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 MacBook Air 最大的亮點,就是從 2019 款 MacBook Pro 上搬過來的「剪刀式」妙控鍵盤。相對上代的鍵程短的蝶式鍵盤,剪刀式鍵盤有更長的鍵程和更顯著的回饋感。
▲ 圖片來自:PCMag
appleinsider 的編輯稱:新款 MacBook Air 的鍵盤手感與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的鍵盤相同,按鍵時鍵程更長,且按下時「喀噠」反饋更加明顯。
▲ 圖片來自:appleinsider
techradar 稱新鍵盤打字感覺更加靈敏,方向鍵也改為「T」形,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總體來說新 MacBook Air 的鍵盤堅固耐用且使用輕松。對文字工作者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當然,「剪刀式」鍵盤相比蝶式鍵盤需要更大的垂直空間,這也導致新款 MacBook Air 的厚度比上代產品厚了 0.05mm ,重了 50g。不過這點厚度并不會影響 MacBook Air 輕薄的手感。
▲ 圖片來自:PCMag
除了鍵盤外, MacBook Air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性能的提升了。上代 MacBook Air 只有雙核 i5 和雙核四線程的 i5 處理器,采用 LPDDR3-2133 內存,性能只能說夠用。
而這次蘋果將 MacBook Air 升級到 10 代處理器,入門版換成了雙核 i3,進階版有四核八線程的 i5。不要被 i3 所迷惑,根據外媒報道,十代雙核 i3 和八代雙核 i5 有著相似的性能。
進階版的四核 i5 性能大幅提升,日媒對其進行了跑分測試,CINEBENCH R20 的分數顯示。i5 版新 MacBook Air 在單核性能比 2019 款 i5 高了 15.7%。多核性能則提升了 59%。
10 代酷睿在集顯上也有顯著的性能提升,新款 MacBook Air 顯卡性能對比 2019 款近乎翻倍。
可以說,新 MacBook Air 的 i5 版和 i3 版在性能上有不小的差距。如果預算足夠,最好還是加錢升級四核 i5,使用體驗會有明顯的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 GeekBench 5 中,新 MacBook Air i5 版的單核得分 1047,多核得分 2658。雖然相對上代有明顯進步,但分數仍然不及 iPad Pro 2018 版的 A12X 。
當然, MacBook Air 和 iPad Pro 一個是 X86,一個是 ARM 架構,并不能相提并論。但也可以從側面看出,蘋果的 A 系列處理器性能已經足夠強大。有外媒分析稱,因為自研的 ARM 處理器已經足夠強大,未來蘋果有理由會推出 ARM 架構的 MacBook 電腦。
擔任過 Macintosh 開發部負責人的蘋果公司前高管 Jean-LouisGassée 也在最近表示:將整個 MacBook 系列遷移到 ARM 架構上(甚至 Mac Pro)是完全可行的。
去年他還認為蘋果將 MacBook 生態遷移到 X86 是不可能的,但今年它看到 ARM 架構的潛力:由前英特爾總裁 RenéeJames 在 2017 年創立的 Ampere Computing 公司已經開發出了算力與 Xeon 處理器相仿,功耗只有其一半的 ARM 芯片(云服務器),這些芯片同樣由臺積電代工。
因此他認為,將 MacBook 遷移到 ARM 架構上是可行的,且蘋果已經有兩次遷移架構的經驗了(Motorola 68000 到 PowerPC,PowerPC 到 X86)。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琪也預測基于 ARM 架構的 MacBook 將于明年某個時候發布。
回到 MacBook Air,除了硬件方面的變化外,新款 MacBook Air 的更低的起售價格和 256GB 起跳的存儲配置也讓外媒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999 美元起價(國內價格 7999 元)讓 MBA 成為 MacBook 最便宜的入門級產品,如果你能購買教育版,那就更劃算了。
