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2020年歲末的國內游戲業分外熱鬧,如果仔細檢查眼下的iOS暢銷榜,在TOP 50的游戲中共有15款今年發行的新游戲,這其中8款來自上海的游戲公司或團隊,占比超過一半。而排名靠前的《天刀》、《原神》、《萬國覺醒》,均為全球月流水十億量級的超級產品。
3款上海產品位居暢銷榜TOP10
依靠精品研發、打造差異化產品的意識,和數年的扎實積累,來自上海游戲廠商在2020年國內手游市場搏殺中可謂占據了絕對的主動,曾經被嘲笑沒有渠道、沒有發行商、沒有互聯網巨頭的上海又一次站到了中國游戲業的高地,在GameLook看來這可謂是上海游戲業的第二次騰飛。
三無之城:移動互聯網發力階段情緒低落的上海
如果把中國游戲業的發展史比作一部波瀾壯闊的《荷馬史詩》,那上海一定不是《伊利亞特》中的偉大勇猛的英雄阿喀琉斯,而更像是《奧德賽》中不屈不撓,最終重返榮耀的奧德修斯。
在中國游戲產業的30年發展歷程中,北上廣深這四座中國最發達的城市齊頭并進,走在了中國游戲產業發展的最前沿。但在后來的發展中,上海卻從PC端游發源地、演變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四者之中的“吊車尾”,在BAT主導國內互聯網發展的時期,上海一度因為沒有BAT量級的互聯網企業屢次被質疑沒有創新和冒險精神。
回顧2010年的中國游戲市場,你幾乎很容易就能看到這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鮮明特征。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因此催生出了繁榮的互聯網行業,以及早期最多的游戲發行商和平臺,在傳統的游戲發行和渠道領域上擁有絕對的優勢。
廣州,頁游之都,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游戲公司和發達的制造業,在游戲研發、發行、渠道等產業鏈上較為完善,而游戲企業又以買量和接地氣著稱;而與廣州相愛相殺的深圳,同樣擁有數量眾多的游戲公司,并且作為改革開放中最前沿、最年輕的城市,深圳擁有一套相當成熟的游戲產業鏈,且擁有騰訊這樣的巨頭。兩者依靠產業上的優勢互補,無論在PC端游時代、頁游時代、還是手游時代,廣東企業總弄搶奪到自己的蛋糕。
而反觀上海,從端游時代游戲公司喜歡當買辦(發行商)形象,到手游時代埋頭苦干做研發以外,留給產業的想象力是在有限,而伴隨著產業的前進,上海無渠道、無巨頭、無發行商的“三無之城”形象日漸讓上海的游戲企業陷入了被動。
手游時代上海該如何走出低谷?上海開始了一場關于自我救贖的馬拉松。
2013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規模達到50.12億,環比增長66.1%,而移動網絡游戲市場更是增長了135.3%。另據《2013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游戲收入達到2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0.8%。
中國手游市場的熱情開始被零星的火花所點燃,隨之而來的是更多開發者的爭相模仿。來勢洶洶的手游市場很快引起了資本的關注,手游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迅速鋪滿了大江南北,相應手游產品的數量也是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在增長,僅2013年整年,國內上線的手游就超過了1200款,高峰期國內手游企業超過了2萬家。
在這場躁動的資本狂歡派對中,彼時的上海并沒有停下步伐,二次元新生代代表米哈游、專注女性向市場的疊紙、SLG王牌廠商莉莉絲等現在業內耳熟能詳的優質上海公司,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且毫無例外他們均是手游研發商。
