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Universal Serial Bus)中文名為通用串行總線,是一種串口總線。在消費電子領域應用較為廣泛,比如筆記本電腦、臺式機、手機、MP3、平板電腦、機頂盒、攝影行器材、游戲機等。它的技術標準一直在不斷地更新迭代!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充電學習吧!
USB的標準是1995年由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公司聯合制定。由于它具有熱插拔、總線兼容數據和供電、攜帶方便、端口簡單、兼容性強、傳輸模式多樣化、可同時連接多個設備等特點,被廣泛的推廣使用。
1、USB Type-A
USB Type-A這種接口是比較常用的接口,比如電腦、鼠標、鍵盤、U盤等等,其外部接口均采用這種接口。目前,這種接口已經由USB 2.0發展到了USB 3.0,傳輸速率是原來的10倍。USB 3.0與USB 2.0最大的差別就是3.0的接口部分為藍色,而2.0的接口部分為黑色。
2、USB Type-B
平時,這種類型的接口并不是很常見,因為它主要用于大型設備和專業領域。比如打印機、移動硬盤、掃描儀、顯示器、大型的連接器、游戲硬件接口;專業領域的有單片機的調試工具Jlink、室內外的電纜布線等。
3、USB Type-C
Type-C的接口是一種全新的USB接口與形式,在國產的Android手機中較為常用。這種接口是USB-IF于2014年8月份發布。真正解決了其他類型USB接口有50%幾率插不準的問題,可以實現不分正反面使用,用戶可以隨意插。除此之外這種接口支持最新的USB 3.1以及100W的供電功率。
4、mini USB
mini USB在市場的存活時間較短,可以分為A型、B型、AB型等。早期的讀卡器、數碼相機、移動硬盤、MP3、MP4等電子產品會采用這種接口。現在,已經很少能看到它的存在了。
5、micro USB
在?USB Type-C沒有大量普及之前,這種接口的USB基本上是國產手機的標配,是其充電和數據傳輸接口。這種接口由USB-IF(Implementers Forum)于2007年制定,內部為5針接口。
5、Lightning
嚴格意義這種接口不屬于USB中一種。這種接口是2012年蘋果公司在發布iPhone 5的時候推出的。這種接口與USB Type-C類似沒有正反的區分,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這接口的傳輸速度僅僅與USB 2.0一樣約為25MB/s~35MB/s。可能由于保護蘋果供應商的原因,蘋果公司遲遲不進行硬件升級。
USB協議主要包括USB 1.0、USB 1.1、USB 2.0、USB 3.0、USB 3.1、USB 3.2、USB 4等。正是有了這些協議我們才能實現設備數據的交互,同時協議不同導致數據交互的速率也不同。最為常用的為USB 2.0和USB 3.0。最早在1996年發布了USB 1.0協議,傳輸帶寬有1.5Mbps。而USB 1.1為12Mbps,USB 2.0為480Mbps,USB 3.0為5Gbps,USB 3.1為10Gbps,USB 3.2為20Gbps。最新的USB 4協議是2019年制定,傳輸帶寬達40Gbps!
總而言之,小編認為USB總線接口的硬件接口從Type-A發展到Type-C,傳輸協議由1.0發展到4.0,這些變化足以證明人類科技正在飛速的發展。并且這種科技力量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社會,方便我們的生活。小編希望科技不僅在USB總線上有創新發展,在其他方面比如顯示技術、無線傳輸、元宇宙、芯片等技術應該有更大突破。文章的最后,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編會積極地回答大家共同的成長與進步。
?
