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618即將到來,AMD在各大平臺的促銷活動已經開啟,從現在到5月31日是“爆款提前購”階段,5月31日晚上8點到6月3日是“開門紅”,6月10日則是“AMD會員日”,6月17日晚8點到6月18日為“高潮期”。活動期間,DIY產品方面包括處理器單品、板U套裝與顯卡都有非常給力的優惠價、贈品等等促銷手段,大家一定不要錯過。那么,對于主流游戲裝機用戶,我們特別推薦關注銳龍5 7600 + A620的套裝,在千元U這個級別上,它可以說是非常全面的選擇。
主流游戲裝機,為何銳龍5 7600+A620規格更全面?
在千元級這個主流用戶最關注的價位段,AMD的銳龍5 7600和Intel第13代酷睿i5 134XX系列可以說是核心焦點,配合相應定位的主板,板U套裝的價格與規格也比較接近。不過,如果你仔細分析,你會發現銳龍5 7600其實在規格和性價比方面優勢更突出。
首先是處理器部分,銳龍5 7600采用5nm Zen4架構,配備6個全規格大核,最高加速頻率達到了5.1 GHz,三級緩存更是高達32MB,都遠超了酷睿i5 134XX系列。我們知道對于游戲來講,更高的頻率和更大的緩存顯然會帶來更高的幀率和流暢度,在這方面銳龍5 7600已經占了先手。其次,Intel酷睿i5 134XX系列雖說除了6個大核外還集成了4個小核,但小核不但在游戲應用中無法發揮作用,還會徒增耗電,甚至在少數軟件中還有核心調度效率問題。因此,單從處理器本身規格來看的話,銳龍5 7600游戲性能相對酷睿i5 134XX系列優勢是明顯的。
內存方面,銳龍5 7600配合600系主板都可以對內存進行超頻,而且可以在1分頻模式下支持到主流的DDR5 6000~DDR5 6400頻率,因此在游戲中可以實現更低的內存延遲,提供更流暢的游戲體驗。而不帶K的第13代酷睿由于要與K系列拉開定位,被Intel強制限制了SA電壓,因此內存分頻模式只能選擇2分頻及以上的模式,更高的分頻會導致更高的內存延遲,所以這一點上它們也是不及銳龍5 7600的。
存儲方面,銳龍5 7600默認就提供了8條PCIe 5.0通道供M.2 SSD使用,雖說AMD官方宣稱主流A620不支持PCIe 5.0,但實際上一些市售A620的第一條M.2插槽搭配PCIe 5.0 SSD實測依然可以達到滿血性能,這可以說是銳龍5 7600 + A620這套甜品組合一個暗藏的驚喜吧。
此外,雖說A620和B760一樣精簡了處理器手動超頻的功能,但一些市售A620依然保留了PBO的功能,可以進一步解鎖處理器功率墻,在默認最高加速頻率的基礎上自動拉高頻率獲得更高的性能,這一點也是B760無法做到的。
所以,綜合來看在主流價位上,銳龍5 7600 + A620的套裝優勢相對酷睿i5 134XX系列 + B760很明顯。接下來我們看看實測的情況如何。
實測性能無短板,銳龍5 7600 + A620游戲裝機更爽
測試平臺
處理器:AMD銳龍5 7600
Intel酷睿i5 13400
Intel酷睿i5 13490F
內存:芝奇DDR5 6000 16GB×2
主板:華碩TUF GAMING A620M-PLUS WIFI
華碩TUF GAMING B760M-PLUS WIFI重炮手
顯卡:AMD Radeon RX 7900 XTX
硬盤:WD_BLACK SN850X 2TB
電源:華碩ROG雷神Ⅱ1200W
操作系統:Windows 11專業版22H2
內存延遲對比
首先來看看前面提到的銳龍5 7600內存延遲優勢。這里我們選擇了一款時序參數非常入門(CL40)的DDR5 6000內存,可以看到,即便時序參數并不激進,銳龍5 7600依靠1分頻模式依然能做到61.3ns的低延遲。可能大家對這個延遲水平還沒有概念,實際上就算是酷睿i9 13900K這樣的旗艦處理器配上DDR5 7200內存,默認延遲也有64ns呢。因此,只能用2分頻模式的酷睿i5 134XX系列兩款處理器在這里的表現就更不夠看了,高達70+ns的內存延遲和銳龍5 7600相比差距實在明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流的DDR5 6000內存時序參數已經再次升級,CL30的產品已經十分常見,這樣的時序下,銳龍5 7600可以輕松實現58ns的延遲,而Intel平臺要達到這個延遲水平,得使用DDR5 7600內存才行,那成本可就高太多了。