但遺憾的是,此時的上海缺乏可以與北廣深(BAT)相匹敵的宣發平臺和渠道。過于稀缺的渠道推廣能力,使得上海在游戲整體宣發上極度依賴北京、廣州和深圳的發行商,導致原本就在宣發領域“捉襟見肘”的上海變得更加被動。
回望手游市場剛剛爆發的這段時期,北京無疑是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中最為強勢的存在。這種強勢得益于其在早年端游時代所積累下來的研發、發行、平臺和渠道能力。這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讓北京在移動互聯網這條快車道中牢牢抓住了第一波的2C流量紅利,成為游戲產業鏈的最終“把關人”。在同時段,北京涌現了眾多的新興手游發行商,比如早年積極介入發行業務的觸控、藍港、英雄互娛、熱酷、智明星通等,且代表平臺的360、百度、小米也紛紛進入發行領域。
“家底殷實”的北京鋒芒盡顯,使得上廣深都變得黯然失色。這種鋒芒,折射出了當時“渠道為王”這個基本事實,導致渠道商在手游廠商面前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手游公司開服務器都要看渠道臉色。
而空有研發能力、團隊尚弱小的上海手游公司,也不得不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轉機:渠道南移后再度回歸內容核心,上海游戲新生代的崛起
2015年前后,在另一側與手游息息相關的手機行業,不少的手機廠商開始崛起,并紛紛建立在起自家的手機應用商店,硬核聯盟正式成立,這不僅使得智能機開始進入普羅大眾的身邊,加速了手游產業的發展,也導致了平臺和渠道的南移。
其中,華為、OPPO、VIVO、小米、以及魅族酷派等用戶基數較大的手機廠商,開始逐步替代傳統的互聯網渠道,成為游戲研發商重點商務公關的對象。互聯網商店的衰落,也從手機廠商著重進攻手機應用商店開始。
但對于上海來說,這樣的轉變并沒有改變其被渠道裹挾的問題。因此,在渠道南移后,上海游戲公司依然延續了此前的狀態。即便是像莉莉絲旗下《刀塔傳奇》這樣的精品化手游,當初也不得不尋求北京中清龍圖代理發行,而像疊紙這樣的新興女性游戲研發商,則依靠的智明星通的海外發行能力,積累著自己的能量。
上海游戲業的騰飛,仍然未能完成。
“國內市場的風向在變了,走量的時代已近尾聲”
早期的手游產業之所以依賴渠道,除了因為渠道控制著宣發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手游品質的不足。在手游市場尚屬藍海階段,即便是品質低下的產品,也能通過發行和渠道來獲取利益。
但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字節跳動等新興信息流廣告渠道商的出現,用戶的獲取信息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而當用戶的信息獲取方式從搜索推薦變為廣告,以商店渠道為核心的手游產業逐漸成為過去時,發行商自身的品牌和研發能力將成為吸引用戶的關鍵。
這樣的轉變使得游戲廠商對渠道和平臺的獲取日趨便捷,買量發行和流量獲取更為簡單,這實際上彌補了上海此前在渠道上的劣勢,使其掌握了研發、發行和買量的主動權,并最終推動游戲行業從“渠道為王”時代回歸到“內容為王”的時代。
很快,在失落的情緒中沉浸許久的上海,開始迎接這些時代賜予的機遇,壓抑許久的濃厚開發氛圍開始凸顯。
莉莉絲、米哈游、鷹角、疊紙這四家被譽為“上海F4”的游戲公司,開始掙脫渠道的桎梏,向著更高處不斷攀登、進發。更為難得的是,伴隨Z時代的崛起和TapTap、B站等隸屬上海的社區型平臺的誕生,二次元和女性向游戲開始發力,并逐漸從小眾圈層擴散到泛用戶層。
這個現象很好地體現在了榜單數據上。據七麥數據顯示,在至今仍保持在iOS暢銷榜TOP 50的游戲中,共有15款新游戲,其中8款來自上海的游戲公司或團隊,占比超過一半。而排名靠前的《天刀》、《原神》、《萬國覺醒》,均為月流水超十億的超級產品。
不同于廣州公司長期傾向于MMO、RPG、仙俠之類游戲,在上榜的上海游戲產品中,種類之豐富也為北上廣深之首,包含了獨游、二次元、卡牌等多種品類和多樣的玩法,體現了上海良好的產品生態和較全面的研發實力。
