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辦公采購這一塊,尤其是辦公設備采購,成本投入高,并且后續的維護消費也挺高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出于成本考慮,就會把設備采購這一塊外包給專門的服務商,一樣一來可以節約成本,二來有保證。
現代辦公設備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展望:隨著設備發展越來越迅速的現在辦公設備越趨于一體化和數字化:
一體化:也就是整合,如把復印,打印,傳真,掃描等功能整合到一臺機器中。
數字化:配合目前的互聯網數字技術,真正實現無紙辦公的目標。
辦公設備,英文Office Equipments,泛指與辦公室相關的設備。狹義概念指多用于辦公室處理文件的設備。例如,人們熟悉的傳真機、打印機、復印機、投影儀、碎紙機、掃描儀等,還有臺式計算機、筆記本、考勤機、裝訂機等。
領先未來是辦公設備采購網站代表
領先未來致力于全國大型企業辦公物資采購服務。通過領先未來的O2O辦公物資采購平臺,使全國企業客戶都能更輕松的采購到品類齊全的辦公用品、辦公設備、辦公耗材等產品和服務。
014-07-12 05:04:00 作者:超能網
Futuremark旗下的3DMark及PCMark基準測試軟件馳名中外,分別用于衡量3D性能和綜合性能,客戶也只要是媒體網站、超頻玩家及行業用戶。其實Futuremark說起來也是一肚子苦水,從媒體和個人用戶身上根本賺不到錢,他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行業和政府采購。歐盟現在就對PCMark 8產生了興趣,將采購15900套PCMark 8用于歐盟50多個組織部門的PC效能評測。
EU歐盟將為20個歐盟國家的50個部門超過87000臺電腦采購15900套PCMark 8系統,采購PCMark 8主要是用于PC效能評測,因為采購招標中廠商提供的PC配置和價格不一,用了PCMark 8之后可以給不同的配置打分,然后從中挑選價格最低的。
理念雖好,只是不知道歐盟負責采購的官員是否真的詳細了解過PCMark的測試分數,差不多的硬件配置中,使用SSD與否就會對得分有明顯影響,可得慎重啊。
思維的選擇:操作系統裝哪個?回頂部
【PConline 應用】再見!2014,你好!2015。在新的一年里,想必有些人已經想好DIY組裝或者升級自己的主機,不過對于想組裝新電腦的新手玩家們,該如何選購合適的硬件組裝一臺能夠穩定服役的主機就是一個大問題。小編今日在這里手把手教你采購搭建PC平臺。
●NO.1 思維的選擇:操作系統裝哪個?
對于操作系統的選擇,想必很多人都不會覺得煩惱。不久就是只有Windows嗎?其實近年來來操作系統除了Windows之外,還有Linux和Apple OS X等系統。不過按照中國人的思維,Linux和Apple OS X等系統實在太反人類了,所以蕓蕓眾生還是樂于選擇Windows系統。
而Windows系統就好比一個大家族一樣有四代同堂:Win XP、Win7、Win8、Win8.1等多種選擇,而這些Windows系統不一定完全支持所有的硬件和軟件(游戲)。
這些Windows系統中普遍都認為最穩定的就是”陳年“ XP了,XP是2001年發布的,在07年達到頂峰,占有率達到76%,可見XP系統的實用性。不過,在2014年里XP就要徹底說再見了。目前部分大型新游戲已經不支持XP系統了。因此新裝機的用戶就不考慮XP了。
而對于Win7又分為:簡易版、家庭普通版、家庭高級版、專業版、企業版和旗艦版。Win7是目前除了XP兼容性最好的。裝Win7推薦直接裝64位旗艦版,旗艦版包含所有其他版本的功能。對于現在許多新機都是4GB以上的內存,而32位操作系統最大支持到3.25G,所以考慮64位。目前64位已經支持極大多數32位的軟件了,所以基本不用擔心兼容問題。
相比Win7,Win8/8.1的UI界面優化更完善,Win8/Win8.1多了個metro開始界面,取消了開始菜單。大部分軟件Win8/Win8.1是兼容的,其多屏顯示功能和混合啟動功能是相當實用的。
