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條(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叫隨機存取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介質。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在內存中進行,內存性能的強弱影響計算機整體發揮的水平。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內存條經歷了多次重大的變革和升級。內存條的容量不斷增加,從最初的幾MB到現在的幾十GB甚至更高;訪問速度不斷提高,滿足了更復雜的應用需求;注重能效比,降低了功耗,延長了設備的使用時間。
ddr2:2003年發行,已經淘汰不再生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DDR2內存的使用已經變得非常有限,幾乎只在一些老舊的系統中還能找到,比如英特爾LGA775針平臺,AMD老速龍平臺。
ddr3:2007年發行,各平臺都有在售,即將停產。DDR3內存可以說是相當長壽的一代,現在討論其還能用多久,不太現實。DDR3內存在英特爾酷睿二代,三代,四代,AMD推土機,打樁機FX系列等平臺上廣泛應用。
ddr4:2014年上市,各平臺都有在售。DDR4內存是近幾年主流類型,基本上用于英特爾6代以后以及AMD銳龍桌面級處理器平臺。
ddr5:2021年正式上市,開始逐漸普及。DDR5和DDR4目前處于英特爾12代-14代混用階段,很多主板有兩種規格可選。
各代內存接口不一致,選錯代數的話,插都插不進去,所以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主板支持類型。還有,雖然DDR5正在逐漸獲得市場份額,但DDR3,DDR4因其成本效益和廣泛的支持仍然是當前市場的主流選擇。
市面上單條內存常見的容量有2G,4G,8G,16G,32G等,普通家用,輕辦公,輕游戲,6G-12G內存可以滿足要求,而重辦公,單機游戲等需要加到16G及以上。
雙通道:大家可能經常聽到電腦內存組雙通道,通俗來說,比如電腦主板插一根16G內存和插兩根8G內存,容量一樣,但插兩根8G內存運行速度會更快。注意以下幾點:
1、組內存雙通道需要主板支持。目前主流主板都是支持雙通道,如果是4個內存插槽主板,建議插2,4槽組雙通道(1,3也可,但很多主板對2,4有優化)。
2、組雙通道最好選擇同品牌,同頻率,同時序內存,兼容性更好。容量可以不一樣,比如4+8G內存,可組成“非對稱雙通道”。
3、雙通道對于獨顯用戶提升有限。獨顯有單獨的顯存,并不依靠內存作為顯存,所以獨顯游戲用戶也可以不追求雙通道。
每一代內存條都有自己的頻率范圍,常見的頻率如下:
DDR2(第二代):DDR2-400、DDR2-533、DDR2-667、DDR2-800、DDR2-1066
DDR3(第三代):DDR3-800、DDR3-1066、DDR3-1333、DDR3-1600、DDR3-1866、DDR3-2133、DDR3-2400
DDR4(第四代):DDR4-2133、DDR4-2400、DDR4-2666、DDR4-2933、DDR4-3200、DDR4-3600、DDR4-4000、DDR4-4266、DDR4-4600
DDR5(第五代):DDR5-4800、 DDR5-5200、 DDR5-5600、 DDR5-6000、 DDR5-6400、 DDR5-6800、DDR5-7000、 DDR5-7200、 DDR5-7600
頻率越高,內存帶寬和性能也會相應提升。注意以下幾點:
1、確定主板和處理支持的頻率。比如,H61主板支持DDR3-1066和1333頻率,B75主板支持DR3-1333和1600頻率。比如6代英特爾CPU,可能支持內存頻率為DDR4-2133,DDR3L-1600,7代英特爾CPU可能支持內存頻率為DDR4-2133/2400,DDR3L-1333/1600。
2、內存條頻率一般可以向下兼容。如果你有兩根或者多根不同頻率的內存條同時使用,會按照其中頻率較低的來統一頻率。比如一根2400和一根2666,高頻率內存條會自動降頻,會按2400來使用。建議還是選同頻率內存,否則主板不兼容的話可能會出各種問題。
3、Intel平臺XMP可以讓兼容的 DDR3/DDR4 /DDR5內存超頻運作。現在內存的頻率越來越高,但主板廠家為了穩定性,XMP模式一般默認關閉,需要手動開啟,不然內存就會以最低默認頻率在運行。
內存的時序其實就是內存的反應時間,當內存收到CPU發來的指令后,多長時間做出反應,這就是內存的時序。要想反應的越快,時序就要越短。
比如內存時序:16-18-18-36,包括CL、TRCD、TRP和TRAS,每個參數都以時鐘周期為單位。其中,CL(時鐘到列)尤其關鍵,常見于DDR4內存,數值越小,性能越佳,通常在15左右。然而,對于DDR3,時序值通常在5-11之間。
