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破曉前最亮的光
創作立場聲明:2021年初的游戲外設選購攻略
去年雙十一寫了一篇外設方面的導購,發現值友對這方面還是挺感興趣的。
猶記得張大媽的用戶群像,很大一部分是年入10萬以上、25~35歲之間的的城市中產(月入3K的我流下了貧窮的淚水),看來果然是真的。
2021年初,各家又有了新的動作,包括ROG推出了月刃無線版、HyperX推出了 Pulsefire Haste旋火等。
總結為:外設質量變得越來越高,而我們的入手價格越來越低。
目前主流的外設品牌,相比前幾年價格已經下探非常明顯,譬如去年的雷蛇毒蝰終極版和HyperX的天箭耳機。
而這種旗艦也就幾百元,一用好多年的產品,我建議買更好一些的產品(各種雜牌就不推薦了)。
這篇是對上一篇的補充。
本章所涉及的外設均為自己使用過的款式。
圖片由我自己拍攝,因為拍攝于不同的時期,時間跨度很長,所以背景會有所不同。
▼ 以鼠標為例,匆匆翻了一下柜子,現存無線鼠標我找到10只(還有2只在另一張電腦桌上)。
有線鼠標的數量翻3倍,擺不下了就不拍了,擦起來也費勁,鍵盤差不多也有這個數。
外設行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幾個市占率最大的品牌,產品的定價逐漸走低,價格越來越親民,加上收入的提升,相比十年前
羅技有五大業務線,分別是:
(1)創造力與生產力(Creativity&Productivity):其實主要是辦公用鼠標、鍵盤、電腦攝像頭等。
(2)游戲(Gaming):產品包括G系列游戲鼠標、鍵盤、游戲動力方向盤,以及ASTRO Gaming品牌游戲耳麥等。
(3)視頻協作(Video Collaboration):以會議攝像設備為主,包含Rally,Meetup及BRIO等系列產品。
(4)音樂(Music):移動音響,電腦音響、耳麥、無線耳機等,包含頗有聲望的運動耳機品牌Jaybird以及網紅主播必備神器Yeti麥克風。
(5)智能家居(Smart Home):包括家庭娛樂控制器等產品。
▼ 其中游戲業務占總收入的20+%。2021年受疫情影響,使得遠程辦公和游戲設備的需求出現大幅上漲。
從辦公外設轉型到游戲外設領域,最成功的品牌就是羅技。而且收購美加獅和UE的業務后,手柄、搖桿、耳機都做得有起色。
▼ 但羅技給我/很多消費者的印象是:游戲鼠標做得風神水起,游戲鍵盤好像比較一般?
▼ 在游戲鍵盤中,G610是非常經典的款式(盡管出現得并不那么早),但是當G610的熱度褪去之后,羅技確實沒有后續產品能接G610的班,支持可換軸技術的G PRO X也沒有引起足夠的反響。
至于無線的矮軸產品,我個人不是很推薦。輸入行程是手感來源的核心,如果大量減少按鍵行程,確實會影響到手感。
至于歐姆龍軸... ...已被淘汰,未來只剩眼淚了。
現在羅技也在收縮游戲外設的產品線,在售的款式不再像以前那樣百花齊放,但銷量反而有上升。可見同一時期只要有幾款能打的產品,就可以站住腳跟。
破曉印象:高人氣、輕量化設計
▼ G PRO Wireless俗稱狗屁王,修長的設計,精準的定位,非常適合抓握。
在高端鼠標的銷量上遠超同門的G903。新款的HERO16K傳感器可以通過G HUB升級到HERO 25K。
▼ 如果喜歡非對稱鼠標,那么這一款可能不是菜,對于喜歡對稱鼠標的用戶而言,G PRO Wirrless是羅技產品線里最適合你的選擇:
破曉的印象:無線版G502,側鍵太遠、重量感人,性能不錯但未必適合你。
▼ 盡管我認為鼠標重量一旦超過110g,對很多人而言都太重。
但羅技G502依舊是很長時段時間內游戲鼠標的ZZ正確,別問,問就是買G502(現在回想起來有種“皈依者狂熱”的感覺)。
無線版G502因為內部結構等原因,并沒有把重量做到理想的程度,這也我是比較遺憾的點之一。
▼ 別小看這20~30g,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和長距離的拖拽,對手臂肌肉的影響區別很大。
但依舊阻止不了大家對無線G502的期待,也阻止不了我在天貓買了一枚,入手價格僅供參考。
▼ 握感上,和G502有細微的區別,但模具的特點確實承襲下來:
▼ 如果你是羅技G502的忠實粉絲,對重量不敏感,而且現在依舊是非G502不可的話。
雙十一不妨考慮入一只G502 LIGHTSPEED以饔這份盛情。
但如果沒有執念,那么G502LIGHTSPEED未必是最好的選擇,至少它超遠的狙擊鍵,會讓多數國內用戶用著非常難受,擺設的意義大于實際的效果。
雖然G502無線版在我這里的評分不算很好(譬如狙擊鍵太遠等問題),但更多的用戶已經用腳投票了:銷量上GPW >G502無線 >> G903。
誰是弟中弟一目了然。
破曉的印象:日常價¥289,折扣價¥179,無線鼠標屆的價格殺手
▼ 直到今天,京東自營羅技力推的鍵盤還是G512和G913。無線鼠標則是G304 LIGHTSPEED 等少數幾款,其中G304 LIGHTSPEED也就是G102的無線版,不得不說這一系列的壽命真是夠久的。
▼ ¥200元以內的無線鼠標,主要就是看這兩款,如果偏愛羅技,那么G304也是不錯的選擇。
破曉的印象:¥69,百元入門對稱鼠的好選擇。
如果你的預算在百元以內,又喜歡小體積,習慣抓握,那么就選羅技G102,非對稱鼠標可以找雷蛇的煉獄蝰蛇系列。
去年雙十一到手價格¥69,走量款、利潤低,所以入手還是很值的。
▼ 再說HyperX(也就是駭客),這個品牌也很有意思。最初是金士頓旗下的高端副牌,早在2016年的初代阿洛伊系列的機械鍵盤就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
▼ 目前HyperX外設被出售給了惠普,據說是要獨立運營,本身的研發實力我是比較認可的。
但是產品線的鋪開確實需要時間(但話說回來,即使是羅技這種歷史更長的品牌,電商在推的電競款也不多),HyperX覆蓋到主流的需求是沒問題的。
▼ 大約在2015~2017年左右,非常流行硬件品牌跨界做外設。
說幾個你們都知道的典型:做內存的海盜船,做內存的芝奇,甚至做機箱電源的Tt,都賣得有聲有色。
順便問一句:其中的大多數,今何在?