當然,新 MacBook Air 也不是沒有槽點,不少上手的外媒都指出它 720P 的網絡攝像頭效果不是很理想,希望蘋果盡早將其升級到 1080P 分辨率。新 MacBook Air 也不支持新的 Wi-Fi 6,但支持藍牙 5.0 協議。
但總的來說,新 MacBook Air 還是一款非常值得購買的產品,如果你是文字工作者或者只運行輕負載工作,2020 款 MacBook Air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源|極果研究室
上周,蘋果開了一場信息量超大的WWDC 2023,產品相當重磅,除了發布一系列 Mac 新款產品之外,還終于推出了翹首以盼的蘋果首款MR頭顯設備,極果君也進行了第一時間的現場報導。
但回到現實來看,這個頭顯畢竟還有近一年才會在美國先上市,中國發布時間既不確定,價格也不會低于 2.5 萬元,對于普通大眾而言僅僅是只可遠觀而已。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首發體驗本次發布會上個人認為最棒,也是最適合普通用戶的新品:MacBook Air 15 英寸版本。
本來發布的時候還擔心更大尺寸會不會影響 Air 的便攜本屬性,會不會沒那么 Air 了?真正上手之后才發現蘋果在人性化設計上的確有一手。
首先咱們來看這款產品的的定位,它是市面在售唯一一款“大屏且輕薄“的MacBook產品,也是史上最大的MacBook Air。
MacBook Air 15和前代產品MacBook Air 13相比整體會更大、比MacBook Pro更輕且續航更久,能夠被用戶輕松優雅地帶出室外辦公或享受生活,這也是它誕生的理由。
新款在外觀上長得和13一樣,擁有星光、午夜、深空灰和銀色四種配色,和MacBook Pro相比,多了星光色和午夜色兩種。
我們手中的這款則是超好看的星光色,看上去有點介于淡金色和銀色之間,質感很高級。
拿新款和去年發布的MacBook Air 13相比,它最大的改變就是超大的屏幕。具體來說,MacBook Air 15的屏幕尺寸從13.6英寸提升至15.3英寸。
同時分辨率也有相應的提升,從2560×1664像素提升至2880×1864像素。
保證屏幕尺寸提高后,顯示效果還是一樣細膩,這個畫面效果有多絕,大家看看實測就懂了。
?
既然屏幕更大,那就意味著顯示內容增加。在工作中,看文檔和網頁時不容易感到疲勞,大屏就會更省心省時間。
而且它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看劇簡直不要太爽!為了配合這臺可以暢爽看劇的大屏,MacBook Air 15的揚聲器也從4組升級到6組。
音響還是隱藏在屏幕轉軸中,通過屏幕反射進入人耳,帶來更加出色的沉浸式空間音頻體驗。
音質效果聽上去也十分澎湃,絕對是看劇黨的神器沒錯了。
當然了,MacBook Air 15的更新可不止這么點,雖然都標配M2處理器,但基礎版本的MacBook Air 13僅擁有8核GPU,而MacBook Air 15則標配了10核。
換句話說就是性能更加強大,生產力更高。
同時,考慮到更大的屏幕會帶來更高用電量,蘋果將新款的電池從52.6瓦時升級至66.5瓦時,保證了相同的18小時超長續航。
因此主打輕薄便攜的MacBook Air,并沒有因為尺寸的增加和電池增容帶來過多攜帶的壓力,出門拿在手上完全無壓力。?
MacBook Air 15僅比13厚了0.2毫米,總厚度為 11.5 毫米,官方都將其稱之為全球最薄 15 英寸筆記本。
而重量也僅增加了半斤左右,只有1.51千克,比更小的14英MacBook Pro還要輕一些,可以說將輕薄做到了極致。
順帶一提,個人還是更喜歡薄厚有致的經典楔形設計~
說完了變化,我們再來看看基礎配置,MacBook Air 15的接口和13保持了完全一致,兩個雷電四接口、一個Magsafe磁吸充電口、一個3.5mm耳機口。
屏幕方面,2.8K分辨率的15.3英寸屏幕素質非常高,不用擔心任何顯示或色彩方面的問題,支持最高亮度500尼特,在陽光下也可以清楚看到畫面。
至于屏幕上方的劉海,那就是“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了,個人還是覺得這個設計很可愛。
雖然增加到15英寸,但蘋果并沒有給MacBook Air準備數字小鍵盤區,因此打字的時候雙手更接近屏幕中心,這點很值得點贊!