此外,Win8/8.1帶有混合啟動功能,就算是機械硬盤也能實現10幾秒開機。并且Win8/Win8.1提高了對觸摸屏的支持,使觸摸體驗更加流暢。還有一點是對高分屏的最佳化,Win7縮放內容不完善,而Win8/Win8.1對高分屏字體小的問題做得比Win7好。Win7最高支持150%的最高縮放,而Win8/8.1則支持200%的最高縮放效果。
在目前顯示器分辨率達到2K、4K甚至更高的5K的情況下,選擇“年輕”的Win8/8.1系統更符合未來的使用習慣。
在Win8/8.1里面,又分有幾個版本,普通版(或稱核心版)、專業版、企業版、RT。其中Windows RT版為平板電腦設計不在此討論。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Win8/8.1普通版是最佳選擇。該版本包括所有用戶日常工作生活所需功能,包括Windows Store應用商店、新版的Windows Explorer資源管理器、任務管理器、更好地多屏支持,還包括一些之前僅在企業版/旗艦版Windows中提供的服務。Windows 8/8.1 Pro專業版則是面向技術愛好者和企業/技術專業人員設計的,提供了更多的Windows 8/8.1技術,它包括Windows 8/8.1普通版的所有功能,另外還新增了加密、虛擬化、PC管理、域名連通等功能。Windows Media Center也將作為“媒體包”擴展(add-on)在該版本中提供。Windows 8/8.1企業版(Enterprise)包括Windows 8/8.1 Pro專業版所有功能,此外還專為企業新增了PC管理和部署、安全、虛擬化、移動等功能。
微軟于2014年9月30日推出Windows 10技術預覽版,由于此前的Win8/8.1刪除了開始菜單而遭到吐槽,這次微軟重新將開始菜單歸位,不過不是延續傳統開始菜單的風格,而是增加Modern風格。由于Windows 10目前還尚未成熟,因此小編只做簡單介紹,而不推薦日常使用,不過感興趣的可以上手體驗。
2空間決定一切:機箱選購的學問回頂部
●NO.2 空間決定一切:機箱選購的學問
選擇完操作系統,那么我認為該選擇的是機箱。機箱的選擇取決于平臺在不同環境下所能提供空間的大小,例如在空間廣闊的書桌上,可以選擇全塔式機箱,但在空間狹小的辦公環境下,則應優先考慮ITX這類小機箱。
主板大小直接關系到機箱的大小,在目前主板類型和尺寸大致如下。
超大板 | 標準E-ATX、EE-ATX、HPTX、WTX |
大板 | ATX、Mini ATX、XL-ATX、非標準E-ATX |
小板 | MATX、μATX、FlexATX |
迷你板 | ITX(包括Thin-ITX) |
主板常見規格類型
在機箱選購時要注意什么呢?材料:堅固,美觀,防輻射。首選的應是鍍鋅鋼板或是鋁材,它們在防電磁輻射和防銹方面都相當不錯。擴展接口:建議大家購買機箱磁架是一通到底結構設計的機箱。一通到底的結構設計,不但擴展性能非常優秀,能夠多裝設備,而且,該設計能使得機箱的結構更加穩固,起了一個上下支撐的作用。另外考慮機箱擺放的位置,前面板上的擴展接口要布局合理,如果你的電腦準備放在桌子上就選擇接口在面板靠下位置的,如果你的電腦準備放在桌子下面那就選擇接口在面板靠上位置的,這樣才方便使用。
散熱性能:一般認為大機箱散熱好,開口多的機箱有利散熱。其實不然,機箱大了不一定散熱好,開口多了如果布局不合理就會拉循環風。意思就是機箱排除的熱風重新被吸入,那么散熱效果自然不好。
●NO.3 主板選購需注意的接口類型
在挑選主板上,值得留意的是要選擇符合你買的CPU插槽的主板,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大CPU廠商:AMD和Intel。那么AMD的CPU插槽類型只要是FM2/FM2+、AM3/AM3+等,而Intel的則是以LGA1155、LGA1150、LGA2011與LGA2011-3為主要。這些接口類型除FM2+和AM3+可以向下兼容外,其余均互不兼容,所以選購時候要留意。
一般新入門的DIY用戶也會搞混主板所集成的芯片組。以下是目前主流芯片組所對應的接口類型關系:
目前AMD有三種接口類型,AM1接口對應一代APU產品,型號比較舊款適用性低,屬于沒有未來的產品,不需要做多考慮。
FM2/FM2+和AM3/AM3+接口又有什么區別?FM2/FM2+接口的主板一般適用于第二代以后的APU,(FM2主板不兼容Kaveri APU),主板北橋被集成在APU中,芯片組的命名方式以“A”+數字,如:A88、A85。而AM3/AM3+是舊時代產品,一般在主板上還會發現南北橋的設計,選擇AMD FX系列產品一般就是搭配AM3+接口的主板。
