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隨著雙十一之前紅米4A的發布,并在雙十一當天開售,紅米第四代家族已經有了三個成員(時間順序):紅米note4、紅米4、紅米4A。
“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這句話,讓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紅米手機。在過去三年間,我也買過多臺紅米手機,給父母或者自用(備用)。相比“發燒”,紅米手機的更傾向于另外一個特點:便宜。除此之外,我也覺得紅米手機也像工具箱一樣的可靠(后文會詳細敘述)。但追求極致性價比的同時,也必須在配置和用材上還是有不少的妥協。
盡管紅米手機一貫的特點就是“便宜大碗”,但三款機子也有比較大的不同之處,或者說差異化特點明顯。本文主要結合展示和使用,來說說三者的優缺點和適用人群。
敘述和展示
這三款紅米手機已經到手有一段時間,本來不準備做開箱文章,但使用下來的確讓人印象深刻,但又各自不同,所以在黑五之后,就寫了這篇比較文章。
紅米note4已經發布了三個多月時間,或許應為紅米note3本來就足夠優秀且才發布不久(9個月),它的到來也沒有引起足夠的波瀾。從3到4,變化最大的除了從全網通版的高通650處理器,變為聯發科X20;此外,外觀設計的變化也比較大,4系幾乎是全新的設計語言。
紅米4和紅米4A是同時發布的,后者是雙11天貓專供版(相信雙12同樣會開賣……)。紅米4采用高通驍龍625處理器,也絕對是性能、功耗的平衡之選,699起的售價和金屬機身在一起,這也真是沒話說了。紅米4A相比前面兩位大哥,從金屬機身降為塑料機身、1080P屏幕降為720P,但499的價格開創了一個新名詞:半千元機。
紅米note4
推薦指數:★★★★
適用場景:備用機、手大的男性
主要優點:千元機中的翹楚、全金屬機身
主要缺點:聯發科SoC、單手操作困難
之前兩三個月一直作為備用機使用,大電池(4100mAh)、紅外(再也不怕找不到家電遙控器了)、足夠大(5.5寸屏、8.35mm厚度)。可以說紅米發展到現在,相比小米旗艦機采用更薄的機身和稍小的電池,紅米產品基本都是大電池+厚機身。優缺點自然都比較明顯:高續航和略遜的美觀和手感。紅米一直追求著實用至上的原則。
上市之初,提供899元(2G+32G)和1199元(3G+64G)兩個版本,現在官網已經取消899元版本,增加999元(3G+32G)版本,可以說999版本性價比自然更高。
紅米note4是紅米系列中的高端機,采用全金屬機殼和陶瓷噴砂工藝、上下各一條納米注塑天線帶,這些都是這兩年旗艦機的工藝和用材。使用的處理器也是聯發科次旗艦的X20,這顆芯片也被其他品牌用作旗艦機。但聯發科始終是聯發科,這也是不少用戶繼續懷念紅米note3的原因,直到搭載高通處理器的紅米4發布,才停歇了這種民間的懷舊之情。
▼ 小米老版本的包裝印刷,圖案比較豐富。手機是1199的高配黑灰版(之前還沒有3G+32G版……),正面一致性非常好。
▼ 背面是網紅三段式全金屬設計,兩條背帶是納米注塑工藝。采用單攝像頭+雙色溫閃光模塊。背后指紋模塊。
▼ 四周展示。可以看到頂端有紅外模塊(這三款手機都有);第二張圖可以看到玻璃面板邊緣和金屬邊框之間還有一層“夾層”(后文將詳細說)。底部沒有采用現在流行的TYPE-C接口,而是充電線更好找的micro-USB接口。
▼ 本機(不代表以后所有批次情況都一致,下同)使用的是天馬屏。主攝像頭是三星的sensor,歐菲光封裝;前置攝像頭也是三星sensor。
▼ 安兔兔跑分,可以對比其他下面兩款參考下。
▼ 以下是微距和低光情況下的樣張。具體樣張對比,先把結果說了:紅米note4的拍照效果基本都是吊打后兩者,低光下紅米4和紅米4A的細節涂抹太嚴重、細節少(都是放大后對比所得,圖片上傳被壓縮后可能并不明顯)。但驚喜的是:紅米4A并不差紅米4多少。
紅米4
推薦指數:★★★★★
適用場景:主力機、備機均可
主要優點:均衡性出眾、續航出眾
主要缺點:邊框和厚度上比較尷尬
官方全新正品Xiaomi/小米 紅米手機4 超長待機指紋識別超薄智能機...作為入門機型,紅米4在外觀上中規中矩,但2.5D屏幕與一體式金屬機身的加入還是保證了一些質感,而設計風格也與紅米Note 4看齊,尺寸上小一號就是。規格上,紅米4標準版是高...¥699天貓精選查看百科詳情
