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原因:
最近我父母開始抱怨他們看視頻的電腦使用起來十分卡頓,想讓我處理一下,但是父母也不想多花錢,讓簡簡單單升級一下,這種要求豈能推脫。于是,我在上班的間隙時間慢慢買齊配件,將電腦升級了一番,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路與做法。
從外觀來看這臺電腦是普通黑色鐵皮機身,灰塵我已經清理干凈,其具體配置如下:速龍X2 245雙核處理器,2G內存,主板集成HD3000系列顯卡芯片。開機大概需要兩分多鐘,我一度等到吐血,開機后,點一下瀏覽器需要再等十秒,真是難為我爸媽一直用這么卡的電腦。
魯大師看完配置,那就來跑一下分看看吧,在跑分過程中顯卡跑分緩解,其幀數只有跑到了4幀,卡頓的感覺和PPT播放一樣,搞得我一度想放棄魯大師跑分,最終總分18342分,說實話我是沒見過比這還低的跑分了,就想問問各位看官還有誰比我跑分低。
升級思路:
這臺電腦的升級的目的是能讓我父母流暢日常使用就行,花費要有性價比,畢竟爸媽只用來看看電影、瀏覽新聞之類。對于電腦的升級思路大致如下:大方向是小規(guī)模升級的思路,針對CPU升級提升電腦計算速度、對硬盤升級提高系統(tǒng)反應速度、對內存升級提高電腦多開幾個軟件的能力。
升級思路圖
CPU升級(劃分35元):
目前使用的CPU是速龍II X2 245,是AMD推出的雙核處理器,主頻2.9GHZ,使用過程中,隨隨便便開幾個網頁CPU占有率就到100%,卡頓感明顯。因為不想花太多錢去升級,所以確定主板就不動只換CPU的想法。本電腦的主板是微星的760GM-P33,能夠支持AM3系列CPU,如下圖所示,當然南橋芯片是SB710所以也是支持開核CPU。
AM3處理器
考慮到性能,我希望能把CPU升級到四核的處理器,于是我把目光放到羿龍2 X4 955之類CPU上,某寶價格為90元,閑魚價格為80元。我記得一年前X4 955就是這價格,現在還是這個價格,感覺沒降價,感覺不劃算。于是決定還是上開核CPU,因為南橋是SB710芯片所以這款主板肯定是支持開核,比較熱門的開核型號:羿龍B59、羿龍x2 570等,這些價格較貴。我最后在某魚上35元包郵淘到了羿龍II X2 B53處理器(伊拉克戰(zhàn)損成色)。
這款羿龍II X2 B53處理器本身是雙核處理器,頻率只有2.8GHZ,參數如下圖所示,但是這顆處理器的強大之處是"開核"。開核是那個年代AMD特有的產物,為了應對當時英特爾的迅猛攻勢,AMD打出性價比牌,雙核開核四核,四核開核變六核,這些處理器一度很受歡迎。時過境遷,AMD靠著銳龍春風得意馬蹄疾,現在已經可以和英特爾打的有來有回,甚至在HEDT平臺、APU等領域已經超過英特爾。
接下來進入BIOS中,在Cell Menu菜單里,設置"Unlock CPU Core "為Enabled;設置"Advanced Clock Calibration(ACC)" 為Auto,F10保存設置即可。這顆B53雙核處理器開核后成為4核處理器,CPUZ顯示為"X4 553",把頻率拉上去和羿龍X4 955性能差不多。
此外,為了提高性能,我把倍頻定在最大的14倍,同時把外頻由200MHZ拉到270MHZ,雖然這個頻率還可以更高,但是發(fā)現跑分增漲不大了,所以選擇定在270MHZ。(這里鎖住了內存頻率、PCIE頻率)通過對比CPUZ的跑分,可以發(fā)現在開核、超頻后,單核性能提高40%。多核提高177%。
硬盤升級(花費230元):
這款電腦原先使用的硬盤是320G機械硬盤,這種機械硬盤是電腦系統(tǒng)運行卡頓重要原因,開始我大概想了兩個方向。思路一:加一塊機械硬盤組成RAID0存儲方式,這款主板是支持RAID0、RAID1等。思路二:將機械硬盤替換為固態(tài)硬盤,雖然760GM-P33主板只有SATA2.0的硬盤接口,但是接SATA3.0的固態(tài)硬盤實際體驗是基本沒有差別。(理論上有性能損失,但是實際體驗不出來)。