對于上海而言,渠道的解封就像壓抑在身上的封印被解除。在接下來的反擊戰中,解除了封印的上海很快讓同行看到了它的威力,而這不僅體現在國內市場上,更體現在海外市場。
據伽馬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游戲營收802億元,增長率達12.6%,占全國比重的34.7%,占全球的8%,其中上海網絡游戲海外銷售收入約134億元。莉莉絲、心動網絡、游族等上海老牌公司都是游戲出海領域的領軍企業,2019年海外游戲收入均超過10億元。
前不久,上海駿夢研發的《仙境傳說RO:新世代的誕生》一并獨占港澳臺暢銷榜榜首,米哈游《原神》更是在上線首周便挺入中美日韓四大市場暢銷榜前十。這些兼具精品意識、獨特創意和獨立思考的上海公司,正在成為新時代下國內游戲業的新生代代表。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它們用行動為上海游戲產業的二次騰飛謳歌,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原神、萬國覺醒),更是敢于打破傳統時代的規則,向傳統渠道和5:5分成比說不。
正是上海這樣敢于打破傳統、包容多元文化、奉行獨立精神的城市,才會誕生像疊紙這樣專門做女性向游戲的新生公司;才會吸引包括藍洞、拳頭、Supercell、Epic、Unity、DeNA、EA、暴雪等外資公司入駐。
上海的二次騰飛,既是時代的機遇,也是時代的必然。
今的游戲本市場很熱鬧,競爭也非常激烈,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現在基本上所有市售熱門的機型都有同配置下對應的AMD銳龍版本和英特爾酷睿版本。特別是今年英特爾第12代酷睿移動處理器和AMD銳龍6000系列移動處理器發布之后,這兩大陣營的筆記本產品更是針鋒相對,你方唱罷我登場。
對玩家來說,出現這樣的趨勢既是好事,也是一件麻煩事。好是因為市場競爭更加充分,玩家能買到更有競爭力的高性價比產品;麻煩的地方在于不同陣營處理器配置的差異讓大家出現了“選擇困難癥”。比如面對獨顯配置完全相同的游戲本,該選AMD銳龍7 6800H還是酷睿i7-12700H呢?
針對這一問題,MC評測室之前做了同是搭配RTX 3060獨顯的銳龍/酷睿游戲本機型的對比測試,結果顯示銳龍本的游戲表現更出色。那么以搭載RTX 3050 Ti獨顯為代表的主流游戲本機型是否會呈現相同的結果呢?本期我們通過17款熱門游戲的實戰大比拼來揭曉答案,希望能給打算在開學期間購入筆記本電腦的新同學們一些參考。
好幾年前,大家購買游戲本的時候估計不會考慮這么多,最多思考一下酷睿i7機型和酷睿i5機型的差別。不過從2017年開始,游戲本市場開始發生變化,那時候AMD銳龍處理器正式發布,當時雖然只有銳龍桌面版處理器,但也有筆記本廠商(比如ROG)推出了搭載桌面銳龍處理器的高性能硬核游戲本。
2019年后,AMD的銳龍處理器市場份額強勁增長,逐漸從競爭對手手里奪取游戲本市場份額。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fK在今年5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AMD在國內的游戲本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2%猛增至今年一季度的40%。可見近幾年AMD游戲本迅速得到玩家們的強烈認同!所以現在大家在購買游戲本時,該選銳龍處理器還是酷睿處理器,確實是一個問題。
2022年,市面上雙方最熱門的移動處理器當然是AMD銳龍7 6800H和酷睿i7-12700H,搭載這兩款處理器的游戲本新品也很多,如果只是看處理器的話,AMD銳龍7 6800H和酷睿i7-12700H有各自的特點。其中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采用傳統大核架構,它采用高能效的Zen 3+架構和領先的6nm生產工藝,配備8核心16線程,TDP為45W,支持DDR5 4800/LPDDR5 6400內存,基礎頻率為3.2GHz,最大加速頻率可達4.7GHz并配備20MB緩存,內置RDNA 2架構的AMD Radeon 680M集顯。其最大特點是能效比突出,集顯性能強,功耗低但性能強。
