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要經營YouTube頻道、剪輯YouTube影片,所選用的剪片軟體,其剪輯的工具選項、使用效能,是剪輯師們重要的考量因素:

    1. YouTube影片該怎么剪?
    2. 免費的剪輯軟體能用嗎?
    3. 有沒有免安裝的線上剪輯工具?
    4. 免費和專業的剪輯軟體,有哪些差異?

    影片剪輯,不只是把短片剪接在一起,而是透過故事性,編輯出撼動人心的關鍵技巧!

    這篇文章,會給你17種超棒的 YouTube剪輯軟體推薦 ;其中,包含免費軟體與專業軟體;以及,將幫你比較專業軟體之間,有怎樣的功能差異;最后,幫你分析不同情況適合使用哪種剪片工具!


    17款YouTube剪輯軟體推薦

    制作YouTube,常會用到的剪輯功能有:

    1. 影片剪接
    2. 轉場特效
    3. 字卡與字幕
    4. 聲音調整
    5. 調色功能
    6. 支援不同規格輸出

    處理YouTube影片的剪輯軟體有很多種,其中有免費的軟體、手機可以處理的App,當然也包含幾個常聽到的專業剪輯軟體。以下,依照每款剪輯軟體的主要特性,共有17種軟體、五大種分類,說明并推薦給大家參考使用:

    「專業」剪輯軟體(共4款)

    #1 Adobe Premiere Pro

    Premiere,是YouTube剪輯軟體推薦的最佳首選,也是大部分Youtuber使用的剪輯工具。常常聽到的「PR」,就是這套軟體的簡稱:

    1. 適用于Windows、MacOS作業系統
    2. 可跨裝置操作,相容性良好;例如,檔案若由不同人接手編輯,檔案傳送過程中,幾乎沒有不相容的問題
    3. 從壓縮畫質到電影院級畫質,PR支援超多樣、完整的檔案輸出格式選項
    4. 系統支援各種檔案在線上匯入和匯出,對團隊來說是強大的幫助
    5. 影像色彩校正的功能,選項比Mac Final Cut更多
    6. 能輕松匯入Adobe系列制圖軟體的檔案,進行編輯,像是直接在片頭片尾使用PhotoShop(制圖)、After Effects(特效)的畫面,都能輕松串接與連動,Premiere因此廣受許多專業剪輯人士喜愛
    7. 缺點:采年訂閱制,費用成本較高


    新版付費方式:訂閱制,每年 9.9美元起(約 ,686 臺幣)

    官網下載:強大的電影編輯軟件 | Adobe

    #2 Final Cut Pro

    僅能用于Mac OS系統,是進階的影片剪輯軟體:

    1. 剪輯功能專業,但操作介面簡單
    2. 搭配Mac使用,它的產出效能非常高,且相當省電,這讓剪輯師,在沒有接電源的情況下,也可以安心進行剪輯工作
    3. 影片剪輯完成后,輸出的速度很快
    4. 有「磁性時間線」功能,可跨軌道、同時處理多個影音片段,提升剪輯效率
    5. 支援直接上傳影片到YouTube,爭取影片上線時間
    6. 缺點:僅限于蘋果公司macOS作業系統使用

    Final Cut Pro多面向提升剪輯效率的特性,對于講求出片效率的剪輯師、YouTuber團隊來說,是無法抗拒的優點,也是許多人推薦這套剪輯軟體的原因。


    付費方式:一次性買斷,價格 9.99 美元( 臺幣定價為 ,900 )

    官網:https://www.apple.com/final-cut-pro/

    #3 達芬奇 DaVinci Resolve(免費)

    DaVinci Resolve,是一個同時有影片編輯和影像調色功能的剪輯軟體:

    1. 適用于MacOS、Windows和Linux作業系統
    2. 免費版的功能就很齊全,比其他剪輯軟體還要更完整、更佛心(也可以說是一款免費的影片剪輯軟體)
    3. 有動態影像晃動的穩定修復功能
    4. 有好萊塢電影等級的專業調色調光功能
    5. 缺點:使用者的技術門檻較高


    付費方案:DaVinci Resolve 免費|DaVinci Resolve Studio 7美元/ 00臺幣 一次性買斷

    官方網站:DaVinci Resolve 17


    #4 Sony Vegas Pro

    最初版由Sony公司開發出來的專業剪輯軟體:

    1. 在音訊處理上,比起其他剪輯軟體,有更細節的調整功能
    2. 內建豐富的特效和模板
    3. 內建降噪功能、支援多個來源的螢幕錄制
    4. 與其他同樣專業的剪輯軟體相比,Vegas操作介面更簡單易上手
    5. 缺點一:終身授權價格比Final Cut Pro還高
    6. 缺點二:操作介面和教學資源,對中文使用者較不友善


    購買費用:一次性買斷 9美元(約臺幣11,180元)

    官網資訊:Video & audio for professionals


    如果你對經營YouTube感興趣,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別忘了這里有小船親自授課的付費級YouTube線上培訓(限時免費報名) ? 點我參加【70分鐘YouTube 線上培訓(完全免費)】


    「免費」的剪輯軟體(共3款)

    #5 iMovie

    支援iOS與macOS作業系統,基本上就是內建于蘋果Apple的軟體產品:

    1. 基礎等級的入門剪輯軟體
    2. 只有一個時間軸,但能滿足基本的影片剪串接需求
    3. 有內建音效,可自己錄制旁白
    4. 推薦給剪片新手

    官網:iMovie

    #0 Windows Movie Maker(正版已無法下載)

    在這里補充說明Windows內建的免費剪輯軟體-Movie Maker。

    Windows 10以上的作業系統,官方已不再提供下載。如果想利用Windows10內建工具,做簡單的照片影音剪接,可以打開【相片】App,在里面直接編輯音樂、文字、濾鏡等效果。

    由于Movie Maker正版軟體已不提供下載,所以我沒有把它歸納在這次的推薦清單。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相片】編輯功能,也是Windows系統一種免費影片剪輯軟體,大家也可以作為參考!

