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的PHA系列是很受歡迎的便攜解碼耳放一體機,在售的產品有PHA-1A、PH-A2和PHA-3三款。系列的開山之作PHA-1已經停產,不過憑借經典的外觀和良心的價格,依然活躍在二手市場。作為一個喜歡折騰的小小燒,我也收了一臺二手PHA1,對它的聲音還是很喜歡的。
折騰的樂趣,低燒音樂組合TOUCH5+PHA+W40
PHA-1是一臺很有索尼特色的產品,專業的外形,精良的做工,連聲音也帶著索尼的味道...這樣一臺隨身聽設備卻設計成了iDevice專用,也讓人不禁唏噓。
PHA-2與PHA-1具有相似的外形,相同的運放電路,升級的解碼系統,以及對DSD的支持、對WALKMAN的支持、線性輸出,功能更加完備,可玩性更高。
這雙胞胎一樣的兩兄弟,除了功能上的差異,聲音的區別又有多少?使用體驗有多少區別?當時的我面對二手價格相差一倍的兩臺機器,感覺很難選擇。出手之前總是要做足功課的,于是我把張大媽、打架壇和IMP3的文章大致都讀了一遍,結果令人困惑:
PHA-2剛推出時候,普遍的論調是相對PHA-1音質提升很小,風格稍有不同,總體來說,PHA-2作為升級產品,更多完善了對多種設備以及DSD的支持;也有一說作為聲卡時,PHA-2相對提升較大。
近期的文章多是PHA-1A與PHA-2的對比,普遍的論調是兩者素質差距很大,PHA-1A與iDevice直推區別不大;
再查閱關于PHA-1與1A的文章,普遍的論調是兩者區別僅僅是外觀,1A更加輕巧便攜,并且支持WALKMAN,可以和A系列完美結合;也有一說風格有一定差異,但是素質在同一水平。
看完這些我表示很蒙圈...
手持PHA-1,我覺得相比IPOD(touch)直推,素質提升還是很大的,并不像有人說的那樣沒有區別,PHA-1帶有濃重的自我風格,這種風格很多時候都可以獲得更加舒適的聽感,但也有一些音樂,會表現得比較極端;那么PHA-2是什么樣子呢,是否能作為一臺進階產品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我決定收一臺來對比一下,也能為和我一樣困惑的人提供一點參考。
這里給出商城連接,一代已經沒有商城在售,只能去二手市場淘換淘換了
【12期免息】Sony/索尼 pha-2 便攜式耳機放大器 國行...
1、外形
PHA-2與PHA-1顏色不同,一代是咖啡色,二代是黑色,個人覺得黑色看起來更加專業,另外,PHA-2機身上沒有SONY字樣了。
PHA-1與PHA-2的經典視角,我覺得這個外形設計要比新款PHA-3系的造型更有科技感,更有性格。
疊疊樂,PHA-2的前臉布局有調整,POWER和充電指示燈對調,改成綠燈,AUDIO IN增加了LO的功能,最大變化是,PO口增加了金環,看起來又更加PROFESSIONAL了!我覺得從1到2,顏值有進步。
側面增加了LO的選項,有惡趣味的小伙伴可以愉快地三重捆綁了...我覺得PHA-1和2的卡槽是捆綁,BIGGER比三代和1A的橡皮圈高了不少。
PHA-2比前作長度有所增加,大約1CM左右,不過就是這1CM使得很多移動電源包、卡片相機包、手機腰包等收納包都裝不下它(苦于找不到合適收納包的小伙伴可以試試這些關鍵詞喲)...配包難度增加不少;順便說一下重量,PHA-2比前作要重,也許有人要說既然長一些自然會重一點,不過這里要說,PHA-2重了遠不是一點,遠比體積增加的更多,頗為壓手,所以從便攜的角度來說,PHA-2各種被吊打...
