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flash讀寫國產通用ME17.8.8電腦數據。
使用ecarflash讀取博士ME17.8.8的發動機電腦數據,下面就看一下具體操作步驟。
·在上邊點擊搜索ME17.8.8,搜出來之后隨便選一個,進入系統。
·這個位置選中間,不用開板,直接插線就可以。
·然后點接線頭,這是接線圖,按照接線圖把線插好,點連接。
·發動機電腦正在識別,發動機電腦識別完畢后直接點擊讀取一方數據。
·軟件正在連接,讀取,這個特別快,點保存。
·再讀一下PFS,PFS文件大,讀取的時間能長點,不要著急,等著就可以。
·近期即將升級,直接取消OBD,取消防盜,直接老狠了,大眾車以后關防盜什么的,直接OBD就搞定了,只要聯網就可以了。
圖形完成了,點保存。
原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公眾號AI4Auto
商湯絕影最新自動駕駛研究成果來了!
使用一種全新訓練方式,能有效提升純視覺3D目標檢測模型精度!
該方式的研究論文入選了AI頂會ICCV 2023,代碼已開源。
研究提出了一種叫做歷史幀物體預測(HoP)的訓練方法,能讓3D目標檢測模型更有效地利用時間信息。
并且,HoP方法即插即用,可以無縫集成到任何BEV檢測框架中,并提升性能。
例如在主流3D目標檢測方法之一——BEVDet4D框架下,使用HoP方法進行訓練能夠有效提升模型性能,并且發布時在nuScenes的純視覺方案中取得SOTA。
這又是怎么做到的?
基于純視覺的3D目標檢測正逐漸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新研究熱點,同時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目標物體被遮擋、圖片信息不全等等都會影響到系統對3D環境的感知,如何融合多攝像頭的信息也是其中的難點。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BEV空間里引入時空信息,對數據信息進行時間融合,比較著名的方法有BEVDet4D、BEVStereo、BEVFormer、PETRv2等等。
新方法不斷迭代,SOTA的記錄也不斷被刷新,這意味著時間信息在純視覺3D目標檢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商湯基模型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名為歷史幀物體預測(Historical Object Prediction,HoP)的訓練方案,能夠更高效地利用時間信息,增強算法的時間建模能力。
并且,HoP可以無縫接入任何最先進的BEV檢測框架中,并顯著提升性能,同時只用在訓練過程中使用,在測試時不會引入額外開銷。
在BEVDet4D框架下,使用ViT-L作為骨干網絡,在nuScenes數據集上,使用HoP訓練后的NDS和mAP分別為68.5%和62.4%。論文4月發布時,達到當時純視覺方案的SOTA。
另外,在使用歷史幀Query融合優化后的BEVFormer框架下,使用HoP訓練后,在ResNet101和V2-99兩種骨干網絡下,模型都獲得了優于其他模型的結果。
那么,HoP又包括什么?
首先,利用圖片的骨干網絡和視角轉換網絡得到從t到t-N時刻的BEV特征,并丟棄第t-k幀的BEV特征信息。
其次,研究設計了一種時間解碼器,用來在剩余幀的BEV特征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重建一個虛擬的t-k幀的BEV特征。
該時間解碼器包括長期時序信息捕捉分支和短期時序信息捕捉分支。
△短期時序捕捉分支
一方面,短期時序信息捕捉分支重點在于提取空間語義信息,主要利用t-k幀前后兩幀;另一方面,長期時序信息捕捉分支則能夠提取物體的運動信息,利用的是其余所有幀的信息。
△長期時序捕捉分支
兩種方式互補結合,得到強時空特征,更有利于建立虛擬的t-k幀的BEV特征。
最后,研究在虛擬的t-k幀的BEV特征上,增加了一個輕量的BEV檢測頭來預測t-k幀的物體。
除了HoP,論文中還提出了歷史幀Query融合(Historical Temporal Query Fusion),可以從Query層面融合歷史幀的信息來幫助當前幀的檢測。
在使用歷史幀Query融合優化后的BEVFormer框架,使用HoP方法訓練后,NDS和mAP都得到提高。
本文一共有7位研究人員,分別來自商湯、香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和香港中文大學。
兩位同等貢獻的第一作者均是商湯的研究人員,分別是Zong Zhuofan和Jiang Dongzhi。第三位作者Song Guanglu同樣也來自商湯。
其余作者中,Xue Zeyue來自香港大學,Su Jingyong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