    參考資訊:無法在 Windows 10 上下載 Movie Maker|微軟MicroSoft支援

    #6 OpenShot 影片編輯器

    支援Windows、Mac 以及Linux的跨平臺影片編輯軟體!

    1. 少數沒有浮水印,卻完全免費的影片剪輯軟體
    2. 可根據需求,建立多個編輯影音圖層,用軌道數無上限,是免費軟體較少見的功能
    3. 操作介面簡單,適合剪片新手
    4. 支援簡體中文、繁體中文
    5.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使用者介面比較有復古感


    官網下載:OpenShot 視頻編輯器 | 下載


    #7 Shotcut

    和OpenShot一樣,支援跨平臺Windows、Mac 以及Linux剪輯工作;此外,Shotcut更有被媲美成威力導演(付費級剪片軟體)替代方案的說法:

    1. 內建中文版的操作介面
    2. 支援多個影音編輯時間軸軌道
    3. 內建選項豐富的影像濾鏡
    4. 能編輯影片的細節功能,比iMove和Movie Maker完整
    5. 缺點:隨著處理檔案增加,卡頓狀況明顯出現


    官網下載:?https://shotcut.org/(下載,選Click to Download)

    「線上、免安裝」剪輯軟體(共2款)

    #8 Online Video Cutter(免費應用程式)

    不需要安裝,提供簡單修剪和編輯影音的免費線上編輯工具:

    1. 目前幾乎能支援所有的影音檔案格式
    2. 有預設的影像畫面比例和格式大小
    3. 可以針對單支影片,做剪裁、旋轉、調整音量、循環播放、畫面穩定、加圖片、加文字,適合影片的概念粗剪
    4. 最大可編輯 700MB 大小的檔案
    5. 缺點一:不能串接影片
    6. 缺點二:網路不穩定的環境時,需要較長時間上下載影片


    軟體費用:免費

    官網操作:Online Video Cutter - 剪下視訊、剪下 MP4、AVI、MPG、3GP -

    #9 BeeCut(線上免費工具)

    免費的剪影片線上程式、免安裝,所有功能可在網站上一鍵式開始操作:

    1. 使用者介面,簡約好看
    2. 支援中文版操作系統
    3. 支援影片合并、修剪、旋轉、裁切、變速、消音等功能
    4. 隨手就能操作,適合簡單的影片處理
    5. 另外有下載版的專業版本,支援更完整的影片剪輯功能
    6. 缺點:每一項編輯任務,都需要進入不同頁面處理


    軟體費用:線上版免費|下載版臺幣1490元可一次性買斷

    官網操作:BeeCut - 更簡單的影片剪輯軟體


    「其他」剪輯軟體(共3款)

    接下來要推薦的其他剪輯軟體,有幾個共同特色:

    1. 適合業余,但想制作質感影片的影像創作者,例如:YouTube Vlog, 訪談節目
    2. 支付少許費用,就能使用功能齊全、容易上手的剪輯工具

    #10 Movavi Video Editor

    YouTube, Instagram, Facebook等社群媒體友善的影片剪輯軟體:

    1. 可以從免費試用開始
    2. 容易上手,自動化產生出有質感的影片
    3. 節省時間,快速處理大部分影片的剪輯需求
    4. 內建中文版的操作畫面
    5. 軟體的授權價格非常實惠
    6. 缺點:效果的擴充包,需要另外支付購買


    購買費用:臺幣1,510元(約54美元)即可買斷終身授權

    官網下載:【官方網站】Movavi Video Editor Plus 中文版 2021


    #11 Filmora

    支援Windows 和MacOS 作業系統,是一款不少Youtuber推薦過的影片剪輯軟體:

    1. 自動化產生影片,適合新手操作
    2. 影片畫面效果處理,比Movavi有更多的細節可以調整
    3. 檔案匯入和輸出,幾乎所有格式都能支援
    4. 處理影片的效能不錯,能支援4k的影音編輯需求
    5. 推薦給想要有剪片質感,又想要節省剪片時間的YouTube創作者
    6. 缺點:目前只有英文版的結帳頁面和方案說明


    購買費用:訂閱制每月9.99美元(約臺幣280元)| 一次買斷79.99美元(約臺幣2240元)

    官網下載:Filmora|風靡全球的視頻剪輯器

    #12 威力導演

    支援Windows 和 macOS 作業系統,是大家熟悉的一款剪輯軟體:

    1. 客制化程度高,可制作出專業影片
    2. 內建不同模板的影片拼貼效果,是其他軟體較少見的
    3. 與同等級軟體相比,操作簡單易上手
    4. 支援無限下載 ShutterStock(有版權圖片庫)素材
    5. 操作介面有質感、支援繁簡體中文操作介面
    6. 缺點一:試用版有超大浮水印
    7. 缺點二:計價方式只有訂閱制,長期使用要的費用成本較高

    購買費用:訂閱制,每年臺幣1980元(約70美元)

    官網下載:https://tw.cyberlink.com/products/powerdirector-video-editing-software/


    手機行動版剪片App(共5款)

    隨著科技進步,也有不少手機行動版App,可以滿足上傳YouTube影片需求的剪輯程式。這里推薦5款好用,且各有功能特色的手機行動版-影片剪輯工具:


