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分手減肥 50 斤,逆襲成為 90 后創業者的領軍人物。
作者 | 鄭玄、siqi
創業九年,Keep 終于跨過了上市這道門檻。
7 月 12 日,Keep 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此次發行價最終定于 28.92 港元,按發行價計算 Keep 上市時的市值為 152.02 億港元(約合 19.4 億美元),IPO 募資總額約為 3 億港元。12 日上午港股開市,Keep 開盤上漲 4.77%。
回到 2014 年的夏天,還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讀書的王寧即將畢業,剛和女朋友分手的他,想在畢業前做一件大事——減肥。用了將近六個月的時間,王寧從 180 斤減到了 128 斤。這段特殊的經歷,讓王寧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畢業后,王寧在 2014 年 9 月創立了 Keep,公司的名字來源于他自己在減肥過程中,總結凝練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堅持。
2015 年 Keep App 上線后一路高歌猛進,在年輕人中大受追捧,3 年就積累了 1 億用戶。之后 Keep 開始加速商業化,發展出自有品牌運動產品銷售、會員訂閱和線上內容消費、廣告等商業模式。到上市前的 2022 年,Keep 已經擁有 3640 萬月活用戶,年收入達 22.11 億元。
對 Keep 而言,今天很難說是最好的上市時機。一方面,過去兩年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股價普遍回調,如今正處于近五年來的較低點,這很難不影響 Keep 上市時的募資和估值;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關注點正在從「增長和前景」轉向「盈利和確定性」,這對當下仍處于虧損的 Keep 也是不利的因素。根據招股書,2021 年 Keep F 輪和 F1 輪時每股交易價格分別為 4.1 美元和 5.2 美元,上市發行價卻降至約 3.7 美元,算是大環境下一種必然的結果。
但 Keep 上市也有更多的意義。作為 2021 年后第一個成功掛牌的平臺型互聯網公司,Keep 對還未上市的樂刻、超級猩猩,甚至 Soul、小紅書、抖音等都有著借鑒意義。而這些明星項目能否順利 IPO,將會影響國內一級市場的 GP、LP 們的信心,進而對整個國內創投市場的環境帶來更長遠的影響。
01
大學生白手創業
如今大眾視野里的王寧,是聚光燈下的明星創業者。但在開始創業前,他只是舞臺下的一個普通人。
王寧沒有優渥的背景和名校光環,所以哪怕拿到上億融資后,還是會在意公司采購的電腦是不是全網最低價。他曾經自嘲,在 Keep 最難干的崗位是行政,「因為我永遠可以找到比他的采購價更便宜的鏈接。」
王寧在意細節,但更渴望登上舞臺。草根背景對他的最大影響,是賦予了他向上的渴望和不甘平庸的闖勁。
高中時期,王寧就是一個閑不住的學生。即便座位已經是被安排在講臺邊上的「左右護法」,他還是會趁著燈下黑,把跟學習無關的報紙都翻個遍。他說,在這些閱讀里感受到整個互聯網領域從 PC 到移動端的變遷趨勢,「那個時候自己特別急,覺得沒辦法趕上這波浪潮。」他多次表示,高中時就想盡早到社會里歷練更多。
進入大學后,王寧選擇了他認為「可以改變很多」的計算機專業,然后快速把自己扔進了社會的急流里。只要給他提供機會,人力、財務、行政、運營、產品、測試……什么樣的工種他都可以干。大學階段,他一共有六、七份不同的實習經歷。其中包括新東方、猿題庫等后來的在線教育明星公司。
