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UF GAMING電競特工系列是華碩主板經典的系列之一,每一代的電競特工主板都有非常高的辨識度,打造了象征軍工品質的迷彩元素。本次評測的主角是電競特工系列新品:TUF GAMING X570-PLUS(WI-FI),那么它能否繼承電競特工之名呢?

    有人應該注意到了,TUF GAMING X570-PLUS(WI-FI)后綴帶了一個WI-FI,說明這款主板有自帶的WI-FI模塊,用戶不用單獨購買無線WI-FI模塊,就可以讓主板連接WI-FI,這對于一些沒有網線的用戶很關鍵。

    01 TUF GAMING X570-PLUS(WI-FI)怎么樣?

    為了方便閱讀,給大家先介紹一下TUF GAMING X570-PLUS(WI-FI)的主要特點。

    特點:在硬件水平上,TUF GAMING X570-PLUS(WI-FI)比以往用料更足,14相并聯的強化供電設計相當有特色的和強大,在我看來是這代華碩X570主板中,最值得出手的主板之一,中端界的扛把子哦。

    適宜人群:可以應對3900x的需求,就搭配來看更適合3700x的用戶使用,以及對供電設計要求較高的用戶,對散熱要求高的用戶,需求WI-FI的用戶。

    02 媲美猛禽系列的供電

    TUF GAMING X570-PLUS(WI-FI)光效比較低調,只有PCB板會有燈光效果,但是這款主板支持華碩的神光同步,可與其他AURA SYNC兼容設備實現燈效同步,打造華碩燈效全家桶的用戶不要錯過,而接下來重頭戲是供電設計。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眼主板最為重要的供電設計,這款主板使用了12+2相供電,PWN主控為ASP1106GGQW,支持4+2相,并且使用了DrMOS數字供電設計,MOSFET為SiC639 ,整合了上下橋,能輸出50A的電流,基本實錘3個SiC639一相,真4相并聯和兩相SA供電,接近了M11H的供電設計,是華碩特色的增強型供電解決方案。

    可怕的供電

    可以看出華碩供電規格很可怕,供電設計也是主板的精髓,要知道TUF GAMING可是華碩的中端主板,上面還有ROG猛禽和ROG玩家國度,這代TUF GAMING還有6層PCB的設計,華碩這一代的X570主板相當良心。

    02 電競特工拓展能力

    因為是ATX板型的主板,拓展能力必然不能忽視,內存是這代X570主板整體進步僅次于PCIe 4.0的地方。這款主板在內存方面支持4 x DIMM最高4400Mhz頻率的內存,同時容量也達到了128GB。

    內存插槽

    在顯卡插槽上,這款主板準備了兩個PCIe 4.0 x16長插槽和兩個PCIe 4.0 x1段插槽,上面的PCIe 4.0 x16長插槽還裝備了金屬保護裝甲,防止因為插拔意外造成顯卡的損壞。

    顯卡插槽

    這款主板的M.2接口有兩個,一個位于CPU下方,一個位于芯片組旁邊,芯片組旁邊的有散熱片覆蓋,CPU旁邊的沒有散熱片,支持支持 2242/2260/2280/22110規格,而且支持PCIe 4.0,在后面也會對PCIe 4.0進行測試。

    M.2接口

    接下來是I/O區域,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中的WI-FI模塊就在這里,搭載了Intel 802.11ac Wi-Fi無線網卡,與下方的Realtek? L8200A千兆網卡一起組成了這代電競特工的電競網絡,支持MU-MIMO 技術和藍牙Bluetooth 5.0,技術,還有TUF主板特色的LANGuard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和TurboLAN網絡加速技術。

    I/O區域

    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在I/O區域其他接口也非常豐富,有4個USB 3.2 Gen1(5Gb/s)接口,兩個USB 3.2 Gen2(10Gb/s)接口,還有一個USB 3.2 Gen2 Type-C接口以及一個HDMI和1個DP視頻接口,不過因為銳龍都不帶核顯,,也為新一代APU留出了可用空間。

    03 電競特工接口

    這款主板的接口豐富,首先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在CPU供電接口上準備了8+4pin,能滿足三代銳龍的需求。

