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似乎都已經習慣了生活在或多少的文字,或美丑的圖片,或長短的視頻之間,除了靠專業吃飯的人,鮮少有更關注聲音這回事的了。然而用聲音交流、表達和肢體語言一樣,都先于文字,更早于畫面表達。今天是首文,就想說說為什么我要關注聲音。
人們對認知邊界的不斷探索,對外界資訊了解的需求,以及距離和交流的矛盾拉扯,早就了文字交流的繁盛。我們以閱讀和書寫,滿足著好奇,維系著關系。
而后成像技術的出現與不斷發展,誕生了影像記錄,并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迭代,催生了如今的視頻社交。
回到今天,我們發現純“聲音”這種原始的交流方式,更多的以知識傳播的使命,夾縫生存在追求效率,利用碎片化時間(如開車時)滿足求知欲人們的APP中,且是單向傳播。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偶然嗎?是沒有人思考過開發聲音社交的領域嗎?是我們有了影像之后就可以完全拋棄單純聲音的交流了嗎?我見答案皆為否定的。
雙向或多向才叫交流,那么聲音的交流作為原生語言,在人與人近距離交流中發揮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它兼具直觀、即時、情緒、情感等元素于一身,而這些正是近距離人際關系發生維護的基礎。就像詩人寫下的一首詩,文字的瀏覽遠不及有聲朗讀更能表達詩中情感,感染力也足以讓人不自覺潸然淚下。
所以,“聲音”語言更適合近距離社交,而非搭載網絡技術的遠距離溝通。不過也不排除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更迭,賦能聲音社交而帶來新的改變。
對聲音表達的渴望,只能用文字表現,開這個號,寫下這篇和后續小文,一方面抒發研究聲音多年的筆者心中所想,同時也作為思考和探索的一種記錄。如果同有聲IN派的朋友關注,不排除一定積累之后開通有聲交流渠道。
下一篇暫定寫一寫如何得體發聲,給你的“第二張臉”美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