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App Store 與 iTunes Store 如出一轍,兩者都是 Apple 開發的指定在線商店,只不過它針對的平臺是 OS X,而非 iOS。隨著「銀聯」支付方式的開通,用戶將能更方便地進行購買,且無需繳稅。此外,Mac App Store 還有很多其它優點,主要集中于以下五個方面:
經過了多年打造和維護,借助于 iTunes Store 的開發經驗,Mac App Store 早已不是 2011年剛出道時的懵懂新手了。就目前而言,它已成為 OS X 應用開發者眼中最值得一試的發布平臺,所以用戶能找到大部分可能會用到的軟件及游戲,但它也有些許不足,比如……
對比它的優點,Mac App Store 目前的主要問題大多集中于服務、用戶條款方面,所以筆者上文中并非提及有關應用本身的缺陷。不過本文也沒有到此為止,下文中還有更多你可能沒有發覺的細節要透露。若你執意要以 Mac App Store 為應用購買的首選渠道,筆者只能給句忠告: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終身售后」服務,千萬別上當了!
放到現在,「第三方」這個詞總給人一種「野黨」的感覺,與經常看到的「官方」形成鮮明對比。聽起來這似乎是大勢所趨,不過就像前文中所說: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所以本節筆者希望向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總結的「第三方」優劣點,說對的請讀者們銘記在心,有歧義的也請以此為鑒,事后注意即可。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和復雜的企業環境相比)直接與開發商取得聯系反倒是個更加簡單的流程。就好比說軟件的當前版本曝出了嚴重漏洞,需要降級處理,這時候找 Apple 有用?當然不行!所以第三方還是有很多好處,只不過在緊急關頭,第三方沒那么容易控制局面罷了。
從價格的角度考慮,建議選擇 Mac App Store。它擁有全自動的貨幣換算系統,而且一次購買全平臺使用,總體還是很劃算的,但在這之前還是希望仔細閱讀蘋果官方的《條款與條件》,否則會讓你痛苦不堪!
從性能的角度考慮,建議選擇第三方。雖然無法受到 Sandbox 的數據防護,但它也讓某些突破權限障礙的優質應用走入大眾的視線,說到底,開發商是沒有權利阻止用戶實行必要的手段,以提升用戶體驗。
pic Games在歐盟地區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Epic Games Store,這標志著蘋果自己的應用商店首次不得不面對一個嚴重的競爭對手。這是 Epic Games利用歐盟技術規則取得的成果。為了能夠吸引到更多的開發者,Epic Games Store計劃收取最高12%的銷售傭金,遠低于蘋果應用商店的30%。
Epic Games的CEO斯威尼表示, Epic Games的成功,表明這種監管可以發揮作用。畢竟,Epic已花費數億美元與蘋果打官司,這種付出,給Epic Games帶來了好的結果。斯威尼指出,蘋果本可以用iOS打造一個很棒的開放平臺,但是蘋果的決策,讓其變得非常可怕。
由于《數字市場法案》的出臺,讓蘋果降低了自己的態度,允許 Epic Games使用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APP,但是蘋果仍不死心,仍然告誡歐盟用戶,使用第三方應用商店可能存在安全問題。但是在《數字市場法案》的壓力下,蘋果在2024年4次修改了歐盟開發者的業務條款。如果蘋果不遵守《數字市場法案》,可能面臨高達蘋果全球收入10%的罰款。
蘋果稅的問題一直是開發者心中的一個噩夢。多年來,開發iOS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逐漸開始反對蘋果公司的這個政策。開發者對蘋果從一些應用內支付中收取的傭金表示不滿,因為要收取30%的蘋果稅。隨著蘋果隱私政策發生了改變,蘋果要求應用程序不要跟蹤用戶,這降低了應用程序的廣告收入,因為這一政策,讓臉書每年損失120億美元。還增加了更多的條款,例如不允許包含公司網絡鏈接的應用程序更新。
這說明蘋果在相關的法律下,會遵守規則。近期,蘋果要求騰訊和字節跳動修改應用程序,要求他們必須采用蘋果支付系統,因為這樣蘋果可以從很多自媒體用戶的打款中收取30%的蘋果稅。但是這與開發者不一樣,開發者在利用蘋果的應用商店賺錢。而自媒體用戶僅僅只是使用蘋果手機進行直播而已。
這也說明,通過法律規則,可以讓蘋果更加公平地參與競爭。
到一些新品發布時,小雷會說一點都不值得買,但這個不值得買是建立在現有的價格基礎上,只有它售價夠低,我們肯定會愿意買。硬件如此,軟件也是如此,而且軟件不同,不但有價格便宜的,還有免費的。
貪小便宜的心理每個人都有,所以在安裝所需的軟件時,我們也會優先尋找免費軟件。軟件需要付費下載或內購太正常了,但如果兩款用途基本相同的軟件擺在我們面前,一款是標注付費下載,另一款則是免費+內購,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小雷肯定會選擇先下載免費+內購的。
這種選擇很正常,這種心理開發者也會注意到,于是名為“免費+內購”,實為“付費下載”的“假內購”模式就出現了,比如Mac App Store平臺應用GCalendar for Google Calendar。