    8+4pin

    主板供電的旁邊是一個USB 3.2 Gen1(5Gb/s)的前置接針。

    USB 3.2 Gen1

    有意思的是這次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的SATA接口擺放的位置,總數仍是8個PCIe 4.0 SATA接口,但是位置發生了改變,4個位于常見的芯片組旁邊,還有4位于開關跳線的旁邊了,這樣利于機箱走線,更加靈活方便。而且這款主板的芯片組散熱風扇使用了靜音設計,經久耐用,能夠提供6W+小時的持續運作 ,還不用擔心噪音污染。

    SATA接口

    在主板的下方, 有兩個USB 2.0接針, 還有兩個系統風扇,還有比較經典用于串口的COM接口。

    兩個USB 2.0接口

    在音效封面,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使用了Realtek S1200A音頻芯片,擁有108dB信噪比輸出和103dB信噪比輸入,配合黃金電容打造了這款主板的TUF的電競特工音效。

    04 BIOS

    看完了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的硬件素質,我們在看下這次華碩TUF系列的BIOS,BIOS是華碩主板強大的根本之一,這代TUF自然也有非常高規格的BIOS界面。

    主界面

    信息界面

    進階界面(XMP打開)

    電壓調節(自動)

    高級界面

    PBO調節

    監控界面

    工具界面(升級BIOS)

    依舊是非常經典和清晰的BIOS界面,大家可以通過華碩BIOS調節輕松的進行超頻等進階玩法,進一步提升游戲體驗。

    05

    實戰測試

    喜聞樂見的實戰測試來了,接下來先介紹一下測試平臺:

    測試平臺

    為保證此次評測能夠發揮顯卡的最佳性能,本次測試平臺采用AMD Ryzen 7 3700X、AMD Radeon RX 5700 XT顯卡、芝奇皇家戟 RGB 16GB DDR4 3600(2x8GB)內存、鑫谷昆侖KL-650W電源、海盜船MP600 NVMe SSD固態、散熱器為超頻三偃月240RGB。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15

    在CINEBENCH R15的測試中,AMD Ryzen 7 3700X多核心得分為2053分,而單線程得分為205,在這款主板上AMD Ryzen 7 3700X有完整的發揮。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20

    在CINEBENCH R20的測試中,AMD Ryzen 7 3700X多核心得分為4630分,而單線程得分為502分,發揮的沒問題。

    Super PI:

    Super PI

    Super PI是一款計算圓周率的軟件,考驗處理器的單核性能,分數越小處理器單核性能越強。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測試下的AMD Ryzen 7 3700X已經進入了10以內,達到了9.391,除了三代銳龍本身的功勞,這款主板也功不可沒。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 Chess Benchmark考驗的是處理器多線程大規模科學運算能力,最多支持16線程。AMD Ryzen 7 3700X得分為28619,在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充分發揮了能力。

    Time Spy:

    Time Spy

    Time Spy(TS)是第一個針對DX12的獨立第三方基準測試工具,整個引擎完全基于DX12設計,可充分壓榨顯卡的DX12性能。3D Mark所有的測試項都不僅僅測試顯卡性能,處理器的表現也影響著最終結果。

    Fire Strike:

    Fire Strike

    在新3DMARK中,為用戶提供了基準測試和功能測試等多項功能。在基準測試中,包括我們熟悉的Fire Strike(FS))各項測試,這些測試包括多種強度,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平臺的性能等級,來選擇對應的測試項目

    PCIE 4.0測試:

    這次三代銳龍支持PCIe 4.0技術,而3D MARK也加入了響應的測試項目,分數普遍為20-30GB/s以內。

    PCIE 4.0測試

    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這款主板上的PCIE 4.0帶寬測試為23.15GB/s,分數正常。那么接下來我們看看PCIE 4.0的固態能有怎么樣的表現?

