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18大促,相信打算裝機的游戲發燒友也不少,在頂級游戲處理器的選擇方面當然又要在AMD和Intel家的產品中糾結了。AMD方面自然不用說,擁有96MB超大三級緩存的銳龍7 7800X3D絕對是游戲玩家的首選,而Intel方面,追求極致高頻的酷睿i9 14900KS也有很高的關注度,那么它們誰才是真正的王者?我們不妨來詳細PK一番。
酷睿i9 14900KS:暴力拉高頻適得其反,不如銳龍7 7800X3D大緩存高效又穩定
酷睿i9 14900KS說白了就是Intel官方推出的酷睿i9 14900K特挑體質款,官方將其P核最高睿頻從6GHz提升200MHz到6.2GHz、E核最高睿頻提升100MHz到4.5GHz,由此獲得更強的極限性能。
但是,酷睿i9 14900KS并沒有改變架構和制造工藝,所以Intel如此暴力拉高頻率帶來的后果就是處理器滿載功率大幅提升、穩定性下降,首發時已經大面積出現處理器不穩定、很難順利跑完所有測試項目的情況,這么嚴重的問題在Intel處理器發展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主板廠商在700系主板新BIOS中加入了Intel Baseline Profile/Intel Default Setting設置選項,通過降低功率墻限制來提升穩定性
然而,Intel給出的解決方法是讓主板廠商在BIOS中提供一項叫做“Intel Baseline Profile(或Intel Default Setting)”的選項,大幅降低了酷睿i9 14900KS的滿載輸出功率(一般是把功率上限鎖定在253W甚至更低,不同品牌主板默認限制并不相同),由此來保證處理器滿載運行的穩定性。從實測來看,開啟“Intel Baseline Profile”選項后,在某些Z790主板上酷睿i9 14900KS的多線程性能暴降10%~20%,可見代價確實是非常大的。
再看銳龍7 7800X3D,它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大幅增加三級緩存容量來提升游戲性能,因此根本就不會因為高頻率導致功率爆炸和工作不穩定,壓根就不會遇到酷睿i9 14900KS這種首發就幾乎沒辦法使用的尷尬問題。
此外,銳龍7 7800X3D擁有8個全規格大核,配備96MB超大三級緩存,默認TDP僅有120W,比酷睿i9 14900KS限制了功率之下還高達253W的滿載TDP可節能太多了,玩家甚至只需要供電普通的A620主板與百元風冷散熱器即可穩定使用,誰要是敢給酷睿i9 14900KS配個百元風冷,要么滿載大幅降頻,要么跑測試立馬藍屏給你看,實際上酷睿i9 14900KS這個級別連360水冷都不敢用太便宜的。
最后是價格方面,銳龍7 7800X3D由于對供電和散熱的要求很低,玩家追求極致性價比甚至可以搭配幾百元的普通A620主板和百元風冷,加上處理器本身售價也只要2399元,整體裝機成本可以說性價比極高。而酷睿i9 14900KS由于是高貴的限量版,單處理器就要5899元了,還不算需要搭配供電強悍的豪華Z790主板和千元級水冷散熱器,這裝機成本簡直就是成倍往上翻,談性價比已經沒有意義。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追求穩定”后的酷睿i9 14900KS與銳龍7 7800X3D游戲實測對比的情況吧。
毫無懸念,銳龍7 7800X3D游戲實戰完勝“穩定”版i9-14900KS
測試平臺
處理器:銳龍7 7800X3D
酷睿i9 14900KS
內存:芝奇DDR5 6000 16GB×2
主板:華碩TUF GAMING A620M-PLUS WIFI
華碩ROG STRIX Z790-F GAMING WIFI II
顯卡:RTX 4090 FE
硬盤:WD_BLACK SN850X 2TB
電源:華碩ROG雷神Ⅱ1200W
操作系統:Windows 11專業版23H2
▲開啟Intel Baseline Profile選擇默認設置后,在某些游戲中,i9-14900KS的P核全核睿頻無法達到5.9GHz的滿血頻率