PCIe 5.0級別的SSD性能
前面已經講過,雖說AMD官方表示A620平臺不支持PCIe 5.0,但實際上市售A620中的爆款產品依然是可以在處理器直出的M.2插槽上讓PCIe 5.0 SSD跑出滿血性能的。從我們用華碩TUF GAMING A620M-PLUS WIFI搭配PCIe 5.0 SSD測試的數據來看,持續讀寫帶寬都超過了10000MB/s,這可是B760板載M.2插槽無法做到的。可見存儲擴展方面,也是銳龍5 7600 + A620平臺占優。
游戲性能實測
游戲實測部分,銳龍5 7600得益于頻率、緩存的全面優勢,表現也是明顯優于酷睿i5 134XX系列兩款處理器的。從主流游戲大作的測試成績來看,銳龍5 7600最高領先酷睿i5 13400大約34%,平均領先幅度14%;最高領先酷睿i5 13490F大約25%,平均領先幅度10%,已經屬于是高出了一個檔次了。很明顯,在主流級這個價位段上,銳龍5 7600 + A620在游戲性能方面也是領先酷睿i5 134XX系列+B760的。
總結:全面領先,主流游戲裝機選銳龍5 7600更實在
618大促現在已經開始了,所以表中這兩大平臺的價格都已經更新了京東促銷價。可以看到,銳龍5 7600的促銷力度非常大,現在支付定金100元可抵200元,所以到手價不會超過1299元,相比平時的1499元已經優惠了200元之多,配合一線品牌的爆款A620可以說性價比相當高了。從整機的價格來看,在僅有板U不同的情況下,銳龍5 7600平臺整機價格為6143.8元,而酷睿i5 13400/13490F分別為6893.8元和6693.8元,很明顯銳龍5 7600+A620整機性價比更加給力。
再來看游戲性能表現。游戲實測中,銳龍5 7600領先酷睿i5 13400大約14%,領先酷睿i5 13490F大約10%。兩款酷睿i5 134XX處理器在頻率和緩存都落后的情況下搭配DDR5 6000內存還只能用延遲更高的二分頻模式,最終導致游戲性能落后銳龍5 7600不少。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銳龍5 7600 + A620相對酷睿i5 134XX + B760是整個平臺的領先。
此外,按照AMD的桌面處理器發展路線圖,AM5平臺至少要延續三年,因此A620主板未來升級Zen5是不需要換主板的,同時部分A620主板還能讓PCIe 5.0 SSD跑滿性能,怎么看都比不能支持下一代酷睿的B760平臺更能“戰未來”。綜合來看,如果要打造主流高性價比游戲主機,那選擇規格更全能的銳龍5 7600 + A620的性價比和實用價值都要明顯勝過酷睿i5 134XX+B760方案。
創:收音機評論譯介
人們都說在現代社會里人與人之間很難相處,因為彼此間的信任大不如從前了,不是我提防著你,就是你提防著我,大家都像“裝在套子里的人”那樣小心翼翼地活著。畢竟誰都不愿由于自己的草率、輕信而招致無妄之災或其他損失,巨大的生活壓力容不得我們有太多的失誤。
然而,這種普遍共識似乎在一小撮收音機愛好者中存有例外情況。在這里,大家分居天南海北,但因為共同的愛好相聚在網絡空間內;也正因為這種小眾的愛好,大家超越了網絡空間的虛擬障礙,給予了彼此更多的信任。豪爽的愛好者經常“一言不合”就贈送收音機,慷慨的發燒友時常彼此通過郵寄的方式交換把玩收音機……我就是其中的幸運兒之一,經常收到那些素未謀面的祖國各地的愛好者們寄來評測的各種收音機。
這次評測的機型是索尼ICF-7600A,是黑龍江的老哥借于我的,當時一并寄來的還有上次評測過的飛利浦AE1120多功能應急收音機。此時此刻,我有一種切身的感受,那就是言不盡的感謝。謝謝老哥的信任與支持,讓我有幸親手評測這款明星收音機。
