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證券發布研報稱,隨著3月接近尾聲,逐步關注一季報高增長方向。考慮今年宏觀環境較為復雜,部分行業下游對IT支出或持相對謹慎態度,當前時點,建議關注出海與算力兩大板塊。建議關注:1)出海:卡萊特(301391.SZ)、道通科技(688208.SH)(與汽車組聯合覆蓋)等;2)算力:新致軟件(688590.SH)、神州數碼(000034.SZ)等;3)自下而上,關注南網科技(688248.SH)(與電新組聯合覆蓋)、中望軟件(688083.SH)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AI電報
湃新聞記者 范佳來
“外國人看中國網文,就像中國人看漫威、迪士尼。”英國作家JKSMango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中國網文的寫作模式和體系非常成熟,外國作家也會加以模仿。”
11月16日,“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來自英國、意大利、波蘭、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賓等五湖四海的網文作家出現在黃浦江畔。根據閱文集團發布的《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如今已有超過10萬外國作家開始網絡文學創作,原創作品超過16萬部,既有書寫奮斗、熱血、努力等主題,也有浪漫愛情與科幻元素,中國網文的全球粉絲已超過7000萬人。
圖片來源:閱文集團
這些作品中,既有常見的“宇宙”和“升級”元素,亦有西方式的科幻背景。同時,“網文翻譯”作為一份新興職業,逐漸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外國讀者為何喜歡中國網文?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其中幾位作家和譯者。
展現多元題材和自由創作,中國網文走紅海外
“《斗羅大陸》是我看的第一本網絡小說。”作家JKSMango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憶,唐三通過修煉成為魂師并最終振興唐門的故事,啟發他寫下《我的吸血鬼系統》一書,如今,這本書在起點國際上收獲1200萬的點擊量,有近11萬讀者收藏,獲得國際讀者推薦票總榜排名第一。
JKSMango已經在中國做了快3年音樂教師,在此之前,他曾在英國嘗試畫漫畫,但是均以失敗告終。疫情的爆發,使得他不得不呆在家里,由此開始寫作之路。“在英國,網絡寫作很難擁有一個固定的平臺。”JKSMango說,發表小說的方法很傳統,需要給出版社寄提綱,寫完整本書才有出版面世的可能。但是在起點國際上更新,每天都能收獲到讀者的評論,這也讓他有了創作動力。現在,他每天維持兩本書的更新,連載5章小說,除了吃飯和睡覺,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創作小說。
談到中國網文,24歲的巴基斯坦作家XiaoMeeHee如數家珍。她讀的第一本小說是蝴蝶藍的《全職高手》,新鮮的游戲設定深深吸引了她;之后又喜歡上葉非夜的《國民老公帶回家》、囧囧有妖的《許你萬丈光芒好》,正是囧囧有妖的小說,啟發她開始網文創作。在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上,她獲得“最有潛力海外原創作家”獎項。
“在巴基斯坦,沒有奇幻文學,人們也不會看漫威式的超級英雄電影。”XiaoMeeHee說,她的朋友都喜歡看現實主義題材的愛情小說,這也是葉非夜在巴基斯坦受到普遍歡迎的原因。除了小說之外,她還酷愛電視劇和綜藝,閑暇時分,她會在YouTube(油管)上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陳情令》《慶余年》。說到最喜歡的中國演員,“楊洋、黃子韜”從Almas口中脫口而出,熟悉程度不亞于一個中國粉絲。
JKSManga和XiaoMeeHee都是起點國際旗下簽約作家,也是10萬海外創作者的縮影。根據《白皮書》數據顯示,在起點國際的區域分布上,東南亞和北美作者最多;性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齡大多集中在25歲以下,他們的寫作,將引領海外年輕人的審美和消費。
新加坡工程師溫宏文擁有物理學碩士的學位,但他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CKTalon”。他從2015年開始網文翻譯,迄今翻譯作品超過一千萬字。在他看來,快節奏的“爽文”是外國讀者的最愛,不少外國作家一直在模仿中國網文的“套路”寫作,這也使得外國作家的成長速度極快。而在馬來西亞譯者JoeKitYong(以下簡稱Joe)看來,中國的女頻小說在國外特別風靡。“看膩了國外言情小說的爽快與直接,中國言情的溫婉細膩格外吸引人。”
Joe坦言,起初“霸道總裁”小說很受歡迎,隨著時間推移,讀者也慢慢開始喜歡“大女主”小說。“中國網文已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創意和寫作都相當成熟,外國的網文還在起步期,他們的審美和創意,相比國內仍落后幾個臺階。”
IP協同出海:把更多好故事帶向海外
在閱文集團海外業務負責人陳姍姍回憶里,網文出海的業務起始于2016年底,當時工作人員在網上看到自發將網文翻譯到海外的翻譯組,感受到海外市場的強大潛力。但是,當時翻譯組沒有盈利,完全憑借個人喜好,所有的翻譯來源也是盜版文本,更新的質量和穩定性都不能保證。考慮到讀者的需求,2017年,起點國際(Webnovel)業務正式上線。
