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消息稱,一加即將推出全新的平板產品。而在近日,一款型號為OPD2401的OPPO旗下平板電腦通過了3C認證。
    據數碼博主@WHYLAB 透露,這款設備為一加 Pad Pro,支持67W快充,是首款驍龍8 Gen 3 國產平板,將在月底發布。
    另據以往的爆料顯示,一加新款平板電腦提供深空灰、卡其綠兩種配色,重量約585g;正面配備了一塊12.1 英寸3K 7:5 LCD屏幕,分辨率3000*2120p,擁有304PPI、900nit亮度;核心搭載驍龍8 Gen3處理器,提供8GB+128G、8GB+256G、12GB+256GB、16GB+512GB 共4種配置版本;內置9510mAh 電池,支持67W快充;配備USB 3.2 Gen1接口,支持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2D 面部識別等。
    綜合現有的爆料信息來看,一加新款平板電腦預計是一款主打性能表現的產品。
    除了平板電腦外,一加 Ace 3 Pro 手機預計也將一同發布。
    日前,一加中國區總裁李杰發文稱,“萬事俱備,性能猛獸,下周見!”,同時還配備了一張“Ace PERFORMANCE”的圖片。
    結合此前爆料的來看,李杰所說的“性能猛獸”就是一加 Ace 3 Pro ,預計下周將開啟新品的預熱。
    除了主打性能外,李杰此前還透露,新品的質感、手感“你們無法想象”。
    另據數碼博主@數碼閑聊站 的爆料顯示,一加 Ace 3 Pro 工程機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機身設計,包括熱鍛白色陶瓷機身、熱鍛亮銀玻璃機身和素皮機身,其中陶瓷和玻璃設計版本基本確定將用于量產。
    同時,一加 Ace 3 Pro 將配備6.78英寸1.5K 8T BOE常規窄曲屏,結合金屬中框,后置攝像頭為圓形一體式熱鍛設計。
    其中,陶瓷版本采用3D一體化陶瓷設計,擁有104道鐳射飛線紋理,質感做工可比肩“某高端大師萬元機”,可以鎖定“萬元以內最強質感性能機”。
    性能方面,一加 Ace 3 Pro 搭載驍龍8 Gen3處理器。
    影像方面,一加 Ace 3 Pro 將前置1600萬像素自拍鏡頭,后置5000萬像素大底主攝、800萬像素鏡頭、200萬像素鏡頭組合。
    電量快充方面,一加 Ace 3 Pro 將首發6100mAh超高密度電池,“鋰電寧王助陣”,內部代號「大禹」。同時,標配100W閃充。
    作為參考,前代一加 Ace 2 Pro 提供極光綠和鈦空灰兩種配色,機身厚8.98mm,重約210g;正面配備了一塊6.74英寸1.5K靈犀觸控屏,支持最高120Hz刷新率,局部峰值亮度達1600尼特;搭載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結合LPDDR5X+UFS 4.0;前置1600萬像素攝像頭,后置5000萬像素IMX890主攝+800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200萬像素微距攝像頭組合;內置5000mAh電池,搭載長壽版150W超級閃充。
    綜合來看,一加 Ace 3 Pro 有望帶來質感、性能、續航等多方面的升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保持關注。

    老牌PC大廠聯想不僅在筆電端連發新品之外,在快充領域也節節開花。從2023 小新系列筆記本開始,從傳統的大黑磚全面迭代至更便攜的充電器。

    聯想小新 105W 氮化鎵充電器是一款以筆記本為出發點打造的充電器,比傳統電源適配器體積更小,接口更。經典的2C1A三端口,可支持PD3.0 100W輸出,一個充電器解決筆記本與其他電子產品的充電問題。下面,就來看看這款充電器的實際表現如何。

    開箱介紹

    包裝盒采用白色背景為底,上方印有聯想小新Logo以及產品名稱“小新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字樣,中間區域為充電器外觀圖示,可以清晰看到插腳端及 USB 端口設計;右下角印有“Lenovo”品牌字樣。

    包裝盒背面除相關名稱字樣外,中間區域貼有輸出參數信息及產品條形碼信息等。

    取出包裝內所有物品,除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主體外,另擁有說明書以及C to C 充電線材。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采用高阻燃 PC 材質搭配磨砂工藝處理外殼,除了正面帶有小新Logo外,整體純白簡約,邊角圓潤,手感絲滑。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輸出面板配置2C1A三個USB端口,母口膠芯均為黑色,且 USB 端口處均印有相關名稱標識和最大充電功率。