    PCIE 4.0固態跑分

    在PCIe 4.0帶寬的加持下,固態的讀取速度輕松的就接近了5000MB/s的大關,達到了4993.9MB/S,而寫入也達到了4245MB/s,比PCIe 3.0進步很大。

    游戲測試:

    在測試中我們選用了游戲《孤島驚魂5》這款2款3A大作,畫面選項均為預設最高,分辨率為2k和1080p,使用游戲自帶BENCHMARK進行測試。

    2k


    1080p

    在游戲測試中,《孤島驚魂5》2k分辨率達到了93幀,而1080p分辨率達到了118幀。完全能夠勝任3A大作的需求,如此一看“3A”平臺本身的能力也不容小視。

    06 拷機和總結

    最后我們仍對AID64對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進行拷機的實驗,看看這款主板能不能抗住高負載應用的壓力,我們借助還AMD官方Ryzen Master軟件,一起對溫度做了監控,Ryzen Master更新到最新版本之后已經可以能支持中文。

    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

    在雙拷的壓力下,這款主板表現得非常出彩,拷機用時53分鐘,二極管的溫度為77℃左右,很神奇,一般主板3700X拷機都會在80℃以上,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這次有了超常的發揮,說明華碩這次的snare確實很有門道,PCB 6層設計好評。

    總的來說,這代的TUF GAMING X570-PLUS(WI-FI)性價比真的非常不錯,即使對華碩而言TUF GAMING 是中端主板,也能有如此的表現,能看出了用料是實打實的良心。

    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

    這一代華碩的X570主板也都繼承了華碩設計才是根本的理念,在各個價位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助力。目前這款主板京東售價2099元,每滿100可以減15元,1799元就能拿下,而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在這個價位的硬件水平基本無敵,帶WI-FI模塊也能應急和隨時移動使用。

    為一名新手,要真正從頭組裝好自己的電腦并不容易,也許你知道CPU應該插哪兒,內存應該插哪兒,但遇到一排排復雜跳線的時候,很多新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鑰匙開機其實并不神秘

    還記不記得你第一次見到裝電腦的時候,JS將CPU、內存、顯卡等插在主板上,然后從兜里掏出自己的鑰匙(或者是隨便找顆螺絲)在主板邊上輕輕一碰,電腦就運轉起來了的情景嗎?是不是感到很驚訝(筆者第一次見到的時候反正很驚訝)!面對一個全新的主板,JS總是不用看任何說明書,就能在1、2分鐘之內將主板上密密麻麻的跳線連接好,是不是覺得他是高手?呵呵,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將會覺得這并不值得一提,并且只要你稍微記一下,就能完全記住,達到不看說明書搞定主板所有跳線的秘密。

    這個叫做真正的跳線

    首先我們來更正一個概念性的問題,實際上主板上那一排排需要連線的插針并不叫做“跳線”,因為它們根本達不”到跳線的功能。真正的跳線是兩根/三根插針,上面有一個小小的“跳線冒”那種才應該叫做“跳線”,它能起到硬件改變設置、頻率等的作用;而與機箱連線的那些插針根本起不到這個作用,所以真正意義上它們應該叫做面板連接插針,不過由于和“跳線”從外觀上區別不大,所以我們也就經常管它們叫做“跳線”。

    看完本文,連接這一大把的線都會變得非常輕松

    至于到底是誰第一次管面板連接插針叫做“跳線”的人,相信誰也確定不了。不過既然都這么叫了,大家也都習慣了,我們也就不追究這些,所以在本文里,我們姑且管面板連接插針叫做跳線吧

    為了更加方便理解,我們先從機箱里的連接線說起。一般來說,機箱里的連接線上都采用了文字來對每組連接線的定義進行了標注,但是怎么識別這些標注,這是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實際上,這些線上的標注都是相關英文的縮寫,并不難記。下面我們來一個一個的認識(每張圖片下方是相關介紹)!

