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聯想個人云現有面世的產品,有超大5盤位的X1(總容量視內裝硬盤容量而定),有單盤位的A1,還有我手上的這種介于兩者之間的雙盤位的T1。結合機器的配置、個人購買能力及未來升級計劃,我覺得還是T1單盤4T版更適合我的需求。其硬件配置也較高,芯片采用RTD1296 四核 Cortex A53 1.4GHz處理器,2GB DDR4內存,8GB eMMC閃存,(上圖內為4T版T1標配,除了T1主體外,還有一塊2.5英寸4T西數HDD藍盤,一個12V 3A的DC電源適配器,一根長1.5米的6類扁平成品網線,10顆涂有藍色防松膠的螺絲及十字螺絲刀一把(上雙盤要用到8顆,余下備用,細節考慮得很好,贊!),說明書一份)
聯想個人云T1很漂亮,全身以珍珠白色為主玫瑰金為輔飾色,類羅馬柱造型,非常漂亮。據稱此設計靈感來自于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多立克柱式,擺哪看著藝術感確實較強!。別看T1是可以內置雙盤,但其實際外型體積卻很小,尺寸僅為145.5mm×68mm×158mm。
看著它,讓我想起了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莎士比亞,米開朗基羅,雅典娜……圣斗士星矢……然后我再想聯想后期會不會推出中國元素版本,如故宮版,江南版,青花瓷版……
聯想個人云T1采用的是按壓式上蓋開合方式。按照上蓋所貼特別提示,食指稍稍用力往下一按即可開啟T1上蓋,我們還可以通過掃描上蓋的二維碼觀看T1硬件安裝及軟件操作指南視頻。(上蓋內部貼有一個設備綁定二維碼,為了個人數據安全,此處本人作了打碼處理,還請見諒)
打開T1上蓋后,我們就可以看到T1艙內預留有 2個上抽屜式的2.5英寸硬盤位,我們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進行單盤或雙盤配置即可。硬盤托架為金屬材質,上面對應標有AB字樣,新裝機抽出時稍稍有些緊,注意得使點點勁才可拔出。
然后我們可以使用隨包裝配送的螺絲刀及螺絲把2.5英寸的硬盤固定在對應硬盤托架上,我手上這塊2.5英寸4T HDD硬盤為西數藍盤,查了下相關數據,其轉速5400,128MB緩存,產地:中國臺灣省。
所有外接I/O都分布在機身后側,從上至下依次為R復位孔、2個標準USB3.0接口、千兆RJ45網口、DC電源接口。
如感覺T1內置容量不夠使用的話,我們還可以通過2個USB3.0接口來外接U盤、移動硬盤、或硬盤柜等設備,據稱其外接存儲最大可達128TB容量。從配置的電源適配器3A功率來看,外接設備除了U盤或上面的這類SSD移動硬盤外,建議給外接存儲設備另接電源供電,以免出現不穩定。
隨機配送的電源適配器功率為 12V 3A,應對內置兩塊2.5 HDD硬盤,主板芯片及散熱工作用電完全沒問題(上圖2.5西數藍盤功率5V 0.39A)。經多次監測,手上這臺T1單盤版待機功率為4.4W,進行手機備份時其功率大約在4.5W-5.3W左右,在執行雙路 PT下載時,其功率在5.6W-5.8W左右。按均數5W算,8天左右1度電,一年下來大約花費27元電費。從此中我們可以看出,T1還是比較節能的。
在聯想個人云T1上我們是看不到電源開關的,其通電即開機,關機需通過手機APP或電腦聯想個人云軟件來執行。僅在機身前側下端開機后可見一個T1狀態指示燈,通過白、藍、橙不同光色及閃動顯示對應相關工作狀態指示。
是電器工作就會發熱,為了讓聯想個人云T1一直處于最佳狀態,聯想在T1上是通過煙囪風道及底部一個靜音風扇把機內熱量排出。且其會自動根據機內溫度進行風扇開關調節,從而更安靜更環保。實際就算靠近工作中T1(下載上傳時),其風噪也幾無可聞。放在那里,平時基本就可以如路由器般地會忽略它的存在。
聯想個人云客戶端App基本覆蓋了全平臺系統,iOS、Android、Windows、Android TV及mac系統,且其所有平臺的客戶端界面、布局、功能都基本統一,通過T1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實現平臺間數據的共享。
T1首次通電后,需要在已下載的客戶端APP進行設備綁定,綁定方式除了可掃描機蓋內二維碼外,還可局網內自動搜索T1進行首綁,首綁者默認為無使用限制的最高級別管理員,其后還可通過相同方法或管理員分享受權進行有限訪問T1,聯想個人云存儲產品最大支持20個用戶同時使用。另首次進入T1,安裝新硬盤后,會出現一個磁盤組模式,可選RAID1磁盤陣列或Largel大硬盤合并模式。兩種模式各有優點,RAID1在1盤出現問題時,還可用另一塊硬盤進行數據搶救,但在初期購盤相對成本要高點,而Largel大硬盤則可充分地讓T1容量最大化,缺點是當其中任意一盤出現故障,則所有存盤數據就會出現問題。在體驗中還發現,新加入的硬盤會執行格式化操作,這點就要注意了,如加已有數據的硬盤一定要記得先另行備份操作,切記切記。