為了確保翻譯質量,網站在成立之初,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全世界范圍內招募翻譯,一年后才開始正式起步商業化。“起初,團隊一直在投入資金扶持翻譯,但是產出數量不夠多,市場供給遠不能滿足需求。直到海外原創功能開啟,大量外國作家涌入網站,這也讓我們意識到,海外市場能夠自發生長、不斷壯大,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根據《白皮書》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網文市場的海外規模已達到4.6億元,海外用戶超過7000萬人。《扶搖》在Youtube、東南亞電視劇網站上走紅;Netflix上《天盛長歌》進入全球千家萬戶;《將夜》獲得第四屆中加國際電影節“最佳電視劇獎”......在《天道圖書館》的評論區,網友“Hevveh”留言稱,這是“他看過的最好故事,書中包含許多獨特有趣的情節,很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令人神往。”
不僅是改編成品,原著小說的改編前景亦被看好。囧囧有妖的《許你萬丈光芒好》的改編版權和電子版權就向越南進行了授權。國內熱播劇集《慶余年》海外發行涵蓋全球五大洲多種新媒體平臺和電視臺。JKSMango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期待自己的小說也會被改編成影視劇,在英國的電視媒體播放。“有人告訴我,或許只需要等5年。”
“也許有一批受眾不愿意看書,但他可以看電視劇,也許不愿意看電視劇,但喜歡看動漫,總有一種方式可以滿足他,這等于整個IP的粉絲群被無限擴大。原本的核心粉絲,他們有了更多的精神寄托。本來他們可能只探討文字,但作品完本后,也許電視劇上映了,又可以探討電視劇內容。”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說。他舉例說,《慶余年》熱播之后在海外的反響特別好,甚至有些讀者在討論古代的枕頭是用什么材質做的。
網文翻譯成規模,“中西合璧”人才需求大
溫宏文回憶,自己從2015年開始翻譯網文,2016年成為起點國際的簽約譯者,見證“網文出海”的全過程,經他翻譯的《詭秘之主》已成為海外最受歡迎的中國網文,連載期間創造全球網絡文學訂閱記錄,總閱讀量達到2500萬次。不少外國讀者認為,《詭秘之主》是一部國際化的小說,既蘊含東方人文思想,又具有世界風情,因此能夠風靡全球,成為現象級作品,
在他看來,翻譯過程中最大的難點莫過于解釋那些有中國文化的詞匯,例如“金丹”“元神”“神仙”等,作為譯者,能理解它的意思,卻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去表達,這個時候,他不僅會借助資料,也會在網站上通過注釋、圖片等方式幫助讀者理解。通過長期的翻譯,他還積累了一個近700余字的專有詞匯庫,方便起點國際的翻譯們共享。
盡管出海的中國網文廣受外國讀者歡迎,但依然面臨翻譯不夠細致、損失原作韻味的問題。CKTalon認為,譯者的等級劃分其實和中國網文中的修仙體系很像。如今,大部分的網文譯者還處于筑基階段,即根據原文,一字一句地翻譯給讀者,而金丹階段的譯者會讓讀者在讀懂情節的同時,增加整體的可讀性與流暢度。尤其是在人物語氣的刻畫上,會通過大寫、粗體、斜體、標點符號等等各類的方法,讓讀者感受到人物此時此刻的情緒。
元嬰級別的譯者則會彌補原作者在邏輯上的漏洞,并將原作者未表達完整的意思敘說完整。但由于尺度的把握較難,此類高階譯者目前較少。“目前,整個海外網文的翻譯水平仍舊參差不齊。隨著中國網絡小說出海速度加快步伐,讀者也將不斷進化,跟多高階譯者將不斷涌現。”CKTalon 說。
在Joe眼中,一位優秀的網文翻譯需要“中西合璧”:既了解東方文化,也了解西方文化,還要了解中國的流行用語,并懂得將其轉換為英語,這樣的人才是目前急缺的。例如中文中的“撒狗糧”一詞,意譯為“ stop showing love”,而joe特意直譯成“ stop chowing dog food”并配上注釋,為更直白地展現作者的寓意。“中文水平比英語水平更重要,因為英語能力可以慢慢提升,但對文化的理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
成為網文翻譯,改變了Joe的生活,起初他在廣告公司做朝九晚五的工作,通過翻譯,他獲得更高的收入,內心也更有滿足感。如今他擁有一個50人的翻譯團隊,大部分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不需坐班,只需帶上電腦就能工作。“有個年輕人因為工作煩悶,先去巴黎住了一個月,又旅行去了中國臺灣,之后才回到馬來西亞,在此期間,他所有的工作都通過線上完成。”
Joe坦言,起初他對網絡文學并不了解,但成為翻譯之后,他愛上閱讀網文小說,其中他的最愛是老鷹吃小雞筆下的《全球高武》。“起初讀到這本書,我就特別興奮,沒想到武俠可以和現代故事結合起來,能夠做翻譯,我感到特別幸福、開心。”Joe說。他的夢想是把網絡小說翻譯成更多語言,推廣到更多國家。“我們現在大部分翻譯的是英語,希望能讓更多外國讀者喜歡中國的網文小說,讓中華文化傳播到千家萬戶。”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丁曉
者
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中心
中國軟件出海形勢研判:在摸索中發展,在波動中上升