有一些參數對于我們普通使用用處不大,比如高低壓,寬窄條,馬甲條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下。
相比CPU和主板,內存的選擇比較簡單。平民玩家選擇代數,容量,頻率,品牌即可,超頻玩家對性能有要求的注意下時序,顆粒。如有遺漏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各大廠商此前基本都已經推出自家 CAMM2 內存,例如微星、華擎、華碩 6 月還在臺北電腦展上公布了支持 CAMM2 內存的特別款英特爾主板。
隨著臺式電腦開始支持 CAMM2 內存,微星官方今日發布了一段視頻,為大家介紹了該平臺的優勢所在。
相比于傳統的 SO-DIMM 內存模塊,CAMM2 內存擁有更短的走線,從而帶來了更高的信號完整性、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遲、更酷更新的設計。
除此之外,CAMM2 優勢還在于它只需要使用一個 PMIC(SO-DIMM 中每個模塊都有自己的 PMIC),從而實現了功耗和發熱的有效降低,因此無需散熱片也可以使用(而且外形決定了它也不會擋住 CPU 的散熱風道),再加上單個內存條即可實現雙通道操作,從而有助于降低整體成本。
當然,發熱少不代表它不發熱,例如之前已經有廠商為 CAMM2 DDR5 內存提供一些新穎的散熱方案,甚至 Bitspower 還展示了用于 CAMM2 內存的定制水冷頭,略顯夸張。
同時,主板廠商也推出了自家散熱方案,例如微星 Z790 Project ZERO PLUS 散熱器(與 DIY-APE 合作設計)、華碩 ROG Maximus Z890 HERO BTF(在室溫被動散熱條件下的 8000 MT/s 的 CAMM2 DDR5 內存溫度低于 50℃)、技嘉 Taichi OC Formula CAMM2 設計等等。
CAMM2 還有一點優勢在于,其連接器采用“可更換”設計。現在的主板只要 SO-DIMM 內存插槽歪了或者損壞(不提倡暴力拔插)就必須返廠維修,而 CAMM2 內存只需要換個新連接器(兼容所有主板和平臺)就可以了。
值得一提的是,臺式電腦上使用的 CAMM2 內存采用雙通道設計,一條內存就可以實現雙通道配置,但因為它是平放安裝,所以背面也需要保證散熱。
由于 CAMM2 外形跟 SO-DIMM 內存不同,所以主板也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在主板上看起來會略寬一些;同時,24pin 連接器已隨之移到了主板頂部,而不是像之前那樣緊挨著 DIMM 插槽。
由于 CAMM2 內存目前仍屬于早期產品,現階段還是會很貴,而且很難買到,而且安裝也稍微復雜一些(參考 M.2 硬盤,需要用螺絲固定),但 JEDEC 及其合作伙伴已經在研究免工具拆裝設計。
最后,微星還展示了在其 Z790 PROJECT PLUS 主板上運行的 DDR5-7200 CAMM2 內存,預測基于 (LP) DDR6 標準的 CAMM2 內存將在 2026 年登場。
點酷玩每日答疑,今天聊聊知乎提問:《2023年組裝臺式機,有必要等DDR6的內存條嗎?》原提問如下所示。本文和大家說說我的看法,請大家酌情食用。
開玩笑可以,小哥你怎么知道2027年一定會有DDR6,或者說,你又怎么能斷定它就是你所需要的DDR6呢。
硬件廠商這么多年來怎么變著法讓你砸錢換硬件,你看不明白 ,我是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能擠牙膏的,必須擠著來。
擠不出來的,就換個地兒讓你增加成本。
比如AMD平臺,AM4和AM5不通用,AM5的銳龍7000出廠沒多久就降價,然而對應的主板那是相當地堅挺。單看U合算,板U一起算,還是那么多成本。
AM4的老平臺,則是短暫地甩出幾個銳龍5000的冰點價,然后打死也不多降了。B550、X570主板倒是不太貴。
簡言之,臺式機是多個硬件組裝起來的,只要廠商達成默契,便可此消彼長,交替擠牙膏,割韭菜。你消費者哪有品牌算得精細啊。
再回頭說DDR6,我倒不是認為2027年絕對不是DDR6的天下。只是媒體說得并不靠譜,兩年前就說三星在搞DDR6,結果2023年馬上就要翻篇了,DDR6仍然只存在于科技媒體嘴里。換言之,DDR幾什么時候出還真沒有什么明顯的周期性規律。
真要說有規律,就是內存跟著平臺走,平臺吃肉它喝湯。D3到D4,D5到D6,和之前的板U套裝的升級之旅是一樣的隱藏套路。
硬件更新換代的終極要義就是讓你覺得舊硬件落伍,同時新平臺還不給足兼容性,這樣就促進了新的消費。至于它是D5、D7還是D100,倒沒那么重要了——問題的關鍵是,鼓動消費者自己往出砸更多的錢。
一旦你保持理智,對自己的臺式機配件性能剛需有一個明確地認知,不亂加價選高配,不追求所謂“買新不買舊”,對“能用就行”有一個堅定的心態,那么任何光鮮奪目的所謂跨時代新品,都不過是你看一眼就走的熱鬧。
總之,別等了。要么立刻買,要么繼續忍。等待一個變數太多的東西不切實際,何況你打算等三四年。
好話不中聽:舊電腦新電腦都是工具,別被消費主義瞇了眼哦。
#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