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耽誤了工作,呆在家里沒事干,于是我開始整理家中的閑置電子設備、看看有哪些東西還可以“發揮余熱”。
最后,我通過這些閑置設備搭配出了這樣一套東西:通過電腦 iTunes 上的媒體庫,我可以使用 iPhone 里的 “Remote“程序直接遙控播放上面的所有音樂影視內容;通過功放上的多個 HDMI 接口切換不同輸入源、實現各媒體類型的全方位解碼播放,無線操作和本機操作和諧共存,真正匹配了我這樣的“懶人”所需。
一個iTunes媒體庫,可以囊括所有你需要的媒體類型
我的 YAMAHA 功放支持杜比/DTS解碼、上面有四組HDMI輸入、一組輸出(支持ARC回傳),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有這樣的影音設備。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將這四個輸入口的用途“榨干榨凈”的。日常操作中,僅是通過功放上的遙控器切換不同輸入口即可。
多數電視機上都至少有一個支持 HDMI ARC (音頻回傳) 的輸入接口(比如名為 HDMI-A),該接口就可以作為電視上的公共輸入口來使用、由功放來切換四組不同的輸入源。在這里,我就將功放的 HDMI-1 分配給了媒體庫最為龐大的 Mac 電腦。家里有臺七八年前的老舊 Mac mini(俗稱“飯盒”),年份久遠、用它來工作有點費勁,因為庫克已禁止它進一步系統更新了。
接入電視屏幕的Mac mini
這臺電腦上有數百GB音樂影視文件、音樂來自家中所有CD的逐一轉換,多是“Apple Lossless“無損格式、或320kbps的 AAC/mp3格式;電影則都是內置五聲道杜比和字幕的高清 MP4(m4v) 文件,跟蘋果在線音樂商店里的影片格式一致。
Mac mini 通過“Mini DisplayPort 至 HDMI 轉換器”(支持 HDMI 1.4b)接入功放的 HDMI-1 輸入后、再通過功放的 “HDMI ARC 輸出”回傳音頻和視頻給電視機的 HDMI ARC 輸入口,就可以使用藍牙鼠標直接在電視上操作播放影片、或使用手機上的 Remote APP 遙控音樂播放。該媒體庫雖然非常龐大,不過 iTunes 具備強大的媒體管理組織功能,簡單輸入相關字眼就能搜索到文件,可惜這老機型不支持 Siri、否則搜索時就更為方便了!
該方式下播放的媒體支持 “Dolby Surround 5.1” 環繞聲和24位音頻、音樂獲得了高碼率的還原,雖談不上數十萬級音響上的那種高保真,不過人耳朵里已難以分辨出明顯差異。
蘋果官網上關于Mac與HDMI的適配說明
這年頭無論多不喜歡看電視,但它畢竟還是家里不可缺少的組成。運營商在提供寬帶網絡接入時通常都會附送 IPTV 機頂盒,這玩意就可以用來收看各類電視直播和點播。IPTV 機頂盒多數是以網線接入光貓,網速上最為穩定,各地 IPTV 上也提供有不少在線影視和綜藝節目、幼教節目,對于許多家庭來說,這東西還是有其存在價值的,雖然我也一直在罵 IPTV 運營商的各種“割韭菜”行為。
電視機上的 HDMI ARC 輸入口已被占用不打緊,因為它是公用的,只需切換功放的輸入源到 HDMI-2,電視機的該通道就能接入相關信號。初始上其音頻是有電視機喇叭來播放的,不過電視機上還有光纖輸入口,將其接入到功放的光纖 AV 輸入端,即可連上功放上的大喇叭組合了。由于電視機廠商跟功放生產商存在某些協議,許多時候這樣的切換都是自動的,不支持的話手動選擇一下音頻輸入源也不麻煩。
沒有足夠的HDMI輸入輸出口算啥AV功放?
此接口就留給了使用頻率頗高的移動設備,通過 Lighting-HDMI 適配器(可同時充電)來接入功放的 HDMI-3、再通過電視上的 HDMI ARC 接口接入顯示。平日里,蘋果/安卓手機均可通過無線投屏接入電視,不過這僅在看看照片時比較方便,看電影時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這是我所無法容忍的!
