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件名稱:AS SSD Benchmark

    軟件特點:體積小、免安裝、各項參數簡單明了

    官方介紹:
    一款來自德國的SSD專用測試軟件,可以測試連續讀寫、4K對齊、4KB隨機讀寫和響應時間的表現,并給出一個綜合評分。同時該軟件還自帶一個Compression Benchmark項目,它可以給出一個曲線,描述隨著數據模型中可壓縮數據占有率(壓縮比)的增高,性能的變換情況。

    如果說近些年最值得夠買的電腦配件是什么?

    那答案絕對是固態硬盤!至少能讓你的老電腦延長壽命五年。

    有句廣告詞說的好:誰用誰知道!一個固態硬盤,那感覺絕對要飛起。10秒的開機速度,同時打開20個網頁一點也不卡,大型游戲秒進。

    下面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款軟件,打開軟件的漢化版。

    1、查看固態硬盤是否開啟AHCI和4K對齊

    界面非常簡單明了。首先一定要看你的固態硬盤左上角是否顯示綠色的“AHCI已對齊”、“1024K-4K已對齊”,如果是紅色字符,那一定要重新設置。

    其中:固態硬盤開起AHCI模式和4K對齊對于其來講,具有重大意義。AHCI模式相比IDE最大優勢開啟SATA硬盤的NCQ技術。沒有4K對齊,會嚴重降低固態硬盤的效率性能。

    其中AHCI模式的開啟首先要在系統中安裝AHCI驅動,然后在BIOS設置硬盤模式為AHCI模式。

    如果固態硬盤沒有對齊,可以用我以前的文章里介紹的“分區助手專業版”軟件進行無損數據4K對齊。

    2、對固態硬盤進行測試

    我們勾選軟件左側的“Sep”等四個框全部勾選,然后點擊下方的“開始”按鈕進行測試(提前將無關軟件關閉,軟件運行時不要進行任何操作)。

    過一會兒,軟件就測試完畢,給出綜合的讀寫速率和總分(由于經常測試固態硬盤有損壽命,小編借用網上的一張圖)。

    其中Sep指持續測試讀寫能力,4K是指隨機單隊列深度測試,4K-64Thrd是指隨機64隊列深度測試,Acc.time是指數據存取時間測試。

    漢化版軟件右上方還有排行榜功能,大家可以看一下。

    對越來越便宜的M.2 SSD產品,對于已經買了并且用上一段時間的SATA SSD產品用戶而言,是否感覺有些煎熬呢?在這樣的對比下,是否有感覺自己的SATA SSD產品越來越慢了?

    被遺忘的磁盤碎片整理

    記得小獅子還在讀大學的時候,PC使用一段時間后,必然會抽一點時間來做一次磁盤碎片整理,硬盤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反復寫入和刪除文件,磁盤中的空閑扇區會分散到整個磁盤中不連續的物理位置上,從而使文件不能存在連續的扇區里。這樣,再讀寫文件時就需要到不同的地方去讀取,增加了磁頭的來回移動,降低了磁盤的訪問速度。

    一般家庭用戶1個月整理一次,商業用戶以及服務器半個月整理一次。但要根據碎片比例來考慮,如在windows7中,碎片超過10%,則需整理,否則不必,如 果頻繁的對磁盤進行整理反而有損硬盤的壽命。

    這個習慣其實保持了很久,可似乎從接觸SSD開始,就沒有再做過磁盤碎片整理了,為何?

    固態硬盤的存儲方式是閃存存儲,和機械硬盤的物理磁盤存儲不同,因為是電子存儲,所以尋道時間非常短,而固態硬盤的性能主要由主控芯片和閃存顆粒決定,所以很多人就建議在固態硬盤上,不要用磁盤碎片整理功能。

    固態硬盤的存儲方式是閃存存儲,和機械硬盤的物理磁盤存儲不同,因為是電子存儲,所以尋道時間非常短,而固態硬盤的性能主要由主控芯片和閃存顆粒決定,所以很多人就建議在固態硬盤上,不要用磁盤碎片整理功能。

    了解了固態硬盤的工作原理和結構以后,顯然就不必急著去給固態硬盤做磁盤碎片整理,不過和機械硬盤一樣,固態硬盤使用一段時間后,磁盤性能變低也是非常常見的,于是,相應的優化辦法也誕生了。

