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在紐約舉行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給外賣帶來了新款游戲筆記本電腦 Predator Triton 700,這款產品有點怪異,但是極具創新性,同時速度非常快。
從遠處看,你可能會把 Predator Triton 700 誤認為是宏碁 Predator 系列的通用模型,不論是角度、輪廓線等方面都是這一系列的標志。
最關鍵的是這款產品的內部。宏碁給 Predator Triton 700 加入了第二代 AeroBlade 冷卻系統,它可以促進氣流的流動而不產生過大的噪音。宏碁表示這個系統能夠降低 35% 的溫度。
作為一款游戲筆記本,Predator Triton 700 擁有一個難以置信的輕薄機身,它最厚的地方大約為 18 毫米,比如雷蛇 Blade 筆記本還要薄,整體重量僅為 2.6 千克。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游戲筆記本自帶機械鍵盤,并且被放置在了觸控板的下方。觸控板使用超大面積的康寧玻璃覆蓋。
硬件配置方面,宏碁 Predator Triton 700 搭載了英特爾第七代酷睿 i5 或 i7 處理器、最高 32GB DDR4-2400 內存和 GTX 10系顯卡,屏幕則是一塊 15.6 英寸的 1080p 顯示屏。
Predator Triton 700 擁有兩條 NVME M.2 SSD 固態硬盤,機身擁有 2 個 USB 3.0 接口和一個 USB2.0 接口,將于夏季進入市場,起售價為 2999 美元(約 2 萬元人民幣)。
如果你非常想要一臺可以裝在背包里的游戲筆記本電腦的話,宏碁的這款 Predator Triton 700 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
在筆記本電腦中“游戲本”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品類。專注于游戲體驗的筆記本電腦對便攜性要求不高,但卻對性能配置、散熱風道比較看重,所以游戲本廠商總是在挖空心思地考慮如何才能把性能最大化,把散熱做到極致。
今天凌晨Acer(宏碁)在美國紐約舉行新品發布會并帶來了一系列新品,而其中最矚目的明星無疑是名為Helios 700的旗艦游戲本。Helios 700歸屬于宏碁頂級產線掠奪者旗下,配置上頂配版可選英特爾酷睿i9處理器和英偉達RTX 2080獨顯,不過該產品的主要亮點并不在于此。
擁有如此強悍的配置,散熱肯定成了問題。此前宏碁掠奪者旗下筆記本電腦都嘗試把鍵盤位置下移從而騰出散熱空間,不過如此設計帶來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手感非常不適。
掠奪者Helios 700在前輩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它的C面鍵盤和觸摸板區域允許整體向下滑動,從而露出散熱風扇以改善散熱,令筆記本電腦在打游戲的時候不用顧慮熱量過高的問題。
C面向下滑動之后觸摸板區域將會和桌面形成一定角度,相當于為筆記本電腦提供了一個碗托,手感要比前代掠奪者筆記本電腦更加出色。不得不稱贊宏碁的設計師簡直是天才,這基本是當下最能兼顧鍵盤手感和機器散熱的設計方案。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內部設計更加復雜,所有筆記本電腦的厚度直線上升,同時零件壽命問題也讓人擔憂。
雖然說筆記本電腦市場的活力已經大不如前,但實際上行業整體的進步還是有目共睹的。過去這些時間里,行業主動探索多種“變形”的方案,在多方面對產品進行創新。而這些設計無法廣為人知的原因是,復雜、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新基本只會出現在高端、旗艦產品上,普通消費者難以企及,因此給人的感知不強烈。
宏碁官方暫時未公布掠奪者Helios 700的具體售價,但顯然不會很便宜。我們或許能夠在未來的臺灣電腦展上獲知更多信息,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繼續保持關注。
-----------------------------------
私信“大禮包”,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大禮包,還可與眾多機友一起討論數碼科技互聯網第一線熱點。
然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設備都具備了一定“輕辦公”的能力,但受限于屏幕尺寸、操作邏輯和軟件生態的限制,它們的“生產力”卻遠遠不如同樣主打輕薄便攜的筆記本們。
問題是,絕大多數所謂的“輕薄本”都對不起它們的稱號,在長途外出時依舊會成為肩膀的負擔,以至于很多商務用戶不得不選擇iPad Pro+鍵盤套的組合,以應對差旅途中的瑣碎工作。可惜,無論是iOS還是Android生態都很難搞定復雜的辦公環境,以及圖片視頻編輯類的任務,我們只能寄希望于Windows生態設備可以早日在瘦身之路上抵達終點。
實際上,筆記本在很早以前就展開了對移動設備的反擊,拋開PC平板二合一類型的產品不談,標準形態筆記本的輕薄記錄早就突破了1kg的魔咒,厚度也足以媲美同期的智能手機。比如,在CES2018上亮相的宏碁蜂鳥Swift 7,這款配備14英寸觸控屏幕的筆記本只有8.98mm厚,打破了當時筆記本領域的全球最薄記錄(2019款蜂鳥Swift7更是輕至890g)。在IFA2018中,宏碁祭出了蜂鳥Swift 5 (SF515-51T),這款擁有15.6英寸“視界”筆記本的厚度和重量分別只有15.9mm和990g,再次摘得了“全球最輕”的桂冠。
問題又來了,為了成就最輕最薄的世界記錄,“真·輕薄本”們都需要進行必須的取舍——很難將觸控屏、獨顯(這點最難)、豐富接口、大容量電池、極致輕薄等屬性“一網打盡”,絕大多數主打最輕、最薄的筆記本都很難滿足用戶偶爾的游戲訴求。
難道魚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嗎?
