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YOGA 27從簡約的設計思路出發,三個矩形的立體堆疊構成幾何美學,一體式的設計結構能夠有效減少對桌面空間的過度占用。冰河銀、皓月白雙色拼搭,金屬質感搭配織物表面,呈現藝術與工業設計的完美融合。
引人注目的,毫無疑問是聯想YOGA 27極為優秀的屏幕素質。在這塊屏占比高達93.6%的27英寸巨屏上,不僅分辨率提升到了4K級別規格(3840*2160),而且色域覆蓋達到100% sRGB,以及Delta-E<2的專業級色準校準,同時它還支持DC調光和萊茵低藍光認證,確保使用者的視力安全。
為了能夠實現像手機一樣輕松旋轉屏幕的效果,聯想YOGA 27內部使用了雙軌道設計,讓屏幕在不升高的情況下,單手即可輕松旋轉顯示屏。內置的重力傳感器能夠跟隨屏幕自動切換至豎屏模式,使用體驗相當輕松自然。
另外,0~20°的俯仰角度可以讓你根據自己習慣的觀看角度進行調節,無論是怎樣的坐姿都能獲得非常舒適的觀看體驗。
傳統臺式一體機內置的音箱普遍很難給人震撼的影音體驗,為此聯想YOGA 27在底部搭載了來自JBL出品的立體聲音箱,通過表面特殊織物和低音增強腔體設計,輕松實現飽滿的中低音效果。再搭配杜比高級音效技術帶來的沉浸式聲場體驗,在聯想YOGA 27上觀看電影將會是個享受。
聯想YOGA 27的屏幕頂部集成了雙聲道麥克風,可以遠離音箱的干擾,消除回聲并抑制噪音,拾音效果更加純凈。
性能是傳統臺式一體機的“軟肋”,為此聯想YOGA 27選擇搭載了AMD的銳龍4000系列標壓處理器,7nm制程配合多核多線程帶來的強悍性能,滿足大型軟件和游戲的使用需求。.另外,內部搭載12CM大尺寸LCP渦輪風扇散熱系統,配合“Fn+Q”組合鍵切換野獸模式可提供55W的性能釋放。
其他硬件同樣相當豐厚,16GB雙通道高頻內存,兩個插槽可支持到64GB內存安裝。標配256GB NVMe SSD和2TB機械硬盤,并且額外提供2個M.2 SSD插槽,容量從此不再是你需要擔心的問題。
如果你直播需求,你可以選配官方的500萬像素頂置可調角度攝像頭,支持正反安裝,前后都能進行拍攝,同時它也支持Windows Hello人臉識別解鎖,從此告別繁瑣的密碼輸入方式。
喜歡無線并且追求顏值的小伙伴,YOGA Life無線鍵鼠選配套裝非常值得考慮。無線的設計再無束縛感,人體工學設計結合靜音按鍵,高效輸入不擾人。
聯想YOGA 27的接口數量十分豐富,背部提供了雙USB 3.2 GEN2接口和雙USB 2.0接口,側面還提供了一個USB 3.2 Gen2接口、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以及一個全功能Type-C in接口。
這個Type-C in接口是為了實現聯想YOGA 27特色的“一線連”功能。當筆電通過USB-C線連接到YOGA 27之后就能使用它的顯示器、音箱、鍵鼠、硬盤等等。不僅如此,手機和筆記本可以共享聯想YOGA 27內置的2TB硬盤,讓存儲空間不再感到局促。
除了有線連接的方式,聯想YOGA 27還支持無線投屏功能,配合易旋轉功能,無論是橫屏游戲追劇看電影,還是豎屏刷短視頻,體驗都非常愜意。
聯想貼心的“3+3”質保服務從根源上解決用戶擔心的售后問題,主要部件可以享受長達三年的保修期限和上門服務。
綜上所述,聯想借由YOGA 27證明了臺式一體機并不全是“樣子貨”,同樣有能夠把體積跟性能完美兼顧的存在,如果你不信,何不試試把它帶回家。
著筆記本電腦市場的興起,近年來的PC攢機潮稍顯降溫。關于筆記本與臺式機哪個更值得買的話題,無意引戰,我是覺得筆記本的便攜性能是主要賣點,而臺式機的運行性能更加強悍,二者屬于各有優勢。
家里使用的電腦幾乎不移動,臺式機就因性價比高成為首選。家庭普通用處的臺式電腦,其實不一定要考慮中塔機箱那種大家伙,迷你可愛又不占空間的ITX小機箱也可一戰。今天我們就來體驗一款ITX小機箱的裝機之旅。