「線上」和「教育」的兩個種子都已經埋下,選擇「健身」這個細分領域則完全出于偶然。大學畢業前,因為失戀成功減重 50 斤的王寧成為了周圍的楷模,他不厭其煩地跟身邊人分享減肥心得,于是才有了創立 Keep 的點子:「那個時候就是希望可以把自己的運動和減肥的知識傳播更廣。」
Keep App 上線
從 2014 年夏天的第一張產品原型圖,到 2015 年 2 月 4 日 Keep 在應用市場上線,那段時間里,王寧要坐著公交車去見潛在的天使投資人,最終拿到了一筆 300 萬元的天使投資。產品上線那天,團隊也不過只有 12 人。
第一批種子用戶的積累,王寧用的是最臟最累的做法:寫原創健身內容,然后手動分發到微博、QQ、微信、豆瓣等不同的社群,等產品上線后再把這些被吸引的「粉絲」拉過來。不過,這樣「原始」的工作方式也帶來了一個積極的結果,即通過內容沉淀下了真正的目標用戶。當產品上線后,通過老用戶口口相傳,Keep 的用戶規模在 105 天里突破了 100 萬。
隨著雙創熱潮的興起,加上國家關于促進體育產業消費的 46 號文加持,Keep 在此后的一兩年里,成為了明星創業項目。據王寧回憶,此后幾輪融資,都是「被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其中 B 輪投資方 GGV 的 Jenny,專程搭早班機從上海飛到北京和他見面。王寧事后才知道,面談當天,Jenny 還要回到上海搭國際航班飛往美國。
從 2015 年 6 月到 2016 年 6 月,短短一年時間里,Keep 連續獲得了四輪融資。根據招股書顯示,這四輪融資總金額超過 5700 萬美元,而 2016 年,Keep 的月活用戶也突破了 1000 萬。
不到 2 年,王寧就從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躍成為當時估值最高的 90 后創業者。
02
「不想只做一個 App」
Keep 最初只是一個聚合健身課程的內容平臺,但隨著用戶規模快速從 100 萬、1000 萬,增長到 8000 萬,1 億,王寧開始不滿足于只做一個 App。
2017 年 3 月,蘋果 CEO 庫克訪華,其中一站就是到訪 Keep 位于北京的辦公室。在那里,27 歲的王寧將一個印有 80000001 的 Keep 瑜伽墊贈予庫克,當時正值 Keep 注冊用戶數突破 8000 萬。這個很擅長利用媒體的年輕創業者,借力庫克為自家的瑜伽墊狠狠地做了一波宣傳。
2017 年,王寧與庫克合影
2018 年,Keep 開始加速商業化,除了上線訂閱會員,做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是王寧給 Keep 制訂的第二條曲線。這并非突發奇想,早在 2015 年接受虎嗅創始人李岷采訪時,他就將 Keep 接下來的故事,描述為一個中國版的阿迪、耐克。
「我判斷當下正處在運動品牌迭代的年代。對年輕的運動者來說,現在穿 Nike 或阿迪已算不上酷了,這些好像是他們爸爸媽媽穿的,我們更喜歡穿 Under Armour。Keep 現在通過線上的產品影響一代人的運動習慣,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開 Keep 運動品牌店,年輕人也來買我們的衣服?不排除,但也不確定。」
Keep 的運動產品,具體又可以分成兩個大類:一類是智能化的產品,比如跑步機、動感單車、電子跳繩這樣的智能健身設備,以及體脂秤、運動手環這樣的運動監測設備;另一類是非智能化的配套運動產品,包括瑜伽墊、啞鈴、健身服等運動配件,以及代餐、零食等健身食品。
