悅了。

    目前,我使用了長沙一家公司的一個小工具——蟻小二,這個工具可以一次性幫你將一篇文章提交給微博頭條、百家號、頭條號、搜狐號、雪球、知乎等一堆圖文平臺,也可以幫你將一個視頻發(fā)布到抖音、微信視頻號、B站、小紅書等多個平臺,對于多平臺玩家,非常友好。

    下面是他家官網的示意圖。

    當然,從財經角度,他支持的平臺還不夠多,比如螞蟻財富號、天天基金、同花順等都還不支持,不過聊勝于無,能減輕一點勞動,也是好的。

    關于我的寫稿軟硬件和流程,就大體介紹到這里。

    如果未來我的軟硬件環(huán)境和流程出現(xiàn)了比較大的改變,我會再來更新 2.0 版本。

    者:戴忠群

    2022年“五一”假期剛過后上班第二天,我這位快成“80”后的業(yè)余文學愛好者,手拿珍愛的U盤,邁進充滿書香氛圍的日報編輯部,向辛勤耕耘在方寸天地上、為大眾提供寶貴精神食糧的編輯們道一聲“五一”勞動節(jié)的祝福,隨后走到慈眉善目、風華正茂的編輯身旁,拿出U盤,遞上“五一”期間寫的一篇文稿,讓編輯審閱。

    送完稿件,走出報社大門,迎面碰到好久未見的報社老社長,拱手相互問好后,老社長得知我送的稿件是請人用電腦敲打出文章、拷到U盤上,再送到報社投稿的“程序”后,開玩笑地說:“您也太老土了,堂堂一位理工科畢業(yè)的還不會玩電腦,有點‘跌份’吧!”。

    老社長的一席話“擊中要害”讓我“面紅耳赤”“無地自容”,我暗流涌動,決心“痛改前非”,來一個“翻天覆地”,不久一定要與老社長“網上見”。

    說起“老土”,多年來我給報社投稿也真是用傳統(tǒng)的“爬格子”模式,我也怕報社編輯老師因字寫得不怎么好看,而不愿看我的稿件,因此,我總是一筆一劃、規(guī)規(guī)矩矩地謄抄稿件,然后裝進信封,貼上郵票寄到報社。

    從去年“五一”開始,我用鋼筆在稿紙上寫出初稿,讓人幫忙用電腦打出來,再拷入U盤送到報社,自認為這樣已經是“錦上添花”了,經報社老社長的一番點撥,才真正讓我感到“噼噼啪啪”敲擊鍵盤的聲音才是一曲賞心悅目的“交響曲”。

    為了能夠讓這“交響曲”“余音繞梁,長夜無眠”,在兒子幫助下選購了一套電腦在我簡陋的書房里“安營扎寨”,當網絡開通,手捏鼠標在屏幕上來回滑動、鍵盤上下敲響之際,整個書房“蓬蓽生輝”,樂得我這個“古來稀”老人差點兒“得意忘形”。

    電腦開通,兒子孫子都是“老師”,循序漸進、急用先學,很快掌握基本技能,為保持“揮毫潑墨”的習慣,兒子專門購置中文手寫板,此設備一裝上,得心應手“如魚得水”馬上就能“奮筆疾書”,一篇文稿很快就寫好了,覺得不滿意時,手寫板上一劃那,又能在屏幕上方便地俢改,當我看著銀屏上展示出“眉清目秀”的文稿,心里甭提多興奮,喜不自禁,心花怒放,比蜜還甜,一篇小文章從鍵盤上敲出,拿鼠標一點,稿子瞬間就飛到千里之外的報社編輯手中,太神了。

    用電腦寫稿也有刻骨銘心的。有一次,為了趕時令,我用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寫好一篇文學作品,傍晚時分,老伴看我廢寢忘食的情景,心疼地說:“老頭子,別累趴下了,該歇歇吃晚飯去,……”面對相濡以沫的老伴的關心,我真心領情,就趕忙關掉電腦,去用歺。

    沒想到,晚上睡覺前打開電腦,準備給報社發(fā)去白天寫的文稿,當掃描“桌面”時,“殘酷”的“事件”發(fā)生了,文稿竟“不翼而飛”,急得我抓耳撓腮,我心慌意亂地去告訴老伴,老伴卻打趣地說:“電腦上的東西也能叫人偷走?你是不是午休沒睡好,在說夢話呀。”

