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拆卸硬盤并對核心部件進行破壞,是種既原始又有效銷毀數(shù)據(jù)方式。
拆卸硬盤只需要到一把鏍絲刀、鑷子等。在保證斷電的狀況下,擰開螺絲部件需對核心部件進行破壞。筆記本所采用的固態(tài)盤,一般位于底部可能標有硬盤圖標及相關標識可拆卸區(qū)域。
機械硬盤的盤片是存放數(shù)據(jù)的核心部件,用尖銳硬物對盤片進行鉆孔、刮擦或破壞。例如,使用螺絲刀在盤片上鉆出來多個孔洞,可以有效損壞存放數(shù)據(jù)的位置。
折彎磁頭:機械硬盤磁頭是讀寫文件數(shù)據(jù)的重要組件。將其折彎或折斷可以防止數(shù)據(jù)讀取。
固態(tài)盤對準存儲器:這是固態(tài)盤存放數(shù)據(jù)的核心部件。使用鏍絲刀對存儲器進行刮擦、鉆孔,引起芯片物理性的損壞。
最后粉碎線路板:硬盤的線路板也包括一些和數(shù)據(jù)相關信息。使用錘子或其它重物將線路板粉碎。
物理銷毀已經(jīng)驗實過為有效銷毀方式,在銷毀機構中則是所使用的設備大多是專門設計的工業(yè)級粉粹機,這些粉粹機能夠把硬盤快速的破碎成極小的碎片。
在粉碎過程當中,硬盤會被放入粉粹機的料斗,再通過高速旋轉的刀片或錘頭進行強力粉碎。粉碎后的硬盤碎片尺寸通常特別小,一般難以通過常規(guī)手段修復和讀取其中數(shù)據(jù)。例如,有的粉粹機能夠把硬盤粉碎成毫米甚至更小顆粒狀碎片。
內(nèi)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
之前一篇文章已經(jīng)寫了購買東芝G83相關分享,二手筆記本,又是洋垃圾漂洋過海過來的,本身沒多少價值,買它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游戲本太重,外出攜帶多有不便,看了很多帖子才決定購買,購買的8+256版本,自己更換了1T的硬盤,當時換硬盤的時候搞了好長時間,又是晚上,沒有拍照片,由于東芝G83更換硬盤需要將主板拆下來,比較麻煩,網(wǎng)上查詢了好久,也沒找到詳細的方法,畢竟這款電腦不是在國內(nèi)上市的,國內(nèi)保有量太低,洋垃圾嘛,沒有教程也很正常,但是最近洋垃圾不少人買,很多人買了肯定要換硬盤的,這里就再費一番功夫,重新拆卸了一遍主板,將幾個主板接口詳細說明一下拆卸方法,給別人一些參考
先將桌子清理干凈,別把拆卸的螺絲弄丟了
背面板一共三排螺絲,5+3+4布局共12顆
拆機工具(螺絲刀)搞一套
強烈建議將拆卸的螺絲按照背板上的順序擺放整齊,就像這種5+3+4格式,要不然容易搞混,螺絲不是都一樣的長,主板上還有螺絲,等你拆了一會螺絲再拆一會接線的時候,你就忘記之前哪個螺絲對應哪個孔了
螺絲拆完,可以從網(wǎng)口的位置將后蓋板摳開一條縫,有了縫隙就能打開了
后蓋板不知什么材質(zhì),很薄的樣子,有點像塑料,聽說鎂合金也是這樣子
圖片里標注了要拆的地方,紅色方框里是螺絲,有7個螺絲要拆,黃色橢圓圈里是接口接線,有9處接口要拆,這幾個接口連接方式不是統(tǒng)一的,有好幾種,后面會單獨說,另外還有一個內(nèi)存條,主板中間黑色那個貼紙下面,在拆卸內(nèi)存條之前,要先把電池的電源線拆掉,否則可能會出問題,網(wǎng)上都是這么說,帶電插板內(nèi)存條會導致?lián)p壞
根據(jù)觀察,黃色橢圓圈1號和2號位置連接了電池和主板之間,只有這兩處像是電池給主板的供電接口,猜測1號接口可能性更高一些,因為1號線比較寬,2號線就兩根好像連接的是音響,決定先拆1號再拆2號,之后再拆內(nèi)存
9個接口都對應什么名字不清楚,好像也不好查,但我覺得這些接口都有標準的,值友們有專業(yè)人士的可以在評論里說說,我這里就簡單用1號-9號這樣的形式說下