Keep 先做了門檻較低的健身配件,之后在 2018 年開始殺入智能硬件。王寧在次年的發布會上回憶,Keep 在 2018 年面臨重大的決策關口,經過團隊反復討論,最終決定不僅只做線上 App,而是通過推出硬件、實體店等方式,切入更多的運動健身場景。
這一年里,Keep 先后發布智能跑步機 KeepKit,和線下健身門店 KeepLand,切入家庭和健身房兩個線下場景。次年,Keep 接著發布了手環、健步機和一系列輕食代餐。到 2019 年 10 月,根據品玩,Keep 的 SPU 已經達到 400 多個,SKU 更是近萬。
不到兩年時間里,鋪開健身房、智能硬件兩大從未涉足的新業務,并大幅拓寬了健身配套用品的產品線,這就要求 Keep 要向營銷、供應鏈、產品研發、門店運營等一個個復雜的板塊砸錢砸人。而這樣的投入方式,對一個只有不到 1000 人的創業公司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事實證明,步子邁大的 Keep 沒有創造多點開花的奇跡。2019 年底到 2020 年中旬,Keep 開始收縮戰線,包括裁掉一部分員工降本,并關閉了一部分 KeepLand 門店,在實質上放棄自營線下健身門店這條路線。
幸運的是,2020 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了意料之外的「X 因素」幫了 Keep 一把。封控在家刺激的線上健身需求,讓本應「戰略收縮」的 Keep,獲得了大幅度的用戶增長。如上圖所示,2020 年 Keep 的平均月活從上一年的 2180 萬增長到 2970 萬,漲幅近 40 %,并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繼續增長至 3440 萬和 3640 萬。
在 2020 年底和 2021 年底,Keep 再次拿到了高瓴、軟銀等機構投資的 4.25 億美元,估值較 2019 年底時也近乎翻倍。
經歷了 2018 年到 2020 年的起起伏伏,王寧和他的團隊似乎更能認清自身的能力邊界,把有限的資源更合理的分配,這是比遲早會結束的「疫情紅利」更重要的收獲。
進入 2022 年和 2023 年,Keep 基本停止了盲目開拓新的業務線,而是在已有的業務線里做創新升級,其中不少都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比如 KeepLand 不再以自營門店為主,而是與傳統健身房和健身教練合作推出線下團課。在保留 Keep 自身在內容(健身課程)和流量(線上線下引流)的優勢的同時,擺脫了重資產運營門店的負擔。
智能硬件與 Keep 平臺的聯動也在加強。截至 2022 年底,Keep 一共賣出了 22.2 萬臺跑步機,19.4 萬輛動感單車,60 萬根智能跳繩。去年以來,Keep 先后推出實感騎、直播課等新的內容產品,并在 2023 年嘗試啟動了新的會員訂閱模式「直播暢練卡」,將實感騎、直播課等新的內容權益加入到這個升級版的會員體系。
一位用戶在 Keep 上曬出的獎牌
最成功的當屬線上虛擬賽事和 IP 獎牌的玩法。比如 2022 年,Keep 與一些知名 IP 合作推出一系列的線上主題跑步活動,其獎牌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受到熱捧,引來大量年輕用戶參與。根據 Keep 更新的招股書,2022 年,參與虛擬賽事的付費用戶超過 150 萬人次,活動登記費產生的交易總額超過 9000 萬元,讓 Keep 在這一板塊的收入增長超過 500%。
盡管這些改變,尚未在財務層面給 Keep 帶來質的飛躍。但隨著國內疫情結束,人們開始回歸線下健身和運動,Keep 也更有機會擴大戰果,更多的影響中國人健身運動的行為和消費。
03
Keep 的未來:
堅持的方向是什么?