    眼前的事弄得我哭笑不得,沒辦法,我只好打電話向孫子尋求幫助,孫子說:“你看看電腦的回收站里有沒有?”我連忙點擊,結果沒有,孫子又說:“爺爺,你寫完了文章,點擊‘保存’了沒有?”我這才恍然大悟,當時,文稿寫完是太高興了,“三軍過后盡開顏”!光顧著興奮了,“保存”健忘了敲了,這種情況孫子也很無奈地講“那可沒辦法了,得重新再打”。

    于是,憑著記憶,又重新把文稿寫出來,等到發(fā)完稿后,時鐘指向凌晨二點,經歷了這次“又氣又惱”的“事件”后,我細細想了想,這事怨不得旁人,是自已太粗心,我要牢牢記住這次教訓。

    現(xiàn)在,電腦已經成為我最依賴、最無法割舍的朋友,再加上報社編輯老師的垂青,用電腦寫文章越寫越想寫,還增加不少意想不到的樂趣,太過癮了;還有,用電腦上網和朋友之間進行友好信息交流,得心應手,方便快捷,我也多次與那位曾“刺激”過我的報社老社長網上抒發(fā)情懷,互訴衷腸。電腦這個“寶貝”讓我退休后華麗轉身,心境更開朗,更開心,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去欣賞五彩繽紛的夕陽晚霞。

    2023年2月1日

    壹點號戀夕陽66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華社巴黎7月27日電(記者謝琳、張驍、徐皓夫)提到巴黎,在藝術之都、浪漫之地等令人向往的贊美之詞外,巴黎人的高傲和冷漠似乎是隨之而來的刻板印象。而作為報道巴黎奧運會的記者,在這里近一周所感受到的,卻是“猝不及防的熱情”。

    熱情之一,是“主動提供幫助”。來到巴黎的第一天,在地鐵站內,當記者一臉茫然地看著地鐵線路時,一位優(yōu)雅的中年女性主動走過來用英語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在自動販賣機購買飲料時,因為飲料卡在出口而無法取出,也是一位中年女性,雖然英語不是很流利,依然非常努力地試圖告訴記者可以聯(lián)系哪里解決。在和同事交流感受時,大家提供了更多素材:在公交車上用電腦寫稿時,一位男性在快到終點站的時候走過來提醒,最好把電腦提前收起來會比較安全;在地鐵口查看手機上的導航時,被警察“強行”拿過手機輸入目的地名稱指路……

    熱情之二,是“給你更多”。在街頭采訪后又熱又累的中午,記者一行找了個小店吃飯,因為工作不能飲酒,所以大家商量只點一杯紅酒感受下當?shù)靥厣7諉T知道要分享飲用后,拿來了三個杯子,每個都倒了差不多一人份的紅酒,還笑著說,這個量是“巴黎杯型”。記者看著酒杯沉默了,高中的時候,學校門口的燒賣店提供“一碗羊湯分兩碗盛”的服務,其實就是差不多兩碗的量收一碗的錢。幾十年后,居然在巴黎又感受到了這份溫暖。此后,記者又聽說有同事去借火,反手就被送了一個打火機。

    熱情之三,是“彩虹夸夸”。記者采訪了一個擁有自己小店的設計師,想讓他談談對巴黎的印象。結果這位老年男士,用超過一半的時間在夸獎北京奧運會多么精彩,他說北京奧運會是金色的,輝煌奪目。然后又開始夸獎中國菜多么好吃,中國發(fā)展多么快,甚至拿出他合作的中國工作室的服裝圖冊給大家看。差不多半小時左右的采訪,他一直在執(zhí)著地夸獎中國,導致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太多素材可用。

    記者和同事街采做成的片子名字是“你眼中的巴黎是什么顏色?”記者的答案是粉色的。當在開幕式現(xiàn)場看到飛機用粉色的線畫出心形時,記者突然理解了奧運會的浪漫:人們因賽事來到這里,和表達善意的人們相遇,帶著溫暖的記憶離開。然后就像北京奧運會一樣,這樣美好的記憶會和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緊密相連,繼續(xù)傳遞下去。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