    插腳部分采用折疊式設計,可便于用戶出行收納,不易剮蹭其它設備表殼。

    插腳端面板印有充電器詳細參數銘文。

    型號:XX105G1;

    輸入:200-240V~ 1.2A 50/60Hz;

    單口輸出:

    USB-C1:5V3A、9V3A、12V3A、15V3A、20V5A(100W Max);

    USB-C2:5V3A、9V3A、12V2.25A、15V2A、20V1.5A(30W Max);

    USB-A:5V3A、9V2.2A、10V1.66A(20W Max);

    雙口輸出:

    USB-C1+USB-C2:65W+30W(95W Max);

    USB-C1+USB-A:65W+20W(85W Max);

    USB-C2+USB-A:30W+20W(50W Max);

    三口輸出:

    USB-C1+USB-C2+USB-A:65W+30W+10W(105W Max);

    制造商: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并具備國家 CCC 安全認證。

    附贈的線材為 C to C 類型,采用魔術布藝扎帶捆綁固定;線身采用白色TPE材質外被。

    線材子端外殼與線身連接處擁有加長加厚注塑設計,更耐彎折,壽命長久。殼體印有小新品牌Logo,注塑處浮印“100W”字樣。

    USB-C公頭特寫,滿PIN設計。

    通過 POWER-Z KM003C 測試儀讀取線材信息,實測線材具備 E-Marker 芯片,支持20V5A 電能傳輸和USB 2.0 數據傳輸能力。

    線材長度約為152cm,可滿足桌面充電連接設備時的長度需求。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長度約為66.07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高度約為65.97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厚度約為30.48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重量約為206.7g。

    適配器采用第三代超低阻抗GaN半導體黑科技材料,除了更好的導熱效率、耐高溫特性外,對比蘋果140W充電器體積也明顯更小。

    充電器約占據成年男性整個手掌區域,但可單手握持,收納無憂。

    協議測試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Type-C1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QC5、SFCP、PD3.0、DCP、Apple 2.4A 和 PPS 等充電協議。

    PDO報文方面,Type-C1 端口實測支持 5V3A、9V3A、12V3A、15V3A和20V5A 五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5-20V5A一組PPS電壓檔位。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Type-C2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QC4+、SFCP、PD3.0、DCP、Apple 2.4A 和 PPS 等充電協議。

    PDO報文方面,實測Type-C2端口具備5V3A、9V3A、12V2.5A、15V2A、20V1.5A五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5-11V3A 一組 PPS 電壓檔位。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USB-A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0、SFCP、DCP 和 Apple 2.4A 等充電協議。

    充電測試

    接下來將從兼容性測試、充電全程測試、待機功耗測試等方面帶大家全方位了解這款105W適配器,用戶可搭配合適設備,以達到更好的充電體驗。

    充電兼容性測試

    本次充電兼容性測試,分別從USB-A,USB-C1,USB-C2分別進行單獨測試。下面充電頭網將實測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對各家手機充電兼容性如何。

    Type-C1

    將 MacBook Pro 16 M1 Max 筆電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1口,并搭配原裝100W充電線,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19.88V 4.64A 92.32W。

    將魅族20 Pro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1口,并搭配原裝100W充電線,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18.4V 3.57A 65.69W。

    將數據匯總成表格,大多數主流手機可握手9V電壓,兼容性較好的設備可握手 15V、20V大電壓,擁有更高的充電功率。同樣,對于支持 PD 100W 充電的筆電,其充電功率可達92W左右,充電器的 Type-C1 端口支持 PD 100W 輸出。

    繪制出柱狀圖,充電功率最高的是 MacBook Pro16 M1 Max 筆電設備,實測功率為 92.32W,同時支持大功率 PD 快充的手機、平板和游戲掌機皆擁有不錯的充電表現;此外,該端口支持大功率PPS快充協議,對于支持該協議的終端設備,如 魅族20 Pro手機,其充電功率表現將進一步提升。


    Type-C2

    將三星S23+ 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2口,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8.8V 2.96A 26.09W。

    將數據匯總成表格,從上圖可以看出,充電器為各手機設備的充電表現為主流水準,手機、平板、筆電可分別握手9V/15V/20V 電壓檔位;同時,實測 Type-C2 端口最高可支持 PD 30W快充,與標稱一致。

    繪制出柱狀圖,可以看到功率在18-30W區間內浮動;其中充電功率最高的是 MacBook Pro16 M1 Max 筆電設備,可達 28.84W。

    USB-A

    將華為 Mate 40 Pro 手機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USB-A口,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8.24V 2.22A 18.33W。

