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 Model-T 是存儲、工業自動化、通信設備和臺式機的理想選擇。不過,Baikal 的 Model-M 獲得了 IRU 的認可。該處理器使用 8 個時鐘頻率為 1.5GHz 的 ARM Cortex-A57 內核,八核 Mali-T628 GPU、雙通道 DDR3/4 支持、4MB L2 緩存和 8MB L3 緩存、PCIe 3、USB 3.0 和 2.0,和四個以太網控制器——兩個 10GB,其他 1GB。
相比之下,A57 是 A72 的前身,它出現在 Raspberry Pi 4 中使用的四核 Broadcom BCM2711 SoC 中。 A72 使用更少的功率并且比 A57 更快。這些變化使 Pi 4 成為一個體面的全天候桌面,但幾乎不是高性能。事實上,與英特爾的酷睿 i3 芯片相比,BCM2711 的表現不佳。
奇怪的是,IRU 的網站沒有關于新工作站的信息。 Baikal 表示,IRU 在微型塔和小型設備中提供該處理器。無論您喜歡哪種外形,工作站都提供高達 32GB 的 RAM 和 1 到 3 TB 的存儲選項。
這些設備運行 Astra Linux,根據 2010 年要求使用開放產品的法令,該發行版旨在為俄羅斯政府和軍事用戶提供足夠安全的使用。貝加爾湖表示,安裝在機器上的所有軟件都得到了俄羅斯電信和大眾通信部以及工業和貿易部的批準。該公司還推薦了兩種型號中的一種,命名為“Agat”,作為公務員度過一天所需的一切。
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鄂木斯克的Promobit公司即將推出一款國產筆記本電腦,并且該電腦將搭載俄羅斯自主研發的“Baikal-M”處理器。而這款電腦的受眾,主要是政企客戶,以此來看,俄羅斯似乎也踏上了中國同樣的道路。
俄羅斯的電腦芯片
目前,俄羅斯的這款Bitblaze Titan BM15筆記本電腦具體性能參數已經公開,該電腦搭載一塊15.6英寸的全高清IPS顯示屏,具有16GB內存和512GB容量的固態硬盤。支持藍牙與Wi-Fi功能,并配備USB 3.0、HDMI、USB Type-C和RJ-45接口以及音頻插口,電池容量為6000mAh。
一個重點是,該電腦還搭載了俄羅斯自研的處理器,代號為Baikal-M,該處理器采用8核Arm架構,主頻達到1.5GHz。并且該電腦提供使用Astra Linux或Alt Linux操作系統。
據了解,這些電腦首次將生產1000臺左右,年底將實現批量生產。不過這些筆記本電腦的售價達到了10萬到12萬盧布(約合10610-12732元人民幣),價格并不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俄羅斯所生產的Baikal-M芯片,該芯片由俄羅斯貝加爾電子公司(Baikal Electronics)所生產。
Baikal-M芯片(圖源:貝加爾電子)
2014年,貝加爾電子獲得了當時最先進的Arm內核的授權,通過5年的研發,于2019年10月正式向公眾展示了第一個基于Arm的俄羅斯通用處理器,而該處理器就是Baikal-M。
2020年10月,貝加爾電子所生產的Baikal-M被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認定為俄羅斯聯邦境內生產的二級微電路。根據俄羅斯目前的監管架構,制造二級微電路的開發者必須擁有其設計文件的權利,并且微電路的設計、開發和測試必須在俄羅斯境內進行。而一級微電路與二級相比,區別僅在于可以在國外進行生產。
2017年,貝加爾電子還基于MIPS架構設計過一款Baikal-T微處理器。如今的Baikal-M也是在此基礎上改良,并基于Arm架構而設計出來的。
Baikal-M采用臺積電28nm制程,具有10個金屬層,包括超過20億的晶體管,最大TDP為35W。封裝采用BGA,基板尺寸為40*40mm。
在內部結構上,Baikal-M帶有4個ARM Cortex-A57(或 ARMv8-A)內核的雙處理器集群,這也是Arm的第一款64位HP內核,主頻為1.5GHz。每個內核都有一個512KB的L2緩存和一個包含32KB數據和48KB指令的L1緩存。
對于這款芯片,俄羅斯人顯得比較自豪,甚至在2021年末,俄羅斯政府還建議國外電腦廠商,如聯想、惠普、宏碁在試驗框架下生產采用俄羅斯中央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
搭載Baikal-M的筆記本(圖源:Promobit)
比如聯想公司希望能夠盡快提升俄羅斯市場的占有率,因此愿意就提高公司本地化生產速度與俄羅斯政府協商,其中就包括生產一批采用俄羅斯研制的中央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而這款中央處理器,指的便是貝加爾電子所生產的Baikal-M系列。俄羅斯有關部門已經對外公開表示,工業化生產計劃將于2023年進行,外國設備必須與俄羅斯本土的微電子產品完全兼容。
目前來看,由于貝加爾電子的芯片代工廠為臺積電,但臺積電在今年2月份受到美國的干預,已經停止對俄羅斯供應產品,同時停止了在俄羅斯境內研制的“厄爾布魯士”與“貝加爾”牌處理器。
同時,臺灣媒體報道,該地區經濟主管部門禁止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速率5 GFLOPS及以上的微處理器和微型電路板、半導體平板印刷設備、鐘頻25兆赫以上的微型芯片等。
不過俄羅斯方面表示,臺灣的出口禁令并不會影響到半導體的生產,因為此前與這些工廠的聯系便已經中斷,新的禁令也不會再有新的副作用。但真的一點影響都沒有嗎,或許只有俄羅斯自己知道。
Baikal-M的生產或暗示俄羅斯解決了28nm制程限制