聯想個人云不論是手機客戶端APP,還是其它系統客戶端,其布局,功能相差不大。進入APP后,我們會發現有種似曾相熟的感覺,這是因為這個APP與各大網盤的客戶端在功能上基本一樣。而像離線下載及各種第三方應用,就可以讓我們這些影音愛好者如魚得水,不亦樂乎!
最妥的是聯想個人云對手機的備份,除了圖片、視頻、音頻、文檔、還支持通訊錄及微信聊天數據進行備份。其操作基本與百度網盤類似!最為強大的是T1除了支持局網WIFI備份,還支持手機流量備份,也就是講不論你身處何地,只要有網絡,你就可以把你拍的圖片、你的文件即時上傳到家里的T1進行備份,有了這,真的再也不怕手機出狀況了!!!U盤移動硬盤也都可以不再需要了!
使用中發現,在通過電腦客戶端上傳文件時,中途暫停了一會,再續傳時,發現其竟自動在執行md5文件校驗,這個功能非常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文件在傳輸后的正確及完整度。 點贊!
通過Samba協議局域網復制大文件測試,從T1復制至PC,其最高速度達到近75MB/S,而從PC復制進T1時,其在復制49G大文件至1/4時直至結束,其速度一直都是100MB/S。這個速度表現得就非常不錯了,看到測試結果后,我已把我電腦上的幾百G的游戲數據直接放到T1上去了,把有限的SSD空間還回去,可以使SSD處于最佳運行狀態。
經上面測試,發現其局域網間的傳輸速度竟有如此之高。所以我打算把T1直接變成“音樂服務器”,在本本上,經簡單的Samba協議設置,直接把T1盤符鏡像到“我的電腦”中,然后foobar2000,哈哈,一次成功,HIFI發燒級的享受就是這么爽!實測,幾百M的DSD文件,就如本本內置DSD音樂文件一樣,瞬讀。
我們通過手機聯想個人云APP實現T1訪問使用,還可通過手機ES文件瀏覽器APP中的局域網,同樣可以實現數據交換操作。但在音樂播放中也發現,現有APP版本不支持掛載第三方播放器進行音樂播放(通過ES可加載海貝)。而對視頻播放,聯想個人云APP卻是支持第三方播放器選擇的,希望廠家盡快在音樂播放中也加入此選項。
經測試,通過極米電視的資源管理器,我們也可以通過SAMBA或DLNA方式進入T1。實現局域網內的電影音樂文件的調度。這對于我們影音發燒友來講,其重要意義就大了。且通過我家“中興”攝像頭的設置,T1可以化身“監控硬盤錄像機”功能,實現了在家的云存儲。
通過這些天的體驗,我感覺我手上這臺聯想個人云T1 ,就是結合NAS+云盤優點的產物。這是一個重新定義網絡存儲的新方式。相對各種線上網絡云盤,聯想個人云似乎更符合“手中有田,心里不慌,分田到戶,自主經營”的本心。NAS、云盤有的功能它有,關鍵是聯想個人云的操作非常簡單便捷,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網絡信號,你就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直接連接到自己的聯想個人云,進行備份,上傳,下載等操作。或許這就是未來云盤發展的又一個好的方向。
轉眼,2020年來了。仔細去觀察日歷上的“2020”,總感覺這是在以前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數字,越看越陌生。但當掏出自己的全面屏手機,呼喊著siri,然后用著5G、千兆寬帶的時候才意識到,或許不知不覺間,我們早已步入到了一個具有科幻色彩的時代——那些科幻電影中才有的情節設定正在現實中逐步展開……
轉過頭看一看現實中的2020年,好在當下的AI還處在智障階段,沒有像電影中那樣反抗人類……外星人也還沒有發現我們,沒有發生像《三體》中那樣的令人悲傷故事。
而且令人興奮的是,最近我看了一則標題為《今后,你家的老電腦也能玩新游戲了》的新聞。
新聞大概意思是指騰訊
在近日推出了“START云游戲”,它能讓我們的老電腦煥發新生,流暢運行諸如《堡壘之夜》、《NBA2K OL2》、《劍靈》、《流放之路》之類的新游戲,不受任何硬件限制。
↑就連MacBook Air也能玩《堡壘之夜》了?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對于游戲玩家來說,或許2020年真就是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年份。
啥是云游戲?
