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不多說,咱們繼續。
▼
11.[特羅馬警報] TerrorFirmer(1999)
導演:洛伊德·考夫曼Lloyd Kaufman
出品:美國
主演:羅恩·杰里米RonJeremy/馬特·斯通Matt Stone/特里·帕克Terry Park
推薦理由:特羅馬風格的大雜燴
B級時刻:變態殺手把男子的■體拉得老長,好像路飛的手臂
從戲劇結構來看,本片借鑒的是1973年特呂弗的[日以作夜],只不過在特呂弗那兒,是一個作貨女主演發騷,弄得整個劇組雞飛狗跳;而到了“特羅馬”這兒,就成了變態錄音師發瘋,殺得整個劇組血肉橫飛。
在“魔鬼司令”洛伊德·考夫曼手里,自個兒公司的那點破事和自個兒公司影片的風格被結合在了一起,燉出了這道結合血、嘔吐物和AV畫質的大餐。
全片基本上分三個部分,先來段成人電影把你弄硬,再來點嘔吐物或蛆蟲讓你惡心,最后再讓鋪天蓋地的血漿使你嗨到不行。
大奶妹、自摸女、肥豬、怪物、變態殺手、泡在福爾馬林里的殘肢、各種變形■體的呈現……整部[特羅馬警報]儼然一個B級片的博物館,你想要得到的和不想得到的B級體驗,在這里應有盡有。
不過,本片倒也不是一次性的B級快餐,它有對前人的致敬,也有對后世的影響。
致敬上,圍在器官周圍的蛆蟲,幾乎就是照抄了[豚鼠:血肉之花]里的場景;至于影響,還真是想不到。
2002年,伍迪老頭的[好萊塢結局]就將本片中瞎子導演的設定借了過來。只不過考夫曼的“瞎拍”情有可原,而伍迪的“瞎拍”則滿滿都是自我解嘲。
如果想理解到底何謂“B級片”,請看[特羅馬警報](還有更刺激的圖,就看諸位自己尋找了)
12. [殺妻總動員] SurviveStyle 5+(2004)
導演:關口現
出品:日本
主演:淺野忠信/橋本麗香/阿部寬
推薦理由:花樣百出的日式B級小品
B級時刻:被丈夫殺害多次的妻子回到家里,拳頭直接飛出,開始教訓丈夫
說起日本B級電影,與歐美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并非全然是暴力和色情的展現。
也就是說,這就像歐美人和日本人制作的A片一樣,前者是野獸般亂干一場,女演員如母狗般狂嚷一通,然后一■一拔,全片結束。
而日本人,喜歡搞點小情小致,前戲要充足,甚至比正片還多,當然,女演員的叫聲也是柔美的、享受的、挑撥觀眾的。
這種顯眼的區別放到B級片這塊,就成了:日本B級片是有精神給養的。
簡單點說,日本B級片在展現暴力、變態和色情之余,也是宣揚愛的。
但這種愛絕不是圣母般的關懷,而總是帶著點畸形的味道,讓在你動容與惡心之間,舉步維艱,一不小心就會開始默默地自省:我到底是不是一個變態。
別擔心,變態的絕不是你,是日本人。
不論是深作欣二的作品,還是園子溫的電影,都在冰冷而狂亂的外衣里,揣著一顆正砰砰直跳的熱乎乎的心臟。而這部[殺妻總動員],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只不過曇花一現的導演關口現,玩的花樣更多,他將幾段各具風味的B級故事串燒在一起,烹制出了一道美味的燒物料理。
在這些故事里,有殺妻分尸,有催眠大師,也有溫馨的家庭和夫妻之愛。當這些故事以弧形敘事的方式連在一起時,也就在形式與內容上完成了大一統。
至于結尾處,“小鳥父親”載著“自殺丈夫”,飛向天空的深處,那就更是點睛之筆,完成了對偉大的“B級之愛”的布道。
很可惜的是,導演關口現在本片之后并無續作出手,只讓人唏噓一位B級怪才消失于無形。
關口現在[殺妻總動員]里同時展示了獵奇與溫情
13.[外太空計劃9] Plan 9from Outer Space(1959)
導演:艾德·伍德Edward D. Wood Jr.
出品:美國
主演:格雷戈里·沃爾科特GregoryWalcott/莫娜·麥克基農Mona McKinnon/杜克·摩爾Duke Moore
推薦理由:影史上最山寨的科幻電影
B級時刻:一群菜碟出現在地球,復活了墳墓中的死人
為什么飛船駕駛艙里沒有門,卻有一道門簾?為什么在天空盤旋的飛碟,很像劇組中午用餐時的菜碟?為什么地對空導彈爆炸的效果,像是煙花表演?
