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慶
聯想這幾年的名聲在網上并不是非常的好,經常看到每次說華為都會拉出聯想鞭打一頓,亦或者是每次出現聯想必定是負面評價。但是回到產品上,基本上熱銷榜還有推薦榜里面聯想筆記本都會是最前面的。那么這個說明了什么呢?
小新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對于用戶來說銷量就可以決定很多東西,那么什么決定了銷量呢?首先是我們對于花錢買的東西來說,大部分人都會理性思考一下,會對比產品的性價比、產品力這些,對比一下競品哪款產品更值得買。而聯想這兩年的產品都非常的有產品力,所以說往往真的到了花了錢的時候,一些沒必要的輿論就不是很管用了,畢竟這個時候不是動動嘴和鍵盤,而是真的需要花錢了。所以說因為產品不錯,大家都在買。
yoga
另一方面是品牌力,雖然聯想的名聲不好,但是對比一下做電腦的品牌里面,聯想似乎又是那個里面最好的之一。所以在購買者不想花太多的精力放在對比上的時候,那么這個品牌效應就產生了。所以說可以看到身邊的人,絕大數都會選擇聯想。就和選擇手機一樣,大家很多人都會選擇華為、小米還有OV這些,認為這些品牌不錯,再怎么樣也不會差。這個就有點像以前的明星代言的廣告一樣,都屬于品牌效應和明星效應。
當然這個也有例外,比如說有很多人因為一個蘋果的logo去選擇一些過時的電腦,比如2016款的MacBook Air2016.
yoga本
在我看來,在當前2020年這個信息公開透明的時代,品牌價值能說明很多東西,但是也不能說明全部東西。比如說,華為的手機的確不錯,但是同樣的也有暢享和暢玩這樣的高價低配的存在。聯想的電腦不錯,但是也有一些性價比并不是那么高的機器。
大姣姣我認為,上來就直接對品牌的刻板印象,否認連型號都沒有聽清楚,更不了解的產品,這種做法不可取。
在大姣姣我看來,產品本身往往比品牌本身更值得關注,很多人罵的不是聯想的電腦,而是聯想公司,當然也不否認有些人故意黑。但是罵的最狠的卻是那種不了解品牌和產品的人,并且罵的越厲害的人,那么是越不懂的人。
lenovo
之前有一個人私聊大姣姣我,我花的是自己的錢,我選擇了一款適合自己的聯想電腦和小米手機,為什么要被網上的人用各種與產品本身無關的理由綁架自己的行動呢?
為一位老程序員,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著一個原則:學編程,電腦夠用就行,不必愛慕虛榮買高配。這個觀點或許會與一些人的認知相悖,但我卻深信不疑。
在我剛開始學習編程的時候,學了c、java、j2ee、c#、vb等編程語言,還學習了WEB前端的html、css、js等等,我都是用別人的臺式機,我自己是沒有電腦的,我的紙質筆記本記錄了密密麻麻的筆記。
在2007年上班,有了點錢,買了一臺二手的thinkpad T30,這臺筆記本又厚又重,但是質量是在真的好,雖然是二手的,但是從來沒有維修過。2018年左右的時候,還能開機,就是屏幕發黃了,后來我就扔掉了。
我百度的圖片,實際電腦就是這個形狀
在2010年買了自己的第一臺新筆記本,thinkpad T410,花了9000多塊吧,誰知道買了沒多久,在我上班的時候,我將一杯水倒在了電腦鍵盤上,還好我趕緊關機,拿到維修店,用風筒吹了吹,烘了烘,能開機接著用,一直用到2016年6月。
2016年6月,我買了第一臺蘋果電腦macbook pro,16GB的內存和256GB的SSD,花了13400多,現在還在用。就是下面這這臺:
現在還在用
剛開始使用macos不太習慣,習慣了之后,發現辦公效率還是高于windows。macos系統太穩定了,又不用安裝殺毒軟件,也不會有各類廣告彈窗,唯一的缺點就是玩游戲不行。
在學習階段電腦配置并不是那么重要,關鍵是掌握編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技能。當時學習的時候,基本都是用紙質筆記本記錄。用的電腦配置遠遠不能算得上高配,CPU性能一般,內存容量有限,顯卡更是簡陋至極。然而,這并沒有妨礙我學習和實踐編程。
學編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對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的能力,而不是糾結于電腦配置是否夠好。編程不是靠電腦來完成的,它需要的是我們的思考和創造力。無論是學習編程語言、開發應用程序還是進行軟件工程,都可以在一臺普通的電腦上完成。
當有了經濟基礎后,就可以買個配置好的電腦,你會發現能用好多年,工作效率也高。