隨著機身的加長,墊子也加長一截。
捆綁完成,用的LOGITEC線,實際上線才是收納的最大障礙,正出線長度增加許多,側出線擋住MICRO USB...實際上姨夫吧MICRO USB的位置挪一挪然后再送幾根各種借口的側出線,能解決好多問題啊。
總結一下此部分,外觀是個很主觀的東西,我個人比較喜歡PHA-2,無論是金閃閃的耳機口還是黑銀的配色都覺得更漂亮;至于便攜性,PHA-1體積雖然不算小,但是并不重,各種小包剛好能塞的進去,PHA-2就比較悲劇,卡片機攝影包幾乎全軍覆沒,電源包也都不太夠長...暫時買了個尼龍包裝起來,不算太合適。
2、聲音
聲音是大家最關心的部分,所以這里全部加粗。轉盤分別是IPOD TOUCH5和電腦,終端是人稱睡覺塞的W40,還有被黑出翔的HD598。
先說主觀結論:
作為隨身設備,PHA-2在層次感、通透度較前代有一定提升,解析提升較小,聲音風格更加中性更加刺激,一個詞概括就是銳利,作為進階產品,在聲音素質的提升方面我認為可以肯定,風格也確實有一定改變,但我覺得依然保留了一定的索尼風格。
作為解碼聲卡,PHA-1是可以即插即用的(但是不支持WIN10,這是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聲音與隨身相仿,甚至通透性還差一些;而PHA-2需要安裝驅動,并且配合HI-RES PLAYER或FOOBAR等軟件進行播放,聲音提高非常明顯,聲音更加通透,密度感提升,聲場層次感更好,力量感增加,尤其低頻質量提升相當大,整體上升一個層次。
下面是詳細解析:
首先說說隨身,我是用IPOD touch5進行捆綁的,就分別從直推,PHA1和PHA2說起。
1、Touch5直推,聲音素質普通,通透性、聲場、解析、延展性較PHA-1已有較大差距;
設備推力較低,使用W40感覺還不錯,只是大編制有點HOLD不住;推大耳就顯得很吃力,聲音缺少力量。
不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Touch5的直推下,高頻比較舒緩不刺激,整體節奏感突出,齒音很少,中頻比較靠前,低頻下潛不深保持一定的量感,在金屬或搖滾題材中對氣氛烘托的比較到位,整體調音風格適應性良好。
2、PHA-1,首先聲音素質較直推有很大提升,聲音密度提高,聲音層次感與聲場提升較大,解析也更犀利;
之前的文章介紹過,PHA-1是一種順滑的聲音,偏暖,在比較悠揚的音樂題材中聲音表現很優美,但是對于節奏感很強的金屬類音樂,則顯得氣勢稍稍不足:
例如Nightwish的wishmaster,在PHA-1的演繹下顯得過于平滑,缺少了一點味道。
另一例Day of your believes,沙啞的嗓音風格在PHA-1的表現下過于細膩,缺少了一些粗獷。
PHA-1的底噪控制的很好,但是對于本身帶有底噪的音樂,比如john denver的老歌,底噪反應的就很明顯,在3者中是最突出的。
高頻:PHA-1的高頻素質較直推素質提升很大,聲音明亮,解析和泛音也更好,但是在某些樂器的表現例如小提琴、手風琴與鋼琴在中高的一些頻段上感覺比較緊,給人一種壓迫感,不如直推來的輕松,同時PHA-1的齒音我認為控制的一般;從個人的口味來說,PHA-1的高頻素質較高,在大多數題材中都有不錯的表現,但也有一部分音樂聽起來不夠輕松。
例如nightwish的NEMO前奏,這種緊的感覺比較明顯。
中頻:PHA-1的中頻密度感很好,層次與解析也很出色,順滑的風格讓中頻比較耐聽。
低頻:相對來說,PHA-1的低頻很有力量,解析優秀,下潛較深,量感不大,一種緊致感覺的低頻,在古典題材中顯得剛剛好,在搖滾與金屬類音樂中則顯得有些不夠寬松。
有人認為PHA-1與直推區別不大,我并不認同,素質的提升以及聲音取向的差異讓兩者很容易分辨,并且在大多數題材下,PHA-1都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2、PHA-2,與PHA-1相比,二代的通透性提升較大,聲音的層次感表現很好,密度感更強,解析大概也有些許提高,聲音整體有一種銳利的感覺,做個比喻的話,PHA-1的表現就像一張日系小清新照片,而PHA-2則是HDR風格的照片;PHA-2的聲音比前作要冷一些,節奏感強烈,不存在過于平滑的問題。