    電源開關:POWER SW

    英文全稱:Power Swicth

    可能用名:POWER、POWER SWITCH、ON/OFF、POWER SETUP、PWR等

    功能定義:機箱前面的開機按鈕

    復位/重啟開關:RESET SW

    英文全稱:Reset Swicth

    可能用名:RESET、Reset Swicth、Reset Setup、RST等

    功能定義:機箱前面的復位按鈕

    電源指示燈:+/-

    可能用名:POWER LED、PLED、PWR LED、SYS LED等

    硬盤狀態指示燈:HDD LED

    英文全稱:Hard disk drive light emitting diode

    可能用名:HD LED

    報警器:SPEAKER

    可能用名:SPK

    功能定義:主板工作異常報警器

    這個不用說,連接前置USB接口的,一般都是一個整體

    音頻連接線:AUDIO

    可能用名:FP AUDIO

    功能定義:機箱前置音頻

    看完以上簡單的圖文介紹以后,大家一定已經認識機箱上的這些連線的定義了,其實真的很簡單,就是幾個非常非常簡單英文的縮寫。下一頁我們在來認識主板上的“跳線”。

    實際上,機箱上的線并不可怕,80%以上的初學者感覺最頭疼的是主板上跳線的定義,但實際上真的那么可怕嗎?答案是否定的!并且這其中還有很多的規律,就是因為這些規律,我們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無論什么品牌的主板都不用看說明書插好復雜的跳線。

    ● 哪兒是跳線的第一Pin?

    要學會如何跳線,我們必須先了解跳線到底從哪兒開始數,這個其實很簡單。在主板(任何板卡設備都一樣)上,跳線的兩端總是有一端會有較粗的印刷框,而跳線就應該從這里數。找到這個較粗的印刷框之后,就本著從左到右,從上至下的原則數就是了。如上圖。

    ● 9Pin開關/復位/電源燈/硬盤燈定義

    這款主板和上一張圖的主板一樣,都采用9Pin定義開關/復位/電源燈/硬盤燈

    9Pin的開關/復位/電源燈/硬盤燈跳線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方式,市場上70%以上的品牌都采用的是這種方式,慢慢的也就成了一種標準,特別是幾大代工廠為通路廠商推出的主板,采用這種方式的更是高達90%以上。

    9針面板連接跳線示意圖

    上圖是9Pin定義開關/復位/電源燈/硬盤燈的示意圖,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第9Pin并沒有定義,所以插跳線的時候也不需要插這一根。連接的時候只需要按照上面的示意圖連接就可以,很簡單。其中,電源開關(Power SW)和復位開關(都是不分正負極的),而兩個指示燈需要區分正負極,正極連在靠近第一針的方向(也就是有印刷粗線的方向)。

    你能區分這根線的正負極了嗎?

    還有一點差點忘了說,機箱上的線區分正負極也很簡單,一般來說彩色的線是正極,而黑色/白色的線是負極(接地,有時候用GND表示)。

    學到并且記住本頁內容之后,你就可以搞定絕大部分主板的開關/復位/電源指示燈/硬盤指示燈的連接了,現在你可以把你機箱里的這部分線拔下來,再插上。一定要記住排列方式!為了方便大家記憶,這里我們用4句話來概括9Pin定義開關/復位/電源燈/硬盤燈位置:

    1、缺針旁邊插電源

    2、電源對面插復位

    3、電源旁邊插電源燈,負極靠近電源跳線

    4、復位旁邊插硬盤燈,負極靠近復位跳線

    這么說了,相信你一定記住了!

    ● 具有代表性的華碩主板接線方法

    很多朋友裝機的時候會優先考慮華碩的主板,但是華碩的主板接線的規律一般和前一頁我們講到的不太一樣,但是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我們在這里單獨提出來講一下。

    上圖就是華碩主板這種接線的示意圖(紅色的點表示沒有插針),實際上很好記。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機箱的PLED是3Pin線的插頭,但是實際上上面只有兩根線,這里就需要連接到3Pin的PLED插針上,如上圖的虛線部分,就是專門連接3Pin的PLED插頭的。

    下面我們來找一下這個的規律。首先,SPEAKER的規律最為明顯,4Pin在一起,除了插SPeaker其他什么都插不了。所以以后看到這種插針的時候,我們首先確定SPeaker的位置。然后,如果有3Pin在一起的,必然是接電源指示燈,因為只有電源指示燈可能會出現3Pin;第三,Power開關90%都是獨立在中間的兩個Pin,當然也可以自己用導體短接一下這兩個pin,如果開機,則證明是插POWER的,旁邊的Reset也可以按照同樣的方法試驗。剩下的當然是插硬盤燈了,注意電源指示燈和硬盤工作狀態指示燈都是要分正負極的,實際上插反了也沒什么,只是會不亮,不會對主板造成損壞。

    ● 其他無規律主板的接線方式:

    除了前面我們講到的,還有一些主板的接線規律并不太明顯,但是這些主板都在接線的旁邊很明顯的標識除了接線的方法(實際上絕大多數主板都有標識),并且在插針底座上用顏色加以區分,如上圖。大家遇到這樣主板的時候,就按照標識來插線就可以了。

    看到現在,相信你已經明白了裝機員用鑰匙開機的秘密了吧,實際上也就是POWER相應的插針進行短接,很簡單。

    ●前置USB

    前置USB的接線方法實際上非常簡單,現在一般的機箱都將前置USB的接線做成了一個整體,大家只要在主板上找到相應的插針,一起插上就可以了。一般來說,目前主板上前置USB的插針都采用了9Pin的接線方式,并且在旁邊都有明顯的USB 2.0標志。

    要在主板上找到前置USB的插針也非常簡單,現在的主板一般都有兩組甚至兩組以上的前置USB插針(如上圖),找前置USB的時候大家只要看到這種9pin的,并且有兩組/兩組以上的插針在一起的時候,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就是前置USB的插針,并且在主板附近還會有標識。

    現在一般機箱上的前置USB連線搜是這樣整合型的,上面一共有8根線,分別是VCC、Data+、Data-、GND,這種整合的就不用多說了,直接插上就行。如果是分開的,一般情況下都本著紅、白、綠、黑的順序連接。如上圖這根線,雖然是整合的,但同樣是以紅白綠黑的排序方式。

    ●前置音頻連接方法

    由于前置音頻是近兩年才開始流行起來的,別說是用戶了,就連很多裝機的技術員都不太會連接前置音頻的線,甚至還有不少JS直接說出了接了前置后面就不出聲了這樣的笑話。那么前置音頻到底是不是那么難接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從目前市場上售賣的主板來看,前置音頻插針的排序已經成了一種固定的標準(如上圖)。從圖上可以看出,前置音頻的插針一共有9顆,但一共占據了10根插針的位置,第8針是留空的。

    點擊放大

    上圖是比較典型的前置音頻的連線,前置音頻實際上一共只需要連接7根線,也就是上圖中的7根線。在主板的插針端,我們只要了解每一根插針的定義,也就很好連接前置音頻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主板上每顆針的定義:

    1——Mic in/MIC(麥克風輸入)

    2——GND(接地)

    3——Mic Power/Mic VCC/MIC BIAS(麥克風電壓)

    4——No pin

    5——LINE OUT FR(右聲道前置音頻輸出)

    6——LINE OUT RR(右聲道后置音頻輸出)

    7——NO pin

    8——NO pin

    9——LINE OUT FL(左聲道前置音頻輸出)

    10——LINE OUT RL(做聲道后置音頻輸出)

    在連接前置音頻的時候,只需要按照上面的定義,連接好相應的線就可以了。實際上,第5Pin和第6Pin、第9Pin和第10Pin在部分機箱上是由一根線接出來的,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看起來線有點多,但是同樣非常好記,大家不妨按照筆者記得方法。首先記住前三根,第一根是麥克輸入,第二根接地,第三根是麥克電壓,然后第5Pin和第6Pin插右聲道,第9Pin和第10Pin插左聲道。從上往下數就是,Mic in、Mic電壓、右聲道、左聲道,再外加一個接地。這么記是不是很簡單?

    很多接線實際上都整合了,不用再為線序煩惱

    好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內容到這里也就告了一個段落了,只要認真的看過本文之后,相信以后都不會被主板上繁雜的跳線所困擾。當然,還有一些主板上可能有一些其他定義的跳線,比如外接1394接口,這些都有很明顯的標志,并且基本上的連線都是整合型的,直接插上就可以,并不難,再這里我們就不對這些用的較少的跳線做太多的講述。

    家好,我是蘑菇。

    AMD三代銳龍已經上市有段時間了,按照AMD官方給出的說明,至少要明年才會放出B450、X470等老芯片組支持三代銳龍的bios文件。不過廠家偷跑這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不,技嘉、微星和華擎這三家已經在官網放出部分型號的三代bios,不過華碩卻沒有對應bios,官方給出的一款測試版固件也沒明確寫出寫支持三代銳龍,所以我直接找到了某個論壇的測試版固件,刷一下試試看。