測試前,我們將主板BIOS升級到最新版,BIOS中提供了Intel Default Setting設置選項,有Extreme和Performance兩種模式可選,其中Extreme模式下酷睿i9 14900KS的PL2功率墻被設置為320W,Performance模式下酷睿i9 14900KS的PL2功率墻被設置為253W,也就是追求穩定的模式。銳龍7 7800X3D當然沒這么麻煩,打開EXPO內存支持就行了。
在實測中我們發現,即便酷睿i9 14900KS在游戲中并不會達到Intel Default Setting設置的253W功率上限,它在某些游戲中也出現了P核全核睿頻還不到5.4GHz的情況,例如《古墓麗影:暗影》,這就讓它最終的幀率表現明顯低于全P核滿血5.9GHz的成績。當然,大多數時候Intel Default Setting下的酷睿i9 14900KS都達不到全P核睿頻5.9GHz,一般在5.7GHz~5.8GHz之間跳變,實際游戲幀率與滿血狀態下相比大都要略低一點。
至于滿血狀態的酷睿i9 14900KS,實際上在游戲性能方面也是不敵銳龍7 7800X3D的,綜合11款游戲的表現來看,銳龍7 7800X3D的平均游戲幀率大約是酷睿i9 14900KS滿血狀態下的108%,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然而我們手中這顆酷睿i9 14900KS在解鎖功率限制的情況下是很難一次性穩定跑完所有游戲測試的,所以對于發燒級玩家來說也談不上什么實用性。
使用Intel Default Setting設置限制到253W的“穩定”版酷睿i9 14900KS當然可以穩定跑完所有游戲測試了,但是它的平均游戲幀率相對滿血狀態下又下降了1%,因此和銳龍7 7800X3D相比差距就更大了。遺憾的是,玩家要使用酷睿i9 14900KS穩定玩游戲的話,還不得不使用這樣的“穩定”設置,所以很明顯銳龍7 7800X3D作為最強游戲U的地位依然無法被撼動。
總結:無懼任何挑戰,銳龍7 7800X3D依然是最強游戲U
從前面的測試可以看到,即便是在解鎖功率的滿血狀態下,酷睿i9 14900KS的綜合游戲表現相比銳龍7 7800X3D也是有明顯差距的,更不用說酷睿i9 14900KS在使用Intel Default Setting模式限制功率后游戲性能還要進一步下降。酷睿i9 14900KS本身在工藝沒有升級的情況下將P核最高睿頻暴力提頻到6.2GHz從而導致發售后大面積出現穩定性問題,最后不得不要求主板廠商推出含有“Intel Baseline Profile(或Intel Default Setting)”選項的新BIOS來限制處理器輸出功率上限以換取穩定性,可謂是盲目冒進而適得其反的典型案例了。
再回來看實戰裝機的情況。從兩套旗艦級游戲主機配置對比來看,游戲性能更強的銳龍7 7800X3D不但在處理器以及板U平臺的價格方面擁有絕對的優勢,而且還因為對供電與散熱的要求更低,有效降低了整機在散熱與供電方面的預算,最終整機售價相對酷睿i9 14900KS整機有高達6030元的價格優勢,在性價比方面堪稱跨越維度的完勝。
總而言之,如果你要打造一套旗艦級的游戲主機,那么銳龍7 7800X3D依然是當下最優的選擇,無論是性能還是裝機性價比在旗艦游戲U這個賽道上都堪稱無敵。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京東6·18大促火熱進行中,銳龍7 7800X3D不但擁有2399元的大促價,而且還可以參加AMD官方旗艦店的抽獎活動,要裝機的朋友不要錯過。
今科技飛速發展,筆記本電腦應運而生,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2023年,筆記本電腦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眾多廠商紛紛推出新穎產品,力求引領科技潮流。本篇文章將詳細解讀最新款筆記本電腦如何改變人們對便攜式個人計算設備的傳統理解。
全新蘋果MacBookAir(M2,2022):出色的性能與超輕薄設計相結合。
從科技視角觀察,MacBookAir(M2,2022年款)堪稱矚目的亮點。杰出的設計、輕巧便攜及優質高清顯示屏使得它在同類產品中嶄露頭角,引領市場風潮。這款領先產品的問世,揭示出產品的顯著提升,并對未來筆電行業趨勢提供了珍貴洞見。