如果你以為自己正在收看《走進科學》,那就錯了,這是一檔名為“走進[外太空計劃9]”的節目。
當你看到這么多匪夷所思的事發生在一部電影中時,能想到的唯一答案,只能是艾德·伍德。
作為一名B級片老手,艾德·伍德的名聲借助蒂姆·伯頓的[艾德·伍德],廣為傳揚。在無盡的嘲笑之中,人們更多的,是欽佩他對電影的熱情。
不過,話說回來,艾德·伍德和這部[外太空計劃9]真的就那么爛嗎?
至少以B級片“越爛越好”的標準而言,這絕對是一部“佳作”。雖然它在IMDb上的評分只有可憐的3.9分,但在銀幕下,卻有一群鐵桿影迷每年為之舉行狂歡。
這種B級片的迷影文化現象,本身就是對[外太空計劃9]的一種肯定。
縱然艾德·伍德最終潦倒而亡,[外太空計劃9]也被“惡毒”地評為“爛片之首”,但如果我們能把本片全部看完,那么腦海里第一時間閃現的,則是艾德·伍德一片赤誠的聲音,“cut!太完美了!”
[外太空計劃9]不僅讓艾德·伍德的“壞名聲”更響,也翻開了屬于“爛片”的新篇章
14. [活死人黎明] Dawn ofthe Dead(1978)
導演:喬治·A·羅梅羅GeorgeA. Romero
出品:美國
主演:大衛·艾默奇DavidEmge/肯·佛瑞Ken Foree/斯科特·H·雷寧格Scott H.Reiniger
推薦理由:喪尸B級片的開山鼻祖
B級時刻:主角一行人在商場與喪尸群展開攻防戰
說起羅梅羅的這部[活死人黎明],當真是千尸萬尸,不知從何尸說起。
在這部優點與槽點并存的電影里,最偉大之處當然是“喪尸三定律”的確立。
這一劃時代的開創,打開了喪尸文化的閘門,此后,同類電影、電視劇、游戲、《求生指南》等衍生品如死后群尸,紛紛從墓地里爬了出來,沖著現實世界的活人,就涌了過來。
從此,尸橫遍野,臟器滿街。
而在情節設置上,片中的商場戲、天臺戲和樓道戲,已然成為喪尸電影的標配。
尤其是商場一幕,活人為求生不得不鋌而走險,去偷商場中心的汽車的設置,成為了競相效仿的段落,在電腦游戲《求生之路》里,這段更是被照搬全抄,足見其刺激的程度。
至于影片的槽點嘛,自然繞不開服道化的問題,特別是化妝方面,一臉青灰“砒霜中毒”的喪尸,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但當它們血淋淋地啃咬著活人的肉體時,這種粗糙與血腥的對比,反倒營造出了B級片獨有的快感。
想必,這也是[活死人黎明]在當年大獲成功的重要原因。
如今,羅梅羅的徒子徒孫早已生生不息,再回看這部開山之作,縱然服道化簡陋不堪,但仍不覺乏味。
羅梅羅的[活死人黎明]作為喪尸電影的開山鼻祖,奠定了同類電影的類型模式
15.[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1984)
導演:伊萬·雷特曼Ivan Reitman
出品:美國
主演:比爾·莫瑞BillMurray/丹·艾克羅伊德DanAykroyd/西格妮·韋弗Sigourney Weaver
推薦理由:一場見風使舵、隨心所欲的捉鬼大冒險
B級時刻:“棉花糖人”大鬧紐約街頭
[捉鬼敢死隊]是一部“有票房野心”的大片,且不提影片3000多萬美元的預算,就連幾位主演都是當時炙手可熱的紅人——從《周六夜現場》走出來的比爾·莫瑞和[異形]里的“太空女英雄”西格妮·韋弗。
但盡管它斥資巨大,盡管它還提名了1985年奧斯卡的最佳視覺效果獎,但它充斥著B級片的夸張(比如各種像少兒漫畫里飛出來的鬼魂);它也有B級片的那種想象力(想一想那個巨型“米其林”);它甚至還有B級片的惡趣味(西格妮·韋弗被惡鬼上身那一段)。
而除此之外,電影的“B級氣味”,還從所有人的表演里散發出來,電影的拍攝幾乎是以無視劇本的狀態進行的,在幾乎每一場戲里,都有即興演出,尤其是比爾·莫瑞,他的絕大多數表演都是即興發揮的,所以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他那種“輕飄飄、神兜兜”的油腔滑調。