現階段,出海成為中國軟件企業突破國內業務瓶頸、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究其成因主要有三:一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代表的“走出去”戰略為中國各類企業和產品開拓了出海道路;二是國內數字技術經歷了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階段,已形成若干知名品牌,并具備可廣泛普及的軟件落地實施經驗;三是疫情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企數字化呈現預算走低、競爭加劇的趨勢,軟件企業主動謀求新的業務突破。整體來看,中國軟件企業出海形勢正在向好發展。
一、中國軟件出海的形勢變化
一、“冷門”工業軟件的重要性
(一)出海路徑
中國軟件企業出海已發展出“搭船出海”“借船出海”“造船出海”三大路徑。“搭船出海”主要指軟件企業基于與央國企等大型企業在國內的密切合作關系,跟隨大型企業腳步,與其綁定出海,服務大型企業客戶的海外分支機構數字化需求,并配合其完成海外項目中關于軟件和數字化相關的需求。“借船出海”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軟件企業與成熟的海外分銷商合作,由分銷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另一種是通過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獲得其技術、業務、品牌、渠道等資源,快速扎根海外市場。“造船出海”主要指軟件企業自主研判海外市場發展機會,基于自身實際情況,主動開拓海外市場機會,從0到1,建立海外營銷、運營基地,自主拓展海外客戶和業務。
(二)出海目的地
中國軟件企業的出海重心正由歐美轉為東南東南亞與中東地區。北美、西歐、南美是中國企業的傳統出海目的地,也是此前一段時期軟件企業更傾向的出海目的地。此類目的地以發達國家為主,企業投資能力和民眾消費能力較強,適合消費、娛樂、電子商務等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出海,出海企業盈利相對更加可觀。東南亞等地區是新興的出海目的地。此類地區經濟增長空間大但產業基礎薄弱,數字技術普及度不高,市場和人口紅利有待進一步釋放。對于中國軟件企業來說,新興出海目的地雖帶來市場需求變化,但產品推廣更容易、市場可塑性更強,更利于軟件企業技術和產品的出海,也更具備藍海市場的潛質。
(三)出海規模
軟件企業對外投資呈現“先快后穩”特征。“一帶一路”倡議提振了中國軟件企業的出海信心,2013至2017年間,無論是國內選擇對外投資的軟件企業數量,還是在海外投資的企業數量(指國內軟件企業直接投資的海外企業和在海外設立企業數量總和),均呈現出高增幅的增長態勢。2017年起,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逆全球化”在部分地區興起,中國軟件企業的海外生存壓力陡增,紛紛采取保守的擴張策略,對外投資更加審慎,并將出海重點方向由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逐步轉為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內對外投資企業數和海外投資企業數量增速雙雙回落至低位并延續至今。需要注意的是,軟件行業對外投資者和海外投資企業數量占全行業門類的比重呈現逐年上漲的穩增態勢,可見中國軟件企業出海熱情高漲,行業出海景氣度正持續走高。
圖1 2012-2022年中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境內對外投資者數量及演變
圖2 2012-2022年中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數量及演變
中國軟件出海規模增長不及預期。2012年至今,中國軟件出口規模增速始終呈現波動特征,整體規模的增長動能不強。考慮軟件企業交付與回款的周期,項目在落地實施后往往在第二年才會開始顯現收益成效。對比軟件企業的對外投資情況與海外整體收入情況,可以發現兩者波動特征大致相似,但收入的增幅卻不及預期。這不僅要歸因于國際宏觀環境變化,也需考慮中國軟件企業海外市場重心調整帶來的影響。新興海外市場與歐美傳統海外市場需求側重點不一致,以數字游戲為代表的中國軟件出海傳統強項在新興市場需求熱度不高,導致中國企業在專長領域的海外收入不及預期。同時,以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核心需求則需要更長的周期完成審查評估、本地化適配和交付,而來自發達國家的廠商也在爭奪此類市場,導致新興市場更為分散,且競爭日趨激烈。
圖3 2012-2022年中國軟件出口總額及演變
二、中國軟件出海落地的主要問題
資質與合規性問題。中國軟件企業出口產品或服務需獲得東道國的資質和產品認證后,方可在當地銷售和交付。然而各國對于外來軟件產品的審查重點不完全透明,政策“松緊”不盡相同,為軟件企業帶來較多額外成本,而目前國家之間尚不存在資質認證的互通互認。
數據跨境傳輸問題。一方面是數據主權問題,由此衍生的數據管轄權(屬人和屬地原則)“沖突”、數據出口管制、數據安全和隱私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是傳輸技術問題,如數據跨國傳輸的方式以及傳輸過程中的帶寬、穩定性等問題。
后期在岸服務問題。軟件企業產品出口和交付是第一步,后續還需跟進軟件的在岸維保和升級服務。目前,除幾家頭部的服務外包企業外,大部分軟件企業仍然缺少自有的海外專業維保團隊,導致海外業務的可持續性較弱。
三、趨勢研判
(一)中國軟件出海的落地門檻或將出現“西高東低”現象