覺USB組織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不干人事,看看近年來的USB接口標準,從USB3.0開始就變得非常混亂,人們購買U盤、移動硬盤或者其他USB接口設備的時候都分不清他們的特點,有啥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下。
USB3.0相對于2.0來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傳輸速率從480Mbps提升到了5Gbps,從外觀看都是采用了USB-A標準,但是線纜內部的線材更多,插頭里面的金屬觸點也從4個提升到了4+5=9個,意味著如果沒有將USB插頭插到底可能還會走的USB2.0速率。
USB組織之后還發布了USB3.1標準,這下子與USB3.0徹底混亂了,然后他們終于人性化了一次,將這代USB的標準統一為USB3.2,但是根據速率的不同分成了USB3.2 Gen1、Gen2和Gen2x2,但古老的USB2.0由于速率太低,就沒有調整的必要了。
USB3.2 Gen1其實就是原來的USB3.0,速率為5Gbps,通常是標準的USB-A接口類型,但是內部的塑料通常為藍色。
另外,USB3.2 Gen1還有兩種接口,一種是用于顯示器的USB擴展塢連接的D型接口——Type-B。
另一種是用于移動硬盤上的Micro-B接口,看起來和MicroUSB很像,但是要多出來一部分。
而USB 3.2 Gen2就是原來的USB3.1,最大傳輸速率達到了10GBps,在主板上常見的是標準的USB-A接口,但是內部的塑料片變為紅色,有的擋板上還會標注10Gbps的標識。另外,有的主板上還配備了USB3.2 Gen2速率的USB Type-C接口,如下圖所示。
最后一種是USB 3.2 Gen2x2接口,相對于USB 3.2 Gen2就是將傳輸速率從10Gbps提升至20Gbps,接口依然為當下主流的USB Type-C。
了解了這些內容,購買USB設備的時候就可以保證不會買錯了,不過USB4的標準已經制定了,到時候我們再詳細分析。
(8122496)
腦的各個部件的接口你們知道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已成為每家每戶都需要的物品,不管是辦公還是娛樂,電腦都能給你帶來和手機不一樣的體驗,但是許多朋友在買回來電腦之后不知道怎么去接線,有時候客戶因為顯卡的視頻接口和主板的視頻接口是一樣不知道怎么接?現在小編來告訴你,電腦接口怎么接!
主板接口:外部I/O接口,USB2.0 USB3.0、3.1、3.2,type-c,HDMI,VGA,DVI,DP,PS/2,光纖接口,音頻接口,網線接口等
內部接口:1、SATA硬盤接口;2、CPU插槽;3、內存插槽;4、主板電源接口;5、CPU供電接口;6、CPU扇熱供電接口;7、M.2固態硬盤接口;8、PCI接口設備接口;9、PCIE3.0*16顯卡接口10、AUDIO插口11、4針12vRGB接口12、TPM接口13、USB2.0 USB3.0接口14、跳線插口15、前置面板TYPE-C接口
USB插槽:usb3.0傳輸速率達USB2.0十倍,3.0的數據傳輸速率更大,3.0的傳輸速率已經達到了5Gbps,而2.0的則只有480Mbps。
視頻接口:有HDMI,VGA,DVI,DP,性能排列:DP>HDMI>DVI>VGA,VGA是模擬信號,需要進行一次信號轉換導致信號損失,顯示較為模糊,DVI、HDMI、DP 都是數字信號,顯示器能夠直接識別顯示,沒有信號損失,是目前的主流接口。
HDMI2.0帶寬為18Gbps,可以最高支持4K 60Hz,但畫面有所損失,現在最新HDMI2.1標準,已經能夠達到48Gbps高帶寬,支持8K@60Hz,4K@120Hz顯示。
DP1.4帶寬為32.4Gbps,支持4K 60Hz 24位色(無壓縮),同時支持USB 3.1。
內存條接口:DDR DDR2 DDR3 DDR4,他們之間是不能互相通用的,具現在最新消息,DDR5最低是DDR5-3200,不過TOP3試產的內存遠高于此,普遍達到了DDR5-5000以上,未來可以輕松達到了DDR5-6400,最高可達DDR-8400。
RGB接口:現在RGB分為5V三針RGB、12V四針RGB,5V三針RGB是現在最好的RGB,能夠實現每一個燈芯的燈光控制。
顯卡接口:PCIE3.0*16接口為顯卡接口,就目前而言PCIE3.0接口的16GB/S 128Gbps帶寬完全夠用,雖然現在AMD出了PCIE4.0接口但對日常用來說PCIE3.0已經夠用了。
硬盤接口:有SATA、mSATA 、PCIe和M.2接口,SATA接口分為SATA2.0和SATA3.0接口,SATA3和SATA2傳輸速率不同,最新的SATA3傳輸速率可以達到6Gb/s,而SATA2接口的傳輸速率則為3Gb/s。理論上,SATA3.0接口是SATA2.0的2倍,SATA接口固態最高能達到500MB/s左右的讀寫速度。
PCIE接口和M.2 NVME接口的固態硬盤都是走的PCIE通道,比如三星的970 EVO Plus,讀取高達:3500MB/s寫入高達:2300MB/s
mSATA和M.2 SATA協議的固態硬盤都是走的SATA通道,讀取速度能達到550MB/s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