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雖然出自“同門”清華控股之下,但有別于“兄弟”紫光股份(下文統稱“紫光”)的552億元的市值,如今的同方股份(下文統稱“同方”)才僅有291.94億元。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與紫光的高歌猛進恰恰相反,同方走得步履維艱,甚至在2018年陷入了公司上市21年來的虧損之最,同方究竟怎么了?
位列十大“虧損王”之一
“清華同方,背靠清華,天子驕子,國人厚望。”經濟觀察網記者在同方的股票論壇里,看到有網友編輯發布的一個順口溜中如此寫到。
確實如此,作為清華系資本管理下的高科技企業,同方自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因是“校企第一股”而備受關注。
但上述順口溜中的一句“清華同方,到處擴張,經營不善,管理無方”,則揭露了同方的發展變化。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2016年3月,同方以13.1億元收購了由副董事長黃俞個人控制的資管公司深圳華融泰48%股權,此后的2016年5月,黃俞開始擔任同方的總裁職位。自此,同方一改過去在信息技術和能源與環保等核心行業領域的經營,開始大肆對外進行投資擴張。
據公開資料顯示,像2016年8月,同方3億元認購山西廣電網絡,截至2018年末跌去近三分之二;2017年9月同方以18億港幣投資中國醫療網絡,最后投資價值遭遇腰斬……不僅如此,當初收購來的華融泰,在經營了兩年多之后也負債累累,在同方披露的2018年中報中顯示凈資產僅剩3億多。不難看出,同方當初收購華融泰付出的13.1億元,損失重大。
黃俞除了被詬病投資擴張經營不善之外,2018年6月,有消息報道稱,他還與同方的董事長周立業“挪用巨額資金”,同方也深陷資金困境。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同方過去三年的業績報告顯示,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損益的凈利潤連續三年虧損,分別是2016年虧損1.35億元,2017年虧損0.34億元,2018年則是巨虧42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同方2018年的業績在日前發生過“變臉”。
原本在同方股份以原預計2018年度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1.5億-17.2億元,被列入2018年十大“虧損王”后,4月24日,同方卻“突襲”發布了業績修正公告。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其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更正公告中看到,同方預計2018年度虧損額度大幅增加,據年報顯示,修正后同方歸母凈利潤為虧損38.8億元。
“業績變臉”之下,由于同方業績更正后與預告業績差距甚遠,監管部門也當即展開緊急問詢,上交所發函要求同方說明,“本次大額資產減值是否存在一次性計提以進行財務大洗澡的行為,或利潤調節的動機,該會計處理是否足夠審慎”。
被接盤仍需清華系輸血
從同方的年報來看,多年投資的高科技業務未能帶來利好或改觀,虧損額度之大甚至讓人疑問,同方要靠什么活下去?
經濟觀察網記者獲悉,今年4月4日,大股東清華控股找到了同方的“接盤俠”——中國核工業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統稱“中核資本”)。
清華控股擬將21%股份轉讓給中核資本,交易價格為70億元,折合每股11.2465元。若交易完成,清華控股只直接持有同方4.75%的股份,不再有實際控制權。
公開資料顯示,中核資本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管理,而國務院國資委又持有中核集團100%股權,于是也成為了中核資本的實際控制人。
但就在5月13日晚,同方突然發布公告稱,清華控股將向同方提供財務資助,財務資助上限為7.5億元人民幣,借款利率不高于同期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利率,單筆借款期限不超過6個月。同時,同方擬將持有的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全部轉讓給清華控股,轉讓價款共計6.27億元。
同方接下來能否順利拿下合計13億左右的資金,經濟觀察網記者還將持續進行關注并予以報道。
我國高等教育界,有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由高校投資興辦企業。有一些像我們比較熟知的如北大方正、清華同方、清華紫光、東軟股份、華工科技等,就是由一流學府牽頭,投資成立的校辦企業。這些企業身披頂級大學光環,能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發展勢頭一向都很強勁。然而近幾年來,這些身負榮光的校辦企業,卻相繼走下神壇,不是持續虧損,就是宣布破產。