由于目前網絡上的內容多由各大在線運營商壟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都是手機里不可缺少的 APP。以 HDMI 方式接入電視后,手機上的影片還是能夠以 1080P 呈現的、其音效也還原得不錯,可惜無法支持原生的環回立體聲。
跟 IPTV 機頂盒一樣,手機上的音頻會由電視機喇叭來播放,如果具備光纖音頻線連接,這個音頻接口也會跟 IPTV 機頂盒共用,手機上的影片同樣具備“大屏幕、大喇叭”的影院效果。如果功放里能夠虛擬一些環回立體聲效果(如邏輯杜比),小小一臺手機也能是一個家庭影音中樞了。
接入蘋果移動設備到電視上的必備東東
近日教育部門要求孩子們開展“網課教育”,將設備接入到電視上就無需讓孩子盯著小小的屏幕,偶爾玩幾個賽車、打鼓之類的小游戲,效果也是扛扛的!該方式可隨時插拔,不過我還是使用了舊款手機進行接入,因為俺是妥妥的懶人一個!
同樣的接入邏輯,功放切換到 HDMI-3 即可接入硬盤播放機。這類影音設備的用途在于播放全高清、帶 DTS/杜比 TureHD 編碼的影片或音頻,為發燒友用戶所必須。部分硬盤播放機還支持 3D 影片,如果電視機也支持 3D,它就更有存在價值了!我使用的是飛利浦的硬盤播放機,家中已廢棄的“樂視盒子”其實也有相關作用,可惜它本身沒有多大硬盤空間,只能另外接入U盤或外置硬盤使用。
關于這類硬盤播放機,選購時最好留意一下它是否具備以下功能:DTS/杜比TureHD 解碼、原生的 PCM多聲道支持、3D 影片及外掛中文字幕支持、外置 USB 2.0 硬盤接入。沒有以上東西,這東西就是廢柴一個、完全沒有購買的必要!
這類解碼多半只存在于更趨專業的硬盤播放設備上
AirPort Express 是蘋果生產的網絡路由器兼無線打印中樞、AirPlay 無線音樂播放中樞,我之所以選擇它作網絡路由器,看中的正是它的 AirPlay 無線音樂功能,而且這路由器“萬年不斷網”,穩定得超級過份!
多數功放都不會僅帶一個光纖輸入口,除 IPTV/手機占用的一個外,如果還有音頻輸入口,就可以用來接入 AirPort Express。AirPort Express 上的音頻輸出是 2.5mm的,使用轉換頭就能跟光纖音頻線接駁,最大程度上確保功放上能收到良好的信號。
技術參數上,AirPort Express 的 AirPlay 無線傳輸碼率跟 CD 一樣,你完全不必擔心傳輸途中會遭到壓縮、影響音質。通過它,你還可以在房間里、陽臺上使用支持 AirPlay 的喇叭,通過手機上的 AirPort 管理程序就可切換它由功放還是由房間里的喇叭來播放。
如果不想使用這樣的無線連接,同樣接口上還可以接入一個音頻基座,直接將手機或 iPod 插上去就能通過家里的大喇叭設備欣賞音樂了!現在市面上帶基座插口的有源音箱很多,不過它們哪能跟功放連接的家用音響相比呢?
Android系統相比,iOS系統相對更加封閉,就拿最基本的文件管理功能來說,和我們大家常用的Windows資源管理器差別很大,沒有熟悉的文件夾,臣妾根本玩不轉啊。今天,我們就以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媒體文件為例,來說說怎么管理這些文件。
iTools,把失去的文件夾找回來
要說多媒體文件,音樂文件肯定是占大頭,幾乎每個人都會用手機聽歌。當然,很多人都習慣在WiFi環境下載到手機上然后隨時都可以聽了,可是,下載到手機上的歌曲,到底下到哪里去了呢?