紅米4有兩個版本:699的低配(驍龍430+2G+16G)和899的高配(驍龍625+3G+32G),可以說跨度還是蠻大的。搭載高通驍龍625的紅米4高配的到來,相比紅米note4和和紅米4A,它更是一款均衡之作。625適用14nm工藝,自然在功耗上要吊打紅米note3的650(28nm),雖然跑分上比不上紅米note4的聯發科X20,但實際體驗并沒有太大的不同。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基本都能駕馭5寸屏幕。此處嚴重推薦高配版,3G運存和2G相差巨大,而低配的16G存儲的確對于年輕人來說有些捉襟見肘,200元換更好的處理器、更大的運存和存儲,的確是劃算的。
▼ 本機為899元的金色高配版。盒子正面已經沒有紅米note4那樣的多色手機圖案,而是簡單的一個并不能容易看清楚的“4”字。而盒子邊緣的MIlogo也變為紅色,表明這是紅米。側面是同樣簡潔的“紅米手機4”文字。
▼ 正面“黑色區域”占比非常之高,點亮屏幕之前的顏值非常高。
▼ 四周和邊框的展示,和上面的紅米note4的設置一致。
▼ 和背面上下都采用納米注塑的紅米note4相比,紅米4的上側采取的是“塑料貼片”工藝,這種處理工藝也在小米5SP和部分華為手機上見過。整體一致性、顏值、成本,肯定都不如納米注塑的。
▼ 充電頭是5V-2A制式。
▼ 紅米4采用的是富士康的1080P屏幕,主攝像頭應該和note4是一致的,但后期調教風格有比較大的區別。前置攝像頭是OV的sensor、歐菲光封裝。
▼ 跑分比紅米note4少了近2W分,但625的處理器實際使用和X20差別并不大。
▼ 樣張看看,上面結論已說。
紅米4A
推薦指數:★★★★
適用場景:父母或者而老人用,經濟上暫時比較拮據的
主要優點:就是便宜,配置和性能對于老人來說夠用
主要缺點:配置低、用料差。
-------(此處由于紅米4A是雙11天貓特供版,現已沒有官方購買鏈接。期待雙12重開購買……)-------
紅米4A是雙11特供版(好在不是太難預約),也期待雙12再次到來。499的售價,使用的是驍龍425+2G+16G的配置,此外不同于以上兩個伙伴,4A用的是720P屏幕,塑料機身和平面玻璃面板(4和note4都是2.5D),以及3120mAh電池。在2016年,可以說配置已經低到了極點!但是,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當拿4A到手后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什么?如果作為年輕人自用,肯定是裝一些列的app,并且每天幾張或者數十張的照片遞增。如果機子給父母或者老人用呢?則第一件事變成卸載一切“多余的”app,那么相對如此低的運算性能和存儲空間就變得足夠。對阿攝來說,現在4A已經送給丈母娘,也是送她之前,刪除了手機內一切多于的app。
所以,雙11銷量達到一百多萬臺。如果不是產能限制,如果能做到敞開銷售的話,銷量更是難以想象。我想小米出紅米4A,并不是因為“發燒而生”,更是因為“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低價機還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只是很少有廠商愿意去做罷了。由于紅米4A主打的就是性價比,也只有單個499元的版本。
▼ 塑料殼的4A,反而更有一種簡潔美,此時讓我想起了我唯一使用過的一臺蘋果手機:iPhone5。
▼ 后蓋是塑料的,閃光燈也只是單色。
▼ 如上一致的展示,只是變成全塑料殼了。
▼ 充電頭變成了5V-1A。
▼ 也是富士康的屏幕,只是720P。前后攝像頭都是OV的傳感器,都是舜宇封裝。
▼ 恩,跑分低多了……
▼ 電腦上看,4A的拍照并不差,只是在手機上看比較如入眼,說明4A的720P屏幕表現的確太過于一般。
除此之外……
三款手機都還有兩個顯著的共有特點:配置紅外和“三邊框”。