不過對應的,新款的觸控板面積也就更大,進行精細操控時也更精準了。
存儲方面,目前手中的這臺機器是16G+1T的版本,這樣的存儲配置日常辦公和不算重度的剪輯都沒有問題。
對于無風扇被動散熱的筆記本來說,更大就意味著更好的散熱和更強的性能,在MacBook Air 15上的M2芯片會有更好的表現。
M2 芯片擁有一枚 8 核 CPU,包括4個高性能核心和 4 個高能效核心,性能相比M1提升 18%,同時MacBook Air 15上的M2 還標配10 核 GPU,另外還有16核神經網絡引擎加持。
接下來我們用CineBench R23進行一下跑分測試,測試結果多核成績為7746 pts,大約相當于英特爾 12 代 i5的水平。
而單核為1612pts,比AMD 銳龍7 6800U還要強一些,這是沒有風扇純被動散熱的處理器跑出的成績,M2芯片果然名不虛傳。
我們再實際來檢驗一下工作中它的性能,完全應對隨便拖入4、5個軌道的高碼率4K視頻進行剪輯,而且整個過程也流暢自如,當做剪輯生產力工具完全沒有問題。
最后咱們來看看價格,MacBook Air 15的8+256G基礎款定價10499元,比8999元的13英寸基礎款高出了2500塊!這里其實存在一個小陷阱,如果我們選擇更高配的8+512版本,11999和11499,相差僅500元。
這是因為MacBook Air 13的高配版不止升級了存儲,還將GPU升級至和MacBook Air 15全系相同的10核,其實15英寸和13英寸的MacBook Air真實差價只有500元。
除了需要極致便攜和喜歡13英寸小屏的用戶之外,好像沒有什么不升級的理由,至此,蘋果的MacBook系列從13到16英寸都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
比如Air有13和15英寸,而Pro則有14和16英寸,那么需要視頻剪輯、動畫渲染的專業人士自然要選擇芯片更強、散熱更好但更沉重續航更差的MacBook Pro。
對需求是輕薄便攜辦公強度不高的用戶來說,那么MacBook Air已經完全足夠。?
加上這次MacBook Air 15升級過的屏幕和揚聲器也打出了差異化,讓MacBook產品線趨于完整。
所以說句實在話,這500塊錢…我還真愿意加!
果在11月發布了采用Apple Silicon M1芯片的MacBook Air、MacBook Pro13與Mac Mini,這是繼2005年蘋果從PowerPC轉向Intel CPU后又一次硬件平臺重大變革。2020年WWDC蘋果宣布這一決定,將推出使用自家處理器的產品,并可給出了兩年時間作為與現有與AMD/Intel硬件的產品過度。
Apple 蘋果 Silicon M1 芯片官方內部結構圖
2020年11月,蘋果為首款自研mac平臺處理器召開發布會,宣布了macOS與M1芯片新生態系統的誕生。與過去幾十年里PC世界的Wintel聯盟和Mac世界多次切換CPU不同。如今的M1已經不是CPU和GPU這么簡單,技術上說,它還融合了一個神經網絡計算核心,融合的內存系統,甚至用于圖像處理的ISP等等。考慮到從Apple A4以來iOS和蘋果ARM芯片構建的生態,以及目前的iPadOS、WatchOS、TVOS等,macOS也將融入到統一的大生態之中。
Apple 蘋果 Silicon M1 芯片封裝官方圖
由于產品熱度很高,我們這篇文章來的也不算早,所以關于M1芯片的技術講解就到此為止了,細節部分可參考蘋果官方網站和其他媒體。我們盡量從應用角度出發,今天先發布第一篇體驗報告。
MacBook Air作為M1芯片的首批代表產品,應該算最為特殊的一個——至少因為它沒有風扇主動散熱。這一點的吸引力就不小,而且它還比Macbook Pro13便宜出256GB的SSD價格。而由于缺少主動風扇散熱,溫度表現到底如何?溫度對性能影響如何?也是我們最想知道的。今天體驗中,我們先來聊聊它高負荷下性能表現和常見應用兼容性測試。以及常規高負荷和低負荷續航能力的表現。之后第二篇考慮到Soomal的網友相信還是喜歡音頻應用的多,所以這里還要談一下它的音頻和視頻播放類應用體驗[原本打算一篇寫完,但怕太長了]。
原生支持app與Rosetta2體驗
M1原生支持:拿到MacBook Air[M1,2020],按照之前的預期,尤其是老玩家,更會擔心從X86切換到ARM,app的兼容性可能是大問題。在美服App Store,蘋果已經做了一個頁面專門展示了除蘋果自家全家桶之外,可以原生支持M1處理器的著名應用。印象比較深刻的包括Affinity全家桶,以及IA Writer。Affinity Photo,Soomal幾百斤編輯人手一份,全家桶里還有排版和矢量圖兩份軟件。IA Writer恰好是我用了很多年的MarkDown編輯器,雖然我很少用MarkDown,但是寫文章具有的聚焦打字機模式還是非常有特點。另外,除了Page、Number、Keynote的優化升級之外,蘋果的視頻三件套FinalCut、Compressor、Motion以及音頻工具LogicPro X都做了大版本升級支持M1。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處理器版]