對于思路一,我之前體驗過RAID0,速度提升有限,而且安全性太差,后來就放棄了。最后選擇了思路二。固態(tài)硬盤是之前230元在某貓購買的M8VC 256G,性能入門(比東芝TR200、英睿達BX500這種沒外緩存的強一點),原廠TLC顆粒,價格便宜,質保也還行,還要啥自行車。可以看到在這臺SATA2.0速度的電腦上,固態(tài)跑分會下降一些,例如在HD Tune的讀入寫入速度都跑在200多MB/s的速度,實際在SATA3.0接口上應該是450MB/s速度,但是實際體驗幾乎沒有區(qū)別。
內存升級(花費50元):
原來這臺電腦的內存是兩條2G金士頓DDR3內存組成的雙通道4G,在使用過程動輒占用率100%,決定增加容量。在微星官網上可以查到這款760GM-P33主板最大支持8G內存。所以只能再買兩條4G,普通4G內存比較貴,于是我選擇了AMD專用內存,50元兩條DDR3 4G內存包郵。
內存品牌是億儲,這種牌子就圖個能用,別指望超頻到多少,這套頻率1333的內存,我定在1441頻率穩(wěn)定使用。有人覺得AMD專用內存不穩(wěn)定,這是可能有點拼人品,我實際使用過的專用內存也有十幾條,基本上沒遇到不穩(wěn)定情況。
顯卡升級(花費108元):
這臺電腦之前使用的是主板上760G芯片組融合的 ATI Radeon? 3000顯示芯片,這種性能放到現在實在落后。打算買一塊性價比比較高的獨顯,但是功耗也不能太高,市面上類似GTX750、GTX750Ti、HD7750之類很多不需要獨立供電的低功耗顯卡都可以。目前,某魚上GTX750大約160元,GTX750Ti大約230元,感覺價格都不便宜。
我的這塊R7 260X是在幾個月前108元淘的,性能接近GTX750Ti,價格便宜一半,成色很好。用來對付網游:LOL、使命召喚OL之類都是么有問題的,我最后裝機完成后,還是自己試玩了使命召喚OL,個人感覺比較流暢。
升級總結:
在完成所有的升級之后,通常需要估算一下電源是否夠用,如果不夠用還需要換電源,我這個是完全夠用的。通過升級CPU、內存、顯卡、SSD等配件,使得這臺電腦完全可以勝任"辦公影音"的需求,使用起來非常流暢,同時網游也是可以玩一玩。
在升級過后,魯大師由原來1.8萬分增漲到12.7萬分,開機時間由2分鐘下降到14秒,不得不說性能提升巨大,父母使用后也是感覺不錯。這次升級圓滿結束,當然需要指出這些二手配件性價比很高,但是穩(wěn)定性可能有的不太好,大家酌情使用。
、前言:專注極致超頻的HOF OC Lab 大師S DDR5內存
內存延遲對于游戲性能的重要性能相信已經不用多說了。
Intel第13代酷睿處理器雖然大幅度提升了處理器運行頻率并且將二級緩存翻倍,帶來了巨大的游戲性能提升,但是在內存延遲方面,相比12代酷睿卻退步了不少。
想要低延遲,得需要高頻率低時序的高端內存。
今天測試的主角是影馳HOF OC Lab 大師S DDR5內存,它的起始頻率就有5800MHz,時序38-38-38-83。這款內存的賣點就是超頻,能夠輕松超到6600MHz甚至更高的頻率。
為了極致的超頻,HOF OC Lab 大師S DDR5內存完全舍棄了對于超頻玩家而言意義不大的RGB燈光效果,轉而專注于提供極致的超頻性能以及散熱效能。
內存顆粒是特挑的三星DDR5超頻DRAM IC,PCB板則升級到了10層,擁有更好的電氣布局,這些都是為了讓它能達到更高的頻率。
HOF OC Lab 大師S DDR5內存有4中規(guī)格,分別是5600MHz C36/1.25V、5800MHz C38/1.30V、6000MHz C38/1.35V、6200MHz C38/1.35V,單條容量16GB。
我們收到的是5800MHz C38版本。
HOF OC Lab 大師S DDR5內存參數如下:
二、圖賞:純白天使羽翼外觀
HOF OC Lab DDR5內存借鑒了天使元素打造了純白羽翼外觀,整條內存看上去潔白無瑕,可以說將美學、結構與工藝做到了完美融合,非常適合白色主題的整機。
除了多了一張標簽貼紙之外,內存的正反面完全一致。
單面8顆粒設計。
影馳HOF OC Lab 大師S DDR5內存精選三星DDR5超頻DRAM IC,再加上10層加強PCB設計,即便是默認頻率達到了5800MHz,但依然還有非常大的超頻空間。
三、超頻測試:6600MHz C40通過Memtest穩(wěn)定性測試
測試平臺如下:
1、超頻測試