以QQ音樂為例,想要管理這些歌曲,需要下載iTools這款工具,而手機端不用越獄,就可以直接在電腦上管理手機中的文件。連接手機后在左側菜單欄進入手機應用,在右側找到QQ音樂,在這里你可以卸載和備份APP,想要進行文件管理,點擊“文件共享”,你會發現久違的文件夾又回來了,并且是熟悉的樹狀結構,接下來就非常簡單了。
在左側的列表中依次進入“QQ音樂→Documents→iMusic”,可以看到很多文件,而這些文件的后綴是“.tm3”和“.tm6”,別擔心,將它們全都導出到電腦上,重命名為MP3格式就可以正常播放了。而其他APP的緩存存儲路徑有些許區別,都可以通過iTools導出,也很方便。
小貼士|Tips
如果歌曲較多,是不是覺得一個個修改文件名太麻煩呢?你只需要將所有tm3和tm6文件放在同一個文件夾里,然后在這個文件夾新建一個文本文檔,在其中輸入“ren*.tm3*.mp3”然后將這個文本文檔后綴改為“.bat”成為批處理文件,運行一次就可以將所有tm3文件批量修改為MP3格式了。然后再把命令語句改為tm6再運行一次,所有文件都可以改為MP3了,非常方便。
用iTools找到QQ音樂然后點擊“文件共享”
直接導出到電腦上然后重新命名即可
必須取消這個選項才能看到文件名后綴
導視頻還是用官方工具吧
說完音樂文件,接下來講講視頻文件,導出方法類似,都可以用iTools等第三方助手工具。但是,如果你習慣在電腦上下載視頻文件,然后想要導入手機隨時觀看,就比較麻煩了,以PP助手為例,將手機連接到電腦之后,依次點擊“影音→視頻→影片”,然后在右側點擊導入并瀏覽到視頻文件即可添加到手機,不過,用這種方式導入的視頻,只能通過iPhone的原生視頻播放工具觀看,功能單一,相信沒幾個人會用這個APP吧?
對于大家更習慣的優酷或者愛奇藝等視頻APP,用前面的辦法拷入視頻轉換根本無法識別,該怎么辦呢?這時候,必須動用蘋果官方的iTunes工具了,雖然這個軟件的“同步”功能很不好用,但導視頻還是用它最方便。連接手機后,在左側選擇“應用”,然后在右邊拉到最底下,在“文件共享”中找到優酷等視頻APP,接下來只需要點擊“添加文件”然后選擇你想導入的視頻就OK了!
小貼士|Tips
將手機連接到電腦上,可以像U盤一樣打開相冊,也可以導出視頻文件,但是iPhone的文件排列很“奇葩”,在DCIM文件夾中有許多個文件夾,并且視頻和照片混排,找起來很麻煩。你可以直接用iTools等工具在“照片”中進入相簿,就可以看到“視頻”分類了,在這里管理更方便喲(僅支持導出)!
用iTools等工具可以直接導入視頻,不過只能用蘋果原生工具播放
用iTools將視頻導入第三方播放器,更符合使用習慣
用iTools等工具導出手機拍攝的視頻更方便
編后:
雖然iTunes是蘋果的官方工具,但是用戶體驗并不好,許多操作都不符合大家的使用習慣,特別是“同步”,更是害不少人丟失重要資料(會覆蓋以前的數據)。而第三方工具似乎更了解用戶,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封閉的iOS系統在第三方工具的幫助下,讓用戶也能比較方便地管理手機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方法其實是通用的,用各種工具都可以實現類似的效果,而使用iTunes導入資料這個方法,也不光支持視頻文件,下載的TXT書籍也是可以直接導入QQ閱讀等APP的。
著4K/8K超高清顯示、5G高速數據傳輸的快速發展,視頻傳輸線在連接主機、顯示器及各種電腦外設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場技術革新過程中,為了跟上數字化時代腳步,實現更高水準的視頻傳輸,視頻接口也經歷了幾次的迭代與升級。
現如今視頻接口的類型主要有Type-C、HDMI、DP、DVI及VGA接口,那么這幾種接口有什么區別呢?電腦主機與顯示器視頻連接線又該如何選購呢?這里我們就來聊一聊。
1、Type-C接口
Type-C接口,是USB接口的一種物理規格,除了Type-A、Type-B接口插拔更方便外,還具有極強的兼容性,可以支持USB傳輸協議、PD快充協議、DP顯示協議及Thunderbolt協議等。