↑騰訊START云游戲
有小伙伴可能會說,“云游戲”這有啥新鮮的,我在B站能云的游戲可比騰訊的多多了……而且主播們說話一個比一個好聽……
↑傳統意義上的“云游戲“:在B站看別人游戲視頻通關
可不要把這兩個“云游戲”的概念混淆。
雖然剛剛新聞中提到的這個“云游戲”雖然和B站視頻“云游戲”一樣都需要用到網絡,但實際體驗上的差別卻很大——一個只能看別人玩,而另一個能自己親手玩。
“用任何設備都能親手玩各種大型3D游戲?這是什么黑科技呢?”
以下是相關新聞中的硬核解釋:
“云游戲的基本運行模式是所有游戲都在服務器端運行,并將渲染完畢的游戲畫面壓縮后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因此,在客戶端,用戶游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這讓玩游戲的門檻將下降。”
通俗點來說,你只需要一臺帶屏幕的設備+高速網絡+云游戲平臺(START、STEAM串流、網易云游戲BETA等),就暢玩各種游戲大作了。期間完全不用進行下載、安裝游戲等操作,也不用擔心自己設備的硬件不足以支撐畫質非常好的游戲運行。
那么問題也來了:
云游戲為誰而設計?
市面上推出的任何產品,肯定是為了解決用戶痛點而生的,那么騰訊START這類云游戲平臺解決了玩家什么痛點呢?我們為什么需要云游戲?
如果真如新聞所說,那么以下問題會被解決:
想隨時隨地玩PC、主機游戲,卻無條件攜帶硬件設備
無條件、或不希望購置價格高昂的終端設備(主機、顯卡、游戲本等)
第一類,無購置電腦等設備欲望,卻有玩新游戲想法的人群(包括PS、Xbox等跨平臺玩家)。
第二類,學生黨,無過多資金購買硬件設備,卻對游戲有極大熱愛。
每個人都有享受好游戲的權力,而不應被硬件所限,如果能隨時隨地享受那就更好了。這就是云游戲存在的意義。
那么問題又來了,剛剛新聞中說到,云游戲能讓我們的老電腦玩到新游戲。
可這是真的嗎,究竟是“噱頭”還是“真事兒”?下面我們一測便知!
4臺“老”電腦實測騰訊START云游戲運行實況
在公司找了好幾圈,好不容易找同事借來了4臺電腦,其中有兩臺確實屬于是“上古時期”的產物,另外兩臺用作于進行對比測試,是兩臺比較新的電腦。我們就來看看在符合網絡標準的環境下,這四臺電腦運行云游戲的狀況如何,是不是真的能達到讓“老電腦,玩新游戲”的效果。
測試機
說明
:
“遠古“機型
組
:
號測試機:一款老Macbook air,低壓U+沒有獨顯
號測試機:一款老Win7主機,沒有獨顯
“近代“機型
號測試機:一臺win10筆記本,標壓U+沒有獨顯
號測試機:一臺獨顯輕薄本,低壓U+MX250獨立顯卡
先來講講這個START云游戲怎么玩吧。
很簡單三步:
第一步,https://start.qq.com/ 官網申請測試資格
第二步,下載安裝WeGame平臺(僅限Windows系統)
第三步,登錄WeGame,從《堡壘之夜》、《NBA2K OL2》、《劍靈》、《流放之路》中任選一款游戲,點擊“運行云游戲”,然后恭喜你,你變身成為“云玩家”啦。
↑START云游戲已被接入到騰訊WeGame平臺
所以總體來說,云游戲看起來操作簡單,但實際上你會遇到一些問題。后文測試環節我會說到。
另外,由于需要安裝WeGame才能體驗START云游戲,所以讓MacBook Air玩上云游戲可要大費周折,必須先安裝Win10系統或虛擬機才行。
廢話不多說,本次我們選擇的是騰訊START云游戲——《堡壘之夜》。為何選這款游戲?