倒是HyperX活下來了,也出個不少經典款,并且以后可能會作為獨立品牌運營。
當然,HyperX也有讓我覺得很謎的操作:和雷蛇一樣推出了一款薄膜鍵盤。但在機械鍵盤現在價格趨于合理,薄膜國內確實吃不開,研發的時候可能參照了海外的情況。另外HyperX在鼠標上的發力比較晚,鍵盤出了很久之后才補上鼠標產品線,有點謎。(每個品牌都有奇奇怪怪的操作)
▼ 至于后來Alpha系列和黑鷹系列賣爆,那就是后話了(Alpha的中性風格完全可以勝任出街)
▼ 每家知名的外設品牌,其實都有擅長的品類。
譬如CHERRY, 擅長做鍵盤,但是鼠標就。。。耳機?干脆沒有。HyperX木桶里最長的那塊板是:游戲耳機,而且異常能打。
破曉的印象:如果遇到活動價,性價比爆棚。
如果你要問我,遇上促銷,哪一款無線游戲最值得買,我肯定推天箭或者天箭S。
▼ 升級款天箭S,支持無線充電,依舊是即插即用的2.4G傳輸,延遲低,抗干擾能力強。
天箭系列給我的感覺:
1.佩戴舒適,久戴不夾頭
2.無線穩定,即開即用,不用配對。
3.音質優秀,各種雜食 。
4.麥克風清晰,開黑利器。
5.續航時間30h
破曉的印象:源自經典模具,外觀一直很受認同,同時性價比也不錯。
▼ 颶風系列就是Alpha(阿爾法) Cloud,可能是更便于記憶,官方稱呼為中文名。
目前已經升級到第二代,從有線版、到7.1聲道版,再到無線的天際MIX,覆蓋各種類型。
▼ 下圖為Alpha的黑金配色,另外有黑紅、黑藍可選(不同版本)。
Alpha外觀上并不招搖,比較耐看。
阿爾法系列的最高配就是颶風無線版
如果追求性價比,那么選擇黑紅版本即可。
破曉的印象:FPS玩家非常喜歡的一款耳機,外形粗獷。
▼ Revolver是左輪手槍的意思,不得不說還是國內的命名更有感覺。這款耳機在設計之初定位為FPS游戲玩家。至于大耳罩和佩戴舒適性屬于額外的體驗。
▼ 很多年前我們說起游戲耳機,外觀上比較騷氣的是繽特力指揮官系列,撇去重量大不說,還容易夾頭(好像有點暴露年代了)。
這些問題在黑鷹S上被克服了不少,自適應頭梁可以容納各種大頭大臉,可以說沒有明顯的短板:
▼ 外觀設計上,一改CLOUD系列相對中性穩重的風格,黑鷹S的外觀無疑更有侵略性。
哦對了,別看圖片里的麥克風比較粗獷,其實是是很柔軟的,用了橡膠材料,可以調節指向:
破曉的印象:一款沒明顯瑕疵,采用裸軸設計的一款鍵盤,黑化的鋁合金面板很有質感。
▼ HyperX的機械鍵盤的旗艦,目前主要是阿洛伊精英版2,也就是海盜船K系列旗艦的那種路線。
不論是風格、模具、設計語言都很相似。目前這種純電競風格的鍵盤沒有以前多了,真的要選的話,這兩個品牌的K系列和阿洛伊精英系列是不錯的選擇。
▼ 另外也有目前主打的起源系列,有104和87版本,這篇文章就是在起源 87 水軸上敲完的。
▼ 下圖就是Alloy Origins 87,鍵帽我換成了布丁鍵帽,整體顏值還是不錯的。
▼ 起源使用的是“水軸、火軸、和冰軸”,自研軸體,每一款在手感上都和原廠軸的有所不同。
▼ 冰軸是強段落軸,水軸像是“增強型茶軸”,既有段落軸的力度變化,又沒有卡簧的聲響,只有觸底的聲音,反饋的力度又很強。
水軸也基本包辦了我目前碼字和游戲的需求,現在CHERRY軸以外的替代品有不少,起源系列的軸體算是我認可的一種選擇。
破曉的印象:59g的重量,拿在手里輕若無物。
游戲鼠標發展了十幾年,才重新認識到重量減負對于消費者意義有多大,這是我沒想到的。
從羅技G502到ROG的斯巴達,無一不是把重量當作最后考量的參數。
▼ 但是想把鼠標做輕也會遇到一個極限,為了跨過這個極限,有部分鼠標采用了打孔的方式。
其中HyperX新款旋火就采用了鏤空設計:
▼ 除了上蓋意外,旋火的下蓋的也做了蜂巢式的鏤空,另外PCB板的面積也做了縮減,綜合以上終于把重量做到了60g以下。
拿在手里什么感覺?極致的輕,但定位又不失精準,加上對稱設計,非常適合抓握。
可以想象未來,輕量化依舊是一條廠家們不會放棄的路線。
雷蛇的CEO曾經說:“如果沒有雷蛇,就不會有游戲外設這個產業。”
我覺得這句話的內在邏輯值得商榷,但雷蛇確實是第一個做游戲外設品牌,甚至在羅技之前。
▼ 這期間,雷蛇也推出過“超級曼巴5G套裝”這種在我看來有些失敗(倉促上馬)的作品,但整體來說雷蛇還是行業內的Top2。
在試錯的過程中,雷蛇也逐漸摸清了消費者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在我看來就是:價位區分、人群區分、手感區分)
破曉的印象:歷史好價到手¥399(無底座版本),簡直無敵。
在游戲外設發展到很后期時,廠商們突然意識到:我們對模具修修改改進步有限,但是減輕鼠標的重量,提升很明顯啊,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呢?
▼ 很快市場也對超輕鼠標給出了很好的反饋。
而這款重74g的毒蝰終極版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終極產物之一。
▼ 穩定的無線傳輸,超輕的重量,小巧的體型,拿在手里就像和手掌融為一體的感覺。
到手價格¥399,盡管沒有充電底座,但依舊非常超值(另有帶充電底座版本)。
破曉的印象:雷蛇旗艦中的旗艦,游戲辦公皆可。
▼ 這款雷蛇NAGA PRO,無線協議和巴塞利斯蛇終極版、毒蝰終極版保持一致(HYPERSPEED),自帶3個可拆卸磁吸側面板:
▼ 每更換一個側板,雷蛇的驅動就會識別出類型,并且切換到該面板的設置設置。
所以說同類型的產品和NAGA PRO相比沒一個能打的(也可能是其它品牌不愿意做這個細分市場,但雷蛇做了而且做到最好)
▼ 12鍵面板適合打魔獸世界等游戲,6鍵面板適合辦公以及其它MOBA類游戲。
如果你喜歡FPS游戲,換上雙鍵面板也不錯:
▼ 僅從可拆卸面板看,NAGA PRO 的成本遠高于毒蝰終極版和巴塞利斯蛇終極版,賣得更貴我覺得完全在意料之中。
▼ NAGA 系列面世接近10年。
撇開可拆卸的磁吸側板,NAGA PRO本身就是一款握感舒適的非對稱鼠標。它用來辦公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不止于步于游戲。
如果你問為什么這一系列能更新十年?因為歐美用戶對NAGA的認可度,其實比我們要高。
破曉的印象:¥169的價格,主流的性能+HYPERSPEED無線連接
因為短距離的無線傳輸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結合我個人的體驗,我還是更傾向于推薦無線鼠標。但如果預算有限怎么辦?