放大一下1號接口
將1號口上面覆蓋的紙片撥開,可以看到連接處有很小的縫隙,用尖銳點的螺絲刀把它往線所對應的一邊撥,使縫隙變大,慢慢就掉了
用螺絲刀把它往箭頭的方向推,也可以用手往箭頭方向推,2號接口這種是最好拆的
再之后就是把電池兩邊的兩個螺絲卸掉,就可以把電池拿下來了,從電池上面標注可以看出,電池容量是42Wh/2700mAh,還顯示“Made in china”,”Made by Shanghai BYD Compane Limited”,比亞迪上海產(chǎn)的,中國制造牛啤啊
看到電池底下是觸摸板電路,其它好像沒有,從連接線觀察到觸摸板連接的是5號接口
電池拿下來之后就可以拆內(nèi)存條了,把內(nèi)存條兩邊卡扣撥開就能把內(nèi)存拿下來了
和2號接口同類型,用螺絲刀撥一下就掉了,可以把風扇的螺絲放在風扇上面,防止忘記對應的螺絲孔
這個需要把黑色那一條帶向上掀開,成90度角,用手指甲摳更有感覺
用手將寬大的貼片形式的接線往外抽就可以了
也要把覆蓋的黑條帶往上方掀開
抓住藍色塊往外抽
這個不需要撥動什么,只需要逮著藍色硬條往外抽就可以
6號接口感覺有點難度,研究了好一會
用螺絲刀或者用手掰,將6號接口一頭翹起,之后就能拿到了,又忘記要不要前后推一推了,6號接口是DC電源充電引腳
7號接口是網(wǎng)卡,先將7號螺絲拆下來,這個和固態(tài)硬盤一類的接口,拆完螺絲直接拔掉就行
在前面呢,拆風扇那塊
9號引腳有一個彈簧卡扣,用螺絲刀深入卡扣下方,將卡扣撥起來
用手拉著卡扣往后拖
接口都拆完之后,再把這四個螺絲拆掉
建議將主板螺絲也按照位置順序擺放整齊
之后,用手把主板掀起來
主板拆了之后,坐標還有一小塊是不用拆的
拆下來的主板
硬盤位置,這是我更換的1T硬盤,原來是256G的
硬盤更換完以后,再原樣安裝回去,按照上面的方法倒序回去就行了,主板放回的過程中,放了三四次才放回原位,開始以為是硬盤厚度過大的原因,試了幾次以后成功放回去了
硬盤上這個黑塊有點厚,舊的硬盤黑塊子是在里面的,新的硬盤黑塊子在外面,以為是它阻撓了主板回歸原位
上主板螺絲
安裝網(wǎng)卡
安裝9號接口,對上以后往前拉,再卡上彈簧
6號接口反正就是這么按上去了
安裝5號接口,捏住條帶往接口塞,有一條黑線跟白色方塊邊緣接近就差不多了
安裝4號接口,捏住條帶往接口內(nèi)塞,塞到差不多厚,合上黑色條帶
安裝風扇螺絲,8號接口,插上就行
安裝內(nèi)存條,接口對準后,要往下壓,壓的時候?qū)蛇吙蹚楅_,這樣才是插緊的
安裝2號接口,用手指捏下就行
安裝電池
安裝電池供電接口,1號接口
合上后蓋,啟動電腦,看看能不能正常開機
啟動了
停留界面,顯示“Date and Time reset to default /Press[F2] key to set Date and Time”,應該是電池拔掉以后,有個存時間的模塊內(nèi)容被擦除了
按F2,進入BIOS設置時間
之后啟動進入登錄界面
系統(tǒng)啟動沒問題,關機,把后蓋螺絲寧擰上
大功告成,最后再來一張鍵盤圖,看一下小日本的鍵盤布局,空格鍵左邊的“無變換”按鍵沒用,右邊“變換”以及再右邊的一個按鍵沒什么用,BackSpace左邊那個鍵好像也沒用。
作為二手筆記本,成色挺新,感覺比個人賣家新多了,只有四角邊緣有點磨損,不知道商家是不是刷漆了
打完收工,將工具都收集起來,重新把桌面還原為原來亂七八糟的樣子,結束
好吧,還沒完,再稱一下我的游戲本重量吧,筆記本2.08kg,加適配器2.62kg
電源是150W的,沒想到我的神船筆記本這么輕,才兩千克,現(xiàn)在出去筆記本重量變?yōu)?50g,重量減輕1.77千克,減重三斤半,用這個很值的感覺
明:寫文不易,歡迎各位批評指正(友好交流哦)!不管是否喜歡,希望能來個點贊、關注、收藏三連擊(聽說有錢人都這么干的)!
