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城市都有電腦城。
廣州是百腦匯,北京的中關村,深圳華強北,沈陽三好街,都有自己的特色。
相信有不少人,在電腦城買過電子產品。這里有很多小攤,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電子產品。老板一邊打著游戲,一邊漫不經心地跟你聊著天。
那時候的手機網絡還不是很發達,網上購物也沒有現在這么方便,所以大都選擇了電子商城。
但后來隨著網絡上價格更低、質量更好的商品越來越多,那些線下的店鋪也越來越少,原本的電腦城也都關門了。
時至今日,很少有人會去電腦城買東西。
不過,少歸少,不代表沒有。
就在5天之前,我的一個朋友受到了欺騙。
就是在2023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這位朋友竟然能在618當天,選擇了離店較近的電腦城購買一臺筆記本。
可現在呢?不出所料他們被騙了。貨不對版!!
導致線下商店消失的主要因素,他們的交易方式和服務質量都很差,這也是為什么線下商店會消失的主要原因。
當店外的客人越來越少的時候,這里的商人們非但沒有半點憐憫之心,反而變得更加兇殘,就像是一個快要淹死的人,死死地咬住了每一個客人,盡可能地壓榨出他們最后的價值。
商家越坑,顧客越少;顧客越少,商家越坑;如今的電腦城早已經進入噩夢般的惡性循環。
至于 “被互聯網的浪潮吞沒” ,不過是電腦城的最后一塊遮羞布罷了。
次回想起IT的從業經歷,總忘不了廣州石牌的那個太平洋電腦城,當年打工南下,太平洋電腦城便是我IT職業開始的地方。
大概是1999年,IT在北方發展緩慢,作為一個拿著300塊左右工資的我,沖著當時社會上流行著一句話,“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于是,我便懷揣著一點微薄的積蓄,踏上了南下的火車。記得當時做了最壞的打算,在包里裝了一大片塑料布,聽說南方多雨,萬一沒地方住,可以鋪著塑料布在橋下將就睡覺。同時,還在衫衣口袋里裝了200塊錢,如果身上錢用完了,就用這最后的錢買張火車票趕緊回家,免的成了流浪漢。幸運的是,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在太平洋電腦城裝機。
初到這里,去旁邊石牌村租房,剛進石牌村,就被這里的握手樓給驚到了,每棟樓都緊緊挨在一起,密密麻麻的,讓人有點犯密集恐懼癥。樓和樓之間一兩米的間距,下面還留有條小路,上面幾乎挨在一起,整個小巷幾乎不透光,非常陰暗,感覺走進深山密林一般,對于一個北方來的我,實在感到壓抑,看來廣州這地方真是寸土寸金啊。剛租好房子就鬧了個笑話,下班回去找不到是哪棟樓了,只好打電話讓房東把我帶回去,真是尷尬啊。
在當年,太平洋電腦城是廣州電腦配件集散地,如同深圳的華強北,北京的中關村,幾乎廣州及周邊所有的電腦零散配件都從這里調貨發貨。品牌機、組裝機,這里都能找到,我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一家檔口做技術員,說白了就是組裝電腦。小檔口面積不大,但生意卻格外的好,特別是周末和節假日,許多客戶過來裝機,每家檔口都客流滿滿,裝機也格外的忙,幾乎從早忙到晚。雖然工資不高,但生活費足夠了,至少能先穩定下來。
組裝機配件質量不同價格差異很大,整個機裝下來差不多5千到1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讓初來廣州的我也真正見識了廣州人的富有。來的客戶都叫老板,一口的廣州話我是一句也聽不懂,有的來了,說給孩子裝臺電腦玩游戲,配件都選最好最貴的,內存、硬盤、顯示器都選最大最好的,一臺機隨便下來就1W+,隨手從腰間斜跨的老板包中拿出厚厚的一疊人民幣來付款,面對如此闊氣的老板,想著自己一個月起早貪黑的忙碌著,工資才1千,只夠生活費的,心里真是羨慕嫉妒的不得了,心想著自己那天也能發財做老板,可惜這只能在夢里實現。
電腦城裝機,沒太多技術含量,體力活多過技術活,只要線不接反,內存不插錯基本沒多少問題,唯一的技術難點就是主板上跳線設置麻煩點,再有就是裝系統,windows98的藍屏死機實在讓人崩潰,不行就得重裝。
雖然每個檔口有自己經營的優勢配件,但基本都接裝機的活,接到裝機的活后,便開始互相調貨,我便拿著檔口的單子去其它檔口調貨,東家的主板,西家的內存,隔壁的硬盤,樓上的電源機箱,就這么東一家西一家的便湊齊了全部配件,再動手裝起來,裝好系統就OK了。當年剛開始時,裝機的利潤很大,差不多有20%左右的利潤,不過發財的是老板,我只有辛苦的份。