[捉鬼敢死隊]的最初票房相當驚人,而且在隔年就進行了重映,后來隨著錄像帶的興起,又再度瘋狂流行,所以它也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Cult片,是許多人童年記憶的一部分。
而[捉鬼敢死隊]也為商業模式提供了一種思路,即用拍攝B級片的態度,打造一部A級大作的可能,如今的[海扁王]們,都可以算是它的后輩。
在美國曾異常火熱的[捉鬼敢死隊]體現了B級片精神
16. [鐵幕性史]Seksmisja(1984)
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Juliusz Machulski
出品:波蘭
主演:奧格·盧卡斯澤維克茲OlgierdLukaszewicz/杰基·斯圖爾Jerzy Stuhr/波熱娜·施翠科瓦娜Bozena Stryjkówna
推薦理由:寫實的想象,壓抑的瘋狂,嚴肅的荒唐
B級時刻:在爵士樂的伴奏下進行的蛋糕大戰
波蘭那命運多舛的近代史,使得他們的電影人總習慣將悲和慘作為電影的主音。
然而,這部[鐵幕性史]卻滿是諷刺和諧謔:
兩個男人參加了一個“冬眠實驗”,但突然爆發的戰爭延長了他們的“睡眠時間”,當他們醒來,發現自己成了地球上最后的兩個男人,女人是這未來社會的絕對統治者。
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借題發揮,把片中針對兩人的那場審判,拍得跟《倚天屠龍記》里的“屠獅大會”似的,每個發言人都在表演荒謬絕倫的一本正經,此刻,極權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們成了馬休斯基揶揄的對象。
影片的尺度也很符合B級片的標準——露而不淫。那些身材高挑的年輕女人,像還未開化的夏娃,毫無羞恥之心,衣服脫了穿、穿了脫,制造了不少香艷。
而作為一部科幻片,[鐵幕性史]的制作卻很“實惠”,盡管簡陋卻不失真實。而當上述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便造就了波蘭電影史上的這朵奇葩。
[鐵幕性史]可謂“擦邊球”打得最好的B級電影,往往蹭到了關鍵部位,卻從不握住
17. [滿清十大酷刑](1994)
導演:林慶隆
出品:中國香港
主演:吳啟華/翁虹/徐錦江/黃光亮
推薦理由:風月雅致與色情暴力的完美結合
B級時刻:西霸祈丹鳳與諸神云中龍在林中大戰三百回合
嶺上雙梅含苞綻放,郁郁山谷溪水長流,一對陰陽雙俠,把林間化作床頭,舞槍弄■,七十二■位變幻無常,直看得人目瞪口呆。
林慶隆的那些的奇技淫巧,在[滿清十大酷刑]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現。
更重要的是,在本片在情色三級片的基礎上,增加了血漿的份額,并將一個屬于中國傳統的民間伸冤故事,嵌入了百花齊放的元素,使整部片在精神方面獲得了“正能量”。
這一招,也體現在同年的[九品芝麻官]里,只不過后者沒有這些迷人眼目的亂花,因此更能直接穿透人心,而[滿清十大酷刑]則只能淪為滿是折磨刑具和血色激情的B級電影。
當然,本片B級片的屬性,本身沒有什么低人一等的意味,反倒以各色別具一格的香艷或畸形段落,大放異彩。
比如楊乃武與詹氏在閨房里的“四大■具”,比如小白菜和葛小大的暴血高潮,當然還有林中那一龍一鳳的神功合體,都是標準的、能在香港午夜場點燃全影院的配置。
換言之,本片撓得到俗人的癢穴,但又能扯出些文縐縐的“蛋”,這一雅一俗之間,那一淫一血之中,彰顯出香港B級片獨樹一幟的特點。
[滿清十大酷刑]的無窮想象力和無厘頭精神,都彰顯了港式三級的文化精髓
18.[偉大的寂靜] Ilgrande silenzio(1968)
導演:塞爾吉奧·考布西Sergio Corbucci
出品:意大利
主演:讓·路易·特蘭蒂尼昂Jean-LouisTrintignant/克勞斯·金斯基KlausKinski/弗蘭克·沃爾夫Frank Wolff
推薦理由:不同于萊昂內通心粉西部片的佳作
B級時刻:男主角被群匪亂槍打死,和著鮮血,被白雪埋葬