雷蛇的答案是:巴塞利斯蛇 X 極速版 ,這款算是平民神器了
小巧的體積,穩定的HYPERSPEED無線傳輸、舒適的非對稱設計,結合雙十一¥169的價格,同樣值得入手。
破曉的印象:旗艦的位置已經讓給了黑寡婦V3 無線版,但它的燈效依舊是獨一份。
在量產鍵盤中,自帶手托舒適度最好的就是獵魂光蛛 精英版(很可能沒有之一)。
▼ 這款鍵盤對觸發速度做了優化,光軸的壽命在理論上也遠超機械軸,屬于一步到位、一用多年的系列。
另外,獵魂光蛛 精英版的手托不只是手感而已,它本身帶通電結構,和鍵盤本體項鏈時,可以顯示和鍵盤本體一樣的ARGB燈帶,效果非常漂亮。
如果預算充足的話,我個人推薦直接上獵魂光蛛精英版,如果預算在幾百,那么黑寡婦系列依舊可選。
當然也有其它的選擇:
破曉的印象:¥319,有著親民的價格,是銷量巨大的一款機械鍵盤,
是雷蛇最良心的入門款機械鍵盤(也賣了好多年,銷量很高,當年我過無背光的,¥249入手)。
▼ 87鍵用來打游戲優勢很明顯,不會影響鼠標操作。如果要我概括黑寡婦X競技版:刪繁就簡,精銳利器。
▼ 如果對雷蛇信仰夠足,可以考慮黑寡婦蜘蛛V3無線版,我是沒用過,用過的朋友記得分享一下使用體驗。
雷蛇是外設領域目前全家桶做得最全面的,雙十一促銷也給力,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其它款式。
“科技以換殼為本”賽睿深諳此道,各種合作款就沒斷過,尤其把QCY系列鼠標墊和RIVAL系列玩出了花。
▼ 但要說賽睿真有影響力的產品,好像真不如以前了。
別覺得我是黑賽睿,咱是真用戶。
▼ 2020年了,有幾個能說大實話的,我能點評是因為我基于事實。
其實,這事兒很大一部分怪不到賽睿頭上。
人類的手,既沒有進化成機械臂,也沒有退化成幻肢。就像100多年來,所以汽車的方向盤一直都是圓的。
事實上幾個鼠標大廠早就得出了自己的,幾款“接近完美設計”的模具。
▼ 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外設大廠做的都是“老產品的無線化”和“外設輕量化”兩個方向。
只不過RIVAL650做得不那么成功罷了。
對稱鼠標,難道Sensei不好用嗎?不好用就就把尺寸改小,不香?
非對稱鼠標,難道RIVAL不舒服嗎?不舒服那就把尺寸改小,再給你加個各種聯名,不伺候得你服服帖帖的?
但賽睿是典型的:中端產品真香,旗艦產品貧瘠。
在我看來,賽睿鼠標的精華就三款:RIVAL 310,Sensei310,再加半個Rival500。
至于旗艦的RIVAL650,我的評價比較一般。
破曉點評:我認為,賽睿的Rival 310 是目前最舒服的有線非對稱鼠標之一。
嚴格來說這是第四代Rival系列了,一切都很合適。
這款屬于喜歡就買的類型,在非對稱有線鼠標中絕對排的上號。
破曉點評:我認為,盡管目前市面上優秀的對稱鼠標很多,但賽睿的Rival 310 是綜合體驗最舒服的款式之一(有線鼠標)
▼ 我個人,非常喜歡鏡面版本的Sensei310,如果你手汗不多,那么我強烈推薦。
破曉的印象:雙十一¥699,傳統御三家中,完成度最低的旗艦無線鼠標。
我甚至可以說RIVAL 650拉低了我對賽睿的整體印象。
▼ 沒什么優勢的重量,耐用性值得商榷的側裙,超級遠的側鍵。
如果你是賽睿粉絲,可以考慮入手,但我個人評價一般就是了。
破曉的印象:從曾經的新貴款式到如今的經典款
曾經,我也參與了寒冰系列耳機的命名活動,當時提名叫“極光”,最后命名為寒冰,一開始我覺得很土,后來感覺還真有味道。
至于寒冰系列的耳機做得很成功那都是后話了。
雖然旗艦款貴到我都覺得不可思議,但中端款式的定價基本符合其定位。
▼ 寒冰系列剛出來時,風頭一時無兩,現在回過頭看,竟然也成了經典款。
只能嘆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至于選購,我不建議買特別高端的款式,寒冰5就不錯,如果喜歡無線,就買寒冰PRO 。
如果信仰到位要喜歡RGB,寒冰7等著你。
以上四個品牌是我體驗比較多的,但市面上的品牌其實遠不止這四家。
譬如海盜船、CHERRY、Filco、ROG、阿米洛等,雖然都有體驗過,但也無法成體系地去評價,所以部分會加到文末的散件里。
▼ 今年的一個好像是,ROG的前旗艦:ClayMore機械鍵盤會出新款。
再說這款RX游俠,華碩一直想做自己的軸體,因此在游俠系列上開發出了RX版,來搭載自研的光學軸體。
光軸別的不說,使用壽命肯定是比使用金屬簧片的傳統軸體要強的。
▼ 游俠RX的實際手感,是回彈更快、韌性更強的紅軸,另外在大鍵位的調校上也很出色,直上直下順滑利落。
K100是海盜船K系列的最新款,也是K系列面世以來的最強旗艦(不過依舊是有線)
因此這款鍵盤可能是目前京東在售的,價格最高的量產有線鍵盤之一。有CHEERY軸和OPX光軸版本(1ms觸發),我個人更加傾向于OPX光軸版本(因為CHERRY用過的人比較多,新鮮感不如以往)。
在玩法上,海盜船對K100的交互性做出了自己的理解,一個旋鈕功能涵蓋了縮放、多媒體、瀏覽等多種功能。
比較遺憾的是K100不是無線鍵盤,但以K100的燈效和玩法,就算做成無線版本,盲猜續航也支撐不了太久。
現在輕量化的無線鼠標,除了雷蛇的毒蝰終極版和羅技GPW外,又多了新的選擇。
那就是ROG月刃 無線版:
▼ 非鏤空設計,79g的凈重。
模具根據大G縮小、改良而來,中段收腰明顯,屬于中小型鼠標,帶人體工學設計但更適合抓握(如果手比較小的話,趴握也是可以的)
在我看來這款鼠標的實體體驗并不輸給GPW和毒蝰終極版,不過相比后者,不帶充電底座,在逼格上略輸一籌。
現在的外設是真的便宜。
2013年左右一款雷蛇黑寡婦終極版要賣¥899,現在同類型的鍵盤可能只需要¥399~599之間,而這七年間收入翻了何止一倍。
現在是不敢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但現在肯定是有史以來游戲外設最便宜的時代。
電競顯示器、高端的 RTX 顯卡、更快的 Nvme 固態,再到好用的鍵鼠及其周邊,游戲玩家總是希望能通過更好的硬件產品帶來更出彩的游戲體驗。但是,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市面有那么多的外設產品,不同的品牌、不同系列的產品,到底哪些才是最好的?或者說哪些才是最好用的呢?因此,這次就來介紹在挑選電競外設產品需要注意的細節,分享一下筆者在挑選這些產品的經驗,寄此希望對各位玩家朋友們有所幫助。并且我為大家精心挑選了一些我認為不錯的外設產品,其中包含 ROG 玩家國度、金士頓 HyperX、雷蛇、美商海盜船、羅技等知名品牌,希望在這些琳瑯滿目的外設產品,大家都能購買到最適合自己的外設!