酷睿i7-12700H則采用混合架構,內置兩種不同的核心(性能核心、能效核心),生產工藝方面則采用Intel 7工藝,配備6個性能核心、8個能效核心,組成14核20線程,其中性能核心的基礎頻率為2.3GHz,最大睿頻頻率為4.7GHz。這款處理器還配備24MB緩存,TDP為45W,最大睿頻功耗可達115W,支持DDR5 4800/LPDDR5 5200/DDR4 3200/LPDDR4x 4267內存,并集成96個EU單元的英特爾銳炬Xe集顯。線程多、功耗大、跑分高是其典型特點。
從規格上來看,這兩款處理器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TDP都是45W(只不過酷睿i7-12700H的官標最大功耗為115W);性能核心兩者的最高頻率都是4.7GHz,不過酷睿i7-12700H只有6個性能核,其它8個是能效核;緩存方面AMD銳龍7 6800H是20MB,而酷睿i7-12700H是24MB。這兩款處理器最大的不同在于總核心數量和線程數量,以及內置的集顯規格。
因為CPU核心和線程數量的差異,英特爾總是強調第12代酷睿移動版處理器的多核性能跑分高,并在宣傳推廣中持續強化這一點,導致很多人認為第12代酷睿游戲本的游戲性能更好。不過實際上可能不是這樣(我們此前在兩款RTX 3060游戲本上證實了這點)。
與RTX 3060游戲本相比,RTX 3050 Ti游戲本的價格更低,受眾面更廣,也是眾多學生群體購機時的目標機型。那么,相同顯卡配置的RTX 3050 Ti游戲本,究竟是銳龍版機型的游戲表現更強,還是酷睿機型的表現更好呢?話不多說,我們用游戲跑一跑就知道了。
測試條件說明
本次我們找來兩臺都搭載RTX 3050 Ti Laptop GPU的游戲本來做對比測試,其中一臺搭載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另一臺搭載酷睿i7-12700H處理器,其他配置方面兩臺機器均保持一致,比如都是15.6英寸的屏幕、16GB雙通道內存。需要說明的是,這兩臺機器的獨顯最高功耗都是75W,其中AMD銳龍7 6800H機型的處理器最高功耗為65W,單烤時長時間保持功耗為54W,酷睿i7-12700H機型的處理器PL2功耗為125W,PL1功耗為65W,單烤時長時間保持功耗為65W。
另外,對比的兩臺機器都切換到對應的“性能”散熱模式以及混合輸出模式,畢竟雖然獨顯直連已經逐漸開始普及,但仍有為數眾多的機型并不支持這一領先特性,所以混合模式下的測試成績對大多數玩家來說更有意義,測試結果對于想要購買RTX 3050 Ti筆記本的讀者來說也更具參考意義。
本次對比測試的RTX 3050 Ti Laptop GPU的規格一致,最大功耗為75W。
顯驅動統一為最新的GeForce Game Ready 516.94版本。
游戲方面,我們選擇了目前比較火的17款游戲來對比,它們涵蓋不同的游戲品類,包括流行的網游、單機游戲和3A大作等,我們還根據它們的實際性能需求進行了相應的劃分,規劃出“較低性能需求游戲”“一般性能需求游戲”“主流性能需求游戲”和“較高性能需求游戲”四大板塊。對于測試方法,為了讓測試成績更客觀,對于自帶Benchmark的游戲,我們統一使用游戲自帶的Benchmark進行測試(本次測試的大部分游戲都自帶Benchmark);對于不帶Benchmark的游戲,我們則在游戲中選擇固定的場景,固定操作和測試步驟,并通過第三方軟件來記錄測試時的平均幀率,本次測試中僅少量游戲采用此方法測試,比如《怪物獵人:世界》《絕地求生:大逃殺》《Apex英雄》。
游戲畫質設置方面,考慮到RTX 3050 Ti Laptop GPU的實際性能,我們在所有測試游戲中都統一設置為“高畫質”,并關閉垂直同步、光線追蹤、DLSS、FSR、RSR等技術。同樣的,為了擴大測試范圍,我們本次測試的分辨率分別設置為1920×1080和2560×1440,這樣就能為大家帶來較全面的測試數據。
3DMark理論性能測試
