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進入千播大戰之前,又有一家直播平臺再獲融資。今日,斗魚宣布完成15億元C輪融資已到賬,由鳳凰資本、騰訊領投。截止現在斗魚今年累計募資超過20億人民幣。
2016年,直播全面爆發,從游戲直播到全民直播,平臺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其中斗魚、虎牙、映客等早已都融資數億,虎牙是直播平臺鼻祖級的“人物”,但是近幾年隨著新秀平臺的崛起有所衰退。映客作為近幾年的的新秀平臺,則發展速度驚人。在上個月,業內有一個消息傳出,“映客正在尋求騰訊投資,不排除和斗魚合并。”
而此次斗魚融資消息的發布,相當于間接否定了騰訊將投資映客的傳聞?
情況可能也不盡然......
今年7月,億歐網有文章發布,QuestMobile數據顯示,從網絡直播APP行業MAU趨勢看,已基本定型劃成兩個梯隊。其中第一梯隊為映客、YY、斗魚、虎牙、熊貓;第二梯隊為花椒、繁星、易直播、全民、么么。兩個梯隊的MAU基本拉開300萬的差距。
第一梯隊中的YY在今年5月以前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甩萬年老二斗魚十條街,MAU也波動不大,基本維持在2700萬左右。只可惜映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崛起,從去年10月以來,MAU從66萬暴增到2567萬,并在今年5月首次超過YY,成為行業TOP1。
除了增長速度,映客的融資速度也很驚人。君望學堂曾經整理過映客的融資過程,見下表:
此外,據數據顯示,映客的下載量已經超1億,日活超過1000萬,多次在Appstore免費榜沖至榜首的映客的社交化和平臺化做得很好,已有傳聞估值30億,估計在將來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可見,映客的增長速度已經不能用簡單的驚人來形容了,騰訊能不眼饞?
況且,在騰訊投資斗魚之前,也曾出現過小插曲。
早在2014年下半年的時候就傳出騰訊將投資斗魚的消息,但因在價格方面雙方未達成一致,最終不了了之。但騰訊怎么可能放棄直播這塊肥肉,2015年2月,PLU游戲娛樂傳媒發布了龍珠直播平臺,而PLU的深度戰略合作方是騰訊,算是騰訊正式切入游戲直播市場。
不過,一位接近騰訊游戲的人士表示,龍珠不推騰訊系以外游戲的直播,這就造成了很多騰訊系以外游戲的主播也不選擇龍珠平臺,也直接導致流失大量游戲受眾,更何況一些深度的游戲用戶,許多主播不得不放棄龍珠,競爭能力顯然不如其他直播平臺。而龍珠在經歷過大半年的發展之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據外媒報道,2015年9月,騰訊和斗魚TV已經進行投資談判并接近尾聲。對此消息,騰訊與斗魚雙方當時均未給出回應。
一直到今年3月,斗魚TV宣布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約6.7億元)融資,騰訊出資4億元領投,至此,交易才正式達成。
騰訊對于映客的投資,會不會也像之前投資斗魚一樣百轉千回呢?
這些或許是猶豫所在......
不過,雖然映客的數據很好看,它也有造假的前科:
再次引用君望學堂的文章,映客由于涉嫌長期靠刷榜沖高排名,被蘋果的AppStore下架,之后映客依然不改刷榜的作風,在短短3個月里遭到蘋果方面多次封殺。這種刷榜、刷單的行為其實在互聯網行業屢見不怪,但是映客打出一億用戶的旗號,這個數據看著實在太過招搖。
此外,映客在直播行業里就算不是最吸金的,也是牢牢站在第一梯隊中,為什么會急于找人接盤呢?