游戲的狀況總是瞬息萬變著,除了自身技術以外,提升電腦周邊配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熱衷電競游戲的玩家來說,都希望有套趁手的游戲裝備,能在游戲時玩出大神般操作。在眾多周邊產品中,游戲鍵盤可謂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在進行長時間的游戲之后,您一定會欣賞專業游戲所帶來的非一般游戲體驗。不同于平時工作、文字處理追求的舒適手感,電競鍵盤在激戰中,還需確實反映玩家的操作。另外,游戲鍵盤的問世是為了讓玩家們在游戲過程中更加享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鍵盤都能保證擁有更好的游戲體驗。目前市售的電競鍵盤品類繁雜、有也許多種類,除了青軸、紅軸等不同手感的機械鍵盤以外,在有線無線、價格、附加功能等規格上也不盡相同,實在讓玩家們難以抉擇。
不同的品牌、及該系列下的鍵盤都有著不同的特點,但是它們還是有個相似點,唯一相同的是它們都可以給您提供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一般而言,游戲鍵盤是由一個個機械按鍵組成,它使用物理軸體來感受按壓,不同的軸體、附加功能等等,都可能會牽涉到玩家們在游戲時的精準度及便利性,加上每個人對按鍵的手感都有不同喜好,在挑選時也需要先確認自身需求,這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電競鍵盤。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在選購鍵盤時需要留意的重點!
1、軸體的選擇
目前電競鍵盤大部分采用機械軸體,它的核心就是鍵軸了,并且種類繁多,豐富的鍵軸為用戶提供不同的按鍵手感,可承受千萬次以上的敲擊,而且根據青、紅、茶、銀等不同顏色區分,按鍵的規格也有微妙差異,玩家們依照平時習慣及需求篩選出適合的軸體鍵盤。
紅軸
紅軸沒有段落感而使打字無須太大力道,適合需長時間使用欲減少疲勞的使用者。和黑軸的手感有些類似,同樣是直上直下的線性軸體,但是整體的壓力曲線相對較為平滑。此軸體在敲擊時相對安靜,酣戰時不用擔心會影響周邊。不過也因為按壓時較沒有回饋感,對于注重鍵盤手感的玩家來說可能會稍感不踏實。
黑軸
黑軸是一種力量型軸體,直上直下沒有段落感,手感就跟按在彈簧上一樣的,而且彈簧彈性十足 回彈迅速,反應非常靈敏。如果你是那種每個按鍵都要按到底的游戲玩家,黑軸可能讓你累到崩潰,所以不建議新手嘗試黑軸。
青軸
青軸或許是電競鍵盤中使用最普遍的機械軸,它強烈的段落感及聲響,無論是打字還是游戲,都能帶來出彩的力道回饋,所有受到許多玩家們的喜愛。如果喜歡按壓鍵盤時會有清脆聲響及極強回彈手感,青軸便是值得一試的選擇。但是由于在使用時會有非常大的聲響,比較不適合在安靜的場合使用,如果是家中電腦或放置于公共區域,或許避免選用為佳。
茶軸
茶軸的整體手感介乎于紅軸跟青軸之間,敲擊時有段落感,雖然沒有青軸清脆的回饋感,但也不像紅軸般軟綿,輕快、明確的手感對于文字輸入量大的工作者而言恰到好處。入門時可將茶軸作為基準,偏好輕手感便嘗試紅軸,若覺得強烈按鍵感比較符合需求則可選擇青軸,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軸體類型。
銀軸
銀軸由于鍵程極短、容易觸發,按壓力道適中而不會有太過吵雜的聲響,除了能夠滿足需高速打字的使用者以外,也相當適合用于電競。不過要留意在快速輸入時可能會有誤觸狀況,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VIOLA 軸
VIOLA 只有一種線性軸體,其觸發壓力為 45cN,觸發行程為 2mm,總鍵程為 4mm,這些數據與紅軸一致,在按鍵手感上應該會比較像紅軸。新的軸體通體使用塑料材質,這點幫助減低了生產成本,底座部分采用 POM 塑料,并且在制造精度上做到了小于 0.01 毫米的誤差,有助于保證手感的一致、穩定。
各類型軸體點評:
l 紅軸:柔軟、輕盈,游戲和打字都合適
l 黑軸:力量型,不太建議新手嘗試
l 青軸:節奏型,強烈段落感,但吵、長時間錄入高速文字會累
l 茶軸:均衡型,游戲、打字都合適,適合入門
l 銀軸:速度型、類似紅軸、觸發很快
l VIOLA 軸體:類似紅軸
當然還有些其他軸體,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2、104、87、或更小鍵數鍵盤的選擇
對于電競游戲而言,通常不會使用到全鍵盤右側的數字鍵盤,所以省略數字鍵盤的 87 鍵鍵盤更適合游戲,并且由于 87 鍵鍵盤尺寸更小,可以增加鼠標的移動面積,在玩射擊游戲或是動作游戲時,就不會常常卡到鍵盤,帶出門使用也相當輕巧便利。所以我個人還是推薦 87 鍵鍵盤的,或者更小鍵數鍵盤。
3、鍵盤連接方式的選擇
根據游戲的內容,選擇鍵盤的連接方式也非常重要。在 FPS 射擊游戲中,我個人非常推薦使用有線鍵盤,傳輸無延遲,同時按下重復按鍵的時候,也能確實將指令傳達到電腦上。另一方面,對于喜歡大屏玩游戲,如果是使用一般的有線鍵盤,容易因為跟屏幕距離太近導致游戲體驗不佳,這時候選擇無線鍵盤即能將距離拉遠,享受大屏帶來的震撼游戲效果。不過由于無線鍵盤在輸入時會有細微的延遲,不太適合拿來玩射擊或是動作類的游戲,但若是線上游戲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4、鍵盤按鍵防沖、N-Key 的選擇(及購買鍵盤后如何測試防沖、N-Key)
如果鍵盤同時搭載了防沖和 N-Key 功能,電商平臺銷售的電競鍵盤也有標注是否帶有此功能,玩家們可以參考選購。它可以確保在玩游戲時,能確實辨認每一個輸入的按鍵,讓角色都能跟上玩家們的腳步。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在購買鍵盤后,收到貨一般也只會打開游戲或程序,輸入一些內容看看按鍵有沒有問題,當然講究一點也可以使用測試工具來測試。這里我推薦兩個我個人經常使用的鍵盤測試工具和網站。
其一是 Keyboard Test Utility 軟件,它只需敲打一下虛擬鍵盤就會在所敲打的按鍵位置上高亮顏色,并顯示出該鍵盤的“虛擬按鍵碼”和“按鍵掃描碼”值,讓使用者隨時了解自己鍵盤的健康情況,及時發現鍵盤的損壞按鍵,另外 Keyboard Test Utility 軟件也適用于電腦鍵盤、筆記型電腦鍵盤按鍵測試之用。