東南亞、中東市場落地門檻可能逐步下調,而歐美市場門檻有拉高的可能性。未來,中國在國際數字治理體系參與程度將更加深入,依托RCEP等協定以及經濟與人文的影響,中國對東南亞、中東地區數字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參與和主導也將逐步加強。同時,中國軟件企業也會逐步適應不同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規則,預計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會形成適合自身條件的出海經驗。屆時,中國在東南亞、中東等市場的入場便利度將有較大提升。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部分歐美國家和地區在數字領域的“領地意識”可能會更強,對外來軟件產品和技術的輸入和推廣可能會采取更嚴格的監管措施,中國在此類市場的準入門檻可能會拉高。
(二)出海軟件產品豐富度將越來越高
出海的中國軟件產品類型將由單一向體系化演變。出海的傳統軟件產品主要為標準化產品,如軟件標品、游戲應用、數字出版物等,此類產品商業模式單一,用戶粘性小。從海外用戶的需求變化來看,未來中國軟件產品將更多地通過“抱團”的形式出海,即通過全架構數字解決方案和服務來交付,貼有中國標簽的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軟件等軟件產品,各類硬件產品以及云服務將在完成個性化適配后形成整套方案一齊打包出海。屆時,中國出海軟件產品將形成更完備的體系,用戶粘性將持續提高,中國軟件企業的海外盈利模式將更加多元化,中國技術的國際影響力也將實現提升。
(三)出海軟件產品將逐步走向高端市場
中國軟件產品在技術實力和品牌力方面持續提升,有望向海外高端市場滲透。此前,中國軟件企業更多地瞄準在中低端市場,性價比是主要競爭優勢。然而,隨著中國在技術和服務方面自主投入的持續增加以及國際合作的日益頻繁,在人工智能、云計算、5G等新技術應用以及行業數字化等領域已經進入全球領先行列,中國軟件企業的技術、服務、市場等能力正不斷增強,中國軟件的產品力被越來越多的海外中高端用戶認可。可以預見,未來中國軟件企業在鞏固中低端市場的同時,也必將向高端市場逐步滲透。
相關政策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四部門:《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
6月1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共七章四十三條,涉及預防預警、信息和賬號處置以及保護機制等內容。《規定》所稱網絡暴力信息是指通過網絡以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對個人集中發布的,含有侮辱謾罵、造謠誹謗、煽動仇恨、威逼脅迫、侵犯隱私,以及影響身心健康的指責嘲諷、貶低歧視等內容的違法和不良信息。《規定》提出,“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網絡暴力信息預警模型,綜合事件類別、針對主體、參與人數、信息內容、發布頻次、環節場景、舉報投訴等因素,及時發現預警網絡暴力信息風險。”“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發現存在網絡暴力信息風險的,應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用戶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并對異常賬號及時采取真實身份信息動態核驗、彈窗提示、違規警示、限制流量等措施;發現相關信息內容瀏覽、搜索、評論、舉報量顯著增長等情形的,還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公布《2023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
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023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以下簡稱《名單》),《名單》公布了通信、互聯網、公共機構、能源、金融、智算中心六個領域,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三江源國家大數據基地、中國電信江北數據中心(儀征園區)A1樓等50個綠色數據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公共數據管理暫行辦法》
6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公共數據管理暫行辦法》,提到“公共數據主管部門應按照‘一數一源一標準’的要求,明確公共數據的數源部門。公共數據采集活動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按照法定權限、范圍、程序和標準規范采集數據。可以通過共享渠道獲取或確認的數據,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不得重復采集。”
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青島市工業領域數據安全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4—2026年)》