據百度百家報道,線人爆料說,目前直播行業中存在不少亂象,例如天價主播、搶簽明星等,整個直播大戰完全是燒錢大戰,拼的就是誰的前期投入多,映客為此燒了一大筆錢,將幾輪融資的錢都用完了。這是網上爆料映客急于找尋下一輪融資的原因,但是其中也可以看到映客平臺內存在的亂象。
8月10日晚,“洪荒之女”傅園慧受邀在映客做直播。憑借傅爺這兩天爆發的超高人氣,果不其然,映客這場直播很快就達到了千萬用戶同時在線。
虎嗅投稿作者字頭社曾對此次直播做出評價:不得不肯定的是,映客團隊組織這次直播反應和執行的迅速,確實令人佩服。但令人尷尬的是,傅園慧并沒有像多數用戶想象的那樣表現得如何調皮可人,反而在直播過程中一個勁地在拒絕用戶刷禮物,并且一直在看表,等待1個小時的直播時間結束。這種氣氛在還少不經事的映客主持人的帶動之下,整場直播直接上升為尷尬癌。
這次直播的實際狀況對比映客在前期對直播做的宣傳圖,映客被打臉嚴重。映客估計花了不少精力和資源去促成了這次直播,即使洪荒之女整場直播氣氛尷尬,但卻仍然要繼續推廣這場直播的回放。真是自己挖的坑,跪著也要繼續推。
映客讓傅爺來做直播,雖說在線用戶人數確實驚人(但不知道是否為真實數據),但就其真實的直播狀況來說,其實反映的是“全民直播”概念可能是個偽命題。
為什么又投資斗魚?
上面說的一種原因,可能是投資映客的迂回路線。但還有另一個原因,應該就是在千播大戰之前,再次加碼斗魚,為其增強資金實力。畢竟斗魚在直播行業里面,一直坐擁行業老二的位置,成立時間早,實力雄厚。但據之前的數據顯示,第一梯隊中的YY在今年5月以前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甩萬年老二斗魚十條街,再加上映客的扶搖直上,這無疑令斗魚更有了緊迫感。而騰訊此次對于斗魚的投資,一方面給斗魚吃了一顆定心丸,增大自己在直播領域的籌碼。另一方面也是在給映客等直播平臺施壓。
此輪融資之后,斗魚CEO陳少杰說,彈藥充足,子彈上膛。斗魚小伙伴,槍在手,跟我走。一定要打贏這場千播大戰,fight !
陳少杰還表示: “在本輪融資完成后,斗魚TV將與騰訊在資源和版權方面進行深度合作。2016年,斗魚TV將更加堅定地走直播多元化、內容精品化的發展道路。”
千播大戰一觸即發,你看好哪家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月9日,宣亞國際品牌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00612,宣亞國際)公告稱,預計收購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不低于50%的股權。
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即直播應用映客直播的運營主體,蜜萊塢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冊資本171萬元,法人代表為廖潔鳴。
根據公告,宣亞國際對映客股權收購交易將全部采取現金的方式,主要交易對方包括映客的創始人股東、員工持股平臺以及機構投資者。
宣亞國際尚未公布映客的估值狀況,不過根據昆侖萬維去年9月份的交易公告,成立短短兩年,映客直播的估值就已經達到了70億元。
昆侖萬維在去年1月投資6800萬元,取得了映客18%的股權,2016年9月21日,昆侖萬維公告稱,將映客3%的股權以2.1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嘉興光信,按照這一數字計算,映客的估值在70億元,昆侖萬維對映客持股稀釋至10.23%。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映客方面透露,截至今年3月,映客的下載量已達1.4億,在2016年10月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映客直播副總裁梁志偉透露,映客當時日活躍用戶超過1500萬。
今年3月,映客直播創始人、CEO奉佑生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曾表示,平臺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怎樣生產出優質內容以及如何對內容進行有效監管。
工商資料及天眼查信息顯示,映客創始人奉佑生持有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近21%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廖潔鳴持股4.69%。映客的股東中,除了此前披露的A輪融資時的投資者賽富、金沙江、紫輝創投和多米音樂,還有騰訊的身影。值得提出的是,騰訊投資的直播平臺還有斗魚、龍珠、Now直播等。