注:圖片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目前,Type-C接口常見于手機、平板、輕薄本、mini主機及顯示器等設備,用于充電、數據傳輸及視頻傳輸。例如:聯想小新Pro14筆記本搭載的雷電4接口,采用Type-C物理規格,不僅支持40Gbps數據傳輸,還支持100W PD快充、4K/8K傳輸功能。
注:圖片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Type-C接口都是全功能配置,比如部分手機的Type-C接口僅支持供電、USB2.0數據傳輸功能,無法實現視頻傳輸。
2、HDMI接口
HDMI接口,高清多媒體接口,傳輸的是數字信號,可以同時傳送視頻和音頻信號,常見于顯示器、顯卡及主板等電腦硬件,Switch、PS5及XBOX等游戲主機,以及電視機、投影儀及播放器等影音設備。
目前最新版本是HDMI2.1接口,帶寬提高到了48Gbps,支持8K@60Hz 、4K@120Hz等規格的視頻輸出;還支持高動態(HDR)、可變刷新率(VRR)、快速畫幀傳輸(QFT)、快速媒體轉換(QMS)、自動低延遲模式 (ALLM) 等黑科技,向下兼容HDMI 2.0及以下版本。
3、DP接口
DP接口,也是一種高清數字顯示接口標準,采用數字信號進行傳輸,能夠同時承載音頻和視頻數據流。
該接口最新的標準協議版本是DP2.0,理論帶寬高達80Gbps,是DP1.4的2.5倍,是HDMI 2.1的1.6倍,可單屏輸出16K@60Hz(DSC)、10K@60Hz無損、4K@240Hz等畫面,甚至雙屏4K@144Hz無損也不在話下。但目前市面上的新一代4K 144Hz電競顯示器實裝的是DP1.4接口,至今還沒有支持DP2.0接口的消費級產品被推出。
4、VGA接口
VGA接口,是視頻接口領域的一位“老將”,常見于舊款的顯示器、投影儀及電視機等設備。其傳輸的是模擬信號,支持640*480到2560*1600分辨率的視頻傳輸,但不支持音頻傳輸。
由于VGA視頻信號傳輸過程中極易受其它信號干擾,導致顯示畫面失真,所以建議在1920*1080P分辨率及以下,使用VGA接口,如果是在高分辨率下,建議優先考慮HDMI接口。
5、DVI接口
DVI接口有3種類型5種規格:DVI-A(12+5)、DVI-I(18+5/24+5)、DVI-D(18+1/24+1)。其中,DVI-I(24+5)、DVI-D(24+1)“雙通道”數字視頻接口有著更大的帶寬,支持2560x1600@60Hz、1920x1080@120Hz分辨率,比VGA接口的輸出效果要更勝一籌。
但如今4K/8K超高清技術發展迅速,DVI接口支持的最大分辨率只有2560x1600,顯然無法適應高分辨率時代的發展,而且接口體積大、不支持音頻信號傳輸,因此被HDMI和DP接口所取代也是必然的!
通過上節的分享,相信很多小伙伴們對于如何選購顯示器連接線有了一定了解。如果實在不清楚也沒有關系,這里小優再為大家分享幾個小技巧,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
1、看準接口:根據設備視頻接口的類型,選配合適的視頻傳輸線。例如:144Hz-165Hz電競游戲主機與顯示器,搭配DP1.4傳輸線即可實現游戲高幀自由;Type-C接口輕薄本外接HDMI接口顯示器,僅需要一根Type-C轉HDMI高清線即可實現小屏變大屏。
2、分辨率/刷新率:由于技術規格的限制,不同類型的視頻傳輸線的傳輸帶寬、分辨率及刷新率也不一樣,所以建議小伙伴們根據設備接口輸出規格及實際使用需求的。例如:PS5次世代游戲主機外接4K 144Hz電競顯示器,使用HDMI2.1高清線進行連接,可以實現4K@120Hz游戲內容輸出。但如果使用的HDMI2.0高清線,最高僅支持4K分辨率下60Hz的游戲內容輸出。
3、線芯導體:視頻傳輸線的線芯導體不同,傳輸性能和使用場合也不同,例如市面上常見的HDMI視頻傳輸線主要有銅芯款、光纖款兩種。
其中,銅芯HDMI線以4對銅芯雙絞線為導體傳輸電信號,在20米范圍內的短距離場景中游刃有余,但在長距離傳輸中損耗大,容易出現信號丟失或者分辨率下降的情況。
而光纖HDMI線以四芯光纖為導體,通信容量大,而且光信號傳輸不受外部電磁干擾,可以做到百米以上無損傳輸信號,適應有超高速、超長距離音視頻傳輸需求的場景。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大家對主機顯示器連接線的選購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