在我看來,玩兒收音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體驗式的,即直接入手相中的機型,親手把玩、親身體驗,獲得最直接、最真實的玩機感受和樂趣。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么雄厚的經濟實力,想買就能買,看中了就能入手。這就涉及第二種間接體驗的玩機方式,即通過看其他愛好者撰寫的評測文章、拍攝的玩機視頻來獲得一種間接的滿足感。我清晰地記得在2006—2008年期間,我瘋狂地沉溺于廣播愛好者論壇、收音機論壇,翻看各路大神創作的機評,有些文章不知看了多少遍,但仍然意猶未盡……
我對于索尼ICF-7600A收音機的最初印象就是通過第二種間接的方式得來的。那時,經常看到大家談論索尼ICF-7601,是的,ICF-7601而非本文的主角ICF-7600A,它是7600A的后繼產品。照理說,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后浪勝前浪。然而,從很多業內大佬的跟帖或評論中,我得知7601略遜于前代的7600A,無論從做工、聲音還是性能方面來看都是如此。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小姨子“XYZ”。作為DE1103之父、業內響當當的工程師,他的看法值得信賴。此外,“手搬巖的砍柴人”等老玩家也認同此觀點。
由于在ICF-7601之后,索尼公司再沒有推出類似平裝書大小的新品收音機,而SW11、SW22、SW23等機型縱然有后發優勢,但外形大小受限,綜合性能難以比肩ICF-7601等大機器,綜合這兩方面的因素,又鑒于7601稍遜于7600A,這形同說ICF-7600A是索尼便攜式指針機行列中的最優者。
令人惋惜的是,我無法將ICF-7601和ICF-7600A做對比評測。2017年時,我入手了全套九成新的ICF-7601。然而,那年秋天我嘗試“斷舍離”,出掉了手中很多收音機,比如:索尼SW22、SW11、德勁DE1103、德生PL660等,當然也包括ICF-7601。事實證明,我對收音機無法“斷舍離”,但機器終究是已經出手了。不然的話,現在還能將兩機比試一番,眼下只能以其他機型作為對比參照物了。此是后話,先讓我們看看ICF-7600A的外觀與功能吧。
索尼ICF-7600A是一款9波段收音機,涵蓋了調頻、中波和7個短波米波段,沒有長波。其中短波波段使用了二次變頻技術,用于抑制鏡像頻率。
它的外形尺寸約為18×11.2×3厘米,與我們尋常所見的32開本平裝書大小相仿。正面機殼左半部分是喇叭罩區域,喇叭罩是金屬質地,噴了黑漆,左上角為金屬的索尼英文LOG和印制的具體型號。喇叭直徑為7.7厘米。
正面機殼中部是音量調節和音調切換開關。大多數收音機的音量調節多位于機身兩側,而7600A的則布置在前面板的中部,是推拉式的,向上推,提高音量;向下撥,降低音量。上面還標記了1—10的刻度,直觀顯示音量的大小。三檔音調切換開關位于它的下方,分別是高音檔、低音檔和新聞檔。
前面板右側是頻率刻度盤和主要的操控區。紅色的調諧指示燈位于右上角,頻率刻度盤位于其下,注意:7600A的刻度盤還標記了0—10的刻度,用來輔助顯示指針所在的位置。橫向撥動式的短波米波段切換開關位于頻率刻度盤之下,左右移動時,一個橘紅色的標記同時在頻率刻度盤下移動,直觀顯示當前所在的波段。三個老式收錄機的按動式波段切換開關位于正面板最下方。從左至右為短波、中波和調頻。注意:這三個按鍵除了用以切換波段外,還肩負了開機的功能。在關機的狀態下,按動三者中的任何一個都能接通收音機電源。它們的右側是電源關機鍵。它也是雙功能的,兼有按鍵鎖的功能。在關機的狀態下,將它向下壓并向上推就能啟動鎖定功能。此時,再按動SW、MW或FM三個按鍵都不能開機了。