CFan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體驗產品,則是一款趨于完美的“真·輕薄本”,它就是來自宏碁旗下的新一代蜂鳥Swift 5(具體型號為SF514-54GT,下文簡稱蜂鳥Swift 5)。這款14英寸的產品不僅擁有可以觸控的顯示屏,同時還集英特爾最新10nm工藝的第十代酷睿、英偉達GeForce MX250獨顯和雷電3接口于一身,并保持了14.9mm厚度和990g的輕盈身材,便攜性堪比12.5英寸的iPad Pro+鍵盤的組合,但性能卻不輸于市面上任何一款高配輕薄本。
下面,咱們就從大家最關心的幾點問題入手,全方位了解一下新一代蜂鳥Swift 5吧。
它的小身板夠結實嗎?
目前市面上主流14英寸獨顯輕薄本的重量多在1.3kg~1.5kg左右,如果你用慣了此類機器,第一次拿到蜂鳥Swift 5時肯定會有種不適應的感覺——它怎么這么輕?!
實測重量比官方標注的990g還要輕30g
蜂鳥Swift 5的重量只有990g,這是個什么概念?1罐330ml的可樂重量約350g,1瓶550ml的礦泉水重量約550g,這意味著蜂鳥Swift 5還沒有3罐可樂或2瓶礦水泉重,哪怕對于MM而言外出攜帶也毫無壓力。
蜂鳥Swift 5除了極致輕盈以外還非常纖薄,它的厚度只有14.9mm,要知道它可是支持觸控屏幕和內置獨顯的存在。此外,這款產品還引入了窄邊框設計,左右邊框的寬度只有3.97mm,上下邊框也被壓縮得很厲害,最終實現了90%的屏占比參數,整機尺寸也只比A4紙張大一小圈而已,可以輕松塞進絕大多數的包包里。
除了“全面屏”設計,蜂鳥Swift 5的屏幕還支持10點觸控,操作精準反應靈敏,結合Windows 10系統自帶的“平板模式”,在筆記本形態的產品身上我們也能過一把“指點江山”的癮。可惜,蜂鳥Swift 5為了實現不足1kg的輕盈設計,并沒有在觸控屏幕表面覆蓋保護玻璃,平時使用時要避免劃傷屏幕。如果你習慣于觸控操作,建議給蜂鳥Swift 5的屏幕貼一層保護膜。
看到這里可能有童鞋會問了,蜂鳥Swift 5如此輕薄,那它的“小身板”結實嗎?要知道很多主打輕薄的筆記本,受到擠壓或單側掌托受力時很容易出現形變的問題。
請放心,為了讓蜂鳥Swift 5有副好身體,宏碁為其引入了在筆記本領域罕見的“鎂鋰合金”。這種材質常見于飛機、衛星、宇宙飛船,它擁有低密度、高比強度、高比剛度、突出的減震性能和優異的電磁屏蔽性,比常見的鋁合金、鋁鎂合金強度更高,而且更輕。
換句話說,蜂鳥Swift 5是同尺寸輕薄本中最結實的存在之一,扭曲屏幕不變形,按下頂蓋屏幕沒有水波紋,搖晃機身也沒有任何“嘎吱嘎吱”的異響,就工藝水平而言已經達到了筆記本領域的最高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蜂鳥Swift 5在掌托右上角還配備了指紋識別模塊,無需繁瑣密碼輕觸即可登錄系統。此外,多段亮度可調的背光鍵盤,在昏暗環境下也能清晰可見,讓高效從不止步。
蜂鳥Swift 5的周邊接口也很豐富,它提供了1個USB3.0(支持關機充電)、1個USB2.0以及1個USB Type-C(支持雷電3和充電功能),以及HDMI和音頻接口。
如此纖薄性能夠用嗎?