此款新輕薄本配置優化全面的TouchID高級感應器及高清畫質的1080P網絡攝像頭,確保了無論是商務談判還是在線教學都能呈現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另據特別設計的M2處理器提供高效性能支持,實現4K高清視頻編輯和其他重度操作的順暢運行,開創全新的高效便捷使用方式。
戴爾XPS13(2022):性價比之選,高端超極本的典范
戴爾XPS13(該款為2022年度最新升級型號)榮獲全球矚目的眾多好評,其卓越性能及獨特設計理念,成為蘋果MacBookAir(配備M1芯片的2020年度升級版)在Windows系統平臺上的最佳替代品。得益于搭載英特爾AlderLake處理器和高速內存等尖端硬件設備,以及XPS系列獨有的設計理念,戴爾XPS13成功超越其他競品,重新奪回15英寸筆記本電腦市場銷售冠軍的桂冠。
全新款戴爾XPS152022年升級搭載NVIDIARTX3050Ti高端顯卡,具備出色性能滿足各種工作需求;即便是以性價比為主要考量,這款產品依然堪稱理想之選。
全新款2023年MacBookPro16英寸版,融合了出色效能和高雅設計。
新版MacBookPro16英寸(2023)搭載尖端的M2Pro和M2Max處理器,無論應用何種情境皆能呈現超卓性能。盡管定價略顯昂貴,但考慮到其卓越表現,仍然值得矚目。
誠然,新款MacBookPro16英寸版(2023年)的定價與性能可能無法滿足全部用戶需求,然而它卓越的創新力必將在多樣的創意領域產生深遠影響。無論您專注于視頻編輯、音樂制作亦或是圖像設計等作業,這款筆記本均能以其先進的技術支撐,助您激發無限的創造力。
三星GalaxyBook2360:可轉換設計,靈活多變
GalaxyBook2360榮獲三星年度最佳筆記本稱號,憑借其靈活的旋轉設計及高效的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優勢。此款產品播放高清電影展示文件時的電池持久力達到驚人的11小時以上,足以比肩蘋果MacBookAir及微軟SurfaceLaptop4,卻以更為親民的價格折桂。
三星GalaxyBook2360憑借強大多樣的功能應對各類應用場景需求,無論是平板電腦還是筆記型電腦,均能實現優秀的用戶體驗。其創新與多樣化的設計,必將為踐行多設備需求的消費者創造前所未有的便利。
全新的戴爾XPS17運用尖端技術設計出纖巧便捷的大屏幕筆記本電腦。
向對大屏便攜有需求的用戶力薦戴爾XPS17(2022款)。此產品集合寬廣高清視角,輕便精美設計和時髦雅致設計于一身,成為業內矚目的焦點。
新款2022年版戴爾XPS17搭載大型顯示屏,為使用者帶來全方位視覺享受,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都能深度沉浸。同時,其輕薄便攜的特性適合日常操作和外出旅行時攜帶。
華碩ZenBook13:超薄超輕,性價比之選
總體而言,華碩ZenBook13憑借卓越的性能和時尚纖巧設計贏得了市場的喜愛,其外觀設計精致新穎,承載著卓越的功能效用,價格親民適中,實在是追求高性價比消費者的不二之選。
華碩ZenBook13采用輕巧便攜設計,可輕松放入背包中,使用戶在任何時間地點皆能暢享使用。其獨特精美的外觀備受時尚人士青睞,已然成為首選設備之一。對于強調效率和時尚感的消費者而言,此款筆記型電腦實屬上佳之選。
科技的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激發出筆記本電腦領域的劇烈變革,使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工具。如蘋果公司的全新MacBookAir(M2,2022)完美融合了精湛工藝和輕巧便攜特性;戴爾XPS13(2022)憑借卓越品質贏得消費者青睞;而全新的MacBookPro16英寸(2023)更是以強大性能展現出未來筆記本電腦的無限可能。
目前針對行業趨勢的預測,哪些筆記本電腦頗受業界矚目,即將成為發展標桿?懇請閣下于評論區發表見解,注明贊同與否及分享理由。
起高端創意設計筆記本,有著精湛做工、強勁性能釋放和獨有創作功能加持的華碩ProArt 創系列一直是最受大家青睞的筆記本之一。而到了2024年7月,AMD正式推出了第三代銳龍AI移動處理器,在Zen5+RDNA 3.5架構助力下,銳龍AI 300移動處理器具備更為出色的性能與能效比。于是,再次進化的新款華碩ProArt創16 2024攜銳龍AI 300移動處理器登場了!