    #13 Splice

    GoPro推出了2款手機影片剪輯軟體,一個是Quik,一個是Splice。 Quik是幾乎能全自動,幫你完成影片轉場效果,還配好音樂的程式。而Splice則是,更適合用來剪輯要上傳YouTube頻道的影片:

    1. 免費版功能強大,能滿足精致影片剪輯需求
    2. 支援多種畫面比例,適用在不同社交媒體的規格
    3. 內建音效和背景音樂庫,也可以直接在App配音
    4. 匯入要編輯的檔案、加入音樂后,有自動粗剪的效果
    5. 操作直觀,工具列很多,但能一目了然
    6. 處理多段影音檔案,運作效能仍然能維持的不錯
    7. 缺點一:可愛貼圖和中文字型的變化效果較少
    8. 缺點二:付費版價格較高,目前也沒有一次買斷的方案


    付費方案: 免費|訂閱制每年2,390元臺幣 / 每年69.99美元

    官網下載:The Most Powerful Mobile Video Editing App


    #14 小影 VivaVide

    能輕松剪輯出清新風格的的手機App:

    1. 介面操作容易,對中文使用者友善
    2. 內建影像濾鏡、貼圖樣式、文字特效很豐富
    3. 適合剪輯活潑、生活類型的YouTube影片
    4. 可以針對單一檔案片段,做調光調色
    5. 用戶量大,網路教學分享資源多
    6. 付費版本,價格比起其他手機剪輯軟體更為實惠
    7. 缺點一:免費版本,最大僅能輸出720p的檔案(依不同手機版本支援規格略有差異)
    8. 缺點二:免費版本,影片輸出后會有浮水印


    付費方案: 免費|年訂閱制 每年990元臺幣 或 35.99美元|一次性買斷1,990元臺幣 或 59.99美元

    官網下載:小影-視頻編輯-短視頻制作神器-最in動畫字幕和貼紙

    #15 inShot

    為社交軟體互動而生、社群小編都推薦,且在AppStore評價高達4.9分的影片剪輯軟體:

    1. 影像片段修剪功能,高度人性化
    2. 內建GIF動態貼圖、影像馬賽克、多樣式轉場和文字動態特效
    3. 適合Instagram限時動態、YouTube Shorts
    4. 內建音效、免費音樂庫,也能錄制旁白
    5. 付費方案多元,可以只付費部分需要的功能
    6. 缺點一:免費版本站內廣告多
    7. 缺點二:影像匯入有時不太流暢

    付費方案: 免費|年訂閱制 每年390元臺幣 或 14.99 美元|一次性買斷1,170元臺幣 或 34.99美元(另有特效組合包)

    官網下載:InShot

    #16 FilmMaker Pro

    整體來說,比起其他手機剪輯軟體,它有更多專業且獨特的功能:

    1. 免費版本能滿足基本的影音剪輯
    2. 少數能支援子母畫面的手機剪輯軟體
    3. 字型特效編輯功能細致,可作弧度或圓圈效果
    4. 可以在影片上,制作動態的手繪線條
    5. 支援綠幕(背景抽換)的效果
    6. 支援「語音輸入文字」的字幕和旁白錄制功能
    7. 缺點一:時間軸、影像片段編輯,沒有其它app的介面操作直覺
    8. 缺點二:僅支援iOS作業系統


    付費方案:免費|年訂閱制 每年1,120元臺幣 或 35.99美元|一次性買斷 2,290 元臺幣 或 69.99美元(另有特效組合包)

    官網下載:https://www.filmmakerproapp.com/

    #17 Adobe Premiere Rush(Ru)

    由Adobe公司出的Premiere剪輯軟體之手機行動版App:

    1. 少數有支援編輯「多道影音時間軸」的手機剪輯軟體
    2. 可以針對影像,做高度客制化的調光調色
    3. 可以細部調整影片速度,手動營造出慢動作效果
    4. 支援行動和桌機應用程式的跨裝置編輯
    5. 影片完成后,可以自動匯出至想要分享的社群平臺,例如:Tiktok、Instagram貼文、YouTube影片
    6. 缺點一:付費方案價格較高,沒有一次性買斷方案
    7. 缺點二:功能多,操作介面較復雜

    付費方案:免費|年訂閱制 每年1,170元臺幣 或 34.99美元

    官網下載:https://www.adobe.com/tw/products/premiere-rush.html

    怎么選? YouTube影片剪輯軟體比較

    上面我們推薦介紹了17款 YouTube剪輯軟體推薦,其中包含了基本功能的線上影片編輯,也包含了好萊塢級的剪輯軟體;包含了免費工具,也包含了各種付費選項。


    接下來,以「成為YouTuber」為目標,想呈現給觀眾豐富動人的影音內容,還是避免不了使用進階功能的專業剪輯軟體。

    所以,我們特別針對專業的、市場上較普及的2款剪輯軟體,做一個比較和說明,給有相關疑惑的讀者們參考-Adobe Premeire Pro 與 Final Cut Pro。

    Premeire Pro 與 Final Cut Pro

    回顧一下,兩者剪輯軟體各自的優缺點:


    以上,該用哪個軟體比較好?建議看你的Youtube影片制作需求導向是什么,或者,你的創作團隊運作方式是什么

    價格比較

    Adobe Premiere Pro采年訂閱制,基本費用為9.9美元;Final Cut Pro為一次性買斷終身授權,費用為9.99美元。

    雖然,Final Cut Pro 入手門檻較高,但是,從時間角度來看,當你可能需要使用這些剪輯軟體,超過一年的情況下,Adobe Premiere Pro就變成金錢負擔較大的選項。

    對于一人團隊來說,想長久經營YouTube頻道,使用正式授權剪輯軟體,通常就會傾向購買Final Cut Pro。



    使用需求分析

    如果你是團隊工作:Adobe Premiere Pro能給你跨裝置Windows與Mac的便利性,檔案也能在線上匯入匯出,這能使影片檔案在由不同人接手編輯、傳送過程中,較不用擔心格式跑掉的問題,增加團隊運作的效率;

    因此,你的團隊有多位剪輯師、有跨團隊傳輸檔案進行編輯制作的情況,那么推薦Adobe Premiere給大家。

    如果你是個人工作室:有使用Apple的電腦產品、不太用到高階色彩變化調整,然后影片需要靠自己剪輯、和時間賽跑,這樣非常講求效率的情況下,高效能輸出影片的Final Cut Pro,是推薦給你不錯的選擇!

