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評論區很多人問小編硬盤買多大的合適,小編沒事就查了查價格,算了一下成本,然后又想了想不能無責任胡亂推薦,所以萌生了今天給大家進一步分享硬盤選購的幾個重要因素。要說的是,在算完成本后,小編也是被驚到了,原來總價最貴的竟然是……
1.盤片、磁頭數量
機械硬盤的構造就不用多說了,磁頭+馬達+盤片+控制電路,基本就是這樣子。硬盤發生故障幾率主要出在壞道上,不過你知道潛在的故障風險同樣涉及到硬件結構嗎?一般情況下硬盤都是由1盤片+2磁頭的構造組成,最少最少也是由1張盤片+1個磁頭構成。目前主流的臺式機規格為單碟1.33TB(目前最高的是單碟1.5TB),也就是多,容量越大,盤片+磁頭用的越多。機械越多,潛在故障率的可能性就越高(注意是可能性),這是恒定的道理。
機械硬盤目前常見的厚度就是25mm、41mm(還有19.5mm,不過非常少見)。一般情況下,25mm的薄盤都是單碟雙磁頭(也有單磁頭),41mm最高可以容納7張盤片。以現在主流容量來說,6TB的硬盤幾乎都是使用單碟1TB(6TB以下容量硬盤幾乎都是單碟1TB)+6盤片的設計;8TB的也是6盤片,不過單碟容量提升到了1.33TB(現屬于西部數據的日立6TB用了7碟)。
筆記本硬盤主要分為7mm、9.5mm、12.5mm、15mm幾種,要區別單碟還是多碟很容易,受空間限制7mm一般都是單碟;9.5mm一般是雙碟、12.5mm為三碟,15mm是四碟裝。(注:目前主流都是1TB的盤片居多,500GB硬盤多為單碟單磁頭)。
注:7mm和9.5mm是目前主流的筆記本硬盤規格,12.5mm和15mm的主要出現在移動硬盤中。
這里小編推薦三盤片左右的是最為理想的硬盤,兼顧容量和潛在故障率兩個方面,價格也在合理范圍(往下看,你會很意外)。
2.轉速
轉速小編這里不多說了,之前訂閱號中有更新,《固態漲漲漲 機械硬盤你不考慮一下嗎?》具體看這里就行了。
3.價格對比
哪個最劃算,簡單算個數你就明白了,都不用小編多說——不同容量硬盤的每GB成本:
臺式機:
500GB:329元=0.66元/GB
1TB:349元=0.34元/GB
2TB:449元=0.22元/GB
3TB:599元=0.20元/GB
4TB:949元=0.24元/GB
6TB:1599元=0.27元/GB
8TB:2699元=0.34元/GB
10TB:4199元=0.42元/GB
考慮到盤片數量以及價格衡量,小編強烈推薦買3TB~6TB容量的臺式機硬盤,最讓大家意外的可能就是500GB和1TB的硬盤價格了,簡直貴到飛起,很多人為了剩下那100多元的價格,真是劃不來啊!
筆記本:
500GB:319元=0.63元/GB
1TB:399元=0.4元/GB
2TB:799元=0.4元/GB
筆記本硬盤可選的容量比較少,小編刨除了1.5TB硬盤(銷量太低),主要就是三個容量的對比,可以看到也是小容量硬盤最貴,反而是1TB和2TB硬盤,在每GB成本上保持一致,這就看個人經濟能力選擇了。另外小編還特意算了一下目前瘋狂漲價的固態硬盤每GB成本,以售價599元(去年此時只要半價……)的240GB固態硬盤計算,每GB已經高達2.5元了,不說了,小編哭會兒去……
近總匯了一些粉絲常見的配機問題,我們都會客觀事實的回答,本期的分享的問題是“現在電腦硬盤多大容量夠用?玩游戲500GB硬盤夠用嗎?”
現在電腦硬盤多大容量夠用?玩游戲500GB硬盤夠用嗎?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有點類似上期的話題,“現在配電腦應該上16G還是32G內存?16G內存條打游戲夠不夠用?”,有點太好回答,主要還是因為每個人對電腦用途不同,自然對硬盤容量的需求也會不一。
現在電腦硬盤多大容量夠用?