選擇裝配一個ITX主機,則需要進行“選機箱、選配置、定電源”三步走。
1、選機箱:個人認為選擇機箱是第一要務,畢竟機箱的選擇直接確定了主板的尺寸,是ATX、M-ATX,還是ITX、Mini ITX等小機箱。然后再考慮相應匹配的主板。
2、選配置:機箱這個外殼選定,接下來就要選擇配置了,主要包括“三大件”,以及存儲類;
3、定電源:結合上述配置內容,選擇合適功率的電源,匹配度會更高。
一)機箱:
機箱選擇超頻三蜂鳥i100 Pro,機身尺寸308*128*190mm。這個7.5L空間的“小鋼炮”,讓便攜性能得以釋放。
了解超頻三家ITX機箱還是從之前的蜂鳥i100說起,那時看到確實驚艷了下。
現在裝機已經有Pro的升級版,框架厚度從原來的1.0mm升級到1.2mm,整體承載能力更強,也是考慮到現在硬件的自重增大,要有效保持剛性穩定;機身三面遍布網孔,最大化增加散熱面積,ITX光被人詬病的散熱問題有很大緩解。
I/O區非常簡約,僅有一枚開機鍵和USB3.1接口,小小機箱這種設計夠用。
很多ITX機箱都為便攜提供便利、在頂部設計有提手。i100 Pro頂部采用皮質提手,裝機完成后隨手一拎即可探尋詩和遠方的田野。
機箱底部這個重點灰塵光顧區布置有磁吸防塵網,隨手清理也方便。
機箱背部同樣沒有預留風扇位,安排緊湊。
背部預留了顯卡區域,顯卡可豎裝,只是需要準備單獨的PCI-E轉接線才行,機箱標配并不帶,選擇這款機箱的朋友不妨同時拍下轉接線。
一般ITX機箱面臨兩個主要的尺寸問題:顯卡尺寸與CPU散熱器尺寸問題。
1、顯卡尺寸i100 Pro可以有兩種方案:
1)當顯卡≤300mm長時(寬度不超48mm),可兼容2.5寸SSD;
2)當顯卡為≤180mm短顯卡時,則可兼容3.5寸HDD。
這樣看來,SATA硬盤在ITX機箱內還是有一些存在感的,這樣無形中多了選擇權,不必再為ITX板載M.2 SSD插槽不夠而怨天尤人。
2、而CPU散熱器方面,可以支持≤60mm的散熱器——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能選擇下壓式散熱。
二)配置:
上文有說明,選定機箱后,第二步就是要選定配置,而配置又以CPU、主板、顯卡這“三大件”為首。
1、CPU:ITX機箱我比較喜歡性價比,使用intel十代10105;
2、主板:性價比,銘瑄H510 ITX;
3、顯卡:沒有比集成顯卡更具性價比的顯卡了。
存儲方面,我選擇了全套國產,也算是為國貨貢獻微薄之力。
1、內存:光威奕PRO3200,國產主控+顆粒方案的內存條性價比更高;
2、SSD(M.2):大華C900 PLUS,再次彰顯性價比。
三)電源:
蜂鳥i100 Pro僅支持SFX小電源,這就把ATX電源排除在圈外。
而結合上述的“三大件”表現,卻又不是什么耗電量大的設備,于是乎選擇超頻三自家的釩星FX500,500W電源不僅夠用,還有所富余,便于后期配置升級。
小,確實小。全身100*125*63.5mm的尺寸,單手堪堪一握基本就包裹的感覺非常小巧了。不過也是無奈之舉,ITX機箱狹小的空間不會為電源提供更多開闊空間,否則其他配件就只能角落嚶嚶嚶。
盒身上有“半模組”的說法,活久見哈~查了下,這也是超頻三獨家創造的半模組轉接設計,設計初衷是為了方便玩家根據需要購買自己喜歡的外設線材,機箱鏤空的部分就能夠展現個性化了!
透過靜音風扇可以隱隱看到電路,整體設計相當緊湊。
上FX500采用DC-DC變換電路,兼容性不錯。硬件攢機最怕硬件不兼容的事……
別看個頭小,電路保護沒含糊,保證安全,采用智能溫控設計;根據負載情況自動調節風扇轉速,綜合控溫。
FX500通過80PLUS銅牌認證,轉換效率達到85%以上,理論上能提供425W有效供電,這就妥妥能夠支持3060顯卡了!