簡單嘗試了一下超頻能力,HOF OC Lab 大師S DDR5 5800內存很輕松地在1.435V的電壓下超頻到了6600MHz,并且時序能夠達到了40-40-40-96 CR2。
使用MemtestPro 4.3測試超頻后的穩(wěn)定性,總計測試了37分鐘,進度108%,0錯誤。
下面我們來看看在4800MHz、5800MHz、6600MHz三種頻率下的帶寬和延遲。
這是在BIOS全默認的情況下測得的數據,此時內存頻率為4800MHz,時序為40-40-40-76 CR2,內存的讀取、寫入和復制帶寬分別為:76550MB/s、68336MB/S、69155MB/s。而內存的延遲則為87.4ns。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13代酷睿處理器的內存延遲要遠高于12代酷睿處理器。同樣的內存頻率,在i9-12900K上,延遲只有80ns左右。
直接在BIOS開啟XMP模式,讓HOF OC Lab 大師S DDR5 5800內存運行在5800MHz頻率,時序38-38-38-83 CR2,默認電壓1.30V。
實測內存讀取、寫入和復制帶寬分別為:91175MB/s、80478MB/S、82640MB/s,內存延遲降到了71.9ns。
超頻到6600MHz 40-40-40-96之后,內存讀取、寫入和復制帶寬分別為:101GB/s、88814MB/S、91105MB/s,內存延遲降到了67.8ns。
從4800MHz到6600MHz,時序不變的情況下,延遲從87.4ns來到67.8ns,足足降了20ns之多。
在帶寬方面,5800MHz相比4800MHz提升了約20%,而6600MHz提升幅度則超過了30%。
四、游戲性能測試:10%的幀率提升
下面我們來看看僅僅是超頻內存,游戲幀率會有怎樣的變化!
1、孤島驚魂5
4800MHz時,游戲幀率為218FPS。
5800MHz時,游戲幀率為235FPS,高了17幀。
超頻到6600MHz,進一步提升到了247FPS。
2、古墓麗影:暗影
4800MHz時,游戲幀率為293FPS。
打開XMP,5800MHz時幀率提升到了316FPS。
超頻到6600MHz,幀率達到了323FPS。
3、戰(zhàn)爭機器5
4800MHz時,幀率184FPS。
5800MHz時,幀率為193FPS。
超頻到6600MHz,幀率達到了200FPS。
數據匯總如下:
從4800MHzC40到5800MHzC38,游戲幀率平均提升了6%。
超頻到6600MHzC40后,幀率再度提升4%,比起4800MHz時,提升幅度達到了10%。
五、總結:穩(wěn)超6600MHz 高頻內存對游戲幀率至關重要
Intel第13代酷睿處理器帶來了巨大的游戲性能提升,平均幀率相比上代的i9-12900K提升了10%,但讓人驚奇的是,在我們進行的內存測試中,6600MHz C40相比4800MHz C40,游戲幀率也是提升了10%。
另外,高頻內存還能帶來更高更穩(wěn)定的最低幀率,減少偶爾卡頓的情況發(fā)生,越是復雜的場景提升越大。
比如從我們所測試的幾款游戲來看,在《孤島驚魂5》中,搭配i9-13900K處理器,2133MHz內存的最低幀率只有110FPS,6600MHz則能將這個數字達到170FPS。
現在,大家應該能夠理解,高頻內存對于提升游戲幀率的重要性完全不亞于CPU。
影馳HOF OC Lab 大師S DDR5 5800內存的超頻非常簡單,只需要在BIOS開啟XMP,然后將內存頻率設為6600MHz,內存電壓設為1.435V就行了,其他都不用動。
只是 ,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微調了一下時序,從CL38調到了CL40。
超頻到6600MHz之后,我們進行了長時間的內存穩(wěn)定性測試,沒有任何報錯,說明超頻后的內存完全可以正常運行。
另外,其實我們還將內存超頻到了7000MHz C40,只是穩(wěn)定性測試時會報錯,如果再花點時間調整小參,應該也是能夠穩(wěn)定的。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嘗試調試出到更好的參數!