另外,本文還有兩位通訊作者,分別是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李鴻升,以及來自商湯的劉宇。
其中,李鴻升是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擁有美國理海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醫學圖像分析,此次有13篇論文入選ICCV 2023,谷歌學術上總被引次數達到33369次。
劉宇是商湯智慧決策與游戲事業部總經理兼高級研究總監,博士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MMLab,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在AI領域頂會頂刊發布論文超過30篇,被引次數達到5094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共有2160篇論文入選ICCV 2023,10%來自中國,其中商湯科技及聯合實驗室錄用了49篇,在產業機構中排在第一位。
論文鏈接:
https://arxiv.org/abs/2304.00967
代碼鏈接:
https://github.com/Sense-X/HoP
參考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W5qfQFHcBPR1tODqTSG7YQ
童近視防控,急如救火,4億人老眼昏花,“上有老下有小”的視力之痛,在“一切皆智能”的時代,終于輪到眼鏡被革命!2020年7月19日下午14點,南京動視科技新品發布會開啟全網直播,智能自適應老花鏡和智能視覺訓練眼鏡相繼亮相,在抖音直播、一直播等多個直播平臺全網聯播,吸引了2000多萬網友圍觀。點贊、評論那也是相當火爆,有的網友說“我做夢時真的夢到過”,“我小學作文本上記下了這樣的發明夢想”……
此次發布會由視光專業出身的動視科技創始人梁友龍博士主講全場,為三款顛覆性的科技產品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動視鏡ZDVglass智能自適應老花鏡讓眼鏡跟隨眼睛,自動對焦!年輕人,禿頂、白發不算悲催,老花眼才是人間慘劇。屈指一算,80后也開始老花了!700多年來,老花鏡從單光鏡、雙光鏡到漸進多焦鏡,一直都是固定的焦距和度數,度數變了,就得重新驗配眼鏡。“抬頭看山,低頭看報”,頻繁摘戴,兩三副輪流換,戴的時間稍微一長就頭暈目眩,這是老花鏡給人們的傳統印象。活久見!動視科技研制的這款ZDVglass智能自適應老花鏡,顛覆了固定焦距的傳統老花鏡,旨在填補老花眼失去的自適應變焦調節功能。據梁友龍博士介紹,它是根據人眼自適應光學和自動對焦技術而研制。
智能自適應眼鏡的最大亮點是,根據用戶不同場景的用眼需要,只需用手觸碰鏡腿,即可自動變焦,調節度數,實現看近、看中、看遠的全程視力。就像手機拍照,無論遠近,都能自動對焦。這個喜訊趕緊告訴家里的老爸老媽:你們再也不用兩三副眼鏡來回倒騰了,一副就夠了!日本進口微型脈沖電機,無噪驅動,精確到0.01毫米。智能觸控開關,可移動的自由曲面組合鏡片,通過動態移動來調節左右眼的度數。
俗話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鞋子合不合腳,眼鏡合不合眼,自己知道。以前新配一副眼鏡,頭暈目眩一個月才能勉強適應,現在,遠近隨便看,度數自己調,調到自己滿意!另一個亮點是,高精度變焦,大大提高了清晰度和舒適度。你知我知,傳統眼鏡都是25度單位,進階調整,比如150度、175度、200度……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驗光佩戴的眼鏡,跟眼睛并不貼合,不是緊了就是松了,專業術語叫“過矯”、“欠矯”。動視鏡ZDVglass智能自適應老花鏡,是按7度為一單位的精細變焦。你以為這就夠了嗎?不夠!這還是一副能驗光的老花鏡。動視鏡ZDVglass智能自適應老花鏡,具備反向驗光功能,鏡身帶有高清屏顯,實時顯示左右眼的度數。
它還自帶系統記憶功能,還會“記住”用戶在不同距離用眼的常用度數,極大的方便了用戶使用。透光率高達98%的超透鏡片,還帶有防藍光功能,隔絕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屏藍光對眼睛的傷害,體現了廠商的誠意。高端眼鏡才有的鈦金鏡架,高貴典雅,一掃傳統老花鏡的土氣。放入眼鏡盒,還會自動充電。調節范圍從近視300度到老花400度,在近視、平光、遠視、老花之間,自由切換。這對那些“近視+老花”的人來說,無異于瞌睡碰到枕頭。
這樣一款科技感炸裂,自調度數、可驗光的智能自適應老花鏡,價格揭曉,打破了心理預期,竟然不到2000元,只是一般傳統眼鏡的價格!那些正在職業巔峰的中老年人,戴它,根本不像老花鏡的智能眼鏡,一下子變年輕,里子面子都有了!