機身左側最上端是手繩,下方是錄音輸出插口,耳機插口和6V外接電源的插口。需要注意:耳機輸出是單聲道的,只有一個耳塞響,另一個耳塞無聲。外接電源插口的極性是里正外負。機身右側只有一個調諧頻率用的旋鈕。
后機殼上端是拉桿天線,全長69厘米,分為6節,天線底座可以抽出0.5厘米,便于更自由地調整天線的朝向,此天線可360度旋轉。后機殼中部是世界時區劃分圖以及導音隔柵。電池倉位于右下方,此機使用4節5號電池供電。即便不裝電池,ICF-7600A也感覺頗有份量,沒有普通指針式收音機的那種輕飄飄的感覺。
我手中平裝書大小的指針式收音機只有德生R2010D這一臺,而且還是DSP類型的機器,并非傳統二次變頻電路的機器。其實,對標ICF-7600A的最佳機型應該是德生R9700DX、德勁DE1107或樂信RF1210。不過,我沒有這三臺機器,只能用R2010D做對比參照物了。
我將兩機的拉桿天線全部抽出并擺在同一個地方進行接收對比。在103.8MHz上,7600A接收困難,幾乎聽不清歌曲內容;相比之下,R2010D效果明顯要好,雜音少一些,歌曲內容清晰。在99.4MHz上,電臺正在播放粵語歌曲,7600A的噪音還是高于R2010D。而后,我將頻率調到了94.4MHz上,兩機的表現相近,都沒有雜音。在最后一個頻率89.5MHz上,我感覺R2010D的語音易懂度略好,不像7600A那樣略有渾濁。通過四個頻率的對比,在我看來,R2010D的調頻好于7600A。
有對比視頻為證:在索尼老收音機面前,德生“小鮮肉”要講武德,要耗子尾汁
在中波波段,情況出現了反轉,而且兩機之間的差距較大,R2010D的本底噪音遠遠高于7600A,直接導致節目的清晰度變得很差,這種現象在738KHz、981KHz和1566KHz上都是如此。在對比接收981KHz時,甚至給R2010D搭配了德生AN200中波環性天線,可是其表現仍然不及7600A。即便最后一個頻率1566KHz是強臺,然而7600A的噪音控制還是明顯好于R2010D。
很多讀者看過我拍攝的這個對比視頻后都直接懷疑R2010D是不是故障機,感覺這個差距太大了。在我看來,原本DSP收音機接收中波弱信號就不占優勢,更加上R2010D自身芯片的原因,導致這機的中波性能達不到平均水平。所以,這種表現也是很自然的。但是,不管怎么說,7600A在這一局中波對比中獲勝。
具體對比過程,請看視頻:用“慘敗”形容這次收音機的對比評測,您認為夸張嗎?
在11840KHz上,R2010D貌似略好一點兒,因為盡管信號很弱,但仍有一些清晰的語句飄出,7600A稍有不及,而且人體感應更明顯。在15340KHz上,7600A的底噪低,但語音清晰度也有所下降,而R2010D沙沙聲明顯,不過,語音清晰度也略好。而后,兩機在接收17740KHz上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時情況與上面相似。因此,在我看來,兩機的短波接收性能互有優勢,約莫等同。通過讀者反饋回來的信息看,支持索尼和支持德生的人數比例為8比7,基本上相仿。
照例為大家奉上對比視頻:最后一輪對比,索尼和德生收音機PK短波
綜合上述三個波段的對比結果,7600A的調頻性能略弱于R2010D,中波表現明顯好于R2010D,短波靈敏度則與R2010D相近。
從以往愛好者的評測文章看,索尼ICF-7600A的喇叭外放音質表現較好,大家普遍認為好于后來者ICF-7601。結合這一個多月的收聽經歷,我認為它的喇叭外放聲音較為細膩,柔和。
它與德生R2010D的喇叭直徑相同,都是7.7厘米,為此,我拍攝了二者的音質對比視頻,從實際聽感來看,R2010D的聲音發硬,偏金屬風格和高音,有種粗糲的感覺;相比之下,7600A的聲音較為溫暖、低沉,細節表現也更勝一籌,聽上去不那么刺耳,反而很輕柔。
很多讀者看過視頻后,認為7600A聲音好的有99人,而認為R2010D聲音好的僅有18人。看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個懸殊的差距已經說明了高下優劣。
為了證明并非信口開河,請大家欣賞對比視頻:挑戰索尼7600A收音機的音質,德生能贏嗎?