高頻:兩者的高頻比較相似,都很明亮,解析優秀,同樣有一種壓迫感,但是PHA-2相對更加有力量感,大音量之下聽得人渾身麻麻的;齒音控制相比前作有一定改善,但是依然比較一般。
中頻:聲音素質較前作有一定提升,但是個人感覺人聲相對遠了一些,在有些音樂中尤其突出,如nightwishi的deep silent complete(例子好像用了太多夜愿),感覺人已經在遠方...不過似乎只在部分華麗曲風的作品中有這個現象,通常的歌曲也不會覺得人聲太遠;有人認為二代聽感不如前作也可能也因為這一點。
低頻:在各方面比前作都有一定提升,不過依然屬于緊致的類型。
作為換代產品我認為PHA-2的聲音水平提升還是過關的,初聽會覺得區別不大,多聽一聽感覺兩者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PHA-2依然有一些我認為算是索尼的聲音風格,不過整體取向更中性。PHA-2的聲音適應性更好,在各個題材下都表現得比較優秀。
在說說聲卡:
PHA-2作為聲卡,有小伙伴說已經接近了一些經典臺機的水平,我雖然沒聽過那些臺機,不過我覺得應該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過不得不說,PHA-2連接電腦所體現的素質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在使用HIRES播放器時,聲音素質全面提升:
吐槽下這個播放器,它是怎么做到功能如此簡陋使用還很不方便的...
在ASIO模式下,我覺得PHA-2的整體素質都得到了提升,聲音的控制力也更好。
在電腦上,PHA-2的三個頻段都有著更好的密度感、層次感,高頻的壓迫感降低,細節更突出,齒音也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中頻人聲也相對近了一些;低頻提升較大,下潛更深,清晰又不失量感,聽起來很是震撼。
雖然我覺得作為聲卡的聲音水準,說去PK臺機還是有點托大,不過PHA-2也確實展現了強大的素質,至少現在,有電腦的時候,我都愿意坐在電腦前面,都不去躺床用捆綁了。
3、總結:
PHA-1作為iDevice的強化設備,對聲音的提高還是很直觀的,作為一臺隨身設備,它重量較輕,擁有一定的便攜性(比1A還是差遠了),現在二手貨價格公道,800塊即可收到成色過得去的(比如我的),這種設備還是比較耐用的,所以二手也是不錯的選擇。
PHA-2相比一代,外觀更漂亮,捆綁狀態聲音有一定的提升,風格有一定的轉變,聽感這種玄學問題每個人的感覺不同,有條件還是要親自嘗試;不得不再次強調,PHA-2真的很重,尺寸比較尷尬不好收納,如果1A出街給80分,一代給60分勉強能帶,二代給30吧不及格,火車飛機用用還馬馬虎虎。不過放在家里辦公室里連電腦聽,也確實能獲得完全提升一個檔次的聲音,你其實是個臺機么。二手價格1600左右,超過PHA-1一倍,不過我覺得依然很有性價比。
最后我覺得,如果你只是提高出街聽感,配塞子,那么根據預算選擇PHA-1或者1A都不錯,當然預算多可以選國磚或者ZX-1和2之類其實更合適。
如果是在室內使用較多,比如家中辦公室中,或者走南闖北經常灰機火車,那么PHA-2就是更好的選擇;有些人覺得家里應該上臺或者音箱,但是對于不打算投入太多的小伙伴,這個小家伙可以輕松攜帶,同時滿足家中、辦公室中以及交通工具中等多種需求,還是很棒的。
總體來說,解碼耳放產品是一類多面手產品,充分利用你手上的設備(手機、電腦),犧牲便攜性,專心做好聲音部分,聲價比高,適合希望少花錢多辦事的人來使用。
次索尼發布新耳機都能吸引不少的關注,這對于一個以黑科技聞名的廠商來說并不稀奇,更何況是耳機這種被冠以“玄學”的玩意,MDR-Z7又將許多人難以理解的空氣感作為其主要賣點,會不會有點玄上加玄?