主要因為堡壘之夜算是個大型的網絡射擊游戲了,會和玩家產生激烈的對抗,并且本地客戶端就要30GB左右,因此,作為體驗云游戲的我來講,這個游戲對云游戲的網速,以及對于云服務器做得如何也是有著一定得要求。畢竟要流暢不卡嘛~
在我一番東拼西湊下,也是把這次測試的PC都湊出來了,而作為年齡最大的臺式機(說不上年份,我的馬鴨)除了不是以前的大頭顯示器,2000年代的感覺基本已經出來了,搭配當下的游戲鼠標,不僅有種穿越感,還給人一絲魔幻色彩。
這臺老舊的臺式機處理器為奔騰G2010,內存4GB
這上了歲數的大寶貝
目前騰訊的START云游戲還在內測中,完全免費,但名額有限。申請名額的操作嘛,高人自然有妙計。我也很期待這臺老電腦能夠重反輝煌的這么一天!(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魚了)
首先來講講這個云游戲的堡壘之夜,并不是你鏈接網絡就能進去的,進入游戲前,是需要官方測試網速的,達到了20MB帶寬才可以進入游戲(以后對于云游戲來講,我們應該說達到20MB帶寬,屬于入門級...網速?王..德..發...),本想著今后上班可以摸魚的我,剛起步就被公司的網速制裁到不能自理。
被逼無奈,我只好找到公司的網管以“我要玩游戲,給我提網速”為由,讓他們幫忙提一下我的網速,在我有(hu)理(jiao)有(man)據(chan)的說服下,網管也是終于給我提了速,達到了云游戲測試要求。
要不是同事攔著,我最后差點一拳打穿這位“老人家”
老舊臺式機進入游戲后發生了啥?
翻車了翻車了,游戲倒是能進了,CPU全都被占滿了,畫面卡的死死的,倒不如直接放一段PPT給我看,命運像是被敵人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說,不測不知到,一測見分曉,《老電腦也能玩新游戲了》這篇文章是噱頭!什么老電腦能玩新游戲,體驗極差!雙核奔騰處理器的兄弟們還是別對此抱有期望了(掀桌.jpg)!
冷靜過后,世界依然美好
后來我想到XBOX主管曾說過:“云游戲僅為提供便利,最佳的游戲終端依舊是本地游戲。”讓我不禁想到,現在很多使用筆記本的用戶都比較趨向于使用輕薄的筆記本,而輕薄本一般不是搭載入門顯卡MX系列,就是集顯。
游戲也就湊湊活活玩玩像英雄聯盟這類的游戲,有時想嘗試一下游戲大作,那都必須再上一個高配PC,又沒什么必要的感覺。
老大難的問題瞬間為難住一票人,所以我們同樣的拿一款輕薄本來體驗一下,云游戲是否能讓我體驗到快樂。
于是我們的第二個搭載了MX250系列獨顯的輕薄本上場了,這次進入游戲,倒是讓我舒服了很多,畫面幾乎沒有其它云游戲中存在的大量馬賽克,很像是在本地運行的游戲。
摸魚成功!