    甚至,你可能要常在不同地區移動,需要在大眾運輸、咖啡廳工作,沒有穩定電源供應,那么搭配Mac使用相當省電的Final Cut Pro,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YouTube影片剪輯技巧(Bonus福利分享)

    一、高效影片剪輯流程

    為了讓影片剪輯更有效率,前置作業、剪輯流程順序,是很重要的環節。以下次提供大家參考的基本流程:

    1. 建立一個新的影片專案資料夾
    2. 將會用到的檔案分類(例如:依照影片章節分類、依照拍攝場景分類、幕后花絮匯整、素材包、編輯檔儲存路徑…)
    3. 粗剪影片,排序、刪剪不需要的片段
    4. 添加照片、影片素材(例如:需要切割、子母畫面)
    5. 添加效果、文字、頻道Logo
    6. 輸出影片,注意格式和解析度

    二、內容制作必知三件事

    不管是 小船YouTube頻道,還是小船的 YouTube金牌運營秘笈 課程,都時常與大家分享,「文案」與「說故事能力」的重要性。

    剪輯影片的目的,就是要讓「只有聲音和畫面」的片段,變成「有主題性和故事性」的YouTune節目;不管是開箱影片、人物訪談,還是個人的生活Vlog…

    因此,除了剪輯影片流程,想創作出高流量的YouTube影片,還要掌握以下三件事:

    1. 了解你的觀眾是誰、在哪里
    2. 了解內容腳本的重要性
    3. 了解YouTube平臺的運作規則(演算法)


    由于這是介紹 YouTube剪輯軟體推薦的主題,關于影片流量的操作細節,暫不多加贅述。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閱讀我們站上的相關好文:

    YouTube頻道沒人看怎么辦?喚醒流量,3個超實用解決方案

    如何增加 Youtube 觀看次數? 7 個技巧激活 YouTube 演算法推薦給更多人

    想成為YouTuber不是夢,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大家,剪輯出想要呈現給觀眾的好影片!

    那我就先分享到這邊啦~ 最后也祝福大家能在 YouTube 領域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

    在這里也有很多關于YouTube運營的干貨分享

    希望小船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關注,評論和分享!

    本文作者:Littleboattan小船

    影科技介紹

    小影科技出海10年,服務了來自YouTube、Facebook等平臺的數十億創作者,是短視頻領域首個獲得Google頂尖開發者稱號的中國團隊。公司聚焦快速創新,多款產品以差異化打法持續為全球創作者賦能。2019 年-2021 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95 億元、3.01 億元以及 3.84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0.24%。


    旗下全能視頻剪輯應用VivaVideo長期位居data.ai“中國非游戲應用出海收入”排行榜前列,模板化視頻創作軟件TempoApp,面向專業人士的高級剪輯軟件VivaCut等應用則分別在東南亞、中東地區獲得大批年輕用戶青睞。


    小影科技于2021年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并獲受理,今年3月更新招股書并回復了創業板首輪審核問詢


    ——以上摘自小影科技官方公眾號


    通過整理小影科技從初創到Pre-IPO階段的公開發聲,我們能夠大致梳理出這家軟件出海公司在十年間的發展歷程。這十年是公司和團隊逐漸探索自身能力圈邊界的過程,在經歷了產品定位不清晰、商業模式重構、競爭環境轉變的諸多考驗后,小影最終以科技、軟件、出海的故事走向二級市場。


    1. 產品

    小影科技定位于視頻創作服務商,主打產品有小影(VivaVideo)、VivaCut和節奏醬(TempoApp),三款產品最新的用戶、營收數據如下表。



    通過產品矩陣,小影科技覆蓋客戶和場景如下,基本涵蓋C端大部分的視頻剪輯和創作場景:

    • 大眾剪輯、高級剪輯、模板視頻創作
    • 大眾用戶、專業用戶、商業用戶
    • 日常生活、社交娛樂、商業應用


    產品底層技術由三部分支撐:

    • 跨平臺音視頻編輯引擎
    • 實時圖形渲染與圖像特效技術
    • 計算機視覺算法


    小影科技的視頻剪輯產品線截至2021年共有1.96億活躍用戶,其中210.27萬為訂閱用戶。基于此,小影于2021年實現3.14億元訂閱收入,總收入3.85億元,位列中國非游戲廠商出海營收十強名單。


    2.營收

    a. 訂閱+廣告收入,其中訂閱收入為主,廣告收入為輔。


    b.從地區分布來看,近三年小影海外營收占比逐年上升,境內收入萎縮。小影在各地區營收分布較均勻,東南亞地區占比略高。



    3.編年體傳記

    #此部分篇幅較長,如對細節感興趣可詳讀


    • 2008

    蘋果公司推出iPhone3G,同步上線App Store。軟件整體保留了PC時代的特征,工具軟件需要付費,比如手電筒、定制桌面等。開發者以iHandy、久邦數碼為首,北美市場尚處空白,用戶體驗和收費方式圍繞北美用戶進行設計,工具出海紅利初現。