本片是由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導演塞爾吉奧……說到這,肯定有許多不明真相的觀眾大呼小叫,“什么,這居然是萊昂內的片?”不是塞爾吉奧·萊昂內,而是塞爾吉奧·考布西。
考布西是誰,是活在萊昂內陰影下的人,甚至可以說,他和萊昂內互為兩碗通心粉。
只不過,我們先吃到了萊昂內的這碗,而忘卻了考布西的美味。
另外,萊昂內有一種名為“莫里康內”的獨家醬汁,更是掩蓋了考布西的風味。
但盡管如此,考布西的通心粉西部片,在質量上,并不比萊昂內差多少。而這部[偉大的寂靜]就是最好的證明。
萊昂內的“東木”寡言少語,而考布西的特蘭蒂尼昂直接就是個啞巴;萊昂內的反派范·克里夫邪氣凜然,考布西的反派金斯基妖氣四溢;萊昂內的花瓶肉彈一枚,考布西的女主則是黑珍珠一顆,更重要的是,后者裸得更多。
外加本片中由奶油堆出的茫茫雪景,制造出了一種“甜膩的寒冷”。
考布西的[偉大的寂靜]證明了一件事,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不只有萊昂內而已
19. [大逃殺] バトル?ロワイアル(2000)
導演:深作欣二
出品:日本
主演:北野武/藤原龍也/山本太郎/安藤政信
推薦理由:屬于學生群體的“自慰神器”
B級時刻:柴姐牡丹花開,身側橫著幾個風流鬼的尸體
[大逃殺]的成功,尤其在中國的影響力,主要是靠高中生間互相借DVD而造就的。關于學生題材的本片,在學生之中有很高的人氣,想想也很自然。
不過,學生觀看本片與過了學生時代的人觀看本片,角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學生看這片,是為了看用各種武器殺死同班同學,爆頭、鳩殺、腹上死,他們從中宣泄壓力,實現一些在現實中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殺死一個自己非常討厭的同學;
或是為了看柴崎幸那曼妙的胴體,“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向往,蘊含著男生們對某個早熟女生身體的渴求;
又或是為了看臨死前的表白,與相攜而死的浪漫,青春的戀情在開始處結束,雖然可惜,卻滿足了暗戀的情愫。
所以,學生喜歡看本片,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一種向往,雖然在大人看來,是一場噩夢,但對學生而言,沒有成真的噩夢,都叫做“美好”,這就是中二病。
而大人看本片,只是單純欣賞設定和暴力場面,在滿足感上,當然就差了一截。
換言之,[大逃殺]作為一部“學生B級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血腥的暴力與甜美的純愛集合在一起,構建出獨具“中二”特征的觀感。
再加上深作欣二和北野武這對暴力師徒的通力合作,本片得以在日式B級電影中獲得了極高的人氣。
當然,除去“中二氣質”一說,本片在世界觀與情節的設置上,都帶有日式殘酷校園漫畫的風格,天馬行空之余,不忘變態本色,血與蜜合二為一。
這樣的風格延續入銀幕,自然也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逃殺]的知名度靠著特殊的“B級中二病”一炮而紅
20.[彎刀] Machete(2010)
導演:伊桑·曼尼奎斯Ethan Maniquis/羅伯特·羅德里格茲Robert Rodriguez
出品:美國
主演:丹尼·特雷霍Danny Trejo/米歇爾·羅德里格茲Michelle Rodriguez
推薦理由:羅德里格茲正式從A回B的作品
B級時刻:“彎刀”計算好樓層高度,拉著敵人的腸子,直接一躍而下,精確無誤
當一個怎么看都像是強奸犯的墨西哥人,舉著大砍刀,沖向美國人時,我們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個問題——這片哪來的啊?