上市是一個新的起點,創業九年的 Keep 邁入了下個階段。
王寧曾在多個場合講過,Keep 的愿景是做運動健身界的「谷歌」——人們想搜東西的時候會谷歌一下,想運動健身的時候就會 Keep 一下。
表面上看,Keep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用戶和商業化,但這兩個問題千頭萬緒,而用王寧的愿景來審視今天的 Keep,會發現用戶和商業化并不割裂。Keep 實現自己的愿景,這兩件事就不會成為問題;而今天 Keep 遇到的一些用戶和商業化的難題,恰恰是因為 Keep 無法做到理想中那樣,把人們的健身行為都和 Keep 連接在一起。
在猿題庫的工作經歷,讓王寧喜歡用分數來形容用戶的需求。今天在 Keep 上,絕大多數是 0 - 70 分的用戶——比如像當年想減肥的王寧一樣,不具備專業的健身減肥知識,運動基礎也比較薄弱,相對專業的健身指導視頻,以及在家利用自重訓練,就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
事實上,這也是 Keep 目前做的最好的部分,憑借著對這類需求的洞察,加上互聯網產品的優勢,Keep 像上文中講述的那樣快速積累起大量的用戶,這對一個「反人性」的互聯網產品來說相當不易。
甚至就連這類用戶的商業化,Keep 其實做的并不差,但問題是這些「運動小白」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并不太強,買個在家健身必須的瑜伽墊,充值一個基礎會員,買點不用費力就能減肥(至少是心里安慰)的代餐輕食,Keep 在這幾個板塊都創造了不錯的收入,但只有這些遠遠不夠。
跨過 0 - 70 分的入門階段,變成有持續運動習慣的健身人士,不少人會開始消費健身裝備、健身房和私教課,每年花在健身上的錢會從幾十元幾百元,指數級增加到幾千元上萬元,這些人也是今天運動健身市場的消費主力,但在 0 - 70 分占據絕對優勢的 Keep,在下個階段并不占優,甚至很多時候 Keep 教育出來的新用戶,轉身就去「投靠」了傳統健身房,或者阿迪、耐克、Lululemon 等其他運動品牌。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一方面是由于只靠 Keep App 上的常規健身內容,無法覆蓋他們的運動健身場景。對此,過去幾年 Keep 一直在嘗試多管齊下,包括推出線上直播課,引入鄒市明、周六野這樣的健身運動名人來開發一些更專業、更有挑戰的健身課程;此外,推出跑步機、動感單車等健身設備,推出線下團課,組織虛擬賽事,也是在更多線下運動場景連接健身用戶。
另一方面,Keep 希望發展自有品牌,不論是做智能硬件還是健身配件,想把這些事情做好,除了需要了解用戶,還需要團隊有足夠強的產品研發、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能力。這一點上,一年銷售額才 10 億元上下的 Keep,也就剛剛起步。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自有品牌對 Keep 這樣的垂直社區來說,也有著相應的代價。Keep 聚集了數以千萬計的健身用戶,對健身設備、健身用品的商家來說,不論是品牌宣傳還是渠道營銷,都有強烈的吸引力。但 Keep 只做自有品牌,除了損失這些商家的廣告費,更重要的是不能把用戶購買健身用品的交易行為留在 Keep,這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但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愿景和能力邊界,很多時候一切只是企業發展道路上的選擇。經過 2022 年和 2023 年,對于今天的 Keep 可以多一點信心,不論是實感騎、虛擬賽事這樣的健身內容,還是動感單車等健身設備,都證明 Keep 有足夠的對健身用戶的洞察能力,以及做好產品的基礎能力。