嗯,它還是送禮神器!家里的嚴父慈母,單位里的老領導,給你送錢的客戶……送他們,肯定笑開了眼!快遞小哥送到手上,拿到就能戴。
是不是眼熟?這不是《人民的名義》里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的檢察長季昌明嗎?季昌明的扮演者,資深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李健義老師,已經為動視鏡智能老花鏡代言了,向全國的中老年朋友鄭重推薦。動視鏡ZDVglass手調自適應老花鏡喜大普奔!價格僅需499元中國還有大量的低收入人群,怎樣讓他們也能享受科技成果?動視鏡推出了大眾普及型的手調老花鏡,只需用手旋轉度數調節器,即可實現左右眼的度數調節,價格極為厚道親民,喜大普奔,僅需499元。
老人們再也不用經常買眼鏡了。這副可調度數的自適應眼鏡,相當于60副眼鏡,遠近隨便看,度數自己調。一副能用一輩子,老兩口還能共用,你說有多省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目前該款自適應老花鏡對散光100度以上的老花人群,還不適合,有待研發團隊的繼續努力。動視鏡:智能視覺訓練眼鏡人工智能對近視難題出手了!高強度的學習壓力,電子產品上隱性普及,以及缺少戶外活動的“宅”生活方式,造就了中國孩子低齡化、高度化的近視災難。一方面家長為孩子的近視失控性飛漲,操碎了心,另一方面,功課負擔越來越重,還有爸媽們省吃儉用報的輔導班,沒完沒了。
家長們習慣了“寧可犧牲視力也要成績”,近視怎么防控?靠眼保健操,還是念“眼離本子一尺遠”的口訣?最近,教育部釋放重大信號,2022年要讓裸眼視力和中考成績掛鉤,這可咋整?!
作為本場新品發布會的重頭戲,梁友龍博士介紹了智能視覺訓練眼鏡的來龍去脈。近視防控的根本,在于動態變焦,也就是增強眼睛看遠看近的調節能力,提升視覺功能。總之一句話,讓眼睛動起來!
視覺訓練在歐美發達國家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普及,產生了反轉拍、聚散球、裂隙尺、直線機等幾百種專業訓練工具。遺憾的是,這種經過大量科學驗證,百利無一害的自然療法,在中國遲遲發展不起來,只有極少數的醫院眼科在做。原因很簡單,家長們會讓孩子大把“浪費“學習的時間,每天去專業機構做視覺訓練嗎?
現在,這款人工智能視覺訓練眼鏡,完美地解決了家長們的痛苦和糾結,相當于給孩子配備了專屬的視覺訓練師!完全不是那種頭盔式的視力保健儀,傻大粗,使用時還不能學習、看手機,枯燥乏味。戴上這款智能眼鏡,孩子們在看書、刷題,甚至看手機、玩游戲時,就能輕松完成視覺訓練,強健雙眼。每天只需45~60分鐘!
根據梁友龍博士的講解,這款智能視覺訓練眼鏡,具有智能化、家庭化、個性化、可視化的四大特點。
智能化:人工智能解決近視難題動視鏡智能視覺訓練眼鏡,是以“動態屈光視覺訓練系統”為核心研發,以人工智能+物聯網云數據服務為支撐,以腦視覺科學應用為依托的智能穿戴設備。人體感應開關,高精度紅外激光測距,實時監測孩子的用眼狀態,通過智能動態變焦,智能切換遠近訓練模式。簡單說,就是在學習時,訓練眼睛看近看遠的調節能力,提高視覺功能。
家庭化:一邊學習,一邊訓練巧妙地解決了當今近視防控的難題,把看書、寫字甚至看手機的過程,轉化為視覺訓練模式,不影響學習,還能防止眼疲勞,提高用眼舒適度。
個性化:孩子的專屬視覺訓練師只要輸入年齡、裸眼視力、屈光視力和矯正視力等數據,后臺就會發出指令,為孩子匹配個性化的訓練模塊,并進行階段性的訓練方案調整。
可視化:家長一目了然訓練過程數字化、可視化,家長可在手機APP上看得一清二楚。訓練階段性效果,可通過前后驗光的檢測對比,家長見證,板上釘釘。動視鏡配備的是高清防藍光鏡片,過濾隔離電子屏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整個產品僅重39克,輕盈,舒適。放入鏡盒內,磁吸式自動充電。這種不接觸眼球、純物理式的干預方法,適用于近視、遠視、散光、弱視的少年兒童。
可能有人還在擔心訓練效果怎么樣,梁友龍博士信心滿滿,推出一條讓業界顫抖的炸裂式活動——“每天1元錢,七天體驗。訓練好不好,七天見分曉”。如果使用七天,沒有實質性改善,家長損失7元錢;如果七天內看到孩子的視力狀況明顯改變,家長再買!如果那些課外輔導班也能這樣,提高了分數再付學費,那該多好呀。
眼睛在發育,近視也在增長,等到拖成高度近視,家長們哭都來不及。動視鏡ZDVglass智能視覺訓練眼鏡,無疑為當今焦頭爛額的近視防控困境,提供了突破性的智能解決方案。解決了“學習壓力和近視防控”的頭號難題,家長們,終于滿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