    將所測數據匯總成表格,測試手機設備可握手5V、9V電壓檔位,且該端口支持 SCP 快充協議,對華為系設備擁有更高的充電功率。

    繪制出柱狀圖,可以看出充電功率最高的是華為Mate 40 Pro 手機,功率為 18.33W,與標稱A口最大功率為 20W 相差不大,而其他設備的充電表現與主流百瓦充電器的 USB-A 端口無異。

    多口同時輸出測試

    當用戶擁有更多的智能設備需要同時充電時,這款充電器的功率分配也是需要了解清晰,以便為終端設備進行更快速的充電。

    通過充電器的兩個 Type-C 端口同時為筆電、平板設備進行充電時,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8W、手機端輸入功率為 29.01W。

    通過充電器的Type-C1、USB-A 端口同時為筆電、手機設備進行充電時,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9W、手機端輸入功率為15.55W。

    雙端口充電時,Type-C1 端口支持 PD 65W輸出,C2 端口最高支持 PD 30W 輸出,USB-A 端口最高支持 20W 輸出,智能分配功率,可保證兩臺商務本設備充電。

    通過充電器的USB端口同時為筆電、兩部手機設備進行充電時,MacBook 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8W(Type-C1)、iPad平板輸入功率為29.01W(Type-C2)和iPhone手機端輸入功率為13.03W(USB-A),總功率符合官方 65W+30W+15W三口105W描述。

    充電全程測試

    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與聯想小新Pro 14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并接通電源,測試結果如下。


    接通電源后握手20V電壓,功率穩定在51W并持續至12分鐘;隨后功率穩定在31W,并持續至1小時02分鐘;隨后呈“曲線”下降并于2小時03分鐘結束充電。


    繪制出折線圖,可以看出,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為聯想小新Pro 14充電至50%耗時38分鐘,充至80%耗時1小時06分鐘,充至100%耗時2小時03分。

    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與 iPhone 15 Pro 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并接通電源,測試結果如下。

    接通電源后握手9.5V電壓,前16分鐘功率穩定在21W左右;隨后功率下降至16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29分鐘;隨后功率下降至11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第39分鐘;隨后功率下降至7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第1小時05分鐘;隨后功率持續下降,直至充電結束,充電全程耗時約2小時。

    繪制出折線圖,可以看出,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為 iPhone 15 Pro 充電至50%耗時25分鐘,充至80%耗時54分鐘,充至100%耗時2小時。

    空載功耗測試

    充電器在插座上插著不使用的情況下是否會浪費電,具體會損耗多少電能,這是許多讀者心中的疑問,待機功耗環節就是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將充電器插在貝奇功率計的插座上,并讀取功率計上的數據,測試結果如下。

    經過功率計測試,充電器在220V 50Hz 電壓下的空載功耗為0.24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2.1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1.26元左右。

    再來看看在110V 60Hz 電壓下的空載功耗,使用功率計讀取的功耗為0.164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1.4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86元左右。

    小結

    經過上面的空載功耗測試,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 220V 50Hz 電壓環境下插在插座上不使用,一年下來消耗的電費約為1.26元左右;而在110V 60Hz 的電壓環境插在插座上不使用,一年下來消耗的電費約在0.86元左右。

    轉換效率測試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設備,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充電器從插座上汲取的功率往往會比充電器標注的功率大一些;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和110V 6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分別進行轉換效率測試,下圖是測試結果。

    先來看看220V 50Hz電壓下轉換效率如何,整體轉換效率在80.86-90.15%之間;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是20V5A檔位,轉換效率達到了90.15%;轉換效率最低的是5V3A檔位,轉換效率為80.86%。

    再來看看110V 60Hz電壓下的轉換效率,整體的轉換效率在82.15-89.27%之間;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是20V5A檔位,轉換效率達到了89.27%;轉換效率最低的是5V3A檔位,轉換效率為82.15%。

    整體來看,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兩類電壓下的轉換效率在同類充電器中屬于主流水平,表現不錯。

    紋波測試

    由于充電器中采用開關電源,變壓器次級輸出的并非直流電,需要經過整流和電容濾波輸出,也就是充電器輸出會存在紋波;充電頭網采用示波器測試充電器輸出的紋波值,與行業標準進行比對,檢測充電器的輸出質量。紋波越低,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就越高。