點評:首先來看3DMark顯卡理論性能測試。可以看到銳龍機型在3DMark顯卡理論性能測試中表現更好一些,它在Fire Strike Ultra和基于DX12的3DMark Time Spy、3DMark Time Spy Extreme三個場景中領先酷睿機型,領先幅度不大,在1%~2%左右。酷睿機型在基于DX11的3DMark Fire Strike、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兩個場景中扳回了一些,但領先優勢也不大,測試成績也就比銳龍機型高了幾十分。
較低性能需求游戲測試
點評:對于較低性能需求的游戲,無論是《文明6》《F1 22》還是《銀河破裂者》《絕地求生:大逃殺》,這兩臺RTX 3050 Ti游戲本都能很輕松地應對,在1080p分辨率下,兩臺機器在以上游戲中的平均幀率都超過108fps。具體來看,在1080p分辨率下,銳龍機型和酷睿機型的表現差距不大,它們在《F1 22》中的平均幀率打了個平手,銳龍機型在《文明6》中略微領先5%,不過在《銀河破裂者》中又是酷睿機型領先。在1440p分辨率下,銳龍機型完全占據優勢,除了成績持平的《F1 22》,銳龍機型在《文明6》中領先大約3%,在《銀河破裂者》中也以微弱的優勢勝出。
一般性能需求游戲測試
點評:在這里我們主要選擇了4款熱門游戲:《殺手3》《騎馬與砍殺:領主2》《Apex英雄》《最終幻想15》,它們有的是經典的單機游戲,有的是熱門網游,其中《最終幻想15》采用的是游戲自帶的Benchmark程序,其對應的最終成績是評分(不是幀率),評分越高表明機器的性能越好。可以看到在1080p分辨率下,銳龍機型在《最終幻想15》中得到8726分,領先酷睿機型大約3%;在1440p分辨率下銳龍機型則領先87分。
在《殺手3》《騎馬與砍殺:領主2》的1080p和1440p分辨率中,酷睿機型都以微弱的幀率勝出,領先幅度只有2-3幀。不過在《Apex英雄》中,銳龍機型完全領先,1440p分辨率下的成績還更好。另外可以看到,這兩臺機器應對《殺手3》《騎馬與砍殺:領主2》這類單機游戲時,在1080p分辨率下的平均幀率可達111fps以上,在1440p分辨率下的平均幀率可達65fps以上,表現還是不錯的。
主流性能需求游戲測試
點評:主流性能需求游戲主要涵蓋一些目前熱門的3A大作,比如《古墓麗影:暗影》《孤島驚魂6》《怪物獵人:世界》《荒野大鏢客:救贖》等。可以看到,在1080p分辨率、高畫質下,這兩臺機器都能很好地應對這些3A大作,平均游戲幀率都在70fps以上,達到流暢游戲的標準。在1440p分辨率下,這兩臺游戲本在高畫質下也能較好地應對,平均幀率都在51fps以上,當然如果在游戲中開啟DLSS、FSR等技術,那么實際游戲幀率還會提升,完全能達到60fps流暢游戲的標準,所以用RTX 3050 Ti游戲本玩這些游戲是沒有問題的。
兩個平臺的對比方面,可以看到在1080p分辨率下銳龍機型在《孤島驚魂6》《怪物獵人:世界》中的表現領先酷睿機型,特別是在《孤島驚魂6》中,銳龍機型的平均幀率達到79fps,而酷睿機型的平均幀率為75fps,銳龍機型的領先幅度達到大約5%。在1440p分辨率下,銳龍機型和酷睿機型各有勝負,酷睿機型在《古墓麗影:暗影》中的表現領先大約3%左右。
較高性能需求游戲測試
點評:較高性能需求游戲主要涵蓋目前最火最熱門的大型3A游戲,包括《刺客信條:英靈殿》《地鐵:離去 增強版》《塵埃5》《無主之地3》以及《賽博朋克2077》。這里面的《地鐵:離去 增強版》對筆記本顯卡的硬件要求較高,即便在1080p高畫質下,這兩臺游戲本都無法輕松駕馭,平均游戲幀率僅為38fps左右,真要玩它,建議打開DLSS。此外,受限于獨顯的4GB顯存,這兩臺機器在《塵埃5》中雖然能跑出測試成績,但在設置畫質時游戲會提示顯存不足,這意味著玩家不能長時間去玩這款游戲,除非進一步降低畫質。
對比來看,1080p分辨率下,在5款參與測試的3A大作中,銳龍機型在其中的3款游戲中獲勝,它們分別是《塵埃5》《無主之地3》《賽博朋克2077》,領先幅度大約在2%~5%左右,在《塵埃5》中的優勢比較明顯。換到1440p分辨率,同樣是在高畫質下,銳龍機型大獲全勝,它在這5款測試游戲中的平均幀率都領先酷睿機型,其中在《賽博朋克2077》中以微弱的表現領先,而在《塵埃5》中的成績依然比較亮眼,銳龍機型取得平均57.5fps的成績,領先酷睿機型大約12%。
