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其電池過熱問題后,蘋果公司已發布全球召回2015款MacBook Pro 15筆記本電腦。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在美國和加拿大確認了26起具有“火災危險”的電池過熱事件,其中包括五起已確認的輕度燒傷和一次電池冒煙情況,而此次召回程序也已經公布。
針對這一問題,Apple已建議2015 MacBook Pro 15的用戶檢查其設備的序列號,如果確認其受到了影響,請將其退回Apple以免費更換電池。
而此公告也標志著蘋果自2006年以來,首次不得不召回其筆記本的電池。在蘋果估計受影響的大約兩年的時間內,僅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了458,000臺2015 MacBook Pro 15筆記本電腦,它也可能成為過去5年中最大的筆記本電池召回事件。
而更糟糕的是,鑒于所報告問題的嚴重性,以及電池是徹底嵌入筆記本電腦中的以至于幾乎無法自己更換這一事實,MacBook Pro 15的所有者將別無選擇,只能在蘋果公司完成維修之前不使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對于依賴筆記本電腦工作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考慮到召回的潛在范圍,這可能會削弱Apple長期提供高質量硬件的聲譽,而現在說是否會出現這種情況還為時過早。過去十年的另一個主要電池故障,則是導致三星Galaxy Note 7系列的完全取消,對制造商的股價和聲譽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這個影響至今仍然存在。但由于其堅定的忠實粉絲群和令人羨慕的營銷,蘋果公司已被證明具有抵觸批評的能力,但這可能對它們可以指望的程度構成嚴重挑戰。
蘋果的形象也可能因為它的硬件缺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而三星Galaxy Note 7在其開放的銷售中,被發現存在危險隱患的事件就沒有那么的幸運。然而,與筆記本電腦相比,大多數消費者更多的使用智能手機可能會導致Galaxy Note 7電池問題的迅速發現。
無論如何,電池召回對于蘋果公司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壞消息,因為它證明了硬件巨頭的一個不同尋常的錯誤,或是質量技術上令人擔憂的倒退。而其更令人擔憂的是,蘋果公司和其他公司正在認真考慮將其制造基地從中國轉移出去,雖然此消息并未經證實,但是以現在的形勢來看并不是不能的;如果是中途更換了新的第三方供應商的話,我想這種硬件故障很可能會更加頻繁地發生。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了,你們對此次事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子產品自燃之類的事情早已經屢見不鮮,畢竟導致電池自燃的原因太多了:高溫、擠壓、短路等情況都很容易導致自燃。而今天我們就又見證了一個熱門產品的自燃事件——AirPods。
外媒 WFLA 報道,一位來自美國佛羅里達的用戶 Jason Colon 遭遇了 AirPods 自燃事件。當時他在一家健身館運動,突然感覺到 AirPods 在發熱并且冒煙,所以 Colon 并迅速摘下它并放在了健身設備上,接著他便走開尋找工作人員的幫助。等 Colon 回來時,發現 AirPod 的右側一部分已經開裂,并有著明顯的著火痕跡。
Colon 表示:“我雖然沒有看到整個過程,但現在它確實變成這樣了,你能看到明顯的著火痕跡。如果我沒有發現發熱和冒煙情況,真不知道耳朵會變得怎么樣,你能看到 AirPods 是離耳垂非常近的,所以我的耳垂很可能會被燒傷。”同時他也表示:“雖然不確定是不是會再次有類似事件發生,但目前為止只有我這一個案例不代表以后它不會再次發生。”
對于這一事件,WLFA 表示已經和蘋果取得連續,蘋果公司承諾已經開始調查,并強調多數情況下這并不是大規模事件,一般都是因為此前就有一些外力導致損壞,不過他們還是會和 Colon 聯系以獲得更多的信息。
AirPods 作為一個集成度非常高的產品,小小的空間內裝下了麥克風、天線、電池、2顆紅外線傳感器、降噪麥克風、W1芯片和2顆加速度傳感器,電池容量僅為93mWh,所以其實是一個十分“嬌弱”的產品,可能在遇到極端狀況時也會容易損壞,大家平時還是小心使用為好。
歡迎關注威鋒網官方微信:威鋒網(weiphone_2007) 匯聚最新Apple動態,精選最熱科技資訊。
<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頂端新聞記者 楊雪情
近日,鄭州市民呂女士向頂端新聞記者反映,11月8日傍晚,其蘋果筆記本突然起火自燃,在發現并及時處置后,家具仍受到損壞,其手部也被輕微燙傷。
事發后,蘋果公司的工作人員稱,鄭州沒有安全鑒定的機構,只能維修,讓其將筆記本寄過去進行鑒定。
對于工作人員的回應,呂女士持謹慎態度,她表示,現在的情況是筆記本自燃引發了火災,家中的物品也有損失,這種情況下如果將筆記本寄過去,那證物就沒有了,“可能他們說什么就是什么”。
蘋果官方客服讓用戶將產品寄過去是合理的嗎?能不能申請一個第三方機構進行線下鑒定?對于該事件涉及的法律問題,頂端新聞記者聯系律師進行了咨詢。
【自燃的蘋果筆記本】