前言
給電腦換了塊NVME硬盤,原硬盤里面東西比較多,為了更好地還原原硬盤的內(nèi)容,測試了兩種方式平替原硬盤內(nèi)容:一個是GHOST,一個是傲梅備份助手(個人推薦),將兩種方式的折騰過程分享一下。
一、被折騰的硬件
被折騰的電腦為聯(lián)想G40(較老的一臺電腦),很早之前換過一塊intel ssd 530 240G 硬盤。
雖然硬盤不大,但是作為當時的日常辦公夠用了。因為筆記本上沒有M.2插槽,所以這次又是拿了相同的一塊硬盤作為實驗。
因為只有一個硬盤位,正好手邊的硬盤盒派上了用場。
硬盤盒也算是古董級的東西了,外部供電,支持USB3.0接口,支持SATA口。
因為是為了支持3.5英寸硬盤,所以固態(tài)硬盤放上去沒辦法固定,不過好在只是臨時用一下影響不大。
之前的系統(tǒng)只有一個分區(qū),這次為了測試,又分了一個區(qū),里面放了兩個視頻,新建了一個TXT文檔作為文件遷移測試使用。
前期準備一個U盤,安裝PE系統(tǒng)(這次用的是老毛桃,GHOST、傲梅都有)。
選擇U盤啟動電腦,新的硬盤通過硬盤盒USB接口連接到電腦,這里可以看到新硬盤。
進入PE系統(tǒng)后,就可以進行遷移操作了。
二、硬盤拷貝
1、GHOST方式
進入PE系統(tǒng)后,用diskgenius對新硬盤進行分區(qū),跟原硬盤分區(qū)一樣就好(大小可以不一樣,分區(qū)數(shù)量要一樣)。
分區(qū)好后,就可以進行分區(qū)到分區(qū)的數(shù)據(jù)遷移了。首先打開GHOST軟件,依次選擇Local、Partition、To Partiton、選擇原硬盤、OK進入后選擇分區(qū),OK后選擇新硬盤,OK進入后選擇新硬盤分區(qū),選擇后點OK鍵,在新彈出的窗口點yes就開始進行數(shù)據(jù)遷移了(因為類似于無腦操作,忘了照截圖了),等待進度條完成就可以了。其它分區(qū)重復上一步動作。
數(shù)據(jù)遷移完成后,打開BOOTICE軟件,進行BCD引導文件更改。
打開軟件后選擇BCD編輯
選擇BCD文件(在硬盤的BOOT文件夾下),啟動硬盤及分區(qū)選擇好,保存當前系統(tǒng)設置就OK 了。更換硬盤后,系統(tǒng)啟動正常,里面文件也順利遷移。
2、傲梅備份助手
啟動PE系統(tǒng)后,從開始菜單中找到傲梅備份助手打開
在左側菜單欄中選擇克隆硬盤
快速克隆硬盤
選擇目標硬盤(新硬盤),這里注意,下面有個選項(優(yōu)化SSD硬盤性能)如果是固態(tài)硬盤建議勾選。
這里我選擇的是讓分區(qū)適應整個硬盤大小
點擊提交后,就開始數(shù)據(jù)遷移了
數(shù)據(jù)遷移完成后,關閉軟件、電腦,更換硬盤、收工。
總結
通過測試,兩個都能完成硬盤數(shù)據(jù)遷移工作,個人更推薦傲梅,更簡單、方便。
因為是測試,所以只是比較少的軟件與文件的遷移,目前看沒什么問題,如果有朋友做過類似的遷移,遇到坑了,歡迎指正。