游戲畫質真的算niubility了,拿著輕薄本,都體驗流暢的游戲相當舒服了,云游戲真的玩起來超帶勁噢。
流暢度也非常贊,延遲要求低于20ms是有道理的,這樣下來,鼠標移動的瞬間,屏幕沒有拖遲感,在云游戲《堡壘之夜》中甩狙變得很輕松。
單從個人體驗上來說,我覺得還是可以的。這次游戲相對還是比較穩的,除了少數狀況下因為網絡波動問題會出現的延遲現象,其它的對我來說都還能接受(因網絡傳輸,所以稍有模糊感)。
但已經十分接近本地游戲了,響應速度算得上很快,畫面基本上都是跟著我的鼠標隨時走的。這點要好評一下,畢竟云游戲現在還不成熟,而網速現在也不夠給力,其它的種種表現,讓我很是驚訝。
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相信玩游戲比較多的小伙伴們相比于玩游戲,下載的游戲可是相當占硬盤的容量的。那么如果未來云游戲發展起來,硬盤擴充的問題也省了?我了個乖乖,會對一些行業造成沖擊也不是不可吧?
無獨顯的近代機如何呢?
在使用近代機型組中無獨顯的機型測試后,可以說體驗同樣非常流暢,CPU占用率僅2%左右,游戲內網絡延遲也很低。
那么在測試過這兩臺“近代”機子后,我又對云游戲產生了希望,那下面我們再測試一下Mac系統老電腦的運行狀況如何吧!
老MacBook Air表示:還是用我打字吧
很遺憾,同一號遠古臺式機一樣的問題出現在MacBook Air上,游戲內網絡延遲無法穩定下來,或許與虛擬機網絡配置有關,并無法讓Win系統處在一個穩定低延遲的網絡環境中。
在更改虛擬機網絡設置,加寬帶等多次操作后無果,延遲并不能穩定下來,卡頓依舊存在。于是我們放棄了MacBook Air虛擬機運行云游戲的想法。
小結:
云游戲能不能形成一股“長江后浪推前浪,把現有高性能設備都推到沙灘上“的勢頭呢?
從用戶體驗方面來說,其實通過這次4臺機子的體驗之后,也讓我得出一個結論:老電腦不一定能玩新游戲。此外,在網絡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本地游戲在目前階段仍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不知道未來5G甚至是6G的要何時才能普及,所以并不是哪里都能滿足云游戲的苛刻需求,而現階段云游戲的畫質雖然可以和本地媲美,但因為通過網絡傳輸來的,會有一些模糊感,對游戲畫質需求極高的玩家來講也并不完美。
責編:黎曉珊
久前,游戲直播平臺斗魚上線了自己的云游戲平臺,并上架了數十款手游、端游,無需下載,玩家即可斗魚上玩到《DOTA2》、《魔獸世界》等端游,以及《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手游。
但是玩家們的初體驗很糟糕,端游服務器容納量小、排隊體驗糟糕,游戲中出現的卡頓、bug等問題更是令玩家頭疼,引起玩家們的吐槽。
這些或許不是斗魚的問題,云游戲的概念已經出現了十年,這些問題從從未消失過。
進入2020年,云游戲在國內開始興起,但,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新領域。
投資機構認為,這是一個規模可以達到幾十億的市場;
對于斗魚、B站,乃至愛奇藝這樣的平臺而言,似乎看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
而原教旨主義的游戲玩家,則對云游戲充滿了抵觸情緒。
未來,你只需要一部手機、或者iPad,就可以玩諸如《刺客信條》、《GTA5》這些3A級大作,而不用為此購買一臺游戲主機,或是花費上萬元配置高性能電腦。
在手機上玩到超高畫面精度的《刺客信條》,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人們寄希望于5G,以及更多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使得云游戲對整個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今年2月,微軟游戲負責人菲爾·斯賓塞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下一代游戲行業地位的競爭或許將與硬件無關,而是云游戲。
“我們非常尊重任天堂和索尼,但我們認為亞馬遜和谷歌是我們未來的主要競爭對手,”斯賓塞表示:“我這么說并不是不尊重任天堂和索尼,但是傳統游戲公司對我們可能并不構成威脅,我們在云計算上已經投入了數百億美金。”
云游戲,到底是真機會,還是偽風口?