    • 2012

    此時,安卓崛起,搭載安卓系統的頭部智能手機品牌出貨量大增。Facebook、Google生態規則寬松,買量便宜,紅利爆發,大批工具類產品通過免費+廣告打法在海外獲客,獲客成本很低。


    2012年韓晟決定從虹軟離職,在虹軟的11年中,他完成了研發向產品市場崗位的轉變,離開虹軟時,他所負責的韓國業務占公司營收的40%。諾基亞全盛時期的塞班手機和2007年三星翻蓋手機中的視頻編輯軟件都由韓晟主導開發交付。后期,他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國外負責移動視頻相關產品的開發。


    韓晟帶領幾位多年合作的好友,決定做一款移動端視頻編輯的軟件。關于創業方向的選擇,可能與過往經歷以及iPhone和Galaxy用戶用手機拍視頻的需求激增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看到年輕人做游戲類視頻沒有特別好的工具。


    12月,小影(VivaVideo)上線,產品面向全球市場。


    • 2013

    11月注冊用戶超過100萬,小影定位于手機視頻的美圖秀秀,想為用戶打造一款“用的很爽”的視頻剪輯工具,此時小影對于做一個視頻社區平臺的興趣不大。


    2013年,微視的8秒鐘短視頻給互聯網帶來深刻印象。8月,酷6創始人韓坤創辦短視頻平臺秒拍,產品初期限定10秒鐘的視頻時長。


    • 2014

    巴西世界杯期間,小影嘗試到本土化帶來的神奇效果。運營團隊結合足球元素做了一些小功能和素材優化,花一周時間上線新版本后,小影從應用市場兩百多位沖到視頻榜第一。


    5月,美圖秀秀推出美拍,主打視頻+人像特效的差異點。一條、刻畫視頻、梨視頻、即刻視頻等短視頻新媒體涌現。


    • 2015

    小影在2015年開始對自我的定位產生動搖:在TMT野蠻生長階段,用戶使用時長是商業化、融資的重要驅動因素,團隊發現工具天然具有使用頻次低的特點,試圖做一個短視頻社區平臺。


    當時恰逢小影B輪融資關口,是一個追逐第二曲線的關鍵節點。我們無法考證團隊做出轉型的思考歷程,但當時公司的對外發聲表明了團隊的焦慮:工具屬性壁壘越來越小,活躍度跟不上去。此時正是短視頻及泛視頻平臺百花齊放的窗口期,國外有Vine、Instagram上線視頻功能,國內有美拍、秒拍、快手、趣看、趣播、映客、花椒等。


    5月,一下科技旗下的短視頻平臺小咖秀3個月做到日活500萬。


    15年8月,推出小影記(SlidePlus),為用戶提供模板視頻創作服務。15年底,小影注冊用戶突破1億,其中海外用戶占比約75%左右。此時,小影有大約60名員工,技術人員占半數。


    • 2016

    工具類App仍是出海主流玩家,代表有獵豹清理大師、獵豹安全大師、APUS桌面,智能手機高速增長和Facebook、Google的生態紅利尚未見頂。工具產品的玩法相對簡單,不需要太多本地化運營。


    內容和服務產品出海起步,以Music.ly、滴滴為代表的企業向海外擴張,內容和服務平臺需要對產品和用戶具有深刻理解,與本土用戶互動成為必要。


    16年3月,秒拍的日活用戶攀升至4000萬。


    • 2017

    小影正式布局短視頻社區。創始人為此總結了幾點自我和團隊迭代學習的方法,首先要融入互聯網圈子,多去北京;其次,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團隊,招90后和產品用戶參與到產研和銷售團隊;決策權下放,釋放靈活性。


    小影推出“V光計劃”,打造一款承接Vlogger的社區平臺。在那個時期,不少美國青少年未來最理想的職業選擇是成為Vlogger,Vlogger們通過拍vlog買豪宅的造富神話掀起一波vlog創作潮流。


    此時,創始人也意識到小影團隊底色上的缺陷,轉型社區之路并不順利。產品技術出身的團隊運營和推廣能力弱,會糾結產品功能和體驗的細節,社區轉化比較困難;競爭對手中互聯網背景的團隊專注運營推廣,用流量運營、快速迭代的方式彌補產品弱點,從而迅速起量。但打造社區內容型產品仍然被小影團隊視作公司的未來。


    第一季度突破4億注冊用戶。8月小影在印度推出短視頻社區VidStatus。12月推出節奏醬(TempoApp)


    • 2018

    18年1月14日,小影召開“Vlight”全球品牌升級發布會,宣布從工具轉型社區。


    截至18年12月,小影累計用戶達5.5億,全球通過小影制作并分享的視頻數量達10億。


    • 2019

    6月,推出VivaCut,完善在高級剪輯產品領域的布局。


    11月,創始人提出短視頻工具玩家應該避免跟風做社區社交的“坑”。12月,短視頻社交產品VidStatus轉變為服務移動端視頻創作為主。


    • 2020

    疫情助推視頻類社交娛樂APP增長,用戶創作短視頻的需求激增,小影旗下視頻剪輯類產品用戶數快速增長。


    全球下載量突破12億。對外宣傳中,小影定調于創新和科技。品矩陣化打法成型,移動端視頻剪輯產品覆蓋多群體用戶,剪輯性能對齊桌面端軟件。


    • 2021

    小影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并獲受理。


    #以上信息均收集于公開渠道,包括媒體報道文章、公開采訪記錄、創始人公開演講等,部分信息收集加工出現不實或紕漏之處,望包涵


    4.產品定位與商業模式的迷途知返

    • 尋找公司定位

    從編年體的歷史梳理當中,我們發現小影在10年成長歷程中經歷了工具出海、國內短視頻爆發、內容出海的諸多周期,此間涌現了數不清的風口賽道、明星項目和創業者。周期起起伏伏,檢驗并淘汰了其中大多數的機會主義,身處于周期內的小影也曾搖擺于短視頻內容社交平臺和視頻剪輯工具的定位之間。