6月,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青島市工業領域數據安全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要提升工業企業數據保護能力、提升數據安全監管能力、提升數據安全產業支撐能力等三方面十項重點任務,通過成立青島市數據安全產業專家委員會、青島市數據安全應急處置工作組、建設青島市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監測平臺、開展政策標準宣貫、深化重點企業重點場景數據保護等工作舉措,增強數據安全保護意識、推動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促進應用推廣和供需對接。
成都高新區發布集成電路產業新政15條
6月6日,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印發《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關于支持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該政策針對集成電路設計、晶圓制造及封測、設備材料配套、產業生態躍升等4大方面,包含了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加強生態合作、支持上下游供應鏈項目落地、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及行業隱形冠軍等15個條款,共35個支持方向。
四川省綿陽市人民政府印發《綿陽市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
6月14日,四川省綿陽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綿陽市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以下簡稱《政策》)的通知。《政策》緊扣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的目標任務,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圍繞科技攻關、產業發展、生態構建三個維度,強化政策保障,打造全鏈條服務、全要素覆蓋的政策體系,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投資動向
生數科技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
6月5日,北京生數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百度聯合領投,中關村科學城公司等跟投。本輪融資完成后,生數科技將堅持其原生通用多模態技術路線,持續迭代優化自研大模型,并加速產品開發與市場拓展。生數科技布局MaaS與應用級產品,已陸續推出視覺創意設計平臺PixWeaver、3D資產構建工具VoxCraft兩款應用產品,攜手合作伙伴將多模態大模型應用于游戲、影視、文旅、智能終端等場景。
銀河通用完成7億元天使輪融資
6月21日,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完成7億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戰投、北汽產投、商湯國香基金、訊飛基金等。本次融資完成后,銀河通用將繼續專注于提升具身大模型的通用泛化能力,并穩步開展模型落地真實場景的技術和硬件準備工作。銀河通用成立于2023年5月,公司已完成對具身智能各環節關鍵技術的多點突破,并于6月14日發布了首代泛化具身大模型機器人銀河通用G1,已具備泛化識別抓取及3D視覺導航能力。
諾基亞收購光學半導體供應商英飛朗
6月27日晚間,通信技術大廠諾基亞、先進光學半導體的全球供應商英飛朗宣布雙方達成了一項最終協議:諾基亞將以每股6.65美元,即以23億美元的交易價格收購英飛朗。此次收購已獲得諾基亞和英飛朗董事會的一致批準,該交易預計將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諾基亞和英飛朗認為,合并是提高規模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機會,合并后的業務將加速開發新產品和解決方案,造福客戶。此次交易與諾基亞的戰略高度契合,有望加強諾基亞在光學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并增加對網絡規模客戶的曝光率。
庭宇科技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
5月20日,北京澤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C輪逾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鄂州市昌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芯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完成。C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拓展公司業務,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速存儲產業生態布局。澤石科技是國內擁有主控、固件和SSD完整研發和定制化能力的存儲解決方案提供商。
華大九天收購阿卡思近50%股權