如今又有了 IPO 補充的資金,有了新燃料的 Keep 只會跑得更快、更遠。畢竟王寧和他的團隊,正如這個公司的名字那樣,最擅長的就是「堅持」。
不時會有朋友問我,現在的智能手環買哪家好?小米系和榮耀系究竟誰更好用?這兩家產品各有側重,而且在價格上也是有一定差別,所以推薦的時候并不是很好說清楚。不過在我試用過這款Keep手環之后,我認為已經有了第三個答案。這款智能手環真正做到了價格和性能的平衡,更是在專業訓練指導輔助的功能上輕松超越榮耀和小米的智能手環。
Keep手環上手 充滿運動張力 新穎撞色設計
整體包裝主色調使用了的白色,將Keep手環以線條的方式描繪在包裝之上,拿到Keep手環的第一感覺就是簡潔清爽。配件方面,除了不用讀系列的說明書,配件還有一個與線材一體的充電底座。
與很多智能手環黑白顯示屏不同,Keep手環正面采用的是0.96英寸的彩色觸控大屏幕,整體的顯示效果細膩,UI界面流暢動畫和操作,不會有絲毫卡頓。正面覆蓋水滴狀的面板,邊緣過渡柔和。
Keep手環表帶使用了時尚新穎的撞色注塑工藝,一共提供了包括了沖浪綠、滑雪白、瑜伽粉,以及夜跑黑等多種配色,整款Keep手環給人一種充滿運動的張力的感覺。
表帶的材質相當柔軟,整體呈現出貼近手腕的弧度,上手佩戴感受到表帶親膚,不會有異物感。手環背面的中部是心率傳感器,手環通過心率傳感器除了進行主動單次心率監測以外,還可以進行實時心率監測。
而手環的充電位置在手環主體的側面(需要將手環從表帶中取出),手環主體上的2pin的金屬觸點充電接口使用適配的充電底座進行充電。
Keep手環體驗 操作絲滑 反應迅速
手環擁有非常豐富的功能,除了記錄運動數據以外,實時心率監測、睡眠監測、鬧鐘,微信提示等功能一應俱全,而且得益于彩色大屏的應用,顯示效果出眾。而且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系統的流暢和玻璃順滑表面,讓整個操作過程都能體驗到如絲般順滑。
在功能體驗方面,單獨拿出Keep手環簡單介紹功能太單調乏味了,我手上有來自行業翹楚的榮耀手環4和小米手環3,既然有競品產品的話就順便做功能上的對比吧。
顯示方面,因為Keep手環和榮耀手環4都采用了比較大屏的彩色顯示屏,顯示內容會更豐富,觀感體驗上也會更好。而小米手環3黑白點陣屏幕除了圖標鋸齒并不細膩以外,屏幕也比榮耀手環4和Keep手環小很多。
再來說說比較基礎的抬腕亮屏功能,在對比中我發現,幾乎每次抬腕亮屏的速度Keep都表現出最快的反應速度,其次是榮耀手環4,而小米手環3似乎總是會慢半拍。
而小米手環3慢半拍的情況在消息提醒功能上同樣出現了,可以在上面的gif圖上看到,消息提示功能上Keep手環依然反應最快,幾乎與手機同時通知,榮耀手環4反應速度次之,小米手環3依舊是一個慢半拍的情況。
Keep手環有相當專業的全天候心率監測,所有的數據都會保留在app中。經過了技術深度調優和大量測試,進行大數據典型樣本采集和驗證。心率監測相當快速,基本都能以很快的速度在短時間內監測出完整的心率,準確度也非常高。
(左:榮耀手環4 中:Keep手環 右:小米手環3)
三款智能手環都能實現全天候的心率監測,但是在我對比的時候,發現了一件比較奇怪的事情。全天候心率檢測的功能,榮耀手環4和Keep手環數據監測相當詳盡,Keep手環甚至還可以查看歷史記錄中的具體時間節點的心率情況。而小米手環卻相當詭異,在我未佩戴的情況下(記錄中,有兩段時間三款手環都沒有進行佩戴),居然能超遠距離監測到我的心率,簡直不敢讓人相信,難道現在的心率監測這么厲害了?僅根據周圍的的空氣就能監測了么?