此次宣布收購映客股權的宣亞國際,成立于2007年,今年2月登陸A股市場,是中國最領先的整合傳播機構之一。4月25日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宣亞國際營業收入為9792.9萬元,凈利潤為753萬元,同比上漲了142%,在一季報中,宣亞國際稱:公司未來將通過拓展整合營銷業務,加速數字化轉型及新技術研發,布局全球化視野,加大對娛樂營銷及體育營銷概念的推廣力度,從而保持經營業績穩定增長,增強公司品牌影響力。與此同時,宣亞國際將收購映客的消息就被傳出。
公告稱,宣亞國際自5月11日開市起繼續停牌,停牌的時間預計不超過1個月。
從clubhouse在馬斯克的站臺下一炮而紅之后,便有不少的聲音預言國內將會出現一大批跟風之作,抖音、騰訊等互聯網大廠蠢蠢欲動之時,今年2月映客(03700.HK)的 “對話吧”橫空出世,映客又重回大眾視野,但是緊接著不久,“對話吧”又在一片愕然中下架了。
“對話吧”閃現消失,映客苦爆款久矣
音頻社交對于中國用戶而言已然不那么新鮮,在資本市場上也難以講出什么新的故事。然而,2020年4月上線的一款主打即時性的音頻社交軟件Clubhouse,在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推動下,使用率急劇飆升。在該軟件中,用戶可以創建公開或私密的房間。在房間中,由嘉賓發言,房間里的其他聽眾旁聽,也可以舉手申請成為嘉賓,之后提問或發言。
讓Clubhouse火遍全球的重要因素,除了居家隔離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上網時間,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主要是因為其所強調的小眾化和封閉化的產品標簽,即僅支持邀請碼,以及與大佬近距離接觸甚至交流的機會,還有營造的“聽后即焚”的僅此一次的稀缺性。
當大洋彼岸clubhouse的房間中人們在高談闊論之時,“你有‘對話吧’的邀請碼嗎”也悄然在中國互聯網圈內不脛而走。“對話吧”的玩法和底層技術與國外版本相似,新用戶同樣需要邀請碼才能注冊。
從研發到上線不到一周時間,即使有珠玉在前,頂著“高仿”名頭的“對話吧”仍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和追捧,尤其是映客直播創始人奉佑生組局,探討“中國版clubhouse”的未來,著實帶來了一波流量。
然而,還沒等它出圈,“對話吧”便先后在安卓和蘋果市場下線。從2月11日上線,到2月22日下線,不到兩周的時間,官方回復是由于技術問題需要調整,但背后可能存在的監管問題也引發了一波議論。比如任意打開的房間、聽后即焚的內容,由此而帶來的內容合規性問題,如何監督成為平臺方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并且在3月18日,映客等11家企業被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約談,正是由于語音社交軟件應用等安全評估的問題。即使存活了下來,除了監管的長期問題,還需直面同類產品的競爭,以及微信、微博和國內一眾功能更加豐富的語聊平臺。
為什么是映客第一個吃螃蟹?從映客近年來的頻頻出手不難看出。映客聯合創始人兼COO侯廣凌,在2020中國(義烏)直播電商與短視頻發展年會上,公布映客自2019年確立了“產品矩陣”的發展戰略后,便以音視頻為載體去打造多元的社交產品矩陣。除核心業務映客APP外,旗下已有“積目”、“對緣”、“不就”等20多款產品。
然而,映客的多元化布局之路在強敵環伺的互聯網中走得并不平緩。在2019年,映客以8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收購陌生人社交產品“積目”。根據《2019年陌生人社交行業洞察》報告,積目的日留存率達到71.2%。但是根據七麥數據的統計,近90日內,積目的下載量平均為1萬左右,低于其同類競品soul、探探等。
在映客的財報中也提到,在被收購時連年虧損的積目,于2019年12月啟動商業化進程,但是有許多用戶吐槽收費過多,影響到用戶體驗。《投資者網》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包括其特色功能“照片彈幕”中的“喜歡/不喜歡”等選項,也需充值才可多次選擇。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若積目過度依靠氪金,除降低用戶匹配效率外,也很可能勸退大部分對付費較敏感的用戶。