敏感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本次測試中再次出現了我們在RTX 3060獨顯配置游戲本25款游戲大亂斗中的情形,就是對于網游和性能需求不是特別高的單機游戲,尤其是在較低的1080p分辨率下,銳龍版和酷睿版游戲本各有勝負,主要看游戲本身的傾向性。也就是說,在游戲對性能需求不那么高的情況下,兩者的差別不大。而當游戲對性能的需求逐漸增加之后,比如在較高性能需求的游戲里,把分辨率升高到1440p,銳龍版游戲本的性能表現明顯超過了酷睿版,甚至會出現單邊倒的趨勢,這對于注重實際游戲表現的重度玩家們來說,是選購游戲筆記本時值得特別注意的一點。
總結
我們本次在兩臺不同處理器配置的RTX 3050 Ti游戲本上測試了17款熱門游戲,從總體測試結果來看,在1080p分辨率下,搭載AMD銳龍7 6800H的銳龍機型在17款游戲中取得9勝2平6負的戰績,也就是說略微勝過搭載酷睿i7-12700H的酷睿機型。而在1440p分辨率下,銳龍機型的領先優勢被擴大,銳龍機型在17款游戲中取得11勝2平4負的戰績,酷睿機型只在4款游戲中有微弱優勢。
這樣的表現其實已經能夠回答我們在文章開始時提出的問題了,也就是說對于主流價位段的游戲本來說,即搭載RTX 3050 Ti Laptop GPU的游戲本,搭載AMD銳龍6000H系列處理器的機型擁有更為出色的游戲性能,它們在大部分游戲中的實際表現是優于第12代酷睿處理器機型的。
即便是同一個廠商旗下同款同配置的游戲本,AMD銳龍7 6800H機型相比酷睿i7-12700H機型仍然有不小的價格優勢。
正如本文前述,由于第12代酷睿移動版處理器采用的混合架構帶來了核心和線程數量上的猛增,所以在一系列處理器相關的理論性能測試中都有很好的成績,眾多廠商也喜歡強調這一點,導致大家慣性地認為酷睿本也有類似強悍的游戲性能。然而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本次的測試結果表明第12代酷睿機型在大多數游戲中的實際表現是占不到優勢的,反而全大核配置的AMD銳龍6000系列移動處理器在大多數游戲中的實際表現更優。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在1440p分辨率下運行《最終幻想15》測試時,統計了處理器和獨顯的功耗、頻率等數據。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運行《最終幻想15》的測試軟件時,酷睿i7-12700H機型處理器核心頻率的平均值為2.66GHz(該處理器的性能核心基礎頻率為2.3GHz),而AMD銳龍7 6800H機型處理器核心頻率的平均值為3.65GHz(處理器基礎頻率為3.2GHz)。可以看到,如果以處理器的基礎頻率為基準,那么在實際游戲中銳龍機型的處理器核心頻率(平均值)提升得更高,提升了近0.45GHz;而酷睿機型的處理器核心頻率(平均值)僅僅提升了0.36GHz。另外,我們還注意到游戲運行期間酷睿i7-12700H機型的處理器封裝功耗平均值為27.87W,GPU平均功耗72.9W,GPU平均頻率1726MHz;而AMD銳龍7 6800H機型的處理器封裝功耗平均值為26.21W,GPU平均功耗74.3W,GPU平均頻率為1789MHz。可見,在運行游戲時銳龍機型的獨顯功耗更高,GPU核心頻率也更高,在這樣的條件下,游戲成績自然也就更好。這也同樣在我們前一期的《游戲本CPU功耗越高,游戲性能越強么?》對比測試中有了非常清晰的結論,通過本次測試,再次驗證了這一點。
基于以上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和建議。首先,RTX 3050 Ti游戲本能夠在1080p分辨率、高畫質下暢玩大多數3A游戲,所以對于學生群體來說,六七千元價位的預算下購買RTX 3050 Ti游戲本也能暢玩熱門游戲。其次,游戲類應用更依賴獨顯性能,對于搭載相同獨顯的游戲本,如果只是玩游戲的話,AMD銳龍6000H系列處理器機型的實際游戲表現更好,更何況在相同的獨顯配置下,銳龍本一般還有一定的價格差,會便宜幾百元。當然,除了處理器、獨顯等配置和價格,游戲本的散熱設計、屏幕規格、內部擴展性、接口等也是比較重要的,大家在選購時一定要綜合起來考慮。