6月13日,國產EDA廠商上海阿卡思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卡思”)完成新一輪股權變更,華大九天拿下49.75%的股份,成為了阿卡思的控股股東,而包括華為旗下哈勃科技創投在內的多家阿卡思早期股東則悉數退出。阿卡思是目前國內唯一的芯片數字前端形式化驗證EDA軟件供應商,主要產品為兩款邏輯驗證產品,包括AveMC自動化驗證工具軟件和AveCEC等價驗證工具軟件,其中AVEMC軟件在覆蓋率、空泛性等技術方面全球領先。
納芯微擬收購麥歌恩79.31%股權
6月24日,納芯微電子(以下簡稱“納芯微”)發布公告,宣布擬以現金方式收購上海麥歌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歌恩”)部分股份,以及上海萊睿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留詞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部分財產份額。納芯微擬收購麥歌恩合計79.31%的股份,收購對價合計7.93億元。公告披露當日,納芯微收報123.17元,漲幅4.74%。
前沿技術
麒麟軟件研發KMRE正式開源
6月11日,由麒麟軟件研發的KMRE(Kylin Mobile Runtime Environment,麒麟移動運行環境)在開放麒麟社區正式發布,為Linux桌面操作系統產品提供了高效的Android運行環境解決方案。作為橋接桌面PC和Android生態的商業化工具類產品,KMRE的應用場景包括辦公、會議、學習、開發和娛樂等,還支持桌面模式和平板模式切換(后續開源)。
華為發布“純血鴻蒙”,從內到外實現全棧自研
6月21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HarmonyOS NEXT正式面向開發者和先鋒用戶啟動Beta升級,并將于8月發布面向消費者用戶的Beta版本。HarmonyOS NEXT(純血鴻蒙)的發布打破了移動操作系統兩極格局,從內到外實現全棧自研。此外,HarmonyOS NEXT首次將AI能力融入系統,帶來AIGC圖像生成、AIGC聲音修復、AI圖像識別等體驗。
百度智能云升級3款大模型應用:面向三類場景打造企業“超級員工”
6月25日,“AI Cloud Day:百度智能云大模型應用產品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百度智能云面向知識管理、客服、營銷,三大企業應用場景,升級百度智能云甄知知識管理平臺、百度智能云客悅智能客服平臺、百度智能云曦靈數字人平臺三款大模型應用產品,致力于為企業用戶提供“超級知識官”重塑知識管理流程、打造覆蓋客戶運營全鏈路的“超級客服”、上崗數字人“超級主播”為營銷賦能,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收。
SK海力士開發面向AI PC的高性能固態硬盤PCB01
6月28日,SK海力士宣布,公司開發出了用于端側AI PC的SSD(固態硬盤)產品PCB01。端側AI能夠在設備本身實現AI運行,無需通過物理分離的服務器進行計算,可提升AI功能的反應速度、加強用戶定制性AI服務功能。在面向PC的固態硬盤產品中,SK海力士開發的PCB01能夠實現業界最高性能,專為端側AI應用進行優化,預計將于今年內開始量產并向市場推出。
瞻芯電子開發的第三代SiC MOSFET通過車規認證
6月23日,瞻芯電子宣布公司基于第三代工藝平臺開發的1200V 13.5mΩSiC MOSFET產品已經通過車規級可靠性(AEC-Q101)測試認證。同時,瞻芯電子第三代1200V SiC MOSFET工藝平臺正式量產,后續將依托浙江義烏的車規級SiC晶圓廠推出更多第三代SiC MOSFET產品。第三代1200V 13.5mΩSiC MOSFET已開發出三款產品,主要用于車載電驅動系統,并已獲得多家車載電驅動客戶的項目定點。
開源創新框架MoA發布,提升大模型的生成內容的能力和安全性
6月27日,知名大模型平臺Together AI開源了一個創新框架Mixture-of-Agents(簡稱,MoA)。MoA可以顯著提升大模型的生成內容的能力和安全性,同時降低對AI算力的需求。研究人員在AlpacaEval 2.0、MT-Bench和FLASK等多個基準上進行了全面評測,涵蓋了從無害性、魯棒性、效率、可讀性、事實性等多個維度。結果顯示,MoA在AlpacaEval 2.0上以65.1%的得分,擊敗了OpenAI的GPT-4o(57.5%),并且在使用開源大模型的條件下,仍然保持了明顯的優勢。
智譜面向OpenAI API用戶提供特別搬家計劃
6月25日消息,OpenAI官網發布信息,自7月9日起,OpenAI將采取額外措施,阻止來自不在OpenAI支持的國家和地區列表中的API流量,其中就包括終止對中國(除港澳臺地區)提供API服務。對此國內大模型企業智譜發布面向OpenAI API用戶提供特別搬家計劃。智譜AI大模型MaaS開放平臺bigmodel.cn推出OpenAI API用戶特別搬家計劃,輕松切換至國產大模型。GLM大模型全面對標OpenAI產品體系,全鏈路技術自研。
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全新中國移動數字化城市產品體系
6月26日,在中國移動5G智能物聯網產品體系發布暨推介會上,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移物聯”)正式發布全新中國移動數字化城市產品體系。中國移動基于OneNET城市物聯網平臺建設經驗,升級“感知為基、數據驅動、智能引領、場景融合、孿生閉環”新方案,創新迭代數字化城市產品體系。通過全域感知筑牢城市數字化轉型新基礎,數據賦能釋放城市數據要素新價值,“AI+”開啟現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跨界場景激活城市行業發展新應用,