這款參數豪華的高端創作輕薄本,不僅搭載了核心數量高達12核24線程的銳龍AI 9 HX 370處理器,而且還搭配有RTX強力獨顯,以及高達64GB超大內存,再加上4K OLED屏,僅憑硬件參數就對創作者極有吸引力,更別說該機還有一些專為創意設計工作打造的應用和功能了!那么,煥然一新的ProArt創16 2024實際性能表現如何?又有哪些深度適配創作應用的殺手锏?牛叔帶來了詳細首發測評。
配置與規格
■屏幕:16英寸3840×2400分辨率100% P3廣色域60Hz OLED觸控屏
■處理器:AMD銳龍AI 9 HX 370(12核24線程/5.1GHz)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4070 Laptop GPU 8GB(性能釋放105W)
■內存:2×32GB LPDDR5X 7500MHz
■硬盤:2TB PCIe4.0 SSD
■網絡:MT 7925 WiFi7無線網卡
■左側接口:USB3.2 Gen2 Type-A、USB4(支持集顯輸出+100W PD充電)、HDMI2.1(4K 120Hz)、3.5mm復合音頻口
■右側接口:USB3.2 Gen2 Type-A、USB3.2 Gen2 Type-C、SD Express 7.0
■重量:1.83kg(機身含電池)+0.58kg(200W電源適配器)
首發價格:17999元
優點:搭載12核24線程銳龍AI 9 HX 370處理器,性能釋放強悍;RTX 4070創作娛樂兼顧;64GB超大內存;搭載4K OLED華碩好屏,功能完善;機身輕薄便攜;續航長
遺憾點:沒有數字小鍵盤
機身進化:沉穩內斂,重量僅1.83 kg
ProArt創16 2024有著諸多升級與優化,而更加輕薄便攜的機身是其中最顯著的一點。該機的機身做工秉承了華碩高端創作本一貫的精湛技藝,采用CNC一體成型工藝,扎實且質感強烈。更重要的是,這一代ProArt創16 2024機身明顯得到了減重:實測機身重量僅為1.83kg!相比上一代2.4kg的左右的重量,無疑是質的改變。與此同時,機身厚度也明顯更薄——最薄處為14.9mm。說直白點兒就是,它的機身看起來更像是一臺大屏輕薄本,用戶背著它通勤或者出差,顯然要比游戲本輕松很多。
如大家所見,ProArt創16 2024的造型風格沉穩內斂,機身通體純黑,看起來低調而肅穆。A面也幾乎沒添加什么設計元素,僅在一角刻了華碩ProArt的字母LOGO。這樣的設計風格可以讓該機適應絕大多數使用場合,辦公室、圖書館或者會議室,都沒問題。機身容易沾染指紋仍然存在,不過由于今年加入了新的納米圖層,所以打理起來還是挺簡單的。
屏幕面是一塊廣色域4K分辨率的OLED觸控屏(后面有參數測試),鉸鏈升級成了隱藏式,在超窄邊框的加持下,16英寸的大屏更具沉浸感,上方是FHD主攝像頭+IR紅外攝像頭,屏幕支持4096級手寫筆觸控。
C面的設計別致而緊湊,右上方是獨立開機鍵,中間是靜音鍵盤區域,支持3擋背光,透光性不錯,鍵盤鍵程1.7mm,敲擊打字體驗較為舒適。但由于左右兩側分布著大面積的揚聲器開孔位,所以它并沒有數字小鍵盤。觸控板由無邊框玻璃打造,面積達到了7.1英寸,采樣率240Hz,定位操控都非常精準,華碩還在左上角布置了一個專為創作應用打造的華碩虛擬旋鈕。
ProArt創16 2024的接口種類豐富,規格也高。機身左側是USB-A口,USB4,HDMI2.1,3.5mm音頻口和方形電源口;右側是USB-C口,USB-A口以及SD Express 7.0讀卡器。從布局來看,左右各有一個USB-A口,保證了日常外接鼠標、U盤等設備的易用性。兩個USB-C則意味著ProArt創16 2024的擴展性強大,快速傳輸大量文件素材,或者搭配擴展塢實現極為豐富的設備接駁都能輕松搞定。另外,內置高速讀卡器非常方便視頻照片類影像素材的快捷拷貝,這點是很多游戲本都不具備的。顯然,作為一款高端的創作本,ProArt創16 2024的接口交互面面俱到。