[彎刀]的起因,源自2007年羅德里格茲拍攝的[恐怖星球]中的那段偽預告片。
不過,這會兒,這個“偽”字看來得拿掉了。當這部預告片出現時,觀眾已經嗨到不行,根本不夠看。
于是,在觀眾的要求下,以及“狐朋狗友”們的唆使下,[彎刀]從預告片殺向了正片。
如果將[彎刀]與[恐怖星球]相比,會發現前者的亮點并不比后者密集,但從B級制作的層面看,[彎刀]更像是一部B級電影。
因為,[彎刀]更“爛”。
在傳統的B級片里,我們總會發現這樣的一些橋段,這些橋段云里霧里,不知所謂,讓人想打瞌睡,卻又舍不得閉上眼睛,生怕錯過突如其來的肉戲或肉綻。
在[彎刀]里,這樣的段落很多,德尼羅的大多數戲份基本都屬于此類。該悶的地方悶了,而該嗨的地方,[彎刀]絕不會發蔫。
比如,拉著腸子一落而下,水池里抱著浪貨琳賽和“她媽”。這種悶與嗨錯落有致的格局,比起[恐怖星球]全程無尿點,顯然更有B級片的意味。
正宗的B級片觀眾一定會選擇[彎刀],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B級片真的不能太“好看”。
[彎刀]證明,就算在時下的電影市場仍有B級片的活路
速錄音基礎知識入門連載(三)壓縮器
壓縮器是一種效果處理器用于對經過壓縮器的各種信號的動態范圍進行壓縮。主要用于使響亮的聲音變柔和,使柔和聲音變響亮。壓縮器的主要任務是降低信號響亮部分的振幅。此過程就叫增益降低。隨著響亮信號振幅的降低,用少量放大來增加低電平信號。這幾項操作合在一起就使信號的動態范圍變窄。
下面是壓縮器常用的幾個參數:
1門限
門限控制用于設置壓縮器開始作用的振幅電平。輸入電平在門限值以上時壓縮器開始作用。
2比率
比率控制用于決定輸入電平到輸出電平量。例如:4:1的比率即在門限設置以上每進入壓縮器4dB,將有1dB輸出。實際上,此控制就是表示壓縮器的壓限量,即增益減量。
3起音時間
起音時間設置用于控制從輸入信號到達門限電平以上到壓縮器開始衰減信號的時間。換言之,即從信號超過門限到壓縮器開始作用的時間的時間量。
4釋放時間
釋放時間用于控制輸入信號降至門限電平以下后,壓縮器使信號保持在門限電平的時間。換言之,即信號降至門限電平以下,壓縮器保持的時間量。
5輸出增益
輸出增益用于調整已壓縮信號的輸出電平。用輸出增益,可以為壓縮器的所有輸出電平做 最佳設置。
均衡器基本知識
EQ簡稱“均衡”,是調整某個頻率幅度的過程。汽車立體聲的音量控制是最早的EQ控制。通常可以用一個EQ增加或截斷一組以上的頻率或頻段。有高、中、低頻控制的EQ叫做三段均衡。
EQ的用途
最常見的有:
修正EQ,多用于補償聲音品質低或錄音質量不好的樂器或人聲。例如,在縮混中,如果認為吊镲聲音沉悶,可以用EQ在吊镲中加入一些高音,使聲音發出哧哧響聲。另一個例子,比如您正在錄一個人聲,這時發現經過話筒的聲音有點鼻音。用截斷一些高中頻率的方法,就可獲得歌手溫和的聲音。但此處要注意,EQ不能替代低質錄音技術。當您選好適當的話筒并放置到位后,除個別時候使用外,很少需要修正EQ。
創作EQ是專為創作而調整頻率的過程。例如也許你喜歡聲音聽起來猶如收音機唱出來的效果。嚴格限制人聲頻率的波段寬度,就能獲得此效果。
混合,專業工程師能夠通過對某種樂器設定一定頻率范圍的方法,使這些范圍不互相重疊地排列在一起,以覆蓋整個頻譜,從而建起一道聲音之墻。
EQ也可用于錄音過程,而且多用于縮混。用EQ錄制您的音軌時要謹慎,因為以后不能修改。還要記住,加入均衡常常導致噪音的加入。因此,使用時要慎重(主要用于模擬均衡,不用于數字式均衡)。
EQ的類型
從獨立機架型EQ到調音臺內置EQ控制器,形狀大小不同,種類很多。下列是一些最常見的EQ類型:
圖式均衡
最常見的均衡類型是圖式均衡。圖式均衡是對一系列預選頻率進行增益/截斷控制,涉及的頻率范圍很寬。圖式均衡很容易辨認,因為控制鈕都是一些互相排列的推子,本身就提供了全部的均衡曲線的圖式顯示。這些均衡常用于調整調音臺的總聲音,并因您所在房間的頻率特性不同而有所不同。
參數均衡