FX系列已經很久沒有更新,架構老舊,效能比不上采用GNC架構的FM2/FM2+接口的產品,除了所集成PCIE通道較多和更多的核心數目的優勢外,基本沒有什么亮點。
Intel的芯片組和處理器接口就更加復雜了,到了明年Broadwell和Skylake推出后芯片組和接口類型將會更加復雜。
就目前主流還是以Haswell的8、9系列芯片組為熱門選擇,高端的Z97/Z87、中端的H97/H87/B85、低端的H81。對比之下發現H81在功能上有明顯差距,特別是不支持PCI-E 3.0的情況下,一般不建議用戶選擇H81主板;而B85只是減去了磁盤陣列、智能響應等較少使用的功能,不過在超頻性能上與H97、H87基本相同,但 價格是卻比兩者優惠不少。此外更高端的Z97、Z87超頻選項自然豐富,不僅支持CPU倍頻和外頻的調節,還能夠支持內存的超頻,尤其是CPU外頻與內存 的超頻,這兩項都是其他芯片組無法媲美的。
3需求決定你的選擇:理性選擇你的CPU回頂部
●NO.4 需求決定你的選擇:理性選擇你的CPU
CPU核心越多越高?CPU頻率越高越好?什么CPU適合自己?CPU的選擇確實是件棘手事。以Intel主流產品為例,小編挑選幾款產品出來談談它們的實際應用層面。
以核心數量來看,最多的為 Core i7 與 Xeon E3 這 2 個系列,均為四核八線程設計,低一級的Core i5 則是四核四線程、Core i3 則是雙核四線程,屬于入門級別的就是 Celeron、Pentium 雙核雙線程。那一般游戲玩家、辦公型使用者,或者多媒體編輯使用者,該如何挑選呢?
目前大部分游戲還是以支持雙核心為主,僅部分游戲有針對四核心優化。就網絡游戲而言,為什么會出現卡頓?原因有很多種,有網速不夠快與人物角色過多,導致頓卡。有的更多的是因為場景復雜和人物建模復雜,同時支持各項物理特效的元件需經CPU運算處理,而CPU性能不足就會造成頓卡不流暢的畫面。
所以在預算能力足夠的情形下,還是推薦選擇四核心產品。若預算不夠,那么就只能選雙核心產品。若是僅執行辦公類軟件,或者所使用的軟件大多數均不支持四核心,此時也可直接選擇雙核心產品。
另外一個問題在于HT(超線程)到底重不重要,如Core i5 與 Core i7 之間的最主要差別在于是否搭載HT技術。該技術由 Pentium 4 開始出現,經過歷代軟件對多核心的優化,目前大多數軟件均支持HT技術,不過應用效果最明顯的還是以視頻轉換類的軟件最為明顯。此外需得留意,少部分游戲由于支持程度不佳,開啟后反而會導致效能降低,此時可以通過進入 BIOS 關閉 HT 技術,由實體核心取代虛擬核心運算。
最后,假如預算夠,那么優先考慮Intel的CPU,因為目前,Intel的CPU在功耗和技術上還是較AMD的勝出一籌,但是價格方面沒有優勢。假如預算不夠的話則選擇性比價較高的AMD的CPU,假如不外置獨立顯卡那么就可以考慮APU。
●NO.5 顯卡:AMD or NVIDIA?
如果選擇使用核顯平臺的朋友可以直接跳過這部分,目前核顯性能已經可以滿足入門用戶的要求,但是對于要求苛刻的游戲玩家選擇獨立顯卡還是非常必要的。
顯卡按照性能由強到弱,依次是:旗艦級(卡皇)、性能級(高端)、主流級(中端)、入門級(低端)。下面是它們的適用范圍,僅供參考。
普通網游、單機游戲,畫面效果一般開中;部分大型單機游戲,畫面效果低,部分不能玩。
普通網游、單機游戲,畫面效果高;大多數大型單機游戲,畫面效果中,少數效果低,極少數不能玩。
普通網游、單機游戲,畫面效果高;大多數大型單機游戲,畫面效果高,少數效果中,幾乎沒有不能玩。
確定好要買的顯卡等級,接下來,你肯定聽說過A卡N卡,甚至知道一些關于二者的評論,那么買誰的好呢? 其實,除非你有特殊喜好、偏愛、習慣,否則不需要特別在意這個問題。你只要關注性價比、能耗比、噪音等方面的問題就好了。
有幾個錯誤和過期的觀點依然被口口相傳,以后看到這些話要自動屏蔽: N卡顏色差,畫質差。顯卡低通電路差到一定程度時,使用VGA模擬信號才會產生畫面質量的明顯下降。使用數字信號可避免問題。A卡驅動差。自從ATI被AMD收購后,驅動進步很明顯,現今已較比好用。N卡不適合做圖。對于常見的PS等軟件,無所謂誰更出色。