助力創作:華碩虛擬旋鈕+4K廣色域華碩好屏
前面提到,ProArt創16 2024在觸控板左上區域特地設計了一個華碩虛擬旋鈕,你可以在觸控板右上角的小圓圈區域向內滑動開啟或者關閉它。經過多年多次迭代之后,華碩虛擬旋鈕已經是一個深度適配多款創作應用的特色功能,不僅支持多款Adobe創作應用,例如Ae、Pr、Ps、LrC等,還與國產剪輯應用剪映聯合定制,在剪映中適配了多項快捷操作。此外,它也支持用戶自己加入應用并設置相應的快捷操作,而在默認情況下,華碩虛擬旋鈕激活的是系統音量/屏幕亮度設定選項。而它,也正是ProArt創16 2024專為創作優化的絕招之一。
▲華碩虛擬旋鈕在內置的“ASUS Dial & Control Panel”應用中進行設置,用戶可根據應用設定相應的功能。比如Pr中可設定時間軸縮放、時間軸調整等功能;在Ps中可設置畫筆大小/硬度/流量、圖層不透明度、圖層放大縮小等等;在LrC中能快捷調節各項后期處理參數。
▲設定好功能后,在應用界面中按壓華碩虛擬旋鈕圓心,會自動激活相應快捷功能(上圖分別是剪映和Pr的操作界面)。作為和華碩虛擬旋鈕深度合作調試的視頻剪輯應用,剪映能利用華碩虛擬旋鈕進行快捷操作,包括實現剪輯幀的前進/后退、全局數值調節等優化,還能自定義10項剪輯快捷功能。我們的視頻編輯體驗后表示:使用華碩虛擬旋鈕的放大/縮小功能,能夠讓她在操作上更細致,并可以快速瀏覽工程整體情況。同時利用華碩虛擬旋鈕進行后退/前進1幀編輯時,操作更精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roArt創16 2024還有一項福利:用戶可免費領取剪映專業版6個月會員。
▲作為業余的攝影愛好者,LrC是牛叔經常用到的照片管理與處理應用,上圖是在LrC中激活的相關功能,利用華碩虛擬旋鈕來調節曝光度,我覺得比用鼠標拖動要更加準確一些,對了,旋鈕的調節速度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來設置快慢。當然,用戶剛剛上手時,還是需要適應一下才能操控自如。
總的來說,華碩虛擬旋鈕可以減少用戶創作過程中鼠標單調的點擊和拖拽等操作,讓電腦去“適應”創作者的創作辦公,放飛創意,能提高創作體驗與效率,并且它的體驗獨特而新穎,功能實用,為該機的一大創作絕招。
除了專有的華碩虛擬旋鈕以外,ProArt創16 2024的4K OLED華碩好屏也是該機的特色賣點之一。屏幕的具體參數是16英寸3840×2400分辨率,具備100% P3廣色域,10bit色深,出廠校色,峰值亮度600尼特,具備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認證,響應時間僅0.2ms,支持10點觸控。而在大家關心的護眼功能上,這塊屏幕還有TüV萊茵護眼認證和SGS Eye Care低藍光護眼認證。
▲牛叔利用校色儀對這塊屏幕進行了實際測試。原生色域下,實測覆蓋100%sRGB、98.8%P3色域、95.4%AdobeRGB,色域容積為167.5%sRGB、118.6%P3色域,是一款妥妥的廣色域屏。DCI-P3是專業影視行業廣泛使用的色域標準,這意味著ProArt創16 2024的屏幕能夠搞定專業級的視頻影像創作——即有視頻剪輯需求的小伙伴,這塊屏幕是沒有問題的。同時95.4%AdobeRGB也能更好地應對平面設計和出版印刷工作。
▲而要想保證所見即所得,筆記本屏幕的色準非常重要。實測來看,在最常用的sRGB色域下,屏幕色準ΔE平均值僅為0.97,在P3色域下,屏幕色準ΔE平均值也能保證在1以內,素質出色,這意味著其色彩還原非常精準,勝任視覺類應用創作沒有問題。
▲有的小伙伴擔心在Windows平臺下,廣色域屏飽和度太高怎么辦?這就要提到華碩創作本的一個優勢了:該機的OLED屏支持四種專業色域切換(sRGB、DCI-P3、Display P3、原生色域),針對日常應用、普通照片處理,ProArt創16 2024可以打開“華碩管家”,一鍵切換到sRGB色域。而當你需要廣色域時,同樣可以一鍵切換到原生色域或者DCI-P3色域。