原生支持體驗:實際使用感覺,Affinity Photo的表現相當流暢,處理了幾張RAW格式的圖片,操作穩定可靠。反而是在Radeon 5500M的Macbook Pro下,有些操作容易出Bug?IA Writer沒有什么壓力,表現良好。
Rosseta2支持:對于目前大量沒有為M1優化的app怎么辦?在這臺電腦第一次使用Intel架構app時,理論上說會彈出如圖所示提示,系統會安裝Rosseta。但是某些app……它不會彈出提示。例如,我們剛剛拿到電腦就在App Store下載了QQ、QQ音樂、愛奇藝,結果它們三個點擊運行,都默默的裝死,當時心里一咯噔,以為兼容性就如此之差了。直到安裝了Office全家桶,彈出了安裝Rosseta的窗口,之后QQ、QQ音樂、愛奇藝等大把的Intel平臺下Mac的應用都工作的相當正常!!實際使用體驗幾乎沒有什么可擔心的[除了一些游戲]。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第一次安裝Rosetta“虛擬機”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Bootcamp是不能用了……
甚至包括Adobe的全家桶,目前也需要通過Rosseta來支持,實測Lightroom9.4和Photoshop2021、Audition2020等表現都很好,說實話,從各項理論測試可以支持Rosseta相比原生支持一般會損失20%以上性能,但從體驗來說,至少常用負荷體驗來說完全感覺不出差異。
其他支持:另外,我們還嘗試了Steam平臺下游戲包括《博得之門3》、《足球經理FM2020》、《瘟疫公司》、《文明6》、《古墓麗影:暗影》等。除了蘋果官方發布會演示的《博得之門3》真的無法啟動,其他幾款游戲都可正常運行。具體表現改日再聊。
另外,對于音樂發燒友來說,下文會專門談談播放器的使用情況,幾款軟件談不上都完美運行,但卻找到了最完美的那一個……
iPad app支持:對于我們這些自以為玩了二十來年電腦有經驗的幾百斤編輯來說,大家思維中一般會認為ARM和X86水火不容,而此次M1的Mac,iPad下的app可能才是救命稻草,因為M1與A系列的大部分架構是極為相似的。但實際情況呢??目前來看恰恰相反!
在M1的Apple Store中會多出iOS/iPad OS app的選項,早在2019年WWDC 蘋果就推出了Project Catalyst,鼓勵開發者方便的將iPad下應用轉到Mac,但此次M1體驗中看到這個計劃似乎表現很差。例如,我們最初考慮用iPad OS下的《海貝音樂》作為播放器,應該靠譜吧?但實際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海貝音樂》在macOS下除了能打開界面,所有功能幾乎都不可用。由于在iOS/iPadOS下的文件管理和macOS大不相同,所以在macOS下根本無法添加音樂……另外,我們還運行了《輻射避難所》游戲,可以運行,但是和《海貝音樂》等大量iPad應用一樣,分辨率是鎖死的,在Macbook下是一個小窗口,無法全屏,無法調整等等。
目前來看,iPad OS app通過Project Catalyst轉移M1 MacBook反而令人失望。而目前來看Rosetta的兼容性優秀的表現,似乎和它形成鮮明對比,甚至對原本期望更多的iOS/iPadOS應用轉移也沒啥興趣了。
性能與發熱:CineBench R23對比MBP16
[Hide]
驗證過兼容性之后,說實話當時心情大好,因為可能是之前對Rosetta期望很低,但沒想到表現實在是太出色了。下面我們驗證更關心的問題,沒有風扇散熱下的MacBook Air M1到底性能會不會打折扣,打折扣到什么程度。
Cinebench R23烤機型測試:在目前性能測試中我們選擇GeekBench5與Cinebench R23兩款最火的。Cinebench R23為Cinebench最新版本,與新版本C4D內核對應,這次Maxon與蘋果應該有技術合作,R23版本也是原生支持M1處理器的。由于測試全部靠CPU來渲染3D模型和光線,所以無論單核心還是多核心負荷是跑滿狀態。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Cinebench R23成績@10分鐘烤機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Cinebench R23成績因發熱導致成績不同,大概相差10%左右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16[2019,8C16T 9880H]-Cinebench R23測試成績
