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一直希望農企能翻身,以免英特爾一家獨大,壟斷市場,整天擠牙膏。農企也還算給力,第一代銳龍給了英特爾幾波打擊后,現在第二代銳龍的一些型號也穩定供貨了。
今年發布的八代APU銳龍R5 2400G和R3 2200G都內置有核心顯卡,它彌補了AMD第一代銳龍CPU沒有核顯的尷尬。
同時,聽說這兩款APU內置的核心顯卡性能出色,秒殺英特爾CPU的核顯,是目前性能最強的核心顯卡。
今天,我們來看看AMD銳龍R5-2400G核顯,看看這款CPU內置的 VEGA11核顯到底相當于什么顯卡,能玩哪些游戲,是否可以小吃一下雞,哪怕吃個雞屁股也行。
R5-2400G可以看作是R3 2200G的增強高配版,不僅CPU性能更強,并且內置的核顯性能也不同。
R3 2200G內置的是VEGA 8核顯,而R5 2400G內置的VEGA 11核顯,相比VEGA 8有著更多計算單元、流處理器數、主頻,性能肯定就更強。
AMD銳龍5 2400G是一款4核8線程處理器,14nm制程,默認主頻3.6Ghz,加速頻率3.9Ghz,并且支持超頻,并內置有2M二級緩存和3M三級緩存,設計功耗僅65W。
從“CPU天梯圖”可以看出,R5 2400G的CPU性能大約與Intel的i5 8400差不多,如果超頻后,性能還會更有優勢一些,CPU性能主流。
核顯方面,R5 2400G內置的是VEGA 11圖形核顯,提供11個計算單元、704個流處理器、1250Mhz主頻,支持DDR4 2933頻率內存,APU平臺最佳搭配雙通道內存。
下面再來看看R5 2400G性能測試,基于雙通道內存、B350主板(支持超頻)環境下。
從CPU-Z理論性能測試來看,R5 2400G,CPU性能可以達到i5 8400(i7 4790k)水準,這還是沒超頻前的跑分成績。若是超頻后,CPU單核性能可輕松超到4.1G或4.2G,跑分會更高一些。
在3D MARK軟件測試中,R5 2400G內置的VGEA 11核顯跑分表現優秀,盡管未超頻的單核性能也能達到i5 8400+GTX1030獨顯的水準。在CPU和內存條均超頻后,無論是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跑分均表現非常優秀。
顯然,VEGA11核顯的規格,目測可以達到NVIDIA當下主流架構的GTX1030獨顯水平,核顯可以媲美NVIDIA新架構的入門獨立顯卡,堪稱最強核心顯卡。
游戲性能方面,鉛錘哥主要測目前流行的偏大型的《絕地求生》、《古墓麗影》兩款主流3D游戲,同樣是和i5 8400+GTX1030獨顯平臺進行對比,在非超頻環境下,游戲幀率(幀率越大越好,基本流暢,需要幀率29以上)對比如下。
1080P低畫質《絕地求生》游戲幀率對比
1080P中等畫質《古墓麗影》游戲幀率對比
R5 2400G未超頻的情況,在玩吃雞和古墓麗影兩款游戲體驗來看,VEGA 11相比GTX1030存在小幅差距,雖然可以基本流暢運行,但并未達到平均29fps,偶爾會有卡頓現象,GTX1030相對要好一些。
默頻情況下,R5 2400G的核顯VEGA11總體成績相當于i5 8400搭配GT1030的80%功力。
AMD銳龍R5 2400G支持超頻,只要不是搭配A320主板,搭配B350、X370等主板都可以超頻。
下面來看看超頻后的游戲性能表現吧:
在搭配B350主板,超頻后,AMD銳龍R5 2400G內置的VEGA 11核顯完全與GTX1030獨立顯卡差不多,甚至有些游戲,還小反超了一下,游戲性能表現優秀。
AMD銳龍R5 2400G內置的VEGA 11核心顯卡,性能相當于目前500元左右的NVIDIA GTX1030獨立顯卡,對于一款CPU集成顯卡,能夠達到這個成績,非常不容易,性能十分優秀,比什么GTX610狂牛版,MX110高清獨顯等貨色強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對于一般的辦公、家用、學生用戶來說,選擇R5 2400G APU處理器還能省一張獨立顯卡的費用。
i5 8400散片價格目前漲到1050元左右,R5 2400G的盒裝京東目前售價也是1050元左右,兩款價格基本一致。但是AMD相當于免費送多一張GTX 1030的顯卡,省下價格 (500元左右),可以滿足日常辦公、高清視頻、一般的3D游戲都沒問題,低畫質下還可以吃雞。