▲亮度方面,上圖實測SDR下最高亮度約360尼特。HDR模式下,本次用于測試的工程機,實測峰值亮度約為592尼特,和官方宣傳HDR峰值亮度能到600尼特以上存在輕微的差別。
而在實際觀感上,日常使用中,這款屏幕因為分辨率非常高、色彩豐富、響應疾速,給用戶的視覺感受非常舒適,兼顧創 意設計和娛樂。同時有相當完善的功能防護和售后保障,包括裝載了華碩OLED Care機制、采用新型發光材質、支持像素級補償技術以及可享“華碩好屏,無憂換新”服務(1個月內出現亮點免費換新,2 年內正常使用出現殘影免費換新屏)等等。綜合而言,ProArt創16 2024的屏幕配置擁有目前創作本上最強級別的素質表現。
處理器性能釋放:穩定輸出80W
ProArt創16 2024搭載的是AMD全新一代銳龍AI 9 HX 370,規格亮眼,擁有Zen5+RDNA 3.5+XDNA2的全新三位一體全能AI加速架構:Zen5架構帶來了16%左右的IPC升級和更高的能效比、RDNA 3.5也帶來了大幅能效提升、XDNA 2架構打造的NPU更是把算力暴增到了50TOPS,總AI算力達80 TOPS。具體參數方面,銳龍AI 9 HX 370的核心數量也達到了12核24線程,具備4x Zen 5 + 8x Zen 5c架構組合,L3緩存24MB,最高加速頻率5.1GHz,內置AMD Radeon 890M顯卡,16核心數,顯卡頻率2900MHz,由于其采用了4nm FinFET制程工藝,所以顯而易見的是,對于ProArt創16 2024這樣的輕薄創作本也能輕松實現超高性能釋放。
實測來看,室溫24℃左右,在Aida64中單烤處理器(FPU),在高效模式下烤機持續半小時以上,處理器持續輸出功率為80W,封裝溫度約87℃,性能釋放強悍!尤其是當你考慮到ProArt創16 2024的機身參數——1.83kg/薄至14.9mm時,妥妥的輕且強!
接下來看看處理器跑分測試:
Cinebench R23是大家非常熟悉的CPU基準跑分測試,在該項跑分中,ProArt創16 2024多核23850,單核分數2049,毫無疑問,作為一臺僅1.83kg重量的創作本而言,CPU接近24000的多核分數已經達到了同類產品中的性能巔峰。這也是因為兩點原因:銳龍AI 9 HX 370本身的規格高且能效比出色;ProArt創16 2024的輸出功率高。
接下來看看Blender渲染滿載測試,測試項目為耗時相對較長的Classroom場景,應用版本為4.0。ProArt創16 2024搭載的銳龍AI 9 HX 370跑完僅需3分54秒,進入了4分鐘俱樂部。作為參考,如果是同類型8核16線程H處理器輕薄本,跑完這個項目需要耗時5分45秒;另外有趣的是,烤機90W的i9 14900HX處理器游戲本的成績是4分11秒,盡管它的持續輸出功率高了10W,且核心數量更多,但成績依然不敵ProArt創16 2024,從中可以看出銳龍AI 9 HX 370滿載效率優秀。
測試機配備的是2TB PCIe4.0大容量 SSD,基準跑分連續讀取速度7042MB/s,連續寫入速度5008MB/s秒,規格高,響應迅疾。
同時該機還充分考慮到了主流創作者的各類應用場景,包括辦公、戶外、會議、視頻、創作等,因此配備了64GB大容量內存,可顯著提升電腦性能,流暢運行AE、AU、AI在內創作軟件,也無懼8K視頻剪輯。例如,同時開啟2個大約2GB PS文件,再編輯8K視頻,內存占比將超過32GB。顯然,ProArt創16 2024的64GB內存容量就十分充裕了,而更高內存容量可顯著提升電腦性能,滿足用戶額外開啟諸如AE進行渲染,AU剪輯音軌,AI制作矢量圖,徹底擺脫內存焦慮,換句話說,對于個人級別的絕大部分應用,包括狂吃內存容量的視頻特效創作類應用都完全足夠,也省去了大家后期升級的麻煩,尤其對于不太懂電腦的創作類用戶而言,相當省心,還能輕松戰未來。