測試中,我們開起了10分鐘“烤機”模式,即至少運行10分鐘的單核或多核測試。我們記錄了測試成績與筆記本的發熱情況。同時,對比了Macbook Pro16[i9 9880H,2019]。
如圖所示,我們看到多核心Cinebench R23 M1的得分在6639分,其實從其他媒體測試可以知道,如果沒有溫度過高性能限制應該在70xx分左右。我們做了多張截圖可以看到,在第一次測試時,溫度不高的狀態下,它的得分是可以到7000分出頭的,因為過熱損失性能大概在5%不到。其實在大概6分鐘后第三遍測試后性能已經穩定,進一步測試至少在目前20-21度室溫下性能不會進一步下降。
而再來看熱像圖,可以看到運行了10分鐘的R23的MacBook的熱量只能說對于目前冬天來說剛剛合適,稍微有點溫手,你可能希望它更暖和點可以取暖,畢竟鋁合金外側觸感并不覺得多暖和。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室溫[20.5度]下運行10分鐘《Cinbench R23》后熱像儀照片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16筆記本電腦[i9 9880H,2019]-室溫[20.5度]下運行10分鐘《Cinbench R23》后熱像儀照片
對比MacBook Pro16,這款配置是Intel 8C16T的i9 9880H,這款筆記本我2020年1月份購買一直主力使用,通過iStatMenus長期觀察,它的風扇在任何情況下最低轉速保持1800rpm左右,和Intel版MacBook Pro13的風扇長期幾百轉甚至不轉不能比啊!
但是運行CineBench R23,它一樣會遇到”溫度墻“——應該是設置在了100設置度[測試仍然是跑10分鐘]。從Windows平臺下觀察,一旦遇到溫度墻或功率墻,會有多個核心將頻率降至3GHz以下。但從測試成績來看,它仍然是明顯高于M1芯片的MacBook Air的。不夠,當滿負荷運行時,CPU溫度保持在90多度,風扇5000rpm以上的轉速,50多dB的嘩嘩嘩的噪聲,與M1 MacBook Air對比,其實并沒什么意義。 [/Hide]
但也要看到,MacBook Pro16的成績已經是散熱情況下的極限,除非你去做進一步破壞性改裝了,雖然它不能代表Intel處理器的最高水準,但基本代表了Intel處理器筆記本的接近極限的水準。而MacBook Air M1的表現,是完全無風扇下的測試,雖然溫度高性能有所下降,但Mac Mini、MacBook Pro的兩個版本至少會保持7000分以上的多核心成績。
R23 10分鐘烤機測試 | MacBook Pro16 | M1 MacBook Air |
---|---|---|
單核 | 1165 | 1485 |
多核 | 8842 | 6639 |
多核倍數 | 7.59 | 4.47 |
性能多平臺對比:GeekBench5對比iPhone12、iPad Pro、MBP16等
GeekBench5的測試也可以支持M1芯片,同時在CPU測試部分官方還給出了Rosetta運行下的選項。
GeekBench5測試分為CPU和Compute兩個部分,CPU部分項目包括一些AES加密、圖片文字壓縮、HTML5、SQL數據庫等等測試,這個測試大概要占CPU測試部分的50%以上,請注意,這些測試對CPU負荷很小,一方面它不可能激活溫度和功率墻,另一方面它甚至無法跑滿CPU的極限,所以對于高性能CPU來說,這部分測試相對有些吃虧,即便以M1為例,多核性能在這些項目中也只有單核性能的2倍左右。當然,在CPU測試后面部分,有光線追蹤、HDR、機器學習等,CPU多核心可以跑到很重的負荷。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Geekbench5》CPU測試對比MacBook Pro16 2019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Geekbench5》Compute測試對比MacBook Pro16 2019
在Compute測試中,是顯卡運算能力測試。在macOS下可選擇OpenCL或Metal,Metal得分自然更高。在iOS下應該運行的是Metal。測試成績如圖所示,相比Radeon Pro 5500M 25000分左右[2020年初28000得分測試軟件本本不同],而M1在MacBook Air下可以達到20000分可不是讓AMD一個風扇散熱可以做到的?要知道這樣的測試下,單Radeon 5500M的功耗就在60-80瓦左右,全平臺CPU+GPU全部達到功耗墻的情況下,功率超過充電器功率的94W,會超過100瓦以上。