參數均衡可供您選擇需要增益或截斷的特定頻率。例如,調音臺上的EQ部分可能每段有兩個控制鈕:一個用于選擇頻率,另一個用于增加或截斷選擇的頻率。請注意盡管您常聽到全參數均衡的名字,但它實際上就是弧形或半參數均衡,不是全參數均衡。全參數均衡每段有一個附加的控制鈕:Q值調整鈕,改鈕用于確定頻段的寬窄。當EQ增加或截斷一個已選的頻率時,實際上會影響選定頻率周圍的一組頻率(頻段),搞明白這點是很有意義的。Q值調整鈕確定頻段寬度。半參數和全參數均衡通常用于對特定頻率的調整,不會影響總聲音。
傾斜均衡
調音臺中的另一種典型的均衡叫做傾斜均衡。這種均衡只有一個增益/截斷鈕用于控制高或低頻段。增加/截斷高頻段或低頻段,就是在增加或截斷某個固定頻率(一般高頻段為10kHz或12kHz,低頻段為80Hz或100Hz)或所有高于或低于該頻段的頻率。傾斜均衡用于增加某個音軌的亮度或“底部結束點”。
快速錄音基礎知識入門連載(四) 并 軌
將前次錄制的數據混到一個單軌或一對立體聲軌上。這是常需要做的工作。這個過程叫做并軌。關鍵要明白,并軌是一個錄音過程。不是將現場樂器或人聲錄制在一個或多軌上,而是將前次錄制的音軌內容錄制在其它軌上。
工程師做并軌的原因:將幾個單軌上的音頻組合為較少的軌;用均衡設置錄制已錄過的音軌內容;將效果與源軌一起復制在一個軌上。并軌有很多好處。例如,如果您將8個獨立的鼓音軌并到一對立體聲軌上,最后得到一對立體聲鼓的混音,聲音與原8個軌一樣,但僅僅用了兩個軌。您可以使用原來那8個軌錄制其它樂器。另外,有時可能需要在歌曲中加入比您的音頻設備中的效果還要多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將一軌或多軌并到已使用效果的其它軌上。源軌內容及各自效果都錄進去。效果錄入后,效果器就可以用在其它軌上了。
并軌時,一定要在并軌前將電平、均衡、效果等設置調整好。各軌一旦被并軌,源軌被覆蓋,您只能調整這些軌的混合版。例如,如果您將8個鼓音軌并到一組立體聲軌上,就無法將混響只加在大鼓上,而其余鼓上不加。如果您需要并軌,就可能想用一種能讓您在并軌后仍保留源軌內容的錄音機。您可以有空余軌用于并軌錄音,同時又能保留對源軌的個別控制。這個概念通常稱為“虛擬軌”,下章我們將詳細介紹虛擬軌。
虛擬軌什么是虛擬軌?
過去,大部分專輯的錄制都是在錄音室用昂貴的多軌磁帶錄音機來完成的。為了保留幾種不同版本的主音或吉他獨奏,藝術家通常需要許多軌。有時他們要在不同軌上留下幾個背景人聲用于后期的混音。他們需要大量的音軌的原因是不想扔掉他們錄制的任何樂段。我們前面提及的并軌,可以騰出空軌來錄制其它內容內容。但是為了錄制附加軌,只有覆蓋源聲軌。然而現在,對“我的音軌總不夠用”這個難題有了新的解決辦法,這就是虛擬軌。
虛擬軌使您能夠在并軌后仍然能保留源軌,以備將來對比、編輯或混音用。
虛擬軌的工作原理
就象電腦里的文件夾一樣,它也是一層層地向上疊落,下面也有幾層。虛擬軌的工作方式與之相同。每軌都有一個選擇的虛擬軌。可以聽錄在該軌上的內容或在該軌上錄制新的樂段。在一個虛擬軌上錄音不會抹掉在其它虛擬軌上的內容。
您可以選擇任何虛擬軌來進行播放。實際上,甚至可以將多個虛擬軌縮混為一個單軌。最適合制作音響較豐富的弦樂聲部或加厚人聲音軌。虛擬軌最適用于新的靈感的嘗試。
下面是在錄音過程中,虛擬軌的幾種用法:
用虛擬軌錄制吉他獨奏
錄制吉他獨奏時,試著在吉他軌中的不同虛擬軌上錄入獨奏的不同樂段。不必刪除上一個樂段,也不必刪除其它軌,只是改變虛擬軌以錄制每個樂段。這種過程有助于保留錄制中的創作意識流。其后,您可以決定選用哪個獨奏(或獨奏聲部)。
用虛擬軌錄制背景人聲
在一個播放軌之內的不同虛擬軌上錄入背景人聲的幾個樂段。錄音后,將這些虛擬軌暫時指定到不同的播放軌。使您能同時聽到所有軌。將一軌開至錄音狀態,然后按需要調整其它各軌的電平,再將其并到準備錄音的軌上。由此,在一個音軌上為您提供了所有背景人聲樂段的“混合版”。現在,您可以調出用新背景人聲軌播放的源虛擬軌的內容。如果您需要調整原始樂段,不用擔心,它仍安全地保存在虛擬軌上。
用虛擬軌同時錄制干聲和處理后的吉他聲