另外一個是線上的網站,它可以很方便確認每個按鍵都能正常輸出信號,也可以知道是否支持有無防沖或是否支持 N-Key。
打開這個鍵盤測試網站后,我們就可以對新購買的鍵盤進行測試,在按下鍵盤上的按鍵時,這個線上的測試工具會對應按鍵會顯示藍色,放開按鍵后標示綠色代表正常輸出,網頁下方會出現最后按鍵的按鍵名稱及持續時間,如果想重新開始則可以選擇清除狀態。測試工具下方有一個“NKRO 測試”功能,可以用來測試鍵盤是否支持無按鍵沖突或是否支持 N-Key,簡單幾步測試就能快速測出結果。
5、帶宏按鍵的鍵盤
目前的游戲操作方式和邏輯越來越復雜,有些游戲也需要頻繁輸入某一些按鍵來使用技能,所以我推薦選擇鍵盤時,要選擇帶有宏按鍵的鍵盤,可以簡化游戲操作。一些大廠的鍵盤,還會配有專屬的驅動來設置這些組合按鍵,玩家們就能不費吹灰之力達成原本可能非常困難的操作。
6、是否需要帶 RGB 或背光的鍵盤
目前許多的電競鍵盤都帶有 RGB 或背光,除了燈效非常耀眼以外,在晚上或天色較昏暗時,也能通過燈光來確認鍵盤文字,我個人非常推薦帶有燈效的鍵盤,當然如果你不喜歡 RGB,也可以手動關閉它,或者選擇屏幕掛燈來提升夜晚的游戲體驗。
7、是否需要帶手托的鍵盤
手托的出現是為了長時間工作或游戲時使其擁有更好的舒適性。它有一體式手托、可拆卸手托兩種,而根據鍵盤的尺寸,在材質上也各有不同。除了原廠或第三方的硅膠材質,我更喜歡實木材質的手托。在手托的選購方面,如果圖便宜的話,可以選購某寶上很低價的那種硬海綿或者 PU 手托,當然我個人是不太建議的,一分價格一分貨永遠是真理。從性價比或者優雅一點的角度考慮,建議選實木手托,市面上最常見的實木手托種類就是胡桃木手托。如果單從舒適度考慮,即便是普通的記憶海綿手托也要優于實木手托,這是材料本身特性所決定的。
推薦人氣榜的電競鍵盤
一、ROG 龍騎士 2
在 5 月的 ROG 新品發布會上,ROG 推出了經典分離式鍵盤的最新一代——龍騎士2無線雙模分離式鍵盤。龍騎士2延續了上一代經典的分離式設計,數字鍵區可拆卸,玩家們可以根據個人的使用喜好把它安裝于鍵盤的左右兩側,或是直接拆掉變身TKL尺寸。不同于第一代的有線設計,龍騎士2鍵盤為無線雙模連接,支持Type-C有線和2.4GHz無線連接,迅速響應無延遲。
二、美商海盜船 K100 RGB、K70 TKL、K63 WIRELESS
美商海盜船 K100 RGB 機械鍵盤采用懸浮式結構與拉絲金屬面板,同時配有一張可拆卸式(磁吸)腕托;鍵盤側面擁有 RGB 燈帶,配備 USB 擴展接口、PBT 雙色注塑透光鍵帽、8MB 板載儲存以及支持全鍵無沖。K100 RGB 機械鍵盤搭載使用 CHERRY MX RGB 銀軸和全新 OPX 光學軸體,后者擁有 45g 觸發壓力,超快的 1mm 觸發鍵程和 3.2mm 總鍵程,具備高達 1.5 億次的按鍵壽命,而且還有更順滑、零延遲的特性。
美商海盜船 K70 TKL 隸屬于海盜船的 K70 系列,鍵盤延續 K70 系列的優良傳統,依然搭載引以為傲的 RGB 背光以及 iCUE 驅動、繼續使用高品質的 CherryRGB 軸體、升級為 PBT 材質鍵帽、更是一步到位的配置了 8000Hz 回報率的 AXON 超處理技術,這些軟硬件配置的組合無疑將此鍵盤打造成一把小鋼炮。
K63 WIRELESS 整體造型設計硬朗,延續“復仇者”系列風格,采用緊湊 87 鍵位布局,增加了防滑類膚掌托。依舊是標志性懸浮式軸體設計,頂部有多媒體、WIN 鎖鍵和背光快捷按鍵。搭載 CHERRY 櫻桃原廠機械鍵軸(紅軸),承諾 5000 萬次敲擊壽命,手感輕盈呈線性,全無沖保證速度感,適合長期戰斗的游戲玩家。配備藍色背光,可通過 CUE 驅動自定義背光模式,對每一個按鍵進行背光模式設定,當然也支持按鍵宏和可編程按鍵屬性等。
三、斐爾可圣手二代
永遠的神,斐爾可圣手二代。它做工細致,無論是鍵帽、字符,還是面板等細節可以說是無可挑剔;設計方面,前文已經說過 USB 插孔未做防范措施,略有不安全感;整個風格大抵上是低調、簡約、成熟、耐看,有點吳秀波給我的那種感覺。手感上,因為是櫻桃原廠茶軸,自然以打字為主,雖然游戲也能玩一下,但肯定不如青軸爽快;整個機身高度是偏矮的,且略有重量,個人感覺不是一見鐘情的手感,大概是青軸用慣了,反饋輕盈而迅速,偏軟的手感大幅度上降低了誤觸,上手速度還是很快,不過沒有背光,夜晚加班還得適應盲打。推薦的 104 鍵和 87 鍵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櫻桃 Cherry MX8.0
87 鍵的經典典范,櫻桃 Cherry MX8.0,它支持 RGB,支持 11 種背光模式,4 檔亮度調節,視覺上還是非常出色的。總體而言,Cherry 櫻桃 MX8.0 是一款旗艦級別的機械鍵盤,雖然價格不低,但品質非常高,值得關注。
五、阿米洛花旦娘
顏值鍵盤,阿米洛花旦娘。當然它不僅僅只是好看,在軸體的選擇上,除了有傳統軸體櫻桃軸外,花旦娘還多了個阿米洛自研發的靜電容 V2 軸可選。另外,該鍵盤還包括了常規的全鍵無沖、單薄的白光燈效、Mini USB 有線接口。
六、利奧博德 FC980M
利奧博德 FC980M 機械鍵盤使用 CherryMX 軸,緊湊型設計,共 98 鍵,PBT 鍵帽,USB 模式下全鍵無沖,階梯式鍵帽高度,PCB 板下有“吸音棉”,可降低敲擊時產生的震動雜音,有組合多媒體鍵功能,1000Hz 回報率,背部三向走線,可鍵線分離。該款為白綠配色,OEM 高度鍵帽,PBT 雙色注塑鍵帽,鍵帽表面磨砂細膩。
同是游戲玩家,大家手里的鼠標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有的游戲鼠標沉重而穩定,有的鼠標輕巧而順滑。這些其實都和該鼠標所針對的游戲有關。結合游戲內容,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的鼠標,如:RTS、FPS、MOBA 等類型的鼠標,但由于這幾種類型的鼠標價格區間分布的太廣了,再加上有許多比較專業的術語跟規格,還有區分有線及無線的類型,總是讓玩家們無所適從。這次我們就要來介紹選購電競鼠標的要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
1、根據游戲內容,選擇不同類型的鼠標
l RTS 類鼠標:它的操作量大,平時要圈人畫框,但是對瞄準一般不做過多要求,鼠標移動范圍也不大。所以對鼠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不要太重,輕巧即可。鼠標墊一般選取阻力小的粗面墊。
