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于2021年6月14日入職A公司,雙方簽訂為期2年的勞動合同,約定宋某擔任行政助理,月薪稅后6000元。每月10日發放上月的工資。2022年3月30日,A公司和宋某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同日,宋某辦理離職手續,公司支付宋某經濟補償金。2022年4月8日,A公司員工通過微信要求宋某告知工作電腦的密碼及電腦內文件資料未果。2022年4月20日,A公司向宋某發出律師函,要求宋某在本月25日到公司解鎖其使用過的工作電腦上的密碼,并移交電腦中的所有資料。如宋某屆時不去,公司將委托第三方公司辦理解除電腦密碼的程序;如發現文件資料確被刪除,將進行恢復數據,將會產生10000元的維修損失。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要求宋某去公司協商解決。
宋某沒有去A公司協助解除密碼,A公司遂提起勞動仲裁。
法院認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用人單位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有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證明,并在15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的義務。勞動者有按照雙方約定,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辦理工作交接的義務。工作交接是為保持用人單位相關工作的有序、順利進行,不至于勞動者換人后有關工作前后銜接不上,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工作交接主要包括公司財產物品的返還、資料的交接等。
本案中,宋某在離職時雖進行了工作電腦的物品交接,但事后A公司發現該電腦有宋某設置密碼尚未解鎖,且通過微信、短信及律師函通知宋某告知密碼并移交電腦中的工作資料,宋某有義務配合完成。鑒于宋某在仲裁及本案審理期間均未告知電腦開機密碼及離職前刪除了電腦內的工作資料,現公司委托專業公司對電腦密碼解鎖、恢復硬盤數據所產生的維修費用要求宋某承擔,理由正當,應予支持。
因此,法院判決宋某在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支付A公司10000元的維修損失。
么東西
使用率最高、跟你最親近?
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它:
手 機
為了方便大家使用
如今手機功能越來越五花八門
從最開始的打電話發短信
到點外賣、網購、視頻、玩游戲
……
最近,小伙伴們要注意了!
手機的這個功能,千萬別開!
屏幕共享
這一功能
千!萬!別!開!
什么是屏幕共享功能?
一旦點擊屏幕共享
你在手機上的所有操作
對方都看得一清二楚
其實這個功能不少小伙伴用過
打開屏幕共享功能
女子64萬不翼而飛
近日,廣西南寧劉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稱是她戶籍所在地“警察”,讓她登錄某網站查看“逮捕令”。對方稱,目前案件由某地警方偵辦,要求她添加辦案民警QQ接受調查。
劉女士登錄后,果真看到一份“逮捕令”,她頓時慌了,馬上添加對方。
南寧市公安局良慶分局蟠龍派出所教導員吳海:對方稱,辦案人員不能前往實地詢問 ,而是通過一個社交軟件對她進行詢問。然后劉女士就按照嫌疑人指示,去到一個賓館里進行操作。
隨后,對方要求查驗資金流水,劉女士便按照要求下載了某App→打開共享屏幕功能→打開支付寶→微信和銀行卡賬戶→將余額展示給對方查驗。
對方叫劉女士不用轉錢至“安全賬戶”,只需將錢轉到劉女士本人名下另一張銀行卡即可,劉女士就按照對方提示操作,給自己銀行賬戶進行轉賬。
劉女士這一系列操作后,不法分子登錄了劉女士的手機銀行,將64萬余元分成20多筆轉了出去。
直到對方又讓劉女士借錢轉入她自己的銀行卡時,劉女士才發覺自己上當。
其實,類似案例近期已經發生了多起。
使用屏幕共享
被騙9萬多
江蘇常熟就有一名受害人接到陌生電話,稱其貸款賬戶沒有注銷會影響征信。在對方誘導下,他下載了某App,通過屏幕共享功能,輸入身份證和驗證碼,結果被騙了9萬余元。
浙江老人用了這功能
被騙5萬余元
近日,浙江海寧長安一位老人向派出所報案,稱自己被騙5萬余元。
案發當天,老人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稱其在某平臺購買的商品有質量問題,可以進行3倍賠償。老人一聽有3倍賠償,便立刻按提示添加了對方QQ。
隨后,對方將老人拉入一個售后群,不一會兒便稱錯將十萬元轉給了老人,老人一聽著急了,這么多錢肯定要還給別人,于是按照對方指示,點擊了分享屏幕功能。
就這樣,老人在對方的“監視”和“指引”下,把自己卡里錢分幾筆,轉到了對方提供的陌生賬戶,直到老人被移出“產品質量售后”群,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共被騙5.9萬余元。
什么是屏幕共享功能?