1、用料十足、做工上佳,很有份量。
2、中波和短波接收性能不錯,盡管調頻與現代的DSP機器相比不占優勢,但也可圈可點。
3、喇叭外放聲音輕柔、低沉、細膩
4、調諧旋鈕的手感一流,阻尼適中,不打滑,沒有調諧回差。
5、音量調節有數字標記,能直觀看到音量大小。
6、指針的頻率位置與實際頻率位置相近,精度不錯。
7、設有調諧指示燈,能顯示調諧狀態。
8、三檔音調切換開關有效果。
9、按鍵式的波段切換開關兼有開機功能,有新意。
10、配有按鍵鎖。
11、拉桿天線根部可抽出,天線可360度旋轉。
12、配有錄音輸出插口。
13、既能用外接電源供電,又能用4節5號電池供電,而且耗電量不高。
1、耳機輸出為單聲道。
2、音量調節電位器的位置比較尷尬,用起來不如在機身兩側方便。
3、推拉式的音量電位器在用久之后容易出現雜音。
4、音調撥動開關容易出現觸點接觸不良的問題,使用時經常造成喇叭無聲,需要來回撥動數次才能正常。
5、短波米波段切換開關同樣存在接觸不良的缺陷,如果推拉不到位,短波靈敏度就會大幅下降,同樣需要頻繁來回撥動才能正常使用。
6、按鍵鎖沒有標注“HOLD”的字樣,很容易使人忽略此功能。如果不是黑龍江老哥的提醒,我都不知道7600A還有此功能。
7、調頻范圍是76—108MHz,不是完美匹配我國的現狀,造成約三分之一的調諧行程白白浪費。
8、沒有外接天線插口,不能即插即用各種外接天線。
9、后機殼缺少支撐背板,不能傾斜放置收音機。
10、電池蓋不是鉸鏈式的,容易遺失。
11、短波米波段不完整,缺少了22米波段。
12、金屬喇叭罩是粘在塑料機殼上的,日久之后會出現開膠的現象。
總而言之,作為一款1980年代早期上市的多波段收音機,索尼ICF-7600A的核心指標如各波段的靈敏度、喇叭外放音質還是值得稱道的。不過,推拉式的音量電位器、音調切換開關和短波米波段切換開關在常年累月的使用之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雜音和接觸不良的問題,帶來不佳的操控體驗。
最后,再回答那個問題,ICF-7600A是不是最好的索尼指針機?對此,我無言以對,因為我沒有ICF-7601來做并排對比。這個問題只能留給那些同時擁有ICF-7600A和ICF-7601收音機的愛好者來回答了。您說是不是?
★特別提示:上述評測僅限于我手中的兩臺評測樣機,本質上是業余的、自娛自樂的,不具有嚴謹性和普遍性,請擦亮自己的眼睛,切忌跟風或盲從!
********************************
X 7600是AMD發布的本代第三張顯卡,定位1080p百幀3A游戲,今天為大家帶來瀚鎧RX 7600 XL 8GB顯卡評測。
從型號來看,RX 7600對位上一代RX 6600,同樣是2000元出頭的甜品卡,不過在RDNA3架構的加持下,性能突飛猛進。
在5月底,A/N兩家顯卡幾乎都在同一時間發布了自家的甜品卡,但兩張卡的定位和價格上相差很多。RTX 4060 Ti 8G的官方售價為3199元起,RX 7600則為2149元起。
雖然同為1080p下的3A游戲,RTX 4060 Ti更注重開啟光追下的體驗,RX 7600則在傳統光柵算力有著很大提升,兩張卡價格相差將近1000元也說明了這點。
下面先來看看這張瀚鎧RX 7600 XL 8GB的外觀。
1 瀚鎧RX 7600 XL 8GB 概覽
瀚鎧RX 7600 XL 8GB相比上一代少了很多紅色點綴,只有中間風扇仍保留了標志性的紅色,但個人覺得反而效果更好。
瀚鎧RX 7600 XL 8GB采用了三風扇設計,其實對于這張RX 760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不過后面根據拷機實測數據來看,相比公版整整低了15℃,相信大部分玩家都不會拒絕一張溫度更低的顯卡吧。
瀚鎧RX 7600 XL 8GB的背板采用金屬拉絲工藝,中間印有“VASTARMOR”的白色logo。另外從尾部的鏤空部位能看到很長的散熱鰭片,這也為這張顯卡奠定了良好的散熱基礎。