l FPS 類鼠標:這類鼠標對光學引擎有很大的要求。因為它要追求精準。平時游戲時一般都愛選擇低檔 DPI 以增強射擊的穩定性。因為穩定,所以這類鼠標自帶配重,它的重心基本都在前方。它們一般采用趴握式設計,以求加大手掌的覆蓋面積,便于鼠標墊操控。鼠標墊一般選取細膩表面的鼠標墊即可。
l MOBA 類鼠標:這類鼠標在使用中擁有左右鍵點擊次數多的特點,所以對微動開關的壽命很在意。為了便于技能的釋放,此類鼠標往往會有很多的功能側鍵可自定義編程。這類鼠標較 FPS 鼠標輕很多,和 RTS 鼠標相仿,或者更輕,它的重心基本是在后方。它們的腳墊采用的是狹長的特氟龍和特殊金屬材料,以保證鼠標的順滑性。當然現在有好多帶有可拆卸配重的鼠標,同時也能夠滿足 FPS 和 MOBA 游戲的需要。
2、DPI、IPS 以及回報率數值的選擇
以 FPS 游戲為例,這種類型的游戲是需要較高的精準度以及移動速度的,因此玩家們可以針對靈敏度、回報率與移動速度等參數來進行挑選。
DPI 或“每英寸移動的點數”基本上描述了鼠標移動的靈敏度,DPI 越高,鼠標每移動每 1 英寸光標移動距離越長。 雖然高 DPI 數通常是傳感器制作精良的標志,但事實上,大多數玩 FPS 游戲的職業玩家 DPI 設置在 800 到 1600 之間,這與大多數鼠標所能達到的 12000+相差甚遠。
鼠標回報率是鼠標與電腦之間的信號傳輸頻率。這個參數其實對日常使用影響并不大,影響最大的應該還是在游戲中。其實 DPI 和回報率二者并無關聯,但二者之間的搭配會體現每個人使用鼠標的習慣。并且,高回報率的鼠標操作起來會相當順手,但也有可能會連手部細微的移動習慣都忠實反應,導致出現游標不正常抖動的狀況。
IPS 是意指 1 秒鐘內鼠標能夠感測到的最大移動距離,數值越高,在操作的精準度跟速度上會更加快速;反之,就算擁有極高靈敏度,若 IPS 較低的話,移動起來會有相對遲鈍的感覺。對需要高度反應及移動速度的射擊游戲來說,IPS 是非常重要的規格參數。較便宜的鼠標可能不會標注 IPS 數值,但高性能的電競鼠標最高可達 IPS 400 以上,建議在預算許可之下挑選較高 IPS 的商品,才能擁有相對順暢的游戲體驗。
3、有線、無線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為了能夠盡量避免傳輸延遲,我個人還是推薦挑選有線電競鼠標的,除了不需要擔心延遲、電池忽然沒電等狀況以外,也有許多種類可自由選擇。
不過隨著近年來無線技術的發展,市面上也出現了許多幾乎沒有操作延遲的鼠標,而且不論是采用鋰電池或干電池,都能享有很長的待機時間,但無線鼠標也可能會被其他無線設備所干擾信號,這里也需要注意。
4、可內置配置的鼠標選擇
有些電競鼠標會在內部加上芯片,可使用相關配套的驅動軟件,保存靈敏度、燈光、性能等設置到鼠標里面。即使因為個人需求而需要更換電腦,也不用再重新調整相關數值,能夠立即回到最佳的狀態。
5、鼠標重量對游戲的影響
鼠標的重量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它會影響到游戲操作的舒適度與順暢度。輕量款的鼠標在游戲操作時,不需花費太多力氣,不但能快速移動,也不會出現造成肩膀與手腕的負擔。反之,偏重的鼠標則因為需要較大力道才能移動,因此可精確停在想要的位置上,在瞄準的時候非常便利,兩種類型的鼠標各有利弊!
除此之外,有些品牌的電競鼠標還內置配重,玩家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添加或減少重量,自己用的最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6、微動的選擇
鼠標微動是鼠標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眾多鼠標微動中我們常見的有 ormon(歐姆龍)、松下、zip、ttc、kailh(凱華)、huano(華諾)。其中 ormon 微動的出現率最高,ormon 的微動中又分國產白點、國產灰點、日產白點、日產灰點以及日產紅點等等。
另外關于微動手感,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用戶在看到有些人評價一款鼠標的微動偏軟或者偏硬之后便會猶豫到底要不要買,但是每個人對鼠標的需求均不相同,使用習慣也不同,就和“小馬過河”相似,只有自己用過了才知道。
推薦人氣榜的電競鼠標
一、羅技 GPW、G502 LIGHTSPEED
公認是對稱鼠標的經典代表之作,是 FPS 游戲設備的優選,羅技 G Pro Wireless 則是 G Pro 系列的最新款。擁有基于 2.4GHz 的 Lightspeed 低延無線傳輸技術、Hero 光學傳感器、PowerPlay 無線充電和 Lightsync RGB 燈效同步技術,最高支持 16000DPI(100DPI 逐級可調),400IPS 追蹤速度,同時功耗驟降,帶來 60 小時的續航時間(關閉 RGB)。左右按鍵為獨立設計,內置 5000 萬次點擊耐久度的歐姆龍微動。支持板載內存,存儲玩家的自定義配置文件和宏定義,方便攜帶至其它場地使用。
GPW 擁有市面上頗具競爭力的功能配置,在沒有采用常規洞洞鼠方案的前提下,保持僅 80 克的重量,顏值不輸,非常強大。更輕的重量能讓有大面積拖動需求的玩家用起來如意自在。
G502 是羅技史上最賣座的游戲鼠標,而羅技 G502 LIGHTSPEED 在外觀上沿襲了經典的 G502 造型,搭載 Hero 25K 光學傳感器,最高 DPI 可達 25000(400IPS 加速度)。內置鋰電池,提供 800 次充電循環,開啟 RGB 燈續航 48 小時,關閉 RGB 燈可續航 60 小時。
新款無線 G502 支持 LightSpeed 2.4GHz 以及藍牙連接,前者作為羅技成熟的無線解決方案,提供低于 1ms 的延遲,幾乎與有線連接相媲美。除此之外,G502 無線鼠標還支持無線充電,玩家可選購 PowerPlay 無線充電鼠標墊來配合使用。
二、美商海盜船 Sabre RGB Pro、NIGHTSWORD、Dark Core RGB Pro SE、Katar Pro Wireless
作為海盜船 2021 年推出的電競鼠標,Sabre RGB Pro 的表現我覺得相對 449 的價格,8000Hz 回報率的 K70 TKL RGB+8000Hz 回報率的 Sabre,非常香了!