影馳HOF OC Lab 大師S DDR5 5800內存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說DIY市場上設計師電腦和游戲電腦推得很火,但并不是所有用戶都需要這么高的性能。畢竟面對日常工作娛樂以及輕量級游戲來說,一臺基于4核處理器的入門級整合平臺家用小鋼炮完全就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目前銳龍3 3200G整合平臺方案和酷睿i3 9100整合平臺方案都是比較主流的選擇,玩家到底應該如何選購呢?這里面的門道可就大了。
入門級處理器全面進入4核時代,銳龍3 3200G優(yōu)勢大
有不少玩家依然覺得買處理器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入門級處理器必然是低規(guī)格、低性能的代名詞,這樣的處理器買回來有什么用呢?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隨著工藝的進步,技術的改進,現在的入門級處理器性能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特別是在AMD的銳龍?zhí)幚砥髀氏葘?核普及到入門級處理器上之后,Intel面對競爭也選擇將酷睿i3祖?zhèn)鞯?核4線程的規(guī)格提升到了4核4線程,如此一來即便是入門價位的產品,用戶也能享受到4核的強悍性能。
在處理器性能部分,兩款處理器的差距并不大,畢竟銳龍3 3200G和酷睿i3 9100同為4核4線程的配置,最高頻率只相差0.2GHz,要知道銳龍3 3200G還能超頻,這點頻率差異并不是什么問題,就性能而言對付上網、文檔處理等家用電腦的日常應用需求綽綽有余??吹竭@里是不是感覺選擇起來更困難了?但處理器只是整機系統(tǒng)中的一員,我們應當從整個系統(tǒng)的角度來對比就很清晰了。
雖說入門級電腦用戶對運行單機大作的需求比較低,但是玩玩《英雄聯盟》《穿越火線》這類網游的需求是有的,這就要求入門級電腦還是要有一定的游戲性能。在這方面,銳龍3 3200G的優(yōu)勢就非常的明顯,其內置的獨顯核心采用的是與Radeon RX Vega64相同的Radeon Vega架構,只是在規(guī)模和規(guī)格上進行了一些精簡,但即便是這樣其性能已經接近最新入門級顯卡的水平了,魯大師得分大約在46000分的水平。而酷睿i3 9100內置的是在酷睿產品上堅守多年的HD 630核芯顯卡,在性能上根本無法與Radeon Vega 8相比的。
此外我們都知道對整合平臺來說,在玩游戲時需要調用內存作為顯存,內存的性能對整個平臺的游戲性能同樣有很大的影響。而銳龍3 3200G還能支持更高規(guī)格的雙通道DDR4 2933內存,而酷睿i3 9100在H310之類的主板上只能使用DDR4 2400內存,所以明顯銳龍3 3200G的內存性能也更好。此外,銳龍3 3200G采用了12nm制程,比酷睿i3 9100的14nm工藝更為先進,能效表現更出色,價格還便宜250元,怎么選擇相信大家很清楚了吧。
最后還要提一點,目前不是有酷睿i3 9100F+獨顯的方案嗎?小獅子覺得這個方案并不適合小鋼炮家用主機。首先入門級的GT710、GT730之類的產品性能很有限,特別是GT710這種魯大師GPU得分還不能達到9000分的GT710,與酷睿i3 9100F的組合其實并不會比銳龍3 3200G強;其次小鋼炮主機采用的是ITX機箱,機箱內部空間狹小,只有刀卡才塞得進去不說,還會影響到內部散熱;最后酷睿i3 9100F價格只有599元,但是加上入門級顯卡,再怎么也要800元以上,性價比可就低了不少。
綜上所述,對于一般家庭用戶來說,銳龍3 3200G是打造小鋼炮整合主機的最佳選擇。
銳龍3 3200G辦公、上網是把好手,居然還能吃雞
前文就從規(guī)格、性價比等方面對幾個裝機方案進行了對比,得出的結論是銳龍3 3200G全面領先。那么這款處理器的實際表現如何呢,我們搭建了一套總價不到2000元的銳龍3 3200G主機來進行體驗。
對面家庭用戶主流的工作與多媒體娛樂需求,包括WPS文檔處理、Photoshop圖片處理擁有4個物理核心的銳龍3 3200G完全夠用,日常的使用體驗是非常流暢的。
同時得益于內置Radeon Vega 8顯卡擁有較為不錯的性能,這套銳龍3 3200G平臺不僅能以1080P分辨率和全高畫質流暢運行《CS:GO》《DOTA2》等網游。甚至是面對《絕地求生》這樣的游戲,也能在1080P分辨率和低畫質下實現40fps左右的畫面平均幀速,表現算是很不錯的了,這是G710獨顯以及Intel核芯顯卡都無法實現的。另外,Radeon Vega 8顯卡還有一個黑科技是支持AMD Fluid Motion Video將24fps/30fps的視頻通過運算提升到60fps,帶來非常明顯的視覺效果提升。
總結:入門級小鋼炮就選銳龍3 3200G
得益于兩大處理器巨頭激烈的核戰(zhàn),讓入門級用戶也能用上真4核處理器。縱觀市面上的產品,既能勝任主流家庭應用、辦公軟件、圖片處理工具甚至處理一些視頻剪輯工作的前提下,又可以流暢運行主流電競網游,在適當設置下也可以順暢運行大型3D游戲的,只有內置Radeon Vega 8的銳龍3 3200G才能實現這一點。
在性能如此強悍的同時,銳龍3 3200G在性價比方面的表現也同樣出色。749元的價格比酷睿i3 9100或是酷睿i3 9100F+獨顯的方案都要更實惠,所以要想打造入門級家用小鋼炮主機,就要選銳龍3 32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