對于一般的家庭用戶或者辦公用戶,500G硬盤足以滿足大多數需求,能夠存儲大量的文本文檔、表格、資料、普通圖片、音樂以及視頻等,以及安裝一些常見的軟件。
如果你是專業的設計師、攝影師以及視頻剪輯人群,那么500G硬盤顯然是不夠用的,因為這類專業人群的工作需要純放大量的高清圖片、視頻以及音頻文件,這種情況,你可能至少1TB起步,2TB、甚至是4TB以上空間,具體選擇多少容量,還需要結合自己需求。
如果你是游戲玩家 ,還需要結合你安裝的游戲數量和游戲大小決定的,如果只有一兩款網游和一兩款3A游戲,500G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同時安裝的大型游戲比較多,那么強烈建議1TB起步。
玩游戲500GB硬盤夠用嗎?
500GB容量硬盤,由于硬盤廠商和Windows操作系統之間計算差異,換算出來實際只有465GB左右的容量,而512G容量硬盤,實際也只有476GB左右。
500GB硬盤為例,假設系統C盤分區為100G,那么剩下的盤符分區只有365GB。
一般來說,絕大數的人群,經常玩的游戲,一般是兩到三個網游和兩到三個3A大作游戲, 算是普通玩家的極限了。
通常一般網游的大小,大概從幾個GB到幾十GB不等,網游暫且按30GB一個來計算。而3A游戲由于畫質更精細,內容較多、地圖更大等特點,3A游戲大作暫且按多一點來算,例如100GB。
如果 2款網游+2款3A游戲,也就是60GB+200GB,則需要260GB的硬盤空間,這種情況下,硬盤容量應該是足夠的,還有100G左右剩余空間,安裝各種常用軟件以及日常存儲文件應該勉強足夠。
但是如果3款網游+3款3A游戲,也就是90GB+300GB,則需要390GB硬盤空間,還沒有算上常用軟件和資料等,500G硬盤都是不夠用的,這種情況建議1TB硬盤起步。
我還見過一個用戶,基本市面上熱門的游戲都下載了,同時也喜歡收藏各種小電影,這種情況下,4TB硬盤都滿足不了他,還想繼續增加硬盤。
還有一個用戶,網游只有兩款常玩的,3A游戲是通關或不玩了就刪除,換下一款3A游戲繼續,這種情況下,500G硬盤也是足夠使用的。
所以對于游戲玩家,500G硬盤夠不夠用,還需要結合自己需求而定的,當然如果預算充裕的情況下,我個人是非常建議大家1TB起步的。
當然對于硬盤不夠這種問題也無需過多焦慮,畢竟和內存一樣,也是可以隨時增加的,即使當時裝機的時候,后期不太夠也無需擔心,直接增加一塊固態或者機械硬盤即可。
盤(Hard Disk),是計算機主要的存儲介質,它在計算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主要用于存儲數據和運行程序,包括操作系統、應用程序、文件和文檔等,與內存不同,硬盤在斷電后也能保持數據不丟失。
硬盤出現在50年代初,從70年代開始,硬盤的容量不斷的增大,從最早的幾十兆,到現在的TB級別,從最初的巨型機械硬盤到如今的微型高速固態硬盤。硬盤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人類信息存儲技術發展的縮影,每一次技術突破都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時代的進步,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機械硬盤是一種傳統普通硬盤,主要由盤片,磁頭,盤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接口,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磁頭可沿盤片的半徑方向運動,加上盤片每分鐘幾千轉的高速旋轉,磁頭就可以定位在盤片的指定位置上進行數據的讀寫操作。機械硬盤的主要參數包括容量、?轉速、接口、緩存、尺寸等。
容量表示硬盤可以存儲的數據量,通常以?兆字節(?MB)、?千兆字節(?GB)或?太字節(?TB)為單位,比如現在常見的500GB,1TB等。
轉速?指的是硬盤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轉速越快,硬盤尋找文件的速度也越快,相對的硬盤傳輸速度也得到了提高,常見的轉速有5400RPM和7200RPM等。
接口?是硬盤與計算機之間傳輸數據的通道,目前主流的機械硬盤接口是?SATA3.0,理論傳輸速度為6Gbps。
?緩存?是硬盤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芯片,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是硬盤內部存儲和外界接口之間的緩沖器。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64MB的緩存已經足夠滿足需求,可以提供較好的讀寫速度和穩定性。