    關閉磁盤碎片自動整理功能

    明白SSD并不需要磁盤碎片整理并且整理有害以后,顯然小獅子又玩了一次標題黨了,哎,兄弟們多多轉發啊,現在圖文點擊率不足,小獅子壓力也非常大……

    以Win10系統為例,我們打開“我的電腦”,任意點擊一個盤符,在上面找到“管理”,點擊出現的“優化”。在點擊優化后就會彈出“優化驅動器”。

    在“優化驅動器”下面找到“已計劃的優化”后面有“更改設置”點擊。在彈出的小窗口上把圖中小方格的“對號”去掉。點擊確定。就完成了關閉自動整理全部步驟。

    關閉后,下面的按鈕變成了“啟用”,左邊提示“關閉”和“驅動器未自動優化”。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電腦在更改以后有沒有這樣的變化。

    Trim和4K對齊屬于日常養護

    為了解決硬盤降速的問題,微軟聯合各大SSD廠商開發了Trim。如果SSD支持Trim指令,那么SSD就可以長期使用不掉速,否則SSD會隨著使用時間越長速度就越慢。是不是瞬間有覺得自己冤枉了自己的固態硬盤?

    如何查看電腦里是否已開啟Trim?點擊開始菜單,在附件 --- 命令提示符上右鍵單擊,選擇以管理員權限運行并輸入“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

    如果返回值是0,則代表您的TRIM處于開啟狀態;

    如果返回值是1,則代表您的TRIM處于關閉狀態。

    如果沒有打開的話,命令行模式下:fsutil behavior set disabledeletenotify 0

    相對于Trim,4K對齊在媒體和大眾口口相傳中,倒是廣為人知了。對于沒有進行4K對齊的固態硬盤玩家而言,25%的性能差異,你確定自己能夠忍受?

    檢查固態硬盤是否完成4K對齊時,啟動AS SSD Bencnmark工具,看到紅色方框內“1024K - OK”,即代表該分區已經4K對齊。需要說明的是,不管紅色方框位置前面的數字多少,只要顯示“OK”都代表已經4K對齊。

    新買來或者打算重裝系統的固態硬盤用戶,可以使用DiskGenius快速分區軟件,選擇盤符后點擊軟件上方的快速分區,點擊對齊扇區的整數倍則可以實現對齊。

    終極養護技巧

    Secure Erase安全擦除可以說是個人用戶的終極解決辦法,它是將固態硬盤送修之前可以自行嘗試的終極修復技能。雖然這項功能對于穩定性有特別優勢的原廠固態硬盤來說并不常用,卻也是SSD工具箱軟件的一項標配功能。

    經過Secure Erase安全擦除過后的固態硬盤會像全新出廠狀態一樣,需要先打開計算機管理-磁盤管理,進行初始化磁盤(建立分區表)、建立分區和格式化操作,才能正常識別和使用,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隨便使用。

    合理規避電源設置

    除了養成良好的維護習慣外,系統設定也要多花一些心思。對于SATA SSD用戶而言,在系統中按下Win+S,輸入powershell,右鍵點擊查找到的Powershell應用,選擇“以管理員方式運行”,輸入“powercfg -attributes 0012ee47-9041-4b5d-9b77-535fba8b1442 0b2d69d7-a2a1-449c-9680-f91c70521c60 -ATTRIB_HIDE”(不包括引號),回車。

    進入“電源選項-更改計劃任務-更改高級電源設置”,在“硬盤”項目中就會看到新出現的SATA LPM節能模式選擇。其中HIPM為主機控制、DIPM為設備控制,設置為Lowest是最低功耗模式,SSD在有機會的時候會進入最低功耗模式,明顯降低功耗與發熱量,但相應的喚醒時間也較長,性能會略有降低;而設置為Active完全關閉節能模式,讓SSD獲得最好的性能。

    還可以使用命令“powercfg -attributes 0012ee47-9041-4b5d-9b77-535fba8b1442 dab60367-53fe-4fbc-825e-521d069d2456 -ATTRIB_HIDE”。

    它在“硬盤”項目里增加了低功耗模式自適應選項,可以設置SSD空閑后進入休眠狀態的時間,設置的短一些可以讓硬盤有更多機會休眠,降低功耗和發熱量,設置的長一些則可以讓硬件減少休眠,讓硬盤更多地處于工作狀態,節省喚醒時間,可以提升一定的性能。