    準備工作

    我們要準備一個格式化成fat32或者fat格式的U盤,容量隨意,usb2.0或者3.0隨意(讀卡器+存儲卡也行,手機基本不可以),來讓我們開心的進行刷bios工作。

    然后從度盤上下載某論壇放出的測試版bios文件,一定要分清楚型號,型號錯了理論上說應該刷不進去,但是萬一刷進去了,多半會出問題。

    復制到我們準備好的U盤中備用,下載地址我會在后面放出。

    平臺簡介

    首先自然要有一塊華碩B450主板了==,其次還要一個能點亮這塊主板的處理器,我用的是R3-2200G這款apu,可以算是入門級,畢竟速龍200ge和3000g這兩個著實有點弱了,而且最主要的是,我手上就有2200G,用那倆還得另外買,血虧。

    CPU剛剛開頭的時候說過了,主板是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由于我用的是apu,所以就不需要插顯卡了,省去了接線的步驟。

    電源來自超頻三,這是一款以七防芯為賣點的金牌全模組電源,其中七防即防蟲、防潮、防塵、防震、防腐蝕、防靜電和阻燃。除了七防以外,電源上的ARGB也為其增色不少,它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支持ARGB神光同步。

    電源采用靜音設計,14cm扇帶啟停——當然,上面有按鍵也可以把啟停功能關掉,這個就可以按照需求自行設定了。

    電源銘牌。其中12V供電為單路649.2W,基本上是萬金油功率了。從3000元配置到6000元配置都可以使用。這款七防芯電源有大佬做過測試,供電十分穩定,650W帶這平臺綽綽有余。

    散熱我用了九州風神玄冰雙刃,頂部黑色塑料罩的加入為其增色不少,反正我很喜歡。這款風扇我常用,不過很少像上圖這樣裝風扇,都是散熱器上裝一把,機箱上面裝一把,兩個4pin調速扇,爽歪歪。

    雙刃是玄冰400的升級版,除了多了一把扇之后,還增加了散熱器片數量,鰭片數由46增至56片,有效散熱面積提升超過20%。底部采用熱管直觸工藝,打磨的很精細,值得推薦。

    升級步驟

    第一步先把U盤插到主板后面的usb接口上。然后自然是通電開機后迅速點按del了(兩個重點,第一是按del鍵,而不是d e l這三個鍵;第二是點按,不是按住不放)。有的朋友可能手慢、或者沒鍵盤(?),進不去這個界面怎么辦呢?教大家個辦法,去掉所有sata或者m.2設備,一般開機就會進到這里。

    按鍵盤上F7(同上,是F7鍵,而不是F 7這兩個鍵)進入高級模式,然后進入工具菜單,找到這個“華碩升級BIOS應用程序”,回車或者雙擊鼠標點進去。

    之后從這里面找到u盤目錄,就可以看到剛剛我們下載進去的bios文件了,雙擊或者回車。

    然后會提示是否升級bios,點yes更新即可。

    新版bios體驗

    刷新bios之后,換上新cpu,裝好散熱開機。一般換了新處理器,大多都會開機很慢很慢很慢,大約等了30多秒吧,成功點亮,提示安裝了新處理器。這時F1鍵進入bios設定,打開xmp或者什么的,就可以了。

    cpu-z跑個分看看,雖然同為6核12線程,單核略弱于8700k,多核則超過不少。

    打開魯大師瞅瞅硬件情況。處理器型號和bios中識別保持一致。

    順便跑個分,怒提80w+。

    寫在最后

    買主板不是一錘子買賣,售后服務也不僅僅是在壞了之后才能體驗到的。包括主板bios更新,也應該算是售后服務的范圍。有不少朋友主板買來就從來不更新bios,這不可取——并不是說出廠bios就是好,尤其是一線廠商,大多對自家產品后續都有服務支持。更新bios除了增加處理器微碼以外,有的時候更能提高硬件兼容性,單單我遇到的就有過增加內存兼容性、增加顯卡兼容性、提升m.2硬盤性能,甚至加快開機速度等等。

    就像文中升級B450芯片組bios,讓它支持更新一級處理器,一定意義上說可以算是免費把主板升級了,還是十分有意義的,好了,就寫到這里吧,就是這樣~下次見~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