熱點事件】
近期,備受矚目的國產網絡游戲《黑神話:悟空》在Steam平臺上宣布正式向全球玩家開放了PC版本的性能測試工具下載。《黑神話:悟空》將于8月20日正式發售,隨著發售日期的臨近,目前,該游戲的預售銷售額已經突破億元大關,為我國游戲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信心。
【驅動邏輯】
1、什么是“網絡游戲”?
網絡游戲,英文名稱為Online Game,又稱“在線游戲”,簡稱“網游”。通常指的是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信息網絡提供的游戲產品和服務,允許多名玩家進行交互娛樂的電子游戲。
網絡游戲區別于單機游戲,主要在于其必須通過互聯網連接來實現多人游戲,是旨在實現娛樂、休閑、交流和取得虛擬成就的具有可持續性的個體性的在線游戲。
2、“網絡游戲”的未來發展前景!
網絡游戲的發展前景是積極的。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3029.64億元,同比增長13.95%,首次突破3000億關口。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網絡游戲行業正朝著精品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預計到2024年,我國網絡游戲用戶數量將達到7.32億人,同比增長11.2%,我國游戲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將達到3246.44億元,增長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其中,移動游戲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實銷收入高達2434.6億元,占市場總銷售額的74.88%。
【網絡游戲8大龍頭股】建議收藏
1.富春股份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移動游戲業務以及通信信息業務,將網絡游戲、動漫、網絡文學等大文化領域貫穿融合,實現產業鏈升級。
2.名臣健康
公司主要通過全資子公司從事游戲研發業務,始終致力于網絡游戲創意策劃、研發制作和商業化運營,堅持創造內容健康、品味個性、體驗良好的精品游戲。
3.凱撒文化
公司是以精品IP為核心,從事手游、影視劇、動漫業務的泛娛樂公司,游戲類型主要為移動端網絡游戲。
4.雷柏科技
公司主營業務為消費電子產品的自主研發、設計及銷售,在國內無線鍵鼠行業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為電子競技游戲外設品牌商。
5.巨人網絡
公司現主營業務為網絡游戲,培育了多個知名的游戲IP,相關產品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曾創下210萬玩家最高同時在線的歷史記錄。
6.寶通科技
公司持有易幻網絡94.1644%的股權,該公司目前已經逐步形成以港澳臺、東南亞、韓國三大主力市場為業務核心,逐漸布局全球游戲發行業務。
7.星輝娛樂
公司已發展成為集移動游戲、網頁游戲、H5游戲的研發、發行和運營為一體的綜合性網絡游戲運營商。
8.佳云科技
公司自主研發的游戲“全戰紀”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的游戲版號,目前“全戰紀”已完成公測版本研發,正在進行國內付費測試, 并積極推進海內外上線發行。
分享不易,兄弟姐妹們關注+點贊!謝謝大家!
不作為證券推薦或投資建議,旨在提供更多信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