大家期待的Radeon 890M核顯表現如何?3DMark Time Spy常見的顯卡基準性能測試項目,Radeon 890M的顯卡分數是3567,上一代Radeon 780M的分數是2939,Radeon 890M有20%左右的性能提升,已經達到了GTX 1650獨顯的水平。
在目前火熱的AI應用領域,前面提到,銳龍AI 9 HX 370是第三代AMD AI PC處理器,擁有Zen5+RDNA 3.5+XDNA2的全新三位一體全能AI加速架構,總AI算力80 TOPS(CPU+iGPU 30TOPS,NPU 50TOPS),加上RTX 4070的321 TOPS算力,總算力最高可達401 TOPS,而在多重算力加持下,該機也支持各類游戲、娛樂工作AI應用協同工作,讓用戶創作效率更高。配合輕薄機身,更無懼戶外移動創作場景。
處理器測試小結:從烤機以及數據測試來看,ProArt創16 2024搭載的銳龍AI 9 HX 370處理器性能釋放強悍,持續80W的功率輸出,在12核24線程加持下,應對渲染剪輯建模等重度專業應用均沒有問題,并且能效比尤其出色。
RTX 4070創作性能測試
測評款ProArt創16 2024搭載的是RTX 4070 8GB獨顯(另有RTX 4060款),采用Ada Lovelace架構,具備4608個流處理器,性能釋放105W,在3DMark Time Spy中顯卡跑分為11583,作為參考,140W功率的RTX 4070分數是12256,差異不大,性能百分比約為94.5%,具備不錯的游戲娛樂和創意制作性能。該機搭載的是NVIDIA Studio驅動程序,可為創意應用提供更穩定的助力,同時考慮到該機的定位,因此下面的測試也主要為創作性能測試。
Blender是一款開源的跨平臺全能三維動畫制作軟件,支持處理器和獨顯渲染,這里我們通過對比RTX 4070的CUDA加速測試,來考查ProArt創16 2024的獨顯渲染性能,并且加入了RTX 4060的測試成績作為對比。
▲從測試成績來看,RTX 4070 GPU CUDA渲染效率非常不錯,其渲染Classroom場景僅需35秒就能完成,RTX 4060需要43秒。
▲視頻剪輯是時下非常火熱的應用,尤其是Pr中的視頻輸出環節,非常吃獨顯CUDA加速,針對視頻類應用,牛叔利用UL Procyon的視頻編輯基準測試來考查ProArt創16 2024的應用性能,跑分越高代表著視頻導出的速度越快,該機的測試分數為7317分。作為參考,i7-13650HX+RTX 4060的跑分是5697,顯然,ProArt創16 2024能夠高效率應對視頻剪輯任務,勝任4K視頻剪輯。
▲本地AIGC應用正如火如荼,Stable Diffusion是當下非常流行的AI文生圖創作工具,默認設置下,ProArt創16 2024生成512×512分辨率8×2張湖邊小屋的圖總計耗時36.8秒,即2.3秒左右就能出一張圖,效率非常高。
▲說到AI應用,該機內置了StoryCube,這是一款智能多媒體管理應用程序,方便用戶將照片、視頻和音頻進行整理,同時還能利用AI進行相冊智能自動分類,便于查看和管理。
針對工業設計領域,我們用專業顯卡測試的權威工具SPECviewperf 2020進行了詳盡測試▼
這些測試項目包含各種產品設計,從建筑到發動機到汽車到飛機,還有醫學影像、地質勘探等,ProArt創16 2024在多個項目中都跑到了60分以上的成績,而通常游戲顯卡分數偏低的Energy-03也跑到了43.49,表現出了廣泛的適用性,如果你有工業制圖方面的應用,這項測試可以作為重點參考。
烤機測試:整機性能釋放120W
室溫24℃左右,對ProArt創16 2024進行雙烤測試,半小時之后的情況如下所示:銳龍AI 9 HX 370處理器的封裝功耗約為35W,溫度約80℃,不高;RTX 4070的功耗85W,溫度約77.7℃,整機滿載的性能釋放達到了120W,屬于高功率輕薄創作本,表現不錯!