在索尼的官方網站上,MDR-Z7的標價達到了3699元,某寶上面國行的平均價格在3299元上下,日行的最低價格可以下探到2700元左右,整體的差價基本還算合理,至少沒有UE299當初的詢價有驚喜那么離譜。
之所以先說價錢,是因為價錢不管如何,是一款產品能否獲得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只要價錢足夠便宜,消費者還是很愿意在性能和品質上做出很多妥協,這也是某些國產手機品牌能夠大行其道的原因,按照Z7淘寶上國行的平均成交價3299元來看,MDR-Z7可是需要具有相當高的素質才能夠頂著這樣的價錢標簽而不被吐槽。
一個廠家對于旗下某一款產品的定位和重視程度的終極表達其實在于原產地,國內高品質的產品往往會在產品、包裝盒和官方售賣頁面上直接標明原產地,比如一塊原產于瑞士的手表和一臺原裝進口的德國轎車,聽起來總是更有逼格。
MDR-Z7的機身和單元不出意外,是日本原裝進口的,而為了控制產品價格,線材在馬來西亞生產,而插頭則產于我們偉大的祖國,原配的線材分普通插頭和平衡線兩種,而MDR-Z7的平衡線卻是雙端雙3.5mm插頭的設計,和其他在臺式功放上面使用的平衡線插頭不一樣,這樣的設計不知是否是為了更好地售賣自家的升級線而有意為之。
在初聽了MDR-Z7一段時間之后,我們幾位編輯都一致地認為Z7是一副相當難以驅動的耳機,個人在本次評測之中主要使用索尼自家的官配PHA-3平衡口對Z7進行驅動,中間偶爾穿插使用臺式功放SPL 2730的6.35mm輸出口的簡單聽感(因為畢竟自己玩不起臺機),至于筆記本電腦直推的聽感什么的還是算了吧,若是單純的需要一款直推型的影音耳機,比MDR-Z7更適合的還是有不少的。
前端:
PC/ZX1數字輸出+PHA-3平衡接口。
該情況下,解碼和放大全部由PHA-3完成。
試聽曲目包括但不限于:
李克勤《月半小夜曲》;
王菲《天空(UNPLUGGED)》、《矜持》;
梁靜茹《崇拜》、《可惜不是你》;
陳奕迅《歌頌》、《不如承諾來得簡單》;
蔡琴《渡口》、《愛斷情傷》;
The Eagles 《Hotel California》、《New Kid in Town》;
鄧紫棋《泡沫》;
李榮浩《模特》;
Maksim《Exodus》;
Paganini《La Campanella》、《Caprice No.9 in E Major》。
低頻:
MDR-Z7剛開聲的時候低頻很緊,下潛略有不足,這對于索尼的高分子液晶振膜系列的耳機來說不是什么新鮮事情,更何況MDR-Z7這片振膜在這個液晶的基礎上還加了一層鍍鋁,使得聲音更加地緊,在進行了200小時以上的煲機之后,整個聲音就松弛了不少,低頻下潛也獲得了很大的提升,感覺差不多能夠進入狀態了。
在初步煲開之后,MDR-Z7的低頻下潛相當優秀,回收得也足夠快,在使用PHA-3平衡口驅動的時候低頻就已經足夠好聽,跟之前索尼的Z1000監聽耳機相比,MDR-Z7的低頻量感增加,速度略有放慢,以營造更好的聽感,就單純量感來說,MDR-Z7的低頻的量屬于中等,不會像森海的HD600那么多,這種安分守己不搶戲并且干凈利落的低頻用來欣賞流行音樂是正好,不多不少,若是欣賞交響樂,這個低頻收的速度就偏快,總體能聽,但是不如一些專門古典向的大耳那么好聽。