海盜船 NIGHTSWORD 鼠標整體流線造型,曲度較大,容易貼合手型,為玩家提供更飽和的握持,PMW3391 傳感器,最高 18000DPI,支持單位 1 步進,底部提供六個位置可安裝配重塊調節重量,四區 RGB 燈光,歐姆龍微動,在鼠標左鍵旁邊提供了兩個額外側鍵,更容易被玩家觸發,側邊除了同樣兩個側鍵外還提供一個狙擊按鍵,按下后可暫時降低 DPI,調整射擊游戲中的瞄準靈敏度,鋁制前部支架,3 套板載存儲配置,編織線材,尺寸為 129.0 x 86.0 x 43.8mm,約重 119g。
海盜船 Dark Core RGB Pro SE 是一款出色的無線游戲鼠標,擁有各種實用的功能。而當考慮到大多數高端游戲鼠標的價格超過 1000 元時,以 699 元的價格獲得所有的這些功能是一個比較劃算的選擇。
海盜船 Katar Pro Wireless 無線游戲鼠標的定位屬于入門級,結合海盜船自身品牌的定位,以及這款鼠標的實際表現,兩百多元的售價是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這款鼠標使用了 CORSAIR SLIPSTREAM 無線技術,帶來的穩定與低延遲體驗是無可比擬的。在 2.4GHz 無線連接時,延遲不超過 1ms,在響應速度方面即使是對比有線鼠標也不遑多讓,感覺不出差異。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是沒有碰到過延遲和卡頓現象的,同時得益于無線的設置,沒有了線材的束縛,使用起來更加舒適。
三、ROG 戰刃 3
戰刃 3 是 ROG 戰刃系列的升級款,采用非對稱你設計,外觀設計飽滿。鼠標具有兩個側鍵、一個滾輪以及 DPI 切換按鈕,側面的防滑紋路隱隱可以透光,同時滾輪為半透明設計。搭載原生 19000 DPI 的光學傳感器,經過 ROG 調教后可達 26000 DPI,支持 4 擋切換。另外它還支持通過滾輪和按鍵調節 DPI,精度為 100,便于外出使用其它設備時快速切換到合適的配置。在調節時,滾輪的 RGB 燈光會隨之變化。
ROG 斯巴達 X 游戲鼠標支持有線/無線 2.4GHz 雙模連接,采用 PAW3370 傳感器,最高 19000DPI,ROG 機械微動,點擊壽命約 7000 萬次。配備磁吸式充電底座,支持快充,充電 15 分鐘即可食用長達 12 小時(關閉 RGB 燈效)。采用 2.4Ghz 連接時,關閉燈效最大續航可達 67 小時。共計 12 個可編程按鍵,其中 6 個為側邊按鍵。支持神光同步,配 2m 長線材。
四、雷蛇 毒蝰
雷蛇毒蝰在不算小的體型上做到了接近極致的輕量化,搭配柔軟的線纜和不錯的硬件支持在使用上的體驗確實相當不錯。好了,上述描述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你能習慣按鍵的軟軟的感覺以及毒蝰目前品控做的并不是太好~但如果拋棄要顧慮的點,那么它在這個價位依舊還是值得購買并且嘗試的一款電競鼠標。另外那伽梵蛇 X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 MMOB 玩家而言。
五、賽睿 Sensei Ten 10
賽睿 Sensei Ten 10 之所以如此命名,是為了慶祝 SteelSeries 公司的 Sensei 鼠標家族成立 10 周年。售價為 499 元的 Sensei Ten 有舒適的形狀(這是雙手鼠標,左右手都能用)、漂亮的外觀,搭載 SteelSeries 專有傳感器。499 元的 Sensei Ten 與雷蛇(Razer Viper)是我測試過的出彩有線電子競技鼠標之一。如果你購買了了 Sensei Ten,你絕對不會失望。
六、德國 冰豹 魔幻豹 kone
德國知名電競外圍廠商冰豹 ROCCAT 推出的游戲鼠標,魔幻豹 kone。新版鼠標改進了拇指區域,控制性能更勝一籌。16000DPI、250IPS、支持 5 條燈帶,支持 AIMO 照明系統。采用泰坦滾輪系統,歐姆龍微動按鍵。整體來說是一款不錯的游戲鼠標。
電競耳機選購要點:
作為游戲玩家,肯定離不開電競耳機。根據不同玩家的使用用途及自身需求,可供挑選的游戲耳機還是非常之多的。而且近年來電競風氣興起,知名外設廠商如雷蛇、HYPERX、華碩 ROG、美商海盜船等都推出各種不同價位跟功能的電競耳機,那么如何挑選到最合適的耳機呢?以下就針對各種類型的游戲耳機與使用場景來舉例說明,希望可以供大家參考!