本次瀚鎧RX 7600 XL 8GB顯卡搭載了HDMI 2.1+DP 2.1*3的超時代設計,最新的DP 2.1接口擁有54Gbps的傳輸帶寬,支持顯示12bit色深,以及680億種顏色。同時可支持4K/480Hz與8K/165Hz的超高清高刷畫面顯示。
另外本次AMD將視頻輸出接口的規格放寬了,AIB可以自行選擇DP 1.4或者DP 2.1。
外接供電上,瀚鎧RX 7600 XL 8GB的整卡功耗為180W,采用了單8pin接口,推薦電源550W及以上,方便升級。
拆開顯卡能看到超長的散熱模組,采用3熱管同時貫穿兩側的散熱鱗片,為GPU和供電部分起到良好的導熱、均熱作用。
RX 7600采用核心代號為Navi 33 XL(215-163000057)的GPU,基于RDNA3架構打造,核心面積204 mm?。
核心邊上則是4顆容量2GB的GDDR6顯存顆粒,型號為海力士H56G42AS8D-X014-251A
瀚鎧RX 7600 XL 8GB顯卡采用6+2相供電,搭配了R15、R33封閉式電感及固態電容。LR47封閉電感保障了單8pin供電電流。
GPU供電采用了橋式封裝MOSFET,型號為NCP 302155,對應的PWM芯片為IR 35217。
顯存供電為NCP 302045,搭配的PWM芯片為NCP 81022N。
2 測試平臺簡介
首先介紹一下測試平臺,為了保障瀚鎧RX 7600 XL 8GB顯卡的性能發揮,我們的平臺也進行了全面更新。
在測試前我們先來看看截止目前發布的3款RX 7000系顯卡詳細參數,方便大家對比查閱,下面筆者進行了簡單匯總:
目前GPUZ尚未更新,無法識別芯片的具體型號,不過其他參數比較齊全。
頻率方面,瀚鎧RX 7600 XL 8GB顯卡為2754MHz,而公版為2625MHz,提升較大。不管是RX 7600還是此前的兩款旗艦,由于工藝進步,相比RX 6000系顯卡整體提升都很大。
對比上一代RX 6600來說,計算核心有了明顯提升,并且支持AV1編碼,首發價格便宜了60美元。
3 理論性能測試
下面先進行的是用來衡量顯卡DX11理論性能的3DMARKFS套裝:FS,FSE,FSU三者分別對應顯卡在1080P、2K、4K的理論性能,取顯卡分數實際測試結果如下:
本次測試我們選擇RX 6600、RTX 3060 12GB以及瀚鎧RX 7600 XL 8GB顯卡進行對比,同時附上公版數據。
在針對顯卡DX11性能的3DMARKFS套裝測試中,瀚鎧RX 7600 XL 8GB相較RTX 3060的提升為FS 45%/FSE 44%/FSU 43%,綜合提升44%。
而在針對DX12環境下的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瀚鎧RX 7600 XL 8GB相較RTX 3060在TS中提升25%,在FSE中提升26%。
PortRoyal是3DMARK中專門針對光追性能的測試項,瀚鎧RX 7600 XL 8GB相較RTX 3060的提升為9%。
Speed Way測試是3DMARK最新更新的用于測試DirectX12 Ultimate 性能的顯卡基準測試。要運行此測試,顯卡必須支持DirectX12 Ultimate 并包含 6GB 及以上顯存。
這項測試結合了實時光線追蹤和傳統渲染技術來測量顯卡性能。場景含有光線追蹤反射、實時全局光照、網格著色器、體積照明、粒子和后處理效果。
綜合來看,比較令人吃驚的是,RX 7600在DX12和光追測試中的領先,這兩項均為AMD弱項,不過憑借暴力的性能堆砌,依然力壓RTX 3060一頭。而相比自家的兩款顯卡RX 7600則有著絕對的優勢。
4 游戲性能測試
游戲測試方面,由于A/N涉及到不同公司的優化,所以性能反映并不如3DMARK的理論分數準確,不過我們也為大家測試了幾款較為大眾的3A游戲。
在《極限競速:地平線5》中,目前該游戲同時支持FSR和DLSS,所以在測試中,我們會打開對應顯卡的該功能。
在1080p分辨率下瀚鎧RX 7600 XL 8GB相比RTX 3060提升12%左右。