除此之外,根據《2020年度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映客推出的網絡相親產品對緣,平均月活僅為47.5萬人,遠遠低于排名前三的世紀佳緣、百合網和伊對,這三家的月活分別為671.1萬人、441.2萬人和288.6萬人。
另外,根據Mob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直播行業風云洞察》(以下簡稱《直播洞察》)顯示,映客旗下主打中老年交友的老柚直播的用戶增長率為0。而映客曾經發布的主打短視頻的種子視頻、語音交友的音泡和地圖交友的22等APP已經無法在應用市場上搜索到。
秀場直播已顯頹勢,映客需要新標簽
曾經站在“全民直播熱”風口上的映客,打出一句“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口號帶動直播風潮,2018年,映客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被稱為“港股直播第一股”。
然而根據《直播洞察》顯示,2020年3月我國泛娛樂直播行業移動用戶規模超過1.5億人。但從整體用戶規模來看用戶規模波動較小,基本維持在1.6億量級,這意味著用戶增長趨于飽和。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映客的直播收入分別為43.26億、39.18億、37.3億和31.76億,作為核心業務的直播收入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雖然在2020年中期相較于2019年同期增加了將近一半的收入,但是在月活方面,根據艾媒北極星數據顯示,2021年1月,虎牙直播為2789.29萬,YY為2526.21萬,斗魚直播為2219.97萬,而映客直播僅為1098.64萬,差距明顯。
同樣在下載量上,根據七麥數據的統計,過去90天,映客每天的下載量維持在6000左右,而其他幾大主要直播平臺的下載量,日均在1萬以上。不僅如此,短視頻平臺對于直播賽道的攫取也十分迅速,快手和抖音以44.4%和41.1%的占比成為用戶最常使用的網絡直播平臺。
(映客與同類競品下載量統計,來源∶七麥數據)
在收入方面,根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當前,網絡直播打賞用戶比例不足25%。而根據映客2020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映客實現收入約22.03億元,其中直播的收益為21.65億元,占到98.28%,而在2019年同期直播收入占比為94.92%,因此用戶增速放緩和打賞意愿偏低都是映客需要面對的挑戰。
與此同時,成本卻在不斷增加。根據財報顯示,映客2020年前六個月銷售成本為17.18億,較2019年同期的10.55億增加62.9%,毛利率也由29%下降到22%,財報中解釋為主要是直播主播收益分成增加。而2020年主播成本為15.72億元,占銷售成本的91.48%,較2019年同期占比86.18%的9.09億元明顯增加,這背后是頭部主播日益增強的議價能力導致平臺成本的增加。
艾媒咨詢的一位分析師認為,映客直播在維持與用戶之間的黏性方面略顯疲態,而且收入來源太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差。因此映客也在尋求多元的盈利模式,如廣告、電商等。但是至今廣告的收入占比仍不足1%。而在電商直播領域,在2019年10月,映客將原戶外頻道和原直播購頻道合并為嗨購頻道,但是在《投資者網》近日進入相關頁面瀏覽過程中,只有數十個房間正在直播,而這些直播中有的在賣貨,有的只是在進行表演,且白天最高的在看人數僅為1000+,晚上最高的在看人數則為6000+。此外,2020年1月,映客上線了社交電商平臺“質在U選”小程序,但是目前顯示賬號已注銷。
前IS語音直播項目組核心成員、直播行業顧問任長友對《投資者網》表示∶“娛樂直播目前已經有比較明顯的天花板了,但是,這種草根娛樂方式和需求會一直存在。”因此對映客來說,如何繼續挖掘直播新的增長點至關重要。
“如果只用直播來定義映客這家公司,相對來說這種認知很單一。”奉佑生以此主導對公司進行系統化調整。然而目前大多數人對于映客的定義仍是直播,如何重新定義映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也需要更多的新產品來作支撐。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