    雖然招股書中并未提及公司業務定位的變動,但我們可以通過公開信息看出小影曾切實布局過內容社區型產品,并且宣告失敗。值得慶幸的是,在此期間,創始人意識到轉型的痛苦,并深知痛苦的根源,最終也適時回歸工具型產品的定位。


    換位思考,我們很難在一個狂熱的周期頂部保持獨立的價值判斷和業務定位。當投資人、媒體和創始人以日活月活、用戶使用時長為基準建立評價體系,一家賣軟件的公司會在社交項目面前喪失吸引力。在外在壓力下,團隊內部也容易產生動搖,做出一些看似成立的判斷,比如工具產品離用戶和內容更近,做社交近水樓臺先得月。


    團隊基因決定了公司的長板與短板,繼而影響產品和業務的定位。小影最終回歸到移動端視頻剪輯軟件+服務全球市場的定位,“ 用科技和創新賦能全球更多用戶創作和傳播美好”, “成為全球最大的視頻生產服務商,關鍵詞是服務,定位是 toC 的 SaaS 公司。運營鏈條就是為用戶提供服務——用戶覺得滿意——用戶付費——我們創造更優質的服務”。


    • 商業模式

    小影目前80%以上營收來自訂閱收入,體量超過3億,在中國軟件廠商中難能可貴。小影原本的商業模式與多數工具類出海玩家相同,采用“免費+廣告”模式。


    在該模式下,需要企業延長用戶的產品使用時長、增加產品的打開次數,以增加廣告展示時間;同時,企業需要充分了解用戶畫像,以提高廣告投放精準度,進而提升廣告服務能力。


    然而,工具軟件主要目的是協助用戶高效、高質量完成創作過程,創作效率越高、質量越好,產品才能積累更多的用戶,廣告服務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免費+廣告模式”對于希望用戶根據使用體驗買單的效率類工具并不適用。


    5.一些有趣的認知

    Q:出海的難點有什么?

    • 成熟市場:政策合規是難點,對于隱私和版權的敏感度比較高,需要提高對當地法律法規的認知,更加積極主動和當地政府、律師學習
    • 新興市場:文化是難點。印度和中東市場是長尾特征比較明顯的市場,在下沉市場科技與當地經濟交織會有新產物出現;不應該用中國思維理解,美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市場有失敗先例。


    Q: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還有哪些區別?

    • 訂閱制收費框架下,根據不同國家的定價/節日做促銷;對于新興國家,采取廣告+訂閱的混合變現方式,讓沒有辦法付費的用戶通過看廣告視頻的方式,解鎖高級功能
    • 短視頻生態成熟度導致不同國家用戶對于功能需求側重點不同,市場越成熟用戶對于高級功能的需求越旺盛,新興市場用戶創作視頻的需求在于更低的使用門檻,喜歡一鍵或者快速剪輯功能


    Q:不同國家的用戶需求方面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

    • 中美等生活豐富性高的國家的用戶使用剪輯 App 的時長可能會短一些,(在疫情發生之前)這些國家的用戶更多的社交娛樂活動發生在線下。而類似于印度等下沉市場的用戶,其本身的社交娛樂活動就更多基于線上,因而使用頻率和使用時長也會相對較高一些


    Q:如何看待本土化

    • 做到品牌極致。占領用戶心智,需要對品牌、社媒進行運營
    • 內容、服務類出海公司需要有海外駐扎團隊,分區分層進行運營
    • 廣告是一種偏To B的業務,這勢必會導致本土化商業運營團隊的擴張
    • 理解文化和用戶,以印度為例:流量包多為日結,半夜11-12點為活躍高峰,需要發力運營;印度家庭多共享一臺智能手機,產品需要具備適用不同場景的功能
    • 團隊配置方面大膽采用當地人才自主管理
    • 尊重法律法規與隱私條款,遵守Google Policy政策更新


    Q:內容和服務出海為什么比工具出海更難?

    • 版權。發達國家對版權要求高,獲取內容困難
    • 付費轉化率,內容和服務依靠訂閱模式,不是依靠廣告,海外文化環境復雜,各個國家側重點不同。
    • 投入產出比不劃算。新型市場增長空間大,但是廣告價值低
    • 融資能力要求高。做內容和服務平臺需要砸錢,考驗團隊融資能力


    Q:如何看待視頻剪輯領域的競爭

    • 短視頻市場天花板在成長;有很多玩家進入,在此情況下應該將產品做到極致,為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把出海的經驗、技術和本地化認知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 電腦端玩家入局移動端視頻剪輯,存量用戶是工作室和影視相關工作人員,使用習慣比較固定難以撬動;增量市場主要為95后、00后,更習慣使用移動剪輯APP;手機平板、電腦融合性越來越高有新的機會誕生
    • 不做內容布局,視頻剪輯天花板比創業初期要高很多,工具值得長期去做


    Q:視頻剪輯有關的海外運營動作

    • Facebook、Ins 突出貼紙和美顏功能,YouTube歐美用戶盡量滿足高清晰度要求;
    • 應用市場的運營推廣:做應用市場的SEO,GooglePlay評分數1000多萬
    • 將自己平臺最火的視頻上傳至Youtube,通過知名博主向粉絲推薦產品,同時上各大科技網站的推薦榜