如今俄羅斯開始生產自研芯片的筆記本,盡管暫時無法做到完全自主生產,但這種趨勢已經顯而易見,并且在不斷擴大當中。而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俄羅斯未來該如何發展半導體產業,要知道俄羅斯本土的芯片制造產業比較孱弱。
為此,俄羅斯政府進行了相應的規劃,預計到2030年投資3.19萬億盧布(約合3641.53億人民幣),用于半導體制造技術、芯片設計、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開發、以及相關半導體人才培育、芯片解決方案的銷售等。
在半導體制造技術方面,俄羅斯計劃投入4200億盧布(約合480.78億人民幣)用于新的制造技術及后續的提升。而短期目標是在2022年底前達成用90nm制程來量產芯片。到2024年,所有數碼產品都可以在俄羅斯國內生產。而長期目標則是到2030年建立基于28nm制程工藝節點的芯片制造。
但臺積電早在2011年便已經實現了28nm工藝的量產,這意味著即便俄羅斯計劃能夠實現,與臺積電的差距仍然在20年左右。更何況如今俄羅斯貝加爾電子的Baikal-M采用的正是28nm制程,沒有了臺積電的助力,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但就在此時,俄羅斯方面反而表示,政府將采購一批搭載Baikal-M的國產筆記本,初期僅僅生產1000臺,但在年底將批量生產。
這并非搭載Baikal-M的第一款計算機產品,早在2021年下半年,貝加爾電子與iRU品牌合作,發布了一款配備Baikal-M芯片、Cortex-A57 處理器與Mali-T628 GPU的一體機,并支持32GB DDR4 RAM,最高3TB硬盤。
有趣的是,iRU計算機制造公司技術總監Denis Antsiferov,與搭載其他處理器的計算機產品相比,Baikal-M版本的計算機成本要高出15-20%。
這與中國的龍芯等國產芯片類似,盡管性能上可能還不及國外同類產品,但價格卻反而更加昂貴,主要由于銷量過小,而研發成本很難攤薄所致。
如今在臺積電主動斷供的情況下,反而加大了供應。這只能表明兩件事,一個是Baikal-M經過近2年的市場驗證,已經獲得了認可,加上俄羅斯政府支持本土產品,因此給了Baikal-M一個機會;另一個則是貝加爾電子已經找到了新的28nm制程代工廠,解決了供應短缺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美國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但并未禁止向俄羅斯供應通用部件,許多臺灣地區生產商其實是執行限制了部件的供應。而全球不僅只有臺灣能生產28nm制程的芯片,俄羅斯的隔壁就有一個。
寫在最后
俄羅斯目前的戰略與中國類似,依靠政府部門采購,來扶持國產芯片、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能有效地解決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問題,為此甚至連操作系統都沒有使用Windows。當然,目前來看,Baikal-M仍然采用Arm架構,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的制約,但飯總要一口一口吃,中國也是歷經多年才在近期發展出了完全自主的架構,或許俄羅斯市場可以考慮嘗試LoongArch等中國自研架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edomosti.ru 報道稱,俄羅斯國企 Rostec 已同服務器公司 Yadro 和硅片設計公司 Syntacore 達成了合作,致力于為 PC、筆記本電腦、以及服務器產品線,打造合適的 RISC-V 處理器。根據報告中提到的初步規劃,Syntacore 有望于 2025 年,向政府和教育系統交付性能足夠強大的 RISC-V 設計。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約 300 億盧布(約 26.2 億 RMB),預計可售出 6 萬臺采用 RISC-V 處理器的新系統。
Rostec 計劃采用 12nm 工藝制造一款主頻 2GHz 的 8 核心處理器,至于是否已選定格羅方德作為其代工合作伙伴,目前暫不得而知。
資料圖(來自:Yadro)
項目資金的 2/3,將由“主力客戶”(如 Rostec 及其子公司)提供,剩余 1/3 則來自于聯邦預算。
如果一切順利,搭載新開發的 RISC-V 處理器的終端產品,將率先被俄羅斯教育、科學、以及衛生部門所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Syntacore 已使用 RISC-V 架構開發了自研的內核,而不是直接套用授權的公版設計。
雖然有關當前的 RISC-V 設計是否已經強大到足以支撐管理服務等日常工作,仍存在一定的疑問。
但最近有消息稱,Canonical 正在某些 SiFive RISC 平臺上啟用 Ubuntu / Linux-V 。
隨著生態的日漸成熟,配套軟件也將在 2025 年開始變得豐富起來。
其實在俄羅斯和中國等地,已經有不少基于較舊的 Linux 定制分支來支撐滿足企業使用需求的硬件。此外 Sintakor 的文檔指出,其高性能 64 位內核也已提供相關支持。
最后,除了 RISC-V,俄羅斯還有在積極推進多個本土 CPU 項目,比如基于定制 VLIW 指令集、并為 Intel x86 和 x86_64 提供二進制轉換的 Elbrus 2000 系列處理器。
基于這些處理器的 8 核 / 多路 CPU 系統,已有在 Linux 操作系統上運行。Rostec 也參與到了持續的 Elbrus 開發項目中,可知其專注于從桌面到服務器的高性能用例。
相比之下,新發起的 RISC-V 處理器項目,似乎更傾向于臺式機 / 筆記本電腦的低功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