據呂女士提供的監控視頻顯示,11月8日下午5時36分,其蘋果筆記本先是發出刺耳的聲響,隨后冒出白煙,緊接著便明火燃燒起來,畫面中火焰竄出將近1米高,激烈燃燒后,火焰變小,在電腦右手邊靠近屏幕處小火冒煙燃燒,5時38分,筆記本再一次發出聲響,隨后劇烈燃燒。
“我當時是將視頻暫停去洗手間了,后面在洗手間聽到有聲音就趕緊出來撲火了。”呂女士表示,該筆記本是自己于2014年在蘋果官網購買的MacBook Air,可以通過序列號進行查詢,使用期間沒有維修過,也沒有更換過電池。
當晚,呂女士與蘋果官方客服取得聯系,并按要求提供了產品序列號、個人ID等信息以及事故發生時的視頻和目前筆記本的照片,11月9日中午,蘋果公司的工作人員聯系呂女士,稱鄭州沒有安全鑒定的機構,只能維修,讓其將筆記本寄過去進行鑒定。
“這個我是比較謹慎的。”呂女士向頂端新聞記者解釋稱,如果筆記本只是普通的維修,那寄過去沒有問題,但現在的情況是筆記本自燃引發了火災,其家中的物品也有損害,“這種情況下我是要有一個說法的,如果我寄過去,我的證物也沒有了,那可能他們說什么就是什么。”
“除了被燒毀的物品,燃燒過程中我家還落了一層像石油一樣的黑灰,如果我當時沒有在家,下樓做核酸了或者是正在睡覺,那后果就不敢想象了。”想起蘋果筆記本自燃的情形,呂女士仍心有余悸。
【是否要寄過去進行鑒定?】
“關鍵是不信任,我們也沒有監督的手段,就擔心他們偏袒自己的公司,不給我公正去辦理。”呂女士稱,其訴求很簡單,一是再給她一個筆記本,讓她能繼續使用就行,二是這個火災造成的損失,燒毀什么賠什么就行。“我是想著能有一個第三方鑒定機構,這樣公開透明,但現在關于是否要寄過去進行鑒定的這個事情也沒有商量好,所以關于訴求的部分還沒有說。”
那么,是否要將筆記本寄過去進行鑒定呢?頂端新聞記者檢索發現,今年7月,九派新聞曾報道蘋果筆記本被指使用中自燃冒白煙的問題,當時蘋果官方客服回應稱,電腦自燃的現象非常少見,一旦電腦出現高溫狀態,蘋果就會觸發強制關機的系統功能。如果出現類似情況,會有蘋果安全團隊的人員進行處理。但直到報道發出,蘋果方面給當事人的回應仍是事件還在處理中,并沒有取得新的進展。
此外,澎湃新聞3年前的一則報道顯示,北京的鄧曉峰正在使用的iPhone6s plus手機自燃,該機器是其從美國亞馬遜網站購買的全新機器,購買使用過程中也從未維修和拆卸,所有組件均為原裝且有設備配件編號,在手機發生自燃后,鄧曉峰與蘋果公司取得聯系的同時,將問題投訴至蘋果公司國內注冊地所在的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在將自燃后的手機郵至蘋果公司進行檢測后,蘋果公司回復稱爆炸原因為“可能非法使用第三方組件”,并拒絕告知哪個組件為“第三方”。隨后,市監局也終止調解。
對于呂女士的擔憂,頂端新聞記者也致電蘋果官方客服了解情況,其一位王姓工作人員表示,蘋果非常重視安全問題,有專業的安全團隊,不會存在沒有人處理的情況,他們只負責處理一些技術問題,沒有辦法回應疑問,可以提供一個對接媒體的網址和郵箱,但對于記者使用郵箱進行聯系,什么時候能夠得到回復的問題,該客服表示無法給出時間預期。
記者根據蘋果官方客服提供的網址進行檢索,出現的網頁上面并沒有聯系方式。同時,記者于11月10日上午11時許發過去的郵件,截至發稿,也沒有得到回復。
【律師:消費者有權利選擇不寄回】
蘋果官方客服讓用戶將產品寄過去是合理的嗎?能不能申請一個第三方機構進行線下鑒定?在這個事件中,雙方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如果發生類似的事件,消費者應該怎么維權?對于該事件涉及的法律問題,頂端新聞記者聯系律師進行了咨詢。
“目前雙方對電腦自燃的原因尚不明確,這時需要明確寄回的目的是否為承擔修理、更換、退貨。”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若廠商要求其將筆記本寄回可能會使得責任區分不明確,從而導致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利選擇不寄回。
付建稱,對于電腦自燃的情況,需要判斷自燃的原因是否屬于質量原因,消費者可與廠家協商,由雙方一致認可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產品質量鑒定。如果屬于質量原因引發的自燃,則可以向銷售商和廠家主張賠償。
“該案中產品生產者、銷售者都應當承擔責任。”付建表示,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只要產品因缺陷致他人損害,不論產品生產者是否有過錯,均應承擔侵權責任。由于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但銷售者如果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不必承擔賠償責任。同時,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可以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
付建提醒道,對于這類事件的維權,首先,消費者可與產品生產者、銷售者進行協商,提出自己的訴求以及賠償方案。其次,如協商不成,消費者可以到消費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最后,對于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受害者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提起訴訟。如果屬于產品生產者的責任,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