斗魚云游戲的夢想與現實
目前市場上入局云游戲的既有騰訊、阿里這樣的公有云大廠,也有老牌游戲上市公司,最新入場的則是游戲直播平臺——斗魚。
剛上線的斗魚云游戲平臺已經吸引了不少玩家前去體驗,目前斗魚云游戲的手游可以相對流暢的游玩,而處于測試中的端游,就引發了不少玩家的吐槽。
斗魚云游戲平臺
比如一位《DotA2》玩家在斗魚上體驗《DotA2》云游戲時反饋到,當他從斗魚上啟動游戲后,網頁上顯示在他前面有30人在排隊,為了等待這30個人,他足足等待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這個時間已足夠他在Steam上結束3~4把《DotA2》的戰斗。
先行體驗的玩家有不少發出類似的抱怨,集中在端游打不開,以及游戲卡頓上。
但這些問題,并不只存在于斗魚上,幾乎所有市場上的云游戲平臺都存在類似的問題,該《DotA2》玩家表示,在云技術強大的谷歌云游戲平臺上,體驗同樣糟糕。
盡管現在技術尚不成熟,但云游戲平臺,將是斗魚的下一個戰略核心。
斗魚云游戲業務負責人Golden對娛樂資本論表示:云游戲本身是將游戲畫面變成極低延遲的視頻流傳輸給玩家,這種視頻流化的技術和直播確實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在這一塊上,斗魚作為直播平臺本身有一定優勢。
在用戶層面上,斗魚直播覆蓋的億萬重度游戲用戶,也和云游戲的目標用戶群有著極高的重合度。斗魚游戲用戶的基數比較大、人均在線時間長、付費能力強,也樂于體驗新鮮事物,為云游戲奠定了流量基礎和可觀的付費轉化。
在未來斗魚探索的方向是,把云游戲和直播場景做聯動,實現主播互動,進一步豐富直播場景,同時提供用戶更好的游戲娛樂體驗。此外也有機會顛覆游戲產業中分發、付費邏輯,預測未來發展空間會非常大。
從中可以看出,斗魚進軍云游戲,除了自身的在視頻流技術上的優勢外,對游戲分發領域的入局、以及付費用戶轉化上也是其云游戲業務的核心。
而直播平臺在云游戲上有幾個先天優勢:
一、云游戲與主播聯動帶來的游戲發行優勢
游戲直播對游戲宣發的影響其實已經越來越大,其中一個重要的案例就是《絕地求生》,也就是玩家俗稱的“吃雞”,這款游戲最早便是由主播的傳播進入大眾視線,引發了玩家的高度關注,成為現象級游戲。
近期末日生存類硬核游戲《逃離塔科夫》,也因為直播受到高度關注,不少玩家因為主播而入坑這款原本十分小眾的游戲。
由于主播的加入,《逃離塔科夫》的熱度不斷攀升
通過在直播平臺上搭建云游戲平臺,玩家無需下載就可以體驗游戲,可以一邊通過主播安利,一邊玩家直接通過云游戲體驗,實現游戲宣發的效果,而直播平臺可以在游戲發行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二、帶寬與服務器成本優勢
另一個優勢就是成本問題,直播平臺可以直接復用平臺上的CDN和帶寬,將帶寬和服務器資源動態分配給云游戲玩家和直播用戶,并不會增加過多額外的成本。
但對于云游戲公司而言,勢必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前端建設上,而且與移動電信運營商沒有長期合作基礎,也很難拿到便宜的帶寬和較好的服務器。
三、直播新模式——陪玩業務的體驗大大加強
在直播平臺上布局云游戲,通過動態分配簡化了成本問題后,還可以通過接入更多的變現方式來開發其商業模式,比如通過看廣告獲得游戲時長,對優質獨占游戲推出包月服務,或者是參與游戲發行,或是獨占游戲,通過用戶游戲時的付費再與廠商分成等。
現在云游戲的架構還可以實現流的切換,通過這個架構可以實現如下的場景:
比如用戶在直播平臺上玩游戲的時候卡關了,遇到一個Boss打不過去,點擊求助,可以直接將流切換到主播的房間,主播幫助其戰勝Boss后,再切換回玩家。
由于所有流都在云端切換,通過云游戲架構,可以輕松實現以上場景,也可以實現用戶隨時加入主播的游戲,與主播共同玩游戲。
這意味著用戶在平臺上不僅是主播的看客,給直播平臺又增加了游戲陪玩這一商業模式的可能性。
四、增加用戶總停留時間
對于直播用戶而言,“玩”和“看”兩者是很難同時發生的,所以云游戲上線直播平臺,相當于給玩家提供了多一種選擇,增加用戶在平臺上的總停留時間。
在互聯網產品爭奪用戶注意力和時間的競爭中,云游戲可以幫助直播平臺增加用戶粘性。