還有一點切記貪小便宜購買縮水卡、閹割卡、假貨。縮水卡、閹割卡顧名思義就是偷工減料的產品,此類產品常見的是在做工上的偷工減料。這種顯卡壽命相對較短,所以在選購的時候要提點心眼,不要被價格沖昏頭腦。而假貨則是以老舊型號或低端型號通過“刷顯卡BIOS”來冒充高端顯卡
4比如內存拖后腿 內存頻率影響GPU性能回頂部
●NO.6 內存頻率影響GPU性能
內存的選擇首先是看你選擇的主板支持什么插槽類型的內存。目前常見的是DDR3、DDR4。大多數個人PC電腦用的還是DDR3的內存,雖然DDR4的在慢慢步入舞臺,但目前價格高額,也只有土豪能夠任性選擇DDR4。
選擇內存時要考慮到自己大概需要多少。假如是辦公使用者,那么4GB的內存就足以應付普通辦公軟件了。同樣4GB內存足夠應付的是普通網游,和大部分單機游戲。另外,少數大型單機游戲和需要同時運行多個程序的使用者考慮8GB和8GB以上的內存。
內存的頻率一般都會認為越高越好,沒錯按照價格的設定確實是的,但內存頻率超過了處理器所支持的最高頻率的時候,內存頻率就會自動調節為較低的頻率,這樣就會造成浪費。另一種情況就是:所選購的內存頻率低于處理器所支持的最高頻率,這樣就會導致處理器發揮出應有的性能。特別是APU對于內存帶寬是非常敏感的,通常內存頻率越高、帶寬越大,GPU性能發揮就越好。
●NO.7 人人都是快槍手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組建雙硬盤,一個是固態硬盤一個是機械硬盤,固態硬盤當系統盤,機械硬盤存儲資料、影視、游戲等。固態硬盤帶來的開機體驗以及軟件的打開速度是多么“輕松愉快”的,當然這是建立在其他硬件速度跟得上的情況下。
硬盤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所有工作的內容都在上面,因此一個好的硬盤會讓我們避免數據丟失的尷尬,也會讓我們獲得更好的體驗。機械硬盤的選購一般要注意這幾個方面。做工、轉速、緩存、接口規格。做工方面一般選擇常見的大廠,日立、西數、希捷等。轉速目前主流是7200轉,當然,一般來說轉速越快性能會更好。緩存也是重要的指標,同轉速的情況下一般緩存越大性能越好。假如預算夠的話上固態硬盤,目前固態硬盤的性能是機械硬盤不可及的。固態硬盤無所謂的轉速,因此不用考慮轉速。固態硬盤要注意其顆粒,好的廠家所采用的顆粒好,這直接關系到固態硬盤的壽命和性能。一般來說,同廠家同系列的固態硬盤容量越大讀寫性能會越好。
●NO.8 穩定壓倒一切:電源
最后,電源是不可缺少的,沒有電源,要開機則是浮云,電源可謂是大心臟。電源的選擇則要綜合考慮到你選擇的各個硬件。一般把各個硬件工作時滿載功率加起來算出需要買的電源的額定功率,一般要確保電源額定功率大于平臺的滿載功率,而不是電源最大功率大于平臺滿載功率。電源的選擇也要考慮到需要的電源供電借口類型和數量。再者是其轉換功率、保護功能等等。千萬別貪小便宜買了一些山寨廠家的,其電源往往帶有虛標的參數。電源的供電情況直接關系到平臺的壽命,為了避免硬件損壞等,還是選擇好的電源和足夠的額定功率。
選購電源時經常會看到金、銀、銅牌認證,那么這三個認證有什么區別?誰好?
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下80Plus,80Plus計劃是由美國能源署出臺, Ecos Consulting 負責執行的一項全國性節能現金獎勵方案。80Plus計劃實施分為不同階段,也就是所謂的“路線圖”,最終目標是確保所有電源的轉換效率都達到90%以上。但并非一次達成,而是逐年漸進式的提高認證要求。
為此,2008年,80Plus官方組織在原有認證的基礎上,新增了金、銀、銅三項認證,分別對應不同級別的產品認證。其中轉換效率指的是電源的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的比值,即轉換效率越高,電源因發熱等原因在轉換過程中損耗的越少。當然,這三個認證中,金牌認證是最好的,因此在選購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
總結:最后,小編提醒大家采購PC硬件,要避免出現一強多弱的現象,這里面涉及到各個部件要協調,遵守木桶原則,讓各個部件發揮到最大化,避免性能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