產業運行
2024年1-5月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態勢
2024年1-5月,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生產穩步增長,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8%,增速分別比同期工業、高技術制造業高7.6個和5.1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手機產量6.2億臺,同比增長10.6%,其中智能手機產量4.6億臺,同比增長12.0%;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1.3億臺,同比增長1.9%;集成電路產量1703億塊,同比增長32.7%。
圖1 2023年1月-2024年5月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累計增速
圖2 2024年1-5月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長情況
2024年1-5月中國軟件業運行態勢
2024年1-5月,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運行態勢良好,業務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整體業務收入達4.9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從細分領域運行情況來看,1-5月軟件產品收入11334億元,同比增長9.2%,占全行業收入的比重為23.0%;信息技術服務收入33312億元,同比增長12.9%,在全行業收入中占比為67.5%;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分別達680億元和3991億元。從區域運行情況來看,西部地區軟件業務收入增速加快,京津冀、長三角地區軟件業務收入穩中有升。
圖3 2023年1月-2024年5月中國軟件業務累計增長情況
圖4 2023和2024年1-5月中國軟件業分類收入占比情況
圖5 2024年1-5月中國軟件業分地區收入增長情況
2024年1-5月中國通信業運行態勢
2024年1-5月,中國通信業呈現平穩運行態勢,營業收入為88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其中,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387億元,同比增長3.7%。按照上年不變價計算的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1.9%。從細分業務來看,新興業務*1-5月共完成業務收入1851億元,同比增長12.1%,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2.8個百分點。語音業務收入持續下滑,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固定語音和移動語音業務收入79億元和45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4%和3.2%,共占電信業務收入的7.3%,占比較1-4月提升0.1個百分點。
圖6 2023年1月-2024年5月中國電信業務累計增長情況
表1 2024年1-5月中國通信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保持穩定增長
在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的推動下,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9849.5億元。其中,工業軟件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占比最大的細分領域。從行業結構來看,電子信息制造業依舊是工業互聯網市場重點應用行業。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與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雙跨平臺評選與試點示范項目穩步推進,未來三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將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預計2026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14862.5億元。
圖7 2020-2026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與增長預測
圖8 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產品結構
圖9 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行業結構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