    Q:對于下沉市場有什么認知

    • 痛點難觸達。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中,年輕人不會拍的簡單問候視頻比較剛需;
    • 審美和偏好感知難:大量素材對于一二線用戶歡迎,但三四線、鄉鎮區域用戶采納率低
    • 傳播路徑有差異,通過去中心化傳播
    • 國內下沉市場和國外新興市場的需求有相似之處,2018年小影微信小程序60%左右用戶為40-50歲,更喜歡一鍵或者快速剪輯功能,與新興市場用戶特征相通


    總結

    小影科技到底想做一家什么樣的公司?“手機版美圖秀秀/會聲會影”?“短視頻社區”?“全球最大的視頻服務商”?每個定義都是某個時空條件下的求解答案,無數個中間態串聯起來構成了一個持續迭代的小影。


    十年是變與不變的十年,變的是工具出海和短視頻賽道的周期,不變的是團隊基因和用戶價值。小影通過降低短視頻剪輯門檻,讓每個人都能通過短視頻表達自我,幫助短視頻媒介從年輕人和互聯網發達國家群體中破圈。簡單來講,就是幫助全球用戶通過手機更便捷地剪輯好看的短視頻,這件事韓晟和他的團隊最懂。

    欄語

    1994年4月,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今年正是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的第30個年頭,也是“半甲子”的重要節點。

    短短30年的發展歷程,大潮激蕩、風卷云涌,有太多“物”值得銘記。這三十年,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誕生了許多物件、應用或平臺。上述物件或應用等價值不只在商業,它更是一種情懷,凝聚著人們生活與情感的長久記憶。

    為此,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推出了《互聯網30年30物》專題。希望通過講述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意義的物件、應用或平臺的故事,勾勒中國互聯網三十年的演進歷程,透視其未來將走向何方。

    30年前的一根網線,讓中國連通世界。如今,互聯網半甲子,中國繼“網”開來,方興未AI。

    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然而,在短視頻時代,一個人成名只要15秒。

    經歷了近二十年發展,短視頻行業經歷了從微電影時代到移動時代,再到全民時代的演變。業界普遍判斷,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平臺將開始多元化,兼顧多種內容和表現形式;行業玩家也更趨于集中,多依靠巨頭支撐,通過資本和資源實現合縱連橫。短視頻也將作為一種內容表現和分發形式,越來越多地被集成到各類超級應用中去。同時,隨著監管的加強和技術的進步,短視頻行業也將迎來更加合規、廣闊的發展。

    微電影

    2005年伴隨著網速、帶寬提升,以及個人電腦(PC端)、錄像機普及,互聯網開始從圖文時代邁入視頻時代。土豆網、迅雷、VeryCD(電驢下載)等公司先后成立。

    也是在這年年底,當時一名叫胡戈的動畫音效師將電影《無極》中的片段剪輯成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引爆網絡,下載量甚至擊敗了原片《無極》,這被認為是微電影的雛形。微電影推動了短視頻的草根化,無意中培養了網友利用碎片化時間拍攝、制作、上傳、觀看的意識。

    2006年成立的六間房,將胡戈引入并首發其后續作品,帶來了巨大流量。隨著視頻分享氛圍的逐漸形成,六間房與土豆、優酷、酷六網等一起站在了國內一線視頻分享網站行列。

    最初,這些視頻網站的定位是原創視頻的上傳和發布平臺,與如今短視頻平臺的理念頗為相似。不過,彼時用戶習慣尚在培育期,拍攝設備和上傳成本昂貴。到了2010年,愛奇藝、優酷等玩家攜帶版權內容和資本入場,加上移動互聯網風潮來襲,當時紅極一時的PC端視頻分享網站或倒閉或易主,六間房則逐漸轉向演藝直播方向。

    分水嶺

    2016年可以說是短視頻行業的“分水嶺”,而字節跳動入局是標志事件。字節跳動宣布“All-in短視頻”以前,大小短視頻平臺數額接近400個,快手、秒拍、西瓜視頻、美拍、火山小視頻、土豆網等平臺很快就顯山露水,沖入第一陣營。它們不是抓住細分切口的先發優勢、迅速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礎,就是背靠互聯網流量巨頭。

    作為酷六網創始人之一的韓坤、PPS創始人之一的張洪禹,早早就在短視頻領域耕耘。酷六網被盛大網絡收購之后,韓坤于2012年創立了一下科技,也就是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的母公司,進軍移動視頻分享。張洪禹則隨著PPS被愛奇藝收購,進入愛奇藝任職,并成為秒拍的早期投資人。秒拍依靠與微博的戰略合作和投資關系,擁有微博旗下眾多明星和意見領袖資源,播放流量大部分在微博實現。

    快手誕生于2011年,最初是動圖制作工具,2012年轉型短視頻社區,在三四線城市居民中迅速積累影響力。但快手方面稱:“快手并不是做短視頻或者直播,只是希望用技術給所有人帶來記錄和分享的能力,這個技術以后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我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有平等的傳播機會。”

    美拍則強調美顏功能,定位偏女性化和垂直化,用戶也以女性居多。

    2014年春節期間,李敏鎬、范冰冰、何炅等百位明星齊聚微視拜年,并在電視上輪播,這為微視換來一波小高潮:這款2013年才推出的應用程序,連續數日保持在App Store前五位,日活躍用戶達4500萬,除夕至初一,便有數百萬人通過微視發布、觀看拜年短視頻,總播放量達上億次。上線10個月后,微視快馬加鞭被確立為獨立部門。

