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被視為繼CAD之后建筑行業的第二次革命。而BIM對于數據處理能力與CAD相比超越太多了,因而BIM對電腦配置的要求要遠超傳統的CAD等軟件對電腦配置的要求。這就導致很多初學者經常擔心自己的電腦帶不動BIM相關的軟件,或者潛意識的認為要配一臺用于BIM學習和工作的電腦要花很多錢。實際上在2019年的今天,隨著計算機生成技術的不斷提升,現在的電腦配置比過去要好的太多。如果僅僅是想普通運行revit等軟件的話配置價位在三四千塊錢的電腦就足夠了。
今天筆者就根據BIM軟件的不同特性跟使用需求,為大家講解一下BIM系列軟件對電腦配置的要求。首先,我們要了解軟件的特性,了解各類BIM軟件對哪項電腦配置的要求較高。以下筆者就給大家講解一下revit對電腦配置有什么要求。
revit是一款主要用于模型建制的軟件,它可以直接在軟件中進行模型建制,也可以借助各類插件對模型進行分析。由于其模型信息精確到每一個構建,且每個構建緊密關聯,所以這就使得revit對CPU跟內存(RAM)的要求較高。另外revit主要是一個單核程序,如果你不是用于渲染,仿真等進階操作的話,電腦一般都是單核運轉,故revit也是一個看中CPU主頻的軟件。
所以如果想配置一臺專門用于運行revit軟件的電腦,這兩個硬件則是關鍵所在。以下筆者就入門級、進階級和專業級三個級別來解析一下revit所需要的電腦配置。
系統:64位 win7 sp1以上系統(revit2014可以支持32位系統)
CPU:i3四代及以上,主頻在2.0GHZ以上,至少雙核(雖然官網說單核也行,但現在市場單核的CPU基本算是古董級別了)
內存:4G以上(如果你是古董機內存只有2G的話也勉強帶的動,就是運行時容易卡頓)
硬盤:256G以上機械硬盤,可以不裝固態硬盤
顯卡:獨立顯卡,顯存1G即可(revit也有自帶的渲染功能,如果顯卡真的太爛建議別跑渲染,建模時也盡量別開“真實”顯示)
顯示器:24位真彩顯示器
系統:64位 win7 sp1以上系統
CPU:i5四代及以上,主頻在2.6GHZ以上,四核以上(現在大部分市場上的CPU都能達到這個級別)
內存:8G以上
硬盤:500G以上機械硬盤+128G以上固態硬盤(固態別分盤,電腦系統跟revit軟件都裝在固態的盤里)
顯卡:獨立顯卡,顯存2G以上(基本可以帶的動revit自帶渲染)
顯示器:1280 x 1024 真彩色顯示器
系統:64位 win7 sp1以上系統
CPU:i7四代及以上(沒超預算的話推薦i9),八核以上,revit官網也說了Revit 軟件產品的許多任務要使用多核,執行近乎真實照片級渲染操作需要多達16核。
內存:16G以上·
硬盤:500G以上機械硬盤+128G以上固態硬盤(固態別分盤,電腦系統跟revit軟件都裝在固態的盤里),如果你的電腦軟件較多或者文件較多就適當配置較高的內存,一般可以配置到1T機械+256G固態。
顯卡:獨立顯卡,顯存4G以上(這個取決于你對模型渲染的要求)
顯示器:1920 x 1200 真彩色顯示器,最高可以配到超高清 (4k) 顯示器
以上就是各級別revit對電腦配置的要求,如果是自配臺式機的話,電源、主板根據CPU跟顯卡的類型酌情配置即可,機箱跟鍵鼠套裝則根據個人喜好配置即可.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UI設計需要什么樣的電腦配置呢,首先我們就要知道學UI設計要學哪幾個軟件:
1、PS: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著名的圖像處理軟件。各種設計行業圖形處理都會用到Photoshop,可以滿足UI界面設計的日常需要。
2、AE: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著名視頻處理軟件,可通過這個軟件設計動效平滑切換界面。
3、AI:作為全球最著名的矢量圖形軟件,以其強大的功能和體貼用戶的界面,已經占據了全球矢量編輯 軟件中的大部分份額。
4、Axure RP:是一個專業的快速原型設計工具,它能快速、高效的創建原型,同時支持多人協作設計和版本控制管理。
5、藍湖是一款設計圖共享平臺,幫助互聯網團隊管理設計圖。藍湖可以自動生成標注,與團隊共享設計圖,展示頁面之間的跳轉關系。
6、像素大廚是一款切圖設計工具軟件。支持PSD文件的文字,顏色,距離自動智能識別。
7、墨刀是一款在線原型設計工具。借助于墨刀,創業者、產品經理及UI/UX設計師能夠快速構建移動應用產品原型,并向他人演示。
總之,學習UI設計一般以PS、AI、AE、APR四個為主,但80%都是以PS軟件為主,其次是AI、AE、APR,另外有時也會用到墨刀和藍湖等軟件。
這些軟件的最新版本對于電腦配置的要求,大概在5000元以上的都可以。也就是說只要你的電腦是買的正版的,可以裝上2018最新版本軟件,就可以順利的開始學習了。
更具體一些的電腦配置可以分為以下:
CPU :i5或i7以上的處理器都可以;
硬盤 :固態硬盤250G以上 ;
機械硬盤500G以上,有條件的可以買1-2T以上的更好;
顯卡: 獨立顯卡;
鍵盤: 要打字快的話,建議使用機械硬盤;
內存: 8G或16G以上;
操作系統:Win7-Win10都可以;