紅外模組對于居家來說非常實用,我看了下幾乎能配置家庭的所有電器和所有地區的電視機頂盒。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尤其對于我這類空調、電視遙控器經常找不到的用戶。可以說有了一臺具有紅外功能的手機,可以拋棄一切遙控器了。所以,我愿意把這類擁有紅外功能的手機比作是工具箱。
但具體使用體驗也和實體遙控器不同,這三臺手機的紅外遙控使用時候必須對得更準和相對更近的距離,我想這和相對小得多的紅外孔鏡和更小的功率(續航考慮)有直接關系。
▼ 幾臺“紅外遙控器”,在一起……
還有,很多人會發現:紅米系列的就是邊框跑航母。事實上也的確邊框不薄,在顏值上當然不如主牌小米系列。但紅米系列的邊框更為復雜,從內到外分別是:玻璃面板邊緣、塑料夾層、外框(金屬或者塑料);而小米系列的則只有玻璃面板邊緣和外框(金屬或者陶瓷)。紅米系列中間多出來的塑料夾層,有更好的保護屏幕玻璃杯摔碎的功能。盡管變厚了更難看,但也是貼心之設計。
▼ 放大了看更明晰,以下依次是紅米note4、紅米4、紅米4A
屏幕顯示情況,雖然面板供應商都不是國際一線品牌,但紅米note4和紅米4的顯示效果還是不錯的,但720P的紅米4A屏幕不僅更黃(色溫更低),且效果也明顯不如前兩者。
▼ 恩,再次看一下紅米4金色版的黑邊(如果很介意,更推薦黑灰色版)。
總結
紅米手機是千元機、或者僅僅是半千元機,在任何平臺都不會是關注度最高的機型。但就是中低端的定位,結合國情,甚至有著更加廣闊的受眾面。中國有太多的工薪階層家庭,可能年輕一輩使用的是旗艦手機,但父輩們使用的幾乎清一色的千元機,他們相對我們年輕人更不懂得選擇手機;也有太多的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和家庭,而中低端的千元機也是其真正能觸及的享受科技的途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紅米4已經給了父親,紅米note4給了丈人,紅米4A則是丈母娘的……
紅米note4是一款偏高端的千元機,配置和工藝都是準旗艦機水準,但比較厚大的尺寸的確不是所有人能夠接受,單手操作更是困難。紅米4則更加均衡,各方面都還可以,相比699元的低配,899元的高配更值得推薦。紅米4A,則不能提配置和用材了,純粹是小米完成其“讓所有人能夠享受科技樂趣”的價值觀而作的產品。
【結語】
本文由什么值得買網友“麥克阿攝”撰寫并授權轉載,由于篇幅原因,僅選取了精華的部分進行分享。完整原文可去我站《可靠的性價比之選——Mi 小米 紅米note4、紅米4、紅米4A 對比體驗&選擇攻略》查看,如果你有更多好物想跟我們分享,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
日,數碼博主@李昂昂昂啊爆料,華為、榮耀的兩款平板電腦近日通過了工信部 3C 認證,生產廠都是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華為的新平板電腦型號為 GOT-W09,配備最高 40W(10VDC / 4A)充電器。
此前型號為 WGR-W09、WGR-W19、WGRR-W09、WGRR-W19 的平板電腦通過了 3C 認證,不出意外將是華為 MatePad Pro 12.6 2022 款,支持 10V 4A 的 40W 快充,預計新入網的平板屬于類似產品。
而榮耀的新平板電腦型號為 HEY-W09,配備最高 22.5W(10VDC / 2.25A)充電器。
關注這兩款平板的詳細規格還沒有太多消息,對其感興趣的小伙伴兒可以持續關注中關村在線的跟進報道。
(7949614)
著Wi-Fi 6的普及,不少廠商都將Wi-Fi 6路由器的價格下探到300價位段,但對于多數普通家庭來講,百元價位的路由器才是他們的首選。因此價格降至百元的Wi-Fi 5路由器,就成了各大廠商競爭的又一主戰場。
而在眾多廠商的產品里,榮耀路由X3 Pro和小米路由4A千兆版尤顯突出,前者上市價129,后者上市價169,兩款折扣后價格在125-129元之間,兩者都可謂性價比十足。而單從紙面數據上看,兩者都擁有不相上下的實力,然而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今天讓我們通過實測,一探這兩款高性價比路由器的實際表現。
(左:小米4A千兆版,右:榮耀路由X3 Pro)