試著分離您的吉他信號,以便將吉他輸出接到一個輸入端,再將效果處理器的輸出輸出連接到另一個輸入端。然后,將吉他聲部錄入兩個不同的軌。錄音完成后,將“干聲”和“濕聲”隨意混合,再并到一個空的虛擬軌上。這樣,如果將來您想體驗不同的吉他效果,可以調出“干聲”吉他軌,將新效果加進去。
音軌管理
用出色的音軌錄音設施錄音,通常將每種樂器或人聲分別錄在單軌上,以便為各軌加入不同的均衡、效果、聲像和音量。這種工作大多是在縮混中完成的。目的是將所有樂器混在一起,制作立體聲母帶錄音,達到理想的聲音效果。
對于錄音工程師來說,他們沒有完美的多軌錄音設施。盡管現在確實有64軌甚至是128軌錄音設施,但一般在大型專業錄音中才可以看到。而且費用在每小時400美圓以上。因此我們多數日呢使用的錄音系統音軌數還是有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制作不出具專業音響水平的豐富的多層式錄音制品,只是我們要提前做好計劃。為各樂器和人聲制作音軌計劃的過程稱為音軌管理。如果您不提前做此工作,就可能出現音軌不夠用或沒有足夠的選擇余地來完成您的曲子。
并軌
您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并軌”的過程。并軌實際上就是錄音過程中的小型縮混工作。例如,您在單軌上錄入鼓演奏時,占用了16軌錄音機中的8個軌,您可以將這8個軌的內容并為一組立體聲軌。由此,又騰出6個空軌。但并軌時您必須謹慎,因為在源軌上覆蓋錄音后,總縮混時將無法選擇單個音軌。
當然,在數碼錄音機上并軌比在模擬錄音機上更好,因為數字式并軌不會損失聲音品質。而且,一些數碼錄音機便于您錄制新軌而不會刪除前一次錄入的音軌內容。此概念一般稱為“虛擬軌”。它可為您提供豐富的并軌,而不會失去對獨立軌的控制。如果你使用模擬錄音系統,就要明白,每次并軌都損失一定的音頻質量。一般來說,對某一個軌做二、三次并軌后會造成噪音過大而失去其使用價值。
疊加音軌
另一個有用的技巧是在某個特定軌上錄入一種以上的樂器,稱為“疊加音軌”。例如,在您的曲子前奏中有一段鋼琴獨奏。在淡出時有一段吉他獨奏。您可以將上述兩種獨奏錄在一個軌上。因為兩者不會覆蓋。
疊加音軌時,記住要使用不怎么需要效果處理的樂器。或頂多使用處理類型相似的樂器,以便在縮混時您不必擔心變化太大。如果您在一個音軌中需要多一些效果處理,就要考慮隨音軌一起錄入效果處理,而不必在縮混時加入處理。另外,要選擇在曲子中盡可能隔得遠的樂器,以便您有足夠的時間在各樂器之間做需要的變化。
音軌表
至此,我們就會明白,這些復雜的音軌管理手段是應該提前想到的。多數工程師都使用音軌表。在這一張表格上,每軌各對應一個格,可以列出設定在該軌的樂器以及其它軌的注釋。您可以利用音軌表,事先訂出使用各軌計劃。如果您沒有音軌表,就要在做設定之前畫一張表。在整個工作開始之前投入這一點時間,會使您在錄音過程中節省大量時間,并避免許多麻煩。
非線性編輯
在模擬錄音編輯中,編輯磁帶上的音頻的唯一方法只有用刀切斷磁帶。這確實不是最有效率的編輯方法。萬一記錯了磁帶的位置,或接合不妥,這小小的失誤會使您多少小時的工作毀于一旦。
數碼硬盤錄音技術的使用,使上述問題迎刃而解。硬盤錄音機使用硬盤存入錄音內容,不使用磁帶。當您在硬盤上編輯音頻時,實際上您是在暫存緩沖器中進行編輯,并沒有改變原始錄音內容。這種編輯叫做無損編輯。這好比您在電腦的文字處理程序中做了一個備忘錄,幾天后您對備忘錄做了些改動。改動內容不會長期保留,除非您指示文字處理器將改動內容存入文件。無損編輯工作的方式與其相似,您可以做自己的編輯,聽其效果,然后決定保留編輯的版本還是恢復原版本。有些硬盤錄音機有多級還原功能(UNDO)。即使您保留了新版本,也能保留原版,比其它錄音機又先進了一步。
設置編輯點
數碼編輯聽起來簡單,但如果不懂基本要領,也會遇到一些麻煩。幾乎所有編輯都需要一個其始點和一個結束點。例如,如果您想刪除某一軌的部分內容,需要確認您想刪除的位置。在下面的例子中,其始點放在了人聲軌上,此處人聲進入過早。結束點放在錯誤段之后。當您進行刪除時,起始點和結束點之間區域的內容被刪除。而時值保持不變。