以老夫多年的經驗,不同的ITX機箱裝機順序一定要提前研究好,畢竟和ATX機箱的粗放裝機不同,ITX如果順序搞錯,就會有大概率要某工序返工,徒增麻煩。
細致研究后,我選擇電源-散熱器-主板的安裝順序,一蹴而就。
“機電散”的最后一塊拼圖,散熱選擇喬思伯家下壓式散熱器HX6200D,這款散熱不將就,大風扇加大散熱風量,還能RGB輔助,好看還能打,著實不錯。
SFX電源需要通過機箱上的電源架固定,安裝時需要提前把架子拆下固定后再安裝回機箱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提前把機箱內電源線預連接,并且把開關打開,免得安裝好后下不去手調整。
過程不贅述,安裝過程比大機箱稍顯困難,畢竟可以活動的空間相對更少。
各類線材找到空余位置塞入即可,半模組線材也是可裝可不裝。
背面本身是顯卡應該出現的位置,然而可惜的是這次的配置中并未添加獨立顯卡,也是為以后預留出足夠的升級空間;電源能耗方面,目前的配置中CPU耗電最高,但僅有65W,距500W的額定功率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升級潛力嗷嗷的~~~
ITX小巧的特點,讓臺式機便攜成為了可能。上面的皮質拉手,隨時拎著就可以走。和朋友開黑,或者是臨時辦公需要,都可以讓臺式機和筆記本擁有同樣的便攜特點,畢竟顯示器隨處可見:任何一個顯示器,或者電視機,都可以通過HDMI連接。
ITX機箱目前仍稍顯小眾,小桌子搭配小箱子,絕對是個有趣的搭配。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大箱子有大箱子的特點,小箱子有小箱子的好處,一桿子打死的事情還是不要搞得好。
管是筆記本電腦還是臺式電腦,想要投屏到電視或者顯示器上,傳統的辦法就是用HDMI或是VGA線。
VGA線
隨著無線投屏技術的發展, win10有了Miracast,MAC OS有了AirPlay,在同一wifi下都可以直接搜索電視信號來投屏。
MacBook的鏡像投屏
但這個方法只能用在筆記本和一體機上,臺式電腦得裝一個無線網卡,還要考慮信號的問題。
所以拋開無線網卡,還有一個能讓臺式電腦投屏的方案,就是用無線投屏器。
無線投屏器
無線投屏器是硬件外設,與系統自帶的協議不同,在很多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
臺式電腦如何使用無線投屏器?
無線投屏器是點對點投屏,不用連接wifi,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是通過2.4G、5G或者60G信號頻段橋接,從而達到畫面信號無線傳輸。
接收器是在顯示器、投影儀、電視機上接收信號。
接收器
發射器則是接到電腦主機上發射畫面信號,常用在HDMI、USB兩種接口上。
發射器
用HDMI的發射器不需要驅動,即插即投。
用USB的發射器在投屏前要安裝驅動,但驅動安裝也不難,通常會自動匹配到電腦上,雙擊運行后即可。
市面上能用在臺式電腦上的無線投屏器有兩個類型,一種接收器和發射器形狀相同,一種接收器與發射器形狀不同。
發射器與接收器相同的投屏器
發射器與接收器形狀不同的投屏器
第一種投屏器不僅是形狀相同,就連芯片和主板都是一樣的構造。這是為了增強信號傳輸能力,以達到超遠距離和穿墻投屏,一些頂尖的芯片能達到200到500米的傳輸距離。
由于大部分的臺式電腦是固定在一個位置,投屏時可能還要穿過一些障礙物。所以遠距離型的投屏器還是挺適合臺式電腦使用的。
發射接收形狀相同的投屏器
第二種投屏器的發射器改用了小巧的辮子形狀,設計的初衷也是為了更方便,投屏距離多在20到60米區間。
辮子形狀的發射器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第二種更適用用在筆記本電腦上,而在臺式電腦上用著很別扭。因為主機上的USB或是HDMI接口都是處在中間位置,發射器頭重腳輕,長期懸空掛著會不會損壞主板接口。
這個問題其實早就考慮到了,有些發射器底部都安裝了磁鐵,可以緊貼在鐵質的機箱上,完全不會對接口造成壓力。
可以貼在主機上
所以臺式電腦想要投屏有兩種辦法,一種是使用無線網卡,用win10投屏;另一種則是使用無線投屏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遠距離或是普通投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