因此斗魚進入云游戲領域,其實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一件事情。在不用擔心成本問題的前提下,無論對用戶增長、還是更多商業模式的嘗試上,云游戲都可以給直播平臺提供更多可能性。
玩家的市場接受度
在知乎“云游戲什么時候會成為主流?”的問題下,高贊回答多數是對其否定的回答。
“抵觸”、“不看好”成為了玩家對云游戲最強烈的情緒,而發表此觀點的玩家大部分屬于對游戲感情強烈、游齡較長的核心玩家。
有玩家從技術層面上分析,認為云端運算的延遲永遠不可能優于本地運算,即便5G到來,但有線網絡都無法克服的問題,無線網絡勢必也不可能克服;
也有資深玩家經過反復測試,認為云游戲體驗尚可,但在一兩年內成為主流依然困難:存在網絡延遲、外設適配、解碼能力、卡頓頻繁、費用模式上等仍然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該問題上,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此前游戲玩家們在帶寬和4G的條件下,延遲影響很小,所以玩家們習慣了低延遲或沒有延遲的環境。
而現在的主流云游戲公司在技術方案中,都是以50毫秒以下的延遲來作為自己的目標,目前短期內可能還無法達到這個程度,但隨著技術架構計算和傳輸方案的不斷優化,技術層面的問題都可以攻克。
而5G能否真的解決延遲的問題?陳悅天對此表示肯定。
“其實最簡單的例子是,5G的其中一個應用方向是無人駕駛,其反應速度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5G能夠應用在無人駕駛上,那拿來打游戲其實是綽綽有余的。”陳悅天表示。
但更難改變的是玩家對游戲的習慣和情感,在一個將近6000多贊的回答下,答主認為“云游戲成為主流的那一天,就是游戲業毀滅的一天。”
來自知乎的將近6000贊回答
該答主認為” 云游戲的本質,是一種中介行為,玩家花錢,從平臺提供者手里,買加了差價的,屬于游戲發行方的游戲。”
他表示“云游戲就是把買斷制的東西變成了租賃制”, 并進一步推論,認為云游戲的發展會導致廠商定價權的損失,玩家喪失話語權,中間商壟斷游戲行業。
但在評論中,一些態度緩和的玩家看來,云游戲的未來可能是給玩家提供多一種選擇,不一定會壟斷這個市場。
那么云游戲市場的現狀如何?已經展現出億萬級市場的潛力了嗎?
投資人視角的云游戲
與微軟游戲負責人斯賓塞口中“讓70億人都玩上游戲”的雄心壯志不同的是,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在對國內云游戲市場做調研時,其目前市場規模之小令他感到驚訝。
通過對二十多家主流云游戲廠商的數據調查,國內的云游戲日活加起來僅在幾十萬左右,與云游戲可能產生的市場規模相比,這一數字對比令人大跌眼鏡。
“云游戲目前其實還是非常萌芽的狀態,但是其潛力與市場規模,其實可以根據直播行業的發展路徑來做判斷,云游戲的商業模型其實和直播以及視頻網站很像,本質上都是流媒體服務,而它們的成本結構尤其相似,一個是上端,它有一個版權或者是IP成本,在直播里就是主播成本;而另一個主要成本,就是帶寬。”陳悅天表示。
在國內的游戲市場中,資深玩家與輕度玩家完全是兩種群體,并且很難融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端游戲其實有門檻,資深玩家會愿意花時間研究;但對于輕度玩家而言,玩游戲只是一個非常單純的娛樂需求,其中這些零碎的知識與門檻,將他們勸退在了高端游戲之外。
游戲對硬件性能的依賴,使玩家必須得不斷更新自己的電腦、手機,但也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對于高端、大型游戲而言,市場滲透率十分有限。
那么如何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云游戲便提供了解決方案。
通過將計算從硬件轉移到云端上,輕度玩家想體驗高端游戲,便不需要之前的所有前置條件,只需要基于帶寬和時長付費即可,玩游戲的過程也從購買轉變為租賃。
云游戲改變了游玩過程的架構、同時也更改了游戲行業的商業模式,而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對游戲產業鏈的顛覆。
微軟的云游戲平臺近期也在內部測試中
一旦一個行業將迎來顛覆性的改變,就意味著將有諸多機會在里面。