    空載紋波

    首先看看220V 50Hz 電壓下的空載紋波,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12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6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15V0A、5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0mVp-p。

    再來看看110V 60Hz 電壓下的空載紋波表現如何,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9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8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檔位是12V0A、5V0A,紋波峰峰值為32mVp-p。

    帶載紋波

    首先看看220V 50Hz 電壓下的帶載紋波,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20V5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120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A檔位,紋波峰峰值均為48mVp-p。

    再來看看110V 60Hz 電壓下的帶載紋波表現如何,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20V5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106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A檔位,紋波峰峰值均為42mVp-p。

    小結

    YD/T 1591-2009 通信行業標準中充電器紋波要求是不高于200mVp-p,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110V 60Hz的輸入電壓下,所有輸出功率紋波峰峰值均不高于120mVp-p,表現優秀。

    溫度測試

    充電器是一種轉換設備,充電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所以充電器會發熱。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支持 PD 100W 輸出,將充電器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以20V5A負載一小時后采集充電器表面的溫度。

    首先看看 220V 50Hz 電壓輸出下充電器溫度表現如何。

    一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的充電器表面最高溫度為57.1℃。

    充電器另外一側表面最高溫度為61.5℃。

    再來看看 110V 60Hz 電壓下溫度表現如何。

    一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的充電器表面最高溫度為58.8℃。

    充電器另外一側表面最高溫度為62.7℃。

    將溫度數據匯總成表格,可以看出充電器在110V 60Hz 220V 50HZ 電壓下充電器的表面溫度整體高于57.1℃,其中A面最高溫度58.8℃,B面溫度最高溫度62.7℃。

    將數據繪制成柱狀圖,可以看出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110V 60Hz 電壓下的輸出時的最高溫度為62.7℃,兩者均低于GB4943.1-2012中對于溫度的規定限值,同時充電器負載時的最高溫度滿足IEC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2368對電子電氣設備測試中,溫度不高于77℃的要求。

    充電頭網總結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延續簡潔外觀設計,采用純白色高阻燃 PC材料,表面磨砂工藝處理;配置主流2C1A 三個USB輸出端口,可同時為更多設備充電,兼容主流充電線材。

    充電性能方面,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Type-C1端口支持 PD3.0 100W ,即可為 MacBook Pro 16 M1 Max 筆記本提供 100W左右的充電功率;其余USB 端口皆能達到標稱 PD 30W 和 20W 輸出,為手機、游戲機充電都可以有不錯的快充表現。

    通過功耗、紋波、轉換效率以及溫度測試來體現這款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并在220V50Hz和110V60Hz兩種電壓下分別測試,待機功耗均不超過0.24W;除20V電壓檔位下的負載紋波數值偏高外,其余檔位均不超過42mVp-p,且紋波數值間差異較小,輸出更為穩定;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屬于主流水平,在82%到90%之間,PD 100W 輸出檔位更高效,達到 90.15%。

    整體來說,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能效、速率和溫控方面表現出色,它不僅具備 PD 3.0 100W,而且對比蘋果140W充電器,接口數量更多,體積更小。此外,它在多口快充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能同時給兩臺筆電外加一臺手機充電,且均有比較高的輸出功率。

    QOO Pad2是第一臺驍龍8s Gen 3平板在5月20日公布配置,在5月31日公布價格,12.1英寸144Hz的2.8K屏,6揚聲器,10000mAh電池+44W快充,定價2499元起(8+128版)。

    PS:大家都以為首臺驍龍8s Gen 3平板會是vivo Pad3,結果3月26日只等來了天璣9300的vivo Pad3 Pro。看現在的造型,可能不會有vivo Pad3了。

    PSS:vivo和iQOO平板的命名數字差一代,vivo Pad3 Pro和iQOO Pad2 Pro同代,vivo Pad2和iQOO Pad同代。


    iQOO Pad2 Pro對應的是vivo Pad3 Pro,主要是升級成天璣9300+,沒懸念的最強原神/星鐵啟動器:

    13英寸144Hz的3096x2064 LCD屏幕,峰值亮度900尼特。8揚聲器(4低音+4高音),前置800萬像素,后置1300萬像素。11500mAh電池+66W快充,有USB 5Gbps。

    iQOO Pad2 Pro的8+256版3299元,12+256版3599元,16+512版3999元。

    iQOO Pad2是驍龍8s Gen 3,周邊規格和天璣9000+的iQOO Pad接近:

    12.1英寸144Hz的2800x1968 LCD屏幕,峰值亮度600尼特。

    6揚聲器,前置50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10000mAh電池+44W快充,有USB 5Gbps。

    iQOO Pad2的8+128版2499元,8+256版2799元,12+256版3099元,12+512版3399元。

    它們的觸控鍵盤都是599元,iQOO Pencil Air手寫筆是399元(也兼容前代的手寫筆)。



    外觀&做工&手感&外放

    iQOO Pad2的44W官配頭,改成了惠州錦湖代工的V4440L0A0-CN。

    規格變強了一點點,有15W(5V 3A,前代是10W)、18W(9V 2A)、44W(11V 4A)3個檔位。


    iQOO Pad2沿用了前代的設計語音,一體鋁合金機身,無塑料支架,屏幕微微高于邊框,“天圓地方”家族相機設計。


    左vivo Pad2(iQOO Pad是一樣的外觀),右iQOO Pad2

    鍵盤觸點一樣,但位置不同了。


    灰色的是vivo Pad2(iQOO Pad是一樣的外觀),銀色的是iQOO Pad2


    vivo明明只要在前代的基礎上換個芯就夠了。在大家以為直接套用舊模具的時候,這一代的尺寸和細節都有小改動,鍵盤觸點改在了長邊上,但USB口依然沒有居中,它真的,我哭死。

    iQOO Pad2的機身尺寸微漲(除了黃章的螺旋測微手,應該沒有人能感知出來)、后蓋邊緣弧度更加柔和、相機模組尺寸大一點、揚聲器孔變小,但排列更寬,就連右側的雙麥克風開孔位置都不同了:

    • iQOO Pad是266.03×191.6×6.59mm,585g重。

    • iQOO Pad2是266.43x192x6.57mm,589.2g重。

    因相機和觸點位置的改動,前代的殼和鍵盤無法通用。

    雖然平板用戶極少每年一換,但還是希望以后的配件可以通用,為了環保,也是為了大家的錢包。

    依然是屏幕微微高于中框,邊緣弧度變大,握著更舒服一點。

    iQOO Pad2的持握手感介乎于OPPO Pad2和小米平板6S Pro/小米平板6 Max之間(廢話),因為前者是圓潤中框,后者是中框高出屏幕+棱角分明。

    依然是無實體指紋、無振動馬達、無GPS,但保留了USB 5Gbps。

    6揚聲器外放,排布和前代不太一樣。橫置時,底下兩個應該是低音單元。iQOO Pad2的最大音量比前代稍低,調音更加均衡,把前代過強的高頻部分壓到了正常的范圍。

    平板上沒人在意的攝像頭,從前代的前置800W+后置1300W,回退到前置500萬像素(格科微GC05A2,F2.2)+后置800萬像素(豪威OV08D10,F2.0)。

    就算把后置相機砍沒了,我們都不會在意,但希望下次動刀之后,能同步在定價上也動點刀……


    客觀測試:屏幕&性能&發熱&續航&充電

    左vivo Pad2,右iQOO Pad2


    iQOO Pad2專業模式色準↑


    (屏幕測試,亮度顏色條越長越好,色偏顏色條越短越好)

    iQOO Pad2是12.1英寸144Hz,2800x1968的LCD屏幕,峰值亮度600尼特。

    規格、實際測試結果、肉眼觀感,iQOO Pad2都和前代的天馬獨供屏幕非常接近,主要是現在的色域覆蓋更準,專業模式的色準稍強。

    這塊是藍綠橙3家,同級之中表現最好的平板屏幕。

    但平板LCD屏幕的弱點,依然是均勻度和可視角度,就算強如iPad,最后還是投奔OLED了。害,LCD永不為奴!

    CPU性能測試(每一列,顏色條越長,越強)


    GPU性能測試(每一列,顏色條越長,越強)


    閃存讀寫性能(每一列,顏色條越長,越強)

    iQOO Pad2是驍龍8s Gen 3,LPDDR5x內存+UFS 4.0閃存。

    實際調度其實沒有手機上的跑分模式剛猛,但平板的散熱面積擺在這里,持續輸出能力不是手機能比的(這套模具的解熱能力接近10W,旗艦手機一般在6到7W)。

    (室溫26度,200尼特屏幕亮度)

    3DMark烤機最高45度,溫控相對保守,熱量基本集中在左側長邊中上部,遠遠避開了手持區域。

    3DMark Solar Bay測試穩定度63.5%、Wild Life Extreme Ulimited測試穩定度90%,Wild Life Ulimited測試穩定度84.8%(我們都知道Solar Bay光追測試的壓力很大,但沒想到就算連平板都hold不住)。