另外,過度追求高配電腦也容易成為一個無盡的循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今天購買的高配電腦明天就可能被新款取代。而且,高配電腦通常價格昂貴,對于初學者或者預算有限的人來說,可能會給經濟負擔帶來很大壓力。相比之下,選擇一臺性能適中但穩定可靠的電腦,更有助于我們將有限的資源用于學習和實踐編程技能上。
這就是我這些年使用電腦經驗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眼間雙11活動已進行數天,消費者在朋友圈、微博等平臺瘋狂曬單,電商平臺、企業也在各平臺瘋狂發戰報。經歷過范冰冰、鄭爽、蘋果股價暴跌事件的網友們又雙叒叕吐槽,對“億”這個字已經麻木,甚至有點不認識這個字了。
圖源:微博截圖
的確,好不容易迎來下半年最盛大的電商狂歡節,各大企業和平臺自然是鼓足了勁發放福利,并通過戰報展示自己的實力與受歡迎程度。近幾天各行各業頭部企業發布的銷售額戰報,基本都是以“億”為單位,要么就是各種冠軍。
不過在企業與電商平臺紛紛慶賀之時,有一個行業卻格外冷清,那就是PC行業。小雷找了幾圈,翻遍各大PC廠商官微,又到百度查了幾圈,發現真正發雙11戰報的PC廠商居然只有一家,另有一家廠商發了一款產品的戰報。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唯一正式發戰報的廠商就是近幾年全球PC銷量冠軍聯想。聯想戰報顯示,從雙11正式開始到11月1日24:00,總營收突破26億元,取得了筆記本品牌銷量、輕薄本品牌銷量、臺式機品牌銷量、一體機品牌銷量、筆記本店鋪銷售額等共15個銷量或銷售額冠軍。
圖源:聯想
聯想包攬了那么多項冠軍,留給其他廠商的自然就少了。其實去年雙11其他PC廠商雖然比不了聯想,但還是發了戰報,只是今年聯想的優勢太大了。
京東筆記本電腦熱銷榜顯示,雙11銷量前十的產品,有六個是聯想電腦,而且霸占了排行榜前六。
圖源:京東截圖
在淘寶熱銷筆記本電腦中,前十也有4個產品來自聯想。
圖源:淘寶截圖
聯想能夠如此熱銷,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產品線鋪設廣,實現了全價位、全品類覆蓋。聯想有性價比主銷產品小新系列,有高品質主打年輕人的yoga,有高端商務本ThinkPad,還有游戲本拯救者系列。無論消費者的預算多少,有什么打算,大多都能在聯想的產品找到符合心意的電腦。
第二,聯想筆記本電腦成本更具優勢,質量把控能力更強。戴爾、惠普、宏碁等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基本都選擇了代工模式,在一線筆記本品牌中,僅有聯想和華碩有自己的工廠。
自有工廠的好處在于,減少了中間環節,能夠降低成本,有利于打價格戰,對于產品的把控也更加到位。今年雙11,聯想最熱銷的產品就是高性價比產品小新系列。
圖源:聯想
再加上聯想是一線PC廠商(從銷量劃分,包括聯想、華碩、戴爾、惠普、宏碁、蘋果)中,唯一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自然有一定的品牌價值和情懷加成。多項因素綜合起來,聯想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暫時無法被撼動。
即使有PC企業可以威脅到聯想,也不會是傳統筆記本廠商,更可能是跨行入場的新興PC企業,例如小米和華為。
今年雙11小米公布戰報,也拿到了十幾個項目的冠軍,卻沒有筆記本電腦,僅公布了Xiaomi Book Air 13在雙11日首日取得京東翻轉本銷量、銷售額雙料冠軍。
圖源:小米
不過考慮到小米是新品首銷,其他同類產品已經賣了一段時間,熱度早已過去,這個冠軍難免有些名不副實。當然,小米的表現并不丟人,畢竟那么多老牌一線PC廠商,也只有一個聯想敢發戰報而已。
小米尚且稚嫩,但在跨界品牌中,卻有一家廠商國內銷量已然超越多位老牌一線筆記本電腦廠商。
Canalys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華為以10%的份額位列第三,超越了華碩與惠普。更重要的是,華為產品銷量同比增幅高達101%,且份額與第二名戴爾的差距并不大,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華為筆記本電腦的銷量很可能超越戴爾,位列國內第二。
圖源:Canalys
全球一二三線和雜牌筆記本電腦多如牛毛,許多二線筆記本品牌都經營多年,比如神舟筆記本成立于2001年。在筆記本電腦行業打拼多年,這些企業都積累了無數的經驗,其中許多還是國產品牌,為何沒能追上聯想、戴爾等企業,卻讓華為占據了先機呢?