    用軟件估算SSD壽命

    有沒有工具可以測測自己的SSD固態硬盤大概使用壽命呢?SsdReady就是這樣一款工具,它可以輕松估算出自己本本的硬盤壽命,從而及時做出文件備份工作。

    首先要將SsdReady安裝到自己的筆記本中,然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使用方法比較特殊,在主界面中點擊Start按鈕,將SsdReady放到后臺中,此時就開始對硬盤的每項操作進行記錄。然后當快要關閉筆記本的時候,點擊 Stop按鈕,這樣就能統計出一天的磁盤寫入量,從而估算出最終這塊固態硬盤的壽命。

    SsdReady的計算比較人性化,因為每個人對SSD固態硬盤的操作強度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每天都進行下載工作,對硬盤的損耗非常的大。如果每天只是瀏覽瀏覽網頁,看看電影,那么對硬盤的損耗就會小上很多。不同的操作,硬盤的壽命浮動會很大。另外,記錄的時間越長,軟件估算壽命則越準確。

    當然在這里小獅子也要提醒大家,SsdReady更多只是根據個人使用習慣的一個預估,軟件的準確率還是有待考證,測試結果只能作為參考喲!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綜合了市場上能夠看到的所有固態硬盤后,我們發現,雖然整個固態硬盤市場呈現著良性的發展態勢,但繁多的種類卻同樣困擾著絕大多數消費者。對于很多消費者而言,買新不買舊成為了衡量一款固態硬盤僅有的標準之一,現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你了解這幾種內存知識后,零基礎照樣玩轉固態硬盤。

    閃存顆粒如何選?

    閃存顆粒又名為閃存,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作為固態硬盤中最為重要的組件之一,閃存顆粒的優良往往決定了一款固態硬盤的好壞,在早先,用戶購買的時候會優先考慮硬盤采用的是何種閃存顆粒,使用壽命長等因素,廠商也會在產品信息當中明確標注閃存類型等信息。因為閃存顆粒分為以下幾種類型,SLC單層次存儲單元(速度最快,壽命最長,但造價也最高)、MLC雙層存儲單元(速度次之,使用壽命略低于SLC,造價僅次于SLC)以及TLC三層存儲單元(三種閃存顆粒中性能最弱、壽命最短,但造價最便宜),以及未來或許會大量普及的QLC閃存顆粒。

    相信很多消費者看到這里依舊十分懵懂,主要原因在于,近年來,由于SLC等顆粒主要面向企業級市場以及造價過于高昂,就普通消費者而言,反而是TLC顆粒為主體的固態硬盤越來越深受消費者喜愛,也就是我們目前耳熟能詳的各類固態硬盤產品。而閃存顆粒的使用壽命也不再是廠商的主打賣點。而是轉為硬盤所使用的架構,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3D NAND架構。而3D NAND顆粒又可以分為32層、48層甚至64層或更高層次,不同產品之間,各大廠商的技術也不盡相同。

    就目前而言,在主流的TLC閃存中,3D NAND架構以64層性能最佳,用戶在選購固態硬盤時應關注固態硬盤的3D NAND架構,其次是選擇大廠品質,因為作為上游廠商,這類廠商擁有自我生產以及加工晶圓的能力,品質上可以得到保證。畢竟固態硬盤是存儲我們日常數據的,萬不可馬虎。

    支持NVMe協議優于傳統SATA接口?

    很多用戶在選購固態硬盤的過程中往往會被繁雜的產品名稱所困擾,在復雜的硬盤名稱中,除了產品的品牌、容量等信息外,一項非常關鍵的產品規格即為硬盤接口類型。我們常見的硬盤接口類型分為SATA、PCI-E兩種。其中,廠商會在走PCI-E的部分設備名稱后加上支持NVMe協議的備注。售價上也要高于傳統SATA接口類型。

    其實,NVMe協議只是一個邏輯設備接口規范,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PCI-E通道的低延時以及并行性,在可控制的存儲成本下,極大的提升固態硬盤的讀寫性能,降低由于AHCI接口帶來的高延時,徹底解放SATA時代固態硬盤的極致性能。 那么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真的優于傳統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嗎?

    在掌握上述問題的前提下,我們需要了解NVM Express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延遲低,因為這類產品采用流線型的存儲堆棧,NVMe無需讀取寄存器就可以發出命令。功耗更低,NVMe加入了自動功耗狀態切換和動態能耗管理功能,能夠增加例如移動筆記本的設備的續航時間等,最后是驅動適用性廣泛,目前,眾多操作系統均已經加入了對NVMe的支持。

    看到這里,相信很多消費者已經掌握了有關NVMe的有關內存,由此可見,雖然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走的是PCI-E接口,而每條PCI-E 3.0的帶寬是8Gbps,但這是理論成績,在考慮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并非絕對性的由于傳統SATA接口下的固態硬盤。因此,我們在選購固態硬盤的過程中,并非一定要盲目追求NVMe等專屬名詞,而是因在考慮到自身預算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盤。

    M.2固態接口為什么多一個缺口?