其實不止Mac App Store有這種情況,小雷安裝Windows、Android、iOS應用時,也遇到過此類exe/App,可見“假內購”模式正在飛速擴散。不過若是其他平臺出現這種問題,用戶的反應不會那么激烈,主要是它出現的平臺是Mac App Store,蘋果竟然會允許這種軟件上架。
開發者選擇這種模式,原因顯而易見,自然是為了吸引用戶下載。幾乎所有平臺都會有應用下載榜單,就拿名不見經傳的GCalendar for Google Calendar來說,居然進入了美國Mac App Store免費下載榜前五十。
排名越高,能夠看到這款應用的人就越多,需要用到此類App時,就有可能優先下載它。當然,打開后看到需要付費的字樣,肯定不是每個人都愿意付費,大多數人只會罵一句,然后關閉窗口并卸載。
但,愿意付費的人總會有,尤其是某些不在乎價格的人。雖然沒有證據,但小雷認為,“假內購”模式的利潤,比真付費模式要高不少,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開發者拉下老臉,用這種幾乎相當于欺騙的方式。
對于這種“假內購”方案,蘋果是否有監管責任,小雷曾查詢過多方資料,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不合理也不違規。事實上,開發者選擇這種模式,蘋果也是獲利者。雖說Mac允許應用側載,用戶可以在其他平臺下載應用,但通過調研身邊的Mac用戶,小雷發現他們基本都已經習慣了在Mac App Store下載應用。
與iPhone上的App Store相同,用戶在從Mac App Store下載的應用中充值,也需要走蘋果支付渠道,蘋果自然要收一份“蘋果稅”。不管開發者選擇哪種方式,蘋果始終能夠獲利,就算消費者是否對此抱有怨言,被罵的大多是App開發者。
這么一來,似乎只有用戶受傷的世界完成了。一邊是開發者,一邊是蘋果,都想從我們身上賺錢。如果是財力不足的人,下載這類“假內購”應用后,肯定想著卸載再去找一個功能相同的應用,可已經浪費了不少時間,橫豎我們都是受害者。
“假內購”不可怕,可怕的是越來越多開發者看到了其中的利益,紛紛采用這種方式推銷應用,那么這種情況會到來嗎?盡管不愿意看到,但小雷還是要說,恐怕未來選擇“假內購”的App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主流。
這種情況很容易理解,除了某些愛好者開發的開源軟件,大多數開發者都要付出成本,他們的目的也是盈利,而非做慈善。問題在于,我們只有安裝應用后才會知道,它是否需要付費才能使用里面的功能,這種方案引起了用戶的反感。
好消息是,真正的大型軟件企業不會采用這種方案,他們手中的軟件通常名氣都很大,也是有需求用戶的首選,所以完全可以使用付費下載模式,不用使用“假內購”方式騙用戶下載,哪怕真的是“假內購”,評論區也肯定有人會指出來。
真正令我們難受的是小型工作室,他們開發的應用一般功能不會過于復雜,知名度相對較低,所以只有依靠這種方案,才能快速讓App的名字出現在下載榜單上。幸好這種功能不復雜的App并不是沒有替代品,甚至可能會有免費的版本,只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在數百萬款A應用中仔細挑選,因為大多數無需付費的應用可能會選擇另一種賺錢方式,那就是廣告。
這類原本用戶群體就不高的App,下載用戶少,評論區人也不多,所以在下載之前,我們難以了解到它的“假內購”模式。當我們知道受騙后,通常也就是卸載應用了事,不愿意再花時間在這些沒用的東西上。
小雷要說的是,想要讓這種應用徹底消失,最好的方案是用戶聯合起來。遇到此類應用,除了卸載,還要去評論區留言,告知大家應用的真面目,防止更多不知詳情的人下載,這樣一來,下載“假內購”應用的人就會變少,這類App也就難以出現在排行榜單了。
開發者需要盈利,收費無可厚非,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國人對于付費應用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我們貪小便宜,卻不是完全不愿意使用付費軟件,只是希望定價能夠合理一些。
就拿國內數億人在用的Windows來說,自己購買正版Windows專業版,價格在千元以上,那些網上在售的正版激活碼,實際上也是盜版。試想一下,有多少人愿意花上千元買系統?
盡管國人的消費水平上來了,但許多應用在我們的眼中并不值那個價格。或許開發商應該注意到這點,價格降低一點,只要銷量上來了,薄利多銷賺的錢應該不會少。
至于“假內購”應用,或許短期內能有不少效果,但往長遠了看,這種行為無疑是殺雞取卵,只會讓消費者越來越反感此類應用,等到安裝應用的人多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應用的真面目,應用的評分和同期下載量自然會降下來,說不定還會影響到開發者的名聲,以及他們開發的其他應用。
最健康的方案仍是試用期和試用部分功能,通過短暫的試用期和部分支持試用的功能,用戶就可以對應用有一定的了解。當然,某些用戶可能只需要用一兩次,或者體驗功能就夠了, 小雷使用WPS就是如此,作為office的免費替代品,即便不付費,WPS也能滿足我們許多使用需求。只是后來發現其中有些功能真的很好用,其中稻殼PPT模板小雷一年只用一兩次,但最終小雷還是選擇開通了WPS和稻殼會員。
就算用戶到最后也不愿意付錢,經過用戶群體的傳播,應用下載量肯定會漲上去,到時候還怕賺不到錢?開發者、平臺名聲有了,錢也賺到了,付費用戶享受到了更好的體驗,免費用戶也完成了目標,如此三贏的局面,難道不好?如果說缺點,應該是開發者難以賺到快錢了,回收成本的速度會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