中頻:
對于中頻,重點自然就是人聲的表現力,MDR-Z7對于陳奕迅、蔡琴、李榮浩這樣聲音偏醇厚的歌手有著出乎意料的好表現,歌手的聲音能夠沾到MDR-Z7低頻的光,帶來非常醇厚,頗具感情卻不過于虛偽的人聲表現,對于王菲、梁靜茹這樣比較細膩的女聲表現則相對沒有那么出色,感情少了很多,相對平淡了一些。
MDR-Z7的人聲是比較靠前的,亮度中等,欣賞音樂的時候,人聲會有比較強的存在感,一般來說是不會被背景音樂搶走戲份。
高頻:
對于高頻主要還是看最后三首曲子的表現,帕格尼尼兩首小提琴曲對于耳機的高頻有著相當的挑戰,在要求高頻極好的延展性的同時還考驗著耳機的響應速度,MDR-Z7在這方面表現相當出色,個人曾經擔心MDR-Z7過于難推使得在PHA-3下不能夠很好地發揮,實際試聽之后發現是杞人憂天了,不過MDR-Z7在上到數字界面+解碼+臺式功放之后,表現相當驚人,高頻相對于在PHA-3上極大地提升了延展性和速度,高頻整體的順滑度也相當好,當然高頻的順滑度是建立在足夠的煲機的基礎上的,我們手上這幅MDR-Z7到截稿時應當有300小時以上的煲機時間了,但是和曾經在索尼直營店試聽的MDR-Z7相比,順滑度仍舊有提升空間,目前的狀態雖然比剛開聲的時候松弛了不少,但是感覺還要繼續小火慢煲。
聲場:
MDR-Z7的聲場首先能夠給人一種比較豐盈的感覺,在PHA-3的平衡口驅動下,聲場挺大并且沒有明顯邊界,整體立體感能夠出來一些,不過結像不夠明晰,但是一旦把MDR-Z7放到臺機上面,MDR-Z7的聲場不論是大小、規整度還是結像都是非常優秀的,整體的清晰感在HD600和HD650之上。
至于索尼說的空氣感?個人對這三個字理解得可能不夠到位,如果說空氣感是這種聲場飽滿豐盈的感覺的話,MDR-Z7是有的,但是強烈與否,則需要看前端的推力和控制力有幾何了。
解析力:
MDR-Z7擁有出色的解析力,并且這個解析力水平和前端的推力大體上是成正比的,在PHA-3上的解析力水平能夠基本戰平之前索尼自家的Z1000,臺機上解析力比HD600和650更高些,不過HD600和650本身也不算是解析力特別好的耳機就是了,這二者還是偏重于聽感多一些,MDR-Z7個人感覺在合適的前端之下能夠和HD700一戰,但是HD700沒有特別仔細地聽過所以在此不太好說孰優孰劣。
個人覺得MDR-Z7的解析力在PHA-3上已經相當充沛,對于樂曲里面各種樂器的細節以及歌手的口型和換氣都表現得足夠好。
佩戴:
這個沒啥好說的,很舒服,只要你的頭不要長得太奇怪。
易驅動性:
關于MDR-Z7的易驅動性網上眾說紛紜,在某Hell之中有人說普普通通一個索尼A17也能有八九分,而耳機吧之中卻有人說Z7直推還不如HD650直推,但也有人說MDR-Z7沒有好前端也不會出惡聲,眾說紛紜,不過我們對于MDR-Z7的易驅動性確切來說是不樂觀的,想要驅動MDR-Z7最經濟實惠又雜食的話,就是PHA-3的平衡口,個人用ZX1直推MDR-Z7試聽了一會之后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高頻上不去低頻下不來,解析力也是不好,至少說在聽了加了功放甚至臺機的MDR-Z7之后,是不愿意再去用小設備直推MDR-Z7了。
適用音樂類型:
比較雜食,大部分音樂都會有不錯的聽感。