先簡單講講兩者的外觀設計吧,單從設計語言來看,榮耀路由X3 Pro和小米路由4A千兆版都以簡約為主。在設計細節方面,榮耀路由X3 Pro的正面配有一個HiLink按鍵,按鍵的左側則放置了大大的榮耀英文LOGO;小米路由4A千兆版更為簡約,一個簡單的MI字LOGO以及兩顆指示燈。兩種設計風格哪款顏值更高,則需要看個人的喜好了。
榮耀路由X3 Pro的HiLink按鍵屬實貼心,當榮耀/華為手機靠近路由器時,按下HILink按鍵就能夠實現自動連接。此外,它還能夠自動連接支持HiLink的智能家居,極大地省去了智能家居以及手機連接Wi-Fi的困擾。至少在這個價位的路由器里,榮耀路由X3 Pro帶來的體驗還是相當獨特的。
在收納方面,榮耀路由X3 Pro通過折疊天線設計方式,能夠減少體積,便于我們日常收納。小米路由4A千兆版在收納時需要展開其天線,但是天線方向可以自由調節。
外在是一方面,但內“芯”才是衡量兩者強弱的關鍵。榮耀路由X3 Pro采用的是凌霄芯片,支持雙核1.2GHz頻率以及128M的內存;小米路由4A千兆版則搭載的雙核880MHz的處理器,支持128M的內存。
(左:小米路由4A千兆版,右:榮耀路由X3 Pro)
在背部接口上,榮耀和小米均支持千兆接口,榮耀路由X3 Pro為四個WAN/LAN自適應接口,插網線時不用區分網口;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接口為三個,不過稍有遺憾的是,它采用的仍是傳統的WAN、LAN口的設計,接入網線時需要區分兩者。好在兩者都在背部留有長條狀的散熱縫隙,便于路由器機身背部的散熱。
針對底部的散熱,榮耀和小米也采用了相似的策略,都在底部挖了大量的散熱孔。而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散熱孔相對較多,不過實際體驗下來,兩者的溫度并無太大差異,也不會影響我們的正常使用。
(左:小米路由4A千兆版;右:榮耀路由X3 Pro)
天線方面,榮耀和小米都配備了4根天線,前者配備的是外置5dbi天線,同時采用高性能加寬天線,降低同頻干擾,抗干擾性能更強;而后者則為外置全向高增益天線4根。配件方面就不多說了,兩者都差不多。
(左:小米路由4A千兆版;右:榮耀路由X3 Pro)
談完浮于表面的東西,來說說實測下來的實際體驗吧。首次連接路由器時,榮耀路由X3 Pro和小米路由4A千兆版都處于無密碼狀態,在無密碼狀態連接Wi-Fi并設置好相關密碼即可。
(榮耀路由X3 Pro連接界面)
(小米路由4A千兆版連接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兩者都支持從舊路由器拷貝登錄密碼到新路由器上,這點對于忘記路由器密碼的朋友來講,可以說十分友好。而如果是舊款路由器(小米或者榮耀路由器)的用戶,更是可以直接通過克隆,將舊款路由的數據密碼復制到新路由器上。
(榮耀路由X3 Pro舊路由器獲取密碼界面)
(小米路由4A千兆版舊路由器獲取密碼界面)
在連接完Wi-Fi之后,榮耀路由X3 Pro和小米路由4A千兆版分別連接自帶的APP。
(榮耀路由X3 Pro智慧生活APP界面)
不過榮耀路由X3 Pro的功能相對比較全,除了基本的路由器設置、密碼管理外,還支持設備限速、一鍵踢人、Wi-Fi模式調節、指示燈開關等小功能。還支持自動識別HiLink智能家居(靠近路由器并按下HiLink鍵連接),結合其IoT專屬通道功能,有效提升智能家居連接的穩定性。另外還有手游加速、客人Wi-Fi等功能,且支持路由市場下載額外的應用,大大提升路由器的使用體驗。
小米路由4A千兆版基礎功能也相對比較完善,支持訪客Wi-Fi、健康模式、防蹭網等功能,還支持IoT智能家居的連接管理。不過手游加速、兒童上網功能的缺失,讓小米路由4A在功能豐富性上,比榮耀路由X3 Pro差上些許。
不過路由器體驗的優劣,最終還是要用網絡表現說話。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兩款路由器的信號覆蓋以及穿墻效果,下邊提供的圖片就是進行實測的房子平面圖,共90平米大,并且使用的是100M寬帶。
測試之前,我們用了連接網線的電腦,實測了網速作為標準。根據測試結果來看,顯示是100M寬帶,不過下載速度時168.14Mbps,上傳速度是15.28Mbps,速度比100M寬帶快了不少,猜測有可能是運營商升級了網絡。