對筆記本而言,做輕做薄并不算太難。但是,如何在極致輕薄的同時依舊擁有足夠強悍的性能動力?
答案貌似不難啊?采用最新的處理器平臺,塞進最流行的獨立顯卡不就結了?
這個解決方案誰都知道,但筆記本越薄越輕,可用的內部空間也就越局促,沒有足夠的空間優化散熱模塊,又該如何確保CPU和GPU的穩定運行?
宏碁蜂鳥Swift 5就給我們提交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它搭載了英特爾第十代酷睿i5-1035G1處理器,隸屬于10nm工藝的Ice Lake平臺。在這里,咱們需要簡單普及一下英特爾第十代酷睿的技術特性。
英特爾第十代酷睿包含10nm工藝的Ice Lake和14nm工藝的Comet Lake兩套平臺,從本質上來看,只有Ice Lake才算是“十全十美”的新品,它不僅采用了最先進的10nm制程工藝,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Sunny Cove”,核顯架構進化到了Gen 11(Comet Lake和八代酷睿都是Gen 9.5),同時還原生支持雷電3、端側AI運算、Wi-Fi6和Intel Adaptix動態調優技術等等。
為了進一步強化蜂鳥Swift 5的娛樂動力,宏碁還為其準備了NVIDIA GeForce MX250獨顯,這個GPU應該算是輕薄本領域可用獨顯的頂配了,足以流暢駕馭《英雄聯盟》、《守望先鋒》級別的主流3D游戲,讓蜂鳥Swift 5在輕盈便攜之余也能幫你馳騁更多種的游戲世界。
如果你覺得NVIDIA GeForce MX250獨顯還不夠勁兒,蜂鳥Swift 5還能使用雷電3接口外接顯卡擴展塢,用上臺式機專用的RTX2080也不是啥問題。只是,此時蜂鳥Swift 5搭載的低功耗處理器會成為整機的性能瓶頸。
蜂鳥Swift 5標配8GB內存和512GB PCIe SSD(WD SN520),屬于輕薄本領域的主流標準。需要注意的是,蜂鳥Swift 5的內存顆粒直接封裝在了主板上無法自行升級,如果你經常使用需要大內存的軟件,建議一步到位挑選蜂鳥Swift 5的更高配版。
除了擁有更理想的CPU和GPU性能以外,蜂鳥Swift 5此次還標配Wi-Fi6無線網卡,全面支持MU-MIMO技術,理論速度較上代Wi-Fi5快了3倍,網絡容量增加了4倍,結合最新款的Wi-Fi6理由器,上網速度更快、網路延遲更低。
那么,在性能上不留遺憾的蜂鳥Swift 5,在散熱方面的表現如何?
散熱續航真的靠譜嗎?
輕薄本的體驗好壞,與散熱模塊的設計息息相關。別看蜂鳥Swift 5既輕且薄,但它在內部用料上可毫不含糊。
這款產品的底蓋在主要熱源的對應部分都留有散熱孔,內部還貼有防塵網,可以有效避免灰塵的入侵。
蜂鳥Swift 5采用了單風扇雙熱管的散熱模塊,風扇和散熱鰭片的銜接部分還貼有防漏風的膠布,可以確保風道的通暢和效率全開。
就散熱模塊設計而言,蜂鳥Swift 5與其他同尺寸但更厚重的輕薄本相差不大,甚至猶有過之。
從拆機圖可見,蜂鳥Swift 5的電池占用了將近一半的內部空間,55.9Wh的容量在同尺寸競品中也算非常高的標準了。要知道,很多14英寸輕薄本的電池容量還停留在45Wh左右。在日常上網和文字編輯的應用場景下,蜂鳥Swift 5可以提供超過10小時的續航時間,該產品還支持快速充電技術,充電半小時就可使用4小時。
小結
宏碁新一代蜂鳥Swift 5的上市,可以說是樹立了輕薄本的新標桿——在不足1kg的重量里就匯集了第十代酷睿和MX250獨顯的澎湃動力,觸控屏幕的加盟可以讓操作變得更有趣,雷電3接口賦予了它更多的擴展可能,而鎂鋰合金的機身也讓我們用起來更踏實。
最關鍵的是,蜂鳥Swift 5當前在京東的售價只有6999元,比它貴的輕薄本沒有它輕盈,而我們也找不到太多比它還輕盈的獨顯輕薄本。因此,蜂鳥Swift 5應該是同價位最輕最強的輕薄本,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