    2016年下半年字節跳動的入局成為短視頻行業的“分水嶺”。2016年9月,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宣布“All-in短視頻”,先后推出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抖音三款短視頻產品。據介紹,三款產品定位不同,抖音主要是面向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火山小視頻是日常生活分享平臺,西瓜則是移動短視頻平臺,采用AI算法給用戶推送內容。

    隨著字節跳動的強勢入局,短視頻行業進入新的競爭格局,主流互聯網公司都將注意力聚焦到了短視頻領域,不愿缺席新風口。

    巨頭之爭

    “戰火”最先燒在拼補貼上。2016年9月,騰訊和字節跳動幾乎同時提出各自10億元的短視頻補貼計劃;2017年上半年,百度和阿里跟進,百度宣布將累計向內容生產者分成100億元,阿里則提出用20億元補貼扶持內容創作;2017年11月,騰訊在其合作伙伴大會上以100億元補貼和資源加碼內容開放平臺,重點扶植短視頻創業,甚至開放自有版權內容供制作者使用;字節跳動旗下西瓜視頻,也隨即宣布拿出20億元作為創作者預付制作費。

    與補貼同時進行的是平臺搭建。起初,BAT(百度、阿里、騰訊)并未設置單獨的短視頻聚合平臺,而是選擇在各自原有超級應用中加入短視頻功能,并且鼓勵內容提供方入駐各類“賬號”,實現“ 一賬號入駐”、多平臺分發。騰訊旗下承擔此類功能的是“企鵝號”,阿里旗下承擔此類功能的是“大魚號”,百度、網易、搜狐也都跟進開設各類分發賬號。

    在短視頻強大的播放量和播放時長的誘惑下,2017年下半年,各大互聯網公司也都推出了各自孵化的單體短視頻平臺。僅2017年11月,短視頻行業就迎來了四款由互聯網公司直接孵化的新產品,分別是360的“快視頻”、百度的“好看視頻”、騰訊重啟的“微視”、微博的“酷燃”。2017年上半年,阿里將收購的土豆網換新升級為短視頻平臺。騰訊強調社交關系、阿里主打電商引流、字節跳動圖謀信息分發,互聯網巨頭在各自擅長的方向發力短視頻。

    在短視頻領域,資本布局早已開始。最先被巨頭收編的是秒拍。2013年7月、2014年9月、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新浪微博基金連續四輪投資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且在至少兩輪中為領投方。關鍵時刻,微博將秒拍作為其獨家短視頻平臺,幫助秒拍打贏與美拍、小影等平臺的攻堅戰。

    緊隨其后的是快手,2017年3月,快手獲得3.5億美元融資,騰訊領投;其2016年3月獲得數千萬美元融資中,則出現了百度投資部的身影。老牌玩家“美拍”,則隸屬于港股上市公司美圖旗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和抖音,更是以字節跳動為背靠的大樹。

    中國互聯網巨頭在2018年年初完成短視頻板塊的勢力集結。從資本層面來看,各短視頻平臺紛紛抱上了巨頭大腿,借助資源和資本“成就彼此”。從應用屬性來看,未來獨立的短視頻平臺可能會極少,大多作為吸引流量、分發內容的工具集成到超級應用中去。

    調整中前行

    到2019年年底,短視頻流量基本已被分割完畢。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6月,短視頻行業新安裝用戶接近1億,總體月活躍用戶已經接近 8.21億,基本覆蓋當時的我國的全部網民。其中字節跳動系(抖音、西瓜和火山)以去重后近6億的月活位居首位,而快手則以近3.5億月活屈居第二,緊隨其后的是擁有巨量流量入口的騰訊系(微視、火鍋)以及百度系(好看、全民)。

    不少商業化的動作,各家也幾乎在同步進行,廣告、電商、直播、企業號,短視頻的變現手段在這一年幾乎全部被開放給內容生產者。不少內容創業者直言,正是因為騰訊微視、百度好看視頻的“進攻”,抖音、快手才愿意把這些電商、廣告等原本平臺方的抽成渠道,全部開放給了內容創業者,以便讓他們在生態中獲得更多分成。

    可以說短視頻已經成為4G時代最大的風口,沒有一個巨頭想缺席,雖然騰訊系、百度系在當時落后于快手、字節跳動系,但他們都希望繼續留在牌桌上,等待5G時代的下一個風口。僅僅一年后,“幸運”的騰訊等來了微信視頻號,而百度則在2020年底“倉促”宣布用超30億元收購歡聚集團旗下YY直播。

    短視頻行業狂飆突進的同時,行業監管也漸趨嚴格。2018年,快手、火山小視頻、美拍、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相繼被有關部門約談責令整改,當年抖音在平臺上發起社會各界共同擬定《抖音社區公約》的倡議,加強自律;2019年初,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及《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2020年小咖秀、梨視頻先后下架;2021年恰逢“十四五”開局,短視頻行業更是迎來“史上最強監管”,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對短視頻內容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規范和限制。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年度新增互聯網視頻節目11291.87萬小時,其中短視頻54746.26萬小時,網民人均每天觀看互聯網視聽節目(含短視頻)約3小時,短視頻上傳用戶超過7.5億戶。

    業界普遍判斷,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平臺將開始多元化,兼顧多種內容和表現形式;行業玩家也更趨于集中,多依靠巨頭支撐,通過資本和資源實現合縱連橫。短視頻也將作為一種內容表現和分發形式,越來越多地被集成到各類超級應用中去。同時,隨著監管的加強和技術的進步,短視頻行業也將迎來更加合規、廣闊的發展。

    本次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新京報首席記者 白金蕾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柳寶慶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