當然,如果喜歡玩大型游戲,還是建議選擇專業的游戲顯卡(GTX1060或者RX580以上),以更好的滿足需求。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非獨顯APU平臺,需要搭配雙通道大內存、支持超頻的主板,才能發揮核顯最佳性能。
建議R5 2400G搭配B350級別主板,內存建議上2條8GB雙通道內存,預算有限可以考慮2條4GB雙通道。
關注:玩轉電腦頭條號
新、小白不管在那個復方都最容易被蒙騙和吃虧,在硬件行業更是如此。
因為硬件保質能力遠強于一般的產品,這里能做很多文章,之前我們也科普過CPU最容易被蒙騙的地方是分類和命名,而今天而我們在針對萌新科普一下顯卡(GPU)的知識,也是從小白最基礎,也是最容易被騙的分類開始。
很多人認為顯卡的電腦中最重要的硬件,因此對顯卡也最為關注,其實也確實如此,因為顯卡的強弱提升是最容易被用戶所感知的,顯卡的性能給你強弱基本決定著游戲畫質的上下線,想要玩游戲大作,或者想要按需購買打造性價比平臺時,對顯卡的挑選就要非常謹慎。
核顯和獨顯的區別
顯卡目前主板分為兩類,一個是核顯一個是獨顯, 其中核顯因為目前硬件的環境存在感稀薄,這倆個的區別是獨顯(獨立顯卡)是以單獨的形態面世,特征很明顯,有單獨的芯片驅動,可以插在主板的PCIe插槽上,隨時更換插拔。
而核顯呢?其實也好理解,本意是核心顯卡,同樣有單獨的核顯芯片,但不是單獨出現的,而是將芯片放在了與CPU里面,可以說是買CPU的附贈品,但是不能進行更換,只能通過換CPU的形式去換。
核顯在前幾年非常成功,因為在最初獨顯水平并沒有比核顯強多少,所以那時候是核顯的天下,辦公和游戲通吃。而隨著游戲畫面的不斷提升,對顯卡要求越來越嚴格。
前幾年硬件性能普遍不強,游戲對顯卡的需求也不高,現在需求一上來,性能這幾年愈發強大的獨顯也就慢慢占領了游戲市場, 核顯就只能在辦公領域刷一下存在感。
至于已經基本見不到的集成顯卡,就不多說了,是以前主板自帶的顯卡,與核顯很像,只不過一個與CPU融一體,一個與主板融一體,現在主流消費級市場基本消失不見,能使用的話也是跟核顯一樣的辦公領域。
如何快速分別
在了解核顯和獨顯的區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區分了,一般一些“會做生意”的電商的組裝機商販,會在主機顯卡的地方混淆獨顯和核顯的概念,造成核顯玩游戲很強力的假象,核顯現在更多的是用于提供高清電影的支持,用戶辦公和日常影音是很好的選擇。
目前最為出名的核顯是英特爾的HD Graphics 630,和AMD的Vega 11,前者是九代酷睿搭載的核顯,后者是APU搭載的核顯,性能近乎與GT 1030,能玩一些游戲,至于玩的爽不爽,仁者見仁。
核顯與獨顯的區分在名字上就很容易分別,現在的獨顯名字都非常特別,比如NV的GTX系列和RTX系列就一看便知,這點比CPU的各種年代區分的情況好很多,唯一可能混淆的可能就是AMD自家的Vega 56/64和APU的Vega 11容易造成誤區,新人注意下。
如何搭配
CPU與顯卡的和合理搭配是省錢的關鍵因素,不玩游戲只辦公的用戶,完完全全使用核顯就足夠了,也就是考慮英特爾的奔騰、賽揚系列和AMD速龍系列和APU完全能滿足大部分辦公場景。
當然你要是干圖形渲染這類的大活,還是乖乖配上一款性能給還不錯的獨顯吧,但要注意的是核顯的功耗非常的低,這是獨顯拍馬都趕不上的地方,所以目前核顯是打造低成本。低功耗日常辦公家用影音的最好選擇。
如果專注于游戲領域,一款性能出眾的獨立顯卡必不可缺,最高追求2K分辨率的用戶可以考慮GTX 1660TI級別的顯卡,而要搞4K以上的游戲,RTX 2060是起步的基礎,同時還得注重一下畫質的因素,但這些都是目前核顯所達不到的境界。
英特爾和AMD也都有不帶核顯的處理器,英特爾是今年的新品九代尾標F的酷睿處理器,AMND則消費級銳龍一直不帶核顯,所以已經不考慮核顯的用戶,從這些處理器下手是最好的選擇。
當我們提到時,我們可以具體討論一些常見的型號和代數。以下是一些目前已經發布的超核芯顯卡:
需要注意的是,超核芯顯卡的性能不能與專業級獨立顯卡相媲美,對于需要更高圖形要求的應用(如3D游戲、視頻編輯和渲染等),可能仍然需要額外的獨立顯卡。然而,超核芯顯卡的集成和節能特性使其成為一些輕薄筆記本電腦和一般辦公使用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