我至今還依稀記得那些裝機配件,技嘉、華碩、微星主板,三星、金士頓內存,希捷、富士通、西數、邁拓硬盤,三星、優派、飛利浦、LG、美格的顯示器,技嘉、AMD、NVIDIA、華碩顯卡,Dlink、Tplink的網卡,各種品牌的機箱電源。其中還記得當年因一款NVIDIA的顯卡出過丑,NVIDIA當年推出了款超貴的3D顯卡好象要三千多左右,有個客戶指定要那款,跑了好幾家才找到貨,當我們還在說這顯卡太貴不值時,客戶當場試驗,打開了地下城游戲,原本顯示的三角形的小雞變成了正常的形態,游戲人物更完美,整個畫面也煥然一新,動畫流暢,3D形態逼真,改變真是驚人,在客戶面前丟臉了,看來這是個發燒級的玩家啊。
在太平洋電腦城裝機,微薄的工資只能勉強度日,一個月下來基本沒什么積蓄,工作一年半后找了家科技公司,離開了這里從事軟件行業了,開始了另一種打工生活。雖然離開了,也不時的過去逛逛,看看日新月異的電腦配件新品,買個光盤、配件啥的,有時也幫朋友裝個機,回味下那里度過的一年多歲月。
如今已經離開廣州很多年了,看網上說,太平洋電腦城已經結業,這個曾經承載著70后到90后幾代人回憶的地方,在經過近三十年風雨和輝煌后,結束了它的使命。而我那段辛苦而激奮的工作經歷仍深深的保留在記憶深處,畢竟這是我IT職業夢的起點。
#文章首發挑戰賽#
近,小編電腦壞了,線下維修的時候約了一個網店,有意思的是,這個網點就在崗頂附近,說到崗頂,不能不提的就是百腦匯電腦城了,相信這個地方是許多廣州人們共同的回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小時候和爸爸一起去百腦匯買電腦或者修電腦的經歷呢?
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發現不管是廣州百腦匯還是深圳的華強北亦或是北京的中關村,都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到底為什么這些電腦城最終都逃不過失落的命運?
和中關村的IT數碼商圈一樣,崗頂/石牌IT數碼商圈的形成得益于互聯網的興起和個人電腦的普及。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太平洋數碼廣場、百腦匯、頤高數碼廣場、天河電腦城相繼在崗頂一帶開業,崗頂成為了不少廣州人購買電腦、相機等產品的首選之地。
2000年初期,數碼生意是十分賺錢的,據說早年百腦匯從負一層到五樓都是做電腦/組裝,出租率近乎100%。據說當時一個檔口的頂手費幾十萬,都還是“一鋪難求”。
一個崗頂商圈,聚集了來自各地賣電腦的,修電腦的、賣電腦配件的,讓無數小老板發財致富,也養活了大量進城務工的年輕人。
然而,在繁榮背后,充斥著的卻是欺詐和強買強賣。了解電子數碼行業的人應該都知道,電子產品門檻高,溢價也很高,其背后的利潤超出你的想象,也正是因此,隨著電子產品當鋪越來越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不少人也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上面也說到了,早年電子產品的門檻很高,所以對于了解電子產品的老板們來說,自己擁有著很大的主動權。將電腦的正版零件換成盜版、價格不透明、偷換價格更低的配件等,這些都是當時消費者會遇到的套路。
到了后期,這些套路更是五花八門,比如。強制消費者裝幾百上千的軟件,不裝不給電腦、想回去考慮下就被好幾個商家圍堵,直到付了錢才讓離開、不同的商家之間,還會串通好坑消費者等,種種亂象充斥著整個電腦城,而這個現象不僅在百腦匯出現,在中關村,華強北,都會存在。
因為類似的現象影響太大,因此開始有媒體對這樣的現象進行了報道。2013年,羊城晚報曾報道過受到電商沖擊下百腦匯的場景:“銷售人員的人數遠遠高于消費者”、“只有兩至三成的商鋪有人光顧,其余都冷冷清清”、“生意額下降了八成”。
羊城晚報報道
2016年,相關部門兩次對百腦匯進行“整改”,第一次對商場的18檔被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店鋪實行“整改”,第二次則是整個崗頂數碼商圈的整頓,百腦匯是重點整治對象,這場“行動”共有128個檔口被停業整頓;
之后,百腦匯有再次進行了升級和轉型,但是如今其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
至于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很大的原因在于線上渠道的便利,使得電腦的價格變得透明,對于消費者來說,線上平臺,價格公開,像是京東這樣的自營店鋪,售后也并不差,有問題都可以上門解決,相比較電腦城優勢巨大。
此外,電腦數碼行業門檻的降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了解電腦,了解電腦配置,再加上網絡論壇十分發達,就算自己不懂,網上查一查也很容易,因此商家的推銷已經沒辦法再起到作用了。
最后,你有關于崗頂百腦匯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