睡眠監測的功能也能較好的給與睡眠建議,對了解自己的身體現狀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Keep深度功能體驗 軟硬件結合實現專業指導
手環一類產品肯定是需要有防水性能的,而手環產品的防水等級并不是藏劍的IPx等級,而是使用了ATM標準標注。一般來說3ATM代表產品支持輕度的水洗,防潑濺,而Keep手環采用了5ATM的標準,代表著這款手環即使你在游泳的時候都不必摘下來。而因為采用了先進的6軸傳感器,能自動識別主泳姿(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記錄泳速、趟數、距離、卡路里、平均SWOLF 等數據。
當然,6軸傳感器不僅僅是可以應用在游泳上。針對Keep手環強大的6軸傳感器,手環可以很精確的捕捉運動軌跡,在app中有許多專業的課程可供選擇,而且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會有相應的指導和打分。目前來看,Keep手環是真正的將監測數據與功能融合最好的一款產品了。
除了將6軸傳感器的數據實現為功能服務以外,心率數據也會被納入到運動數據分析中。心率處在目標區間,才能達到最佳的運動效。通過算法和用戶設定目標,實時監控用戶心率,反饋調整訓練節奏,讓心率處在合理區間,達到更好燃脂效果。
處于對數據監測和功能互動程度的好奇,我打開了一個心率HIIT課程,。課程中會有動作畫面和聲音提示,通過心率實時監測的進行運動量的判斷,APP會實時判斷運動量并進行相對于訓練的增加或者減少,也會根據心率所得到的運動量數據調控每個休息區間的時常,充分調整身體。在運動課程完結之后,程序會對這一課程的運動進行打分,對今后的運動進行專業的指導。將心率和運動軌跡數據配合專業的課程,實現實時專業指導,深度實現了數據深度應用,為每個運動找到最合適的心率區間實現最佳的訓練目標。
續航測試
在實時監測、睡眠監測、運動監測等功能全部開啟的情況下,實時使用24小時后僅僅只使用了11%的電量,也就是說這款Keep手環的續航至少能支撐一個星期。
而同等情況下,榮耀手環4耗電20%,小米手環3耗電耗電11%。這里要考慮到的是,小米手環是黑白屏幕,且為11mAh電池,而且手環長期處于慢半拍的情況。這樣對比來看的話Keep的續航能力是相當不錯的,而同為彩色屏幕的榮耀手環4則續航略遜一籌。
在多方面對比了三款智能手環,可以看到Keep手環在反應速度、續航方面比榮耀手環4和小米手環3要好,而三款手環中,Keep手環是真正將監測數據與功能實現深度互通的智能手環。在價格上,Keep手環官方定價169元、小米手環3 169元、榮耀手環4 199元,真正的“價格還比你低,性能還比你好;價格一樣,性能碾壓”,就目前的智能手環產品來看的話,Keep手環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智能穿戴產品了。
(轉載自 太平洋電腦網)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Minco
前言比較多,心急的可以直接看下一節。
起因是疫情期間在家辦公,每天長時間坐在電腦面前,我的腰椎越發難受。
腰突的朋友都會懂,不論站著還是坐著,只要時間一長,腰部就像接了水泵一樣慢慢將精力體力逐漸抽干。
留下腰部隱隱約約的酸軟和鈍痛,隨著癥狀的不同,有時還會頭暈胸悶、腰腿麻木……
這些年我也買過許多腰部保健產品,從幾十塊的拱橋腰椎牽引器,到日本的腰部按摩枕、電動氣囊的牽引理療枕、紅外烤燈、中頻治療儀、泡沫軸和花生球配合康復訓練課程……林林總總,不數不知道,一數起來我都嚇一跳。
腰部理療全家桶,還有一個拱橋牽引器送人了,客廳還有一張按摩椅
然而因為工作需要久坐的原因,病情癥狀總是反反復復。
一到休息日恨不得一直躺著,什么也不干,哪里也不去,可見腰部對人體影響有多重要。
可偏偏,我是個重度電腦用戶,不論是工作還是娛樂……
所以為了讓自己更舒服長久的使用電腦,更新一波辦公硬件勢在必行。
最先我把目光瞄向了人體工學椅,畢竟原來隨便買的西昊M59也就是一個普通電腦椅。
商家說的人體工學也就聽個笑話,椅背短小,肩背支撐不足,一天用下來肩背酸痛脖子咔啦咔啦響,腰部支撐近乎沒有,畢竟屁股不能嵌在椅背根部,直挺挺的一條支撐個鬼啊!