發熱與續航:Steam游戲安裝與AppleTV視頻播放對比MBP16
除了以上兩款BenchMark之外,我們還做了Steam游戲安裝與AppleTV播放視頻時的續航能力和發熱量的測試。
Steam安裝游戲:Steam等游戲平臺安裝游戲是一個很好的測試項目,由于目前寬帶下載速度已經非常快,而在游戲下載中后段其實屬于邊下載邊解壓邊安裝的過程,多核心CPU在整個工程中負荷幾乎100%,同時還有磁盤讀寫與網絡下載的超高負荷,這幾乎已經是目前平臺測試中功耗負荷很重,又具有全方位影響的項目。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1小時高負荷運行統計圖@iStatMenus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4小時較高負荷運行統計圖@iStatMenus
通過iStatMenus我們截取了我們測試1小時和4小時CPU負荷的情況[主要是Steam以不低于50MB/s速度下載游戲,另外我們還從局域網安裝了一些軟件,以及從Adobe下載了全家桶,并裝裝卸卸N次],可以看到還是相當恐怖。《博得之門3》56GB容量,安裝完成耗時17分鐘,電量從98%降至91%。從10:50分到第二天凌晨2:43分,電量從98%降至38%,在如此重負荷下MacBook Pro16會如何?
由于網速不可重復,《博得之門3》我們安裝了30分鐘……,其實中間大概有10多分中因為休眠Steam停止下載了,電池統計從54%降至30%!游戲安裝過程,觸發了CPU的100度溫度墻,風扇狂轉5000rpm,溫度還在90度左右擺動!這種使用體驗,你懂的!
Apple TV視頻播放:
AppleTV這款app在中文版里叫《視頻》,由于國服下它基本相當于空氣,所以我們用美服進行測試。測試播放了同款電影,測試時間2小時,我們用熱像儀進行了溫度分布拍照。如圖所示,在現在這樣的室溫下,24度抱著一個鋁合金鐵疙瘩,其實是有點冷的。電量2小時從90%降至74%=16%,與官方宣傳的18小時似乎有差距,等值換算下來應該在12-13小時左右。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室溫[20.5度]下筆記本待機開蓋熱像儀照片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室溫[20.5度]下播放1小時Apple TV在線電影后熱像儀照片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室溫[20.5度]下播放2小時Apple TV在線電影后熱像儀照片
Apple 蘋果 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M1,2020]-室溫[20.5度]下播放2小時Apple TV在線電影后筆記本底部熱像儀照片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16筆記本電腦[i9 9880H,2019]-室溫[20.5度]下播放Apple TV在線電影一小時后熱像儀照片
而MacBook Pro16呢?同樣內容和應用,1小時播放電影電量從88%到73%,2小時至59%=29%,即2小時播放需要耗電此時由于考慮到16寸屏幕很費電,亮度調節到55%左右,這個亮度在昏暗的房間里看HDR效果都差點意思。用過MacBook Pro16的用戶都知道,要保證顯示效果,在電量統計里大功耗應用總會有“顯示器亮度”這一項。當然,16寸和13寸,以及屏幕顯示質量也要被考慮在體驗差異之中。
小結:原本打算第一篇內容還要介紹120fps視頻播放與輸出外屏播放,AppleMusic,系統集成,Foobar、Audirvana等播放,以及音頻測試等等。但寫著寫著發現文章已經太長了。我們過兩天再來聊聊影音類應用吧。
購買建議:在第一篇里,我們也對購買給大家提幾點選擇上的建議。
1.Rosetta表現良好,讓兼容Intel傳統mac應用表現遠超預期,幾乎不用擔心。游戲類表現都不算差。
2.沒有風扇散熱的MacBook Air在目前20-22度室溫下,“溫度墻”觸發后性能損失不足5%,且持續高負荷在此時也可以保持穩定[前文忘了寫,高溫下WiFi網速最高只有75MB/s左右],與歷史上任何時期的無風扇X86系統相比優勢極大!
3.256GB/512GB SSD MacBook Air還有7核心與8核心GPU的差別不要忘。
4.Mac Mini、MacBook Pro、MacBook Air這回都只有2個Type-C接口,筆記本在左側,這給使用還是帶來很大不便。
5.如果手邊沒有一臺Window PC備著,可能還是有點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