顯示器:15寸以上,臺式機可自選。
如果沒有那么好的經濟條件買電腦或已經有買了電腦的,配置在5000元以下的,可以使用2014-2017版本先學著,等以后有條件了再換,不是說我現在的電腦是低版本的,就不能學習UI設計。
如果還沒有買電腦的就建議買5000以上的,配臺式就找第三方專業人士,買筆記本像聯想,華碩,小米,這些筆記本都不錯都可以。
以上關于學習UI設計電腦配置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相信也有不少朋友已加有電腦就差學習方法,正確的學習方式同樣很重要,盲目地學習UI設計只會浪費時間和走彎路。零基礎or轉行學UI設計,可以參加我們的UI實戰訓練營,線上線上教學,老師一對一培訓,全面系統化學習模式讓每一名學員都從中受益。
前來看是壓力不大了,這是我2014年初買的筆記本,當時還只是中端配置。經過數次小升級,目前玩CF,LOL這類騰訊網游還是可以低特效流暢玩的,加上散熱風扇特效還可以多開一點暢玩。
已升級項:250G 850EVO固態盤、加了一個4g內存條。更換了新的風扇和鍵盤及鍵盤面的面板。
這個是電腦的原廠配置信息
可升級項:CPU、屏幕。據說升級CPU之后打游戲會流暢很多,性能提升很明顯。屏幕可以更換高分、高色域、IPS屏,視覺體驗也是大幅度提升。買了臺式機電腦之后覺得劃不著再升級了暫時沒有進行這兩項的更換。
以前的筆記本很多基礎標配都是500G機械盤,4G內存條+一個內存條擴展位。
新機的時候雖然速度不是超快但還算很流暢,第二或者第三年就開始因為壞道出現速度緩慢或者卡頓,壞道特別多的時候感覺機器就像從小汽車變成了拖拉機,更換固態盤之后直接變成小跑車。非常適用于當時的新三年舊三年換個固態又三年的說法。固態盤就不用擔心壞道的問題了。讀寫速度也很快,不管是開機啟動,還是加載軟件、游戲,都是非常迅速的,加固態盤時在固態存儲價高位時購買的590塊250G。也就那大半年左右價格高,前后的時間基本都是接近5-7折的價格就能買到。
運行內存增加也是必要的,日常使用的軟件、游戲會隨著每年的升級維護逐漸變大,所需要的運行內存也是會增加的,升級大點的內存,屬于錦上添花的升級,加一個4G內存條當時花了150。
外殼鍵盤升級則是為了日常使用的舒適感,這些隨著使用磨損包漿,基本上外殼的更換單面板幾十塊錢左右,鍵盤稍微貴點一百多點。
風扇和散熱硅膠也是輔助性能發揮的升級裝備,雖然感覺風扇更換后變化不大,但是相比之下自己清理不干凈風扇里的灰塵,新的風扇吹出來的風還是明顯大一些的。玩游戲的時候盡量用散熱風扇吹著點,降溫更明顯,和處理器發熱性能發揮受限的對比也很明顯。
以上升級基本上滿足大部分日常使用體驗,但是想要更好的體驗或者說是接近近三四年買的電腦體驗的話,還是需要升級處理器和屏幕的。
處理器中端機器大部分屬于i5系列不同代數的,一般可更換CPU的筆記本都會支持當時更高性能的i7系列某塊處理器。想要升級處理器的話需要提前了解一下此款筆記本處理器是否支持更換,一般可以看一下封裝類型:LGA,PGA兩種封裝類型的CPU支持更換。動手能力強的可以直接網上購買相應可更換CPU,自己更換后在網上回收筆記本的原款處理器回血。整體還是要花費三五百塊。
顯示屏幕這幾年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1080高分屏2k 4k屏及高色域高刷的普及應用,電腦顯示體驗的提升也是有了數個檔次的提升。之前720P普分屏的電腦基本上是能找到對應接口的顯示器就可以更換到1080P和高色域的IPS屏,有高刷款也可以直接上高刷版本的。直接從大顆粒的老花眼模式升級到電競游戲模式。老款的部分筆記本換屏還需要轉接線,一定要提前確認好機型更換需要哪些配件,并不是所有老款筆記本都可以直接更換新配置的屏幕。查找好對應信息后,還需要看下自己的電腦更換筆記本需要如何拆機更換,像E540更換屏幕教程好像是需要把鍵盤也拆下來,相對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拆的越多,越容易把一些小螺絲或者面板卡扣之類的給拆沒了。想自己更換的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拆下來的屏幕有兩個去處,簡單點是直接問下商家是否回收,能回收的話自己相當于花了兩塊屏幕的差價,降低換屏費用。看過之前有人換屏回收舊屏,最終相當于花了幾十塊換了個新屏幕,現在好像沒差價要大一點。另外一種方案就是買個筆記本改顯示器驅動模塊,目前價格在一百多到兩百多,接口插好之后就可以當做副屏使用了,還可以再買一個改裝使用的面板盒子 幾十塊錢,一個輕薄的便攜屏就改裝好了。
當然了,現在的輕薄本也有不少可以升級的空間,但是動手能力要求高,建議找專業人士。部分性能本都預留的有內存條插槽、固態盤插槽,這兩個升級還是相對簡單很多的。
整體來說想要升級筆記本的用戶比較適合購買中端機器,購機預算4000--5000的用戶,尤其是可以更換處理器的機型,過三四年以后可更換的處理器價格降下來了,使用成本比當時直接一步到位要低一些。內存條和固態盤更換成本也是一樣的道理。顯卡這塊更換的概率幾乎為0,即使是選擇外接顯卡,成本也增加較多,所以購機時一定要考慮好顯卡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