因為顏值入的西昊M59電腦椅,自己加了頭枕和腰靠
然后我就在張大媽看各種人體工學椅的推薦帖,目標是保友金豪L。
雖然價格比較貴,但是為了我的腰還有什么不敢花錢的,畢竟一步到位,腰不受累。
然而隨著我瀏覽的各種帖子越多,我對在家買個人體工學椅的目標就越動搖。
首先,人體工學椅只是為了讓辦公舒適的人體工學組件“之一”,要想舒適的使用電腦,勢必還要搭配升降電腦桌、顯示器支架、鍵盤托等各種外設。
這就讓預算瘋狂上漲,不只是買工學椅的錢了。
我的電腦桌是按我身高定做的,配合現有的電腦椅西昊M59,鍵盤剛好能平行手肘。
顯示器墊在音響上能讓我微微仰頭看著屏幕,就這我使用時還是會很快就累。
原因是保持標準坐姿非常消耗體力,哪怕每半小時我就會起來活動一下。
于是后面我加了腰靠和頭枕,讓身體角度大于90度,椅子后仰,桌下放腳凳,半躺使用電腦。
這樣一來確實輕松了很多,但是為了看見屏幕,我的頭枕必須支撐著我的脖子到一個比較高的程度。
最近睡覺脖子各種僵硬,我認為長久使用下去頸椎會出問題,而且半躺后手托也會跟著上翹,使用鍵鼠不如正坐方便。
并且我所在的城市沒有體驗店,我沒辦法實際體驗到人體工學椅的坐感,這點對我來說非常致命。
網上同一款椅子,有夸的有罵的,評價都比較極端,黑和水軍難以分清,7天無理由體驗也有運費負擔。
所以我產生了疑惑,人體工學椅對我的幫助究竟有多少?
在我看到的測評中,幾乎沒有半躺使用工學椅的用戶,原因是半躺著使用工學椅看不到屏幕,這就要搭配支架。
高端的工學椅大都是扶手同步傾仰,要想舒適使用還是要搭配支架。
所以人體工學椅并不完美,它只是為了在辦公場景下坐的盡量舒適才不得不選擇的方案,對我的幫助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保友金豪L商品詳情圖,模特沒有支架只能前傾工作,后仰時視角上抬45°,扶手也同步上抬
后來我反應過來,這是在家辦公啊!一定要用工學椅么!?
然后我的目光就瞄向了電競艙,畢竟看看腰椎受力圖就知道電競艙一定比工學椅舒服。
人體各姿勢腰椎受力圖
說真的電競艙簡直滿足了我的所有需求,半躺使用脊椎壓力小,屏幕跟隨視線,鍵盤跟手,簡直比人體工學椅舒適一百倍,完美!
然而電競艙碩大的體積和我房間狹小的面積勸退了我……
英格瑞瑪電競艙,正品價格下探到萬元,我看的時候是9999,買赫曼米勒不如買電競艙
這里強烈建議,想買工學椅家里地方又夠大的朋友們上電競艙,咸魚的二手電競艙的價格,經常比正品人體工學椅還低!
于是我沿著這個思路,思考有沒有電競艙的簡配版,還真讓我找到了。
鍵盤屏幕跟隨視線,頸、腰、肘、腿都得到了很好的承托
價格便宜,占地狹小,一體化高,看這位美女用電腦的樣子我都覺得舒服。
但是瀏覽了下評論,說打字的時候屏幕非常晃。
而且看這結構,支架承重是在氣柱上,又是不知名的品牌,再加上機箱的重量……
這天長日久的,為了我的菊花,我選擇了告辭。
藕猴,還有床邊款!
但問題還是一樣,支撐不穩,屏幕很晃。
于是順著關鍵詞,我搜到了購入的這個品牌,物聯!(繞了這么久,終于進入正題)
這家是我目前見到設計最合理的,目前平臺上我見到的做這類產品的品牌大概有三家,OK托(上文圖片那個,貌似最早),虎爸爸(最便宜),物聯(設計相對合理)
物聯的產品類型也很多,站立式、床邊式、跨床式、還有臺式(沒錯,這個臺式除了臺面不能升降外,完美包含了前述的調整鍵盤角度和顯示器的需求,可以自行搭配工學椅,他家也有太空艙沙發一起出售,相當于低配的電競艙)
關鍵是比起前面說的人體工學椅、電競艙,這個電腦桌非常便宜啊!
我買的就是床邊式,能躺在床上用的那種!
不知不覺快遞到了,趕緊下樓拿箱子,好家伙,夠沉!