不過由于RTX 3060擁有12GB大顯存,所以在2K分辨率下,幾乎追平分數,而4K分辨率下更是憑借顯存容量這項硬性指標,實現反超。
在《刺客信條:英靈殿》測試中,我們加入了1% Low和0.1% Low更全的數據維度,來查看平均幀中的末位平均數,不過0.1% Low要求過于苛刻,幾乎是所有最低分數的平均值,在實際游戲過程中不可能出現。
在PS移植游戲中,《地平線:零之曙光》的A卡優化也非常好,瀚鎧RX 7600 XL 8GB在1080p分辨率提升25%。
《無主之地3》中,我們測試的同樣為DX 12環境,瀚鎧RX 7600 XL 8GB相較RTX 3060的提升平均在13%左右。
在《賽博朋克2077》中的測試項較為特殊,游戲分為“超級”和“光線追蹤:超級”兩種最高畫質,這里我們也分為兩部分測試。(AMD顯卡測試均開啟FSR質量模式)
作為新一代的“顯卡殺手”,《賽博朋克2077》開啟和關閉光線追蹤的分數有著天壤之別,在每種分辨率下都有著一倍以上的差距。不過從上面的理論分數來看,即便開啟光追,分數也應該不止于此,經過后續驅動優化,應該會有大幅提升。
5 FSR 2.2測試
目前部分游戲已經更新到FSR 2.2的最新版本,我們也使用《極限競速:地平線5》為大家進行了畫質實測,鑒于顯卡定位,我們選擇在2K分辨率下進行截圖。
(點擊查看原圖)
測試中,我們分別選擇FSR關閉、FSR 2.2質量、FSR 2.2平衡、FSR 2.2性能、FSR 2.2超級性能進行對比測試,并附上原圖參考。
(點擊放大看原圖)
整組對比的效果非常明顯,在FSR關閉的情況下,原圖較為銳利,可以看到在汽車的邊緣會出現非常明顯的鋸齒。在FSR 2.2質量模式下則是畫質最好的表現,這一情況持續到FSR 2.2性能模式依然非常明顯。
3DMARK測試
目前最新的3DMARK已經加入了FSR 2的測試,該測試會利用原生分辨率渲染,用戶可比較每個FSR 2模式的圖像質量,所以整個測試并沒有最終的分數產生。
另外該工具會生成一系列的幀,可進行拖動比較。最高放大至32倍,用于查看兩種技術之間的不同。
我們分別選擇了原始分辨率以及4倍放大進行比較,但3DMARK中的FSR并沒有標明什么版本,測試的效果對比《極限競速:地平線5》來說,鋸齒感比較明顯。
6 溫度及功耗測試
在功耗及溫度測試中,我們選擇FurMark軟件進行拷機測試,并采用GPU-Z檢測溫度,功耗僅計算顯卡自身。
GPUZ對于A卡的支持并不完全,瀚鎧RX 7600 XL 8GB顯卡在功耗滿載拷機50分鐘的情況下,平均溫度為60℃,熱點溫度為74℃,風扇轉速33%。不得不說三風扇顯卡的散熱效果確實霸道,相比公版整體低了15℃左右。
另外目前FurMark對A卡也支持了功耗的監測,可以看到板載功耗為180W。
7 3A百幀甜品卡
總體來說,RX 7600算是一張合格的甜品卡,相比上一代的RX 6600只能在1080p高畫質下60幀流暢,這一代在首發價格更低的情況下,達到了1080p百幀的水準。
作為與RX 4060 Ti幾乎同步發售的RX 7600,相信大家也會進行比較,誰更劃算?
其實兩張顯卡雖然都是入門甜品卡,但定位和價格仍稍有不同。
RTX 4060 Ti發售價3199元起,重點提升在光追+DLSS的百幀體驗;而RX 7600的發售價2149元起,更注重光柵化的提升。
所以如果你對游戲中的光追效果并不感冒,那么便宜將近1000元的RX 7600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在首發測試中,AMD仍然存在一些遺留問題,比如驅動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理論來看,RX 7600的光追性能是領先于RTX 3060的,即便DLSS和FSR在算法上有些許區別,但尚不至于差距如此大。相信經過驅動的不斷迭代,RX 7600的游戲表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818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