第一,時機很重要。有句話叫趕得早不如趕得巧,2016年華為和小米各自發布了旗下第一款筆記本電腦,這一年的特殊之處在于,它被稱為“輕薄游戲本元年”。
早前廠商不是沒嘗試過筆記本電腦輕薄化,但限于技術原因,直到2016年,筆記本電腦才全面邁向輕薄化。這一年中,GTX 10系Max-Q移動顯卡發布,火影、機械革命等新秀聲名鵲起,但這些廠商大多把目光放在了游戲本行業,華為卻趁勢進軍輕薄本領域。
圖源:雷科技攝制
另外,華為并不局限于傳統筆記本電腦,還在嘗試二合一設備、ARM筆記本電腦等。雖然受限于Windows和Windows On ARM,這些筆記本電腦體驗并不完善,至今未能成為主流產品,但每一次嘗試都是在為華為積累經驗。
初期華為筆記本電腦的銷量并不算很高,知名度也算不上很高,但很快華為就迎來了第二個機遇,那就是疫情帶來的遠程辦公需求。一時間各大品牌筆記本電腦紛紛售罄,2021年第二季度,華為PC(包含筆記本和臺式機)銷量同比暴增80.7%,成為國內PC銷量第四。
圖源:Canalys
華為就像黃巾之亂時期的劉備,等到了適合自己的時機,從此一飛沖天。相比之下,realme、榮耀等都稍微晚了一些。不過起步時間與華為差不多的小米,也未能取得華為這般耀眼的成績,原因則在于眼光的差距。
第二,眼光決定未來。剛進軍筆記本電腦行業時,華為和小米的方向都是輕薄本,這點并沒有錯。Digitimes報道稱,2016年全球筆記本電腦銷量為1.6億臺,其中游戲本僅有450萬臺,游戲本可以算是小眾需求。事實上,時至今日游戲本的份額依然不如輕薄本,京東和淘寶雙11銷量前列的產品中,游戲本寥寥無幾。
華為與小米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更具前瞻性,及早布局萬物互聯。手機與PC協同辦公前景無限,但初期需要手機廠商也PC廠商合作才能達成,早期擁有完善手機、電腦生態的廠商只有蘋果。
圖源:小米
華為既有PC,也有手機業務,具備發展協同辦公的基礎,于是華為就行動了。不僅僅是筆記本電腦,華為的臺式機、顯示器也陸續增加了對協同辦公的支持。在辦公領域,華為儼然走到了前面。
后來聯想、小米等同時有手機和PC業務的廠商,也逐漸支持協同辦公。當產品體驗拉近時,消費者購買產品就要看另一項因素——品牌價值。
第三,品牌價值決定高度。Mate 30系列、P30系列時期,華為一度獨占國內手機行業30%以上份額,高端市場也與蘋果平分秋色。
如今華為境況不如從前,甚至旗艦機只能支持4G,但這并不妨礙華為旗艦熱銷,原因就在于華為的品牌價值已經得到了消費者認可,就像當初iPhone 11系列僅支持4G,銷量依然吊打Android 5G旗艦。
華為的品牌價值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近十年,華為研發總投入高達8450億元,2021年1257億元的研發投入更是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谷歌,力壓蘋果、微軟等企業。
華為公司最新合并利潤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就已達1105.81億元。研發投入證明了技術實力,更鑄就了品牌價值,或許其中分配到PC領域的經費不算高,但足以讓華為筆記本電腦的品牌價值追上老牌一線廠商。
對于惠普、戴爾等一線廠商來說,需要擔心的不僅僅是聯想獨占半壁江山和華為異軍突起,而是更多跨界品牌,可能會向華為一樣崛起,蠶食原本屬于他們的市場份額。
除了華為,其他跨界廠商的筆記本電腦銷量難以與老牌廠商相比,但那些跨界廠商的潛力卻不遜色老牌廠商。萬物互聯時代,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不再是孤島,而手機的存有量和重要性更高一籌,手機廠商可以利用手機業務優勢,宣傳筆記本電腦。
傳統廠商想要實現協同辦公,需要微軟發力。遺憾的是,目前Windows自帶的協同辦公軟件,僅支持三星和榮耀手機,而且體驗不如華為、小米等企業開發的軟件。
圖源:Windows截圖
因此,小雷預測,二三線筆記本電腦的輕薄本業務會率先被跨界品牌蠶食。原因在于,二三線品牌依賴代工,與跨界品牌相比,沒有明顯的優勢,知名度也不算高。跨界品牌雖然進軍PC領域時間不長,但自身品牌更具優勢。另外,小米、榮耀等跨界品牌搞游戲本業務也在發展,未來同樣有可能沖擊到二三線品牌的游戲本業務。
至于一線品牌,技術積累雄厚,抗沖擊能力更強,短期內不會被小米、榮耀等跨界品牌超越。放眼全球市場,華為的影響力沒有國內那么大,一線品牌的地位依然穩定。
不過面對行業變革與新秀的沖擊,一線品牌也應當思考變通之策。更強的性能、更輕薄的體積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或許老牌廠商也應該向新秀學習,小米筆記本電腦都能用小愛同學了,難道老牌廠商不考慮效仿他們,建立自己的生態嗎?
封面圖源:雷科技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