    同樣環境下,經過20分鐘的《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最高溫37度,溫度比前代低0.6度,毫無壓力。

    (續航測試:測試環境為室溫26度,200尼特屏幕亮度,測試電量區間30%到80%。包括30分鐘《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30分鐘B站1080P視頻播放、30分鐘微博短視頻、1小時的Wi-Fi沖浪,共2.5小時)

    驍龍8s Gen 3配10000mAh電池,讓iQOO Pad2的續航表現明顯好于前代,按著以前的平板錘。

    新的M4 iPad Pro,雖然續航有明顯改進,但安卓旗艦平板面前,還只是個臭弟弟。

    (驍龍8s Gen 3的CPU能效雖然不如驍龍8 Gen 2/Gen 3,但和天璣9000比起來,還是有明顯提升的,日常熱得更慢,游戲溫度也低一截。在屏幕等硬件規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續航上的收益巨大)。

    (充電測試,1%開始。同一行的顏色條越長,速度越快↑。已打開vivo超快充電模式/OPPO智能極速充電/小米快充加速與低電疾充等功能。部分廠商/機型默認關閉相關功能,需手動開啟)

    iQOO Pad2的44W快充,峰值功率34.9W,功率波形像極了低頻PWM。修正了以前涓流時間過長的問題,充滿耗時1小時33,表現正常,但還是比同代的同級平板要慢。

    還是那句,對于10000mAh來說,65/66/67W快充才是起跑線。

    充電時,豎置+面向后蓋時,右下角2/3的區域有一小塊微熱區域,充電IC應該就在下面。這充電熱控制要比手機保守很多很多很多,可能是考慮到很多用戶會把平板放窩上充電,特意調得非常保守吧……


    配件

    vivo上一代平板的鍵盤蓋,在功能上已經做得比較完善,像是大面積的玻璃觸控板、觸控板手勢、按鍵排布、間距和鍵帽大小、雙系統快捷鍵之類的,都還OK,但真的太hi重了。

    所以這一代的鍵盤蓋(iQOO智能觸控鍵盤2)的核心任務就是減重。現在改成了折邊的磁吸后蓋,最大140度的支撐角度,做工略有提升,明顯減薄減重到440g,讓鍵盤平板套裝的重量壓到1029.2g。

    PS:因為這一代有屏幕更大的Pro版,要留神,鍵盤別買錯了。

    iQOO Pencil Air手寫筆,則像是去掉線性馬達和備用筆尖的vivo Pencil 2/iQOO Pencil。依然有PPT指針功能,出墨克數比vivo Pencil 2大,體驗要弱一些,但便宜100元,大家按需選擇。

    平板上的OriginOS 4 HD系統,對于手寫筆和觸控板的適配,明顯比小米和OPPO上心。像是在輸入框手寫的適用范圍和效果、光標吸附(雖然但是,直到現在,吸附動畫的穩定性問題還沒解決)等功能細節都做得更好。

    總結

    vivo Pad2是本彥祖在上一年最喜歡的平板。有它打下的基礎,iQOO Pad2的硬件和軟件表現都比較穩。就是44W充電過于環保,被友商甩下來了。

    它的核心升級就是換上了性能更強的驍龍8s Gen 3,日常流暢度、游戲和續航表現都有代際級別的提升。

    iQOO Pad2的8+128版2499元,8+256版2799元,12+256版3099元,12+512版3399元。 6月7日開賣前的首發機器,會有保護蓋、80W閃充套裝送,如果是走教育優惠,還會有手寫筆。

    而驍龍8 Gen 2的小米平板6S Pro,現在8+128版京東官店價是2479元。

    雖然驍龍8 Gen 2的GPU更強,游戲表現更好,但疊加中框造型/手感、系統、周邊配件、屏幕素質/屏幕比例等因素,即便不考慮首發的贈品們,我們依然是更推薦iQOO Pad2的。

    論屏幕面積,是iQOO Pad2的12.1英寸7:5(等效于2.8:2)屏幕大一點(小米平板6S Pro是12.4英寸3:2屏幕),它更適合看網頁、看書、簡單辦公。小米那邊則是更適合愛奇藝和嗶哩嗶哩。

    而如果論性價比,現在天璣9000+的iQOO Pad、天璣9000的OPPO Pad 2,京東官店都是1899元起(8+128版),性價比甚至比不少驍龍870平板都高,蓋泡面又快又狠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