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小麥抽穗揚花已至,河北全省3415萬畝小麥田也進入形成產量的關鍵期,值得注意的是,該季節也是赤霉病、條銹病等重大病蟲害發生的危害高峰期。因此,全面、迅速、高效開展小麥 “一噴三防”,成為小麥豐產保收的關鍵。泰華偉業作為河北省的本土無人機企業,其生產的高科技農業植保無人機正忙活在阡陌農田上空,搶抓有利時機,為今年的量產豐收做足保障。
小麥“一噴三防”是在小麥穗期一次性噴施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達到防病、防蟲、防干熱風的多種作用。有數據顯示,如果小麥蚜蟲和白粉病不能及時有效防治,可致減產10%~30%;倒伏可致減產20%左右;若灌漿后期遇到強干熱風,可致千粒重下降3克左右,畝減產80斤左右。
每年春季,都是農業勞作繁忙的時期,但今年很少看到農民背著噴霧器噴灑農藥,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高精尖”的植保機械。由泰華偉業無人機提供的無人植保機統防統治服務,更是成為今年全省小麥病蟲害防控的一大亮點。
今年中央政策調整,小麥“一噴三防”項目補助資金整合到農業防災減災補助資金,統一切塊下達,不再單獨安排,農業部門不再統一采購。原來一家一戶的小麥病蟲害防治,正在被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的統防統治所替代,成為小麥病蟲害防治的新趨勢。
農業專家介紹,與傳統機械相比,植保無人機不僅提高作業效率,還可減少30%到50%的用藥量。同時,螺旋槳產生的向下氣流加速形成氣霧流,增強了藥液霧滴對農作物的穿透性,減輕了農藥的飄移程度,防治小麥銹病、蚜蟲的效果在90%以上。
“一噴三防“要求時間緊,面積大,隨著近兩年無人機在植保作業方面的表現越來越亮眼,政府和種地大戶對無人機也越來越重視。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為40-60畝/小時,每天的作業量在300畝以上,是傳統作業方式的10倍以上。
以冀州為例,冀州今年的統防統治面積在10萬畝左右,作業時間只有5-10天,平均每天需要作業1-2萬畝,作業強度很大,以往使用有人飛機進行作業,作業效率非常高,但是要求在無風的清晨進行作業,作業效果比較容易受到風力、溫度影響。而多旋翼植保無人機可實現全天作業,同時由于多旋翼的下行風力,可減弱風對藥物噴灑的影響。無人機取代有人機,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小麥“一噴三防“期間,泰華偉業充分整合相關資源,及時地為客戶提供實時資訊,讓每位客戶都能夠充分利用手中的無人機,讓小麥得到及時防治,以保障今年的量產增收。
泰華偉業作為河北省的本土無人機企業,與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了產學研聯盟,同時與大疆深度合作,建立了完善的植保無人機的研發、生產、銷售、培訓及售后服務體系,始終致力于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州市海陵區蘇陳鎮韓強農村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操作植保無人機對小麥進行“一噴三防”作業。
眼下正值小麥“一噴三防”的關鍵時期,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蘇陳鎮強化麥田科技管理,利用植保無人機對小麥進行噴藥作業,為夏糧豐收打下基礎。
來源:環球網
源:連云港日報
眼下,港城大地春耕春管正當時。在連片的麥地里,植保無人機飛手們進入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節。灌水、配藥、設定飛行參數、起飛、噴灑……植保無人機按照既定路徑在田間盤旋,將肥料、農藥均勻灑下。多旋翼無人機技術和智慧農業的發展,帶動了我市農用無人機市場規模不斷擴張。目前,全市農用無人機保有量近1000架,已經運用到病蟲害防控、施肥、播種等農業領域。
當前正值小麥抽穗揚花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節,灌南縣運用無人機開展施肥、噴藥作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防治效果。在灌南縣沂河淌10萬畝優質小麥基地,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農技人員組織飛防專業合作社利用無人機開展小麥“一噴三防”作業。待肥料裝入容器中,伴隨著旋翼的轉動,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載著40公斤肥料穩穩起飛,靈活自如地穿梭于麥田上空均勻噴灑?!拔壹曳N了100多畝地,現在進行第二次灑肥,全都是無人機作業,不到半天就能灑完,省時省力,效果還很好。這要擱以前,得背上噴霧器忙上好幾天。”堆溝港鎮種糧大戶孟波說。
利用無人機進行肥料噴灑作業,既減少了人力成本,而且用藥精準、效果明顯?!皣娝帟r,植保無人機旋翼產生向下的氣流,擾動了作物葉片,藥液更容易滲入,可以減少20%以上的農藥用量,以往1畝地人工要兩三個小時,現在使用植保無人機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作業,其效率比人工打藥快百倍,還能避免人工打藥的中毒危險?!鞭r用無人機規?;罩黧w——海州區榮邦智慧服務中心負責人徐榮是一名85后“新農人”,該中心現有飛手和作業服務人員70名,去年服務大田面積12萬畝。
除了施肥噴藥高效,作為“新農具”的無人機的很多新功能,更是充滿了科技感。載有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迅速升空“巡視”一遍,就像醫生給患者做B超檢查一樣,通過數據采集,能生成一份詳細的麥田“體檢報告”。徐榮說,“體檢報告”能幫助他們更準確地了解作物生長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噴灑農藥,在調控肥料用量上更精準,真正實現弱苗促壯、壯苗防旺,最終在節約肥料使用量的情況下提高產量。
“得益于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近3年我市植保無人機高速發展,新增無人植保航空器624架?!笔修r機推廣站站長崔小冬表示,“新農人”玩轉“新農具”,不僅實現春耕“不下地”,更為糧食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姜婭 殷開軍 邵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