根據實測表現,榮耀路由X3 Pro在客廳沒有墻阻擋Wi-Fi的情況下,能夠有159Mbps的下行速度,14.8Mbps的上行速度;小米路由4A千兆版則有153Mbps的下行速度以及14.8Mbps的上行速度。兩者在沒有墻阻擋信號的情況下,基本表現出不大的網速差距。
而在有墻壁阻擋的情況下(圖示隔墻位置),榮耀路由X3 Pro能夠保持較為穩定的網速,帶來139Mbps的下行速度以及14.8Mbps的上行速度;小米路由4A千兆版僅有113Mbps的下行速度,14.6Mbps的上行速度。對比下來,在穿墻效果這方面,榮耀路由X3 Pro的表現會更出色一些。
(榮耀路由X3 Pro的網速測試截圖)
(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網速測試截圖)
在實際下載軟件的測試中,榮耀路由X3 Pro能夠網速保持在18M/s,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網速則能保持在17.9M/s。前者下載完《凹凸世界》需要耗費1分鐘40秒,后者下載完《凹凸世界》需耗費1分鐘42秒。
(榮耀路由X3 Pro實測下載網速截圖)
(小米路由X3 Pro實測下載網速截圖)
不過體現網絡穩定性,不僅關系到下載速度,游戲體驗更是關鍵。為了更好地凸顯兩者網絡穩定性的差異,我們這次會使用兩部手機,其中一部手機會下載文件,看看在下載文件時,哪款路由器的Wi-Fi會更加穩定。在未下載文件的情況下玩王者榮耀,榮耀路由X3 Pro和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Wi-Fi,都能夠保持在45ms左右延遲。
(榮耀路由X3 Pro的延遲截圖)
(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延遲截圖)
不過在下載文件的時候(700M左右的游戲《光遇》),得益于手游加速功能,榮耀路由X3 Pro的Wi-Fi延遲在50ms左右浮動,意味別人戶在用Wi-Fi下載時,也絲毫不影響我們的游戲體驗,相信這個功能是極大多數用戶的剛需。
(榮耀路由X3 Pro的延遲截圖)
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體驗就比較差一些,它的Wi-Fi延遲在120ms和175ms之間跳動,甚至達到200ms,不穩定且十分影響游戲體驗。在路由器對網速的分配方面,榮耀路由X3 Pro帶來的體驗會更加全面。
(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延遲截圖)
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網絡安全也成了不少用戶重視的痛點,而路由器作為網絡的第一道關卡,其防護工作自然是相當重要。好在不管是榮耀路由X3 Pro,還是小米路由4A千兆版,都支持安全防火墻。開啟防火墻也相當簡單,榮耀路由X3 Pro在智慧生活就可以開啟,根據自己的需求,還能夠選擇不同的安全功能;而小米路由4A千兆版同樣在小米Wi-Fi APP中也可以開啟,安全功能方面也相當豐富。
(榮耀路由X3 Pro安全防火墻功能截圖)
(小米路由4A千兆版安全中心功能截圖)
綜合來看,在外觀方面,兩者各有千秋,小米路由4A千兆版的天線會更為靈活,設計比較簡單;榮耀路由X3 Pro則便于收納,且在設計上也會更有特色。在其他方面,兩款路由器在重點功能上沒有太大的差距,下載文件的速度以及Wi-Fi管理方面,兩者均有不錯的表現。不過在一些細節方面,還是可以看出榮耀路由X3 Pro更貼心。
尤其手游加速功能,一部手機在下載文件時,并不會影響另一部手機玩游戲的網絡,很好地保證了多個設備連接同一Wi-Fi的穩定性。另外在隔墻下載的情況下,榮耀路由X3 Pro的穿墻能力顯然要更為出色。兩款產品目前市場售價已經處于同一水平線,結合產品的特色功能及性能相比,個人認為榮耀路由X3 Pro會更具性價比一些。當然最終選擇哪款路由器,決定權還是在消費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