除了起始點和結束點外,有的編輯還需要附加編輯點。這些點通常叫做出發點和目的點(FROM和TO)。出發點和目的點與起始點和結束點一起使用。將音頻移動或復制到其它軌或其它時段的這類編輯,大多需要一個出發點和一個目的點。
做此類編輯時,起始點(Start)和結束點(End)用于選擇被移動或復制的音軌部分。而出發點(From)和目的點(To)用于確定音軌部分移動的方式和地點。換言之,To點就是Start點和End點之間的內容移動的目標。From點就是編輯后用To點連接的Start和End點之間的位置。在多數編輯中,出發點From就是起始點Start。
如果您有一個主要參照點(例如,一個小節的Downbeat,一個聲音效果等)不在您要編輯內容的開頭。您可以根據需要的時間用出發點與參照點連接。假如,您想將領唱人聲從第一個合唱復制到第二個合唱中,但領唱比合唱實際開始的時間提前了一點。下面的例子說明怎樣有效地使用出發點From和目的點To,以獲得恰當的編輯。
還 原
現在許多硬盤錄音機都有一個叫做還原(UNDO)的功能,此功能可使您取消前一次的操作(一般僅局限于音軌的錄音或音軌編輯功能)并使您的曲子回到原狀態。
有些硬盤錄音機帶有多級還原功能,可以使您錄音工作“及時返回”。當一個軌被意外覆蓋或被編輯掉,或一個軌錄制的電平過低或過高時,還原功能就派上用場。假如您錄制一個吉他聲部。然后在音軌中間“插入”一些新吉他演奏。如果您覺得插入得過早,可以使用還原功能。
用還原(UNDO)功能消除“插入”的吉他編輯,回到錄制原吉他音軌的位置和時間段。
位條友們、喜歡音樂的朋友們,大家好!
相信玩過樂隊的朋友,應該都有過的經歷,大家很多時候意見不合,各有各喜歡的音樂,但是各自都不接受各成員的喜好。
那么有些違心的合作下去,感覺也不是滋味。或者爭吵過多甚至容易引發沖突…
所以有些樂隊也就這么解散了,各自的世界觀、喜好風格等其它原因不和。但是你又想在樂隊中的現場合奏中繼續彈奏,那么,本次介紹一下我個人自己玩樂隊的方法:
首先,你得準備一下手機或者平板
由于本人玩的是garageband和guitar pro這兩款軟件,有天突發奇想,想用這兩個軟件來融合一下。
因為在guitar pro里面下載過一些樂隊的歌曲,有些是樂隊總譜的(真心感謝提供譜子的大神們)
例如beyond樂隊的作品
這首gtp格式的譜子里面包含了
這些聲部
那么我可以用garageband
接上iRig的接頭,連接上音箱或者電腦音箱/耳機
往下啦—打開后臺運行
然后再打開guitar pro
上面有紅色條,意思是gerageband在后臺運行
(gerageband的操作我之前發過《輕松玩轉音樂,你也可以》終篇中有說過如何調節出失真音色,連接到電吉他或者電箱吉他都可以)
那么整個樂隊的音色和你(電吉他主音吉他/節奏吉他/貝斯/架子鼓)就可以一起合奏了!
這個方式,歌曲的速度也可以自己調到合適的速度。
也有助自己鍛煉速度、節奏感、技術。
(PS:guitar pro軟件音色可能不太好,但是這個這樣可以滿足一下你一個人在樂隊中扮演一個角色。也想借著這個文章,鼓勵現在看文章的你,不要怕自己技術差、自卑而不敢接觸同樣音樂愛好的人,勇敢踏出主動的一步,也許你們將會成為一輩子的好友呢,要加油喔~)
當然,你如果有很好的朋友、兄弟組成的樂隊,記得要和諧相處喔,各自退一步 海闊天空,珍惜你身邊的友誼和音樂;如果你只是一個人,也可以用我推薦的這個方法來自己玩樂隊吧。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里,下次會給大家更新其他音樂的內容了。
看完了就拿起你手中的設備,打開軟件試試吧~
晚些或許發個平板的視頻作為范例。
如果覺得本文章給你帶來一些小驚喜或有幫助,請點個贊支持一下喔,感謝各位的支持,你們的點贊和分享,就是我繼續發原創的動力!
往后會繼續發布更多的視頻或內容與大家分享,不太明白的朋友的可以關注私信我。
雖然推薦和觀看的人少,但是還是有朋友評論和支持,心中倍感安慰。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