“云游戲行業與視頻、直播行業的發展路徑很相似,都是一個生意規模龐大、成本支出體量可以帶出整個生態的產業;云游戲市場與這些前輩們在商業模型、成本結構上都十分相似,未來一定會有大的資方入場,這就給了VC進入的動力。”陳悅天總結道。
辰海資本在去年7月對云游戲市場做出了預判后,便對行業內的二十余家公司分別進行了接觸。當時市場有兩類云游戲公司,一類是像騰訊云游戲平臺、格萊云游戲等針對玩家的To C平臺;另一類則是提供云游戲技術解決方案的To B平臺。
To C的商業模型很容易理解,給玩家提供產品和服務,玩家付費。但是當前階段,卻存在幾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第一是版權風險:目前部分云游戲廠商在采購游戲上與玩家的購買沒有區別,會通過數字游戲平臺Steam購買一款游戲,然后將其上到平臺上以分時租賃的形式租給其他玩家玩,但這明顯是不合理的。而云游戲廠商與游戲制作方、零售商之間如何處理這個版權問題,目前還很混亂。
第二個問題則是To C的云游戲市場規模體量還不夠大,目前云游戲整體加起來的日活也不過幾十萬。對于市場體量如此之小,陳悅天也感到驚訝,他對此給出了兩個可能的解釋:一是目前云游戲的體驗還夠好;二是對玩家的需求點或許還沒有完全擊中,也存在宣傳不足的可能性。
第三個則是商業模式的問題,目前云游戲的收費模式其實只有分時租賃一種,更像一個“云端網吧”,與線下網吧收費模式并沒有什么區別,但線下網吧還可以售賣飲料和食品。目前云游戲的收費模式只有分時租賃一種,普遍在2塊錢到7塊錢不等,難以收回成本。
版權、活躍度、商業模式,如果能解決這三個問題,陳悅天相信云游戲的To C市場一定能出現一個大玩家,同時對整個產業鏈進行顛覆。但不解決以上三個問題,To C云游戲公司想破局依然艱難。
之后辰海資本將目光轉向了云游戲的To B服務商,這些服務商主要為意圖進軍云游戲的平臺提供技術外包服務、售賣技術解決方案,或者參與平臺未來的收入的分成。
目前市場上大量的游戲公司、視頻公司、直播公司其實都對云游戲市場很感興趣,但從頭開發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都很高。
To B的云游戲供應商,可以通過技術優勢搶到一個窗口期,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擴展出更多的商業模式。
因此辰海資本在2019年10月投資了云游戲技術服務商蔚領時代,另一投資方為金山云;在今年2月,蔚領時代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彬復資本、米哈游miHoYo領投,老股東辰海資本跟投。
云游戲技術服務商——蔚領時代
通過提供視頻云解決方案、云游戲提供技術解決方案、與公有云廠商合作為客戶提供基礎云資源+技術解決方案,目前蔚領時代服務的客戶有米哈游、小米互娛、圣劍網絡等游戲廠商,并且與金山云、阿里云等公有云廠商合作。
在陳悅天看來,云游戲技術帶來改變遠不止只是在游戲行業上,更多的是對C端算力架構的改變,一旦云游戲能夠跑通,游戲周邊的行業,例如視頻,都會將算力架構向云上轉移,隨之就會帶來新一輪的產業革新,會是非常大的機會。
云游戲改變了計算架構、改變了游戲行業的格局;從計算上改變了C端的計算架構,為視頻和直播平臺增加了新的服務和業務——云游戲有巨大的暢想空間,但是目前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
在陳悅天看來,云游戲有些生不逢時,如果出生在2013——2015年,國內資本市場錢最多的時候,將是完全不同的發展速度與規模。
云游戲很像直播和長視頻市場,通過砸錢可以把生態和規模都砸起來,其市場規模又非常誘人。
但在2018、2019年,資本市場冷淡,本身云游戲又處于巨頭鼎立的游戲市場,很多投資人會認為這個市場的新機會比較少,云游戲投資較高的價格也讓VC斟酌。
而本身不太用擔心成本問題的直播、視頻平臺在云游戲市場上,做好用戶體驗與服務,或將在云游戲市場上取得更領先的地位。
畢竟,云游戲市場一旦成型,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網絡覆蓋到的每一個地區,都有潛在的云游戲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