分量十足的箱子
所有零件都用氣泡膜包裹得嚴嚴實實
配件全家福
檢查過后,發現少了一個鍵盤托架的支撐短桿,并且老板發錯貨了,發成了機械臂款。
于是我懶得退換直接補了差價,就算是機械臂款,也只要700多,價格真的香!
組裝底盤,底盤的支撐腳還配了毛氈,好評
整個組裝過程給我的感受就是,結實!
電腦桌整體做工非常扎實,完全沒有輕薄的感覺。
包括轉軸也是金屬的,反而配套的機械臂,后面的顯示器支架和懸臂之間的轉軸是塑料,這里噴一下NB。
我覺得以店家的扎實做工完全沒有必要上這個機械臂,用管臂款足夠了,要不是商家發錯貨我懶得退換我也是管臂款,……總感覺被套路了呢。
金屬轉接軸
顯示器支架需要有懸掛孔,我的顯示器沒有,問了老板老板說,店里的加裝支架不適合我的弧面顯示器。
但是還是給我找到了辦法。
誒嘿嘿嘿嘿……
無孔顯示器懸掛貼,淘寶9元,超級結實,我的弧面顯示器也可以用
一開始我還擔心,因為其他人貼這個都是豎著用支架,我平躺著用會不會不行,但事后證明吸得非常牢固。
用指甲刮了一下空氣,粘的很穩
組裝還是很簡單的,就是步驟挺多比較耗時間,從下午弄到晚上。
但是看著自己親手組裝完成的電腦桌,就非常有成就感,像小時候拼四驅車一樣。
平時躺累了還可以轉過來站在床邊使用,或者做運動的時候轉過來用顯示器跟練也是很好的,只不過keep沒有電腦版,需要用模擬器,直接跟練B站視頻比較方便。
晚上其實只需要一盞黃色的小臺燈,舒適又溫馨。
總體使用下來算是非常舒服,目前鍵盤另一側的短支撐桿還沒到,就算這樣還是挺穩。
手正常搭上鍵盤,不刻意去拍鍵盤托的話,顯示器都完全不會晃動,再次證明了店家的做工扎實。
其實鍵盤托和顯示器的圓盤真正受力會有一點點傾斜,不知道是不是我沒有擰太緊的緣故,但是瑕不掩瑜。
打字的時候屏幕也不會晃,但是我聽著歌在床上亂扭的時候腰碰著鍵盤,顯示器還是會微微晃動,但是瑕不掩瑜。
另一點就是鍵盤托這個擋板有點高,手腕不太好搭,我在pdd下單了個D型擋水條準備換掉這個擋板,還是那句話,瑕不掩瑜。
這個價位還要什么自行車!
所謂床邊電腦桌,就是鍵盤和顯示器沒法在床正中使用,需要靠床邊一點。
但是這家有跨床款,更穩更結實,實際我用的時候也就是挪挪屁股的事,還算方便的。
比較雞肋的就是我放鼠標的那個短的托盤,高度尷尬,比較礙事。
我看到其他買家也有直接不裝托盤的,如果鼠標放在鍵盤托上就會往下滑,全靠鼠標線吊著,放在短托盤上又顯得比較高,應該是給坐姿使用的。
顯示器、鍵盤高度和角度需要細心調整,找到最舒適的角度。
比如顯示器我就是調整了好幾次才找到不需要收下巴的角度,但是調好了就超級爽。
這篇文章就是我躺在床上打的,第一次用電腦和用手機一樣輕松,屏幕還無比的大!
長時間臥床其實會導致肌肉萎縮,所以為了身體健康和保持身材,大家還是要多多起來活動。
給大家放上一個平躺視角。
為了讓大家感受到仰臥角度特地打開了吸頂燈
要什么工學椅!乳膠床墊配床上電腦桌不香嗎?真的特別推薦!
做工扎實又便宜!
買它!
今天起請叫我霍金plus!
有問題歡迎評論留言,我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