1、5.1、7.1 聲道的選擇
對 FPS 游戲而言,如在玩守望先鋒、彩虹六號、CSGO、吃雞等游戲時,對于聲音和方位辨別要求很高,比如腳步聲、槍聲、人聲等,這時候游戲耳機的作用就會凸顯出來。一般來說,市售的游戲耳機都支持 5.1 聲道或是 7.1 聲道,它能夠將聲音的遠近及方向完整地呈現出來。跟只有立體聲的耳機相比,帶多聲道的耳機不僅游戲體驗不錯,成績也能因此大幅度提高。
當然,5.1 聲道與 7.1 聲道也有不同的。比如,5.1 聲道比較無法判明來自右前與右后的聲音,整體聽起來也較平面沒有環繞感,但 7.1 聲道就沒有這種缺點,由于多了兩個聲道讓側面聲音聽起來比較有立體感,可以很準確分辨來自各個方向的聲音。兩種多聲道的耳機各有利弊,且游戲本身也需要支持多聲道才會有效果。建議有需求的玩家可以先確定需求再挑選合適的耳機為宜。
2、有線、無線的選擇
目前游戲耳機在連接上主要有三種類型,包括“USB 有線連接”、“USB 無線連接”、“3.5mm 連接”,每種連接方式都有優缺。
l USB 有線連接:多聲道、通用性高、無延遲、但某些設備可能不支持多聲道
l USB 無線連接:不受線材舒服、或有延遲、但某些耳機可能在無線上無法使用多聲道
l 3.5mm 連接:需要外接聲卡以便實現多聲道
3、耳機線控及麥克風降噪的選擇
游戲耳機的線控和麥克風降噪功能是非常實用的工具,前者可以實現快速調整耳機的音量大小;后者可以在游戲實況中與隊友保持清晰通話,這兩項功能我認為非常有必要,你可以把它列為參考的要點之一。
4、耳機舒適度、重量對游戲的影響
在耳機的舒適度和重量方面,也是因人而異的,大小合適的耳機可以包覆住耳朵的適當大小,如果太大,在轉動頸部時耳機容易隨著移動,太小則會壓迫到耳朵導致疼痛。另外,如果長時間使用或玩射擊游戲的話,由于常常需要轉動頸部,為兼顧靈活性并減輕頭部負擔,建議選擇重量在 300g 左右的耳機較不容易疲勞。至于耳罩的部分,目前市售的耳機是以海綿或蛋白皮革為主,雖然會讓隔音變好,但相對來說會悶熱一些,若是想要稍微透氣一點,可以考慮購買針織制品制作的耳機罩。
推薦人氣榜的電競耳機
一、賽睿 Arctis 寒冰 5
賽睿 Arctis 寒冰 5(2019 版),它是賽睿寒冰系列耳機中的中端進階款。在舒適度方面做出了改進,耳罩更厚,增強了包裹感。聽感方面賽睿為其定制了 S1 發音單元,DTS 環繞聲 v2.0,ChatMix 雙音頻功能,更適合競技類游戲,并且兼容多平臺。10 多萬的銷量足以見得其受歡迎程度。
賽睿寒冰 Pro+GameDAC 耳機除了有 HI-RES 音頻認證外,還有 DTS 環繞聲,動態壓縮等功能,并且采用了 40MM 釹磁鐵的發聲單元以及更好的調教,結合更新頻率很高的驅動。保證了它長久使用都不過時,長期保持一流的耳機水準。當然這款游戲耳機并非面向普通玩家,而是滿足苛求音質、力求還原游戲聲音的電競利器。
二、美商海盜船 VOID USB 版、VOID 無線版、VIRTUOSO 鑒賞家
美商海盜船 VOID 天行者是一款高性能無線游戲耳機,目前它有 USB 版和無線版兩種。天行者采用 7.1 虛擬多聲道環繞音,內置 50mm 高精度定制喇叭驅動單元,超寬頻響范圍,游戲臨場感體驗和聽聲辨位效果出色。配備全指向降噪麥克風,游戲通話清晰流暢,耳機佩戴舒適,這個系列非常值得入手的。
美商海盜船 VIRTUOSO 鑒賞家,它采用高精密喇叭驅動,頻響范圍寬廣,音質采樣率高,能夠逼真還原游戲聲場體驗,提升定位能力。搭載 SLIOSTREAM 無線連接技術,聲音零延遲傳輸,性能更穩定,同時支持 ICUE 軟件,多平臺多設備兼容。內置播音級麥克風,語音清晰透亮,耳機材質柔軟,佩戴舒適透氣。
另外,鑒賞家 SE 的金屬耳罩做工非常精致,透光的 LOGO 是通過微孔工藝做出來的,加上同心圓的紋路,非常有質感,整個耳機有點工藝品的味道,如果你想買一個不僅僅是耳機的耳機,還是一個很有質感的裝飾,這個耳機非常值得入手的。
三、雷蛇 旋風黑鯊 V2
雷蛇旋風黑鯊 V2 是雷蛇新推出的經典款游戲耳機,可分別對高、中、低音三頻進行獨立調校宛如把三個驅動單元合為一體,可以提供更明亮的音質、更豐富的高音和更強勁的低音;還配備了鍍鈦振膜,人聲將變得更為清晰,聽聲辨位效果精準。搭配雷蛇靈晰降噪麥克風,游戲開黑清晰無雜音。同時配備 USB 聲卡,支持跨平臺設備兼容,內置海綿耳罩,佩戴舒適透氣。
四、外星人 AW510H
說起外星人品牌,它一直就是高端、高品質的象征,外星人 AW510H 游戲耳機也不例外,Discord+TIA-920 雙認證,Hi-Res 音頻認證,音腔降噪設計,無壓記憶回彈耳罩,跨平臺兼容。買它就是為了信仰。
五、ROG 棱鏡
看到大眼睛這個標志了嗎?沒錯它就是來自 ROG 玩家國度的棱鏡耳機。買它就是為了信仰,高品質耳機的象征。棱鏡耳機自主研發 Hyper-Grounding 布線技術,利用多層 pcb 與接地端布局,有效抗電磁干擾,實現更高音質,設備采用 Type-c 接口,同時可使用包裝內的轉接線 USB 2.0 接口,隨時隨地適用于多種設備。
六、金士頓 夜鷹 S
如果你對游戲耳機的音質有著特殊的追求,那金士頓夜鷹加強版一定是你的菜。夜鷹加強版搭載了 100mm Audeze 平面驅動單元,Audeze 那可是 HiFi 界做平面振膜耳機的大佬,而平面振膜則擁有更寬廣的頻響范圍,這就相當于把萬元級別的音質下放到千元的游戲耳機之上,此處應有“這就叫做專業.GIF”。夜鷹加強版還有一項放在現在依舊很黑的黑科技,那就是空間音頻技術,環境聲音會實時追蹤你的頭部運動,讓你在游戲中身臨其境,此處應有“這就叫做專業.GIF”。朋友你預算充足嗎?建議沖!
擁有絕佳的游戲體驗,游戲外設裝備顯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速度類型的游戲,比如《微軟飛行模擬》,顯然要配一套飛行搖桿才能玩的爽歪歪。
如何搭建這套游戲環境呢?筆者這里有一些推薦,首先由世界一流的航空工程師與飛行員幫助打造的VelocityOne Flight,這套外設裝置可以適配Xbox Series X/S主機和Windows PC平臺,這款頗為專業的外設裝備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包容性的飛行控制系統。價格方面為349.95美元,將在今年秋季上市。
接下來則是Alpha Flight Controls XPC,其具有完整的 180° 磁軛旋轉和升級款霍爾效應傳感器,能夠提供平滑的操控精度,在體驗《微軟飛行模擬》過程中可以非常的輕松愉悅,不過這款設備可能要在2022年上半年才能與廣大玩家見面,具體價格暫時還不詳。
最后一款則是來自配備了14個操作按鈕的T. Flight HOTAS,其支持真實的五軸操控,此外,套件中包括了一款TFRP踏板,售價只需199.99美元。
不過相比于馬上就將上市的《微軟飛行模擬》這款游戲來說,這些外設裝備則要稍晚一些,對于廣大玩家來說,還是要有些耐心。
(773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