表面溫度和噪聲:熱量堆積在C面中部以及上方,按鍵區域最高在F6附近,溫度約 49.8℃,數字按鍵7附近大約45.6℃,熱感較為明顯,W、S按鍵區域最高約為40℃。總體來看,熱量分布較為合理,滿載時避開C面頂部高溫區域即基本不影響使用。風扇噪聲方面,滿載時用戶位大概是53分貝,可聽到明顯的風扇噪聲,但相比游戲本級“起飛的”聲音要小,也不刺耳。切換到標準模式烤機,用戶位滿載風扇噪聲約47分貝,整機性能釋放為95W,適合日常中度使用。
下面是該機的拆機圖,采用華碩冰川Pro散熱架構,3風扇+4熱管內吹式散熱模組,液金導熱,能壓住整機120W功耗釋放,就該機的機身重量和厚度而言,性能釋放穩妥。
揚聲器表現不錯,續航超給力!
ProArt創16 2024的揚聲器規格亮眼,采用的是6立體揚聲器配置,支持Harman Kardon大師音效和杜比全景聲,音質和音量都有保證,碾壓主流價位的筆記本表現,聽音樂、看電影、玩游戲的體驗都不錯——在筆記本里,華碩ProArt創系列的揚聲器品質都比較出色。
該機內置90Wh大容量電池,根據我們一直沿用的本地720P視頻播放測試,關閉WiFi和鍵盤背光,設置為40%音量(已開啟音量增強,所以40%音量足夠)+70%屏幕亮度,同時切換到集顯模式,本地視頻播放150分鐘耗電14Wh,由此推算該機的本地視頻播放時間約為16小時。看來,4x Zen 5 + 8x Zen 5c架構組合的銳龍AI 9 HX 370能效比表現的確驚人!當然如此給力的續航表現,華碩的調校也功不可沒。
總結
從我們的測評以及使用體驗來看,ProArt創16 2024是一款十分精彩的高端創作輕薄本,表現全能。硬件配置上,它搭載了全新一代12核24線程的銳龍AI 9 HX 370處理器+RTX 4070獨顯組合,性能釋放表現勇猛,單CPU持續功率輸出穩定80W,單GPU滿載輸出功率為105W,輔以64GB超大容量內存、支持四種專業色域切換和出廠校色的4K廣色域OLED屏、種類齊全規格高的交互接口,能夠完全滿足創作者對一臺高性能生產力工具的性能需求。得益于銳龍AI 9 HX 370超高的能效比表現+90Wh大容量電池,該機的續航表現也相當不錯,滿足用戶一天外出的輕度使用沒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都是在該機16英寸1.83kg的機身里實現的——在輕薄便攜上也沒有妥協!總體而言,用ProArt創16 2024做設計、剪輯、制圖以及AIGC等等專業應用,都能勝任,并且在性能、屏幕、接口、機身設計以及續航上均沒有短板。
與此同時,ProArt創16 2024還有一個華碩虛擬旋鈕。它不僅僅是一個設計上的創新,更將功能與應用進行了深度適配,比如剪映、Adobe系列應用等,華碩虛擬旋鈕能在這些創作應用中實現更多快捷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應用效率。
誠然,這樣一臺輕薄強勁的高端輕薄創作本價格不便宜,其15999元/17999元的售價注定不會成為主流大眾的選擇,而是一款適合預算充足的創作用戶的高效生產力工具,實際上,該機出色的綜合表現也足以贏得創作者的青睞,亦值得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