2020年2月份,我國最大的校辦企業,體量高達3651億的北大方正集團,就宣布破產申請重組。而另一個持續虧損的,就是隔壁兄弟清華控股的清華同方。一些90后的小伙伴可能對這個品牌還會有點印象,在那個上電腦課還要穿鞋套的年代,許多學校的微機室擺出的電腦品牌清一色都是清華同方,甚至可能有些人家里的第一臺電腦也是這個牌子。不過離開學校之后,清華同方這個品牌似乎就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甚至連消息也很少聽到。
在互聯網上搜索,最近的一條新聞還是2019年4月傳出的中核資本將入股清華同方,以及在翟天臨事件后,被牽連出來的知網背后持續虧損的母公司。那么,這些年,清華同方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曾輝煌無二的校辦企業,是如何變成債務高企的呢?觸摸品質,發現未來,歡迎收看十萬個品牌故事之《清華同方》。
清華同方的前身,是1989年由原清華教授陸致成發起創辦的北京清華人工環境工程公司,1997年,北京清華大學企業集團決定設立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于是,便找來陸致成,商量把兩家公司合并,成立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不過三天,6月27日,時任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也是首任清華同方董事長梁猷能,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敲響了清華同方上市的鑼聲。
梁猷能
因為自帶清華光環,上市當天,清華同方8.28元的開盤價就漲到了收盤時的33.9元,日漲幅高達309%。清華同方也成為上海證券交易所有史以來,從成立到上市,所用時間最短的公司。之后,清華同方也和北京大學的北大方正、中科院的聯想集團一起,并稱為學院派IT產業三大代表公司。
成立初期的清華同方,同北大方正和聯想一樣,以信息技術為切入點,專注于做教育和政企領域的電腦整機。既是清華扶持,又是民族品牌,清華同方自然很快就成為各大學校和政府辦公室指定電腦品牌,迅速成為市場上的黑馬,同年即躋身中國百強信息電子企業。據公開數據顯示,從1997年至2001年,清華同方連續4年實現銷量100%遞進式增長。
2004年,清華同方在電腦普及的大背景下,依舊以40%的復合增長率,成為國內臺式電腦市場增長最快的廠商,躍居家用電腦亞軍位置。那幾年,借著國家提倡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東風,清華同方在pc電腦領域一路高歌猛進。到了2007年,清華同方首次躋身亞太區PC銷量前六強,這是清華同方最為高光的時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清華同方作為服務商,在信息、安防、交通、通訊、能源、照明、人工環境和水處理等73個項目中為北京奧運提供了全方位服務。除此之外,清華同方還依靠自主開發的射頻識別技術,為北京奧運會與殘奧會提供電子門票,這也是百年奧運史上第一次全方位使用電子門票。
一路走到這里,清華同方都還是專注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如果一直堅持下去,可能也會成為如今IT界一顆閃亮的星星。只是,這之后,或許是為了增大體量,清華同方走上了橫向擴張的道路,通過不停地買買買,業務逐漸橫跨計算機、電視機、數據產品、安防安檢設備、軍用裝備、工業節能、建筑節能、智慧城市軟硬件、照明等多個行業。但問題是,清華同方并沒有那么大的能力撐起如此多的“跨界”行業,反而因“子孫”太多,導致其主營業務逐漸模糊。
而在這一系列投資并購案中,最讓人迷惑的操作應當屬2013年逆勢高溢價收購E人E本。E人E本是著名創業小王子、智商稅收割達人杜國楹老師在2009年創立的產品。彼時的杜老師,已經成功創造出了背背佳、好記星這樣家喻戶曉的產品。E人E本是第三次創業,杜老師將眼光瞄準精英人士,找來當時最熱的導演、演員——馮小剛和葛優,打出了“中國商務平板電腦第一品牌”旗號。
雖然E人E本質量一般,但價格橫掃iPad4,一臺6000元,在2011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6億。到2012年第三季度,E人E本在中國商務平板電腦市場的份額高達41%,穩居首位。不過吊詭的是,在同期的IDC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報告中,前四名卻分別為蘋果、聯想、三星、華為,不見E人E本的蹤影,這也許就是杜老師的巴啦啦魔法吧。
彼時,愛國者總裁馮軍還斷言E人E本“活不過2012年”。但,E人E本不但活到了2013年,還以近14億元的價格,把自己賣掉了。而收購人,正是清華同方,號稱是為了布局平板電腦領域。即使當時已經有媒體開始調查E人E本銷售數據作假,時任董事長陸致成依然強行推進收購,以超過凈資產4.6倍的溢價,買下了E人E本全部股權。