總結:
MDR-Z7在高素質和好聽感之間獲得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平衡點,低頻的質和量是一個很大的亮點,漂亮的高頻以及比較靠前的人聲基本保證了MDR-Z7能夠吃下很多不同種類的音樂,也許在某一種音樂上,其它款的耳機能夠提供比MDR-Z7更好的聽感,但是MDR-Z7的均衡全面卻是其他很多耳機所不具備的。
雖說MDR-Z7是不容易驅動的耳機,但是相對于難推的典范701來說,MDR-Z7對于前端的挑剔程度稍微低一些,屬于很有潛力卻又比較容易出好聲音的耳機,但是說到底,對前端的最低要求還是要有足夠的推力。
在硬素質方面,MDR-Z7是不如250Ω版的DT770的(前提當然是二者都被推好),但是個人喜歡MDR-Z7多于DT770,理由自然是MDR-Z7能夠提供更加出色的聽感,770的聲音過于直白凌厲,拿我自己來說,MDR-Z7戴著聽一下午沒什么壓力,而770嘛,就不一定了。
MDR-Z7是一副好耳機,但是想要享受它的全部,則需要后續的一筆投入,以及耐心的煲機,至于大約3299的價錢抱回家值不值得的問題,這就看你有沒有能把MDR-Z7推好的前端了,若是有一副好前端,喜歡均衡耐聽又好聽并且對素質有一定需求的話,MDR-Z7是極好的選擇,如果是初入耳機坑設備暫且不夠完善的,還是建議多聽一些耳機,確定一下自己究竟喜歡什么風格吧。
要一句話總結MDR-Z7,那么MDR-Z7應當是一只肥美的大閘蟹。
它鮮美無比,營養豐富,但是想要吃到最鮮美的蟹肉,最好的辦法還是親自到高郵湖邊的漁船上挑選個大殼青的,然后隔水蒸熟,泛舟湖上,帶著精巧的蟹八件,搭配一碗姜湯和一小碟鎮江香醋,一邊欣賞湖上風景一邊細細品味。
商海盜船(CORSAIR)宣布,推出新款MP600 ELITE系列M.2 PCIe 4.0 NVMe SSD。美商海盜船表示,這是一款高性能SSD,以確保用戶從中獲得最強的性能,無論是用于臺式機、筆記本電腦還是索尼PlayStation 5游戲主機。
MP600 ELITE系列采用了群聯電子的E27T主控,以及3D TLC NAND閃存芯片,首批產品分別有1TB、2TB和4TB容量可選,預計在4月上市,提供五年保修,適用于游戲玩家、內容創作者和PC硬件愛好者。其順序讀取和順序寫入速度最高分別為7000 MB/s和6500 MB/s,最高4K隨機讀取/寫入分別為1000K IOPS和1200K IOPS,TBW最高為1,200,支持AES 256位加密,成為了PCIe 4.0 SSD里的有力競爭者,同時還能向后兼容PCIe 3.0標準的插槽,
為了滿足用戶擴展PlayStation 5游戲主機存儲的需求,美商海盜船專門設計了一款鋁制散熱器,以保持SSD能夠有最佳的性能發揮,無論是舊版機型還是新版Slim機型都沒有問題。與其他美商海盜船SSD一樣,MP600 ELITE系列同樣支持CORSAIR SSD Toolbox軟件,里面集合了各種便利的功能,包括安全擦除和固件更新等。
MP600 ELITE系列SSD很快便會發售,可以從美商海盜船官方網站及全球授權零售商和分銷商處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