相信不少人都稀里糊涂用過
但還并不是很清楚
給大家科普下
“屏幕共享”相當于手機的錄屏操作。它會把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全都記錄下來,并同步讓對方看到,包括彈框顯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內容。
也就是說,你在手機上的任何操作,對方電腦上都能看到,包括輸入密碼、解鎖的過程。
下圖就是
將一部手機的屏幕
分享給一臺電腦的實際效果
可以看出,雖然有少許延遲
但是手機所顯示的所有內容
都會原封不動顯示在電腦上
▼▼▼
無論是你的登錄賬號密碼
還是支付密碼
只要點擊了“屏幕共享”功能
對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騙子的常用套路
初步騙取當事人的信任
不法分子通過網絡軟件改號,電話聯系當事人,并準確報出(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當事人的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碼、職業、住址等隱私信息,以獲取當事人的初步信任。
引導當事人開通屏幕共享或視頻會議
不法分子通過一些App自帶的屏幕共享功能或者視頻會議的形式,假借引導當事人進行操作為由,實則實時監控當事人手機上的所有操作,盜取當事人的個人隱私信息和驗證碼等內容。
轉賬
不法分子監控當事人手機后,開始引導當事人轉賬,如被發現,或者當事人遲疑,不法分子將通過偷偷獲取的驗證碼進行轉賬操作,在當事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轉賬。
對此,警方發布提醒——
一旦你與詐騙分子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即使詐騙分子不主動詢問,也能看到你手機上的所有信息,包括密碼、驗證碼等,從而轉走卡內資金。
因此不要與陌生人開啟屏幕共享功能,涉及私人信息,特別是銀行卡密碼、驗證碼時,一定要謹慎。如若被騙,請立即撥打110報警。
來源:人民日報、江蘇新聞
為鑒定用戶身份的主要方式,用戶密碼(也稱為登錄密碼)大概是我們在 OS X 中接觸得最多且最重要密碼之一了 —— 當我們登錄用戶賬戶、使用安裝器安裝應用程序以及進行某些重要的修改時都會用到它。
在日常使用中,為了避免用戶密碼被遺忘,我們不妨在設置密碼的同時,設置密碼提示,讓我們在遺忘密碼后能夠更快地回憶起來;或將用戶密碼、FileValut 2 恢復秘鑰等存儲到 1Password 或 LastPass 等專業的密碼管理應用中進行統一管理。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還是可能會遇到自己或好友丟失或遺忘用戶密碼的情形。這時,了解幾種重置用戶密碼的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在 OS X Mavericks(10.9)及其后的系統版本中,Apple 對 Apple ID 和管理員密碼做了整合,從而使得我們能夠使用 Apple ID 對用戶密碼進行快速重置。
在使用此方法重置用戶密碼前,需要確保你的 Mac 已經登入 Apple ID,并已在「系統偏好設置 - 用戶與群組 -登錄選項」中勾選「允許用戶使用 Apple ID 重設密碼」。
如果你并未勾選此項,請使用如下方法:
如果你此前設置過,并且依然記得主密碼(Master Password)的話,那么也可以通過主密碼去重置管理員、普通成員賬戶的用戶密碼。具體重置方法類似于「方法一」,不再贅述。
如果你知道 Mac 上另外一個管理員賬戶的名稱和密碼的話,那么不妨通過該管理員賬戶來重置密碼。
Command + R
(?R) 組合鍵,并點按開機按鈕,直到出現 ? 標志,進入恢復模式(Recovery Mode)(當然,你也可以先按開機鍵,在聽到啟動聲后,立即按住 ?R 鍵)。resetpassword
,回車確認。對于已經啟用了 FileVault 2 的 Mac 用戶來說,在「用戶與群組」面板中是不會顯示「允許用戶使用 Apple ID 重設密碼」的。只有當你在此前設置 FileVault 2 過程中,勾選「允許我的 iCloud 賬戶解鎖磁盤」,才可以使用 iCloud 賬戶解鎖磁盤并重設密碼。具體重置方法類似于「方法一」,故不再贅述。
如果你在設置 FileVault 2 過程,選擇的是「創建恢復秘鑰且不使用我的 iCloud 賬戶」,并保存了恢復秘鑰的話,則可以使用恢復密鑰重置用戶密碼。
由于 OS X 的用戶賬戶都有一個通過密碼訪問的本地加密鑰匙串,并且其密碼通常為該賬戶的用戶密碼。因此,當用戶密碼被重置后,新設定的密碼將不再與他的鑰匙串密碼匹配,從而無法訪問。為此,我們需要在首次登錄時,根據系統提示更新或重設鑰匙串密碼。
如何防止他人惡意重置我的用戶密碼?:考慮到默認情況下,任何能夠使用你的 Mac 的人(理論上)都可以進入恢復模式,并使用終端命令重置用戶密碼。因此,出于防止被惡意重置的考慮,不妨參照為你的 Mac 添加「固件密碼」保護一文設置固件密碼,阻止他人進入恢復模式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