    很多人都說M.2類型的固態硬盤在速度以及空間上均優于傳統2.5英寸固態硬盤。這也就間接導致在固態硬盤的選擇上達到了一個新的檔次,但相信每一位查詢M.2固態硬盤的玩家在購買過程中都會發現,M.2 接口的固態硬盤并非完全相同,共有上述兩種類型,它們在實際使用中支持的通道、協議和速度表現是否也因缺少一處而有所區別呢?

    其實,這是M.2固態硬盤的兩種不同的接口規格,分別為 Socket 2 和 Socket 3。其中,Socket 2接口(B Key)在金手指部分有兩道凹槽,而右邊的則是Socket 3接口(M Key),金手指部分只有一道凹槽,非常好區分。通常而言,Socket 2接口的固態硬盤支持SATA 和 PCIe x 2 通道,而Socket 3接口類型則支持PCIe x 4 通道。而二者的區別也僅僅在于傳輸速度方面,例如傳統SATA 3.0接口的理論傳輸速度為750MB/s,而采用PCI-E×2接口的Socket 2接口可以達到700MB/s讀取,550MB/s寫入的速度。至于采用PCI-E×4的Socket 3接口理論速度可以達到4GB/s。速度上的差距可想而知。

    當然,Socket 3接口類型的SSD固態硬盤在售價上面也高于Socket 2接口類型的,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支持SATA 3.0接口以及PCI-E×2接口類型的固態硬盤足以滿足我們日常PC高效運行的目的,因此,除了特殊需要的用戶以外,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缺一個凹槽而感覺這類SSD固態硬盤天生帶有缺陷,它享受與SATA 3.0相同的傳輸速度。

    跑分速度≠實際傳輸速度

    對于很多打算購買SSD的用戶而言,通常會查看官方或者專業測試平臺的硬盤測試成績,通過多款產品的跑分差異來決定最終購買方向。但在現實使用過程中,看似較快的M.2固態硬盤并沒有表現出大幅由于傳統SATA固態硬盤的傳輸優勢,或許是這兩點原因困擾了你。

    首先,不同主板上的M.2接口所支持的通道不同,有的僅支持PCI-E通道,有的則兼容SATA和PCI-E兩種通道,也有的M.2接口僅支持SATA接口,因此,如果我們購買的M.2固態硬盤在安裝以及使用過程中走的僅僅是SATA通道,那么在性能方面的表現顯然無法與真正的PCI-E通道相比,因此也就會出現用戶常見的產品并沒有跑分速度上顯示的那么大優勢。

    此外,如果我們日常傳輸過程中的文件夾中包含有大量的子文件,那么在實際的傳輸過程中,速度會收到很大的影響。不過總的來說,走PCI-E接口類型的M.2固態硬盤在傳輸速度要遠遠大于走SATA類固態用,這類特征在傳輸大容量文件是表現尤為明顯。

    總結——選購SSD注意規避的誤區

    在我們日常選購SSD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非常多。但總的來說,用戶應當遵從一下幾點,首先,買新不買舊,全新固態產品能夠為用戶帶來最新閃存顆粒技術以及最優存儲控制器。其次,買大廠不買雜牌,上述我們已經提到,類似三星、海力士等大廠都擁有自我生產以及加工晶圓的能力,品質上可以得到保證。而雜牌廠商很多使用的則是市面上俗稱的“黑片”,不僅品質無法保證,在速度上也差強人意。

    最后則是選購價格以及容量,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如果購買SSD僅僅是作為系統盤使用,哪怕128GB容量足夠使用,但如果用戶需要更高容量的固態硬盤提升日常應用速度,那么用戶起碼需要配備240GB以上的固態硬盤。此外,如今雖然固態硬盤已經逐漸普及,但售價方面,不同容量,不同傳輸速度的SSD在售價方面價格相差同樣非常巨大,如果PC的安裝空間有限且主板支持M.2插槽,那么用戶僅需配備走SATA通道的M.2接口固態硬盤即可。反之在傳輸速度相差無幾的前提下,傳統固態硬盤其實同樣可以勝任。

    本文編輯:劉國亮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