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梳理重慶、四川、陜西、云南和貴州等西部省份經濟數據后發現一個現象,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這些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而且成都、重慶等城市也越來越朝著“世界IT工廠”的趨勢在發展。
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
8月4日,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程果在成都市紀委監委等部門主辦的《成都面對面·黨風政風熱線》上表示,今年1~6月,成都市5個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有4個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電子信息產業,增速達11.3%。
四川省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7月,四川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個百分點。分行業看,41個大類行業中有2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3.2%。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重慶日報》采訪時也表示:“當前形勢下,以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已成為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今年上半年,智能終端產業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約0.9個百分點。”
上半年,以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為主的重慶智能終端產業實現進出口產值1386.4億元,同比增長3.7%,占同期重慶外貿總值的一半以上;其中,筆記本電腦出口2550萬臺,同比增長7.9%,出口值724.8億元,同比增長4.9%,兩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最新數據還顯示,1~7月,重慶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2.2%,支柱產業中,電子產業增長9.6%,也是增長最快的。在電子信息產業的拉動下,重慶經濟增速在二季度強力回升,使得上半年增長了0.8%。
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年集群化引進的筆電產業形成了集聚優勢,在疫情影響下,訂單逆勢增加,同時,重慶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改造,也創造了應用市場空間。
不僅在川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制造業已經成為西部其他地區主要增長動力。
在三星落戶之后,西安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的新勢力。1~7月,西安市36個大類行業中,9個行業總產值實現正增長,占全市行業大類的25.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7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46.7%。
其電子信息制造產品產量也迅速增長,1~7月,西安重點監測的24種產品中,14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其中,智能手機增長45.1%,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增長44.0%,光纜增長43.6%,3D打印設備增長34.7%,集成電路圓片增長26.3%。
在云南,電子信息產業也已經成為與煙草業相提并論的經濟發動機。1~7月,云南煙草制品業同比增長6.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54.7%。兩個行業合計拉動云南省規上工業增速3.0個百分點,是云南省工業增長的主要支撐行業。
西部將成世界IT工廠?
作為西部地區經濟基礎條件最好以及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川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其第一支柱產業,川渝地區在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版圖中的地位在不斷上升。
以2019年為例,重慶、四川、江蘇和廣東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排名全國前四,占中國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的76.18%。重慶、四川、江蘇和廣東產量分別為7614.3萬臺、6584.2萬臺、6032.3萬臺和5784.7萬臺,占比分別為22.29%、19.27%、17.66%和16.93%。
在手機產量上,重慶和四川也位列全國前四位。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全國手機產量前十省份分別是廣東省、河南省、重慶市、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
不僅如此,成渝地區電子制造業還具有了世界影響力。目前,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一個來自重慶;全球70%的iPad和近20%的筆記本電腦產自成都。《成都日報》報道稱,成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目前達到全球規模的1/3。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地區都是三線建設地區,有產業基礎,還有相關的高校科研院所。此外,電子信息產業是全球市場,主要依靠航空運輸,因此在西部地區建廠,與東部相比就不存在區位劣勢,而且還具有成本優勢。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8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考察重慶京東方公司時強調,西部地區要更大擔負起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任。
在世界格局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一些產業正在發生新的遷移,中國國內一些紡織、服裝等一般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轉移。中國提出雙循環格局,西部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能否獲得新的機遇?
近日,以“新西部、新重構、新機遇”為主題的2020中國(西部)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成都舉行。在開幕峰會上,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皮亦鳴表示,與傳統的產業相比,電子信息產業正在從國際向國內轉移,從東部向西部轉移。
戴賓表示,雖然這些電子代工廠也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技術含量很高,有很多高端制造部分,所以轉移方向與傳統產業有所不同。
易小光表示,成渝地區抓住2008年之后的產業轉移,目前具有比較好的基礎,但是,下一步要推動強鏈補鏈,吸引更多的高端制造落戶。還要加快成渝之間以及和周邊城市形成產業鏈、技術鏈、供應鏈。尤其是在現在雙循環格局之下。
8月26日,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鏈現代化攻堅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254億元。此次簽約項目涉及先進計算、高端封裝測試、新一代顯示技術等領域。而重慶一批智能終端產業重大項目建設也在加緊推進,進一步完善全行業產業鏈供應鏈。
戴賓表示,成都和重慶兩地在雙城經濟圈的規劃下,目標就包括了打造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基地以及世界級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如果加上陜西、云南和貴州,這個規模更大。但是,現在只有成渝兩地正在加快彼此之間產業的合作,未來需要加強這些地區之間產業聯系。
今年的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推出了6年沒有更新的Mac Pro新款臺式電腦。不過在發布會時除了參數外蘋果并沒有向外界透露如產地等信息。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最新款的Mac Pro將重新回到中國生產,并且由廣達代工。
Source: Apple,video frame
根據其報道稱,新款的Mac Pro的產地將從上代美國德克薩斯奧斯汀移到中國,并且由廣達生產。而廣達也是生產多款蘋果MacBook筆記本,同時由于國內電腦制造組裝產業鏈完善,很多部件在就在其附近制造,可以做到快速大批生產,同時在中國生產會更便宜,最終使得其成本更低。而在2013款Mac Pro的生產過程中,雖然蘋果采用了很多新的制造技術,但依舊出現了一些問題。不過蘋果發言人稱Mac Pro支持美國很多州的制造業,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并且花費了大量資金與很多的美國供應商合作。
蘋果在2013年時推出了在當時更新換代的Mac Pro,在那一代其外觀及擴展性都飽受爭議,很多用戶稱其喪失了早期Mac Pro強大的擴展性。時隔6年之后,蘋果再次更新了這款產品,并通過多PCIe插槽增強了其擴展性,相對于上一代“垃圾桶”造型的Mac Pro做出了巨大革新。
上一代Mac Pro的起始售價為2999美元,而這一代在性能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所以價格也上漲至5999美元起。如果新一代Mac Pro將在中國生產的話,生產成本會降低一些,而蘋果也會在新產品上再次打上“Di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的聲明了。
T之家 3 月 23 日消息,蘋果 Mac Studio 臺式機已經正式發售,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此前放出了一張圖,顯示 Mac Studio 標有“馬來西亞制造”。
今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評論該推文稱,更準確地說,Mac Studio 的 SMT 工藝是在馬來西亞完成的,而最終組裝仍然在中國完成。
(SMT 是指表面組裝技術,在 PCB 基礎上進行加工的系列工藝流程)
郭明錤表示,由于 SMT 的附加值較高,因此標簽寫上了“馬來西亞制造”。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關稅,以及規避一些潛在風險。
IT之家了解到,早在 2019 年,就有消息稱蘋果公司要求其供應商開始計劃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去年 1 月份,日經新聞報道稱蘋果加速生產線的轉移,將 iPhone、iPad、Mac 及其它產品的生產線移出中國大陸。不過直到今天,中國一直是蘋果產品制造的關鍵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