事后,也有媒體披露稱,清華同方此次收購,涉嫌利益輸送。因為就在清華同方收購前一個月,另一家同屬清華系的健坤投資火速入股,拿下E人E本22%的股權,而這22%的股權最終在收購時,換來了清華同方給的3個多億現金。后面的事,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了,E人E本現在已經成為“古老”的傳說。
2016年,清華同方迎來新任總裁黃俞。黃俞上任后,投資比陸致成更大手筆,當然也更讓人看不懂,最終導致清華同方深陷泥沼。關于黃俞是何許人也,網上竟然沒有太多的信息,只有一段很簡單的百度百科,介紹其是1968年生人,畢業于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現任一系列某某公司的董事長。
在這一堆公司里,有一家公司叫深圳市華融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泰)。這家公司是2014年,黃俞掌控的深圳奧融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清華控股共同出資成立的。黃俞自己持華融泰60%的股份,是實控人。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黃俞上任清華同方總裁后,第一筆投資,就投向了自己的華融泰,斥資13.1億元,溢價178%收購了華融泰48%股權。更有意思的是收購后,華融泰就一直在虧損,在2016年至2018三年時間里,分別虧損1.95億元、2.9億元與2.4億元。截至2018年底,在清華同方的長期股權投資中,華融泰賬面凈值僅剩余3.79億元,相比原始投資額縮水71%。
此外,2016年至今,黃俞還通過資金拆借、對外投資、捐贈等方式不斷向華融泰提供資金支持。這件事情,甚至還引起過上交所兩次發函詢問,要求論證收購華融泰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損害上市公司資金安全及相關權益等情形。不過似乎一直沒有收到清華同方方面的回復。
除此之外,黃俞還有不少令人窒息的神操作。比如,在中國醫療網絡已經連續虧損上億元的情況下,仍毫不猶豫出資15.54億元收購其27.62%股權。還有2017年,欲出300億巨資收購上海萊士29%股權,所幸這筆巨額投資被監管叫停,不然按照18年上海萊士股價崩盤,巨虧15億元的情況來看,清華同方很可能就會繼承羅老師的衣缽,成為收購界的冥燈了。
但似乎是對上海萊士情有獨鐘,雖然收購未成,清華同方又轉而出資20.52億元投向上海萊士股東主導的海外投資主體天誠國際,獲其11.88%股權。而天誠國際在2017年虧損了9.43億元。不僅如此,連上海萊士大股東黃凱名下的深圳萊士凱吉,都收到了清華同方的出借資金1.77億元。實在是令人費解上海萊士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其他的還有如耗資8.06億元收購國都證券10.34%股權、4億港元增資同方證券、2億元收購同方康泰、出資19億元購買關聯方重慶信托理財產品等等。這些投資項目,涉及金融、醫療等多個領域,卻幾乎無一與公司主業相關,由此產生的后果就是,清華同方主業荒廢,嚴重缺乏造血能力。
因此,從2016年開始,清華同方就一直在虧損,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扣非后凈利潤虧損分別為-1.35億元、-3410萬、-42.11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根據清華同方發布的數據來看,公司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都依然是處于虧損狀態。
此外,早在去年年底,清華控股所持有的清華同方21%股份就已經全都轉讓給了中核資本,這也意味著,曾經給予其無限光環的清華校辦企業,就此告一段落。未來在中核資本的領導下,清華同方將會有怎樣的改變,我們還不得而知。
回顧清華同方這20多年來的發展,從風光無限的IT大廠,到業務模糊的債務高企,可以說是一步錯步步錯。每一任領導人都沒有制定出清晰明確的企業發展路線,而是盲目投資,最終使得這艘大船駛向沙灘擱淺。要知道商業的本質,就是一場幸存者游戲,即使是各種Buff加身,如果沒有自我成長與革新,最終也會落得一地雞毛。這是清華同方的悲劇,或許也是所有與之相似的企業的悲劇。
0月31日晚間,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600100)公告,為進一步推動戰略轉型升級,公司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公司持有的同方計算機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方國際信息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方(成都)成都智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51%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