尺寸?,機械硬盤主要有2.5英寸和3.5英寸兩種(如上圖)。2.5英寸硬盤主要用于筆記本電腦,而3.5英寸硬盤則主要用于臺式機。
固態硬盤是一種新型的硬盤,它使用閃存顆粒作為存儲介質,而不是傳統的機械盤片。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盤快得多,而且沒有機械運動部件。固態硬盤的主要參數包括容量、接口、尺寸、協議、顆粒、主控、緩存等。
容量表示硬盤可以存儲的數據量。
接口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SATA接口和M.2接口(如上圖),SATA 接口我們比較熟悉,機械硬盤大多使用這個接口。
尺寸上,SATA接口硬盤一般是2.5英寸,M.2接口硬盤主要包含2280(80mm長 x 22mm寬),2260(60mm長)、2242(42mm長)、2230(30mm長)。
協議有兩大類,AHCI和NVMe,AHCI協議只能運用在SATA總線上,NVMe可以運用在PCIe總線上。
顆粒、主控、緩存,這里不具體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下。這三個參數涉及到硬盤的保障,性能,不能單一而論,還要看所屬品牌,可以不作為我們平民玩家選購標準,只要選擇大品牌硬盤一般就不會出現問題。
追求速度與性能:對于需要頻繁讀寫數據、運行大型程序或處理大量數據的用戶來說,固態硬盤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以SATA接口為例,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通常在100MB/s左右,而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讀寫速度可達500MB/s以上。例:作為系統盤,軟件盤,游戲盤。
存儲大量數據:在需要存儲大量數據的場景中,機械硬盤可作為首選。尤其是在對數據訪問速度要求不是極端高的場景下,機械硬盤的高容量和低成本優勢尤為明顯。例:作為監控存儲盤,電腦資料盤。
追求數據安全:機械硬盤出現故障時,通過專業的數據恢復技術,往往能夠恢復大部分數據。相比之下,固態硬盤一旦出現故障,數據恢復的難度較大,成本也較高。因此,在數據安全方面,機械硬盤具有一定的優勢。
綜合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將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使用,以提高系統的啟動速度和運行效率;同時搭配一塊大容量的機械硬盤作為數據盤使用,以滿足數據存儲的需求。
當我們在選購固態硬盤時,常常會被 M.2、SATA、PCIe、NVMe 等專業名詞搞得暈頭轉向。如果主板上沒有M.2接口,那就直接選擇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即可。如果主板上有M.2接口,則需要分兩種情況:
主板支持NVMe協議:選擇M.2接口+PCIe總線的固態硬盤,一般平臺會標注NVMe或PCIe。
主板不支持NVMe協議:選擇M.2接口+SATA總線的硬盤,一般平臺會標注SATA。
SATA接口:由于其穩定的性能和廣泛的兼容性,SATA接口的硬盤在臺式機、服務器等需要大容量存儲空間的設備中占據主導地位。對于一般家庭和辦公用戶來說,SATA接口的硬盤足以滿足其日常需求。
M.2接口:M.2接口的硬盤則更適用于追求高性能和輕薄化的設備,如高性能游戲計算機、輕薄型筆記本等。隨著現代便攜式設備越來越輕薄化、高性能化的發展趨勢,M.2接口的硬盤在未來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
需要注意的是:M.2接口SATA硬盤由于采用的仍然是SATA III協議,其傳輸速度受到了限制,最大速度為600MB/s。M.2接口NVMe硬盤使用的是PCI Express(PCIe)協議,有著更高性能、更快數據傳輸速度,最大傳輸速度可達到幾千MB/s。
一些非常見尺寸、接口、協議硬盤,沒有提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下。本文是根據自己經驗,再查詢資料做的總結,主要介紹的是當下主流硬盤,有遺漏的地方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